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哪些電影中使用了CG技術

哪些電影中使用了CG技術

發布時間:2023-01-07 06:37:02

『壹』 什麼是電影中的CG鏡頭

CG的原意是指電腦製作產物,包括二維,三維,漫畫,動畫,這些都屬於CG的范疇之內。電影CG鏡頭指的是在電影中,使用電腦製作,而非真人拍攝而成的鏡頭。爆炸效果,射線效果,甚至有些場景,都是CG鏡頭。而現如今,隨著CG技術的越來越成熟,甚至出現了全CG的電影,比如好萊塢的3D影片,以及各種動畫片。視頻的話,你看《蜘蛛俠》,裡面幾乎所有的蜘蛛俠在城市間滑翔的鏡頭皆是CG鏡頭。

『貳』 《阿麗塔:戰斗天使》:酷炫特效無可指責,只想跟你掰扯掰扯故事

《阿麗塔:戰斗天使》(以下簡稱《阿麗塔》)於2019年2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憑借原作漫畫忠實粉絲們的熱情以及卡梅隆卡神的超強號召力,甫一上映就引來無數人流湧入影院,可是在第一日的上映之後,網上關於這部影片的批評及贊賞都再次呈現出兩極化口碑,可謂引爆網路。

截至目前(2.25),該片日票房佔比位居第一,是在愛國和中國科幻兩大旗幟的護航下一路乘風破浪的《流浪地球》的接近兩倍。

《阿麗塔》改編於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代表作《銃夢》,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由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執導,羅莎·薩拉扎爾、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等聯合主演,講述了身處末世中,幸運重生的機械女孩為了改變世界而勇敢奮斗、踏上探索真相旅程的故事 。

從卡神於2005年將自己改編的劇本交給羅德里格茲開始算起,《阿麗塔》這部影片從籌備到誕生,總共經歷了十四年。據其網路詞條顯示,影片的拍攝周期是2016年10月17日至2017年2月9日,直到2019年上映,期間耗時近兩年,這也成就了《阿麗塔》絕對站在頂端的真人CG技術特效。

影片中使用的真人CG技術,讓阿麗塔毋庸置疑地成為了一個里程碑式的CG角色,毫不誇張的說, 她代表著電影技術的一個全新高度。

在詞條的製作幕後中提到這一技術的製作過程:

採用的動作捕捉技術,融合了真人動作,靈活的展現了戰斗少女阿麗塔的英姿 。高級視覺效果總監喬·萊特里對阿麗塔面部細節的創作過程進行了分享,他表示現在銀幕上呈現的阿麗塔臉部經過了高達5000次的更新再造,團隊曾通過五官各個部位的融合製作了200種設計 。

如果這些說法還比較概念化的話,那麼換個說法你可能會更加明晰:

整部影片動用三萬台電腦,八百位特效工作人員同時工作兩年,整體的渲染時間加起來達4.32億個小時。為了讓阿麗塔看上去像一個活生生的角色,特效團隊給她做了13.2萬根頭發、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而阿麗塔那一雙過分大卻又不失美感、與真人無差別的大眼睛就使用了830萬個多邊形製造而成。

而在二十年前,維塔工作室在構建《指環王》中的咕嚕形象時,這個眼神靈活到讓人驚嘆的角色,加起來全部也只使用了25000個多邊形。

同時為了創造阿麗塔這一角色,卡梅隆把動作捕捉技術和面部表情捕捉技術再次升級,採用了全新的「表演捕捉」技術。用這一技術可以同時記錄面部表情變化和肢體運動,從而超越了以往創造CG角色時的各種限制。正是這一技術讓阿麗塔展現出各種超越人類極限的高難動作,創造出各種精彩火爆的追逐打鬥場面。

