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一個勺子》好看嗎
好看不如愛看
❷ 你是如何評價電影作品《一個勺子》
《一個勺子》將黑色幽默與嘲諷作為一種還原劑,還原了底層社會里最最真實的人的生存狀態,這種真實尤像顯微鏡下的細胞,使我們見證著真切與微小所散發出的力量,這種力量或令人壓抑,或使人自嘆「這就是人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片中的拉條子與傻子代表了這個世界上千千萬萬平凡、懦弱而又無知的人,他們會因為吃到一個饅頭而開心許久,也會因為有個羊鋪可以繾綣入眠而心滿意足,但不會因自己的孩子「過度聰明」入獄而放棄生活,甚至愁苦度日,他們依然會快樂、樂觀,舔嘗傻福。而村長、女警官、大頭哥則還原了這個世界上另一波擁有權利與金錢的人的生存狀態,他們孤傲狂狷、自我膨脹,甚至欺壓或「幫助」他人。而那幾個欺世盜名的認親者更可在現實中找到原型。他們為了金錢或投機倒把、騙財越貨,或專門欺壓、坑害老實人。當然,這個社會中還有另外一種人,他們誇誇其談,將人生道理、生存哲學講得透徹,自己卻生存在社會的底層甚至是邊緣或暗角,苟且過活。片子里的開小賣部,為拉條子剖析「這就是人生」那哥們兒就是這種典型,他看似比別人智慧、高明,但卻指導不了自己活好自我。總之,片子毫不做作地實現了一次最生動的還原秀,將社會現實里最真實,也最諷刺的故事呈現給了觀眾,它關乎人性,觸及人心,帶給觀眾與好萊塢視覺盛宴不一樣的真實美與心靈觸動。
❸ 如何評價電影《一個勺子》
「好人會有好報嗎?」
「不一定。」
「那為什麼還要做好人。」
「因為心安。」
這是我看了《一個勺子》這個電影後,最心酸的問題,「好人會有好報嗎」,當我拋出這個問題,給我身邊一位朝夕相處的同學時,他做出了如上的回答。頓時讓我覺得心裡有了安慰,也似乎真不能僅僅因為不會有好報就選擇不做個好人。
這部電影也是在刷手機時,看到有人總結了一些拍的好但評分低的電視,其中就有《一個勺子》。
因為我本是北方人,而且也是西北地區,所以,「勺子」二字,我也理解,像電影開端的解釋一樣,除了作為炊具勺子外,口語里那就是傻子的意思。所以,看到這個電影名字,也覺得很是理解加親切。至於它能講述出什麼,還真不知道,所以,也蠻期待的。加之,看看演員陣容,有陳建斌還有蔣勤勤,演員界的大咖,更是增添了想看的意願。
所以,就趁機下載下來,開始觀看了。
電影是以一對忠實質朴的農村夫妻兩為主,他們在鄉村裡過著和大多數農民一樣的生活,農忙,養羊維持生計,影片中他們的兒子入獄(沒有說具體原因),而老兩口只想通過求人花錢希望給兒子減刑,早日能從監獄里出來。於是,開始到處求人,找關系,也找到了看起來無所不能的大頭哥,東拼西湊的湊夠五萬塊錢,託人辦事兒。事情有沒有辦,只有收錢的人知道,我看了看,但我感覺,並沒有辦,而這也反襯出,農民對於法律還有程序的陌生,他們依然覺得有人有錢有關系就可以讓很多復雜的事情變簡單,當然,也不只農民這么想,很多人都這么想,因為我們國家的人情社會理念還是比較濃厚的。所以,看到夫妻兩為了兒子的事兒,到處奔波,難免覺得動容,父母總是在不計回報的守護著孩子。
