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幻電影中有哪些常識性的錯誤
很明顯,閃電俠,他快到可以抓子彈,如果抓一個迎面來的子彈,他們兩個的相對速度就非常大了,如果這樣的話,閃電先站那不動,子彈根本射不動他,而且他起跑的加速度夠把人壓成餅了,不知道神速力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⑵ 科幻片需要嚴謹嗎能否違背已知的科學原理
什麼是科幻片呢?是根據科學的實際在加上作者本身的幻想出來的,當然,科幻片給人一種未來不可想像的空間。但是也給了無數人的一個錯誤的知識點,這也是為何科幻片備受爭議的原因了。一方面它是以現有科學為基礎,一方面也有幻想的念頭,既然是幻想,那麼就有可能部分超出了現有的科學范疇所以可以不用正常的科學理念去解讀。
人們對於科幻有兩種誤解:一種是只要不符合現有技術,就是偽科學,認為這是誤導了觀眾是不好的。當年科幻被視為精神污染,正是出於這種偏見。另一種誤解是只要是科幻,隨便怎麼幻,都是可以的。當然這也是不對的見解,因為科幻是科技和幻想的結合,而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憑空想像。
⑶ 有哪些科幻電影有違背相對論的情節啊
影片《接觸》,在這部影片中,引起科學爭論的部分是電影中艾琳娜與外星人會面的那一段高潮。艾琳娜乘坐外星人設計的宇宙飛船,經過暖洞(Wormhole),並經過超光速飛行之後,與外星人進行長達18小時的接觸。雖然與外星生命體接觸對於艾琳娜來說是一段美好的經歷,但是可惜的是,對於地球上的人們來說,他們看見的只是飛船離開了地面幾秒鍾罷了。之後,雖然艾琳娜堅持有外星人存在,但是卻沒有人相信她。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什麼可以證明她所說的話。現實中真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會因觀測者運動的速度不同而不同。舉個例子來說,在接近光速行駛的宇宙飛船中,時間會比地球上走得慢。這就意味著乘坐宇宙飛船的人會比在地球上的人經歷的時間要長。地球上過了10個小時的話,飛船中可能才過了1個小時。但是別的世界的18個小時的時間絕不可能只相當於地球上的幾秒鍾。拋開技術性的問題不講,光是在原理上這就是不可能的。
《西遊記》中提到,神仙們所處的天庭上過一天,地上已經過了一年。
如果天庭始終在地球固定地點(比如中國地域)的上方,那麼它就是相當於地球的一顆超級同步衛星一樣,在地球自轉的同時,以很快的速度跟著轉動——天庭越高(即與地面的距離越大),速度越快。照一天-一年的對比關系,其速度大約是光速的99.9999……?
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當一個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時間就會變慢。於是許多科學家相信以高於光速的速度航行會為回到過去和進入未來創造可能。問題在於光速被認為是物體運動速度的極限,因此我們還是不大可能回到過去。當一個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物體的相對論質量會隨之增加,到物體達到光速時質量即成為無窮。而使一個無窮質量的物體再加速是不可能的,至少現在看起來是這樣。
根據愛因斯坦的光子理論,我們只能看到的是光子傳出去的影象,我們無法改變過去。我們只能看著過去的事,悲傷的,殘忍的,開心的,記住!我們只有看或聽的權利,沒有任何辦法去改變。不是時光能倒流,而是我們超越了光速,在終點看到了過去的影象傳到而已,就像天空中那閃亮的星星,有的其實早就已經沒了,留下的不過是虛影而已,只是不知道離我們多遠。
這樣,所有科幻小說關於時間倒流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比如某個人回到過去,因為知道歷史知識幫助了某些人,歷史發生了某些改變。而有的人會問:那歷史是怎麼協調的,保持我們每個人的存在?但如果您知道了上面的知識,您就明白了,那種事是不可能的,那種小說純是幻想沒有科學。
《回到未來》第三集中,博士和馬丁在1885年重逢,決定使用火
車頭推動時間機器,他們又成功了,不過這在物理原理上是不可能的
,因為按狹義相對論,你不可能超過光速,提供再大能量也只能接近
光速。如果把10噸重的物體加速到光速的99.9%,需要100億億焦耳的
能量,相當於世界上幾個月所耗能量總和!無法超越光速,意味著沒
辦法回到過去。
如果我們有朝一日真能為時間旅行發展出一套可行的理論,那麼同時我們也就製造了稱之為悖論的非常復雜的問題。所謂悖論就是自相矛盾的事情,這里是兩個常見的例子:
為討論方便起見,我們不妨假設您可以回到出生以前的時間去。您可以在出生之前存在這個事實本身就造成了一個悖論。如果您在1960出生,那您怎麼可能會在1955年就出現了呢?
