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享一下你們曾經都看過哪些色調很不錯的電影
《羅拉快跑》和《公民凱恩》,第一部電影主要講鏡頭,第二個電影主要講敘事結構。把幾個電影看完之後,能夠從至少幾個角度來看電影了。不過在講單個電影時也兼顧其他,說這個電影主要講鏡頭語言,但還會講它是怎麼安排顏色,怎麼調動觀眾的視覺體驗,怎麼加強敘事效果等等,畢竟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
Ⅱ 色彩在電影中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觀眾的日益挑剔,無論是在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中,還是在形式主義、表現主義風格的影片中,色彩變成了無可取代的電影藝術語言,既傳遞情感,又表現思想,既烘托氣氛,又體現風格。色彩成就了中外電影人的夢想,提升了觀眾的審美層次。色彩是影象時代和歷史進程中的催化劑,有了它,電影世界及世界的電影才有了看不盡的主題。
1927年,電影藝術由無聲跨進了有聲時代,使電影藝術更富有現實感和感染力。1935年。彩色技術首次在美國馬摩里安執導的電影《浮華世界》中運用,使電影由黑白兩色到彩色。不但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享受,更為電影藝術增添了新的魅力
電影色彩簡史回顧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彩色技術在電影中得到進一步完善,能夠靈活、有區別地用彩色反映現實,但受繪畫的影響。攝影主張對現實對象進行藝術加工、修飾和改造,強調視覺造型形象的象徵性和寓意性,追求畫面氣氛和意境,使銀幕圖像更接近繪畫的要求。五六十年代,電影觀念發生巨大變化,人們開始追求真實可信的銀幕效果,加之這一時期,電影移動攝影的廣泛應用,充分發揮了「照相本性」,彩色膠片的大量生產,為電影豐富的色彩表現提供了條件,促使電影藝術向「再現現實、接近生活」方面發展。自七八十年代始,電影技術已經成熟。表現手段日臻完善,中國電影人也開始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電影的色彩觀念也隨之進入了中國電影人的視野,並很快被付諸於實踐。1979年,電影《小花》和《生活的顫音》率先對電影色彩的運用進行了有意識的探索。《小花》全片共有12個回憶性的黑白片斷插入彩色片中,導演意圖通過畫面色彩上的對比和交叉來完成影片的敘事。《生活的顫音》同樣在藝術形式上敢於突破,導演幾乎把當時能看到的比較新鮮的電影技巧都用了個遍。例如現實和回憶交叉的敘事方式,升格攝影和定格等。這兩部影片都使用了黑白片和彩色片交替的手法。既表現了人物的意識活動,也在劇作結構上作了一次嘗試。當今。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電影藝術也在順應著時代的潮流。滿足著人們的需求與渴望。色彩也在為電影藝術的進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色彩的情感作用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經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沖突一樣。」張藝謀也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認為在電影的視覺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喚起人的情感波動的因素。……我自已認為。從生理上說,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馬上喚起人的情緒波動。」的確,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視覺語言。色彩作為電影藝術造型的一個重要的視覺元素,除了能還原景物的原有色彩,同時。還能傳遞感情,表達情緒:色彩不但可以表現思想主題,刻畫人物形象,體現時空轉換、創造情緒意境,烘托影片氣氛,更是構成影片風格的有力藝術手段。當然,由於人們對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
