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最好的經紀(娛樂)公司和唱片公司
華誼兄弟文化經紀公司——與其他的獨立製片人不同,華誼兄弟擁有自己的旗下的演員,這得益於華誼兄弟圍繞影視製作投資擁有運營權成立的「華誼兄弟文化經紀公司」,該公司專門運作和推行影視經紀人制度。現有藝員數十名之多,其中有實力影星的有周迅、黃曉明、蘇有朋、車曉、李冰冰、鄧超、陸毅、張涵予、任泉、羅海瓊、劉孜、胡可、林心如、安以軒、張靚穎、熱力兄弟、趙晨浩、劉曉虎、音樂小才女朱雅瓊(現已解約)、張譯、段奕宏、張國強、井柏然與付辛博組成的BOBO組合等;同時電影公司還與著名導演馮小剛、張紀中、滕華弢、陳大明簽約,合作建立四個導演(製片人)工作室。如此強大的陣容,為公司製作高品質的影視作品提供了持續保證。華誼兄弟始終相信今天簽約的明星、導演,是未來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華誼兄弟音樂公司——2004年10月31日,在影視圈、音樂界各自負有盛名的華誼兄弟投資公司與戰國音樂於昆侖飯店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表聲明,兩大品牌自即日起締結聯盟,整合雙方旗下精英、藝人、產品、優質資源,相互交流合作,齊力打造亞洲文娛市場頂級品牌。簽約藝人有黃征、羽泉組合、張靚穎、李慧珍、楊坤、尚雯婕等。 太合麥田--作為內地規模最大的流行音樂公司,太合麥田擁有內地樂壇頂尖的管理、執行團隊;包括李宇春、朴樹、黃征、滿文軍、張亞東、阿朵、莫艷琳、龍寬、彭坦、後舍男生、麥田守望者在內的5大廠牌20餘組強力藝人陣容;豐富的版權資源和強大的媒體、通路資源等。通過對所有強勢資源的整合,娛樂產品和商業模式上的不斷創新,太合麥田已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流行音樂生產商和娛樂營銷專家。 作為內地流行音樂產業的領軍團隊,太合麥田在堅守音樂品質的同時,亦通過在流行音樂與新技術結合領域的積極探索,成為了中國領先的數字音樂企業和數字音樂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在未來的發展中,太合麥田將秉承「優質、多母音樂娛樂內容生產和集成商」的企業定位,全力打造以藝人、音樂為業務核心,集音樂娛樂內容的製造集成、推廣、銷售為一體,具備相當規模和產業化高度的音樂娛樂企業平台。
Zeiss和Leica是相機鏡頭的兩座巔峰,可是在電影頭世界,Leica幾乎連影子都找不到,它僅出產過少量的業余用8毫米電影頭;Zeiss則是電影頭三大品牌之一,其實真正好的Zeiss鏡頭主要集中在電影頭領域即便如此,在電影頭發燒友心中,Zeiss的地位還比不上ACDK四大電影鏡頭各自名稱的首個字母。
D:Dallmeyer,中文名:倒霉(刀梅)對於喜歡這個英國鏡頭的人來說,價炒得極高,動輒數萬元乃至近十萬元Dallmeyer最為人們稱道的是它那印象派風格的焦外散景,尤其是Super
Six系列,用別的鏡頭無論如何都拍不出來的不僅立體感極強,而且色彩獨特氣氛懷舊,旋渦焦外也是它的特點購買Dallmeyer,要認DC。
㈢ universal是哪家電影公司
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
㈣ 「五大唱片公司」都是哪幾個
五大唱片公司是索尼唱片、華納音樂集團、環球唱片、百代唱片、BMG。
1、索尼唱片
索尼唱片是索尼公司旗下的音樂事業群,隸屬於索尼音樂娛樂公司,以發行、定製唱片為主要業務,現經過幾次重組合並後,索尼音樂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音樂唱片公司。
索尼音樂的根源應追溯於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歷史,最早哥倫比亞(Columbia)唱片公司成立於1890年,隸屬於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2、華納音樂集團
華納音樂集團是21世紀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一,原隸屬於擁有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集團。
華納曾於90年代中後期並購台灣著名本土唱片公司飛碟唱片而進入華語市場,並占華語唱片市場30%的份額。
