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哪些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21 00:59:05

❶ 香港著名導演有哪些(要最全的)

吳宇森
爾冬升
杜琪峰
王家衛
徐克
彭浩翔
劉鎮偉
關錦鵬

❷ 香港著名導演有哪些

王家衛,關錦鵬,徐克,劉偉強,杜琪峰,王天林,爾冬升,吳宇森,陳可辛,王晶、周星馳、李安。

一、王家衛

《阿飛正傳》《旺角卡門》《墮落天使》《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春光乍泄》《花樣年華》《2046》《愛神——手》

特點:無疑王家衛的作品已經成為了小資們的首選和一種文化符號,考究的畫面,迷離的情節和獨樹一幟的經典台詞,使他的電影由於帶著強烈的個人風格而在香港導演中名列前茅。

二、關錦鵬

《地下情》《胭脂扣》《人在紐約》《阮玲玉》《紅玫瑰與白玫瑰》《愈快樂愈墮落》《有時跳舞》《藍宇》《長恨歌》

特點:細膩而含蓄的講述著一些愛情故事,懷舊的色調,整個人生和世界都顯的不那麼明亮,除了那些纏綿悱惻,痛苦執著的愛。

三、徐克

《新蜀山劍俠》《倩女幽魂》《黃飛鴻》《蜀山正傳》《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地獄無門》《小人物》《大亨》《蝶變》《書劍恩仇錄》《刀馬旦》《七劍下天山》《黃飛鴻Ⅱ男兒當自強》《黃飛鴻Ⅲ獅王爭霸》《黃飛鴻Ⅳ王者之風》《青蛇》《黃飛鴻Ⅴ龍城殲霸》《梁祝》《新上海灘》《小倩》《七劍>《第一類危險》《最佳排擋之女皇密令》《英雄本色之夕陽之歌》《滿漢全席》《花月佳期》《刀》《大三元》《反擊王》《雷霆一擊》《順流逆流》

特點:現實的世界太局限桎梏,他把拳腳放進了虛設的武俠世界,人心就是江湖,大情大性,快意恩仇的電影真是羨煞凡夫俗子的看客。

四、周星馳

《少林足球》〈食神〉《功夫》《長江7號》

特點:喜劇,無理頭。

五、李安

《星期六下午的懶散》《陳媽勸的一天》《追打》《揍藝術家》《我愛中國菜》《蔭涼湖畔》《分界線》《推手》

《喜宴》《飲食男女》《理性與感性》《冰風暴》《與魔鬼共騎》《卧虎藏龍》《綠巨人》《斷背山》〈色戒〉

特點:融合東西方文化。

❸ 香港著名導演有哪些

1、陳木勝,80年代進入香港無線工作,1990年執導了個人第一部電影《天若有情之追夢人》,由劉德華、吳孟達和吳倩蓮主演,雖然整部影片有著濃厚的無線電視劇的痕跡,但是這不能阻止這部影片成為一部經典,這其中包括劉德華和吳倩蓮在片中動人的愛情故事,更包括吳孟達憑借本片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❹ 70歲導演羅啟銳心臟病突發,送醫院途中離世,生前有過哪些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歲月神偷》《七小福》等等。

羅啟銳是香港著名的導演,編劇。他曾經和很多香港巨星如周潤發,劉青雲,張曼玉等人合作過,在香港導演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離世的消息傳來,令所有的人震驚和痛心。隨後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哀痛之情,希望這位為大家帶來無數經典作品的導演,在另一個世界裡,再也沒有病痛,願一路走好!