比如:紅色——
紅色是太陽和火焰的色調,象徵著溫暖、熱量,是愛情、熱情、沖動、激烈等的感情象徵。紅色給人的視覺感受是熱烈而活躍,具有蓬勃向上的感覺。
紅色是最強有力的色彩,在電影中偏愛紅色。把紅色的表現推向極致的當數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他的影片《紅高梁》中紅紅的高梁酒。《菊豆》中的染坊。《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紅燈籠,甚至《秋菊打官司》中那一串串掛在牆頭上的紅辣椒,都構成了一種視覺張力,象徵著一種熱情的生命活力。
紅色還象徵著躁動、革命。在電影《活著》中。紅色被作為影片突出的飾物和象徵性的幕景。紅色的皮影戲、掛著大紅燈籠的賭場、紅色的標語、紅色的毛主席畫像、紅袖章、紅寶書等在影片中十分醒目。
在中國的民俗中。尤其是在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紅色是主色調,象徵著喜悅、吉祥、慶典。
黃色——
黃色給人以明朗和歡樂的感覺,常常被用來象徵幸福和溫馨。黃色因明度高,容易從背景中顯現出來。具有引人注目、吸引觀者視線的力量和條件。
在我國歷史傳統中,以黃色為神聖、權貴、至高無上的皇權的標志。義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使他的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彌漫在撲朔迷離的黃色中,這是熱情、慾望和瘋狂的象徵。在他導演的電影《末代皇帝》(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中,又用明亮的紅與黃拍出了中國皇宮的金碧輝煌,給人以華麗隆重的視覺感受。
藍色——
藍色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冷的感覺,所以象徵著寒冷。蘭色還包含著抑鬱和憂傷的成分。歌德在《色彩理論》中曾經談到,藍色是一種能量。它處於負軸,最純粹的藍色是一種奪人的虛無,是蠱惑與寧靜這對矛盾的綜合體。最能感受到藍色調的是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電影之一《藍色))。影片籠罩在憂郁的藍色之中,藍色的游泳池,藍色水晶樣迷離的玻璃串燈飾,既為女主人公營造了一個獨特的心理背景,又給觀眾帶來了視覺的愉悅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張藝謀的影片《千里走單騎》中有大量展現原生態天空的鏡頭,那種純粹青透的湛藍有一種震人心魄的美麗,延續了一種回歸質朴與本真的風格,以水面無波、平鋪直敘的方式,反映了親情的厚重深沉之美。
綠色——
綠色是自然生命中最生意盎然的色彩,也是紅色的對比色,有一種平靜、穩定、希望的感覺,是一種最適宜人眼睛的色彩。綠色象徵著和平,代表著春天。在武俠大片《十面埋伏》中,天與地、人與物,整個畫面凝合成一片壯觀的綠色海洋。那片綠看得讓人心動,讓人神往。
黑色與白色——