3、環球唱片
環球唱片(Universal Music Group,縮寫UMG)是全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隸屬法國維旺迪集團,佔有世界唱片市場25.6%的份額。
環球唱片於1912年成立,擁有世界最大的音樂內容庫,從古典到爵士到流行。旗下諸多著名音樂廠牌,如Deutsche Grammophon、DECCA、水星唱片等。
4、百代唱片
百代唱片(EMI)是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成立於1897年,其前身是英國留聲機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
1931年,兩家唱片公司合並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stries,現為環球唱片旗下品牌。1991年,英國Thorn-EMI集團以十億美元將同屬英籍之獨立品牌維京唱片並入旗下。
5、BMG
BMG是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之一,全稱為Bertelsmann Music Group,是德國媒體巨人貝塔斯曼集團,世界第二傳媒帝國,被譽為最具全球性的傳媒公司旗下的音樂業務子公司。
貝塔斯曼於1835年由卡爾· 貝圖斯曼在德國創立,最初在圖書業以出版聖經發跡,1958年首次涉足音樂領域,分別收購了德國與奧地利的Ariola和Sonopress兩家唱片公司。
㈤ 獨立音樂的著名廠牌
我們聽的每張音樂專輯都有發行公司,這是我們所說的音樂廠牌(Label),它的產生標志著音樂工業化,商品化。
當今世界的唱片絕大部分份額掌握在三家大公司手中:環球(Universal Music Group),華納(Warner Music Group)與索尼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這三家大公司旗下有著非常龐大數量的音樂廠牌,幾乎都是並購進來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廠牌」只是在唱片不顯眼的位置的幾個小字,但對於那些資深樂迷來說大唱片公司與音樂廠牌卻有著不同的東西。
因為有一些廠牌出版的都是比較近似的風格,時間長了這些知名廠牌就代表了某種音樂風格。
如果把數不清的唱片比做海洋的話,那麼廠牌就如同海洋中的航標,知道了廠牌,就知道了該往哪裡走,該去哪兒尋找想找到音樂和歌手。
而在國內,主要的唱片發行廠牌還是星外星、京文、滾石這一派老牌的唱片公司。但隨著國內音樂文化的發展,獨立廠牌也如雨後春筍一般生長在全國各地。如摩登天空和太合麥田都是受眾比較廣大的獨立廠牌。
聲音圖書館還整理了許多小眾的獨立廠牌,並將這些獨立廠牌出品的唱片進行線下展售,並打造了專為小眾廠牌而向音樂愛好者們提供試聽的實體空間。
兵馬司唱片
2018年正式成立於南京,起先試圖立足於情緒媒介之一音樂,以廠牌的概念幫助城市生活的年輕獨立音樂人建立起確定的音樂人身份。以太的雛形是通過藝人規劃、發行唱片及主辦演出活動等多種業務形態,與音樂人共生共長。旗下合作藝人有:廚子和戲子、MisterLady、沙棘草、Sexyhand、未來科技研究所等多組。
聲音圖書館將一直保持獨立音樂人和獨立廠牌的徵集,讓音樂愛好者們聽見更多好音樂。
㈥ 2018年電影公司眾生相:傳統五大博納第一、新興公司騰訊系登頂
文|行者
2018年,即使整個影視行業悲觀情緒外溢,電影行業仍然實現了可貴的增長。
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票房首破600億元,達到6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06%,實現票房新高,同時新增銀幕9303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穩居世界首位。
尤其讓人驚喜的是,國產電影的票房出現強勁增長,貓眼電影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國產片以77.5%的數量取得了票房總量的60.3%,國產片票房佔比相比於去年增長了3.4個百分點,也是近三年來首次突破60%的心理線。