導演羅啟銳。

羅啟銳於1952年出生在香港,他上過兩所大學,一個是香港大學,一個是紐約大學。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憑借著精湛的導演功底,獲得無數獎項。憑借電影《歲月偷神》就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長春電影節獎,柏林國際電影節獎等多項獎項。憑借《七小福》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奧斯卡金像獎,芝加哥國際電影節獎等多項獎項。

❺ 香港影帝有哪些

1、劉德華,1961年9月27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籍貫廣東新會,華語影視男演員、歌手、製片人、作詞人。演藝事業外,劉德華關心公益慈善。1994年創立劉德華慈善基金會。2000年被評為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❻ 中國香港導演劉偉強經典語錄摘抄


劉偉強,中國香港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品有《風雲》《無間道》《古惑仔》《傷城》《頭文字D》《雛菊》等。曾斬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等獎項。

劉偉強經典語錄:

從一個中游導演到名導演,像打仗一樣,不能停下來,要有斗心。像運動員一樣,跑了第一,還要跑第一,成功不是靠運氣。

我是商業導演,票房對我們很重要,拿獎是其次。從第一天當導演就很清楚告訴自己,我拍電影是給觀眾看的,沒有票房,就沒有人請我們拍電影,那時候我的壓力就在這里。

拍電影跟人生一樣,我覺得沒有問題。人生有高潮有低潮,沒可能每一部電影都向上,可能低潮就是我們一個機會,自我反省,反省我們應該怎麼去拍深度的東西出來。

我每次拍電影都是不同口味的。我覺得應該拍多一點東西出來,百花齊放觀眾才有福,專拍一種題材觀眾就會看膩。觀眾口味變是好事,給我們壓力,要拍很不同的電影。

人生就是這樣,有苦有樂,也有希望。

當一個導演可能很簡單,但是你又當導演又當一個演員就很難,你要控制旁邊演員,你不能因為你是導演,你就把戲份擺在自己的身上。

對人要有一點客氣,不能過分。作為一個電影人更要守規矩,不能太放肆。

很多人會說,我為什麼幫你。我很奇怪他們會這么說,我現在有能力,能幫就幫,有一天我沒有能力了,他們可能會回頭幫我。這是件很簡單的事,為什麼要搞那麼復雜?

我現在沒有愛情了,夫妻情、父子情、父女情更多一點。至於友情,現在這個社會是很難的,友情不是沒有,是很少。我有什麼報酬?有錢還是沒錢?現在友情都是這樣用來賣的。

我用X你來宣傳呀?有什麼好拍的!你做狗的嘛!

香港鬼才導演王晶經典語錄摘抄




王晶,原名王日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香港鬼才導演之稱,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紹興,在香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導演人物,父親是著名導演王天林。王晶1977年編寫了第一部電影劇本《鬼馬狂潮》。此後十餘年,編過40多部電影劇本。1981年首次執導電影《千王斗千霸》。他編導及監制的電影包括《精裝追女仔》《最佳損友》《至尊無上》《賭神》等。1997年,他聯同文雋等成立最佳拍檔電影公司。近年來代表作有《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千王之王2000》、《未來警察》、《財神客棧》《大內密探零零狗》。

王晶經典語錄:

我的底線很清楚,就是我不會沒辦法。在這個世界裡活下來,你必須要有火眼金睛。

影評人的作用主要是善意地鼓勵電影製作人。可是現在大多在嘩眾取寵,放大自己。其實影評還應是文學批評,文學批評不是要把文學家說死,而是把文學帶到走上正確的道路。

我從來不覺得情色電影能證明一個導演本身的品質。我拍的電影其實從來都是贊美女性的,我必須讓女性看了之後不會臉紅,不會反感,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底線。

電影世道是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一家獨大或者一兩個戲賣錢,那電影世道是不會好起來的,必須整體蓬勃,大家的票房都不錯,這樣電影世道才會在一個互相刺激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大滿貫。

電影市場並不是建築於電影的素質上,而是建築於社會跟經濟上。當社會跟經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它對電影就有一個巨大的需求,電影市場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並不是有10個導演拍了10部很好的影片,電影市場就突然膨脹起來了。

一個導演應該找尋一些值得尊重的影評,吸收人家的意見,而不是對一些無聊的批評生氣。

我不會刻意地仿效別人。大家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條件不一樣,仿效並不是一個聰明的行為。導演不跟著時代做出改變也不是聰明的導演。為什麼不做出改變呢?

