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對辛棄疾褒貶不一
辛棄疾是唯一一位帶兵打過仗殺過人的詩人,這里的詩人指的是真正的詩人,岳飛雖然也寫過詩詞,但就那幾首,算不上詩人....
這是真正的血與火的洗禮,可是由於性格原因很難在官場立足,最後鬱郁而終
豪放派詩人的代表。。。
至於褒貶不一是很正常的....
難道你見過誰知是壞的,或者誰只是好的嗎,辯證的看待問題....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著名豪放派詞人,在文學界的地位非常之高,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詞人之一。既與蘇軾並稱“蘇辛”,又被稱為“詞中之龍”。應該說從文學的角度來看,他已做了極致,但從他一生的追求——“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的角度來看,他的一生又是悲情且命運多舛的。
“殺賊”之嘆:四十載人生無用武之地
1207年,南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但是此時辛棄疾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據說他在病床上上奏請辭後不久,就大呼“殺賊!殺賊!”然後去世。這不禁讓人想起另一位宋朝名將宗澤臨終前高呼的“渡河!渡河”。在辛棄疾南渡之後的四十多年中,他的每一次實現抱負的希望都被南宋王朝完美的扼殺了。
③ 辛棄疾 作品風格
辛棄疾是豪放派的詩人,他的作品是意境深遠,氣勢宏偉,風格豪放悲壯。辛棄疾(1140—1207) 南宋大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出生於金人佔領區。紹興三十一年(1161)參加了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任掌書記。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與南宋政權聯系。北返途中聞叛徒張安國殺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騎突入金營,活捉張安國,率眾歸宋。南渡後歷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北轉運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撫使等職。曾多次上疏,力陳北伐大計,因與主和派意見不合而兩次落職,閑居上饒、鉛山近二十年。寧宗嘉泰四年(1204),韓佑胄准備北伐,曾被起用為鎮江知府,不久又被罷免,憂憤成疾而終。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其詞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而以愛國詞和田園詞最為突出。其愛國詞多抒發報國的壯志,揭露投降派的可恥行徑,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意境深遠,氣勢宏偉,風格豪放悲壯。其描繪田園風光的詞,詠贊祖國河山,也借嘯傲山水、流連詩酒來排遣自己的精神苦悶,情景如畫,筆調輕靈,風格清俊淡泊。辛棄疾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和南宋前期愛國詞人的傳統,進一步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境界更闊大,手法更多樣,融進了詩歌、散文、辭賦、經史百家成語,語言豐富多采,是豪放詞的集大成者,推動了詞風的轉變,在詞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他的詞中也有大量清麗婉媚的婉約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藝術造詣。其散文亦頗有成就,尤以議論文為佳,《九議》、《美芹十論》為其代表作。有《稼軒長短句》
④ 你如何看待辛棄疾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著名豪放派詞人,在文學界的地位非常之高,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詞人之一。既與蘇軾並稱「蘇辛」,又被稱為「詞中之龍」。應該說從文學的角度來看,他已做了極致,但從他一生的追求——「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的角度來看,他的一生又是悲情且命運多舛的。
1207年,南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但是此時辛棄疾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據說他在病床上上奏請辭後不久,就大呼「殺賊!殺賊!」然後去世。這不禁讓人想起另一位宋朝名將宗澤臨終前高呼的「渡河!渡河」。在辛棄疾南渡之後的四十多年中,他的每一次實現抱負的希望都被南宋王朝完美的扼殺了。