也就是說,我們在熒幕上看到的這個與人類無疑、甚至在體能方面遠遠超過人類的形象,她並不是一個真的人,只是通過技術呈現出來的人。

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對製作團隊耗盡心力、革新技術創作出來的了不起之處絲毫無感。這一點,毫無疑問是電影史的新里程碑,然而對更多的觀眾來說,用真人的表演、動用艱難的技術,只是為了塑造出一個類似真人的角色,然後將她放進人類的故事線中,未免有些多此一舉。

也正是因為觀眾對此的無感,讓他們在被特效震撼之餘,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故事上。這一看,就看出罵聲一片。無論是看過原著的原著粉,還是沖著卡神名頭來的人,都或多或少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在豆瓣評分上,借著上映才四天的新鮮勁,影片評分一路跌到7.6分。

對於原著粉來說,原本冰冷混亂的世界觀被重新塑造,包裹上了一層溫情的外殼,甚至人物關系也被篡改,這對於他們心目中的臟科幻的記憶難免撼動太大。

在原著中,電影中的鋼鐵城原本被叫做「廢鐵城」,顧名思義,這里是破敗之地。在這里,充滿著人性的黑暗,破敗的接到殘破不堪,陰暗狹小的角落裡充滿著骯臟罪惡的行徑:人類常常一個不小心被偷襲,醒來就發現自己已經面目全非,身體和四肢都被取走,自己只剩個腦袋光禿禿地倒在地上,運氣好點,也只能被安裝上各種義肢,雖然本質上仍然是人類,但光是外表就已經足夠令人望而生厭。

而在電影中,被稱作鋼鐵城的地方,雖然居於大地,是最底層的存在,但依然一切井然有序,街頭上的攤販們遵紀守法,年輕人們活力四射地在街頭玩機動球,這一切都讓人無法忽視導演刻意製造出來的閑適安詳。

在北美上映時,這樣一個被包裝過的世界,依然要求觀影人群為13歲以上,可見原著中世界是怎樣的黑暗與混亂。

同樣,在原著中,原本是沒有Chilian(阿拉塔的母親)這個角色的,而男主角雨果(姑且算是吧)也同樣有著有血有肉的故事,反觀電影中,對這兩個人物的刻畫過於單薄,似乎僅僅只是為了敘事方程中那一個必要的因素才將這兩個人物草草拉出來安排了一段故事,尤其是阿麗塔和雨果之間的感情生的過於倉促,破敗地也過於潦草。

對於普通觀影者來說,酷炫絢爛的特效帶給視覺的震撼大之又大,但視覺的震撼畢竟是有限的,缺乏了人文的牽引更加讓這份特效所造成的沖擊不能長久。 我清楚地記得,就在我看到阿麗塔痛失雨果,在通往巨大的天空城上的管道上目光由悲慟轉向憎恨時,我忍不住坐直了身體,想著終於要殺上天上去了,就在我准備好了要看著阿麗塔炫酷地復仇的時候,一起看電影的人看看了手錶,對我笑:

好了,等著出下部吧。

我一愣,這才發現進度條已經走到了尾聲,好不容易醞釀好的情緒不尷不尬地卡在臉上,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當時自己的第一反映就是想到了《飢餓游戲》,可人家《飢餓游戲》雖然也接連出續集,但是人家的故事敘事既流暢又完整啊!

果不其然,出來就刷到一篇文,大概意思就是「又踩到一部超常超酷炫的預告片」……

這就好比你都准備好了放下手邊所有的事情等著故事講到高潮的時候,講故事的人一拍驚堂木「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生生勾地人心頭一股無名火。氣急敗壞之下再回頭去想整個故事的脈絡,突然發現整個故事也就簡單地可怕,除了少年少女相愛之外,就是各種暴力打鬥的場面。

恩,視覺是享受了,腦子還是不高興。也難怪影片一在北美上映就遭遇票房滑鐵盧。

不可否認,《阿麗塔》在電影技術上是史無前例的存在,也不否認它拿到了一個絕好的IP,而這個領域在目前來看去探索的人還相對較少, 但是問題是,一部電影很難憑借特效成為經典,真正有核心的故事才會在許多年之後依然讓人無數次回看。