把重心轉移到內地,不是我要,而是誰都要,哪個導演都要。誰不要,那是笨蛋。任何一個對市場有認識的人,都能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邊取得一定的成就。

我覺得最主要就是要與眾不同。如果大家低胸你就低胸,大家短裙你就短裙,大家搞笑你就搞笑,那就死定了。一定要讓大家記得你是跟別人不一樣的,那才有機會紅。

我能維持拍片32年,並且越拍越大,那就證明實力在。那些愛耍嘴皮子的笨人愛說什麼就隨他說吧,對我來說早習慣了。

電影是第八藝術,但它不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可以是音樂、繪畫,但不是電影。電影是我用來換飯吃的,怎麼能當作藝術,我的電影從來都是從商業目的出發,票房好,有錢賺才是我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是沖突的。

不是少穿就性感,性感是一種感受,一種態度。

看演員我是有我的一套的,除了英俊、漂亮,一個人身上一定要有別人沒有的氣質,這樣他就會成為明星。

你總要有一些獨特的才能,比別人看得更清,看得更遠,你成功的機會才能越大,香港很多明星都是我發現的,我不否認我的眼光比別人獨到。

我們電影人就是游牧民族,哪裡有水有草,我們就去哪;哪裡有更多的觀眾,我們就去哪。

我個人並不排斥藝術電影,也很喜歡不少藝術大師的影片,但市場有分工,我註定就被安排在商業和賺錢這個位置上,我不會說大話,但是有自己的原則。我很享受這種工作狀態。

我一直覺得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

賭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我拍的也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

每天都要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寫成笑話,你說怎麼可能沒有靈感呢?每次我成功都會總結為什麼成功,導演最重要的是讓觀眾過癮,而不是自己過癮。

我耍嘴皮耍不過馮小剛,我只能用整體動作和氣氛。

我戲里戲外是兩個人。雖然所有的賭博我都會,但我平時不賭,我知道一旦陷進去,就永遠別想爬出來。

拍情色片是市場需要,不代表人格有問題。

有人說我拍戲很爛,我就絕不會這樣說人。你說達不到水平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用這種侮辱性的詞語?所以這么說話的人本身就是爛人。

很多電影人不懂娛樂電影,只好躲在藝術片後。他們可以拍十部藝術片,可以用藝術這兩個字遮羞,拍一部娛樂片,他就成了票房臭蛋了。他們沒有挑戰市場的勇氣。

電影中和生活中的幽默是兩種東西,不幸的是你不可能兩全其美,往往是電影中非常幽默的人在生活中是個悶蛋,很不好玩。而且引發大家鬨堂大笑的不一定是幽默,可能是搞笑。那是精確計算出來的笑聲,生活中的幽默不是預先設置好的,是即興的。

我覺得,比演戲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尊重。我進片場前就知道想要什麼,告訴演員你要的是什麼就可以了,然後像修改文章一樣,刪去你不要的部分,大家都會很有效率。

我不會做一個把演員當成泥娃娃雕塑的導演,他們不是木偶,他們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發揮的平台,在關鍵時刻給他們一點方向,如此而已。

我看演員主要看性格和氣質。為什麼有的演員成為流星或者一直沒有火起來,不是因為他的演技,而是因為他的性格。觀眾沒有一個必須的理由非看誰不可。所以人太拽了,就白痴了。沒有你,大家一樣活,可惜很多人不這樣想。

父親給我一個範本,讓我知道在這一行,你會有多少受傷害的可能。就好像你有了一個航線圖,你可以避開所有暗礁,有一條安全路線。

所有在電影里搞笑的人,生活中都是悶蛋。卓別林、周星馳還有他,都符合這個定理。

我不會騙人,但不能有人騙我。我不會只看布景板前面的花哨,我總要到它的背後看看。我的生活只有真相,所以我這樣的人不會很快樂。自己騙自己的人才會有快樂的機會。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杜琪峰經典語錄摘抄