⑤ 電影《辛棄疾1162》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豆瓣評分6.4分。
《辛棄疾1162》是由張哲執導,謝苗、南笙、鄭文森、顏世魁等主演的歷史英雄史詩電影。於2020年1月2日上映。講述了辛棄疾心懷收復故土、一統山河的偉大抱負,從率鄉親起義到投靠起義軍,從一介書生到馳騁疆場的將軍,始終堅持報國信念、家國情懷的故事。
整體來說,還是值得認可的
⑥ 文武雙全的辛棄疾為什麼那麼不受統治者的待見
辛棄疾不受待見除了鬧著北伐損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之外,辛棄疾有一個阻止他發展的巨大障礙,那就是“歸正人”的身份,這是一類什麼人呢?就是投靠南宋王朝的北方人,這在當時很遭歧視的。當然,我們仔細一想也就會明白。如果我們和某一圈子的任何一個人沒有打過一天交道,倘若我們進入了這個圈子,肯定得好幾年的時間才能融進去。然而,辛棄疾性格中又有剛直的一面,不善於奉承,這樣一來,難免會得不到南宋朝廷主流圈子的人認可。
每次看到這些文獻,都異常感慨啊,南宋真是自己作死,經濟發達,物資充足,還有宗澤、岳飛、韓世忠、辛棄疾這連續不斷的大將之才,要是立志恢復中原,哪還有後來元朝什麼事兒。再感嘆一句,腐儒誤國啊,重文輕武的朝代,肯定都沒什麼好下場,大明和宋,文官都要比武職高一等,也是醉了。同樣是獨尊儒術,讀聖賢書,看看人家大漢朝,經常打的別人叫爸爸。
⑦ 有演宋朝辛棄疾的電影
辛棄疾鐵血傳奇 (1993)
導演: 李靈明
編劇: 李傑峰
主演: 劉燕軍 / 蔣勤勤 / 畢丹 / 胡正中 / 楊新洲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93
片長: 89分鍾
⑧ 電影《辛棄疾》讀後感
辛棄疾是我最崇拜的偉人,他於公元1140年5月18日生,公元1207年10月3日逝世,他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字型大小「稼軒居士」。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我最欣賞稼軒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這首詞作於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整首詞抒發了辛棄疾郁結心頭的悲憤之情。特別是最後一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更使人感
受到《水倉吟·登建康賞心亭》整首詞盪氣回腸。但是整首詞還不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那麼的豪放。當時,辛棄疾南歸十餘
年,在江西任刑法獄頌方面的官吏,經常巡迴往復於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不舍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於
是寫下了這首詞。
當然,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辛棄疾的愛國之情。辛棄疾22歲就拉起千人隊伍、率萬人南下歸宋,當時他還是個英雄少年,卻如此血氣方剛,欲為朝廷通殺賊寇,收復失地這又是何等的豪壯呀!
但是,世上的事並非都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後,他手裡立刻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再也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中凜然的殺氣和磅礴之勢。我們要永遠記住,熱愛祖國是每個中國人必備的品格,我們現在唯一要做到的是認真、努力地學習,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⑨ 對於辛棄疾的負面評價
劉克庄:"放翁、稼軒,一掃纖艷,不事斧鑿,但時時掉書袋,要是一癖。"(《後村大全集卷一百八十詩話續集》)"掉書袋"這一評價,對辛詞來說不失公允,因為辛詞中典故的運用對於讀者來說往往成理解上的困難。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准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辛棄疾生平大事記】
(華中科技大學 徐漢明 編)
一一四○年(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年)一歲
五月十一日(公歷五月二十八日)辛棄疾生於山東歷城四風閘。
[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贊撫養。祖父在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做金國的縣令,當辛棄疾到了讀書年齡時也跟到譙縣。亳州有個叫劉瞻的人,長於作田園詩,當地負有時名,辛棄疾拜他為師,與黨懷英同學。]
一一五四年(宋紹興二十四年)十五歲
由濟南府保薦到燕京參加進士考試,考試雖然失敗,但給了他一個觀察敵情的機會。
一一五七年(宋紹興二十七年)十八歲
第二次參加進士考試,借機更加了解了敵情。
