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關於電影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電影的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6-11 01:26:02

Ⅰ 電影的本質是什麼關於電影是什麼的各種觀點有哪些

電影是一門藝術。確實,阿恩海姆在1933年表示,他對電影尚未被藝術愛好者展開雙臂接受而感到震驚,他寫道:電影是「出類拔萃的藝術,電影一視同仁地提供了娛樂,讓人放鬆心情;電影在藝術的選美大會中勝過所有歷史更久的藝術;電影的繆斯女神應該眾望所歸地穿得越少越好」。將電影拿來和其他藝術比較異同的主張,為合法化這一初生媒體提供了一種說法,即電影不但和其他藝術一樣好,而且電影應該以它自己的術語來被評斷,這些評斷用的術語應該與電影的可能性以及美學相關。

電影的本質是可以隨時間、技術、立場不斷修改的,甚至可以認為其本質在其誕生之前就存在,或者認為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真正的電影,或者一生下來就死了。畢竟就算電影會說話,你問它「你的本質是什麼」,它也會陷入沉思。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字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它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

Ⅱ 關於電影

攝影影像的本體論(安德烈-巴贊)

如果用精神分析法去分析造型藝術,就可以把塗防腐香料殮藏屍體看成是造型藝術產生的基本因素。精神分析法追溯繪畫與雕刻的起源時,大概會找到木乃伊「情意結」(complexe)。古代埃及宗教宣揚以生抗死,它認為,肉體不腐則生命猶存。因此,這種宗教迎合了人類心理的基本要求-----與時間相抗衡。因為死亡無非是時間贏得了勝利。人為地把人體外形保存下來就意味著從時間長河中攫住生靈,使其永生。妥善保存死者骨肉的完整外形,這曾經是天經地義的事。一具用泡鹼處理過的,干癟的,呈褐色的木乃伊也就是古埃及的第一個雕像。但是金字塔或通道中的迷宮不足以防止墓穴被盜,還要採取另外的保險措施,以防萬一。所以,在石棺附近,除了撒些小麥當作死者的食物外,還放上幾尊陶制的小雕像,作為備用的木乃伊,死者身體一旦毀壞,這些雕像便可充當替身。從雕像藝術這種宗教起源中,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原始功能:復制外形以保存生命。顯然,在史前洞穴中發現亂箭穿身的泥雕熊表現了同種心願更積極的一個方面:泥熊等同於知獸的神化物,為的是祈求狩獵成功。

當然,藝術與文明同時在演進,造型藝術也終於擺脫了這種巫術職能(路易十四就沒有讓後人把他的屍體塗上香料保存,只是請勒*布朗畫了一幅肖像)。但是,降伏時間的渴望畢竟是難以抑制的,文明的進步只不過是把這種要求升華為合乎情理的想法罷了。我們不再相信模特兒與畫像之間在本體論上有同一性,但是我們承認後者幫我們回憶起前者,因而使他不至於被遺忘。描形繪像的做法已經與人類本位說的實用主義無關。它涉及的不現是人生命延續的問題,而是更廣泛的概念,即創造出一個符合現實原貌,而時間上獨立自存的理想世界。倘若人們在我們對繪畫的盲目贊嘆中有沒有看到用形式的永恆克服歲月流逝的原始需要,「繪畫便實在太虛妄」了。如果說造型藝術不僅是它的美學史,而且應先是它的心理學歷史,那麼,這個歷史基本上就是追求形似的歷史,或者說是寫實主義的發展史。

從這種社會學觀點看問題,照相術與電影的出現便自然而然地解釋了現代繪畫肇始於19世紀中葉的精神與技術的重大危機。

安德烈*馬爾羅在發表於(激情)雜志上的那篇文章中寫道:「電影只是在造型藝術現實主義演進過程中最明顯的表現,而現實主義的原理是隨文藝復興運動出現的,並且在巴羅克風格的繪畫中得到了最極端的體現。」