電影一開始,是男主馬吉(小名拉條子)去城裡找辦事兒的大頭哥,因為錢也送了,兒子也不見有減刑的消息,所以,他以為事兒沒辦,就打算把那些東拼西湊的錢兒拿回來,可是,大頭哥總是格外忙,幾次去了都見不著人影兒,而自己去城裡也捨不得進飯館吃頓飯,只是隨身帶了些餅子充飢,在他吃餅子時,身後有個乞討者在後面,伸手,想吃東西。他看了看給了,那人三下五除二的消滅又開始伸手,沒辦法,最終善良戰勝了狹隘,他把最後一個餅給了那個人。打算回家了,而奇怪的是那個人卻成了一個尾巴,甩不掉了,跟著回到家裡來。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不僅僅是拉條子他們這種農村家庭,突然多一個人要吃要喝是很麻煩的,況且這個人不認識而且頭腦還不清醒,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傻子(勺子),更是讓人感覺抓狂。
❹ 怎麼評價電影《一個勺子》
電影很多情節都帶有冷幽默的味道,卻讓人在笑完之後心情非常沉重。觀眾眼看著善良的拉條子在倒霉的路上越走越遠,心裡著急上火,卻無能為力。因為拉條子並沒有做錯什麼,甚至在派出所的警察好言相勸讓他寬心之際,這個一根筋的男人仍舊認死理:他們為何要爭搶一個傻子呢?淳樸善良的拉條子哪裡懂得世道人心險惡啊,他就像與風車作戰的堂吉訶德一樣,一遍一遍在與自己的良知做戰斗。
?
❺ 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和一個勺子哪個好看,有看過的嘛!
不一樣的電影,針對不同的觀影人群。你要是年青人或者少男少女可能會覺得我的少女時代好看。
❻ 《一個勺子》到底好看在哪裡
《一個勺子》上映之後,隨即關於電影的影評鋪天蓋地的襲來,比去年這個時候間個勺子得兩項金馬獎的熱度還高,所以昨天下午小影和閨蜜頂著帝都的大雪去三里屯的電影院看了《一個勺子》。
許是因為下雪的緣故,昨天的上座率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好。所幸,這是一部「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的文藝片,一半的上座率相對於這樣一部黑色嘲諷電影來說,可以稱之為勝利了!
這部電影要感謝一個昨天晚上小影新加了一個電影群(就是一幫喜歡吐槽電影的人扯閑篇的地方),我進去的時候,他們正巧在聊《一個勺子》,有個同好說:「《一個勺子》的投資人要感謝王學兵。」這句話一出,群里瞬間安靜了下來!小影仔細想了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兒,如果沒有「王學兵吸毒」的事,《一個勺子》別說拿兩座金馬一座金雞,就算是拿了奧斯卡,估計都不會有那麼多人關注。畢竟中國拿獎的文藝片太多了,遠的不說,就說今年剛拿了金棕櫚的《刺客聶隱娘》,去年得了銀熊的《推拿》,均是叫好不叫座罷了!所以,僅從宣傳上來說,《一個勺子》的投資人要感謝王學兵,他為這部電影省下了一筆宣傳費,製造了錢買不來的宣傳點。
不可否認,因為王學兵,這部電影推遲了大半年才得以上映,可謂「百轉千回,終得曙光。」
❼ 一個勺子好看嗎已經看過的來說說唄
這就跟駕船的人吃魚不能翻面一樣,吃魚翻面更深的含意是翻船。
❽ 如何評價電影《一個勺子》