杜琪峰,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監制,擁有超過25年的電視和電影拍攝經驗,曾監制和執導了超過50部電影,是香港當今最活躍並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曾三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是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次數最多、金馬獎最佳導演得獎次數最多的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其與韋家輝、游達志等人共創的銀河映像,更是開創了香港電影的新紀元,其風格劍走偏鋒,獨樹一幟,成為新世紀後香港影市中的一抹亮色,在影迷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他也是開創香港劃時代警匪電影的主力導演之一,其經典的作品有:《暗戰》、《槍火》、《暗花》、《黑社會》、《pTU》、《柔道龍虎榜》《全職殺手》、《瘦身男女》、《孤男寡女》《單身男女》《高海拔之戀2》《盲探》《毒戰》等等。

杜琪峰經典語錄:

內地導演很不錯,他們很努力去表達社會問題、或者人現今的心態。但我總覺得他們缺少了一些幻想,去想些不是正常人敢想的東西。

兄弟情義只是一個夢想。現實里一定是利益至上,誰有好處,誰可以拿多一點利益,這才是真實。

電影對我來講,和喝水吃飯是一樣的,已經離不開了。

一個人的作品是離不開誕生的地方的,沒有刻意地限制自己。但是在這里感覺就很對,靈感還沒有枯竭,也許以後就沒有感覺了,但是還要拍電影,就要到各地去找了。

電影節對於電影人來說一定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不是獎項,而是交流。全世界的電影人平時聚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一年到頭除了幾個電影節以外就很少能遇到,電影節更像是聚會。

靈感枯竭就要休息。自己的狀態好,才會有感覺拍片子。你自己都很疲憊,都沒有和人說話的慾望,又怎麼能有好電影?

我做一個電影出來,就只是希望這部電影的壽命長點,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後都有人看,無關票房,無關獎項。

藝術跟商業一樣,都有秘密,跟你說的那些都是騙你的。如果大家騙大家,做門面功夫,有什麼意思?我就簡單點,我只是一個導演。

做導演不需要去搞人緣。導演與導演之間喝酒、講電影,但其實個個都很自私,自己都藏著自己的想法。別人的創意,為什麼要跟你溝通,跟你分 享?電影是很個人的東西,有什麼好研究?

我覺得獎項不是一個很公平的東西,除了有人情分的因素在裡面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要考慮。你看很多香港藝人拿了影帝,但演技一塌糊塗,不曉得演什麼東西,到現在也不曉得他為啥能夠拿影帝。

在一個平等簡單的環境裡面講愛情,才看得出愛情最本質的東西。

一個健全的國家人民不會很怕,因為政府會有制度保護你,大部分東西是公平的,所以不需要特別用錢來保護自己。在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或者和諧的社會,大家根本不覺得錢是很重要。

我的感覺是中國人的成長訓練裡面,缺少紀律和尊重。我覺得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國民教育。國民教育第一件事,就是教會你尊重所有人,尊重這個國家的每一樣東西。

一個知道自己肯定死的人,為了求生,他一定出賣所有人

現在的社會大家太容易就分手,以前我父母的年代不是這樣的,現在的年輕人面臨太多選擇,慢慢地,愛情就不是太珍貴了。當然,我在電影里講的是很珍貴的愛情,但我覺得,人很難有永遠的愛情。

和我年輕的時候不同,香港早已不是工廠妹、車房仔、廟街皇後、慈雲山爛仔的搏殺時代,白領族已成主流階層,辦公室是他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人生的戰場與情場,拍他們熟悉的場景,很容易讓年輕人產生共鳴。

碰上電影業不景氣也沒有什麼好講,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拍;再小,我也拍。我就是不停地拍。情況再不好,我也沒有走出電影業。我不想走回頭路。我的想法就是,我要把整個人生放在電影里。我不甘心。我相信電影會一直在中國人的世界裡存在。

每個人都希望做一些自己永遠會記得的事情,卻未必有這個勇氣。因為人們總懷疑我到底有沒有能力幫助別人?

