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風聲》有哪些經典的片段
風聲是一部拍得非常有意思以及非常好的電影,即便到了現在,他依然讓很多人都願意再一起去觀看,當時看風聲還是在大學的時候,真的被劇中所有的演員的演技深深的折服,他們沒有一個人是配角,每個人都發揮出了自己巨大的潛能。
其中有4個人的演技,讓我非常的喜歡,一個是蘇有朋,其他兩個是周迅和范冰冰。
第一,蘇有朋唱戲場面,他為了這部戲苦練這個鏡頭很久
周迅和李冰冰的對手戲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周迅給李冰冰縫衣服,還有周迅對李冰冰最後說的話,為了傳遞出消息和愛國,他們都在做著自己應盡的能做的事情,所以她不能把這些事情告訴李冰冰,但是她一直都把她當做姐妹。這段無聲的告白和傾訴,讓人十分的感動。
『貳』 周迅電影有哪些(周迅十大經典影視劇)
周迅,別名迅哥、周公子等,1974年生於浙江省衢州市,演員、歌手。
1991年出演《古墓荒齋》開始表演生涯。1998年憑《蘇州河》獲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2000年憑《大明宮詞》獲電視金鷹獎最受歡迎女演員獎。2002年主演《煙雨紅顏》獲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2005年憑《如果·愛》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亞洲電影博覽會年度最佳女演員獎。2006年憑《夜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2008年主演《畫皮》。2009年《李米的猜想》獲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及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獎。2014年被授予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同年,憑電視劇《紅高粱》獲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華鼎獎最佳女主角獎。2017年,主演古裝宮斗劇《如懿傳》。
周迅是一個非常含蓄、感性及具殺傷力的演員。她風格多變不循規蹈矩,信手拈來的表演風格在圈內獲得「百變精靈」的稱號。周迅有著過人的悟性和敏銳,她的表演永遠都是一般人達不到的深度。她的悟性和獨有的靈氣令每一位合作過的導演印象深刻,有「落入凡間的精靈」的美稱。
周迅,生活中的她很可愛,很細膩,在內地的受歡迎的女演員名單里名列前茅。
1.《大明宮詞》(2000)
《大明宮詞》,是由李少紅執導,陳紅,歸亞蕾,趙文瑄,周迅等主演,該劇以武則天與太平公主這一對母女一生權力和情感的矛盾爭斗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又飽含人生力度的故事。
劇中演員對白的設計令人耳目一新。詩化的長句、半文半白的語體、類似於舞台表演式的激情澎湃的台詞,第一次在電視劇中出現。語言的流暢性、音樂性和張力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大明宮詞》是一部以女性語言方式表達的女性主義電視劇。畫面清麗優美曉風過處,烏絲輕揚,衣裙飄飛,好似衣帶當風的仙子從畫中走來。
李少紅鏡頭下的周迅、陳紅、李冰冰、何琳、趙文宣都是前所未有的美。莎士比亞式的台詞,靈動的周迅,美艷的陳紅,和妖孽的張易之。以及劇中刻畫的超意識流的大唐。
太平日久,基本富庶繁榮。這樣的作品,對於視覺和心理,都是一種欣賞上的愉悅。
最經典的摘下面具的那一刻,真是驚艷了歲月和時光,直到今日都清清楚楚記得小太平的淚光閃閃和薛紹的風流倜儻。
2.《風聲》(2009)
《風聲》是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的諜戰片,陳國富和高群書執導,周迅、李冰冰、黃曉明、張涵予等主演。
優秀的藝術作品,演員精緻的演技。跌宕起伏的情節,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悲壯的情懷,交織成這部影片。
經典就是經典,周迅飽含淚水不說一字境界全出。仍然記得周迅最後那一段經典的台詞,吾輩只能奮不顧身,拯救於萬一。周迅把純真和無畏的氣質融合得太完美了。
看完越來越爛的各種國產大片,驀然覺得風聲的可貴,簡直就是十年國產大片的巔峰之作!
