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幾部我最想希望看到的老電影,如果重叢戚映的話我會繼續重溫幾遍因為真的很有意義。
第一、《大浪淘沙》
於洋的演老二,演老三、老四的劉冠雄、杜熊文後來也都很有特點的,女主角是王蓓,明牟皓齒的;寫一群青年人在特殊時期尋找出路的故事,能夠感覺到青春的涌動、時代的脈滲友陵搏、勇敢的激情。
第二、京劇電影《杜鵑山》。
不同於老戲、才子佳人戲,也不是簡單地把正面人物都處理得高大全的,《杜鵑山》的故事曲折、節奏緊湊、人物生動,楊春霞演的柯湘、馬永安演的雷剛、王忠信演的溫其久都很有特點、都是個性鮮明的,京劇電影的情節比故事片還要吸引人;楊春霞的一曲家住安源的唱段,行雲流水、如泣如訴的,告皮很多中老年都能哼上幾句的。
第三、經典老片子《地 道戰》、《永不消逝的電波》
小時候的印象特別深了,高家莊民兵挖地道、打鬼 子的故事,別說鄧玉華演唱的那首《xxx的話兒記心上》還在耳邊回想著,就是劉 江演的湯司令的那句台詞:高!實在是高。
大傢伙都記憶猶新的;《永 不消逝的電波》是根據地下黨 組織的真人真事改編的,孫道臨演的李俠,面對敵人的槍口,鎮定地將電報稿吞進肚裡,向戰 友們深情地說:「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記憶特別的深刻。
B. 求帶有中國戲曲,樂曲文化藝術色彩的電影,越多越好。
你不如直接找戲曲電影,這個自建國後拍了很多,包括像《五朵金花》《阿詩瑪》《劉三姐》這類算在內,已經是數不勝數了。
而且那會不僅只是這些,包括像《錦上添花》這種都有少量的對歌情節,他不具備地方特色,卻很有職業生活氣息。
傳統方面的,鍘美案、桃花扇、三笑、玉堂春、女巡按、七品芝麻官等等,也都很有代表性。
而明日之歌、夜半歌聲、又見梅蘭芳、笛聲何處這些,包括台灣,還有一部走出五月。
很多了,一時半會的只能想到這么多。很多現在電視上都看不到了……
再一個,近年發展的戲曲電視劇有幾部很不錯,拿捏的很合適,瘦馬御史、謝瑤環等等
=======================
早期的戲曲藝術家沒有傳記片,都是挑選其成名選段,然後拍成戲曲電影。像《鐵弓緣》,就是為了表現戲曲名家關肅霜才拍攝的,而關肅霜本人的成名曲目也有霸王別姬。
所以像你說的這種沒有推介可能性,另外,我說的都是精選段戲曲電影,包含內容是一部曲目的所有精選部分,唱大戲那種,一部唱三天都有,錄不下來。我之前想到了,所以才說了戲曲電視劇。
C. 《柳浪聞鶯》聚焦越劇文化,像這樣有戲曲元素的電影還有哪些
有戲曲元素的電影有霸王別姬,南海十三郎,秋雨,游園驚夢等。這些電影都非常優秀,都是高分,卻很少有人知道。
這部電影是由吳彥祖,宮澤理惠,王祖賢主演的,這部電影和昆劇有關。王祖賢為了演好這部戲,還專門到杭州學昆劇,學唱腔,學小生身段。劇中演員的戲服就有270多件,由專門的昆劇老師對兩位女主進行指導,這部電影播出後受到了大家的喜歡。傳統戲曲需要傳承,如果能和電影,電視劇結合起來,就會有很好的反響。
D. 有關京劇之類的電影
01 《玉堂春》 (張君秋、俞振飛主演 1949年拍攝)
02 《梅龍鎮》 (張君秋、馬連良主演 1949年拍攝)
03 《霸王別姬》 (梅蘭芳、劉連榮主演 1956年拍攝)
04 《貴妃醉酒》 (梅蘭芳、蕭長華、俞振飛主演 1956年拍攝)
05 《荒山淚》 (程硯秋主演 1956年拍攝)
06 《宋士傑》 (周信芳、童芷苓、李玉茹主演 1956年拍攝)
07 《群英會·借東風》 (馬連良、譚富英、葉盛蘭等主演 1957年拍攝 )
08 《楊門女將》 (楊秋玲、王晶華主演 1960年拍攝)
09 《宋江殺惜》 (周信芳、趙曉嵐主演 1961年拍攝)
10 《失子驚瘋》 (尚小雲主演 1962年拍攝)
11 《野豬林》 (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主演 1962年拍攝)
12 《武松》 (蓋叫天主演 1963年拍攝)
13 《尤三姐》 (童芷苓主演 1963年拍攝)
14 《紅燈記》 (劉長瑜、高玉倩主演 1970年拍攝)
15 《杜鵑山》 (楊春霞、馬永安主演 1971年拍攝)
16 《古城會》 (高盛麟、袁世海主演 1976年拍攝)
17 《姚期》 (裘世戒主演 1980年拍攝)
18 《鐵弓緣》 (關肅霜主演 1979年拍攝)
19 《李慧娘》 (胡芝風主演 1981年拍攝)
20 《徐九經陞官記》 (朱世慧主演 1982年拍攝)
E. 有哪些好看的京劇電影
目前國內,年輕人知道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就是哥哥張國榮和,和張豐毅一起主演的《霸王別姬》,在電影中掘段州程蝶衣戒煙時,第二次說,娘,好冷,水都結冰了。叫人落淚。此前說這句話時,他還是個小孩。街面上有一具冷屍,艷紅抱著他往外面跑,他說娘好冷,水都結冰了。艷紅手起刀落,咔嚓,剪了他的六指,與生燃芹俱來的環境,讓他懦弱而且瘦弱、敏感。打小的心理里,只有害怕,極致的害怕和逃避,也就造就了另一面極致的自尊,這從判蔽他後半生面臨一切屈辱時的反應仍然可以看出。即他總是試圖用一種看似委婉的辭令,來表達他的情緒。
霸王別姬的出現就像趙雲的氣運,簡直不要太完美,電影好不好還要看能不能共情程蝶衣,一個從來沒表露過自己心意的同性戀這個人物是很難讓性取向正常的人共情的,但,看過電影的都能共情程蝶衣,能做到這一點的電影並不多能做到的無一不是經典。電影時間跨度很長但故事無非就是六個字,假霸王真虞姬,像整個電影都是為了這六個字服務。