可能最著名的悖論要算是祖父悖論了
如果我們能夠回到過去,就可能破壞因果律。
物理學家最早設想的例子就是祖孫悖論:說你如果回到過去遇見
祖父,不慎害死了他,你就無法出生了。既然你不能出生,又怎麼可
能害死祖父呢?這樣就構成一個悖論。
將祖孫悖論展示得最為生動的,當數電影《未來戰士》系列:
1984年,一個未來世界(2029年)的機器人殺手T-800來到洛杉磯,
瘋狂追殺青年女子莎拉·康納。因為在1997年8月29日,地球將經
歷一場核災難,30億人死亡,此後電腦「天網」統治了地球。後來
人類抵抗組織中一個叫約翰的天才青年成為首領,而他的母親就是
莎拉·康納。為摧毀人類抵抗組織,「天網」派出殺手機器人回到
過去。與此同時,約翰也派出一個戰士回到過去,保護莎拉·康納。
這個戰士不得不以血肉之軀與施瓦辛格扮演的殺手T-800殊死搏鬥。
更奇妙的是,他和莎拉·康納之間產生了愛情,他成了約翰的父親!
這一電影情節明顯違背因果律。
⑷ 科幻電影中有哪些常見的場景是不符合已知基本科學原理的
《星際穿越》是描述高緯度超立方體,是把男主角放在超立方體中間用手拍動引力作用,這個有些草率,但是我也不能描述高緯度空間如何交流,這里只是解決引力是否可以穿越時間這個問題!另一個是蟲洞發生起點描述,再厲害的星際文明也需要一個蟲洞發生器吧!憑空出現的蟲洞就算在理論上支持,可是憑空就出現了?除非星際文明已經掌控了某些看不見又的蟲洞發生技術。
⑸ 漫威電影中,有哪些不符合常理的地方
漫威電影是很受大家歡迎的,那麼漫威電影有沒有不符合常理的地方呢?細心的觀眾早已經發現了。無論是哪個電視或電影作品都會有一些問題。那麼高科技的漫威電影也會有物理上無法理解的問題。下面從五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漫威電影的缺陷。
第三《復仇者聯盟》,裡面有一個黑色寡婦,她本來是用頭去撞後面的人,結果只是頭發甩了一下,後面的人就受傷了,這有點不符合常理。頭發再怎麼厲害都不會讓對方受那麼大的傷的。
第四《蟻人》,這部電影中,五說的是人變大變小是通過縮小和擴大原子間的縫隙做到的,那麼它的質量是不變的,但是裡面的人變小之後直接可以踩在別人手裡的槍上,對方完全不受影響。那麼,縮小的人的體重去哪裡的?