3.《橘子紅了》(2002)
《橘子紅了》由李少紅執導,歸亞蕾、周迅、黃磊、寇世勛等主演,改編自琦君所著的《橘子紅了》。該劇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中國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鎮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農秀禾為代表的傳統女性,以自身的經歷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繹的有關覺悟與抗爭的動人故事。
該劇導演李少紅還是秉承了自己擅長的唯美風格和《大明宮詞》那樣的悲劇愛情,還有個人風格的灰色。
很壓抑的氛圍,故事背後反映出的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哀……莫說愛情,連人生都可以被別人拿來利用和犧牲。
原書只有薄薄的一個小本,一個下午就可以看完。電視劇略顯拖沓,不知道是不是後面幾集太壓抑的原因。封建悲劇,在想耀輝後面如果依然勇敢結局會不會好點。迅哥是真的美,壓抑又滿滿的傷感美。
靈氣的周迅,書生氣的黃磊,無限魅力的寇世勛,還有氣場十足的歸亞蕾,完美!
4.《蘇州河》(2000)
《蘇州河》導演是婁燁,周迅、賈宏聲等主演。該片講述了馬達先後與純真少女牡丹以及和牡丹長相酷似的美人魚表演的美美兩人之間的恩愛糾纏的故事。
周迅一人分飾兩角,並憑藉此片獲得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蘇州河》不是關於一個生命的雙重生活式的寓言,而是一個尋找失落的愛情的現代人的精神漂流記,是男主角馬達的生命之旅。
周迅太值得愛了。想去蘇州河看看是否真的有周迅那樣的美人魚。
「我知道一切不會永遠, 我想我只有回到陽台上去, 我知道我的愛情故事會繼續下去, 寧願一個人閉上眼睛, 等待下一次的愛情!」
蘇州河上二三事,小婁一燁聽秋雨。野牛草泡伏特加,遍尋牡丹少伊人。愛情中的現實與盲目,愚蠢與荒誕,純潔與媚俗,沒有人看得見盡頭,也沒人能夠自圓其說。
5.《巴爾扎克與小裁縫》(2002)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是由戴思傑導演, 周迅, 陳坤及劉燁主演的一部愛情片。影片圍繞巴爾扎克小說, 講述了70年代知青的故事。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就是這樣的。同樣是一個知青的故事,出自於一個真正當過知青的人之手。片子裡面彌漫著大作家,彌漫著好風景,彌漫著不能回首的往昔歲月,彌漫著青春、愛情、慾望,潮濕,困惑,多情。
每次看周迅的電影都讓人很驚喜,她總是演得那麼的渾然天成,陳坤和劉燁的組合給我一種意想不到的感覺。巴爾扎克的禁書,兩個上山下鄉的小夥子和一個不識字的小裁縫,最開始最依賴的小裁縫,到最後心靈的蛻變,她豁然開朗尋找新天地去了,可兩個小夥子的心卻被牢牢的困住了,一生不能釋懷。
——「再讀一遍。」
——「我愛你。」
——「再讀一遍。」
——「我愛你」
——「再讀。」
——「我愛你。」
6.《如果·愛》(2005)
歌舞片《如果·愛》由陳可辛執導,由周迅、金城武、張學友、等人主演,講述了出身貧苦的女星孫納,在她努力想要忘記過去一切的時候,她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男人同時出現,孫納面臨情感抉擇的故事。
這是個摻雜著懷舊與感傷情調的愛情故事,編導在相對閉合的結構中把故事敘述得起伏有致、酣暢淋漓。全片的水中鏡頭、奔跑運動鏡頭以及遮擋物隔離狀態下的鏡頭都拍得很具效果,金城武和周迅所扮角色在水中的情景也捕捉得很見功夫。
挺佩服陳可辛的。華語歌舞片的一次成功演出,故事不算精彩,但很完整,歌舞片也不必太苛求情節的。
金城武帥爆了,周迅太好看了,張學友唱歌太好聽了。張學友一亮嗓,真是專業。周迅太美,一雙會講話的眼睛,感染力太強。金城武演得倒挺普通,奈何一張臉就抵過一切。
我們遺失的不是愛,而是自己。「有多少人能在彼此相愛的時候就知道那是自己此生的最愛」
7.《畫皮》(2008)