霸王別姬展現的是舊時世道的陰暗,是那個時代的傷痕,讓很多人都能共情。
F. 京劇電影, 誰能給我一些比較全的資料, 最好能包含演員的名字.
01、《生死恨》(1948年梅蘭芳 姜妙香)
02、《借東風》(1949年馬連良)
03、《游龍戲鳳》(1949年馬連良 張君秋)
04、《打漁殺家》(1949年馬連良 張君秋)
05、《玉堂春》(1949年張君秋 俞振飛)
06、《蓋叫天的舞台藝術》 包括:《白水灘》、《七雄聚義》、《茂州廟》、《劈山救母》、《英雄義》、《武松》
07、《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上集)(1955年) 包括:《斷橋》(崑曲)、《宇宙鋒》
08、《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下集)(1956年) 包括:《霸王別姬》、《貴妃醉酒》
09、《洛神》(1956年梅蘭芳姜妙香)
10、《荒山淚》(1956年程硯秋)
11、《宋士傑》(1956年周信芳 童芷苓)
12、《群英會》(1957年葉盛蘭 譚富英 馬連良)
13、《借東風》(1957年馬連良 葉盛蘭)
14、《望江亭》(1958年張君秋 劉雪濤)
15、《楊門女將》(1960年王晶華 楊秋玲)
16、《周信芳的舞台藝術》(1961年周信芳 趙曉嵐)包括《徐策跑城》、《下書殺惜》
17、《野豬林》(1962年李少春 袁世海)
18、《尚小雲舞台藝術》(1962年)包括《昭君出塞》、《失子驚瘋》
19、《穆桂英大戰洪洲》(1963年劉秀榮 張春孝 )
20、《尤三姐》(1963年童芷苓)
21、《武松》(1963年蓋叫天)
22、《鍘美案》( 1964年張君秋 馬連良)
23、《惡虎村》(1973年張世麟)
24、《挑滑車》(1973年張世麟)
25、《蜈蚣嶺》(1973年張世麟)
26、《斬黃袍》(1976年李宗義 王泉奎)
27、《辛安驛》(1976年趙燕俠)
28、《盜魂鈴》(1976年李宗義 李慧芳 )
29、《三岔口》(1976年張雲溪 張春華)
30、《游龍戲鳳》(1976年張學津 劉長瑜)
31、《盜仙草》(1976年劉秀榮)
32、《賣水》(1976年劉長瑜)
33、《哭靈牌》(1976年李和曾)
34、《借東風》(1976年馮志效)
35、《薛禮嘆月》1976年高盛麟)
36、《賀後罵殿》(1976年張曼玲)
01、《古城會》(1976年高盛麟 袁世海)
02、《讓徐州》(1976年李家載演唱 言少朋演出)
03、《珠簾寨》(1976年馬長禮)
04、《二堂舍子》(197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武漢市京劇團 關正明 李薔華)
05、《逍遙津》(1976年李和曾)
06、《斬馬謖》(1976年李和曾 袁世海)
07、《李陵碑》(197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李和曾)
08、《斷橋》(1976年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 杜近芳 蕭潤德演出 葉盛蘭演唱)
09、《長坂坡》(197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俞大陸 袁世海 劉秀榮 李世章 李嘉林)
10、《紅娘》(1977年北京電影製片廠 北京京劇團 趙燕俠 劉雪濤)
11、《鐵弓緣》(197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 雲南省京劇一團 關肅霜)
12、《白蛇傳》(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李炳淑)
13、《盜御馬》(1980年昆明電影製片廠 「坐寨」、「盜馬」兩折 裘世戎)
14、《紅娘》(1981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江蘇省淮陰地區京劇團 宋長榮)
15、《李慧娘》(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蘇州市京劇團 胡芝風)
16、《陞官記》(198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湖北電影製片廠 朱世慧 )
17、《火焰山》(198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劉喜亮 王鳳霞)
18、《呂布與貂蟬》(198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 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葉少蘭 許嘉寶)
19、《三打陶三春》(198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王玉珍)
20、《真假美猴王》(1983年珠江電影製片廠 福建省京劇團 徐大松 王金柱)
21、《岳雲》(198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 徐衛偉)
G. 關於京劇的電影
關於京劇的電影《霸王別姬》、《定軍山》、《梅蘭芳》
關於京劇的電視劇《青衣》、《凈魂》、《大老闆程長庚》、《荀慧生》
京劇電影就忒多了《野豬林》、《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宇宙鋒》、《望江亭》、《趙氏孤兒》....
還有八個樣板戲,全是電影
H. 尋找有關京劇題材的電影
《人.猴》李小春主演,是講解放前一個以演猴戲出名的演員悲歡離合的故事。
《西洋鏡》,《定軍山》都是以中國第一部電影的拍攝為背景的電影,但所選的角度不同,可以比較來看。
《娃娃唱大戲》講述一群孩子在戲校學戲的經歷。
《飛來的青衣》一個喜歡京劇的外國小女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