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神片《起跑線》,為了讓孩子上名校,父母傾盡所有!
第一時間跑去影院看種草已久的《起跑線》,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擇校問題簡直和國內如出一轍。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對父母來說簡直再熟悉不過,而電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帶給我內心深深的觸動。
整部劇用喜劇的手法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父母擇校的故事,他們拼盡全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他們不想讓孩子跟他們上一樣的學校,他們希望通過選擇名校,讓孩子能上升到上層社會!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起跑線》英文電影海報寫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會不遺餘力,傾其所有讓他們的孩子進入正確學校的人。
國內的現狀也是一樣,父母殫精竭慮都是為了一件事——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於是從選擇幼兒園開始,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擇校戰爭持續打響,真的是孩子的比賽,父母的賽場。
「讀不了好的小學,就考不進好的初中,讀不了好的初中,怎麼去重點高中?重點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還用愁嗎?」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中文電影海報上有這樣一句話:
即使變成自己討厭的人,也要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擇校的困局,影片最終落腳在到底是要「起跑線」,還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線」。
電影的最後,父親拉吉的一段演講非常煽情:「你們想盡辦法讓他們進入這所學校,不是你們幫他們,而是他們幫你們。這個時代人們只重視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雖然有人詬病說太過雞湯,強行煽淚,但我依然覺得精彩無比。
我們常說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像力、創造力、閱讀力、社會適應力、情商、逆商、財商等等。但我們卻不能忘記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記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裡,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線。 作為父母,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情上,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3、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能贏得人生嗎?
曾看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對大學教授父母,兒子4歲半上小學,19歲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兒子卻終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麼事都不想干,終日悶悶不樂。父母現在整天發愁怎樣才能讓孩子振作並快樂起來。
他們的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卻沒有贏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頭學習,而今學位拿到了,父母給的任務完成了,人生卻再也沒有了方向和動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樂趣。
當然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所有的神童長大都會出現問題,孩子的成長之路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沒有那麼多的必然。
但我卻想藉此告訴父母,每個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
盧梭說:「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應把成人當作成人,把孩子當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像孩子一樣生活。 我們應該允許他們用自己的節奏生長,積累實力,蓄勢待發,方能贏得人生的長跑。
4、起跑線折射出我們到底愛的是什麼?
《起跑線》帶給父母很多啟迪,更給予一場心靈的洗禮。 我們到底愛的是孩子的未來,還是望子成龍的虛榮心。
回憶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時候,媽媽想提前把我的戶口轉入舅舅家,這樣就可以就近上學,直接升入重點初中。當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特別不開心,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去那個學校。
媽媽說,那個學校教學質量好,校風好,你以後上重點高中的機會多啊!這樣你就有機會上重點大學,畢業有個好工作。
可我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我不想入校後被人指指點點,說我是走後門來的。於是最終我不讓媽媽轉戶口,毅然決然地去了家門口的普通初中。
學校里同學們會嘲笑老師,上課不守紀律,下課拉幫結派,打架斗毆……但在這里,我卻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應該做什麼,因為我心裡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通過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點高中。
對於重點高中的無限嚮往激發了我學習的鬥志,於是我成了這個初中里為數不多的佼佼者,老師對我青睞有加,常給開小灶,最終我參加重點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試,如願以償地考入了那所重點高中。
現在想來,父母給我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他們尊重我的選擇,但我回想起來不由得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這樣的選擇,我的內心是否能強大到允許他去一個如此校風的學校,我可能會無比擔心他學會抽煙喝酒打架。
而父母對我的無比信任讓我順利地在那所學校成長,我沒有沾染任何不良習氣,遇到任何的事情,他們都會告訴我,有他們在,一切都不怕。現在想想,好感恩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們學習,把這份信任給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視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那到底什麼才是起跑線呢?在我看來,父母的格局和視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明年果果也會面臨擇校,到底是在家門口上一個普通的公立小學,還是買學區房進入一所重點小學,亦或者耗費巨資選擇一所國際學校。
當選擇擺在我面前的時候,幾年前的我也會無比焦慮,我生怕因為自己的錯誤選擇導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時候我無限地放大了學校教育的影響力。
在幾年的自我成長之後,我現在全然放下了,或許我會選擇公立小學,讓果果去參加國內的高考,或許我們不會選擇學區房,而會順其自然。
因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個三角當中, 我不能改變社會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圍之內選擇合適的學校教育,我會盡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來之路該怎麼走就交給他自己。
作為母親,我會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他。至於階層,其實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因為我並不認為這是阻礙人發展的障礙,正如影片中的孩子們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種渴望,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堅信: 我們的命運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為一直在家庭教育領域奮戰的創業者,我無力去改變社會的大環境,但我可以藉由書籍,把人生智慧傳遞給父母。
我相信,無論我們的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為人父母一生的職責!
