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話劇和電影的區別
1、表達方式不同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話劇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2、進入中國時間不同
話劇: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蕭伯納名劇《華倫夫人之職業》和民眾戲劇社的成立為標記,話劇正式走上中國舞台。在整個20世紀20年代,「戲劇」這個稱謂基本等同於後來的「話劇」。
電影: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3、演出場地不同
話劇都是在戲劇場演出,要購票才能進去看。
電影可以去電影院買票觀看,也可以在手機電腦電視上觀看。
Ⅱ 在大家看來,話劇和電影的區別是什麼
話劇演員在進行表演的時候,表演方式和電影演員也是有著非常大的不同之處的,這還是因為場地的不同所導致的。由於在一個劇場內表演,觀眾座位有前有後,演員必須誇大自己的舉止行動以及念白對詞的方式,這樣才能保證更多的觀眾看清感受到戲劇情節的力量。電影則不同,電影是提前製作好在銀幕上播出的,所以導演編劇演員都要等電影放映過幾場之後,才能夠得到觀眾和市場的反饋。電影銀幕會放大電影的視聽效果,所以電影演員的表演方式更趨向於真實的生活,用更加真實的表演方式來表達劇情和思想情感。
Ⅲ 約會看話劇好還是電影好
如果女孩喜歡話劇的話就帶去看話劇,如果第一次看的話還是對方商量一下。
所以說如果顯得你有主見的話就直接帶去看電影。看話劇的話再商量。
Ⅳ 話劇和電視劇有什麼區別嗎
話劇
話劇本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應該說是缺一不可。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這門藝術的對象———觀眾。當然在莎士比亞的年代,話劇的因素要少一些。話劇之所以在歐洲幾百年經久不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話劇培養了一代代的觀眾,而一代代觀眾對思考和娛樂這兩者有機的結合又促使了話劇的發展。
中國話劇始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宣統二年(1910年)傳入遼寧。
電視劇
每天看電視時演的故事片之類的,相對於話劇有很大差別
Ⅳ 話劇和電視劇相比,你更喜歡看哪一種為什麼
我認為雖然說,都是演戲,但是電視劇話劇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電視劇都是先演,之後會有很多後期的裁剪,剪輯,特效,才會呈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主要是藝術呈現形式不一樣。
話劇的表演形式決定了其表演風格,這種表演風格追求的效果就是和觀眾互動。叫好、鼓掌、大笑等等,越熱鬧越成功。亂哄哄、喝倒彩、無響應……就說明有問題,台上的演員就要隨時調整狀態,表演更賣力一些。這里插句題外話,為什麼現場看話劇和網上看話劇感受不同?因為缺少了互動,沒有互動,話劇就少了特有的魅力。所以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電視劇的看著舒服有感知甚至能融入其自身。
Ⅵ 電影,電視劇,話劇,誰的逼格更高
話劇,真心是一般的人不敢挑戰。包括有的演技不錯的演員都不敢輕易挑戰話劇!
