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有哪些電影

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有哪些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01 10:55:42

1. 英格瑪·伯格曼的代表作是什麼

《夏夜的微笑》 1955年戛納電影節特別獎

《第七封印》 1957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女人的期待》 1958年戛納電影節特別國際獎、最佳導演獎、女演員集體演技獎

《野草莓》 1958年西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魔術師》 1959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處女之泉》 1960年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家聯盟特別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杯中黑影》 1962年西柏林電影節天主教電影獎、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哭泣與耳語》 1972年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面面相覷》 1977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芬妮與亞歷山大》 198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2. 英格瑪·伯格曼導演的瑞典電影, 你看過多少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 [芬妮與亞歷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1982][劇情][法國] [第七封印][1957][劇情/奇幻][瑞典]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1.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

    鏈接: https://pan..com/s/1mxDporbMCQBjLB8cPk5LXQ

    提取碼: iwvb

  2. [芬妮與亞歷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1982][劇情][法國]

    鏈接: https://pan..com/s/1_NgBhxzC5vHYpdvMI4hD_Q

    提取碼: zfiy

  3. [第七封印][1957][劇情/奇幻][瑞典]

    鏈接: https://pan..com/s/1CmhBOZKn98tb6X5b6z13vw

    提取碼: izd8

3. 恩里克·伯格曼的一生做了些什麼有哪些作品

1918年7月14日,恩里克·伯格曼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的一個具有濃厚宗教氣氛的家庭。父親恩里克·伯格曼是位虔誠的路德教徒,曾長期擔任牧師。母親是一位上層階級出身的小姐,任性而孤僻。父親對伯格曼的管束嚴厲到臻於殘忍的程度,伯格曼的童年生活籠罩著一種嚴峻、壓抑的氣氛,這一切對伯格曼後來的創作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1937年,伯格曼進入了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文學和藝術史,他閱讀了大量莎士比亞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戲劇作家的作品。同時,他經常出沒於學校的學生業余劇團,編寫劇本、導演戲劇、飾演角色,大學畢業後在哥德堡、赫爾辛堡、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擔任過戲劇導演,這為他日後的電影編導生涯打下了扎實的基礎。1944年伯格曼寫出了第一個電影劇本《折磨》,尖銳地抨擊了瑞典的學校教育制度對學生的粗暴、專制和殘酷壓迫,由阿爾夫·斯約堡拍成影片。1945年伯格曼執導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危機》。50年代初,伯格曼在電影藝術上成熟起來。50年代中後期,隨著《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魔術師》等影片的拍攝完成,伯格曼躋身於世界著名導演的行列。六七十年代,伯格曼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在用攝影機窺視人的靈魂,如《沉默三部曲》,即《猶在鏡中》(1961年)、《冬日之光》(1962年)和《沉默》(1963年),以及《假面》(1966年)、《恥辱》(1968年)、《呼喊與耳語》(1972年)等等。這一時期,伯格曼多採用室內心理劇的結構形式,在看似狹小的空間里展示人的內心無比廣闊的時空變幻。1977年伯格曼拍攝了反法西斯影片《蛇蛋》,1978年拍攝了他的最舞台化的影片《秋天奏鳴曲》,描寫事業與家庭的矛盾、母親與女兒之間的隔膜,以及她們之間又愛又恨的相互關系。影片由英格麗·褒曼主演。1981年,伯格曼著手拍攝他自稱為「最後一部影片」的《芳妮和亞歷山大》。這是他人物最多、情節最復雜、規模最大、視野最廣闊、拍攝費用最昂貴、放映時間長達3個多小時的影片。這部影片有60個有台詞的角色,1200個群眾演員,是一部把喜劇、悲劇、滑稽劇和恐怖片熔於一爐的家庭紀事。伯格曼過去影片中的主題和人物,以及一切他所迷戀的事物都重復出現在這部影片里,他自稱這部影片是他「作為導演一生的總結」,是「一曲熱愛生活的輕松的贊美詩」。