第五《鋼鐵俠》,聲音沒有很好地被處理,爆炸還沒有發生,聲音先響起來了。
⑹ 科幻電影中有哪些常識性或者科學性錯誤
很多電影內涉及到皮下葯物注射,特別是批量注射的鏡頭時都會出現這個東西,我告訴你這玩意兒是給禽類畜類用的你信不。
⑺ 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里存在哪些科學方面的漏洞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科幻電影裡面確實存在著許多的科學方面的漏洞,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是科幻電影就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漏洞,這是無法避免的。如果沒有任何科學漏洞的話,那就是科普電影了,也就稱不上科幻了。接下來我會提到一些電影裡面存在的科學漏洞,不是為了貶低電影,只是純粹地進行探討。
雖然這一段真的挺動人心弦的,但是要說的是,當時的木星應該是沒有辦法被點燃。即使當時地球上所有的氧氣都被木星捕獲了,也遠遠達到不了能夠點燃木星的濃度。最後即使木星真的被點燃了,真正呈現的情況也不會像電影那樣出現一個沖擊波原路返回,而是一波很大的高溫氣體沖向地球,並且產生的沖擊力是非常非常小的,無法推動地球。
⑻ 2014 年的電影《星際穿越》中有哪些科學上的錯誤
1.蟲洞並不存在 至少目前未發現
在影片《星際穿越》中,勇敢的探險家們利用土星軌道附近的一個蟲洞進入另一個行星系統。正如影片所描述的那樣,蟲洞彎曲了空間,讓超遠距離旅行可以在瞬間完成。形象地說,蟲洞彎曲空間就像將一張紙折疊,縮短紙的兩個遠點之間的距離。蟲洞在理論上具有可行性嗎?
巴斯托表示:「我不認為蟲洞真實存在。解釋蟲洞的工作原理僅限於科幻范疇,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宇宙中存在這種東西。我們對黑洞有一定了解,但對於連接空間不同區域的東西,我們還只是提出想法並且是非常初級的想法。從拍攝《星際穿越》的角度上說,蟲洞這種東西在影片中必須存在,否則的話,影片的情節便無法往前推進。」
比林斯表示:「蟲洞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既讓星際旅行變得比實際情況容易,同時又比實際情況復雜。宇宙中可能存在蟲洞,我們可以利用一個蟲洞在空間穿行,上演5個維度的太空之旅。依靠這個物理學奇跡能夠降低星際旅行的難度,同時又提高了星際旅行的復雜性。我們並不知道穩定的蟲洞能否在宏觀尺度下存在。也許,依靠傳統方式更能降低星際旅行的難度,一種無需藉助奇跡的方式,例如藉助太陽帆獲得推進力,在恆星系統之間穿梭。」
2.你無法在黑洞中存活
在影片《星際穿越》中,主人公庫珀離開「堅韌」號飛船(Enrance)以減輕飛船的重量,讓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布蘭德得以抵達另一顆適居行星。一旦進入黑洞——被稱之為「卡岡都亞」——他便被飛船拋出,影片進入類似《2001太空漫遊》的橋段。人類能夠在黑洞中存活嗎?
巴斯托表示:「不能。黑洞的引力場非常劇烈並且快速變化。任何掉進黑洞的物體都會像義大利面一樣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拉伸。也就是說,任何物質或者任何人都無法在黑洞中倖存,通訊更是成為一種不可能。」
比林斯表示:「我認為如果宇航員靠近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吸積盤——影片中存在這一情節——等待他們的將是無法避免的厄運。黑洞的事件穹界周圍積聚大量超熱物質,釋放出可怕的輻射。從事件穹界上方掠過而不是遭受熔化的厄運只能是一種科學幻想。此外,影片中提到的適居行星也讓人產生質疑。」
3.你可以環繞黑洞飛行
影片中,布蘭德環繞黑洞飛行,而後抵達系外行星系統的一顆行星。這是一種幻想還是可以成為現實?