我們不苛求卡神在短短的一部影片的時間里將原作《銃夢》巨大的世界觀和人物背景都交代清楚,但起碼設置好沖突和人物角色才算的上對得起那讓人炫目的技術。

這是一部和市場、受眾、資本多方妥協過的產物縱有大神坐鎮,縱有特效加持,依然逃不了所有改編作品都會被詬病的宿命。

『叄』 誰知道有哪些CG電影

太多了!全CG的比如皮克斯的動畫電影系列,
其它跟真人結合的電影,有影響力的,
比如:《最終幻想》系列
《生化危機》
《生死格鬥》
《蘋果核戰記》系列
《Z計劃》
《最終幻想7 聖子降臨》
《鐵拳 血之復仇》
《星球大戰》 系列
<星際劫難>

《戰狼》
《日本鎖國》

『肆』 cg在電影中的應用

CG為Computer Graphics (電腦圖形)的英文縮寫,核心意思為數碼圖形。隨著時代發展,CG的含義有所拓展,但是依然沒有超出這個核心意思。
CG通常指的是數碼化的作品,一般服務於以下幾種行業:廣告、影視、動畫、漫畫和游戲業。內容是純藝術創作到廣告設計,可以是二維三維、靜止或動畫。隨著以計算機為主要工具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一系列相關產業的形成。現在CG的概念正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展在不斷擴大。如今的CG一詞,既包括技術也包括藝術,幾乎囊括了當今電腦時代中所有的視覺藝術創作活動,如平面印刷品的設計、網頁設計、三維動畫、影視特效、多媒體技術、以計算機輔助設計為主的建築設計及工業造型設計等。國際上習慣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領域通稱為CG——由CG和虛擬真實技術製作的媒體文化,都可以歸於CG范疇。CG行業已經形成一個以技術為基礎的可觀的視覺藝術創意型經濟產業。

CG應用領域:
主要集中在影視製作、電腦游戲製作、建築效果圖製作、廣告設計以及個人藝術創作五個方面。
影視製作:
國內將CG運用於影視製作的公司主要有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北京紫禁城電影製作公司等幾個較有實力的影視製作公司,另外還有北京DBS(深藍的海)數碼影視製作公司等專業數碼影視製作公司也從事電影、電視中電腦特技鏡頭的製作。

『伍』 把老版《西遊記》用現在的CG技術和特效重新拍一遍會不會火為什麼

我覺得經典畢竟是經典,以前老版本的地位不會變,但是特效和CG技術會給《西遊記》更多的可能,無論是從畫面的清晰度還是情節的呈現,都會好很多,所以翻拍之後我認為會大火。
這不禁會有網友來討論這是技術革新還是炒冷飯,我認為這是一次回歸與傳遞,也是一次交接。可以看看《獅子王》這是CG技術拍出來的電影,那些辛巴粉買了情懷票,我也去電影院支持了下,不得不說,這個技術真的很厲害,所有動物讓我感覺都是真的。現在再看老版《西遊記》,不僅是畫面的清晰度還是服裝和化妝,都已經遠遠落後,在上大學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還來幾集,可見獲得了一批原始粉絲,但從我畢業之後,《西遊記》已經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如果進行翻拍,人力和金錢就不用說了,而且電視劇的耗費要遠遠高於電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製作的。但是我相信,一旦製作,肯定會火,現在大熱的CG技術,可以將畫面真實還原,而且會比原來更逼真和精細,再加上清晰度,會創造一個新的紀元,這是時代發展的印證,也是影視製作的新的征程,我認為如果能承接《西遊記》這個電視劇的拍攝,雖說是一個冒險的行為,但也是一戰成名的好機會,而且也會博得很多的熱度。所以我認為《西遊記》如果翻拍的話肯定會大火。