《畫皮》古裝愛情魔幻電影,取材《聊齋志異》故事,陳嘉上導演,周迅、甄子丹、陳坤、趙薇、孫儷等主演。該片講述了王生、佩蓉夫妻與狐妖小唯之間的愛情故事。
該片是部純粹愛情片,所謂魔幻元素,不過輔料。劇本還算扎實,令整個故事雖多講感情糾葛,仍不失細膩深刻。陳嘉上導演的作品向來不缺少人文氣質,無論是動作警匪還是喜劇愛情。
影片中周迅的靈動也得到廣大觀眾認可。周迅扮演的女妖,出場就大有聊齋中「指膚軟膩,使人骨節欲酥」之感,詮釋著不同以前女鬼經典王祖賢的東方式的美,也可以說如同聊齋中所描述「橫波一顧,生覺神魂都迷,忽顛倒不能自主」。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只記得主題曲很好聽,還有周迅好漂亮。
8.《李米的猜想》(2008)
《李米的猜想》是一部懸疑愛情片,由曹保平執導,周迅、鄧超、張涵予、王寶強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李米的計程車司機,四年來不顧一切尋覓失蹤男友的故事。
《李米的猜想》上演的仍舊是一出關於等待、關於愛的故事,不過片中的愛浪漫得讓人笑中帶淚。周迅在這部影片中奉獻出了極富投入的激情與誠意,把觀眾帶入了那場「死了都要愛」的情境里,讓人生出許多關於城市、關於愛、關於得失的感慨。
雖然片中周迅飾演的李米出於角色需要顯得既粗魯又憔悴,沒有以往周迅那種精靈般的感覺,但在她為愛情崩潰、哭泣和微笑時,依然可以看到她任性的天真。
周迅用她堪成完美的表演告訴所有的文藝青年們,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你可以為愛瘋狂,做多少事做到什麼程度都行,前提是愛,千萬別再把你們豐富的情感糾結在愛不愛之間了,愛上了,你們才有那麼許多事要做。
9.《紅高粱》(2014)
《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由鄭曉龍執導,由周迅、朱亞文 等主演。該劇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初,九兒在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譜寫的一段關於愛與恨、征服與被征服,充滿生命力的故事。
如果說當年鞏俐塑造的「九兒」野性十足,那麼周迅版的「九兒」更加野性、更加大膽,且機敏而果烈。九兒太美太美,不止外表,更是大義。歌曲好聽。
10.《如懿傳》(2018)
《如懿傳》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改編自流瀲紫小說《後宮·如懿傳》,講述了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一生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的故事。
該劇用一個悲情女人的一生試圖講述的並非只是女人之間的斗爭,而是以更為宏大的眼光延伸到對封建帝制以及婚姻的探討,如懿的命運,或許也能給當代女性另一種警醒。
周迅演得是真的好,這皇帝也是真的渣。「如懿,朕在萬人之上,俯視萬千,可這萬人之上,就是無人之巔了。朕總覺得孤零零的,到朕身邊來,朕想和你一塊。」可是卻又是你推開了那個愛你一生的人。
超愛周迅。在皇家紫金城的牢籠里,用權術爭寵,用真心對待,都沒有好下場。周迅說得好,演這一出,是為了大家不要再過這樣的生活,不要羨慕權力。
周迅有些顯老了,歲月是把殺豬刀。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閉寶匣,掩金鋪, 倚屏拖袖愁如醉。
遲遲好景煙花媚,曲渚鴛鴦眠錦翅。凝然愁望靜相思, 一雙笑靨嚬香蕊。
『叄』 一閃一個鏡頭的視頻是什麼拍攝手法
晃鏡法
八種常見的視頻拍攝手法
一、推鏡頭
推鏡頭是在視頻拍攝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拍攝手法,它主要利用攝像機前移或變焦來完成,逐漸靠近要表現的主體對象,使人感覺是一步一步走近要觀察的事物,近距離去觀看某個事物,它可以表現同一個對象從遠到近變化,也可以表現一個對象到另一個對象的變化。