黑色與白色是無彩色,和其它有彩色一樣,也起到表達感情的作用。黑色往往使人聯想到死亡、憂愁,易產生失望、黑暗、陰險、罪惡的感覺:白色使人聯想到光明、清晰、神聖,易產生純潔、淡雅、穩定的感覺。但因黑色和白色是所有色彩中明度最低和最高的色彩,所以黑色的情緒又具有低沉、凝重、庄嚴等感覺,白色具有虛無、冷淡、和平等感覺。但由於個人或國家或民族不同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和觀念,也會形成差異的情感作用。例如白色在西方是純潔愛情的象徵,婚紗是白色的:而在我國則常常以白色為孝服,西方參加葬禮穿的是黑色服裝。在我國傳統戲劇中,紅色是忠良的標志,黑色表示正值威嚴,白色則表示是奸詐刁滑,傳統戲劇臉譜都按此規律描繪。
暗黑色在影片《英雄》中,表現了秦王朝的威嚴與冷酷。前蘇聯的著名導演安德列·塔爾可夫斯基的《潛行者》,所有的空間都以黑色為基調的,就像一座凋零的廢墟,就連潛行者身上的著裝,也是一身黑。
Ⅲ 有哪些色彩運用非常經典的電影
色彩運用好的就是那些古裝電影,電視劇。比如說延禧攻略。裡面。人穿的衣服的顏色搭配都特別好,而且特別符合他們自身的形象。他們每個人的口紅也也是不一樣的。就因為他們的服裝顏色還有口紅顏色,又在網上大火了一把。
Ⅳ 請高手推薦些電影,對電影的燈光與色彩感興趣。
《僵屍新娘》
影片的顏色主要是冷灰色和色彩明艷的暖色為主。但該片卻將冷灰色用在了活人的世界,卻在死人的世界裡用了大量的顏色。這種顏色的套用似乎錯位,卻直接讓嗅到了蒂姆·波頓對現實社會的譏諷。因此在活人的世界裡,所有的人反而如同行屍走肉,沒有感情,反而在地底下,那些可愛的骷髏卻讓觀影者感受到了溫暖。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聖誕夜驚魂》,在《聖誕夜驚魂》里,我們可以在骷髏王子的城堡里看到相似的景色,同樣的暖色,同樣的一群「怪物」。用對比強烈的色彩來直接表現其內心最直接的想法,這是在蒂姆·波頓的電影中極其常見的,比如前不久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還有《大魚》、甚至《斷頭谷》和《剪刀手愛德華》這類的片子都有奇跡強烈的色彩對比以及其色彩所蘊含的大量情感。 由此,從這里看來,本片的看點之一——顏色,其不過是蒂姆·波頓自己風格一次完美的延續,也使影片更具蒂氏哥特風格。 僵屍新娘
在《剪刀手愛德華》中,愛德華所處的世界顏色是冷色的,而現實世界是彩色,這是蒂姆·波頓的一種對比——世界上的真愛反而不是存在這個多彩的世界,反而是那個冰冷的城堡。這個影片中的顏色使用和《僵屍新娘》是完全相反的,但效果卻是一樣的。因此,《剪刀手愛德華》讓人看起來更加心痛,而《僵屍新娘》卻是讓人感到絲絲的悲涼。
Ⅳ 電影的造型元素-以《盜夢空間》為例
電影利用攝影、照明、構圖對光線進行運用。電影利用人造光,如燈具營造光線氣氛,用感光材料如光學鏡頭和濾光鏡來控制照明的亮度、角度、光質和色溫。同時組織棚內布景的布光也有一定的技巧,需要創造色彩、光線效果和各種氣氛;在實景或外景場地根據拍攝方向、光照方位來進行畫面處理。比如在攝影界有個說法:日出前後和日落前後自然光的「黃金小時」。
《盜夢空間》中上面畫面中的鏡頭用的是自然的暖光,表現孩子玩耍的溫馨和美好,同時表達主人公對回家見孩子的嚮往。
通過光線對規定情境的環境渲染,加強對人物內心的刻畫,另外,光線對比還能表現心情的變化。陽光明媚的天氣總是讓人心情愉悅,「陽光」大男孩總是很有吸引力,一個人的前途我們用「一片光明」來表達贊賞和祝願。相反地,「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是抑鬱症患者的內心。由此可見,光線對人物心理刻畫是多麼重要。在電影中,超脫語言,像陽光、月夜、雷雨、晨霧、暮靄這種象徵性的意象呈現在人們眼前,我們自行感受內在情緒。
這個畫面展現了黃色的夕陽下,主人公的妻子背光而思,神秘和虛幻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表現了妻子迷惘的狀態。