巴斯托表示:「你可以環繞黑洞飛行,但前提是不能靠的太近。在進行天文學研究時,我們觀測到大量環繞黑洞的系統,通常是帶有恆星的系統。你能夠觀測到這些系統,但如果進入黑洞的事件穹界,可怕的物理學現象便會出現。你會螺旋墜落,直至被黑洞吞噬。」
4.行星可以在黑洞周圍存在,但可能不具有適居性
影片中,探險家們造訪了一個獨特的行星系統,不僅環繞一顆黑洞,同時還擁有一顆具有潛在適居性的行星。雖然存在這種適居行星的想法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但並非不現實。
巴斯托表示:「雖然沒有人探測到環繞黑洞的行星系統,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這種行星系統的存在。問題是,這樣的系統具有怎樣的穩定性。對於這個問題,我所知道的相關計算並不多。因此,我很難確定是否存在這樣的行星。但如果軌道內的所有因素都處在安全限值之內,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更有可能存在的一種情況是:一顆恆星環繞黑洞,一個行星系統環繞這顆恆星。任何與黑洞存在聯系的行星系統都可能被黑洞吞噬。」
比林斯表示:「我認為《星際穿越》更多地是面向物理學家的一部影片,而不是行星學家。你能夠在影片中看到他們強調哪些是精確而真實的科學,哪些不是。我們面臨著很多與行星有關的問題。例如,一些行星上存在巨大潮汐,但潮水的深度還不及你的腳踝或者膝蓋。目前尚不清楚何種因素導致這種瘋狂的潮汐,可能的原因就是存在黑洞。然而,如果真的由黑洞導致,黑洞還會引起巨大潮汐以外的其他現象。」
5.沒有所謂的「溫和奇點」
大衛-基耶斯飾演的人物羅米利在片中指出,黑洞的核心是一個「溫和的奇點」,這可能解釋了他們造訪的行星系統並不存在極為可怕的環境。宇宙中真的存在羅米利所說的「溫和奇點」嗎?
巴斯托表示:「重點是黑洞的質量存在巨大差異。奇點本質上是中央點,奇點理論認為所有黑洞都擁有無限大的質量,不會隨隨便便消失在太空中。我們之所以能夠探測到黑洞的存在是因為它們的質量影響周圍物質。物理學家認為物質會發生塌陷並且取決於質量的多少,所佔據的區域存在差異。」
卡普蘭表示:「雖然有一些科學發現,但我們對黑洞附近發生的事情仍知之甚少。我們對事件穹界提出了理論,超出事件穹界的區域發生什麼事情,沒有一個人知道。我認為一個質量達到卡岡都亞級的黑洞便是這種情況。如果黑洞擁有足夠大的質量,這些事情就不可避免。但在我們利用儀器設備對黑洞進行觀測前,一切都只是理論。」
6.真實呈現宇航員因時間膨脹的衰老方式
由於時間膨脹,《星際穿越》中的「堅韌」號船員衰老速度比地球上的人慢。這種現象符合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當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時,時間便會變慢。在地球上,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理論。
巴斯托:「這種現象已經得到驗證。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以不同速度移動的物體經歷的時間存在差異。例如,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移動速度超過地球上的任何人,他們的衰老速度略慢於地球上的任何人,但還沒有達到顯而易見的程度。不過,如果你的速度接近光速——很難實現——你便能注意到這種影響。在物體快速在宇宙中移動,我們也能看到這種現象。」
7.「堅韌」號飛船通過旋轉產生人造重力是一種理想選擇,但魔術般的推進力並不現實
「堅韌」號飛船用於進行星際旅行。專家們表示這種飛船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影片中描寫的飛船從行星上起降的場景過於簡單化,給人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
比林斯表示:「『堅韌』號飛船似乎很符合科學,尤其是通過旋轉產生人造重力。人造重力避免船員因微重力導致的骨骼退化。不過,『堅韌』號飛船所擁有的強大的推進力並不現實。片中,這種飛船藉助強大的推進力擺脫可導致船員在一小時內老10年的行星極端重力井。我真心希望美國宇航局能夠擁有這種燃料,這樣一來,我們便可極大地提高飛船的速度。」
卡普蘭表示:「吉恩-羅登伯里說過他之所以為《星際迷航》設計傳送器是因為他不想將時間浪費在一次又一次的起降上。我認為在現實世界做到這一點的可能性極低,但為了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種設計是可以原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