這種鏡頭的手法運用,主要是為了突出要拍攝的對象的某個部位,從而更清楚地看到細節的變化。比如觀察一個飾品,從人物通過變焦看到飾品特徵,也是應用推鏡頭。有穩定器的老鐵可以輕松利用穩定器帶動設備前移或變焦來完成推鏡頭的拍攝。
二、移鏡頭
移鏡頭也叫移動拍攝,它是將攝像機固定在移動的物體上作各個方向地移動來拍攝不動的物體,使不動的物體產生運動效果,攝像時將拍攝畫面逐步呈現,形成巡視或展示的視覺感受。
它將一些對象連貫起來加以表現,形成動態效果而組成視頻內容展現出來,可以表現出逐漸認識的效果,並能使主題逐漸明了。同樣,手持穩定器也可以拍攝移鏡頭,在各個方向來回移動拍攝不動的物體,使不動的物體產生運動效果,攝像時將拍攝畫面逐步呈現。拍攝過程中使用穩定器可以消除運動狀態下產生的抖動。
三、跟鏡頭
跟鏡頭也稱為跟拍,在拍攝過程中找到興趣點,然後跟隨目標進行拍攝。比如在一個酒店,開始拍攝的只是整個酒店中的大場面,然後跟隨一個服務員從一個位置跟隨拍攝,在房間之間走來走去的鏡頭。跟鏡頭一般要表現的對象在畫面中的位置保持不變,只是跟隨它所走過的畫面而有所變化,就如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穿過大街小巷一樣,周圍的事物在變化,而本身的跟隨方式是沒有變化的。
跟鏡頭也是影視拍攝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很好地突出主體,表現主體的運動速度、方向及體態等信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跟拍鏡頭配合穩定器的全鎖定模式使用,能保證移動時方向一致,且畫面更加平穩。
四、搖鏡頭
搖鏡頭也稱為搖拍,主要手法是在拍攝時相機不動,只搖動鏡頭做左右、上下、移動或旋轉等運動,使人感覺從對象的一個部位到另一個部位逐漸觀看,比如一個人站立不動扭動脖子來觀看事物,我們常說的環顧四周,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搖鏡頭也是影視拍攝中經常用到的,比如電影中出現一個洞穴,然後上下、左右或環周拍攝應用的就是搖鏡頭。在拍攝時可以保持相機不動,利用穩定器撥盤控制鏡頭作左右、上下等移動,主要用來表現事物的逐步呈現,一個又一個的畫面從漸入鏡頭到漸出鏡頭來完整整個事物發展。
五、旋轉鏡頭
旋轉鏡頭是指被拍攝對象呈旋轉效果的畫面,鏡頭沿鏡頭光軸或接近鏡頭光軸的角度旋轉拍攝,攝像機快速做超過360度的旋轉拍攝,這種拍攝手法多表現人物的眩暈感覺,是影視拍攝中常用的一種拍攝手法,如《泰坦尼克號》里的跳舞鏡頭。
利用穩定器拍攝旋轉鏡頭的時候,可以手持穩定器快速做超過360度的旋轉拍攝,以實現旋轉鏡頭的效果。
也可拍攝反向環繞旋轉鏡頭,手持穩定器,身體原地轉動即可;也可將穩定器倒置,對被攝物進行低角度旋轉環繞拍攝,這種鏡頭適合展現主角的高大形象。
六、拉鏡頭
拉鏡頭與推鏡頭正好相反,它主要是利用攝像機後移或變焦來完成,逐漸遠離要表現的主體對象,使人感覺正一步一步遠離要觀察的事物,遠距離觀看某個事物的整體效果,它可以表現同一個對象從近到遠的變化,也可以表現一個對象到另一個對象的變化,這種鏡頭的應用,主要突出要拍攝對象與整體的效果,把握全局,比如常見影視中的峽谷內部拍攝到整個外部拍攝,應用的就是拉鏡頭;還有一些特效場景運用的也是這樣的鏡頭。
在日常拍攝中,同樣也可以利用穩定器帶動設備移或變焦來完成,逐漸遠離要表現的主體對象。
七、甩鏡頭
甩鏡頭是快速地將鏡頭搖動,極快地轉移到另一個景物,從而將畫面切換到另一個內容,而中間的過程則產生模糊一片的效果,這種拍攝可以表現一種內容的突然過渡。
八、晃鏡頭
晃鏡頭的應用相對於前面的幾種方式應用要少一些,它主要應用在特定的環境中,讓畫面產生上下、左右或前後等的搖擺效果,主要用於表現精神恍惚、頭暈目眩、乘車船等搖晃效果,比如表現地震場景,還有爆炸場景等。
《諜影重重》系列、《風聲》以及各種大片常用的搖晃鏡頭,主要應用在特定的環境中,分臨場感晃動和模糊光暈晃動;前者增強臨場感真實感,後者增加鏡頭美感;需同步搖晃,營造呼吸感鏡頭。