4. 瑞典知名導演伯格曼的代表作有哪些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生於瑞典布薩拉,父親是瑞典國教Protestant 的高僧。他的家鄉布薩拉是瑞典聞名的歐洲小城,有古老的大學和教會,風景優美,有中世紀遺物和裝飾, 尤其是被稱為農民的壁畫特別多,這構成他以後《第七封印》的題材。另外海盜時代也為他《處女之泉》提 供了背景。但他的宗教家庭對他影響最大,宗教生活的刻板偽善,使他對僧侶、律師、醫師等職業產生懷疑 。 1940年,他進入電影界,1944年他寫的劇本「Hets」(Frenzy苦惱),由瑞典著名導演塞伯維拍成片子 ,他兼任副導演,該片是戰後瑞典復興的前鋒,值得紀念。 1945年,伯格曼正式升為導演,執導《危機》。在又拍了一段時間的低成本後,《愛欲之港》開始了他 的個性與作風。《不良少女莫尼卡》一片使他名揚全球,對法國新浪潮導演有很大影響。 以後伯格曼同時在戲劇和電影兩方面發展,他在劇院的地位日趨穩固,他也團結了一大批演員,這為他 以後拍攝低成本的室內劇提供了方便。他在電影方面的聲望也隨著他作品的增多而與日俱增。 他的作品獲得國際電影節的有: 《夏夜的微笑》 1955年戛納電影節特別獎 《第七封印》 1957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女人的期待》 1958年戛納電影節特別國際獎、最佳導演獎、女演員集體演技獎 《野草莓》 1958年西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魔術師》 1959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處女之泉》 1960年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家聯盟特別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杯中黑影》 1962年西柏林電影節天主教電影獎、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哭泣與耳語》 1972年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面面相覷》 1977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芬妮與亞歷山大》 198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在舞台劇方面,在60年代中後期,伯格曼成為瑞典劇壇的超級大人物。一般認為,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徵: 1. 繼承自西斯特 雷斯堤爾萊以來北歐電影的神秘主義,如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處女泉》等等。2. 對神與人之間的交流的懷疑,如《杯中黑影》《冬之光》《沉默》等所謂'神之沉默'三部曲等。3.從 以上兩點造成對人的不信任,特別是對女人。這包括他所有作品,尤其是《魔術師》、《魔鬼之眠》以及後 期作品。所以有人評論他與瑞典代表劇作家斯特林堡之間的相似。 在電影史上,有一個詞用來表達人們對那些以電影為生命並為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們的尊敬,這個詞叫' 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毫無疑問就是這樣一位導演和編劇。 拍攝於1982年的《芬尼和亞歷山大》是伯格曼在從影40年後告別影壇的收山之作。它獲得了當年奧斯卡 的最佳外語片獎。該片講述一個孤獨少年尋找愛和溫暖的故事。影片通過少年的視角審視四周的生存環境, 人們通常用'伯格曼的代表作'這個詞來形容這部影片。 有幸保存下來的伯格曼拍攝這部電影時的工作鏡頭,向人們展示了60歲時的伯格曼。許多人都認為《芬 尼和亞歷山大》中那個孤獨的小亞歷山大,就是伯格曼自己的童年時代,那種童年時代的孤獨記憶始終纏繞 著他不曾離去。 伯格曼在後來的回憶中,一再流露他童年時對父母之愛的渴求和得不到這種愛的怨恨。 在70年代接受瑞典電視台采訪時,伯格曼說:'一種巨大的怨恨建立在我和父親之間。有一天,他打了我 '。這種難解的心理情結一直貫穿著伯格曼的電影生涯。 瑞典皇家大劇院,這個讓少年伯格曼迷戀的地方,終於在後來走進了伯格曼的鏡頭里。他早年的一部作 品《夏日游歷》就是以瑞典皇家大劇院為背景的。該片講述一個熱愛芭蕾的年輕人愛上了劇院芭蕾女演員的 故事,在這部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青年伯格曼的成長之路。 接下來,年輕的伯格曼執導了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作《冬日之光》。這時他已經和男演員約瑟夫森開始了 長達幾十年的合作關系。這一直是伯格曼的一個特點,他總是和相熟的演員、攝影師共同工作。