票房的增長得益於影片質量的提高。在全年票房TOP5中,有四部來自國產片,其中《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三部過30億元的電影均為國產片,票房分別達到36.5億元、34億元和31億元;且貓眼評分都超過9分,分別為9.4分、9.0分和9.6分。
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後,都是中國電影人努力耕耘的回報,也是各大電影出品公司在市場巨變下堅守的成果,不論是傳統的博納、光線、還是新興的互聯網影視力量騰訊影業、貓眼電影,都在發揮各自優勢,堅守著初心:做好電影。
站在2019年的起始點上,文娛商業觀察以5億元票房為基準線,因為這個體量的電影是大片的票房起點,也是大部分影片盈利的起點,來盤點2018年新老影視公司的出品成績單。
榜單背後不僅反映了出品公司實力的變化,更反映出互聯網影視在近些年來與傳統影視的融合,就像NETFLIX正式成為美國電影協會(MPAA)一員,成為第一家加入MPAA的非電影公司、第一家加入MPAA的流媒體。打破了傳統電影公司=美國電影主流的觀念。
這件事情的標志意義在於,以什麼樣的方式做電影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了什麼樣的影片,只要影片得到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出品公司同樣會得到市場的尊重和認可。
傳統五大:博納優異、華誼漸弱、光線萬達穩字當頭
2018年,中國影視產業的多事之秋。
在7天57.3億史上最貴春節檔的加持下,內地影視取得了夢幻開局。二月28天101億票房,也刷新了世界影史最快百億紀錄。萬達、光線、博納等行業傳統公司大佬出品成績,也取得「開門紅」。內地影市進入下半場後,「陰陽合同」引發 娛樂 產業大地震。傳統影視大佬的命運軌跡,開始向著不同方向演化。
2018年春節檔,擅長打造主旋律影片的博納影業,主出品的《紅海行動》以36.5億成績,榮膺檔期票房冠軍。國慶檔期間,其主出品的《無雙》,憑借觀眾正面口碑加持,最終拿下12.73億成績,問鼎檔期票房冠軍。國內三大黃金檔期的「兩冠王」身份,讓市場對博納刮目相看。
2018年華誼兄弟出品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找到你》等多部作品。其主控影片中,僅有《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最終累計票突破五億大關,達到6.06億。原計劃2018年內上映的《手機2》,在7月中旬殺青後再無相關消息傳出。不過,2018年國慶檔,華誼出品的《找到你》成為文藝片黑馬,並最終取得了2.85億成績。但一部電影的出彩,並不能掩蓋華誼整年市場表現的式微。
與博納、華誼的起落相比,光線傳媒、萬達影視、中國電影等傳統頭部公司,表現穩扎穩打。
2018年,光線出品的8部影片以青春與動畫類型為主。其參與出品的《超時空同居》與《動物世界》,分別取得8.99億、5.09億票房。暑期檔,光線參與出品的《一出好戲》取得了13.55億累計綜合票房,表現亮眼。遺憾的是,其參與出品的動畫類型作品沒有爆款誕生。
2018年春節檔,萬達影視出品的《唐人街探案2》、《熊出沒·變形記》,分別取得33.97億、5.68億累計票房,利潤可觀。暑期檔,其主出品的兄妹喜劇《快把我哥帶走》,口碑與票房均取得不錯成績。相較而言,去年萬達影視保持了穩定發揮。
作為國字頭的行業巨頭,2018年中國電影出品了《捉妖記2》《無問西東》等,市場表現平穩,符合其一貫的風格。其中,票房成績超5億的2部作品,合計票房達到29.9億。英皇電影作為香港公司的傳統廠牌,參與出品了《紅海行動》、《無雙》、《無名之輩》三部爆款,吸金能力非同一般。
行業新貴:爆款捕手北京文化,徐崢、寧浩成最大贏家
2018年,傳統影視大佬的大考之年,也是許多行業新貴的立足之年。
北京文化繼續扮演者爆款捕手的角色,現實題材作品《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的火爆,讓其再次成為市場焦點。《我不是葯神》公映期間,公司股票大漲,市值最高漲幅達到40億。唯一遺憾的是,其出品的《英雄本色2018》票房慘淡。這也是北京文化2018年的最大遺憾。
《我不是葯神》的出圈,讓壞猴子影業、北京真樂道、歡喜傳媒三家公司從幕後走到了前台。徐錚、寧浩之間的投資版圖,逐漸清晰起來。通過梳理三家公司出品成績,不難發現2018年的內地影市,徐錚、寧浩成為最大贏家。
