Ⅰ 求一部武打老電影的名字
電影名:辛棄疾鐵血傳奇
導 演:李靈明
編 劇:王資鑫
主 演:劉燕軍 畢丹 胡正中 蔣勤勤 楊新洲
制 作: 峨眉電影製片廠
上 映:1993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辛棄疾是南宋抗金名將,大詞人,本片所講述的是他青年時期的一段逸聞傳奇。1150年,年輕驍勇的金將粘得力率金兵闖入南宋城池山東歷城燒殺劫掠。辛文郁率眾家丁力抗金寇,並掩護父親辛贊與lO歲的兒子辛棄疾遠遁。戰火中,辛文郁背中粘得力斧劈,含恨而逝,辛棄疾掙脫祖父,撫屍痛哭。粘得力以全城大宋百姓生命相脅,迫辛贊歸降。辛贊身在金營,心中仍眷念祖國山河,他指導孫子辛棄疾閱讀漢室書籍、令他拜師學藝,以待重返祖國收復失地。1161年,文武兼備的辛棄疾拜別已辭官的爺爺,與同伴黨懷英以應考為名,進京探查金人軍情。長城下,辛棄疾繪圖時被金兵察覺,迅速隱蔽。粘得力得知,囑部將土德彪監視趕考舉子。黨懷英滿腹經綸,高中狀元;而辛棄疾則人追緝,被岳飛舊將、喬裝成說書藝人的鐵嘴岳所營。黨懷英貪慕功名,出賣辛棄疾,帶金兵追至,鐵嘴岳為掩護辛棄疾以身殉國。辛棄疾帶傷逃入范府花園。身著金人官服的范邦彥與女兒范如玉演習武藝,辛棄疾不知就裡,持劍疾刺范邦彥。粘得力與黨懷英尋跡而來,范邦彥連忙出迎,見未來女婿黨懷英如此人品,面露不愉。辛棄疾被擒,粘得力將軍情圖交黨懷英保存。范如玉目睹,深慕辛棄疾之忠義,不恥黨懷英所為,她與父親合力,終助辛棄疾逃出樊籠。靈岩寺方丈義端留辛棄疾養傷,引辛贊前來,令他祖孫相見。金兵圍住寺院,辛贊見一手養大的黨懷英競賣國求榮,痛心疾首,怒斥金人後含憤而逝。范如玉拉辛棄疾殺出廟門,得百姓相助火燒金兵。歷城辛文郁墓前,辛棄疾跪拜立誓:身許抗金大業,誓將胡虜逐出中原。
Ⅱ 電影《辛棄疾1162》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豆瓣評分6.4分。
《辛棄疾1162》是由張哲執導,謝苗、南笙、鄭文森、顏世魁等主演的歷史英雄史詩電影。於2020年1月2日上映。講述了辛棄疾心懷收復故土、一統山河的偉大抱負,從率鄉親起義到投靠起義軍,從一介書生到馳騁疆場的將軍,始終堅持報國信念、家國情懷的故事。
整體來說,還是值得認可的
Ⅲ 辛棄疾電視劇,有誰知道08年出來的一部歷史劇,涉及權位反復爭奪,辛棄疾扮演重要角色的電視劇
賢弟莫急,待你等九年,2020年會上映一部名為辛棄疾1162的電影。記得2020別去武漢啊
Ⅳ 電影《辛棄疾》讀後感
辛棄疾是我最崇拜的偉人,他於公元1140年5月18日生,公元1207年10月3日逝世,他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字型大小「稼軒居士」。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我最欣賞稼軒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這首詞作於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整首詞抒發了辛棄疾郁結心頭的悲憤之情。特別是最後一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更使人感
受到《水倉吟·登建康賞心亭》整首詞盪氣回腸。但是整首詞還不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那麼的豪放。當時,辛棄疾南歸十餘
年,在江西任刑法獄頌方面的官吏,經常巡迴往復於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不舍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於
是寫下了這首詞。
當然,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辛棄疾的愛國之情。辛棄疾22歲就拉起千人隊伍、率萬人南下歸宋,當時他還是個英雄少年,卻如此血氣方剛,欲為朝廷通殺賊寇,收復失地這又是何等的豪壯呀!
但是,世上的事並非都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後,他手裡立刻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再也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中凜然的殺氣和磅礴之勢。我們要永遠記住,熱愛祖國是每個中國人必備的品格,我們現在唯一要做到的是認真、努力地學習,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Ⅳ 辛棄疾電影結局把它們圍成了一團這個在歷史中有沒有電影中有沒有優化或誇張
辛棄疾鐵血傳奇 (1993)導演: 李靈明編劇: 李傑峰主演: 劉燕軍 / 蔣勤勤 / 畢丹 / 胡正中 / 楊新洲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1993片長: 89分鍾
Ⅵ 辛棄疾《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過片的特色
從沙場點兵自然過渡到戰場廝殺場面的描寫.妙用典故與比喻,從馬快與弓弦響的角度,側面描寫戰爭之激烈,表達作者收復河山的信心.