在電影中,有許多經典畫面,如昏暗潮濕的監獄,燈火輝煌的宮殿,恐怖的剪影,月下花前依偎的戀人等,這些特定的光線氣氛已經可以作為「模板」為導演們利用。這樣一來,觀眾的認知過程和情緒識別更加容易,因為多部電影給觀眾的經驗讓觀眾了解了「套路」,但是這也會減少觀眾的思考,有很多電影靠其出乎意料的光線氣氛讓觀眾為之振奮,例如《雨中曲》的下雨夜表達的卻是主人公的喜悅的心情,這個出人意料的畫面也被許多廣告等利用,所以,創新性的光線氣氛也是電影的突破點之一。
在《色彩的性格》這本書中,深刻地介紹了各種色彩的來源和「性格」。每種顏色的歷史淵源和象徵意義都在書中有所體現。
這部電影中黃色為主色調,書中提到黃色是一種矛盾的顏色,從經驗中產生的象徵意義是積極的,象徵太陽、光明和黃金。打著歷史烙印的象徵意義是消極的:代表排斥的事物,象徵自私自利的性格。因為太陽光看起來是黃色的,因此一盞燈的光線越黃,越自然、好看。
1.游吟詩人常把感情的變遷與自然的循環往復相比較,他們把成熟的色彩喻為愛情的感性色彩黃色象徵最高度的幸福一愛情 所獲得的回報。
2.黃色大多會引起人們負面的聯想:黃色是代表所有煩惱的色彩。嫉妒是黃色的-為他人的所有物而煩惱;猜忌是黃色的-為他人的存在而煩惱。
這部電影中妻子的形象一直存在於主人公的最深層的夢中,在他實行盜夢的時候從中搗亂,因此,我認為黃色在這的應用是表現煩惱。
酸味、清涼而苦一黃色屬於這類口感:人們會聯想到最酸的水果一檸檬,以及苦的膽汁。黃色是代表有毒的第二種色彩一相應的成語有「噴吐毒葯和膽汁」。
很多人沉迷於夢境無法自拔,黃色代表他們對生活苦澀的逃避,同時他們也是可怕的、可憐的。
電影的確會用色彩增加情緒效果,最初用的顏色有藍、紅、綠。到後來,越來越多的色彩被用來呈現五彩斑斕的世界。另外,紀實類電影會真實地還原現實生活的色彩,帶來真實感。而有時色彩也為政治服務。
影調是物體結構、色彩、光線效果的客觀再現,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影像所表現出的景物的明暗層次,是處理造型、構圖以及烘托氣氛、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影調對比能創造悅目的形象,能造成或剛或柔或歡快或壓抑的情調,有助於烘托主題,渲染氣氛。
《盜夢空間》因為包含多層夢境,其中有一個片段,集中地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刻畫了不同夢境的「營救一分鍾」。這時候,不同夢境的鮮明影調的差異就十分重要。
第一層夢境
陰暗的冷色調,下著瓢潑大雨,在熙攘的大街上,整體灰暗的銀色。
第二層夢境
黃橙色的暖色調,在酒店的走廊中。
第三層夢境
在遼闊的雪山上。
第四層夢境
銀色,虛幻感,在主人公的最深層的潛意識-limbo中。
夢的提示和許可使人們了解隱藏於內心深處的更為深邃的意識;夢境或許會使人們更為清晰地看到並分析出自己所處環境的利害,因主人公對妻子有愧疚感,所以無法擺脫這一層困擾。夢中的事物與現實事物之間或許具有暗示、聯系、象徵和對應的關系等等。對夢的描寫侵入到人物的心靈深處和下意識的一切領域。
線條構圖形式有水平線構圖、垂直線構圖、三角形構圖、斜線構圖、S形構圖、圓形構圖。通常為影像所表現出的景物的明暗分界和景物之間的連接線。常見景物的輪廓、地平線、天際線、河流、道路,由視覺特性所感知的相類似的景物的連線,相呼應的景物的連線及視線方向、運動趨勢所虛擬的線,在攝影中也經常用到此類技巧。線條大致有幾種形式:直線、曲線、波狀線、折線等。線條在造型上有助於表現對象的立體形狀、空間深度及質感,能構成節奏。
電影《盜夢空間》中,很多線條構圖靈感來源為埃舍爾的畫,因埃舍爾的畫奇異神秘導演借用此拍攝出折疊的世界,呈現出奇異的夢中世界。
這部電影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覺-夢,隱含了弗洛伊德對夢的看法,借鑒了埃舍爾的畫表現藝術,也包含著營救的商業性劇情,它對鏡子的拍攝手法的創新和奇思妙想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或許這是它「十分賣座」的原因吧。