這八大鏡頭手法可以說是最經典也最基本的視頻拍攝手法了,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拍攝手法,再來回演練實操,把基本的手法通過穩定器實現在日常的視頻拍攝中,學以致用,才可以向更高一層邁進。
『肆』 影片《風聲》開場的長鏡頭在技術上是怎麼實現的
我個人覺得影片風聲開場的長鏡頭在技術上是通過後期的效果讓這個電影變得更好。
『伍』 《風聲》演員有哪些細節的動作打動了你
《風聲》單就諜戰推理來講,確實有漏洞,特別是在重看的時候更會習慣性地挑出邏輯不通之處(因為編劇為了讓觀眾無法通過閱讀小說便猜到結局,把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作了部分調整)。但《風聲》用其他元素彌補了這個缺陷,而這些優點,後來者很少具備。一個是新穎的刑訊方法,二個是「一對百合一對基」的大膽人設。
《風聲》中刑訊方法的新穎之處不僅是在以前的影片中少見,而是每一種方法都針對一位特定的審訊對象,能擊中不同角色的性格弱點,攻身、更攻心。這樣的刑訊設計即使有些誇張也不會顯得多餘,因為它在吸引眼球的同時也展現了角色的性格,並推動劇情發展。後文中我將結合角色一起來細說。片中的每個角色都塑造得很好,不管是主角還是醬油,戲足、帶感。
開場就是段奕宏和朱旭老爺子的對戲,據說是聽說能和朱旭演對手戲,段奕宏才接了這個角色,結果電影中兩個人雖然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卻沒幾句對白。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場景,段奕宏演的汪政府官員勸說朱旭出席汪政府主持的國慶典禮,眼神、做派都迅速把觀眾拉進了那個時代。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段奕宏這個角色的外形和汪本人很像,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所參考。
『陸』 看完《懸崖之上》,我才發現《風聲》是一部很優秀的諜戰電影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懸崖之上》必定會被觀眾拿來與2009年上映的電影《風聲》作比較,而一個豆瓣7.6,一個豆瓣8.3,觀眾更喜歡哪一部電影也就一目瞭然了。
那麼,《懸崖之上》比《風聲》差在哪呢?
不少人看完《懸崖之上》都反應一個問題,日本人為什麼消失了?
哈爾濱明明是被日本佔領的城市,為什麼日本的元素卻那麼稀少甚至沒有呢?
與《懸崖之上》不同,在電影《風聲》里,隨處可見日本人自己日本元素。
就比如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禮炮炸開,鏡頭自上而下移動,觀眾看到:印著日語的橫幅,牆上插著日本國旗,人們揮舞著汪偽政府的旗幟,慶典遊行隊伍里有一排身著日本傳統服飾的人……
這些鏡頭,無一不揭露了汪偽政府與日本人媾和,狼狽為奸!
最主要的是,黃曉明飾演的日本軍官武田主導審訊,這就非常直白地告訴觀眾:日本侵略者是我們的敵人。
而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在偽滿洲國統治下的哈爾濱,觀眾卻看不到日本元素,甚至看不到日本憲兵。
這是非常奇葩的事情!
要知道,不管是偽滿洲政府,還是汪偽政府,這兩個偽政府本質上都是日本人在華扶持代理人,它們代表的是日本人的利益。
那麼,偽滿洲政府統治下的東北是什麼樣子的呢?
從1931年至1945年,日本通過扶持偽滿洲政權佔領了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全部,以及內蒙古東部和河北北部。
在這個期間,日本在東北實行奴化教育,偽滿洲政權管轄下的中小學生大多以日語為主進行教學,官方文書採用日語和蒙語,日語使用面越來越廣,地位也越來越高。
日本的目的是:欲滅一國,先滅其文化!
所以,《懸崖之上》里的哈爾濱,這座漂亮的大都市,那麼多櫥窗,居然沒有擺放一些顯眼的日本貨。
也沒有安排一些穿著和服的日本人招搖過市,或者安排日本藝妓表演,又或者讓咖啡館放一些日語歌曲……
這導致很多觀眾的直觀感受是:這座被日本侵略者佔領的城市,還挺和平與繁華的。
和平與繁華的從來都是假象!
