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慶檔電影,你最期待哪一部
一位7歲的男孩因為意外痛失臂膀,必須在八小時內從和×田到烏橫跨1400公里完成接臂手術。在這場生命的接力中,醫生、機組、乘客、警察等各行各業的群眾挺身而出,眾志成城與時間賽跑,最終創造了挑戰時間極限的生命奇跡。
平凡英雄的故事便圍繞這一群始終將生命放在首位並堅守崗位的平凡英雄展開,通過扣人心弦、節奏緊張的劇情故事再現「平凡人」成就的「英雄事」,藉此致敬每一個在平凡崗位上敬業盡責的「平凡英雄」。據介紹,主創團隊在創作中貫徹「求真」的理念,從台前演員到幕後團隊均曾在當地深入采風,詳細走訪原型,挖掘故事背後的細節,盡量還原事件的真實全貌,力求為觀眾奉獻一部創作嚴謹並以真情動人的佳作。
對於平凡英雄這樣一部感人至深又震撼人心的電影作品,IMAX將更加放大其視聽魅力。在IMAX影院,頂天立地的大銀幕、高清高亮的清澈畫質、強勁精準的音響等各個環節共同作用,不僅能為觀眾呈現纖毫畢現、賞心悅目的視聽品質,還營造出具有身臨其境效果的觀影環境,讓觀眾更沉浸地進入電影的情境之中。在IMAX影院欣賞平凡英雄,觀眾將更真切地感受到這場生命接力的曲折跌宕和驚心動魄,感動於每一位鮮活人物的溫暖底色和人性閃光,在與「平凡英雄」的共鳴共情中,收獲動人的溫暖和力量。
『貳』 電影《破風》有哪些打動你的地方
看電影是一種很奇怪的感受。面對熒幕,明明知道是虛幻被欺騙的,但觀眾都願意相信它的真實,相信它帶給自己的感動。於是,感覺成為評判一部電影好壞最直觀的標准。
看完《破風》,我的感覺就很好。像跑了一次酣暢淋漓的10公里,運動後大腦分泌的嗎啡肽帶來的舒爽的感覺,遊走全身。
怎麼一個爽子了得。
沒錯,我喜歡的那個林超賢又回來了。林超賢自《激戰》後跟彭於晏之後的再度合作,推出的一部優秀體育題材電影。從《翻滾吧阿信》的體操到《激戰》的拳擊到這部《破風》的自行車運動,華語電影中為數不多的體育勵志電影從眾多故事電影中脫穎而出,就猶如竦身一抖的汗水,凌厲中顯得卓爾不群,陽剛氣十足。也驚喜的發現,華語電影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港產電影為代表末落後,這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重新復甦,已經邁步走在亞洲電影的前列。
《破風》的電影並非十全十美,感情故事情節較《激戰》而言稍顯單薄,男女兄弟母子之情的處理老套,稍微點水輕浮,人物之間沒有明顯的矛盾性格對立,故事編排變化起伏不大,新鮮感會隨著電影的深入慢慢散失,比賽的緊張感到後期有些重復,但電影還是能打90分的高分。這部體育電影在世界相同自行車題材的電影中質量和影響都能排名第一,附加題做對,加10分。
《破風》老虎影評中今年第一部滿分華語電影。強烈推薦觀影。
推薦的理由有三個:
一是認真。林超賢本身就是一個自行車運動愛好者,所以在電影中觀眾能看到真實表現自行車比賽感覺,演員們接受專業指導訓練,幾位主演每天的職業自行車訓練長達十幾個小時,我們能從演員小麥色的皮膚和有線條的肌肉中看出演員和導演的認真。
《破風》在起拍之前就延長籌備電影時間,在劇組高雄大本營的2000平米庫房中,此次有關自行車及裝備的贊助品牌多達超過20家,有超過四百多部職業比賽單車和1404個專業車手參加拍攝。
電影《破風》為了達到最佳拍攝效果,該片拍攝跨越數地取景於中國大陸、台灣地區、韓國、義大利、內蒙古騰格里沙漠、上海數地。跨越將近20000公里。竇驍在歐洲騎行的畫面,劇組每天都需要開車四個小時到達阿爾卑斯山區拍攝。