既然電影是對人生的描述,我就要把人生中這無可避免的重復的錯誤和生命的意義給揭示出來。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我的電影悲和灰。

人生根本就是一個循環。我們總是在同一個范圍內出錯,錯了還要錯,走不出去。就好像生病了,看好了,接著就等待下一次生病,再看好。但是總有一天生病,卻好不了的。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我從不寫劇本,都是想到了就去現場,所以有時候一部電影我會拍兩年,這種做法很浪漫。

金像獎我不會去,除非有改變。如果你看到我去金像獎,就說明他們不僅改變了,而且我認為他們的改變是對的。

西方的記者也經常問這個問題,在他們看起來,我的戲裡面的兩個男人像是在搞同性戀的。這種風格應該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和古龍都是我喜歡的,張徹的電影我也喜歡,這樣,我不免會受到影響。

我認為一部戲拍完了就算是一個結束了,接下來還要讓我為這部影片去做什麼其他的東西都很難,我覺得賣電影是別人的事情,我只是一個拍電影的人。也許我的這種原則不一定正確,但是這就是我了,我認為有機會去拍一部電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有一天你看到一張紙在你面前飄過,你突然像得到啟發,之後,你會有一些很不一樣的想法,電影就是要表達這種很人性的東西,是啟發性的,不論最終的成就怎樣,我相信,首先要刺激到自己。

有些導演,由始至終只會拍一種電影;但也有些導演,他們在拍攝過程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甚至不斷改造自己,隨著年月與人生經驗的改造,很順理成章。

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吳宇森經典語錄摘抄




吳宇森(John Woo 1946年9月22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是一位在亞洲地區和整個華人社會影壇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原籍廣西平南,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1971年在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1986年執導《英雄本色》引起巨大轟動,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電影,榮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由此開創了吳氏暴力美學的先河。1993年縱身好萊塢,憑借《斷箭》《變臉》《碟中諜2》等商業大片使他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確立了其A級導演的地位。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進入好萊塢的第三位華人明星。20xx年獲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經典語錄:

人生的經驗里都會經過一個失敗的教訓,也會經過成功的快樂。

電影就是我一生的事業,也是我的理想。雖然是我今天做得成功,我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別人成功,或者是看到別人成功。

我覺得還是不能把藝術和商業分的太開,不能太執著於商業或者藝術。電影也可以是商業和藝術並存的。應該是更有包容性的。

電影不光要注重國內市場,其實也應該注重海外市場。因為如果能打開海外市場的話呢,那麼我們的電影事業也會有維持的動力和創造力,也就能更長久。

終身成就獎對我來講是一個鼓勵的作用,拿了這個獎並不代表我要退休,拿一個獎反而是讓我更努力,要拍更多的電影。

我們不能因為某一個導演有一部戲成績不理想,我們就表示失望,我自己也拍過令人失望的電影啊,所以如果真的有心去鼓勵一些年青人,就盡量去做,不管他做出來的成績是好與壞,他只要有這個心,一部不行,三部不行,第十部總可以吧?終有成功的一天。

一個電影就是等於一幅畫,一個畫家畫完一個畫之後,就不再屬於這個作者了,應該以後就是屬於觀眾的,屬於觀賞的人,他們能夠感受到什麼就感受到什麼這樣。

我每十年都有一個轉變:我剛做導演的頭十年,我是拍喜劇的年代;第二個十年是拍《英雄本色》的年代,都是一些英雄片;第三個十年是在好萊塢拍了一些電影,又是一個不同的經驗;第四個十年是在中國,在大陸是一個新的開始。

暴力美學是一些評論家想出來給我的稱號,我覺得當然是在我拍動作的時候,有一些場面不是為了刻意的美化暴力,而是我拍的時候我感覺是我拍的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是一個很深沉的,可能是一個很唯美的,可能是一個很瀟灑的,所以我就會用一個唯美的方式來去表現。

好萊塢的核心是以商業片為主流,以觀眾的喜愛為標准,但同時擁有高質量的技術。在高質量的視覺元素之外又加上人的主題。

拍戲拿不到錢,也無所謂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很多人以為我有很多錢,其實我賺的錢不多,也不是很強求,生活過得去就是了。