Ⅵ 不能被忽視的色彩敘事,電影《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懷
月亮是如此,太陽又會是怎樣的景象?除了那個過渡性質的夕陽西下外,全片意蘊最深刻的關於太陽的描繪有兩處。先來說結尾的這一個,這是九兒倒入血泊之中後,在目光凝滯的余占鰲和兒子豆兒身後出現的。從畫面構圖上說,比之人物的頭部,這太陽顯得很小,並且在熊熊燃燒著的鬼子汽車上空,色澤和質感的區分度都很低。那麼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讓這太陽跳出來說自己的話呢?作者匠心獨運,不單在大面積逆光攝影下,通過明暗影調的對比變化,有效表達出人物、汽車、高粱乃至煙塵的體積感,清晰勾勒出它們的輪廓,並在空間中形成多個動靜結合的層次;更通過「日食」的巧妙設計,讓原本的紅或說橙黃瞬間變成了黑,這個黑,可以是鮮血氧化後的顏色,可以是人物內心的絕望,可以是民族史詩的哀歌,可以是地土對蒼天的詰問,可以是遮蔽神智的障眼,可以是實在,可以是虛無,可以是任何的東西。盡管它與全片的光影照耀相比十分短暫,日食過後,一切仍舊恢復為被紅色籠罩的世界。但它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的出現,完全轉變了紅色在這部影片中的內在涵義,以致在基調上呈現出巨大的轉折。黑色之前,紅是對原始生命力的張揚;黑色之後,紅是對萬有時空中人類生存的渺小與困頓的觀照。一如豆兒那張一片紅色彌漫看不清的面龐,奮力張著大口使勁喊著:「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與其說這是歌謠,不如說這是童話,因為它不過是美好而童稚的願景,無以在殘酷的世界中真實再現。
這黑太陽讓人想起蕭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太陽升到斜岸的上空來了。太陽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沒戴帽子的上的密密的白發閃著銀光,從蒼白色的,因為一動不動而顯得很可怕的臉上滑過。他好像是從一場惡夢中醒了過來,抬起腦袋,看見自己頭頂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輪耀眼的黑太陽。」太陽原不黑的,天空也不是,但作者從「異常感受」出發,反而深度刻畫了目睹家破人亡後人物內心活動的真實。因此我們可以說,黑太陽的象徵傾向無論單從文學史還是整個藝術史上看都是相對明晰的。電影作者對這一意象的借鑒,雖說有些投機取巧,卻也達到了預期效果。
另外一處,也是之前的一處,是由「我」的旁白提示才奪人眼目的,「我」敘述道:「我爹跟我說過,自打看見那天的太陽,他的眼睛就落下了病,無論看什麼都是紅的。」這幾乎是對影片色彩構成的直接解釋,同時也是對「我」這一主觀視點的悄然挪移,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我爹」才是那張著有色差的眼看世界的人,而不是「我」。並且,從攝影的角度上說,攝影機鏡頭也代言了作者的眼、觀眾的眼,它所拍攝出的色彩既是片中人物乃至創作者的主觀表達,同時也是一種無法更改和逆轉的客觀呈現,是情緒本身、是生活本身。
看到最後,大概人們早都忘了,這地方原是叫作「青紗口」,那些紅色終究褪去,就像故事的講述人「我」所說,「橋還在,只是沒了高粱」。這一刻,我們有若恍然大悟,其實這個「青」字,遠要比「紅」更符合影片的內在機理,因為它透著那種塵埃落定後的蕭瑟。
Ⅶ 《拉片放映室》第二十二集:電影里常見的6種色系
《拉片放映室》第22集--電影里常見的6種色系
拉片有技巧,觀影有門道!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拉片放映室!
學會拉片,讓你技術性的去看電影!