二:電影有完美的音樂和畫面。
本片從頭到尾全部是原創的配樂,每首配樂都是為電影情節量身定做。隨著電影比賽的逐步緊張,音樂也波瀾起伏,非常好的烘托電影氣氛同時還不搶戲,影片在配樂上使用了大量的交響樂流行樂,音樂氣勢磅礴,也有接地氣流行元素,聲效部分關鍵時刻助燃了電影的激情沸涌。
電影並沒有採用現在濫用的3d拍攝,但高清晰的攝像和完美的畫面組合讓祖國大地秀美河山盡收眼底,一部好的體育片一定是一部好的風光片,運動後汗水洗虐的心靈讓眼中的景色更加美麗。而自然風光的旖旎讓人更有一種室外鍛煉的沖動。大漠高山,風光田園,碧海藍天,清風祥雲,在天與地的交界線,一眾車手的風馳電掣,狂奔暴騎,達到人與自然,觀眾與電影最好的交融。
和觀看體育比賽不同,一部體育片電影需要導演以強大的電影視覺效果和劇情安排來展現體育比賽緊張驚險不可預知結果的獨特魅力,導演調度畫面優秀剪輯讓觀眾在運動員和旁觀者視角中來回從容切換,帶給觀眾完美觀影體驗。這需要這類電影比一般故事片更高超的動作表現能力和視聽張力,一般導演不願意嘗試體育片,不是不想還是不能。
在《破風》電影中,電影背後的製作者們用高速拍攝,航拍,跟拍,慢鏡頭,頭部攝像機,第一視角等拍攝手法,與特效技術的完美融合,兩個小時電影的整體節奏始終快速而緊湊,亦保證了觀影全程的持續無尿點
三:感覺。
《破風》電影的整個觀看過程中,一直能帶給觀眾耳旁呼嘯的風聲,一種血液噴張追求速度的感覺就麻酥酥的從大腿傳導到腦部,讓人血壓升高,不由自主的戰栗起來,這就是極限運動帶給我們的快感,一如這部電影給我們的感覺。
我有一個機長朋友也是自行車狂熱愛好者,和他聊起自行車運動,極限爬坡,通宵騎行,他對自己的體重控制在公斤,對速度的要求精確到分鍾米,對心率呼吸把握到個位數。他看這部電影,一定會比我們感觸更深。我們大部分觀眾雖然不了解自行車運動,但一樣會在觀看《破風》這部電影中受到感染,而這種體育電影帶來的感動更是與其他電影不同,這是人對積極事物嚮往的一種本能。體育也是人類遺傳基因中和生存息息相關本能。人類的祖先,跑過追他的老虎逃生後在大樹上看著遠方的風景,心跳加速後的興奮會讓他下次跑得更快。
這是勇敢的感覺,這是生存的感覺。
而開過飛機的朋友能體會,大地撲面而來或仰頭飛離。跑步的人知道,最後筋疲力盡的沖刺,風聲在耳後刮過,心臟已經要奪胸而出;在滑雪中看著地面的參照物飛速的從眼旁劃過;打羽毛球扣殺,球與球拍接觸時超音速的嘶叫。這就是我們追求的速度感。在電影中,自行車騎行的速度超越了一般人的20邁30邁,而達到70邁80邁,速度感在熒幕中撲面而來,緊張感中拍出了汗水,熱血、激情與氣勢,更拍出了體育電影獨特的現場感、競技感、運動感,讓每一個觀眾觀看完電影都有一種投身自行車運動的沖動。
這是速度的感覺,這也是超越的感覺。
《破風》雖只是一部電影,但這部電影帶給觀眾飛一般的感覺,電影帶著我們破風騎行,追求勇敢自由的心與電影主人公一起跳動。這也是我給這部電影打滿分的最重要的原因。
『叄』 電影《破風》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我覺得林超賢執導的《破風》把華語體育電影的逼格給提高了,一部講述單車公路賽的電影,居然拍出了磅礴的氣勢,多場比賽的氛圍被渲染的極為熱血,整部電影的精彩激烈程度完全不輸於《激戰》,林超賢與彭於晏這個組合,讓華語體育電影又一次展現了活力。
