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還讓拍照?
Ⅱ 自己拍照怎麼拍才好看
Ⅲ 一個人如何拍照好看
適逢11月手機攝影月賽的主題:獨行記。那麼今天世界君就說說關於一個人拍攝方法。
什麼情況下會拍一個人系列照片:去旅行,街頭抓怕路人,甚至自拍······無時無刻,所以不要煩惱怎麼可以拍出來。無論是拍別人還是自拍,有那麼的一些心得:
可能對於一個人照片,腦海中的想的是這樣子▼
或者是這樣的▼
但是,現實往往是這樣的▼
或者是毫無意義的自拍大頭照▼
相信大家平時會瀏覽國內外高質量照片網站或是照片APP吧!那麼接下來介紹的一些目前流行熱門的一個人拍攝方法!
第一點:常用取景構圖的五大秘訣
(1)人大景小,簡化背景
》人物顏值棒棒噠。
》弱化背景的干擾。尤其是多人的環境情況下。
不敗的拍攝法就是把人物放在正中央,用點的方式構圖,選擇干凈簡單的環境作為背景,如草原、沙漠、海灘,湖泊……一定挑人少的地方進行拍攝,很多人拍照不好看的原因之一就是背景太雜,拍攝前一定要清場。
(2)人小景大,塑造人物渺小的空間感
》顏值身高肥瘦都no problem。
》突出環境對人的影響。
把天空拉大,地平線拉低,可以傳達人物與景的關系,也可以塑造廣大的空間感。照片里不再是滿滿的人像和表情,這個時候外貌完全不重要了,不需要看鏡頭,不需要露臉,拍個背影,也能讓照片像會呼吸一樣。
(3)局部特寫,傳達生活化
拍臉部特寫時,要盡量表現出最自然生動的情感,這個時候,可能要抓拍很多張才有一張成功。可以選擇乘坐公交、火車時,凝望窗外時抓拍。
當然,局部特寫也不一定只是拍臉,最重要的是感覺,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好好地利用。同樣能表達很生活化的情感。
第二點:表現出最美好的自己,抓時機
最美的樣子,存在你認真的時候。記錄一點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在旅途中寫明信片,坐在書屋的角落安靜看書、喝水。
也可以是自己玩耍時,抓怕自己最自然的表情。
第三點:善用道具
善於發現,身邊任何東西都能成為融合情景的道具。例如利用羽毛、落葉等。
能產生互動的可愛動物,使照片更有生命力。
相機也可以成為道具,可以嘗試從玻璃、鏡子反光中拍攝自己。
生活各種常見道具,模仿道具表情,使照片更有趣味。融入周邊的事物,甚至可以把自己當做其中的一份子。
第四點:如何利用光線
「攝影」一詞源於希臘語,本意是「用光線來繪畫」。如果相機是畫筆,那麼光線就是顏料。
不同光位會給人不同感覺
1)側面光:立體、個性;
2)正面光:柔和、直觀;
3)逆光:神聖、溫暖;
4)頂光:神秘、冷酷;
5)低位光:詭異、恐怖。
正午和下午的光,較硬。這時的光線最刺眼,會在臉上造成陰影,拍攝效果不理想,但也可以利用正午的側逆光製造影子來豐滿畫面。
最佳攝影時間是清晨或傍晚,這時的光線柔和,很容易拍出效果很贊的照片。
黃昏的光可以為主體蒙上一層迷人的色彩。
日落時分的光適合做剪影照。
第五點:焦點
自拍最難得地方就在於,非手持自拍,往往很難抓到焦點和瞬間,所以相機的設置方式和角度就非常重要了。所以盡量把光圈調小,景深加大,這樣你站什麼位置,都是清晰的。
》非手持自拍小技巧
1)想好構圖
2)相機設置10秒自拍模式
3)沒有參照物時,可以用身邊的東西放在你想站的位置,作為對照焦點
4)定好焦點後,撒丫子跑過去吧
》景深
景深越深,拍攝范圍越廣:光圈調小,景深加大,人站得再遠,拍出來也是清晰的。
小景深拍出來越有趣味性:可以嘗試站在花叢或草叢中,近處的花是清晰的,遠處的自己做虛化效果。
》多拍幾張,才有品質
自拍難免會有對焦不清楚的可能,所以不要灰心,大可多拍幾張直到滿意為止。
第六點:實用的自拍小配件
1)自拍鏡;2)快門遙控器;3)手持自拍支架;4)八爪魚三角架
》桌椅傢具
有平穩桌椅的地方,可以隨心所以的擺放相機,特別是安靜的酒店裡,自由的自拍吧。
Ⅳ 電影要怎麼拍才好看
我其實很早就想認認真真寫一篇文章,把自己的思路想法徹底表達,提醒下某些走火入魔的電影人。當然啦,我自個兒覺得自己鐵肩擔道義,人家正主兒未必待見,so,就當我們影迷自娛自樂吧 整理了一些網上的我力挺的觀點,加上本人發揮,這個「致電影人意見書」就這么出爐啦 就我了解,目前中國的電影觀眾基本是50歲以下,我爸媽那一輩人基本不看電影。不僅僅是電影票價太貴的原因,電視里放的不要錢的電影他們也不愛看。為什麼呢?他們說,電影有什麼好看的,不是打打殺殺,就是愛啊恨啊,還不如看韓劇呢,看人家多講孝義廉恥親情傳統。。。。。。 我還了解到,25歲以下的年輕觀眾,除了發燒級別的對好萊塢忠心耿耿,或者對歐洲文藝片情有獨鍾,大多不是哈韓就是哈日,再不濟就是TVB,灣灣偶像劇的粉絲,至於國產片-------切!你太不專業太沒有品位啦! 