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一部微電影講述老婆看到老公有小三後去吃混沌的叫什麼
是《三更2》的第1個小故事,秉承《三更》傳統,分為三個獨立單元的故事。《餃子》是其中一個單元的故事,除此之外,尚有另外兩部亞洲製作,包括由一向以血腥奇特風格見稱的三池崇史導演執導的《盒葬》 (Box),以及由憑《老男孩》揚威2004年年戛納影展的朴贊旭執導的韓國代表作《割愛》
本片依舊由三個獨立的故事組成:
故事一
餃子:為了留住青春,女人不惜代價,拉皮、做臉、抽脂、瘦身,吃盡苦頭。無法面對年華漸逝的過氣女星艾菁菁(楊千嬅飾),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妖一般青春永駐的媚姨(白靈 飾),高價向她求來神秘的鮮嫩餃子,為的不止是自己的容貌,而是要挽回一生最大的保障─留住富豪丈夫……
三更2 海報
故事二
割愛:名成利就的電影導演劉吉戶 (李秉憲 飾)有一天回家,驚覺自己被迫參演一出沒有事先綵排的兇殺片,「女主角」是遭挾持的愛妻,她被幾十條細線拉扯著如同傀儡一般;「導演」則是神經兮兮的綁匪,令人毛骨悚然的「劇本」竟是一個問答游戲,答錯問題,「導演」叫「CUT」;妻子立即被割去手指!再錯一題,割下的手指丟進果汁機立刻攪成血肉模糊……
三更2之割愛海報[1]
故事三
盒葬:幽暗中,有個女人在狹隘的箱子里痛苦的蠕動著,箱子外傳來鏟子挖動地面的聲音,接著只聽見女人恐懼的尖叫聲劃過黑暗,空曠的雪地上有個男人正急著掩埋什麼……
Ⅱ 微電影心中有座山觀後感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愚公想通過自己的雙手把門前的大山移走,最後他的堅持不懈感動上蒼,山真得被移走了。
我的心中也有座山,不是大山。而是對目標追求的堅持不懈,就像愚公一樣永不放棄。
點明文題。
小時候,爺爺因病而卧床不起,我每天放學回家,就會看見爺爺一個人躺在床上,孤零零地一動也不動,我隨口喊了一聲:「爺爺。」爺爺好像沒有聽到。於是我又喊了一聲。爺爺這才聽到。笑著喊我過去,我悄悄地走近,爺爺笑得更燦爛。爺爺慢騰騰地將手塞進口袋裡,掏出了一顆糖,遞給我,看著爺爺的手,那是怎樣的一雙手,滿手的繭子,手的背面青筋突起,只剩下一層皮包骨頭。我不想要爺爺的東西,可是爺爺硬要塞給我,我從中看出爺爺很孤單,於是我決定每天都要陪爺爺聊天。
每到放學的時候或者周末,我都會和爺爺聊天。爺爺經常講一些他年輕時候的故事,這些事,我都聽了幾百遍了,可是爺爺還是不厭其煩地講。我會為爺爺讀報紙,幫他倒茶。
具體敘事,略寫不妥。
我只希望爺爺能快點好起來,也不枉費我這幾天的堅持罷了。上五年級的時候,家裡包餃子,媽媽和好了麵粉,剁好了肉餡。萬事具備,只欠包餃子。只見爸爸用手抓住了一小團麵粉,放在桌上,在灑上一點麵粉在上面,有擀麵杖在麵粉上面滾一下,下面滾一下,那麵粉好像很聽話,成了一個圓形,於是就把肉餡輕輕放在麵粉上,用手指把麵粉的兩邊一合,再用手指捏幾下,一個餃子就成了。看似簡單,可是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了,我揪了一團麵粉,用擀麵杖擀了幾下,可是那麵粉好像很不聽話似的,硬粘在擀麵杖上不肯下來。我失敗了,爸爸的話鼓勵我。我心中像有座山一樣,立在那裡。我繼續學,揪一團麵粉,再做,終於第一個餃子包好了,盡管沒有爸爸媽媽包的好,我仍然在繼續,直到我滿意為止。
「只欠包餃子」建議改成「只欠包了」 我的心中有座山,它成為了我對目標追求的基本。
Ⅲ 有什麼感動到你的微電影或廣告
令我感動或者是令我記憶深刻的一個廣告,就是曾經一個小孩兒端著一盆水給自己的媽媽洗腳。如果我記得沒有錯的話,當初拍這個廣告的人就是在家有兒女當中小雨的扮演者,一張非常稚嫩的臉,費勁的端著一盆洗腳水來給媽媽洗腳,這個廣告其實目的就是為了體現一種孝心,當初讓我自己還是感覺到非常暖心的,而且也非常的窩心。
還有台灣的一個公益廣告《奶奶的燈籠》,我們常說歲月是一把殺豬刀,常常會在大家的臉上留下痕跡,其實歲月也是一個小偷偷偷的把大好的青春年華給偷走了。人生最溫暖的時光,是那段與奶奶在一起的生活,長大以後才開始慢慢理解奶奶的愛是最簡單平凡的陪伴,奶奶點亮的不僅僅是一盞燈籠,也是一輩子最珍惜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