確實,世界繪畫曾經實現了形式的象徵主義與現實主義這間不同程度不同的平衡,但是,到了15世紀,西方繪畫開始不再單純注重用特有手段表現精神現實,而力求把對精神的表現和對於外部世界盡量逼真的描摹結合起來。毫無疑義,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就是透視畫法的發明,這是第一個科學的初具機械特性的體系。透視法使畫家有可能製造出三度空間的幻象,物像看上去能夠與我們的直接感受相仿。

從此,繪畫便在兩種追求之間徘徊:一種屬於純美學范疇--表現精神的實在,在那裡,形式的象徵含義超越了被描繪的原形;而另一種追求是僅僅用逼真的模擬品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願望。這種追求幻象的要求一旦有所滿足,便愈益強烈,以至於逐漸吞噬了造型藝術。然而,由於透視畫法只解決了形似問題,並不能表現運動,因而那裡的現實主義自然只能限於探討如何把事物的瞬間表現得富於戲劇性,即通過某種心理上的第四維暗示出在苦於靜止不動的巴羅克藝術中是蘊含著生命的。

當然,偉大的畫家總是把這兩種傾向結合起來:他們既能把握現實,又將現實融於藝術形式中,使兩種傾向主次分明。但是,我們看到的畢竟是本質迥異的兩種現象,客觀的評論應當善於將其區分,以便了解繪畫藝術的演進。從16世紀以來,對現實幻象的追求不斷從內部影響繪畫。這是一種純心理的需求,它本身並不屬於美學范疇,只有從追求魔力的心理中才能找到它的根源。但是,這種需求十分強烈,在它的影響下,造型藝術的平衡被全盤打亂了。

圍繞著藝術中的真實進行的論爭就是由於這種誤解,由於美學與心理學的混淆引起的。要求既具體又本質地表現客觀世界的真正現實主義,與迷惑視覺的(或迷惑頭腦的)虛假現實主義混為一談,後者滿足的是幾可亂真的幻象。由此看來,中世紀藝術似乎就沒有嘗過這種沖突的苦頭:它既有強烈的寫實性,又是高雅的精神表現,它對於由新技術手段揭開的這一幕還一無所知呢。透視法成了西方藝術的原罪。

替它贖罪的人是尼埃普斯和盧米埃爾。照相術既完成了巴羅克藝術的夙願,也把造型藝術從追求形似的困擾中解放出來。因為繪畫曾經竭力為我們製造幾可亂真的幻象,這種幻象對藝術來說已經足夠了,但畢竟似真非真,而照相術與電影這兩大發明從本質上最終解決了糾纏不清的現實主義問題。一個畫家不論有多巧,他的作品總要被打上不可避免的主觀印記。既然由人執筆作畫,對畫像的懷疑便不會消除。所以,從巴羅克風格的繪畫過渡到照相術,這里最本質的現象並不是單純器材的完善(攝影在模仿色彩方面還遠不及繪畫),而是心理因素:它完全滿足了我們把人排除在外,單靠機械的復制來製造幻象的慾望。問題的解決不在於結果,而在於生成的方式。

因此說,保持風格與形似兩者之間的沖突是較為現代才有的現象,在感光玻璃片發明之前,恐怕還找不到這類沖突的跡象。顯而易見,夏爾丹的作品中令人贊嘆的客觀性與攝影師的客觀性完全是兩碼事。現實主義的危機真正開始於19世紀。今天,畢加索成了這場危機的神話般人物,這場危機涉及到造型形式存在的條件及社會學基礎。現代畫家擺脫了追求形似的心理,把形似與否的問題丟給了平民百姓,往後,就由平民百姓一方面把照相術與形似問題等同起來,另一方面把只求形似的繪畫與這個問題等同起來吧。