『陸』 介紹一些經典CG電影

貝奧武夫
蘋果核戰記
攻殼機動隊
靈魂深處(雖然CG技術不錯,但劇情太差,是公認的爛片)

『柒』 這是哪部電影的劇照

你好,根據本人所知,該片可能是:
中文名:貓屎一號
其它名:越戰狂想曲
日文名:Cat Shit One
英文名:Apocalypse
此片為小林源文(Motofumi Kobayashi)所編著繪制完成。 最早由日本Softbank Publishing於1988年出版,其英文名稱則是惡搞於同樣是以越戰為背景的美國電影《現代啟示錄》。2004年正式由A.D. Vision於英國出版,2006年於波蘭與西班牙以同名出版發行(波蘭則是用波蘭語:Komando Kocia Kupa為書名,西班牙則由Glénat出版)。《Cat Shit One》是全部採用CG技術製作成的影片,其最大特色是免費,是史無前例的。
貓屎一號的劇照(20張)漫畫情節是三位美國軍人波塔斯基、帕奇與萊茲於越戰時期的故事。這三位隸屬於偵察隊,隊伍名稱為貓屎一號(Cat Shi t One),故事情節則是環繞於隊伍出任務之所見所聞。故事中均參照歷史發展,戰役之名稱與雙方領導人物均有史籍可考;又漫畫中武器或人物描繪也十分具體寫實,特別是在各民族之間,以差異鮮明之各類動物表示。

『捌』 《獅子王》2019:引入VR虛擬製作技術,顛覆動畫電影拍攝

自從去年11月份,迪士尼宣布將拍攝《獅子王》2019的消息、並放出預告片後,不少粉絲的胃口就被吊了起來。

和1994年的純動畫形式經典電影相比,這部宣稱真人重製版《獅子王》預告片中看不到任何「真人」的部分,當時也引起了眾多網友討論,筆者也對其進行了解析。所謂的真人重製版但在影片中並沒有真人出現,但是會有真人參與到角色的寫實,包括 面部細節、動作、甚至配音等都是「從動物的角度出發」

當然,我們從《獅子王》2019預告片中也能看到採用更先進的CG技術帶來的寫實版的畫風,能看到清晰的動物皮毛和細膩的動作,觀感也更討好眼球,甚至連辛巴彷彿都變的更可愛了呢。雖然故事劇情相同,但也很直接的反映出了兩個時代動畫電影製作技術上的差異。

《獅子王》2019和《奇幻森林》的不同

據青亭網了解,《獅子王》2019導演Jon Favreau此前還曾參指導《奇幻森林》,這同樣是一部真人CG技術的動畫電影,由於該作有著良好的技術展現,因此也被選中為《獅子王》2019的導演。

《獅子王》2019最初公布於2016年,而Jon Favreau早在2017年就在一次采訪中透露:我們將結合大量VR技術、CG等虛擬技術進行電影拍攝。而在本片製作中虛擬技術負責人Girish Balakrishnan則表示: 該片將採用獨特的虛擬電影拍攝方式,並集合動作捕捉、VR/AR等技術。

美國 娛樂 周刊近期采訪了《獅子王》2019電影工作的背後,有機會讓我們了解到該作中更多的拍攝細節。

談及電影的拍攝,導演Favreau表示:我們彷彿像是在恢復一座宏偉的具有 歷史 性的地標建築一般,如何去重製而不改變原作精髓,如何去加入現有技術而不影響原作中獅子王的靈魂和內涵就是最初的思考。

誠然,《獅子王》1994是一部有史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會手繪動畫電影,並成為1994全球票房冠軍,之後也收獲大量粉絲,甚至成為迪士尼的經典IP。

導演Favreau談到:這部電影可能會成為迪士尼對其經典動畫電影真人重製的頂峰,拍攝起來就像一部舞台劇,緊緊圍繞著故事情節展開。我們還加入新技術給電影帶來新鮮感,同時還與原作保持高度一致。