。。。。。。再看看電影人怎麼說: 這純粹是中國電影體制問題,我們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因為觸及了社會敏感話題,或者挑戰了傳統道德底線,廣電SB就是不批啊。。。。我們懷才不遇。。。。。我們生不逢時。。。。。一切一切,都是體制的錯。。。 電影業內人士怎麼說呢?請看: 上海聯合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則一開口就批評很多電影人自信到自戀的地步,「他們從不看別人的電影,卻要讓我幫他賣票,要所有人來看他的,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電影在什麼樣的位置上。我歡迎所有迷茫著的電影創作者來我們電影院售票處實習,看看都什麼人買票看什麼時段的什麼電影。相信一個月後,對於『我應該拍什麼樣的電影』這樣的問題會找到答案。」 觀眾們怎麼說呢?再請看: 1.他們(某些電影人)極度自戀,他們是「歐洲藝術電影、日本BT電影、好萊塢非主流電影」深度受害者!他們不知道大多數中國觀眾喜歡什麼也不想去理會觀眾喜歡什麼,他們沒有絲毫的社會責任感,他們的作品甚至不配叫「個人作品」,而只能稱之為「私人作品」,是完全為滿足個人的YY產生的作品。 3.但是他們卻有臉自認為這就是「影以載道」的偉大作品。 4.他們是中國傳統文科思維控制下的教育界和文藝界製造出來的完全不適合這個現代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次品,套上一個「人文關懷」的裝B藝術外套。 5.他們拍不出好看的電影,他們不懂得尋找合適的題材,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美好的夢想,他們眼裡都是社會的陰暗面,腦子里都是屎,他們以為老百姓愛的就是「禁忌題材」,還有一群民煮精蠅捧他們的臭腳。 就好比一個歌舞片,觀眾愛看的其實是精彩的歌舞,戀愛不過一個調味料,中國的文科生思維導演就是愣把它整成X角戀愛關系狗血片,歌舞一掠而過,咪有!除了社會的壓迫、人際的爭斗,狗血的戀愛,他們的腦子好像就找不到東西了。 李少紅,正經的第五代導演,最初拍電影,因為電影不景氣,被逼著改拍電視,但是還扔不掉那個電影架子。最終因為《紅雷夢》的裝逼表演遭到觀眾的磚頭問候。 毫無社會責任感,只想著自己那點惡趣味那點所謂藝術啦人性啦,說白了就是腦子里都是屎。 我認為像賈樟柯這種「有深度」的導演死光光了對中國電影一點影響都沒有。像他拍那些電影,現在的觀眾會有幾個進電影院捧場的?如果中國導演凈拍他那些片子,中國電影早死了! 搞點社會陰暗面就覺得很有深度,很有人文關系,很有社會責任感,扯。 10.只有中國的全年齡向主流商業電影確立,才可以討論其他的非主流、電影分級的問題。 站在中國電影發展角度來說,章子怡的《非常完美》比賈樟柯的任何一部電影意義都要大!所以得到了胱腚(廣電)的站台認可。 時尚青春亮麗反映都市年輕人生活,中等成本近億票房,可以作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的樣本看待,胱腚很滿意。 在《穿PRADA的惡魔》之前,中國的電影人真的知道原來職場電影可以拍得這么時尚這么好看。 11.大陸文藝界這幾年越來越盛的那股子一邊悲悲戚戚一邊唯我獨尊的文科生勁確實不招人待見,成日價反思中國人的劣根性,要不就三俗。你們認真看看好萊塢,好萊塢幾時把美國拍得陰暗下作齷齪不堪?人家電影嬉笑怒罵的全是真善美,動不動就犧牲我一個造福全人類。什麼叫主旋律?這就是主旋律!拜託國內的編劇們導演們收斂收斂指點江山名留青史的私心,踏踏實實拍點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吧! 因為中國的編輯脫離生活,脫離觀眾,不懂尋找題材。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有關醫生的電視劇。 12.在現代劇開拓題材方面,內地編劇連TVB都不如。 剛才回想了一下大學時期所謂的100部必看的經典電影,確實80%以上都是所謂的主流大片,很多票房成績很好,其中主演有的是本身就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技派,有的是從這一部起才開始知名。 像卡梅隆和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大導演夠厲害吧,獲獎的充滿藝術和人文關懷的電影不少,可他們還是相當注重主流市場和商業大片,這些片子劇情沒那麼曲折陰暗,卻相當能觸動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