2018年,寧浩的壞猴子影業主出品了《我不是葯神》,導演文牧野正是電影計劃的首期簽約對象。這也是2018年,公司唯一出品的電影作品。徐錚的真樂道文化參與出品了《我不是葯神》、《超時空同居》等四部影片。徐錚、寧浩作為聯合創始人的歡喜傳媒,在《我不是葯神》之前,還出品了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取得13.6億票房。
除此之外,2018年暑期檔,開心麻花參與出品的《西虹市首富》取得25.47億票房,延續了麻花作品的爆款表現。國慶檔,開心麻花基於舞台劇IP打造的《李茶的姑媽》上映。在較高的映前熱度中因為口碑問題而未達預期。最終,此片取得了6.04億票房。2018年,開心麻花可謂是有喜有憂。
與開心麻花關系密切的新麗傳媒,也參與出品了《西虹市首富》和《李茶的姑媽》。賀歲檔根據義大利口碑佳片翻拍的《來電狂響》也是由其出品,當前已取得6.35億票房。新麗傳媒能否將母公司閱文集團優質文學IP,改編成更多優質影視作品更值市場期待。
互聯網影視公司:騰訊影業+企鵝影視登頂,貓眼阿里可圈可點
2018年,騰訊影業、企鵝影視、阿里影業、貓眼 娛樂 等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機遇與挑戰並存。四者在出品端均有良好表現,逐漸登上影視行業主舞台。
其中,騰訊系市場表現出眾。據統計,2018年票房5億以上出品公司中,騰訊影業與企鵝影視聯合拿下71.58億票房,位居排行榜冠軍,其中騰訊影業佔41.67億,企鵝影視佔29.91億。
作為新興網聯網影視公司的後來者,騰訊影業通過不斷 探索 與總結,在過去一年給出品市場留下了諸多優質作品。從春節檔6.05億的《熊出沒·變形記》,到國慶檔6.28億的《影》,再到18.7億的漫威作品《毒液:致命守護者》。其中,張藝謀導演的《影》,以12項獲獎提名領跑第55屆中國台灣金馬獎。最終,影片斬獲最佳導演、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視覺效果四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毒液:致命守護者》不僅中國市場表現優異,全球累計票房突破也以10億美元,創造漫威「身價」最高單人英雄。
與此同時,企鵝影視作為騰訊系另一廠牌,參與出品了《無問西東》、《捉妖記2》。在賀歲檔及春節檔,市場表現突出。其中,《無問西東》還幫助王力宏、章子怡拿下第10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
暑期檔與國慶檔,阿里影業分別參與出品了《西虹市首富》、《無雙》等影片,市場票房表現可圈可點。其中,其聯合出品的《碟中諜6》,在大盤走勢趨冷的狀態下長線走勢穩定,最終突破12億票房。
2018年,貓眼參與了24部作品的運作。其參與出品的影片覆蓋三大黃金檔期,有《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熊出沒·變形記》、《李茶的姑媽》等。在貓眼網路票務平台的支持下,這些影片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通過以上盤點,不難發現傳統影視巨頭,正在被行業新貴及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逐漸趕超。影視寒冬季之下,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的成長速度超出預期。未來整個影視產業格局,或將面臨重新洗牌。
㈦ 誰知道日本收購了美國的哪些電影公司
美國好萊塢最後一家主流獨立電影製作公司米高梅(MGM),即將被日本索尼以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終結」其以「米高梅」為廠牌的電影製作。
米高梅被索尼收購後,它的大部分電影生產業務都將被取消,只有《007》等著名影片系列仍將繼續以「米高梅」名義製作。而索尼則有權獲得米高梅電影資料庫中約4000部影片的版權。這實際上意味著以生產電影為主業的米高梅將不復存在。
索尼於1988年吞並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又於次年吞並了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中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對美國電影娛樂業的一系列並購,大大加強了索尼在影視、音樂、音像和游戲等相關產業的實力。從目前來看,一部電影的DVD銷售和租賃收入已大大超過票房收入,網上付費視頻點播也需要大量電影片源。索尼只要把米高梅電影庫里的電影拿出來重新包裝,做成DVD銷售或租賃,就有十分巨大的盈利空間。