約瑟夫森後 來回憶說,那時的伯格曼是一個孤僻的人,人們都不怎麼和他說話',但是人們都能意識到他是一個不平凡的 人。 伯格曼早年的影片《私人生活》,像伯格曼早年的所有作品一樣,只有簡單的幾個人物。人物痛苦而敏 感,他們苦苦追求著生活的意義,這讓伯格曼的電影被評論界稱為'哲理影片'。把哲學的命題作為影片的主 題,這一直是伯格曼影片的標簽。 一場表現女主角痛苦的精神狀態的戲,一直讓在片中扮演冷麵婦人的女演員麗芙.厄爾曼記憶猶新。麗芙 說:'那時的我大約只有二十五、六歲。我雖然對很多事都不太懂,但是憑直覺,我知道那個女主角就是伯格 曼自己。' 伯格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60年代他成為瑞典皇家大戲院的院長,後來因為要專心創作而辭去此 職務。他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叫得很響。《夏夜的微笑》是伯格曼拍攝的為數不多的古裝影片之一。這之後 ,他因《野草莓》而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大師地位開始被確立。 但是在伯格曼的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振奮的無疑是《第七封印》了。影片通過男主角參加的十字軍東征 的游歷過程,大膽地提出了幾個咄咄逼人的主題。首先,伯格曼肯定生存的痛苦、個人的孤立無援,接下來 他大聲質問生與死的問題,大聲質問人與上帝的問題,質疑一種生存狀態,卻找不到可以歸去的精神家園, 這一直是伯格曼的痛苦所在,也是伯格曼影片的特質之一。 伯格曼影片的製作人說:'伯格曼懷疑上帝的存在,他喪失了信念,他是一個探索者,終其一生他都是一 個探索者'。70年代的伯格曼仍然延續他帶著強烈個人色彩的影片風格進行創作。這一時期他的作品有《呼喊 與細語》、《面對面》、《傀儡生命》等等。伯格曼一生共四次獲得奧斯卡獎。在他後期的作品中,'人生而 孤獨'的主題在得以堅持的同時,也開始融入一些溫情美好的東西,人們看到一個激烈的伯格曼在慢饅變得平 和。 1976年,伯格曼的創作被打斷,關於伯格曼漏稅的新聞鋪天蓋地佔據了瑞典各種報紙的重要版面。伯格 曼因此離開了瑞典。這是伯格曼生命中頗為尷尬的一段,一個具有國際聲譽的電影人卻失去了自己的祖國。 5年之後,伯格曼終於回到祖國來完成他的告別之作,這就是《芬尼和亞歷山大》。一個熟知伯格曼的朋 友說:'你會發現其實伯格曼的影片中根本沒有兒童,那些兒童就是他自己。' 《紐約時報》對這部影片大加贊揚。評論認為'伯格曼想把他過去所拍影片的所有主題都融匯在這部影片 里,影片就像是一個深知生活痛苦艱辛的人來講的一個細節豐富的故事,可是這個人卻發現生活即使痛苦也 沒有足夠的理由去拒絕生活的樂趣。'正是這樣溫暖陽光的一面感動了全世界的觀眾。《芬尼和亞歷山大》也 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三項獎,並創下外語片得獎的最高紀錄。 1992年,更加溫暖美好的影片《情天未老》出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這是伯格曼晚年編劇的唯一兩部 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由他兒子丹尼爾.伯格曼執導的《星期天的孩子們》。《情天未老》講述的是一對年輕人 的婚姻故事。在這兩部作品中,伯格曼把他心中的父母親再次作為描述的主角,但是這一次他把他的父母描 述成具有豐富人性的、性格堅強的人。我們看到老年的伯格曼終於與父母和解了,而這正是他終其一生所努 力的目標之一。 ★★★[中盛影業]近期推出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如下: 《惡魔之眼》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早期代表作品 《夏日游歷》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 博格曼早期作品 戈達爾的評語:個人認為《夏日游歷》是伯格曼最美的電影,我喜歡它。 《危機》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早期代表作品 《危機》中幾乎孕育著伯格曼後來所有傑作的特質 《魔術師》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博格曼鼎盛時期代表作品 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所有這些女人》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博格曼鼎盛時期代表作品 《狂亂》 本片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操刀劇本 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5. 有哪些推薦的瑞典電影

