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致敬鐵道兵—電影《峰爆》觀後感
3鐵道兵是和平年代,傷亡數量最高的兵種,擔負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危險建設任務,修建某些地勢險要的鐵路時,平均每一公里就要犧牲一個人。
鐵道兵在1982年大裁軍中撤編,轉為鐵道部的下屬鐵路建設部門,也是現在特大央企中國鐵建的前身。
這是關於鐵道兵的介紹,也是看了電影《峰爆》我才知道有這樣一群了不起的子弟兵,其實隧道,橋梁,鐵路都和他們息息相關。
電影《峰爆》講述的是一座修建十年的隧道即將竣工之際,受全球地質變動影響,地裂、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質災害接踵而至,隧道與整個縣城危在旦夕。
身為鐵道兵的洪贇兵和洪翼舟父子倆人於絕境中挺身而出,與其他夥伴一起幫助縣城16萬人度過這場生死危機的故事。
為了保護來不及撤離的縣城百姓,他們甘願選擇炸毀承載了自己十年心血的隧道。
緊急時刻洪冀舟根據測試數據,提出了可以炸掉一個有裂縫的小山去阻止泥石流,而不用去炸隧道了。
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險象環生,看得我時時想驚叫,心都提在了嗓子眼。
最打動我的地方是:
一、 影片里說得:「面對災難,西方人的傳說是諾亞方舟,而我們的祖先的故事是精衛填海、愚公移山。」
這正是鐵道兵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精神品質的體現。
正如《鐵道兵賦》所描繪的「敢忘熱血澆枕木,筋骨鍛鋼軌,死生以之,長歌當哭;競看鉦鼓催鳴鏑,兜鍪沖矢石,前仆後繼,遠望當歸。」
所以父親洪贇兵為了讓兒子能把炸葯包放進山洞裡,給兒子洪冀州當支點而掉進懸崖犧牲。
洪冀州在放好炸葯,已經筋疲力盡的癱倒在地上,在要爆破的前一分鍾抓住了直升飛機的機翼,脫離了危險。
二、片中父子倆在救援中和解的場景讓我幾次熱淚盈眶。
爸爸常年在外,媽媽病重都還顧著工作不能回來,兒子用自行車馱著媽媽去看病,不想遭遇意外掉落河中。
十二歲的兒子眼睜睜的看著媽媽沉入水中,卻抓不到媽媽的手,這種痛苦和自責一直伴隨了他十八年,也因此他不敢下水,見到水就覺得看見了媽媽。
他覺得爸爸一直在責怪他害死了媽媽,爸爸所有的嚴格要求他都覺得是心裡責怪他,在怨恨他。
爸爸告訴兒子根本沒有責怪,兒子在他眼中是最棒的,他深愛著兒子!最好的治癒就是愛,最終父子擁抱和解。
有些時候一些誤會和曲解都是缺乏溝通導致的,親人間,一定要溝通交流,愛需要說出來,要讓對方感知到。
另外,在片中我也學到了學到了兩點常識:1在山洞裡看棉花漂向哪個方向,就說明有風,可能就是出口的方向。
2用石頭探測洞的深度,記錄石頭落地聽到聲音的時間,可以知道洞的深度,一個高中物理知識。我是學過的物理全還給老師了,這次算給自己掃盲了。
盡管有人吐槽這部片子的好多拍攝中的不真實,比如洪冀州開著吉普車在落下的巨石間左避右閃,最後還完好無損,只有點皮外傷,像超人般的存在。
還有父子倆徒手攀岩去放置炸葯,身上什麼攀登工具都沒有,比如攀岩繩之類的。
但這些並不影響我喜歡這部片子,就像我喜歡這些錚錚鐵骨的鐵道兵一樣,向他們致敬!
⑵ 峰暴是真實事件嗎
《峰爆》並非完全基於真實事件的直接記錄,而是對真實事件進行了藝術加工和改寫。
一、真實事件背景
二、電影中的藝術加工
三、電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