http://news.sina.com.cn/cl/2004-09-20/15163719351s.shtml
1989年10月13日,紐約的華爾街出現了這樣的鏡頭:在股票交易大廳里,經紀人像往常一樣,頭戴耳機,眼睛盯著屏幕顯示器。這一切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然而,下午3時,股票價格迅速下跌,在不到1小時的時間里創下了暴跌190個點的記錄,其情景讓人們想到了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4點剛過,華爾街上一片沸騰,人們潮水般地湧向馬路,手持話筒的記者攔住一個個過路人群作現場采訪。采訪什麼呢?原來日本索尼公司宣布以歷史上最高的價格買下了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一時間美國上下沸沸揚揚。
其實索尼公司購買哥倫比亞公司的談判早在1988年11月就悄悄地開始了,並由索尼公司駐美國分公司副董事長邁凱爾·舒爾霍夫出任談判代表。
哥倫比亞公司是好萊塢著名的製片廠,其中49%的股份被可口可樂公司所擁有。由於哥倫比亞公司最近幾年生意欠佳。幾次改換經營者也未能奏效。自1987年推出《女神伊什塔爾》失敗後,可口可樂公司對電影業失去了興趣。1989年,好萊塢的各大電影公司都推出了成功之作,但哥倫比亞公司卻好像被幸運的女神所拋棄,市場佔有率下降至14%。
日本索尼公司為了實現多種經營,把開拓娛樂產業的市場作為其戰略方針,具體做法是研製用於索尼公司生產的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的軟體。作為試點,1986年花了20億美元買下了美國CBS唱片世界從1998年開始,索尼公司探討收買美國電影、電視公司演播室的可能性,哥倫比亞公司的困難處境,很快使它變成了索尼公司的獵物。
舒爾霍夫受此重任後,迅速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總經理維克多·考夫曼見了面。舒爾霍夫提出是否可以購買可口可樂公司持有的股份。考夫曼說,如果你們不對哥倫比亞公司的全部股份報個價,可口可樂公司是不會同意的。舒爾霍急於做成這筆生意,開始與哥倫比亞公司的金融顧問阿倫進行接觸。經過討價還價,舒爾霍夫給哥倫比亞公司開了34億美元的高價,為雙方成交鋪平了道路。
雖說索尼公司是個聞名遐邇的大公司,但如此巨額的資金仍將會帶來難以克服的問題。更何況索尼公司曾在唱片世界中小試牛刀,但對經營電影業卻是一竅不通。不過正好日本五家大銀行——三井、東京、富士、三菱和興業銀行慷慨解囊.向索尼公司提供15.5億美元的貸款,使得哥倫比亞公司成為它的囊中之物。
1989年9月27日早晨,哥倫比亞公司舉行第二次董事會,正式決定把公司出賣。於是索尼公司於10月13日在東京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買下哥倫比亞公司,由此掀起了本文開頭所提到的軒然大波。
索尼公司收買成功,使它獲得了哥倫比亞公司豐富的「影片資料館」。這里有2700部影片、2.3萬部電視片,其中包括許多名作和賣座率很高的作品。
http://www.c024.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32&ID=130
㈧ 國內都有什麼比較好的影視公司
一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
五元文化代表作品有畫江湖之不良人;白夜追凶等,待播作品有隱秘而偉大;古董局中局;乒乓等。
㈨ 香港有那些唱片公司
新藝寶唱片(Cinepoly Record Co.Ltd),香港唱片公司,曾為新藝城、寶麗金唱片附屬公司,至1998年環球唱片收購寶麗金唱片後,成為環球旗下公司、和正東唱片及上華唱片為兄弟公司,情況就像一間公司,多個品牌。
旗下歌手
陳奕迅
雷有輝
倫永亮
郭芯其
謝安琪
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簡稱EEG,英皇集團持有78%股權)港交所:8078在1986年成立的,是香港富商楊受成的英皇集團(私人企業)擁有的演藝娛樂公司,1994年收購小型雷射影碟製作公司飛圖娛樂而成。現時行政總裁為吳雨(又稱吳瑞雲)。