2. 有誰知道有哪些講校園生活的印度電影
地球上的星星
3. 一個印度電影,最後建了一個學校叫什麼
一個印度電影,最後建了一個學校叫《三傻大鬧寶萊塢》。根據相關信息櫻衡查詢,《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批判了理工大學壓力巨大的選拔和考試,電影結尾手高男主創脊薯做辦了一個學校。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中,三個皇家理工學院的大學生自稱三人幫,經常在一起搞怪,以消解寂寞的校園生活。
4. 到目前為止,你看過最經典的印度電影是哪幾部
來說5部一定要看的印度電影吧。
1.《 三傻大鬧寶萊塢》 3 Idiots (2009)
豆瓣評分:9.1 豆瓣Top250 - No.12
首當其沖的一定是《三傻》,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印度電影啟蒙。
電影講述了法蘭、拉杜與蘭喬這三個學生進入了皇家工程學院後,成為了死黨,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發生的故事。
主角蘭喬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的行為也慢慢影響了他的兩個好友和身邊的人。
這部電影探討了很多在學校的學生會遇到的問題,並且批判了默守陳規的教育制度,同時還非常的勵志。當年在看完《三傻》後,給還是學生的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相信凡是看過《三傻》的人,都會對印度電影有所改觀。
2.《 地球上的星星》 Taare Zameen Par (2007)
豆瓣評分:8.8 豆瓣Top250 - No.177
和《三傻》一樣把眼光對准了「教育」,但是這次目光偏向了老師而非學生。印度男星阿米爾汗這次飾演的是8歲男孩的老師。
男孩伊夏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成績差不說, 腦子里還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鬼點子,最終被父母送到了寄宿學校。
寄宿學校里的老師尼克走進了他的生活,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們倆都慢慢變得成熟了。
這部電影深刻地展示了一個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如何對待那些「壞學生」。
我認為,這部電影表達的東西是在教育上存在一些缺陷的我們應該學習的。
3.《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Bajrangi Bhaijaan (2015)
豆瓣評分:8.7
小孩與成年人在電影里的組合總是非常奇妙。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印度教教徒Bajrangi與Rasika在新德里的月光集市相遇了,他們產生了一些誤會成為了一對冤家。
但他們聯手幫助一位有語言障礙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達,想讓她回到自己的家鄉與家人團聚。
電影涉及了很多元素:宗,教,政,府,國,家,但最後都離不開核心:愛。
4.《 偶滴神啊》 OMG: Oh My God! (2012)
豆瓣評分:8.4
在我以為《三傻》就是寶萊塢電影的里程碑時,我看到了這部《偶滴神啊》,真的是不得不嘆服。
電影講述了一個售賣佛像的古董商人坎傑是個無神論者,某一天在一次熱鬧的祭祀儀式上開了玩笑冒犯了神,被教派的頭目警告會遭到神的報應,結果坎傑的古董店真的在一次地震中面目全非。坎傑一氣之下把神告上法庭, 而神也化作人形來到了坎傑身邊。
這部電影狠狠披露了印度神教,用喜劇的方式深刻表達了對宗教和信仰的理解。
電影的最後,坎傑扔掉那個「護身符」簡直震到我!
這絕對印度電影里的一部神作。
5.《 寶萊塢機器人之戀》 Endhiran (2010)
豆瓣評分:7.2
最後,如果要我推薦一部印度的科幻片,我會推薦這部《寶萊塢機器人之戀》。
電影講述了天才科學家瓦西設計出了一款智能機器人,這款機器人有著和他一樣的外形,並且有各種不可思議的技能,被命名為「七弟」。
雖然這部電影在特效上並非特別完善,但是卻展示出了高超的想像力,甚至勝於大部分的美國科幻大片。
如果要全面了解印度電影,不妨也可以從這部科幻片開始。
(一)記得當時看完《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後,我興奮地把這部影片推薦給了我的家人,而且,我還自掏腰包給老弟買了票,命令他去看哈哈。
(二)累了一天的老弟下班後,很不情願地去了電影院。看後,一向沒有主動給我發過信息的他,立刻微信給我,說看完了,很好看。從此,開啟了只要我推薦啥電影,他立刻就跑去看的光影元年。
(三)而一向寡言的老弟,從《摔跤吧!爸爸》以後,也開始關心起 娛樂 類包括電影等相關的資訊和動態了,就在前幾日(2019年4月20日)還提醒我看了CCTV6電影頻道直播的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閉幕式呵呵。
