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世界電影史有哪些第一
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
世界電影簡史
1895~1910
● 12月28日盧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廳放映自製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專映有聲電影的「留聲影院」在法國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劇論文《論笑》發表(1900)
● 維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愛德溫.波特的《美國消防員生活》採用復雜的戶外拍攝鏡頭,並以溶的手法連接鏡頭,開啟之後劇情片的拍攝手法(1902)
● 四月,美國第一家長期放映電影的戲院「電化劇場」在洛杉磯開幕,由湯瑪斯.陶利創立
(1902)
● 傳記公司開始在室內攝影棚使用人工燈光(1903)
● 美國第一家「五分錢戲院」在匹茲堡設立(1905)
● 愛彌兒.考爾正試探動畫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臉的步驟》,由詹姆士.史都華.布萊頓製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發明的音管,指出電子聲音擴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盜凱利的故事》完成,長度約一小時(1906)
● 此年估計每周約有八千萬美國人光顧五分錢戲院(當時美國人口約一億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錢戲院(1907)
● 葛理菲斯到傳記公司工作,因為影片生場量大,於是發展出分工模式,使得電影導演首度由不懂機器的人來擔任(1907)
● 美國「國家檢查局」成立(1907)
● 法國開始製作舞台式的藝術電影(1907)
● 愛迪生合組「電影專利公司」,授權拍攝、發行與放映電影(1908)
● 「火車大劫案」導演愛德溫.波特與愛迪生公司決裂,愛迪生公司不久後停止拍片。至此初始電影漸被劇情片取代(1909)
● 卡爾.德蘭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員:法倫絲.羅蘭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風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領公司的演員與工作人員到洛杉磯定居,許多電影公司相繼搬到加洲的好萊塢地方發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葉/法國/黑白
《美國消防員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誕生。
《靈犬救主記》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國/黑白
開創在屏幕上說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輯最巧妙的作品。
《鷹巢歷險記》The Eagle's Nest
1908/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內容描述營救被老鷹捉去的嬰兒的過程,葛里菲斯演出並在此片中學習到導演的技巧。
1911~1920
● 華納兄弟開始製作電影(1912)
● 第一本電影雜志《影劇》在美國問世(1912)
● 賽納特的基斯東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誘力公司」(1912)
● 賽納特製作第一部美國喜劇長片《泰莉的傷心羅曼史》,使卓別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國「環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爾為了拍攝《番妻記》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萊塢谷場(1913)
● 達達沙赫.法蘭克完成第一部印度電影,器材則全部由英國進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華戲院「河濱戲院」建於百老匯(1914)
● 霍金遜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貝拉斯哥的燈光技術師布克蘭至好萊塢(1914)
● 梅里葉拍完他的最後一部電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許多國家管制敵國電影進口,間接為本國電影保留了發展空間(1914)
● 卡爾.蘭姆建立宏大的環球攝影城(1915)
● 「電影專利公司」被法院宣判違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閉(1915)
● 葛理菲斯,英斯與賽納特成立鐵三角影業公司(1915)
● 「票房誘力公司」改名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間確立了好萊塢的經濟模式(1915)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雨果.孟斯特堡寫下《電影劇-心理的研究》(1916)
● 艾倫.瑞在《萬神殿》中改良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別林至轉至「互助公司」發展(1916)
● 德國政府成立「烏發製片公司」,開始拍攝戰爭宣傳影片,以壓制國內的反戰聲浪
(1918)
Ⅱ 哪些電影一開始被認為是爛片沒人看,後來被翻看成經典的
我覺得是《大話西遊》吧,剛開始以為是爛片,後來真是一部經典之作。
這部影片是不可復制的經典,也是周星馳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一次看的時候,被周星馳那句話感動到:如果上天給我一個機會,我會告訴那個女孩我愛她,一萬年。雖然這是一部喜劇片,但是這裡面所講到的愛情是悲劇,《大話西遊》的核心就是愛情,這是一部愛情電影。它的經典在於,沒有宏大的喜劇框架,很特別。而且看過之後,深有感觸,也很感動,很經典的電影。大家怎樣認為呢?歡迎點贊留言哦。