我覺得現在拍電影,要拍一個有意義的電影,我說不管賺多少錢也好,就是說只要這個電影出來,我覺得能夠找尋到某一種意義,我才拍。

我覺得現在經紀人不大對,對演員保護過度,戲還演的一般呢,就把他們包裝成大明星,讓很多年輕的好演員失去了發揮的機會。

中國人的正義感、俠義精神的確和西方不同。我們可以為國家、為一份理想,為朋友、為家庭,不惜犧牲自己,死而無憾。但是他們不是,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求生不會求死的,你必須先求自己生存,才可以幫助別人,如果你是為了幫別人而犧牲自己,那你以後就不能幫更多的人。

在人性的方面,中國和美國有很多的共同點:有同樣的喜怒哀樂,有同樣的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樣有理想的人生,還有正義感。

社會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都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俠義精神,不一定是動刀、動槍、動武的方面。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熱心腸的人,在汶川大地震、甘肅泥石流等大災難面前就能看到,太多的例子。所以這個社會是存在這種精神的,只是我們能不能放得開,能不能那麼容易相信別人。

我希望能夠除了自己拍電影之外,也監制多一些電影,幫助一些年輕導演,給他們機會。就像當年,有人我拍戲一樣。中國的電影要發展得好,還是要多元化一些,不要大家都去拍古裝片,應該讓年輕人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

以前電影里的悲劇英雄是我個人的反映,或者某一些人物是我所嚮往的。年紀慢慢大了以後,覺得很多事情不能太注重個人的感受,社會是整體的,我更照顧到別人的感受。我不能再停留在個人英雄浪漫主義的情懷上了,應該顧到大多數人的生活、感想,大家共同的愛。

我覺得做朋友不要計較那麼多,不能因為一時之氣,什麼都斷了。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安定,如果大家太計較小過節的話,會讓人的生活都不好。

做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兩點:第一點是要會欣賞,要會欣賞每個人的貢獻;第二點是要會感激,大家的付出才讓一個電影更好看,更有感覺。

我注重武俠精神,不喜歡花哨的動作。你說我古板也好,保守也好,我反正就是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空中轉幾個圈下來還能打。我也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在竹竿頂上打來打去。我喜歡看,因為覺得很浪漫。如果我拍,肯定不會這樣。

現在很多華語武俠片雖然都很賣座,全球成功。但是武俠片只是我們的一部分,很多國家很多人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精神還不夠了解。

以前我的電影里出現的都是悲劇英雄,現在年紀大一些,人生觀改變了很多,反而更加樂觀一點。我想,觀眾所想的,想做的,或者態度,都和三國人物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

美國人一點也不浪漫,我們中國人才最浪漫,而我們的浪漫是一種風度和情懷,包括對國家、朋友和愛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這種情懷都存在。


❼ 香港十大著名導演有哪些。。。

第十名:成龍

成龍 是香港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對於香港影壇的貢獻是無需多言的。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系列動作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電影以鮮明的個性與廣泛的受歡迎程度而走紅國際影壇,並持續多年經久不衰。

自導自演代表作品:《A計劃》(1984),《警察故事》(1985),《A計劃續集》(1987),《警察故事續集》(1988),《飛鷹計劃》(1990),《我是誰》(1998),《寶貝計劃》(2006)

吳宇森在香港電影的輝煌時期,他就獲得了暴力美學大師,香港新浪潮先驅,殺手教父等等稱號,1986年的《英雄本色》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該片奠定了吳宇森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豐碑。

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香港導演、編劇、監制、演員。1951年,吳宇森隨家人從廣州移居到香港 ;由於他的父親患有肺結核不能工作,因此吳宇森一家人在貧民窟生活。1953年,吳宇森的家園在石硤尾大火中被燒毀,由於一家慈善機構的捐贈,他和家人得以遷往另一所屋子居住。中學畢業後,吳宇森到台灣念藝術專科,並嘗試拍攝實驗電影 。