(四)我想這是電影的魅力,也是一切藝術的魅力,亦是印度經典電影的光芒。同時這個被 游戲 填滿腦袋的老弟,由於這部印度電影的美好開端,讓他順利轉移了視線,在放棄 游戲 後,多了些進取精神,從而豐富了他寡淡的生活和人生觀。
(五)其實,一部好的電影不僅能帶給我們感觀上的 娛樂 ,同時它還能帶給我們勇氣、力量與希望,《摔跤吧!爸爸》就是這樣一部優秀的電影。
(六)影片中有著摔跤夢想的辛格,當年由於生活所迫,便早早退役參加了工作。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摔跤,而是隨時隨地都展開雙臂和人較量,比如開頭那一幕,在看電視時,他便與一個邦級冠軍就地展開了一場撕殺,這位已經走下舞台的中年辛格,武功不但一點沒費,反而還贏了年輕後生。
(七)可見,辛格為了他的夢想,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戰鬥力,並時刻准備著。為此,他把自己為國爭光的全部理想寄託在了兒子身上。可惜,生活給他開了個玩笑,他生了四個女兒。
(八)已經放棄希望的辛格在一片嘲笑聲中,摘掉了牆上所有的獎杯。眼看,理想就要破滅。他卻意外發現了女兒巴比塔和吉塔的摔跤天賦。為此,辛格用畢生精力,把兩個女兒培養成了世界冠軍。
(九)而巴比塔和吉塔開始並不願意接受如此嚴酷的訓練,她們在與父親一次次的求饒、對抗和妥協中,漸入佳境,走出了她們所在的、那個十幾歲就要嫁作她人婦的落後村莊,以及嘲笑她們的人群,最終迎來了她們人生的高光時刻,並為祖國爭了光。
(十)巴比塔和吉塔,在完成了辛格理想的同時,也成了自我命運的主宰者。因此,有時候或許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者喜歡什麼。
(十一)但若機緣巧合,命運讓我們遇到了一件事,或者一種技藝,如巴比塔和吉塔遇到了她們的摔跤一樣。我們並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那麼,時間會給我們答案和驚喜。而我們終其一身,也不過是都在尋找自己的路上。
(十二)另一部,就是信息量極其豐富、2011年在中國上映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了,該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觀點多元的好電影,它從各個維度,向諸如專業選擇、學習方法、就業問題、窮小子愛情、家庭出身及傳統教育等發起挑戰,讓影片一一做出回答。
(十三)《三傻大鬧寶萊塢》通過四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性格各異的人物,生動地演繹並揭示了他們的成長迷茫、求學歷程、精神困惑和艱難抉擇,情節曲折,人物豐滿、深刻。
(十四)該片結尾卻讓兩個對立角色,也就是在學校善於活學活用、充滿創意、不拘小節的蘭徹不但獲得了成功,而且那個只會死記硬背、鬧出不少笑話的反派角色查爾圖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十五)因此,本片立意高遠、結局耐人尋味。所以,《三傻大鬧寶萊塢》放在當下及中國的國土,仍具有它的魅力與價值。
到目前為止我看過的最經典印度電影主要有以下兩部:
(一)《起跑線》
這是一部有關於教育題材的影片,影片中所說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折磨著中國的父母,但在國內的影片中卻從未出現過,印度電影敢於揭露印度現狀,這也正是他們的電影總是能在國內大賣的原因吧――真實。
《起跑線》講述了當下國人的焦慮:上學難。
男主伊尓凡.可汗,是一個民企小老闆,他娶了一位貌美的妻子。
他們的女兒要上學了,對於許多父母來說,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了。
許多父母排隊搶名額
因為對於貧民區的會有政府幫助,於是夫妻二人瞞著親屬說去 旅遊 ,搬去了貧民窟,與他們爭奪名額
最終達成了目的,但是卻有真正貧窮的人因為他們而失去上學資格
影片的最後,男主當眾說了實話,只有妻子為他鼓掌,其他人都沉默了
這部影片旨在表現 爭學位、揭露 社會 不公、批判教育體制…… 看這樣的片,總會聯想到現實。
在我我們身邊有太多陪跑父母,買房子,買戶口,找關系,走後門……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他們用盡辦法,耗盡心力。但是這樣真的贏了嗎?值得我們深思。
(二)《神秘巨星》
這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女主用堅持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同時電影也反映了印度的對於男女這塊的權重。
音樂天賦爆棚的少女尹希婭夢想成為歌手,卻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於是她在網上蒙臉歌唱。
自彈自唱,這個視頻突然在網上大火,父親知道後,為了斷絕她的念頭,逼她丟了電腦,毀了她的吉他
但是尹希婭對於音樂的執著讓她堅持
夢想就是要讓全世界聽到她的聲音,後來遇見了導師―夏克
在他的幫助下,尹希婭最終成功了,實現了她的夢想
夢想的力量是偉大的。