林超賢用電影打破這個窠臼,因為《破風》展現了單車公路賽激烈的角逐過程,影片先後到台北、上海、騰格里沙漠等多地取景,觀眾可以看到單車大賽在城市公路、環山公路、沙漠公路中激烈進行。導演利用航拍、跟拍與車載攝像等多種方式拍下大賽過程,以往在電視上看不到的比賽過程,這回能在電影大銀幕上看的仔細。但這並不是紀錄片,而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電影,比賽過程中仍然有豐富的劇情發生,比賽中會體現出選手之間的明爭暗鬥,還有的選手會使用陰招等等,《破風》讓人領略到單車大賽中的未知世界。
把單車大賽的過程拍的異常精彩還不夠,一部電影最主要的仍然是劇情,有了劇情沖突和發展才能算是一部合格的電影。《破風》牛逼的地方在於故事做得很滿,彭於晏、竇驍、王珞丹、崔始源四個人的故事在片中敘述的都很出色,編導控制好了人物故事線的長度,在不喧賓奪主的前提下,盡量展現四個單車職業選手的運動生涯,包括了他們的人生起落,每個人都遭遇著比賽和生活的考驗,每個人都在轉變,這樣緊湊的電影敘事,在華語片中能控制好的並不多。
《破風》這部電影的好,以及它給人帶來的驚喜,也是由於體育電影和單車大賽的電影較為罕見,看了讓人耳目一新。同時導演林超賢在片中選擇的配樂很激昂,往往一開始比賽,充滿激情的配樂就及時響起,一路伴隨著選手們的對決到最終的比賽結束,這部影片的配樂也是一大亮點。
『肆』 電影《破風》看完後有什麼感受
起初以為這就是一部普通的講述自行車賽事中各種瑣事的電影,看了演員陣容,頗有興致地預先去看了提前點映場,直到片花出現,還意猶未盡那刺激的視覺效果以及震撼的心靈體驗。
主調——堅毅與勇敢共存,永遠是最持久的動力
作為一部以自行車運動賽事為題材的片子來說,堅持不懈與勇敢拼搏的運動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而這樣的精神同運動聯系在一起,似乎我們人人都早有預知,或許你會問這樣老套的主題再拍電影還有什麼意義其實,這部電影並非用一種平鋪直敘的表現方式去傳達如何堅持如何勇敢的精神,而是借用場景畫面的描繪與呈現,一幅幅壯闊瑰麗的大好河山,一幕幕大自然的絢麗奇景,會讓你跟隨鏡頭的推移循序漸進地找到答案……配樂——溫暖與陪伴守候,一直是最動人的情節每一部電影,都有一段觸動觀眾內心的動人故事,這也是作為這樣一部運動題材電影與單純的賽事解讀的重大區別,在現在的眾多電影中,故事的題材新穎是亮點,情感的融入才是最打動人心的部分,這部電影也不例外,親情、愛情、友情,一個不少地,貫穿故事始終,也絲毫不讓你覺得穿插地太突兀或不合時宜,只是讓你從中感念:再堅強的人,其勇敢拼搏的背後,也有柔情暖心的一面,恰好這份讓心靈為之觸動的情誼,與片中激烈碰撞的比賽場面形成對比,似乎是為了觀眾看驚險刺激場面的同時,調和出一絲絲安然平靜,更有剛柔並濟、柔中帶剛之感。
回味——偶像與美景同在,註定是最傾心的崇拜
之所以能吸引我去電影院要看一部電影,除了影片故事的獨特河意義非凡之外,演員陣容的偶像級以及帶你周遊世界的開闊視角,也是一項重要考量因素,作為影片的核心,人的情感的表達,離不開用心的置景,從小清新的台灣街頭民宿風,到機具現代都市感的海上傳奇,再到自然與人文糅合的韓流范,再穿插入目前電影選景中鍾愛的歐洲城市自然質朴的生態感中不失浪漫多情文藝情懷的義大利風光,而故事中主人公的夢想感慨也好、真情重逢也罷,都在這迷一般的城市與自然中起起伏伏,穿梭巡迴……
最後的最後,特別強調,此次的電影,除了故事的獨特和意義非凡之外,其貫穿電影始終的「十元」男神形象也是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雖然影片中看他偶爾會心一笑的鏡頭忍不住會跳戲到【我們相愛吧】的情節,也不影響在此換一種角度欣賞男神的魅力哦。借用現在流行的一種說法,明明可以靠才華的他,偏偏還靠了顏值!