因此,攝影與繪畫不同,它的獨特性在於其本質上的客觀性。況且,作為攝影機眼睛的一組透鏡代替了人的眼睛,而它們的名稱就叫(法文OBJECTIF)。在原物體與它的再現物之間只有另一個實物發生作用,這真是破天荒第一次。外部世界的影像第一次按照嚴格的決定論自動生成,不需人加以干預,參與創造。攝影師的個性只是在選擇拍攝對象,確定拍攝角度和對現象的解釋中表現出來。這種個性在最終的作品中無論表露得多麼明顯,它與畫家表現在繪畫中的個性也不能相提並論。一切藝術都是以人的參與為基礎的,唯獨在攝影中,我們有了不讓人介入的特權。照片作為「自然」現象作用於我的感官,它猶如蘭花,宛若雪花,而鮮花與冰雪的美離不開植物與大地的本源。

這種自動生成的方式徹底改變了影像的心理學。攝影的客觀性賦予影像以令人信服的,任何繪畫作品都無法具有的力量。不管我們用批判精神提出多少異議,我們不得不相信被摹寫的原物是確實存在的,它是確確實實被重現出來,即被再現於時空之中的。攝影得天獨厚,可以把客體如實地轉現到它的摹本上。最逼真的繪畫作品可以使我們更了解被描繪物的原貌,但是,不論我們怎樣雄辯,它終究不會像攝影那樣具有異乎尋常的威力,以博得我們的完全信任。

於是,在達到形似效果方面,繪畫只能作為一種較低級的技巧,作為復現手段的一種代用品。唯有攝影機鏡頭下的客體影像能夠滿足我們潛意識提出的再現原物的需要,它比幾可亂真的仿印更真切,因為它就是這件實物的原型。不過,它已經擺脫了時間流逝的影響。影像可能模糊不清,畸變褪色,失去紀錄價值,但是它畢竟產生了被攝物的本體,影像就是這件被攝物。相簿里一張張照片的魅力就在於此。這是些灰色的或黑色的幽靈般的幾乎分辨不清的影子,這不再是傳統的家庭畫像,而是能撩撥情思的人生的各個瞬間,它們擺脫了原來的命運,展現在我們面前,把它們記錄下來不是靠藝術魔力,而是靠無動於衷的機械設備效力。因為攝影不是像藝術那樣去創造永恆,它只是給時間塗上香料,使時間免於自身的腐朽。

其於這種觀點,電影的出現使攝影的客觀性在時間方面更臻完善。影片不再滿足於為我們錄下被攝物的瞬間情景(就像琥珀中數百年的昆蟲保存完整無損),而是使巴羅克風格的藝術從似動非動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事物的影像第一次映現了事物的時間延續,彷彿是一具可變的木乃伊。

攝影影像具有獨特的形似范疇,這也就決定了它有別於繪畫,而遵循自己的美學原則。攝影的美學特性在於揭示真實。在外部世界的背景中分辨出濕漉漉人行道上的倒影或一個孩子的手勢,這無須我的指點;攝影機鏡頭擺脫了我們對客體的習慣看法和偏見,清除了我的感覺蒙在客體上的精神銹斑,唯有這種冷眼旁觀的鏡頭能夠還世界以純真的原貌,吸引我的注意力,從而激起我的眷戀。憑借著攝影技術創造出來的,我們不曾了解的或未能見到的世界的自然影像,大自然最終做到了不僅模仿藝術,還仿效藝術。

大自然的創造力甚至可以超過藝術家。畫家的美學世界與他周圍的世界是異質的,畫框圈出了一個實體上和本質上迥然不同的小天地。相反,印在照片上一物像的存在如同指紋一樣反映著被攝物的存在。因此,攝影實際上是自然造物的補充,而不是替代。

當超現實主義流派為了生出造型畸胎而求助於感光底片時,他們已經隱約地悟出了上述道理。因為對超現實主義來說,美學目的離不開影像對我們頭腦產生的機械效應。想像與現實兩者之間合乎邏輯的區別趨於消失。任何形象都應被感覺為一件實物,任憑任何實物都應感覺為一個形象。所以攝影曾經是超現實主義流派在創作中優先採用的技術手段,因為攝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屬性:一種真正的幻象。超現實主義

Ⅲ 關於異能的電影都有哪些!!!!!