Ⅶ 有演宋朝辛棄疾的電影
辛棄疾鐵血傳奇 (1993)
導演: 李靈明
編劇: 李傑峰
主演: 劉燕軍 / 蔣勤勤 / 畢丹 / 胡正中 / 楊新洲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93
片長: 89分鍾
戰國、西周、東周: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越王勾踐》
《孔子》(92版)
《屈原》(95版)
《東周列國》 (分為《春秋篇》、《戰國篇》)
《大秦帝國》(07版)
《西風烈》
秦漢:
《楚漢風流》
《陳勝王》
《漢劉邦》
《呂後傳奇》
《秦始皇》
《漢武帝》(1997版)及其「公僕版」 《漢武大帝》(2004版)(前一部重「史實」,比較客觀;後一部重「精神」,比較感性——可以對比觀看)
《司馬遷》
《昭君出塞》
《王昭君》(1987版)
《漢宮飛燕》
《蔡倫》
《張衡》
《神話》
《古今大戰秦俑情》89年張藝謀、鞏俐電影版,和今年最新的杜淳、安以軒、羅嘉良的電視劇版
三國兩晉南北朝:
《諸葛亮》
《關公》
《三國演義》
《亂世妖後》
《北魏馮太後》
《胡笳漢月》
隋唐:
《隋唐演義》(1996版)
《隋煬帝》
《開創盛世》(2006版)
《大唐名相》(1991版)
《貞觀之治》(2006版)
《武則天》(大陸1993版)
《大明宮詞》
《貞觀長歌》
《文成公主》
《唐明皇》
宋遼夏金元:
《趙匡胤》
《楊家將》(大陸1991版)
《大遼太後》
《包公》(大陸1986版)
《賀蘭雪》
《敦煌》(中日合拍)
《蘇東坡》(1995年孫松版;2008年陸毅版)
《李師師》(1991年何晴版)
《岳飛》 (1991年樊志啟版)
《梁紅玉》
《辛棄疾》
《成吉思汗》(電影版,電視版)
《蟋蟀宰相》
《魂斷釣魚城》
《北條時宗》(中日合拍)
《馬可波羅》(中意合拍)
《楊門女將》
明代:
《傳奇皇帝朱元璋》
《鄭和下西洋》
《鄭成功》(陳庭威版)
《大英雄鄭成功》(何家勁版)
《大明王朝1566》
《海瑞》
《海青天》
《戚繼光》
《明宮三大案》
《袁崇煥》(大陸1986版)
《誰主中原》
《江山風雨情》
《長河東流》
《秦淮八艷》
《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中國、菲律賓合拍)
《琉球之風》(1993年日本大河劇,中日合拍)
清代
《努爾哈赤》(大陸1987版)
《皇太後秘史》
《孝庄軼事》《孝庄秘史》
《康熙大帝》《康熙王朝》
《雍正皇帝》《雍正王朝》
《乾隆王朝》
《宰相劉羅鍋》
《大清洗冤錄》
《前清秘史》
《嘉慶皇帝》
《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演義》
《垂簾聽政》
《洪秀全》
《太平天國》
《火燒圓明園》
《北洋水師》
《胡雪岩》
《喬家大院》
《末代皇帝》
近代:
《走向共和》
《辛亥首義》
《孫中山》
《黃埔軍人》
《大浪淘沙》
《風雲黃浦江》
《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
《大染坊》
《大宅門》
《上海一家人》
《上海滄桑》
《闖關東》
《遠東陰謀》
《西安事變》
《趙四小姐與張學良》
《長征》
《延安頌》
《八路軍》
《黃土嶺1939》
《百團大戰》
《亮劍》
《長天烽火(大空戰)》
《會戰雪峰山》
《中國遠征軍》
《鐵道游擊隊》
《呂梁英雄傳》
《茶馬古道》
Ⅸ 電影《辛棄疾鐵血傳奇》中辛棄疾被俘。說的話出自哪裡比如;事至此干灑碧血竭忠烈
戲劇《關漢卿》第八場
將碧血,寫忠烈,
作厲鬼,除逆賊,
這血兒啊,化做黃河揚子浪千疊,
長與英雄共魂魄!
(話說,辛棄疾貌似沒被俘過……你看的電影不是正史吧……)
Ⅹ 辛棄疾的一生中有哪些比較有意思的片段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1180年,41歲的辛棄疾再次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庄園,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辛棄疾來到上饒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庄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庄園格局,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庄園取名為「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當年農歷十一月,由於受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閑居生活。鵝湖山、靈山、博山等地,都是辛棄疾常去尋古覓幽的地方。鵝湖山下的鵝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驛站旁。1175年農歷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學者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在鵝湖寺舉行了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第一次鵝湖之會)。鵝湖因而成了文化勝地。辛棄疾常去鵝湖遊憩。1188年秋天,陳亮寫信給辛棄疾和朱熹,相約到鉛山紫溪商討統一大計。但後來,朱熹因故推辭了這次鉛山之會。這年冬,到了相約之期,辛棄疾正染病在床,於瓢泉養息等待陳亮。傍晚,雪後初晴,夕照輝映白雪皚皚的大地,辛棄疾在瓢泉別墅扶欄遠眺,一眼看見期思村前驛道上騎著大紅馬而來的陳亮,大喜過望,病痛消散,下樓策馬相迎。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感慨萬端;佇立石橋,沐浴著雪後初晴的夕陽,縱談國事,為金甌殘缺而痛心疾首,愛國之情洶涌澎湃於胸,拔劍斬坐騎,盟誓為統一祖國奮斗不止。辛棄疾在與陳亮別後寫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中發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正是這種豪情壯志的寫照。辛棄疾和陳亮這次會晤,瓢泉共酌,鵝湖同游,長歌相答,極論世事,逗留彌旬乃別,成為文壇佳話。後人為了紀念這兩位愛國志士,將這次會晤稱為第二次「鵝湖之會」,將期思村前的石橋稱為「斬馬橋」,並在橋旁建了斬馬亭。至今,當地還流傳辛棄疾和陳亮「斬馬盟誓」的故事。斬馬亭還在,雖經歷風雨,仍有不少刻有「斬馬亭」字樣的釉瓦覆蓋其上,為鉛山縣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