『伍』 電影破風觀後感
導語: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遠。任何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很多人無私的付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破風》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破風》一開始的時候仇銘是鄭知元的破風手,一般來說,破風手主要職責是為沖刺手帶風,等時機一到必須讓開給沖刺手沖刺,仇銘是非常出色的破風手,有了他,鄭知元只管往前沖。然而仇銘太過出色了,以至於可以在沖刺階段繼續發力,絲毫不遜色給沖刺手。後來被聘請到另外一支車隊的仇銘在賽場上與鄭知元以對手身份相見,仇銘則放話:“下一場比賽你就要開始習慣輸了。”鄭知元說:“這句話我已經聽了好久,你打算什麼時候實現呢?”
電影裡面好些情節讓人印象深刻,先說說仇銘。賽場上,當仇銘還是破風手的時候,他盡職盡責地給鄭知元創造最佳沖刺機會。有一次比賽鄭知元負傷不能上場,仇銘當沖刺手。一段賽道是蘇花公路,我看到拍攝的場景才重新認識到原來我騎過的這段懸崖絕壁上的路是如此險惡,回想起當時親身經歷的一幕幕簡直讓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仇銘一隊爬坡不具備優勢,下坡還是有希望追上對手的。在一個隧道口出來的時候幾塊落石擋在了路中間,對方沖刺手在這里及時剎車停下,心有餘悸地深呼一口氣,仇銘此時趕上,看到落石機靈地順勢一飛車,跨了過去,好險!在隧道里,仇銘被對方撞倒,摔得血肉模糊看了讓人心疼,卻還拿起單車繼續比賽,他那不服輸的精神,堅持到最後的那一股勁兒,越發感人!
可是仇銘脾氣很暴躁,自己在另外一支車隊當沖刺手後與破風手阿偉多次發生沖突,他認為在他最需要阿偉的時候他卻退縮了,沒有盡到破風手的責任。一次比賽對方車隊經紀人利用這個不和的關系收買了阿偉,導致仇銘在本場失敗,仇銘舉起單車當場摔地。
技術超人可是仇銘擺在那裡的實力,而戰略上他還總是能出其不意奪勝!騰格里沙漠公路賽上,接近比賽終點一段路仇銘運用戰術先消耗鄭知元體力,到最後沖刺階段突然讓破風手向前沖,一舉拿下比賽!虧他才想得出來呢!