我來推薦一些給你經典的有: 《天地大磁撞》 《世界末日》 《怪獸格斯拉》 《X檔案》 《星艦戰將》 《黑洞表面》 《第五元素》 《黑衣人》 《12隻猴子》 《攔截未來者》 《未來水世界》 《未來主宰者》 《火箭專家》 《全面回憶》 《深淵》 《機械英雄》 《內層空間》 《霹靂五號》 《蒼蠅》 《E.T.》〈X戰警〉系列《蝙蝠俠》系列 《銀翼殺手》《天繭》系列 《異形》系列 《星際旅行》系列 《終結者》系列 《機械警察》系列 《侏羅紀公園》系列《回到未來》系列 〈刀鋒戰士〉系列《黑客帝國》系列《生化危機》系列最近上映的新片有:國內: 長江7號 功夫之王 大灌籃 大電影數百億2 色戒 集結號 投名狀 棒棒老虎雞 命運呼叫轉移 龍過雞年 赤壁 寶葫蘆的秘密 不能說的秘密 親親老爸 老年無所依 權力風暴 耳朵大有福十全九美 刺馬 一年到頭 蘋果 彩票也瘋狂 天下第二國外: 虎膽龍威4 諜影重重3 獵狼犬 美食總動員 兄弟 醜女大翻身 美味情緣 神槍手與智多星 電鋸驚魂4 霍亂時期的愛情 怪物史瑞克3 小美人魚 迪士尼公主 美女與野獸 變形金剛 哈利·波特5 靈魂戰車 蜘蛛俠3 龍之戰爭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 國家寶藏2 火線保鏢 我是傳奇 魔法玩具城 貝奧伍夫 蜜蜂總動員 美國黑幫 聖誕老兄 侏羅紀公園4
*****************************本人推薦 英雄 好看~

Ⅳ 關於電影的推薦

風語者,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深入敵後,星河艦隊1,珍珠港,兵臨城下
都是我自己看過的,下面是查的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情節就不用多說了,估計地球人都知道。故事背景為二戰諾曼底戰場,影片勝在戰爭場面特別真實。

《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風格類似《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場面宏大,情節感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二戰的電視劇。

《黑鷹墜落》--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美軍入侵索馬里時遇到伏擊,傷亡慘重。場面真實,慘烈。

《珍珠港pearl harbor》--大量應用特效,想過眼癮非本片莫屬。

其他還有《父輩的旗幟》 《硫黃島來信》
《戰爭啟示錄》
《兵臨城下》--美國拍的反映蘇聯狙擊手的驚險影片

《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經典二戰老電影,情節跌宕起伏,驚險,懸念,火爆的動作,和現在高科技的動作片相比一點都不遜色,我十多年前看過,至今記憶猶新!

《巴頓將軍(Patton)》--一部史詩式傳記片,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榮獲第43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間盟軍與德軍的一場坦克大戰

《虎,虎,虎!(tora, tora, tora)》--反映日軍空襲珍珠港的經典電影,場面宏大壯觀,和後來用電腦特效拍的珍珠港對比來欣賞很有趣。

父輩的旗幟 硫黃島來信
《戰爭啟示錄》<兵臨城下> 空戰電影有:《壯志凌雲 》 最近拍的科幻空戰片--《絕密任務》

Ⅳ 關於愛情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愛情的電影
《地久天長》
《喜歡你》
《愛樂之城》
《後來的我們》
《晝顏》

Ⅵ 關於電影的影片都有什麼

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劉青雲的《我要成名》。《臨時演員》,《一炮而紅》,《發膠明星夢》,《男演員》,《替身演員》,《藝術家》這個強烈推薦!不知道合胃口不!