一一六○年(宋紹興三十年)二十一歲
祖父辛贊逝世至晚當在本年。
一一六一年(宋紹興三十一年)二十二歲
在濟南南部山區組織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舉行起義,後投歸耿京起義軍,委任為掌書記。
一一六二年(宋紹興三十二年)二十三歲
正月,耿京派賈瑞、辛棄疾等人奉表南歸,十八日到達建康(今南京市),當天被皇帝趙構召見,授辛棄疾右承務郎。
被召見之後回起義軍營,途中得知叛徒張安國等人殺害耿京投降金人,辛棄疾等帶騎兵五十直闖有五萬人的金營,活捉叛徒張安國交朝廷治罪。
南歸後,任江陰簽判,協助地方官處理政務。
一一六四年(宋孝宗隆興二年)二十五歲
江陰簽判任滿去職。
一一六五年(宋孝宗乾道元年)二十六歲
向孝宗趙眘奏進《美芹十論》。
任廣德軍通判。
一一六六年(宋孝宗乾道二年)二十七歲
任廣德軍通判。
一一六七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二十八歲
任廣德軍通判。
一一六八年(宋孝宗乾道四年)二十九歲
任建康府通判。
與建康行宮留守史正志、軍馬錢糧總領葉衡及趙彥端、韓元吉、嚴煥等人來往,參與游從宴會,酬答唱和,開始歌詞創作活動,確定了以後長短句的寫作方向。
一一七○年(宋乾道六年)三十一歲
在延和殿受孝宗皇帝的召見,進奏《阻江為險須藉兩淮》及《議練民兵守淮》兩疏。
召對之後,調任司農寺主簿。
把收復大計寫成《九議》給宰相虞允文。
與在朝中任職的張木式 、呂祖謙來往,相與游從。
一一七二年(宋乾道八年)三十三歲
春,由司農寺主簿調滁州(今安徽滁縣)知州。因滁州連遭災荒,人煙冷落,城郭蕭條,居民逃荒在外。到任後,寬征薄賦,恢復市場,使荒陋的面貌很快改換過來。
把滁州新市場的一處建築取名為繁雄館。又修建奠枕樓為當地居民登臨娛樂的場所。
有奏議上朝廷,論敵我形勢,但得不到朝廷的反應。
一一七四年(宋淳熙元年)三十五歲
春,離開滁州,到建康留守葉衡幕中做了幾個月的參議官。
秋,登建康賞心亭,寫下了著名的詞篇《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
秋冬之交,葉衡入朝為相,辛棄疾因葉衡的推薦而被皇帝召見,召見之後,便留在臨安(今杭州)做倉部郎官。
一一七五年(宋淳熙二年)三十五歲
六月任江西提點刑獄,節制諸軍,討捕於四月起事的茶商賴文政。七月,離開臨安到江西接任。經辛棄疾的策劃和部署,賴文政親身到辛棄疾處投降,被押到江州處以死刑。因滅茶商軍有功,加秘閣修撰職名。
一一七六年(宋淳熙三年)三十七歲
秋冬之際,改任京西路轉運判官,到襄陽就職。
一一七七年(宋淳熙四年)三十八歲
春,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冬,江陵駐軍中的統制官率逢原縱容其部曲毆打當地百姓,辛棄疾上疏論奏此事,建議對橫行的軍人和統制官加以懲處,因率逢原在朝廷有得力的後台,奏章未被採納,反以帥守與駐軍不能協同為由,被調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的知府兼江西安撫使。
一一七八年(宋淳熙五年)三十九歲
本年暮春被召往杭州做大理少卿。經呂祖謙介紹,與陳亮相識,成為好友。
下半年,被調任湖北轉運副使。
一一七九年(宋淳熙六年)四十歲
三月,改作湖南轉運副使。自湖北調任湖南時,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餞行,辛棄疾賦《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向朝廷奏進《論盜賊札子》。
秋,調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
一一八○年(宋淳熙七年)四十一歲
對湖南土豪劣紳欺壓鄉民的武裝組織鄉社進行整頓。
創置湖南飛虎軍。
冬,秘閣修撰被改為右文殿修撰,並再次任隆興府知府兼江西安撫使。隆興府遭嚴重旱災,到任後,立即採取措施,舉辦救荒工作。
一一八一年(宋淳熙八年)四十二歲
七月,因舉辦救荒工作有功受獎,升為奉議郎。
春初,在江西信州上饒興建帶湖新居庄園。高處建舍,低處辟為稻田。主張「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把新居特取名為「稼軒」,並以此作別號。
十一月,由於諫官王藺的彈劾,官職一並被削奪。
冬,帶湖新居落成。罷官後,回到上饒帶湖新居。
一一八二年(宋淳熙九年)四十三歲
閑居上饒家中。
一一八三年(宋淳熙十年)四十四歲
春,友人陳亮來信,說秋後來訪,但後來因陳亮被誣下獄沒有來成。
一一八五年(宋淳熙十二年)四十六歲
與信州守鄭汝諧常有來往,酬唱甚多。
一一八八年(宋淳熙十五年)四十九歲
正月,第一本詞集《稼軒詞甲集》由門人范開編定印行。
在與上饒接壤的鉛山縣境內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別墅,取附近一清泉名為瓢泉。瓢泉附近是一座連綿百多里的名山,主峰叫鵝湖,山下有座寺院叫鵝湖寺。南宋著名學者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曾在這寺院里辯論過哲學方面的問題,是學術史上有名的勝地。辛棄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鵝湖寺遊憩。