據悉,《獅子王》2019新技術製作團隊大部分人員來自《奇幻森林》劇組,同時也有一些新成員加入。表面來看,兩個電影中最大的不同在於電影中有沒有真人出現。

《奇幻森林》中有一個真實的人物Neel Sethi飾演毛克利,而《獅子王》2019中則沒有真人出現。導演Favreau表示: 正因為此我們也 不在 受限於綠幕技術或其它實景拍攝等,因此一切變得虛擬。

導演Favreau談到:一旦拋開實景拍攝,就給了我們很多施展空間,我們甚至可以在完全虛擬的環境中去拍攝電影,也形成了另一種純虛擬的電影拍攝方式,這也是它和《奇幻森林》最大的不同。

VR技術在《獅子王》2019中的應用

「可以理解為, 為了拍攝這部電影我們製作了一個多人VR大空間 游戲 場景 」,導演Favreau表示。

雖然《獅子王》2019的故事劇情沒有太大變化,但VR技術的加入也使得導演Favreau能夠在虛擬場景中「穿梭」於任何角落,甚至在懸崖上也能夠找到更好的拍攝角度。 也就是說,VR給電影拍攝最大好處之一就是運鏡。

試想一下:只要有一個VR頭顯就可以進入虛擬的《獅子王》世界,自由的穿梭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聽起來有點像現在的大型單機 游戲 ,以《守望先鋒》《PUBG》為例,觀察者在 游戲 地圖場景中以任意角度觀戰,可前往 游戲 中的每個角落。

實際上, 《獅子王》2019和《奇幻森林》的製作中的確採用了 游戲 引擎和 游戲 製作方法。

《獅子王》2019的攝影導演Caleb Deschanel也將配合導演Favreau通過VR在電影中尋找合適的鏡頭,就像是在現實電影拍攝中的吊臂、無人機方式一樣,只不過這種方式是完全虛擬的,甚至根本不用真是的攝像機參與進來。

採用VR技術拍攝的好處顯而易見,由於眾多不可控因素,真實環境下拍攝電影NG是很常見的,例如尋找最合適動物打鬥、更合適的日落、更具感情的演示等鏡頭,如果一次拍攝不理想假若要重拍則會帶來很大的人力、時間和資金成本。

據了解,在《獅子王》2019的虛擬拍攝場景中,可以做到VR實時拍攝預覽,當VR虛擬運鏡開始拍攝時,旁邊的工作人員就可以看到所拍攝的場景。

所有做的這些就是讓你感覺彷彿有一個真人在這個虛擬場景中拍攝,而不以往只需坐在電腦前進行純CG渲染的運鏡方式。導演Favreau表示:我們在這部電影中所有的剪輯方式都和傳統電影相關,並不是單純的CG製作。 我們可以捕捉動物的任何動作,從而呈現出完美的鏡頭。

然而,導演Favreau再次講到:我們最終希望的是,當大家看到這部影片時不要刻意關注這些技術 ,只是希望通過這種技術能給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感覺,就像在真實環境中拍攝動物一樣,讓觀眾更易從 情感 上感到共鳴。

據了解,導演Favreau採用VR技術拍攝電影的方式已經籌備多年,甚至被看作動畫電影史上的一次變革。在《獅子王》2019中,包括 VR硬體技術公司Oculus和HTC Vive、 游戲 引擎公司Unity,以及集合影視製作、 游戲 開發的工作室Magnopus(曾獲的奧斯卡金像獎)都為此片提供了大量幫助。

不過,《獅子王》2019最大的不同在於顛覆以往的任何動畫電影拍攝方式,既不同於詹姆斯·卡梅隆《阿凡達》(本片部分人員曾參與製作),也不同於《奇幻森林》。甚至現在團隊從大部分曾參與《奇幻森林》製作人們也認為這種拍攝方式已超越三年的《奇幻森林》。