他也有夢想,就是當世界冠軍,後來到義大利成為他偶像的破風手,和夢想的距離又靠近了一大步!而他的夢想里不能沒有一個人,那就是黃詩瑤。這是一個靦腆的女孩,也是堅強的女孩。她在女子賽中摔車卻依然負傷堅持比賽,以第二名完賽,雖敗猶榮。
仇銘的隊友邱田,為了贏得比賽注射葯物是我所不願看到的,後來還去韓國比賽賭車,是仇銘和他一起贏了比賽並把他帶回立哥車隊。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即使有過犯錯,自己要能站起來,勇敢面對,重頭再來。
我很欣賞鄭知元的一個最大的原因是他不是為了比賽而比賽。他知恩圖報,立哥在兩年的時間里陪他騎了十萬公里,也就是繞了地球赤道兩圈半才幫鄭知元克服了騎車的問題,在立哥車隊出現困難的時候他表達了自己希望留下,雖然車隊還是解散,鄭知元仍然幫助立哥重組車隊,並邀請仇銘和邱田回來。鄭知元讓我佩服的地方很多。得知經紀人收買仇銘破風手,聲稱贏得比賽拿到贊助和廣告機會才是價值之後,鄭知元很明確地告訴經紀人,你的責任是維護我的尊嚴,這才是我的價值!隨即解僱經紀人。為了光彩地跟仇銘來一場公正的比賽,他不惜幫助對手組建車隊,最高的境界不是獨在高處不勝寒,而是培養對手跟自己競爭,這是真正的王者!
但是,看完這部電影,女兒和我都覺得沒有白來,這部電影看得值!好的電影,應該在觀眾看過、哭過、笑過以後留給觀眾更多的,更值得回味的東西。《破風》留給了我和女兒太多感慨。
女兒說,她看到了真正的賽場上真正的英雄。電影後半部分有一個鏡頭,作為沖線手的鄭知元和仇銘他們在賽場上是對手,但是,當仇銘發現鄭知元的水沒有了的時候,把自己的水遞給了鄭知元,當仇銘的賽車出故障時,鄭知元沒有選擇向前沖,而是選擇了等待,等待仇銘修好賽車再繼續比賽。這種賽場上的競爭,因為有了選手之間的相互敬重與幫助,讓比賽充滿了溫情,也彰顯了運動精神和運動員的人格魅力。
而我明白了更多。
真正的友誼,是彼此的默契與惺惺相惜,心心相印,是不離不棄。邱田和仇銘是隊友,他們曾是鄭知元的破風手,後來鄭知元受傷,邱田又成了仇銘的破風手,當他的侄兒說為什麼他沒有出現在領獎台上時。邱田心裡很不是滋味。他選擇了去台灣,為了突破心率的極限,他選擇了注射葯物,最終他成了冠軍,但是終於在第二次比賽時,心率太快被查出,他退出了比賽,也解了約,選擇了離開人們的視線,去韓國釜山當了一個賭場的賽車手,還欠了許多債。而仇銘本來可以超越鄭知元,成為冠軍,但是第一次因為破風手的怯懦,他失去了機會,第二次,因為破風手被對方收買,他再次失去了機會,極度憤怒的仇銘選擇了打傷自己的隊友,也被禁賽九個月,罰款三萬美金。這是兩個壞孩子,但是,當仇銘得知原來的立哥要重新組建車隊後,他去找到在韓國的邱田,並且和他一起參加了一場比賽,和邱田一起贏得了比賽,讓邱田終於重新回到了隊友們中間。為了幫助邱田突破自己的心率極限,他選擇了做掩護,和鄭知元拼體力,最終促成了邱田的`成功。也讓邱田重新認識了自己,龜兔賽跑,第一次烏龜贏了,第二次還是烏龜贏了,是因為兔子沒有參加比賽,他知道自己的弱點,和烏龜比,他缺乏耐力。所以,邱田選擇了去高原騎行兩萬里,花上兩年的時間讓自己的心率突破極限。邱田也選擇了做仇銘的破風手。
真正的愛情,就是為自己所愛的人無私的付出。在黃詩瑤極度苦悶的時候,邱田選擇了和她一起參加笨豬跳,去宣洩自己內心的恐懼。同樣恐高和恐懼的邱田,故作鎮靜,安慰黃詩瑤。黃詩瑤肌腱受傷,仇銘選擇了捐出自己的肌腱,只為了讓黃詩瑤能夠重新站起來,重新回到賽場,從事她喜愛的賽車運動。他們愛同一個女人,黃詩瑤。他們卻能公平競爭,選擇為自己所愛的人無私的付出。