其股份自2000年12月19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娛樂唱片公司。主要業務在大中華地區(主要為香港)製作及經銷音樂、管理藝人以及製作節目;並製作與經銷影片及電視節目。 公司在百慕達注冊,主席(非執行)為楊陸小曼。
旗下的藝人
EEG 英皇娛樂集團
謝霆鋒
容祖兒
Twins: 蔡卓妍、鍾欣桐
Sun Boy'z:張致恆、麥子豪、陳偉霆
梁洛施
房祖名
關智斌
煎釀三寶:梁展儀、馮皓詩、袁家怡
MusicPlus 音樂家
王傑
鄭希怡
吳浩康
泳兒
MusicIcon 紅音樂
黃耀明
林子祥
李逸朗
蔣雅文
王凱駿
Baby Q
EEG Music Family 音樂家族
梁晴晴
胡琳
More
譚耀文
文彼得
袁家怡
鍾舒曼
環球唱片公司(Universal Music Group,簡稱 UMG)是全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它佔有世界市場的23%。它旗下不乏世界知名的歌手,如:阿姆、巴伐洛堤、U2等。
環球唱片公司原來只是著名電影製作公司環球影業旗下的一家機構。後來環球影業在1998年從Seagram手下買入專門出版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唱片的寶麗金唱片公司(PolyGram),改組成為今日的環球唱片。
旗下的藝人
環球唱片
譚詠麟
張國榮(己離世)
李克勤
余文樂
黃家強
鄭嘉穎
張柏芝
張敬軒
與非門
范振鋒(前組合「double.r」成員)
2R
王菀之
黃伊汶
戴夢夢
張傑
梁奕倫(前組合「double.r」成員)
刀郎
施文斌
正東唱片/新藝寶唱片/上華唱片
張學友
陳小春
陳慧琳
陳奕迅
孫耀威
謝安琪
雷有暉
倫永亮
葉文輝
劉浩龍
郭芯其
林苑
關楚耀
環球唱片在台灣
環球唱片是現時台灣其中一間主要唱片公司,並曾先後合並上華唱片,但上華唱片現在除了與環球唱片共用網頁之外,已經跟台灣和全球的的環球唱片都完全無關。上華現為環球唱片成員。
環球唱片
蔡琴
鄧妙華
Energy
Yummy
張玉華
何以奇
周傳雄
潘瑋柏
潘嘉麗
洪俊揚
櫻桃幫
胡兵
上華唱片
蘇慧倫
許慧欣
小安
英皇
http://www.eegmusic.com/
BMA
http://www.bma.com.hk/
環球唱片 - 正東唱片
www.umg.com.hk/
Sony BMG Music Online Hong Kong
www.sonymusic.com.hk/
A Music
www.amusic.com.hk/
金牌娛樂事業有限公司 '
www.gold-label.com.hk/
華納唱片公司
www.warnermusic.com.hk/
地址:
Sony BMG Music Entertainment (Hong Kong)Limited
香港金鍾添美道一號中信大廈28樓
Suites 2801-13
28th Floor, CITIC Tower
No.1 Tim Mei Avenue
Admiralty
Hong Kong
正東唱片公司:
九龍尖沙咀100號廣東道8樓
環球唱片公司:
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39號6樓
尖沙咀北京道1號15樓
EMI Music Hong Kong
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 9 號
港威大廈第六座 2705-9 室
Warner Music Hong Kong
九龍尖沙咀港威大廈
永明金融大樓15樓1501-6室
東亞唱片製作有限公司
九龍九龍塘
舒梨道一號
BMA Entertainment Holdings Ltd.
九龍尖沙咀廣東道28號
力寶太陽廣場1001-1007室
Music nation
大國文化集團
香港禮頓道38號
東區電訊大廈15樓
Avex Asia Limited
Suite 3214-6, Shell Tower, Times Square,
Causeway Bay, Hong Kong
英皇娛樂集團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288號
英皇集團中心2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