隨著1935年 《名利場》( 《浮華世界》 ) 這部彩色電影的出現,是電影從黑白到彩色的一個轉變,也是整個電影發展史的一個重大變革。讓當時的觀眾真正感受到了彩色電影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和心理震撼。比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所放映的 《火車進站》 帶給觀眾的沖擊更甚,如果說,黑白電影就像繪畫中的素描關系,表現的只是光影,那麼彩色電影不僅僅是表現光影,還是用顏色進行繪畫和藝術創作的一個過程。雖然大千世界擁有的顏色數不勝數,但是從彩色電影誕生至今,電影人常規使用的顏色卻仍然只有6種,由此間引申而出以及其他色系和朋克色調將會單獨討論。
一、白色系
《情人》里 梁家輝 和 珍·瑪奇 在這部電影中也貢獻了挑動人心荷爾蒙的經典演技,(註:本片改編自杜拉斯的經典情色小說)這部電影是典型的情色片,床戲鏡頭占據了相當的比例。如果你不是只抱著看床戲的目的看這部電影,不妨留意男女主角在一起的時候發生的所有事情。尤其是色彩,你會發現,電影里除了演員留下的膚色帶來的一點憧憬外,剩下的全是讓人窒息與冰冷的白色——從演員穿的衣服,到殖民者的工程現場,再到上流人士開的汽車反出的光…這些白色與兩個人的情慾糾葛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從而映射出了殖民與被殖民間的殘酷,同時也預示了在這種壞境下追尋本性的人將會面臨的悲劇。
同樣上一期提過的岩井俊二執導的《情書》中,被他使用一種獨特的清新的「白」來代替,無論是飄雪的冬天,在雪中的吶喊,以及青春回憶里,圖書館耀眼的白光,還有男主角的白襯衫,都給人一種干凈,純情的感覺。觸動了女主懵懂青春的愛戀,以這樣一種白色和淺色的色系搭配,讓我們沉浸其中,也會懷念自己的青春時光以及那段青春往事中屬於自己的情書和愛戀……
二、黃色系
電影場景中淺黃色的出現可以讓你感受到的清晨的陽光、讓你感受到精神上的振奮,橘黃色的出現讓你感受火辣辣的溫度,而金黃色的出現可以讓你感受權利和富貴。黃色有著很好的特點,可以讓電影變得更加突出,但是如果整個場景都是以純正的黃就會給予人以刺眼的感覺。但是在電影 《滿城盡帶黃金甲》 場景中對黃色系列的運用可以說是電影歷史上一個里程碑似的開始,讓我們對色彩在電影場景中的運用有了重新的審視。土黃色的屋頂、金黃色的樓宇、雕金的柱子門窗、金黃的服飾、金黃的盔甲、淡黃的菊花,所有場景中黃色色調的營造都勾勒出電影中人物性格的特徵,體現了皇宮的奢靡浮華,也體現了皇帝九五之尊之軀。可以說這部電影讓色彩在電影場景中的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所有 黃色元素 在這部電影場景中能夠互相包容,相互協調。而在電影 《黃土地》 場景中,主要運用了橘黃色的暖色調,在這部電影中導演陳凱歌將場景色彩與人物色彩較為緊密地結合起來,是一次將內在和外在相結合的完美嘗試。在這部電影中,影片為了表現陝北高原黃土的厚重,在選取電影場景時,除了大量拍攝黃土高坡鏡頭同時,在電影場景的選取上還具有代表性黃色調的黃河、窯洞、陝北人民古銅色的膚色,這種場景的出現體現了大自然的震撼,也體現了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人的壓抑情感,讓電影中的人物有著沖破這無邊無盡的黃土高原去尋找全新的生活。為了達到完美的全方位的黃色基調色彩,電影在場景的選取上可以說是費盡心思,除了選擇黃色色調的場景以外,更是在季節的選取上也選擇在冬季來拍攝,排除了有色元素,突出黃色主基調,使黃色色素占據著大面積的畫面,這種色彩在電影場景中無處不在,對電影主題的刻畫可以說是入木三分,對電影故事情節的貫穿也有著很好的鏈接,讓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