真正的領導者,是對員工的一種高度負責,而不能為了利益置員工的內心與不顧。立哥因為失去了贊助,貸款到期,被迫解散自己的賽車隊,但是他對自己的隊員做了最好的安排。鄭知元去了台灣,仇銘去了香港,邱田也被推薦到了台北的賽車隊。立哥讓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品質。就是對員工人格的尊重與內心的關懷。這與鄭知元的老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了讓鄭知元贏得比賽,不惜收買仇銘的破風手。以保證自己的商業利益。
昨天去萬達看了青春勵志劇《破風》。這個題材,本來不喜歡的,但是和《捉妖記》比起來,寧願看看裡面的帥哥。
男主彭大帥,陽光無拘無束,對朋友兩肋插刀,對敵人拳腳相加。智慧和正義的化身。無論是韓國歐巴的強大戰鬥力還是憂郁小王子邱田的自暴自棄還是總是受傷女神的歡樂悲傷,都是為了襯托他。所以最後他成為了斬獲親情、友誼、榮譽、愛情、事業的人生大贏家,關鍵人家顏值還那麼高。
反觀邱田就是一個悲劇人物。本身天賦有限,在比賽中一直被彭大帥打壓。長得沒人家帥嘴巴沒人家甜,所以女朋友搶不過人家。內心還異常脆弱,比不過人家就黑化崩潰。最後還是彭大帥像救世主一樣救他於火坑中,還被他賞了一個沖線冠軍的機會。他的人森,先被他森森地踩在腳底,又被他生拉硬拽回來。
女主的表演非常省力,年紀不小的王珞丹只要純純地笑笑或難過地擦擦眼淚就可以了。和男主的親熱戲也看得非常沒勁。感覺不出她對他的愛以及因愛產生的恨。男主努力追求他,展現他的脆弱給她,奮不顧身地救她的腳,而她呢,她為這段感情都付出些啥了?這讓我想起了前兩天看的講“假性親密”的文章,女主是里那個被照顧者,而彭大帥只有在不斷的付出當中,才感覺到自身價值和存在感。
韓國歐巴就不說了,雖然他算得上是彭大帥的伯樂,不過他只要負責打醬油,凹造型,拉贊助就可以了。
如果說這是一部勵志片,因為這部劇里多次說到夢想。但我得裡面只有邱田談的上是在為夢想拼博。韓國歐巴和彭大帥天賦驚人,冠軍隨手拈來。在強大的主角光芒照耀下,還有多少少男少女會注意不起眼又傻不拉嘰的邱田呢?所以我覺它更應該歸類為一部偶像劇。
『陸』 騎行117900公里、橫跨10個城市取景——重溫電影《破風》
這是破風手的名言,也是《破風》上映前的宣傳口號。
這是一部講述單車公路賽角逐的電影,
一部全程讓你腎上腺素狂飆、強烈釋放著青春荷爾蒙激情的電影。
所謂破風,是自行車比賽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沖線是關鍵,破風是前提。
單車比賽中,「破風手」負責為車隊主將「沖線手」擋風阻、卡車位,為沖線手在沖刺前保存體力、創造最有利的沖線環境。
仇銘(彭於晏飾)和邱田(竇驍飾),原本都是炫光隊鄭知元(崔始源飾)的破風手。三人的完美配合下,戰勝對手無數,尤其是勁敵幽靈隊。
然而,當鄭知元以勝利者姿態站到領獎台上時,仇銘和邱田意識到王者只有一人,破風手難有出頭機會。
於是,他們開始爭奪沖刺手位置,為了贏,卻搞亂了自己。
當仇銘和邱田重新意識到團隊之價值、不再為沖線手之位而爭奪時,他們終於超越極限、找回自我與初心,劃破逆風,同夥伴以及自己,握手何言。
影片開頭,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龜兔賽跑,為何第二次兔子依然輸了。
接近結尾處,給了答案——兔子之所以沒有贏是因為它想通了,兔子的強項本來與烏龜不一樣,與其跟烏龜爭,倒不如把自己的強項發揮到極致。
兔子和烏龜,各有各的使命和任務,沒有必要,在同一方向和領域競爭。
電影中最後一場比賽,仇銘(彭於晏飾)在最後100米,讓邱田(竇驍飾)做沖線手,角色互換,自己甘願做破風手。