Ⅶ 關於拍攝電影的電影有哪些

推薦熱帶驚雷

Ⅷ 究竟有哪些關於介紹電影的電影

關於介紹電影的電影我了解的還真不多,不過有個《佳片有約》的節目講了很多關於好電影的題材。我認為《佳片有約》是很不錯的一檔節目,每周六晚的cctv6播出的電影都值得看,一般7點多黃金時段會播出一部國內動作片,然後差不多晚上10點就是《佳片有約》,此節目會選一些較為知名的電影,但我發現美國電影居多,當然很多都是上映了很多年的電影,但當時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的確滿足了一些觀影需求。

進階操作,是隔著屏幕潑冷水。情人節必放BE(悲傷結局)愛情片,什麼《泰坦尼克號》《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第三種愛情》…虐死單身狗,氣死小情侶。但論最騷操作,必須是「尺度」。讓人暈頭轉向的尺度。恐怖血腥、裸露情色都算輕的,政治隱喻也是家常便飯。電視小熒幕播出的電影,比獲批上映的院線片,更百花齊放。漸漸地,江湖上開始流傳一個說法——CCTV6:一個你永遠不懂尺度底線在哪裡的電影頻道。



Ⅸ 關於007的電影有哪些

第1部007諾博士
第2部007來自俄羅斯的愛情
第3部007金手指
第4部007霹靂彈
第5部007雷霆谷
第6部007女王密使
第7部007永遠的鑽石
第8部007生死關頭
第9部007金槍人
第10部007海底城
第11部007太空城
第12部007最高機密
第13部007八爪女
第14部007雷霆殺機
第15部007黎明生機
第16部007殺人執照
第17部007黃金眼
第18部007明日帝國
第19部007黑日危機
第20部007擇日而亡
第21部007皇家賭場

從黃金眼開始就比較好看了,所以建議從黃金眼看

Ⅹ 關於黨的電影有那些。越多越好

1、《建黨偉業》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

2、《建國大業》是由韓三平、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並執導,唐國強、張國立、許晴、劉勁、陳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於2009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3、《我的長征》是一部八一電影製片廠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而拍攝的獻禮電影。由翟俊傑總導演,王珈、楊軍聯合執導,王伍福、 王心剛、王霙、 鍾秋等演員主演。製作成本為5000餘萬元人民幣。影片以一個普通紅軍小戰士王瑞的命運為主線,前後貫穿了長征過程中的各個重大事件。本片於2006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會首上映。

4、《少年鄧恩銘》是江平、李作楠執導的一部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鄧恩銘誕辰110周年的獻禮電影,主演是張一山、史磊、吳軍。影片講述了中共一大參會者鄧恩銘的少年故事,再現了鄧恩銘同志的成長足跡和革命經歷。

5、《張思德》是中影集團、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北京市委宣傳部為紀念60年前毛澤東主席在延安的演講《為人民服務》而聯合製作的大型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由導演尹力執導,吳軍、唐國強主演,於2004年9月8日上映。影片刻畫了張思德這個革命隊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革命歷程,以及一代偉人毛澤東和這個平凡士兵之間的深厚感情。

閱讀全文

與關於電影的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天堂怎麼不可以下載電影 瀏覽:281
滅頂之災電影免費普通話 瀏覽:662
電影如何從電腦傳到蘋果 瀏覽:180
電影演員有哪些姓氏 瀏覽:739
張一山周冬雨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360
吳鎮宇演了哪些監獄電影 瀏覽:309
平凡的足球電影免費 瀏覽:337
新烏龍學院電影免費 瀏覽:619
八點免費理論電影 瀏覽:852
約別人看電影應該怎麼說 瀏覽:662
看電影如何拍出視頻 瀏覽:497
愛情虐戀電影有哪些 瀏覽:525
局外人電影免費看看 瀏覽:80
有什麼好看電影百度雲 瀏覽:997
僵屍歸來1電影免費完整版 瀏覽:590
如何在ifile打開電影片 瀏覽:820
哪些電影中有宗教元素 瀏覽:817
電影在手機看解析度多少 瀏覽:537
免費觀看粵語全部電影 瀏覽:309
東廠不敢殺的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