《一個勺子》用了一種很好玩的方式講了一個心酸的、彪悍的故事。拉條子用拉皮條一樣的方式生活著,滑稽又悲哀的展開自己和勺子間的故事,整體更像一部黑色荒誕劇,把一對夫妻由撿到勺子到送走、被騙之間的俏皮故事演繹的悲壯又悲涼。拉條子的整個人生像極了法國作家莫泊桑《項鏈》筆下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瑪蒂爾德因為一條項鏈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拉條子因為一個傻子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即使拉條子和瑪蒂爾德是不一樣的人物性格,也不像瑪蒂爾德般虛榮,但兩者皆因一個東西活成了另一種樣子。當拉條子的老婆金枝子埋怨好人沒好報的社會寓意時,被拉條子打屁股的真實和演技實在驚艷,好一個「夫妻打配」,這樣的情節深深的貼合著西北農村男人身上的粗魯和真性情。所有的造型和語言習慣上都那麼貼合自然,即便時不時方普混交,但多少都會選擇寬容。難為演員演好一個戲時還要深挖主人公身上的粗曠和流氣。 影片一開始就是拉條子抱著自己的羊羔去看病,然後遇到擺脫不掉的勺子所展開的活不明白的人生。然後鏡頭一一記錄著西北小縣城上趕集的婦女、路邊炒貨店的老闆娘、派出所的女警察、臨走還要順一把老闆瓜籽兒的拉條子,所有的故事和人性善惡在鏡頭下娓娓道來。 如果非要把《一個勺子》《家在水草風茂的地方》《山河故人》這種片子歸屬獨立電影或者文藝片,可能排片和營銷有點悲哀,或許這是我們的電影成長的必經之路。每個國家都需要各種各樣的片子來審視自己的價值觀,我們的觀眾看不到想看的電影,就會有人來拍他們想看到的電影。中國有那麼多導演,有那麼多票房,並不是每個人都像那些只要票房不要口碑,搬起石頭砸自己牌子,然後把電影作為圈錢工具的「聰明人」,總有那麼一些人去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片子。 你會發現片中三哥這個角色安排的必要性,記得他的經典台詞「生活,就是這樣的」。當拉條子的老婆哭著說「好人做不得,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拉條子想破腦子還是不能理解一個傻子為什麼被大家搶來搶去?所以他一遍遍的打了心結「羊還能燉了肉吃,傻子有啥用呢?」 當三哥教育的語氣一次次說出生活就是這樣的時候,他還不明白吶,於是他真的越來越活不明白了。然後戴上帽子活成傻子的樣子,走在被一群被孩子圍攻嬉戲的鏡頭里不成瘋便成魔。 物是人非,無疑這是最寓意的結尾處理方式。個人感情有點重,眼前早已出現了那些生活在底層里、活的很純心的老實人,他們付出比常人多的努力卻得不到該有公平和尊重,很多時候我在想其實人都是一樣的,不過是穿著不一樣的皮囊行走在世間,所以我會經常疑惑「為什麼這個社會上有那麼多歧視?」。那些美好和溫馨難道不是更應該被那些純心的好人擁有嗎?可現實卻那麼尷尬,這真諷刺...... 片中一句「誰把別人當傻子,誰就是最大的傻子」 容易讓人地下頭去反思自我。
❾ 電影《一個勺子》好看嗎,在哪可以看到
一個勺子,是陳建斌導演處女作,且自編自演,其餘三位主演由蔣勤勤、王學兵和金世佳擔綱,影片改編自小說《奔跑的月光》。
❿ 《一個勺子》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自小在新疆長大,新疆的漢人大部分都是參軍支邊過來的,所以能接觸到各種方言,大家多講河南話陝西話,甘肅寧夏哪邊的回回(回族)的話也說,慢慢融合習慣了,就形成了以西北土話為主的新疆普通話,土得掉渣但說得粗獷聽得親切,「勺子」就是其中一個詞語,就是說,傻子笨蛋的意思。
所以剛一聽說王學兵涉毒被抓,我本能想起的第一句話就是,王學兵,你勺了嗎?