仇銘本身,就具備極佳的沖線手能力。而邱田,最大的優勢在於耐力而非爆發力。一個車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勢。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才是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
自行車賽事中,基於團隊整體考慮,破風手,註定只能用作鋪墊的。車隊的破風手,彷彿註定為沖線手而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如不是所有事,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收獲自己想要的一切。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在自己根本不擅長的領域去和別人爭,卻選擇性忽視自己本身得天獨厚的優勢。
成功的模式並非只有一種,破風手的默默付出和無懼前行,誰能說不是成功的一種呢。
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邊界和上限,取是能力,舍是境界。我們都必須誠實的面對自我,學會取捨。
這是電影《破風》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台詞。
這是鄭知元提醒仇銘的話,在我看來,用在邱田身上,才是最好的寫照。
影片中的邱田,或許,最貼近大多數追夢者的形象。
他雖有一定的實力,卻沒有仇銘過人的天賦;
他苦練無果於是鋌而走險,被勝利的渴望沖昏了頭腦,
他為了贏,開始注射利於突破心率的葯物,為了實現目標而不擇手段,
風光一時,卻在一次賽後被檢測出來並曝光,
於是,丟掉了尊嚴,榮譽不再;甚至,一度迷失了自己。
幾次大起大落之後,他終於想清楚了,自己該走怎樣的路,
他犯錯之後,選擇重新站出來面對世界、直面自己,最終找回初心和騎車之樂趣。
他走錯了路,開始誠實的面對自己,於是選擇用時間去沉澱、磨練自己,
用兩年的時光,訓練十萬公里來突破心率極限,默默積累著,不再急功近利。
關於夢想,關於成長,很多人都曾跑著跑著,就忘了自己當初為何而出發;
有時,因為太想贏,而亂了陣腳,忘了初衷,丟掉了曾經那份誠摯的熱愛和初心。
電影行業中,少有人敢碰競速題材。
前有《激戰》,後有《破風》,再到《湄公河行動》,導演林超賢近年來的每一部影片,都在挑戰自己。他的作品,著力於人性與故事。他敢於挑戰冷門題材,總能使觀眾眼前一亮。
他是一個,「對自己狠,對劇組狠,對演員更狠,逼到絕境,為的就是拍出比預想中更好效果」的導演。
網易娛樂曾評價他,「一年一部賣座佳片,以一個破風手的姿態接連捧出張家輝、謝霆鋒等一眾影帝」。
《破風》從前期的劇本,到後期的拍攝、製作,難度高、風險大,對演員的挑戰也額外高。
電影開始的城市比賽拍攝了三天,山地比賽拍攝四天,最難的沙漠戲則拍了六天。
輾轉全球6個地區(內地、台灣、上海、韓國、義大利、騰格里沙漠),主創騎行117900公里,劇組工作人員達200至400人,動用400多台單車,出動17台攝影機,橫跨10個城市取景。
陽光、輕松、熱血、激動。
片尾的那行字,「獻給所有為夢想不斷打拚的你」,看完,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追夢過程中,我們都有過收獲的喜悅以及落敗的失落,
但,請你,不忘初心,別忘記當初自己究竟為何而出發。
正如影片中所說,
真正的強者不是從不失敗,而是從不妥協。
夢想永遠不會逃走,逃走的永遠只會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