談起瑞典電影,永遠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英格瑪·伯格曼,這位電影大師將瑞典電影帶入了全盛時期。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經典的瑞典電影,這些電影中有影史傑作,也有近年來非常受歡迎的類型片。

近年來被捧到極致的瑞典恐怖片,《林中小屋》黑了所有恐怖片,唯獨對《生人勿進》贊賞有加,值得一看。

經典瑞典電影還有很多,伯格曼的《假面》《羞恥》《處女泉》《猶在鏡中》《野草莓》《呼喊與細語》《秋日奏鳴曲》等等隨便拿出來一部都能在影史上排上名。

除此之外,《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犧牲》《烏鴉》《幽靈馬車》《猛獁象》《畢加索的奇異旅程》《方形》《龍紋身的女孩》《寒枝雀靜》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順便說一下《畢加索的奇異旅程》這部喜劇片,周星馳電影中的一些梗,比如《唐伯虎點秋香》中賣葯的那段,就是出自這部影片。

6. 看完他的電影,我彷彿被奪去了童貞

英格瑪·伯格曼,瑞典著名的電影、電視劇兩棲的導演,傑出的電影劇作家,被譽為近代電影最偉大且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伯格曼的真愛粉們

英格瑪·伯格曼一生導演過170多場的戲劇,62部電影,四次獲得奧斯卡獎,其他國際獎項更是無數。他以簡約的影像風格、沉鬱的理性精神和對生與死、靈與肉、精神與存在等一系列問題的探索,成為世界影壇上為數不多的將電影納入嚴肅哲學話題的人物之一。

他作品中隨處可見的奇異構思對當代很多導演產生了巨大影響,有著眾多對他崇拜至極的真愛粉。在一部叫做《打擾伯格曼》的紀錄片。介紹大師伯格曼對十幾位頂級導演的作品的影響。幾乎每個人都懷揣虔誠,畢恭畢敬。

18歲時,李安在第一次在台灣偶然看到伯格曼的《處女泉》,那是他第一次看藝術電影,整個人呆住,李安形容「那次經驗就像是被奪走了童貞」。李安曾經說過:「它的畫面和主題,深深震撼了我,《處女泉》成了把我點醒的啟示錄。自那以後,我覺得自己徹底改變了,我暗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做電影。」

2006年,正在籌拍《色戒》,情緒處於低谷的李安經朋友引薦,得到伯格曼的允許去他避世的法羅島與他會面。當看到自己兒時的偶像時,李安像孩子似的抱住了伯格曼,伏在他的肩上哭泣。

而除了李安,伯格曼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崇拜者就是伍迪·艾倫,他創作過大量模仿或致敬伯格曼的作品。

伍迪·艾倫在祝賀伯格曼70歲壽辰時這樣說,「自從電影被發明出來之後,英格瑪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2007年伯格曼去世,艾倫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我生命中最傑出的導演走了。

伯格曼的繆斯

伯格曼是個結了五次婚、有近十個孩子的人,他不相信愛情,也不相信家庭,他的多數孩子和他幾乎沒有接觸,他是一個徹底的失敗的父親,他到晚年的時候甚至承認,「以前會覺得很內疚,然後我發現,既然拋棄了他們,再感到內疚,這顯得很做作,這些痛苦完全是你自找的。」沒錯,他就是這么渣男。伯格曼的所有婚姻和前任妻子們基本都是被忽略的,但是麗芙·烏曼——這個他交往時間最長的女人,卻是必須要提的。

1966年,在法羅島上拍攝《假面》時,伯格曼遇到了與他名字糾纏一生的女演員烏爾曼,那一年,伯格曼48歲,烏爾曼只有27歲。當時伯格曼已有過四次婚姻和七個子女,並且已經拍攝出《野草莓》、《第七封印》等經典作品。

兩人迅速陷入熱戀,伯格曼辭去了工作,並與妻子離婚。在法羅島上,兩人度過了短暫而又漫長的5年,並有了一個女兒,他們從未辦理過法律或宗教上的婚姻手續。

然而,在外人無從猜測原因的情況下,20世紀70年代初,兩人分手。分手後,兩人還保持著獨特的友誼,繼續合作了《呼喊與細語》、《婚姻生活》、《面對面》、《秋日奏鳴曲》等影片,在電影史書上,人們稱之為伯格曼與烏爾曼時代。