看了這部影片真的被震撼到了,在如此的反對下都能實現夢想,親人的不支持我想這是實現夢想路上最大的阻礙,但是她能克服,我們有什麼畏懼的。
上面兩部就是最打動我的印度電影。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如果你有更好的印度電影,歡迎留言推薦給我,也可以私信我,我們一起交流。
《摔跤吧!爸爸》
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了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思想的勵志故事。是一部需要觀眾以印度現實的 社會 角度去看待的電影,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看到父親的冷漠與無情,卻看不到他背負著沉重的壓力,他省吃儉用,受盡所有的白眼與嘲笑,在家裡連米都吃不起時為女兒買雞腿補充營養,在夜裡偷偷去女兒房間為他們按摩雙腿,在和女兒摔跤時被女兒放倒在地,在女兒進入國家隊面臨訓練的各種瓶頸時極速前往,他做這么多,難道為的只是自己的夢想嗎?從來都不是,他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在不久的未來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
5. 一部印度電影,講一個有委什麼症的女老師帶領一班差生走上正途的。
嗝嗝老師
《嗝嗝老師》是由印度YRF電影公司出品,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校園勵誌喜劇電影,由西達夫·馬賀拉執導,拉妮·瑪克赫吉領銜主演,內拉吉·卡比、薩欽、蘇普麗雅·皮爾加卡爾、羅特·薩拉夫等聯袂出演。
該片講述了患有圖雷特綜合症的女老師奈娜·瑪瑟帶領全校墊底的9F班學生逆風翻盤的勵志故事。該片於2018年10月12在中國內地上映。
6. 求印度的一部電影,大學校長不讓談戀愛,把校園分成兩塊,學校的一位小提琴老師鼓舞三個學生打開了中間的
情字路上
外文名
Mohabbatein
其它譯名
情字路上
出品時間
2000年
製片地區
印度
導 演
阿迪提亞·喬普拉
編 劇
阿迪提亞·喬普拉
類 型
愛情/校園/倫理
主 演
阿米特巴·巴強,沙魯克·罕,尤代·喬普拉,裘格爾·汗斯拉吉
片 長
3小時36分鍾
上映時間
2000年10月27日
對白語言
國語、外語
主要獎項
46屆印度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
46屆印度電影大獎最佳錄音
索尼最佳場影獎
7. 非常精彩的吸引人的印度電影有哪些可以推薦幾個嗎
1、《三傻大鬧寶萊塢》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改編自印度暢銷作家奇坦·巴克斯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男人》。由拉庫瑪·希拉尼執導,阿米爾·汗、馬達萬、薩爾曼·喬什和卡麗娜·卡普共同主演。影片運用敘事技巧講述了法罕、拉加和蘭徹三個主人公之間的大學故事。十年後,通過蘭芝與「消聲器」的約定,他的朋友們踏上了尋找蘭芝的旅程,蘭芝的一些未知秘密逐漸浮出水面
4、《誤殺瞞天記》
上帝的逆轉,完美無瑕的輝煌——上半場太長了,讓不耐煩的觀眾瘋狂,無法進入精彩的下半場。幾乎所有的印度電影都有很多歌曲和舞蹈,但這部電影是一部罕見的只有歌曲而沒有舞蹈的電影。故事中並非所有的警察都代表著爭議,並且有一定程度的黑暗,這使得情節聯系在一起。在警察腐敗的背景下,對比父親魏傑的各種神性對策,權利與正義深入人心。他清楚地知道謀殺是非法的,應該付出代價,但他仍然希望「邪惡能夠戰勝正義」。最後的場景是一個彩色的雞蛋,為第二部電影奠定了基礎。
8. 有一部電影,好像印度的,講的是一個男孩,去一所大學裡面上學的,然後在學校裡面發生的一些搞笑的是。
<三傻大鬧寶萊塢>主演: 阿米爾·汗 / 卡琳娜·卡普 / 馬德哈萬 / 沙爾曼·喬什 / 歐米·維迪亞 / 波曼·伊拉妮 / Mona Singh / Rajeev Ravindranathan
本片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編而成。法蘭(馬德哈萬 R Madhavan 飾)、拉杜(沙曼·喬希 Sharman Joshi 飾)與蘭喬(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結為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蘭喬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波曼·伊拉尼 Boman Irani 飾),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不僅鼓動法蘭與拉杜去勇敢追尋理想,還勸說校長的二女兒碧雅(卡琳娜·卡普 Kareena Kapoor 飾)離開滿眼銅臭的未婚夫。蘭喬的特立獨行引起了模範學生「消音器」(奧米·維嘉 Omi Vaidya 飾)的不滿,他約定十年後再與蘭喬一決高下,看哪種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