三、紅色系
電影場景中對紅色的運用多為表現出的是熱情、火焰和鮮血。
《罪惡之城》 (本片導演聚集了昆汀、羅德里格茲、弗蘭克·米勒,幾乎被「電影暴力分子」包場了!) 用「暴力美學」都不足以形容這部電影了,它將情節、情感幾乎簡化到最少,剩下的全是性、殺、虐、殘…「紅色」在其中所起到的催化的作用,像是給觀眾打了雞血!簡化了其他顏色的干擾。紅色就顯得尤為矚目,時刻吸引觀眾的眼球跟隨紅色移動,紅色在這里已然成為了劇情的一部分,就更不用說尤愛中國紅的張藝謀了,無論 《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老井》《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 等等,均是紅色的主場……
四、綠色系
《水形物語》 (註:本片拿下2017奧斯卡大獎)說「綠色」是這部電影的主角毫不為過,它占據的鏡頭和畫面比例絕對超過任何一個角色的戲份:從身上穿的,到街上亮的,再到嘴裡吃的,牆上刷的…綠色在劇中隨處可見。顏色已經真正參與到電影敘事,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如果你忽略了顏色在其中的意義,那相信你就很難進一步深度的看懂這部電影。
五、藍色系
藍色傳遞給我們的是浩瀚、是浪漫、是神秘、是高不可攀,在電影場景中的經常出現的是天空,藍海洋,藍色的火焰,讓觀眾對生活產生無盡的遐想。藍色也代表著和平、寧靜。影片 《阿黛爾的人生》 在中國還有一個特別的定義叫做「藍色是一種暖色調」。其實,由於藍色的豐富的色彩聯想,在電影場景的設計上把藍色披上中性外衣。雖然這部影片的影評褒貶不一,但拋開故事的情節不談,電影故事中場景的色彩運用,藍色色調始終伴隨著故事的發展。電影中人物的刻畫伴隨著藍色色調的出現,這里藍色的運用或許有著溫暖的顏色,但是或許有著更深的含義。在電影 《阿黛爾的人生》 的最後,主人公點上一根煙,一邊頭也不回地走著,孤獨的一個人,好像要跟誰道別,也好像要走出這個情感的世界,可是,她終究還是無法逃避,她只是在迷戀那一抹藍色,她的愛只給這樣一種藍色才會感到溫暖。
六、黑色系
黑色在電影場景中經常出現,也是電影場景設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色調,它與其他色彩的搭配,可以創造出豐富的電影場景。黑色讓電影多了一層神秘,多了一份厚重,但是電影場景中黑色色調的大量運用,也讓我們的電影氣氛變得凝重,畢竟黑色讓我們聯想到了死亡、恐懼、黑夜、陰暗、驚悚。電影場景中黑色的運用可以讓電影變得厚重,但是在電影場景的塑造上,更多的會選擇跟其他的色調搭配使用。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 《英雄》 整體而言,它在場景和顏色的選取搭配處理上,雖然運用了大量的黑色色調,但是它也在不同的故事裡運用了紅、藍、綠、白等,這樣的色彩運用不僅讓故事逐步推進,故事情節更加豐富,也更加具有感染力。在這部電影中用黑色代表著秦國,(秦人尚黑)電影場景中出現的大面積的黑色調,也為這部電影的色彩主線進行了定位。從側面反映了秦國的強盛及威嚴。就在這樣的一種電影場景的設置中,展開了電影故事的情節敘述。電影場景的主色調依舊是黑色,無名與長空生死殊斗。狀如舞蹈,然而這卻是一場生死角逐。只有這種以黑色基調的電影場景,才能讓我們隨著電影的鏡頭穿越時空,感受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和內心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