冬,友人陳亮來訪。辛棄疾與他鵝湖同游,瓢泉共欽,長歌相答,極論世事,兩人縱談十日,成為南宋詞壇上著名的鵝湖之會。有《賀新郎》一詞,寫與陳亮縱談的喜悅和陳亮去後依依惜別的心情。從此以後,他們書信往來,彼此唱和,交誼日深,直到陳亮逝世。
一一九二年(宋紹熙三年)五十三歲
被起用為提點福建路刑獄公事,春初赴任。
九月,福建路安撫使林枅[木千干ji]死,辛棄疾兼代福建路安撫使,直到年終。
是時,與在建陽閑居的朱熹往來,游從甚繁,並常向他徵求處理福建政務的意見。
向朝廷上疏,建議推行經界(清查地畝所有權與均平賦役負擔)和改變鹽法。
年末,得知皇帝要召見他。
一一九三年(宋紹熙四年)五十四歲
因皇帝要召見,正月初從福州啟程,途經建陽同朱熹會晤。到杭州,陳亮也特地跑來相會。
被皇帝召見,奏進《認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疏》,就長江上游的軍事防禦提供了幾點意見,但沒有受到重視。奏對之後,留在朝廷做了半年的太府卿。
秋,職名被提名為集英殿修撰,派做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撫使,重到福州。
一一九四年(宋紹熙五年)五十五歲
友人陳亮逝世。
七月,由於諫官黃艾的彈劾,被罷官,只給一個掛名的閑散差事,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
八月,回江西上饒,繼續他的退休生活。
九月,因御史中丞謝深甫提出彈劾,職名由集英殿修撰降為秘閣修撰。
一一九五年(宋寧宗趙擴慶元元年)五十六歲
閑居上饒家中。
春,在鉛山期思的新居全部落成。
十月,由於新御史中丞何澹再次提出彈劾,秘閣修撰的職名被削奪。
一一九六年(宋慶元二年)五十七歲
帶湖居宅失火,全家移居鉛山期思瓢泉新居。
九月,又有朝廷言官提出彈劾,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的空名也被削奪。到此,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被削奪得乾乾凈凈。
(辛棄疾在這之前和之後的閑居生活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同一些士大夫階層的人游山逛水、飲酒賦詩中消磨掉的。表面看來澹泊冷靜,放浪林泉,不關心世事,實則胸中燃燒著炎炎烈火,不忘恢復失地,借歌詞為陶寫之具,抒愛國憂民之情。)
一一九八年(宋慶元四年)五十九歲
恢復集英殿修撰,又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
一二○○年(宋慶元六年)六十一歲
三月,友人朱熹在武夷山中逝世,辛棄疾為文往哭之。
一二○三年(宋嘉泰三年)六十四歲
六月,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
是時,與在紹興三山閑居的愛國詩人陸游往來,辛棄疾谷為陸游建一新舍,陸游沒有接受,新舍未做成。
年末,宋寧宗召見,臨行前去三山向陸游告別,陸游寫長詩一首送行。
一二○四年(宋嘉泰四年)六十五歲
正月,寧宗趙擴召見,辛棄疾陳述對付金人的意見,主張北伐,要有一段時間做充分的准備,提出應把用兵任務交給元老大臣。
三月,派任鎮江知府。到鎮江後積極為對金用兵作準備,預制了一萬套軍服,計劃招募一萬名士丁。
一二○五年(宋寧宗開禧元年)六十六歲
六月,調任隆興知府,未到任,又因諫官彈劾,新令撤回。
秋,懷著滿腔憂憤返回鉛山。
一二○六年(宋開禧二年)六十七歲
春,被起用做浙東安撫使,辛棄疾上疏辭免。
五月,朝廷正式發布伐金的命令,各路軍隊在韓侂胄指揮下都潰敗下來,失敗的原因,不出辛棄疾的預見,魯莽從事,准備不夠。
十二月,進龍圖閣待制,派知江陵府,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召辛棄疾到杭州秦陳對時局的意見,擬任兵部侍郎,一再力辭,不肯出山。
一二○七年(宋開禧三年)六十八歲
召對之後,春,從杭州回鉛山。八月,身染重病,在鉛山家中養病。
秋,金人以索取韓侂胄的首級作為議和條件,韓侂胄大怒,再次對金用兵,並想請辛棄疾出來為他聲援,任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疾速到臨安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病已沉重,卧床不起,只得上章請辭。
九月初十日,民族英雄、愛國詞人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沒有實現的志願離開了人世。死後葬鉛山縣南十五里陽原山中。
參考資料:http://www.quanyo.com/xinqiji/news/20/2005-8-9_13305860786.html
⑩ 你如何看待辛棄疾呢
千年難出一個辛棄疾!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辛棄疾,那就是:“上馬能擊賊,下馬能寫詩!”
然而,辛棄疾正直率真的性格,讓他得罪了不少權貴,有人彈劾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他因此遭到罷官。之後的大部分時間,他都賦閑在家,過著“稻花香里說豐年”的農耕生活。1207年,辛棄疾因病去世,臨死口中還在大喊:“殺賊!殺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