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陸之日》評價怎麼樣
《登陸之日》是韓國導演姜帝圭第二部戰爭巨作,相比較之前的《太極旗飄揚》,電影投入的資金無疑更加巨大,我絲毫不懷疑姜帝圭特效團隊的製作水平,電影燒錢也燒到了一種極致。
本來未看電影之前,我對姜帝圭導演一直擅長於刻畫的「戰火兄弟情」很是期待,《太極旗飄揚》中親兄弟在戰場上相互保護的患難情懷拍得不錯,《登陸之日》也沿用了這一主題了,雖然在片中講述一個是朝鮮人,一個是日本人,有這份別扭的矯情也就算了。
但電影卻要抄襲《太平洋戰爭》那種類似回憶式的結構,張東健和小田切讓每每轉換了效忠的國家之後並沒太多文戲鋪墊就直接拉開大戰,電影也著重表達人物遭遇,於是導演想要著重表達的張東健和小田的友情也缺乏強而有力的支撐,從而爆發的催淚彈也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2. 韓國電影為什麼這么好看,感覺進口電影除了美國電影就韓國電影最好看了,像釜山行,流感,登陸之日,西部
這個真不是說是不是中國人說的話。韓國演技好應該是公認的我們也要承認。他們的演員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以及層層篩選,而且也不是完全靠顏值而是要貼合那個角色。他們的電影主題也有深意,揭示了社會的黑暗面以及人性醜陋。電影情節細膩邏輯緊密,加上演技一流的一些小演員,看起來十分過癮。
3. 如何評價《登陸之日》這部電影
范冰冰飾演的中國女狙擊手,戲份很短,卻還是硬上了一段羅曼史。在整體過於密集的電影中,這段本意在放緩節奏給觀眾喘息的片段,實際卻將影片節奏塞得更緊。而集中營中除了德國人語言不同外,三語交流的無國界現象,也讓不少觀眾遭受悲慘狙擊,途傷腦細胞。而為了這場屬於姜帝圭的「玫瑰戰爭」,影片犧牲的還有曾執鏡《看見惡魔》的攝影師的影像風格——一切看起來就像標准好萊塢大片一樣,真不知是贊賞還是貶損。
4. 《登陸之日》觀後感,結局怎麼樣
讀(觀)後感的題目有一定的要求,可以直接寫「《XXX》觀後感」「觀《XXX》有感」,也可以寫上一個題目再以「《XXX》觀後感」「觀《XXX》有感」為副標題,例如:
純潔清澈的友誼
——讀《我飛了》有感
我舉的例子是讀後感,當然,讀後感和觀後感都一樣,都是這個格式。
正文就沒什麼特殊要求了,內容上要求介紹書(電影)的內容篇幅少,寫自己的感想篇幅多(可寫一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最好不要泛泛而談)。要語句通順,中心突出,盡量用詞恰當、優美(切記不可堆砌過多華麗辭藻),表達准確。
5. 大家覺得韓國拍得戰爭片登陸之日完勝金陵十三釵嗎我覺得無論是人性還是場面,還是細節,登陸之日完勝
的確如此,但本身就韓國的特效功底來說,就比中國強得多,中國唯一幾部拿得出手的《集結號》、《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特效設計都是韓國來做的,就憑這一點就不是國產劇能比的。《登陸之日》在視覺和特效方面堪比《父輩的旗幟》的電腦特效,比《拯救大兵瑞恩》更為宏大的場面,和與一般美國戰爭片一樣的小人物大背景,本身題材也更加吸引人。可以說,《登陸之日》差一點開辟了一個新的戰爭片王朝,但畢竟資金有限。題材上,片中一開始的諾門坎戰役描繪的比較真實,也是第一部描寫諾門坎戰役的電影,比如沒有步兵配合的蘇軍坦克群,這個實際上並不是漏洞,在1939年10月的諾門坎戰役中,朱可夫的裝甲部隊推進速度極快,導致步兵師根本跟不上,另外,片中所描繪的日軍敢死隊摧毀蘇軍坦克也頗為真實,片中還反映了多種日軍反坦克戰術,而且特效方面堪比《兄弟連》,使得整片戰爭場面宏大血腥。片中的反坦克戰術不乏老套的反坦克地雷,燃燒瓶,更有卡車的自殺性戰術,唯一的缺陷就是場面混亂。至於接下來的衛國戰爭就一般般的水平,畢竟同類作品《兵臨城下》是很難超越的,韓國人在這方面還是大量借鑒了這些優秀作品,其中穿幫漏洞就屬德軍在1941年10月使用的MG42機槍了,要知道,在1943年的突尼西亞戰役中德軍才裝備MG42機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德軍的主要機槍也是MG34,但作為一個韓國戰爭片,反映整個二戰,還原三個戰場已經很不錯了。諾曼底戰場的特效很贊,很多特效是美國大片才能達到的,基本屬於目前的最高水平。
6. 《登陸之日》這部電影怎麼樣聽說范冰冰有出演哦
恩啊~~~還有張東健~~~~ 登陸之日是由張東健,范冰冰,小田切讓,李妍熙主演。 小時候跟隨父親移居到朝鮮的少年辰雄遇到了 和自己一樣喜歡跑步的朝鮮少年俊植。長大後他們成為一隊馬拉松對手。在奧運會馬拉松選拔賽上,俊植一微弱的優勢戰勝了辰雄,但是在日本田徑聯盟的操作下辰雄獲勝。隨著二戰的全面爆發,俊植被強征為關東軍,而辰雄成為新任守備隊隊長。此後俊植先後在日軍、蘇軍、德軍服役,辰熊也與俊植一起走過了坎坷旅程。 米花在線地址: http://www.mihua.cc/view/18193.html
7. 登陸之日這樣的電影大家怎麼看
雲分享
8. 《登陸之日》這么好的電影,為什麼不能在中國上映廣電審核為什麼不能上映
登陸之日03.mp4
希望採納
9. 電影登陸之日好看嗎 豆瓣的評分不高啊
上面說什麼小資啊文藝青年啊什麼都是扯淡,變形金剛是不是典型爆米花商業片一樣有八點幾的高分,我個人認為豆瓣打分基本是靠譜的,但是要分影片類型,比如恐怖驚悚類打分很低一般六分左右已經比較好看了,打到八分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老片子雖然評價高但是橋段已經被後人用爛現在已經不好看了,動作片槍戰片之類打分也不高基本上七分就很值得一看了理由同上,文藝片的確在豆瓣受歡迎打分偏高,這類片子要八分以上的才有的看,最離譜的是一些十分小眾的片子,由於大多數人跟不不會去看去看的都是粉絲所以打分的都是五星四星導致得分高的離譜,這類片子的特點就是評分人數少一般只有幾百人,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打分就沒有參考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