日本侵佔的東北地區是抗日斗爭最嚴峻的地區,日本侵略者為了鎮壓反抗者,製造了眾多"萬骨坑"和"無人區",還有731部隊進行慘絕人寰的人體實驗。
很可惜,日本人在東北犯下的這些的罪惡,都沒有出現在《懸崖之上》的影像中。
而且,日本侵略者也彷彿消失了一般。
電影作品中的個人風格和腔調展示了導演的個性,也讓觀眾看到了導演的標記。
比如,提起周星馳的電影我們馬上想到了無厘頭,而張藝謀導演的作品,無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他對影片畫面之美的把控是非常卓越的,尤其是對色彩的迷戀,張藝謀可謂非常執著。
張藝謀在電影《滿城盡在黃金甲》里大量地使用金黃色,代表了帝皇的尊貴與霸氣;在《影》這部電影中,運用的黑白灰三色,讓整部電影彷彿浸潤在水墨畫之中,典雅而又濃重。
而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張藝謀大量地使用了雪的白,觀眾可以直觀地看到:林海雪原之美、大雪覆蓋下的哈爾濱美得像展示在櫥窗里一樣……
毫無疑問,張藝謀的電影畫面做得真是卓絕,忽略掉故事的話,張藝謀的電影就沒有一部不好看的。
(如果考慮到畫面的美感,讓日本侵略者有多遠滾多遠,這似乎也能說得通。)
《風聲》就很實在,這部電影並沒有過多地去描繪城市之美,並且兩次移動鏡頭俯瞰或平視,展示了裘庄的全景,觀眾看到的是: 建立在懸崖邊上的裘庄,在夜幕的籠罩下,更顯陰森可怖。
形式之美只能是錦上添花,電影最重要的還是故事本身,而諜戰片的重點是:懸疑。
《懸崖之上》的主線是:4名地下黨為了保護一名知情者離開偽滿洲國,他們空降到距離哈爾濱幾百公里的密林,為了避免同時被抓導致任務失敗,4人分成兩兩一組分開行動。
支線是:由於叛徒泄密,偽滿洲警察明面上是在搜捕4名地下黨的同時,暗地裡卻要查內鬼。
首先,電影交代了4位地下黨為了這次任務在蘇聯接受了七個月的訓練。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經過了七個月的特工訓練,在火車上,楚良(朱亞文)居然還頻頻看向小蘭(劉浩存),都選擇分開行動,他不知道這樣做會把對方暴露?
更 搞笑 的是,小蘭都暴露了,也沒有人鎖定小蘭,居然讓這個青銅耍到了最後。
還有一處,叛徒都跑到廁所改掉張憲臣(張譯)留下的暗號,居然也沒人鎖定張憲臣?
好吧,叛徒不知道誰做的記號,也可能偽滿警察想一網打盡,並藉此揪出內鬼吧。
再者,張憲臣在逃跑過程中發現疑是自己孩子的小乞丐,他便以身犯險下車詢問,難道他不知道,在不當的時機相認,是會將危險帶給他小孩的嗎?好吧, 情感 戰勝理智。
好著急,論特工的職業修養喲!
青銅小蘭,我敢說她絕對是拿到了王者劇本。
小姑娘在車站逃跑時都開槍打死了個落單的偽滿警察,那麼大的響聲也招不來一個抓她的人,我也是驚呆了。
小蘭的王者劇本當然遠遠不止這些,她成功到達了哈爾濱,成功與張憲臣會合,成功和周乙(於和偉)接頭,成功完成任務。
但是吧,除了和周乙接頭有相關解釋,其他的情況,小蘭是怎麼辦到的?