先不說對他個人的損失,單單說他在觀眾心目中高大威猛正義化身的光輝偉岸的形象瞬間坍塌,將來學兵「出來」,以我們現在觀眾和媒體,最重要的官方對從藝人員的道德命題的解讀,以中國的方式進行了詮釋再詮釋,學兵想「學好」歸來,事業跌倒了從頭再來,像被岩松解讀的哪個吸毒被抓的歌手出來出場費大漲那樣,學兵能再次在電影電視話劇中起步,再能走到今天這個境地,這個,基本上,很難。
其實受王學兵吸毒被抓影響最大的就是計劃五一公演的自己的老同學陳建斌自編自導自演的處女作,《一個勺子》。雖然管理方一直沒有對此發表任何意見,但從我內心陰暗的揣測,《一個勺子》順利公映的命運一定多舛的,結局是難料的,悲觀的預測的可能是或面臨「換頭術」或者刪減「學兵」戲份來淡化王學兵在電影中的表現,但這樣的結局,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一個勺子》該片以一個西部農村片而獲得金馬獎五項提名兩項大獎,這多麼不易,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人,一個關注中國電影的業余影評人,為了一個「學兵」而看不上這樣好電影,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情。
似乎這樣「悲慘」的倒霉蛋結局,絕對不是電影《一個勺子》。《一》由山東嘉博、業余時間影視、儒意影業、河北瑪西雅、藍鑽文化和美圖網共同出品,該片也是山東嘉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第一次主導投資的大銀幕作品,電影不能如期公映或者是「被」刪改的體無完膚,不光是投資方資金上的損失,而陳建斌的才華好心,整個電影團隊包括的心血也將付諸東流,王學兵已經不是被罵成勺子就能解脫了。
也不敢說「禁放」這樣做是電影局相關部門出於凈化文化氛圍,藝人要率先垂範安身為樂這樣冠冕堂皇借口的而無奈的「任性」,我只是對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一個犯罪吸毒演員,本應該受到最嚴厲的處罰,但在他被抓被曝光前電影一並「誅連」,有沒有違背罪刑法定的原則?王學兵在被抓前在觀眾面前也一直是一個好警察好公民的形象,犯錯的是王學兵吸毒,並不是他在被知道吸毒前拍的電影,僅僅因為電影公映前,因為個人原因對他以前(沒有犯罪前)的電影一並處罰,有沒有違背咱們現在大力提倡的法制建國的「陽光」,我們期望的公平正義?對陳建斌對投資人對觀眾對陳建斌是不是也是一種過於武斷的處理?
電影《一個勺子》影片非常有意思,主人公拉條子(也是新疆話)好心把一個無家可歸討飯求生的傻子帶回家,沒想到卻被騙人騙財,各種誤會,各種不解,憑借這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幾位主演自毀形象打動人心的表演,此電影獲得了第51屆台灣金馬獎5項提名,並一舉拿下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導演兩項大獎。「在悲喜之間洞穿人世的復雜,猶如一面照妖鏡,讓社會中的人無從遁形。」這是金馬評委對影片給出的評價。影片還曾被多家主流媒體、影評人評為「2015最受期待的國產電影之一」。人生如戲,「什麼讓好事變成了壞事?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傻子?」王學兵的吸毒被抓再次冥冥如電影情節再現,幾乎讓這個電影失去了告訴大家這個答案的機會。
當然這個機會並不是完全失去,擁有話語權決定權的相關也還沒有對這個優秀電影一棒子打死,但電影何去何從,如何化解藝人品德和藝術文化品質不能契合的困局,也許《一個勺子》出台的解決方案多麼周密,智慧多麼高超,都會引起各方面非議。既得利益者,改革阻撓者,擁有語言「暴力」的網民,特別是電影內部人員的不同聲音,他們總會用自己熟悉「優勢」的話語權來發出不同聲音,而觀眾更會帶著挑剔目光審視這部電影,評判由「王學兵」等帶給大家的藝術展現和感動,所以對於電影局各位改革者來說,正是考驗工作水平和領導能力的時候,能認真聽取民意,又不為流言所動;既要規矩,還有靈活;既要「嚴打」還要「從寬」;畢竟錯誤不能原諒但還要給人改正錯誤的機會和胸懷。這需要你們無比智慧和認真審慎,需要超人的勇氣和管理的擔當。
哪怕電影不能上映,但努力做過,說法給給(新疆話),面對善良和正義,都不要而選擇躲避和漠視。
期待這個社會有更多像「拉條子」這樣的新疆好人。更期待王學兵「學好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