7. 電影《野草莓》講的是什麼誰拍的

《野草莓》是由英格瑪·伯格曼執導,該片講述了年邁的醫學教授伊薩克在去母校接受榮譽學位的途中,回憶起自己過去的沉重往事,開啟了一段心靈救贖之旅。

《野草莓》由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畢比·安德森主演的情感電影,於1957年12月26日在瑞典上映。該片獲得第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7)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有哪些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伊薩克從醫五十年,現年已是將近八十歲的老人,正准備在兒媳瑪麗安的陪伴下返回母校接受榮譽學位頒發。路上伊薩克順道重遊舊地,追憶往事。伊薩克曾經和堂妹薩拉有過美好的初戀,卻因性格冷酷孤僻,以致他的兄弟乘虛而入。

如今伊薩克坐在草坪上,憶起往昔,眼前浮現薩拉白衣飄飄的美麗模樣。他與生俱來的冷漠理智的性格,註定了婚姻的失敗。伊薩克的妻子無法忍受冰冷的婚姻,尋求外遇。

這樣的家庭氣氛,加上遺傳下來的冷漠秉性,使得伊薩克的兒子不願生小孩,和兒媳關系決裂。伊薩克獲得了光榮的學位榮譽,然而他仍然沉浸在對過往沉重的自省中,對於生命將盡的老人,這彷彿是一次心靈救贖之旅 。


8. 兩個人的夏天

這個青春美好的女子叫哈里特·安德森,在世界頂級大師英格瑪·伯格曼1953年拍的電影《Sommaren med Monika》里飾演叛逆女孩莫妮卡。電影中文譯名是《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也有譯為《不良少女莫妮卡》。

在現今不斷表現追憶青春的電影中,在不斷呻吟匆匆那年的時候,讓我們沖破爛片的重重包圍,好好感受一下大師在半個世紀前對青春的思考和演繹。

先認識一下這個在世界電影中頂尖位置的大師英格瑪·伯格曼。

他是瑞典著名的電影、電視劇兩棲的導演,傑出的電影劇作家,現代電影「教父」。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創作過50多部作品,其中《處女泉》、《杯中黑影》、《呼喊與細語》和《芬妮與亞歷山大》於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後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術師》、《處女泉》和《杯中黑影》則讓他在柏林、戛納和威尼斯等歐洲三大電影節各有斬獲。

這部《不良少女莫妮卡》是英格瑪·伯格曼的第12部長片。這也是他拍攝的唯一一部青春片。

電影是黑白電影,一開始便是城市的一條街道,一個破舊的咖啡館。背景配樂是舒緩的手風琴聲。街邊一面鏡子,照著路過的人們。

莫妮卡與哈利的開始就是在這個咖啡館里,莫妮卡大方地找坐在旁邊的哈利借火抽煙,老實的哈利劃火柴的手顫抖著幾次都劃不著,倒是莫妮卡豪不介意地約起哈利去看電影。一切就在順理成章中開始了一個兩個年輕人的愛情。

當莫妮卡厭倦了喧鬧和糟糕的家,離家出走,去找到做瓷器店伙計的哈利後,兩人一起開著一條小船去找莫妮卡說的自由生活。

正是從《不良少女莫妮卡》開始,伯格曼精準地變現了人物與世界的關系,外部環境對人物心理的巨大影響。

莫妮卡渾身彌滿著誘人的青春氣息,性感迷人。青春在他的演繹下即通俗又美好。兩人駕艇暢游的橋段,戀愛的快樂和明亮。在荒無人煙的海灘邊裸泳,莫妮卡赤裸的身體在陽光下閃著光,兩個被青春燃燒的年輕人一起度過的美好狂熱的夏天。在鏡頭的切換中,他們宛如伊甸園里的亞當與夏娃偷嘗禁果,終究是要回家的。

相比最後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生活困難,未婚先孕,莫妮卡的紅杏出牆,哈利的憤怒,離家出走的愛情,一個不能忘記的夏天,更像是一場無知少年男女的放縱和逃避。

電影的鏡頭語言豐富細膩,電影里院莫妮卡哭的稀里嘩啦,男孩兒卻打著哈欠。莫妮卡對哈利的主動也為後來的不忠做了鋪墊,這是一個放浪形骸的人。

即使最後男女主角從相戀到分手,有些讓人惆悵,但是整部電影充滿柔情且並沒有過多的傷感。就是這樣的懵懂年紀,不計後果的莫妮卡就是這樣。她說,我想享受生活。

影片中,伯格曼借莫妮卡之口道出:「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有好運氣,而有的人卻永遠沒有?」就像所有走失在現實中的人一樣,躲不過做為普通人的貪戀和後果。