編劇和導演也不愛說,電影看完了,觀眾也不知道。
說好的諜戰片,我以為觀眾最關注"怎麼送出情報"的,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卻變得沒那麼重要。
再來看《風聲》,《風聲》的主線是:一次刺殺任務失敗後,一名地下黨被捕,在遭遇嚴刑逼供後,透露出司令部有地下黨潛伏,代號老鬼。
以武田(黃曉明)為首的特務為了揪出老鬼,找到老槍,摧毀中共地下組織,他故意設下陷阱,讓老鬼傳出錯誤的刺殺情報。
然後,武田把5個"嫌疑人"關在密閉的山莊,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系,而老鬼要做的是送出"撤退"的情報,保護組織不被團滅。
《風聲》設置懸疑的方式採用的是阿加莎的"暴風雪山莊"模式,相信喜歡看懸疑片的觀眾都不會陌生。
武田要從這五個人中找出誰是老鬼,經過三輪的試探,被老鬼用字跡誤導,把目標鎖定在張司令的侍衛官白小年(蘇有朋)身上,經過一番不可描述的用刑之後,白小年領盒飯。
此時,剩下四個人:李寧玉(李冰冰)、顧曉夢(周迅)、金生水(英達)、吳志國(張涵予)。
老鬼知道,可能沒有人能活著走出這個山莊,送情報得用非常手段。
故事節奏緊湊,觀眾被帶入緊張的氛圍中。
觀眾會跟著猜:究竟誰是老鬼?他要怎麼送情報?
武田一開始是懷疑李寧玉的,白小年死後,他立刻鎖定了李寧玉。
武田再一次使用不可描述的刑罰來摧毀李寧玉的意志,然後安排一場飯局,最終才把目標鎖定在顧曉夢和吳志國身上。
在這些反復試探的過程中,敵人聰明而又狠辣,但是,因為一開始就認定了五個人中只有代號為老鬼的一個地下黨,並沒有考慮到老鬼的上級領導老槍也在其中,這才讓地下黨們有可乘之機。
最後,編劇和導演也解釋了送情報的兩個途徑,一個是保住老槍(張涵予),讓老槍傳遞情報,另一個老鬼自我犧牲,用自己的屍體運送情報。
《風聲》在懸疑的設置上,做到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觀眾被劇情帶著走,跟隨著武田去揣測老鬼究竟是誰,參與感十足。
而《懸崖之上》的參與感就顯得比較弱了,尤其是當特務科科長高彬(倪大紅)在懷疑周乙是內鬼時,觀眾就已經知道周乙確實是地下黨了,這還怎麼玩?
最 搞笑 的是,結局時,高彬屬下問他還查不查內鬼,他說:"到時候讓他自己跳出來",一個特務頭子竟然那麼善良,要找足證據才抓捕內鬼?
好吧,反正我看周乙拿了小蘭的毒葯,可能編劇和導演要安排周乙再玩一票大的,最後才讓他服毒自盡吧。
懸疑片要蒙的就是觀眾,如何讓觀眾參與到解疑的痛並快樂中,這是懸疑片首要考慮的。
假如大多數觀眾過早猜對答案,這部懸疑片基本就失去了魅力。
《懸崖之上》還能拿到7.6的豆瓣分數,這實屬佔了畫面精良的便宜,當然了,畫面美也是一個不能否定掉的優點。
關於諜戰片,除了講清楚怎麼完成任務之外,有兩個問題也必須講透徹:
1.我們在和誰斗爭?
2.我們為什麼斗爭?
《風聲》在這兩問題上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第一個問題很清晰明了,關於第二個問題,就藏在顧曉夢(老鬼)的遺言里。
當李寧玉看到秀在衣服上的摩爾斯碼遺言,當周迅用她輕柔的聲音說出這段台詞時,我相信打動了觀眾。
《風聲》里的敵人強大而又狡詐,殘忍又無情。
要打敗這樣可怖的敵人,需要鋼鐵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而《風聲》用顧曉夢的遺言來完成這個主題的升華。
老鬼、老槍,他們不是某一個人,他們是一種精神!
反觀《懸崖之上》,結局處,拿著王者劇本的小蘭傷感地說:"……我還沒和他(楚良)好好道告別,沒想到火車上遠遠看一眼,就是最後一面了。"
這段台詞把觀眾帶進了個人的小情小愛中,以至於不少觀眾看這一幕的感受是:確實有無限感慨,眼睛也有濕潤,但是,眼淚愣是沒能滾成珠子掉下來。
不過,老謀子把浩存妹妹拍得真美呀!我見猶憐,楚楚動人!
總之,如何不刻意煽情又能表達崇高,這也是《懸崖之上》要向《風聲》取經的地方。
不管怎樣,期待下一部諜戰片的懸疑與形式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