該片視覺特效總監Robert Legato此前曾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他表示: VR等新技術拍攝電影的時機已經成熟,只是還沒有人這么做。 這是一部打破傳統的電影,打破了你對這類電影的想像。我們認為將真人實拍、動畫CG、電影特效等新技術結合起來,製作出一個完全虛擬的場景,這或許就是改變 游戲 規則的關鍵。

『玖』 「真獅」版電影《獅子王》內容與動畫幾乎無差,是否是在浪費CG技術

電影《獅子王》內容幾乎與動畫片一模一樣,是否存在著浪費CG技術?不存在,因為獅子王屬於經典動畫,CG技術和動畫片是不一樣,這種技術是讓人有身臨其境的體會,感受獅子王這個主角。獅子王是一隻毛皮動物,當年動畫片之前有CG技術的話,應該就直接用CG來進行拍,不會出動畫。先出了動畫片也是無可厚非,畢竟這是一部極有教育意義的動畫,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講,獅子王是童年無法代替的夥伴和回憶。

你會根據看獅子王去思考很多問題,了解自然,甚至有的小朋友會了解非洲,保護動物,從此不再傷害動物,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講,動畫片是他們人生最寶貴的回憶,但對於很多看這部獅子王動畫和電影的人來講,這樣的回憶更加具體,陪孩子一起看也是不錯的消遣,CG技術是通過一個特殊的視角把獅子王具體化,重新塑造了的具體個性。

『拾』 游戲CG的歐美CG電影發展簡史

1967年:第一部英國CG電影《Modern Mathematics》在IMAX展演。
1973年:電影《血洗樂園》中的CGI成為第一部使用2D CGI的主流電影。
1975年:喬治-盧卡斯為了創作《星球大戰》,創立了工業光魔。
1976年:《未來世界》成為第一部使用3D CGI的主流電影。
1982年:《電子世界爭霸戰》成為第一部出現CGI角色的主流電影。
1985年:第一個可以行走的數字角色出現在主流影片《少年福爾摩斯》中。
1989年:電影中第一個用CG製作的栩栩如生的生物誕生在《深淵》里。
1991年:CGI人物出現在主流動作片《未來戰士2》中,而3D CGI則第一次出現在迪士尼的故事片里,即《美女與野獸》。
1993年:Renderman將數字視覺特效與實拍有機結合,被廣泛運用於《侏羅紀公園》的製作。1995年:《玩具總動員》成為第一部CGI動畫長片。
1998年:《美夢成真》證明了全部由CGI製作精緻布景的可能。
1999年:工業光魔為《星球大戰前傳之魅影危機》創作了第一個完全由電腦生成的主角賓克斯。
2001年:首個CGI照相寫實主義角色出現在故事片《最終幻想》中。
2004年:《極地快遞》試用了表演捕捉工具,可以將演員變成電腦動畫人物。
2005年:《星球大戰前傳之西斯的復仇》成為第一部沒有使用膠片拍攝的主流故事片

閱讀全文

與哪些電影中使用了CG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騰格爾客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42
如何將電影中對話轉為音屏 瀏覽:421
中國新農村八十年代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10
什麼電影有好看的人體 瀏覽:426
鬼上身電影有哪些 瀏覽:72
如何在智能電視上拷貝電影 瀏覽:588
少年愛電影怎麼才能看 瀏覽:549
哪些經典電影長三個小時 瀏覽:240
如何評價笑傲江湖電影版 瀏覽:196
好看的動作片電影推薦一下 瀏覽:907
盧惠光的主要電影有哪些 瀏覽:469
用什麼中國好電影 瀏覽:500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搞笑美劇 瀏覽:314
長沙電影院什麼時候 瀏覽:721
最新的小黃人電影叫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21
4月北京電影有哪些內容 瀏覽:104
電信電視電影怎麼更新 瀏覽:122
電影里的床戲視頻怎麼拍 瀏覽:223
電腦看電影老是卡怎麼辦 瀏覽:370
最好看的二戰戰爭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