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內影視能否通過「國外製作」來避開審查
如果這樣想,你就太低估了廣電總局的能力了,對於境外引進電影電視劇,廣電總局的審核更為嚴格,也就是基本不符合中國核心價值觀什麼的都會被禁,或者被強制閹割(剪輯得體無完膚),對於這種情況,在2013引進美國導演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被解放的姜戈》時就出現過在電影院上映的第一分鍾因為有疑似裸露鏡頭被強制下架。所以基本在現行制度下,考慮把盜墓筆記以外國影視引進國內的模式是走不通的
㈡ 別的國家拍電影需要過審么為什麼國內的電影要過審
是的,國外電影也是需要過審核的。不審核不是亂套了嗎?
國外是採用電影分級制度。以日本和美國為例:
日本在二戰以後電影的審查是由佔領日本的聯軍司令部審查。後來,電影的審查制度回歸電影界,由電影界成立審查機構,規定電影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G級:沒有任何限制。
G-12:12歲以下的人要有家長陪同才可觀看劇情包含性、暴力、恐怖、以及兒童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電影。
R15+:15歲以下禁止入場劇情包含比較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集團排擠、以及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電影。
R18+:18歲以下禁止入場劇情包含比較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鼓勵使用毒品的表現、反社會行為的電影。
再看美國,美國是由美國電影協會進行審查分級,如下:
G級(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畫面可能讓兒童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會有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過分血腥等場面和臟話。該類影片在部分國家上映時,會被評為15歲、16歲以下禁止觀賞的影片。
NC-17級(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歲及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不適宜在影院播放。一般這樣的電影會流失一部分青少年觀眾。
另外,對於政治審查,其實國外也是存在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於宣傳鼓吹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之類的電影也是限制的。國外也不是無限自由的。
以上,望採納!謝謝!
㈢ 為什麼國外電影都不過審
因為國內與國外電影分級制度不同
目前,我國電影審查實行的是「一備二審制」,除吉林、廣東、浙江、陝西、湖北等地試行屬地審查、省級廣電部門負責普通影片終審外,大部分省份負責普通影片的初審,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終審;中央和國家機關、軍隊所屬電影製片單位攝制的影片以及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影片,重大理論文獻影片和中外合作影片都由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終審。在歐美國家,電影是作為商品存在,一切以無形的市場之手調控為主,因此廢審查,立分級在消費者需求多元化條件下順理成章;
而在我國,電影作為意識形態的產品之一,存在未國家服務的職能,需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
在我國即便是成人也不允許合法公開消費色情、暴力、政治的意識形態內容,因此即便分級,也只有能上映和不能上映兩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