話劇藝術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
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話劇演出都是藉助於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種樣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員表演劇情,一利觀眾從各個角度欣賞。
直觀性
話劇首先是通過演員的姿態、動作、對話、獨白等表演,直接作用於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再用化妝、服飾等手段進行人物造型,使觀眾能直接觀賞到劇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徵。
綜合性
話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其特點是與在舞台塑造具體藝術形象、向觀眾直接展現社會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適應的。
對話性
話劇區別於其他劇種的特點是通過大量的舞台對話展現劇情、塑造人物和表達主題的。其中有人物獨白,有觀眾對話,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完成戲劇內容。
Ⅶ 為什麼看話劇要比看電影價格高
因為話劇是由演員現場表演給你看,要利用的人力物力非常多,演員數人、燈光師、音效師、導演以及一劇組的人都在為觀眾服務,還要租借場地。
這部分的投資要比電影高。
撇開這些,演員現場比較比電影演員的表演更有感染力。而且演員每場發揮都不會很一致,導演也會根據演出效果,作出修改。這是話劇藝術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首先先說一下這兩個版本的區別,然後在總結這兩個版本
電影與話劇的區別:
一、演員數量對比(電影演員:12位;話劇演員:9位,電影贏)
話劇全場一共有九位角色,張一曼(女老師)、裴魁山、周鐵男、孫恆海(校長)、孫佳(校長女兒)、鐵匠、鐵匠老婆、特派員、羅斯(美國慈善家);電影里的角色更豐富一些,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三個角色,特派員秘書、特派員司機、警長。另外,話劇里的鐵匠在電影里變為了銅匠。
二、角色對比(電影與話劇的不同點,各有不同,但感覺整體的角色塑造電影更勝一籌)
張一曼(女主加最火的角色,就放第一個了):
1、張一曼與裴魁山單獨在外面的那一段,電影裡面是他倆一起剝大蒜准備晚餐,然後來了場「大蒜雪」;話劇裡面變成了他倆因為怕被特派員發現了一起在撕賬本,就來了場「賬本雪」,相比之下電影的大蒜雪更浪漫一些。
2、鐵匠扮完「驢得水老師「後與張一曼道別那一段,話劇版是張一曼給了他一支鋼筆,分別的時候,鐵匠還抱著張一曼說能不能再教一招,這時候張一曼教了鐵匠咬耳朵的」技能「,也呼應了後來鐵匠老婆的那個包袱「人耳朵又不是用來吃的你咬它做什麼」,但電影版的沒有這一點,與後面這個包袱沒有形成互動,沒有鋪墊好;而電影版張一曼給銅匠了一縷自己的卷發,這鋪墊了後面剪頭發的故事,這比給鋼筆的戲劇性更強,要是能加上咬耳朵那個,電影的連貫性就更強了,這一段里,話劇與電影各有千秋。
3、大家一起罵張一曼那一段,電影版比話劇版情節更豐富一些,除了裴魁山、周鐵男他們罵的那一段,張一曼自己打自己那一段以外,還多了一個銅匠讓校長把張一曼的頭發剪掉,校長把張一曼剪成了短發,裴魁山去喊他們來一起開會,看見張一曼的時候一臉驚訝,張一曼突然跑去自己照鏡子,然後看著幾乎沒有頭發的自己痛哭的躲到桌子裡面不願出來見人,這個鋪墊更能說的過去張一曼最後為什麼瘋了(瘋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差點被警長給強奸了,喊周鐵男救她,周鐵男也不敢),比話劇版的內容更詳實,在這一段的處理上電影比話劇好。
4、被校長支開單獨待著的那一段,電影版是被校長喊去做校服了,不管遇到什麼都不出來,結果校長被綁了也沒有出去看他;而話劇是校長喊她站教室裡面不管怎麼樣都不說話。其實設置的效果都差不多,話劇是為了舞台表演才設計的在教室裡面,電影由於存在空間感所以可以單獨設計一個密閉的環境,這一段的改編比較適合從話劇改編成電影,手法上有所改變了,但本身所要達到的效果沒有改變。
Ⅸ 舞台劇的表演尺度真的遠遠大於電影的表演尺度嗎,為什麼
舞台劇、歌舞劇、音樂劇等,它們的表演尺度遠遠大於電影。不過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表演尺度到底是什麼。個人認為這個尺度包括動作、言行、劇情、表演方式等多方面,而舞台劇的尺度大就是後面幾點。動作上的尺度,一般被大家誤認為是不好的戲份,這個很少在舞台劇中出現。後面的幾種尺度,可就不一樣了。
舞台劇的劇情不受制約,不像電視、電影一類的,需要通過審核才能播出。他們可以直接上場表演,劇情怎麼樣只跟觀眾們有關。表演方式也差不多,畢竟是舞台劇,要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也不會過於誇張,否則就會給人一種很做作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演員都喜歡演話劇,主要就是能鍛煉演技。
Ⅹ 電視劇與話劇比較
也不能這么說哦
以前的電視劇也 可以說是藝術的
只是現在人們的思想觀念在不斷的變化
不管什麼藝術不藝術
商業是最重要的
難道你敢說 話劇就不需要票房嗎?
沒有那種收入 話劇靠什麼存活
所以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有選擇的去看電視劇或者是話劇 ,自覺的抵制那些垃圾的話劇和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