Ⅲ 哪些電影一開始被認為是爛片,後來被奉為經典的
剛出來時被認定是「爛片」後來被奉為經典的電影:
1.《縫紉機樂隊》
可能是因為《煎餅俠》的緣故,讓我對於大鵬的作品有了成見,從《屌絲男士》喜歡上大鵬的表演到《煎餅俠》的失望,讓我對《縫紉機樂隊》也沒有報多大的興趣。知道下畫我也沒去電影院看過,知道在別的平台看了以後,才後悔沒去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不管是男人還是電影,俗到極致也算大魅力。值得一看。比《煎餅俠》好了太多,你能看出大鵬的進步很大。故事還是老套的小人物追逐搖滾夢想的設定,但是這部在人物塑造和情節鋪墊上的完成度竟出乎我預料的還不錯,大鵬利用到了自己身上「東北」式喜劇的優點,他的「俗」可耐,且可樂,也能打動你,像寫了一封對搖滾雖略顯笨拙但卻很真摯的情書。
2.《「大」人物》
《「大」人物》這部電影剛開始給我的感覺小成本電影能好看到哪裡去,但是我還是被這部電影的口碑狠狠的打了一次臉(被打了好多次了)。值得慶幸的是這部電影我趕上了在電影院看,確實看著挺有感覺。本部《「大」人物》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配置確實不錯,導演五百是《白夜追凶》的監制,一部小人物懟「大人物」的佳作,包貝爾簡直是本色出演反派毫無違和感啊(開個玩笑),包貝爾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讓我對他有了180度大轉彎,王千源不愧是影帝,每一條皺紋裡面都透著戲,推薦大家去看看。
3.《紅海行動》
說這部電影可能會有很多人在心裡罵我了吧,但是說真的,剛開始我真的對這部電影無感,因為始終對於主旋律的電影提不起興趣,因為太多的限制和迎合,但是《紅海行動》真的讓我再一次被狠狠打臉(現在臉被打的腫成豬頭了)。如果說《戰狼2》是個人英雄主義電影,那麼《紅海行動》就是一部上上佳的團隊協作的,突出中國軍人的不拋棄不放棄精神的絕佳電影了,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
Ⅳ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朗德海花園場景》。
是由路易斯·李·普林斯(Louis Le Prince)執導,阿道夫·李·普林斯、莎拉·惠特利約瑟夫·惠特利、哈里特·哈特利,主演的黑白無聲紀錄短片。該片拍攝於1888年,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4)哪些電影最開始有一擴展閱讀:
1888年10月,普林斯以賽璐璐膠片和單鏡頭照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態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此片不到三秒鍾的影像記錄了四個人在花園做著滑稽的動作。此片曾在位於利茲市的普林斯岳父母家的工廠與庄園放映過,但並未有公共放映。
影片令「死亡」成為可討論的議題——短片拍攝十天後,片中人物之一莎拉·惠特利便去世,而普林斯本人也於1890年9月在第戎到巴黎的火車旅行途中神秘失蹤,屍身和行李杳無蹤跡,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宗謎案。
影片傳達更為直觀的情感,如果文字成就著一種歷史的源於,它充滿著冷靜現實的記錄。黑白電影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的路。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為生活帶來了另一段色彩的浪漫,黑膠碟的經典,記錄著聲音,一段可以代表經典的音符,黑白電影交織著生活的真實,曾經的黑白沉睡在CD架間,也許它不會被擺放在最顯然和唾手可得的地方,但永遠不會被色彩所取代。
Ⅳ 有哪些電影一開始被認為是爛片,後來卻口碑反轉的
1、無厘頭的高效模式不被大眾所接納。要知道這部片子當初上映之初,被評為爛片,周星馳想用另類的表演方式演繹全新的搞笑模式,對傳統搞笑模式的突擊很大,並不被大眾所接受,這樣投資6000萬的電影被打水漂,星爺新開的公司也因此倒閉,慘淡的票房,最後虧本上千萬。誰能想到當年被評為年度十大爛片的《大話西遊》,因北影學子的超前思想而覺醒,在師生的傳播下,這部爛片成功轉身,成為周星馳經典之作。也許只有經歷起伏跌宕的人生,才能真正讀懂星爺的電影,他所表達的東西,很多人都是好多年後才會看明白,每每再看他的《大話西遊》,都會有不同的體驗。
Ⅵ 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片是誰
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片是一部《工人放工回去》的電影片,它是1895年3月22日在法國巴黎「本國工業提倡協會」上放映的。這部電影片的拍攝人是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同年12月28日,除了放映影片《工人放工回去》外,路易·盧米埃爾還用他自己設計的、由別人替他製造成的「活動攝影機」,放映了《嬰兒喝湯》、《火車進站》等簡短的影片。這些影片都是攝取人們最熟悉的生活鏡頭:城市街道、海濱浴場、行進中的士兵、火車站和公園等。
《工人放工回去》這部影片長70米,反映工人們離開工廠大門時種種情景。因此,它在題材處理方面是很簡單的。當時,洗印這部影片的設備也很簡單,路易·盧米埃爾是在他自己家裡一個普通的水桶里親自將影片沖洗出來的。
路易·盧米埃爾的《工人放工回去》及其他幾部早期的影片,盡管內容簡單,但卻磁石般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觀眾在觀看這些影片時,也洋相百出。例如,有個女觀眾看到銀幕上的一輛馬車被馬拉著迎面奔跑時,她害怕得突然離開了座位,直到那輛馬車在銀幕上消失,才重新回到座位上坐下來。有的觀眾看到銀幕上的瓢潑大雨時,就趕緊撐起雨傘來。今天看來,這似乎十分可笑;但在當時,人們第一次看電影,出現這種情景,是可以理解的。
最早期的電影是無聲的,因此,人們稱它為「偉大的啞巴」。最早期的電影是黑白色,因此,人們稱它為「色盲世界」。
路易·盧米埃爾的《工人放工回去》及其他幾部影片,在1895年首映後的短短兩年,觀眾已遍及五大洲,轟動了整個世界。
因為路易·盧米埃爾首創用「活動電影機」放映電影,所以世界各國電影界把1895年12月28日這一天,作為電影時代正式開始的日子。路易·盧米埃爾也成為了電影的創始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