9. 伯格曼及其作品

伯格曼是瑞典電影界的代表⼈物,他曾四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獎 。伯格曼有著⼤量舞台劇的創作經歷 ,鍾情於特寫、固定鏡頭和⼈物內⼼獨⽩ ,通過獨特的敘事⽅式 ,以⼈物內⼼深處的⽭盾沖突推動情節,捕捉⼈物情緒的細膩變化 ,從而展現夢境、現實、幻覺交替展現 。伯格曼被稱作為「銀幕上的哲學家」 ,作為瑞典電影宗教元素的虔誠信徒 ,伯格曼開創了現代主義哲理電影的先河,其理念貫穿著數代⼈對於尋求⼼靈解脫的思索。

伯格曼之所以被稱為「銀幕上的哲學家」是因為在創作過程中,他有意識的加入了敘事的意識流特色以及哲思的表達,在他的代表作《野草莓》和《第七封印》中鮮明的展現其藝術風格:

一、意識流敘事的運用

意識流敘事注重對心理領域的探索,將人物的回憶、記憶、想像、潛意識活動搬上銀幕,以一年拼貼的方式,展現敘事。從而展現出人物的內心活動景觀。在伯格曼的《野草莓》中,主要講述了⽼教授伊薩克回⺟校領獎的過程所發⽣的故事,它的成功之處 在於通過夢境把現 實世界與精神世界的距離拉近,以旅途為明線,以主⼈公尋找內⼼的歸宿為暗線。 通過四層夢境來串聯整個故事,伯格曼通過展現主⼈公的內⼼世界和現實⽣活之間的錯位創造了亦真 亦幻的藝術效果,運⽤獨特的藝術⼿法將⾃⼰的內 ⼼世界展現在了觀眾⾯前,並實現了⾃我精神的救贖。

二、銀幕中的哲思

伯格曼將鏡頭對准生存、死亡、愛情和人性,將現實生活的哲學思考融入電影作品之中,這讓影片在思索現代人對與尋求心靈解脫上有了更加深刻的哲學色彩,深刻的展現生存哲思的運維,探索人類靈魂精神生活。例如《第七封印》,該影片是英格瑪·伯格曼最後⼀部講述宗教與信仰的作品,⽚中騎⼠與象徵死亡、身披裹⼫布的⼈形對弈的鏡頭堪稱經典,這部⻛格神秘詭異的影⽚雖然看起來有些晦澀,卻蘊含著極為深刻的哲理。影⽚表現的不僅是死亡,更多的是信仰。導演從很多⽅⾯講述了信仰,如⼀直貫穿於影⽚始終的約夫、⽶亞夫婦,約夫是⼀個單純可愛的⼈,他熱愛⽣命,堅持⾃⼰的信仰,約夫的形象也體現了導演英格瑪。

瑞典電影對電影語言的大膽探索和革新對自然景觀使用觀念和技巧等使得瑞典電影在國際上獲得了極大的影響力,而正是伯格曼憑借意識流敘事、銀幕上的哲思賦予了瑞典電影極高的藝術加之和人文色彩,在瑞典電影史以及世界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閱讀全文

與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有哪些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書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62
如果有人約你看電影表示什麼 瀏覽:57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844
南瓜電影怎麼找粵語電影 瀏覽:142
電影鐵道飛虎好看嗎 瀏覽:942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939
像大開眼界的電影有多少 瀏覽:211
一部好的電影要多少宣發費用 瀏覽:460
捉迷藏電影主題曲粵語歌曲是什麼 瀏覽:469
滿城惠友電影院兒童怎麼買票 瀏覽:142
如何評價電影關原之戰 瀏覽:921
美國新世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85
死亡塔剪輯了哪些電影 瀏覽:42
講一個劇院有怪獸是什麼電影 瀏覽:163
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 瀏覽:677
如何看待電影圈跨界的現象 瀏覽:768
戰狼2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95
偵探類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123
如何能找到網路的小電影 瀏覽:77
如何把電影投到牆上看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