代表作品:《變臉》《喋血雙雄》《赤壁》《碟中諜2》《英雄本色》《發錢寒》

主要成就: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 ,華表獎優秀境外華裔導演 ,亞太電影節傑出成就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傑出貢獻金爵獎等等



❽ 徐克導演的十大經典電影

徐克,1950年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汕尾。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

徐克1977年回港,在TVB擔任編導,1979年指導首部電影《蝶變》。1981年他憑《鬼馬智多星》贏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1983年拍攝特效武俠片《新蜀山劍俠》。,特意引進了美國特技專家培訓香港電影人,奠定了日後港產片特技效果的發達。1984年與施南生組建電影工作室,不少日後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正是在這段期間出現,包括《英雄本色》、《刀馬旦》、《倩女幽魂》、《黃飛鴻》等。1991年,指導武俠電影《黃飛鴻》獲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2013年,徐克獲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2014年,執導拍攝國內首部3D戰爭動作片《智取威虎山》。2015年憑借《智取威虎山》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2017年,榮獲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在現今香港電影界的幕前幕後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徐克的電影里從來不缺少愛情。他能將愛情中的浪漫表現得如此出色,跟他出色的美術功底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在其古裝作品裡。另外,黃沾所提供的長久以來的音樂支持,也是重要元素。徐克電影里的愛情,開始和結尾往往是大開大合,或者從天堂走向地獄,或者從地獄邁向天堂,最重要的是,徐克對愛情的描繪極為細膩,尤其是對女人,常常能把一些連女性導演都想像不到的小情小調捕捉到鏡頭里,而且敘述得極為流暢。

徐克不僅擁有旺盛的創作力,並且他大膽的創新意識也讓很多同行望塵莫及。從《蝶變》到《新龍門客棧》,徐克那驚人的想像力從來沒有枯竭過,而無論《新蜀山劍俠》的特效、《蜀山傳》運用最先進的數碼影像特效,在電影技術的 探索 之路上,即便總是伴隨著爭議和質疑,他想方設法用新的電影技術手段去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創造出獨特影像世界的腳步從沒有停止。

導演十佳(徐克的佳片太多,滿園芬芳,採摘一二):

1.《青蛇》(1993)

改編自李碧華的小說,拍攝《青蛇》是徐克多年的心願。徐克打破傳統一貫視角,有意從青蛇角度去探討青蛇、白蛇、法海及許仙之間的凡塵 情感 ,對人間是否有情及情為何物提出質疑。

在感情的處理上,徐克比李碧華更進一步,他讓最妖嬈的小青勾引最英俊的法海,讓法海痛苦地發現自己的定力在小青的誘惑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而白素貞和小青,一個修煉1000年,一個修煉500年,來世間一場,只為了做「人」,到頭來發現人世間的真情,尚不如妖。

青蛇的柔媚入骨,白蛇的魅惑大氣,張曼玉,王祖賢不愧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大美女。趙文卓年輕那種冷心冷麵冷郎君的感覺太帥。全片的音樂美不勝收,飄飄欲仙,配樂和畫面都極為出色。

可以說是徐克導演的最好的片子。

2.《黃飛鴻》(1991)

徐克鏡頭下的《黃飛鴻》,將一個清末民不聊生背景下的俠者形象生動立體的展現而出,這不僅在於電影所先天就有鋪墊的家國情懷,更源於徐克用傳統與現代的矛盾,透過種種人物細節的塑造,令觀眾在這一人物上找到了處於變革中的時代縮影,使李連傑所飾演一代宗師的形象真正深入人心。

李連傑的憨實幽默,大氣淡定,身手干凈利落,將黃飛鴻完美定義,達到了人戲難分的高度,提起黃飛鴻,心裡想到的就是李連傑。這正是得益於徐克完美的角色定位和高超的濃筆重繪。

黃飛鴻系列的開山之作,也是經典的開始。最正黃飛鴻,最美十三姨,一眾配角都好,徐克在宣揚愛國主義的時候不忘反躬自省,黃沾改編的《將軍令》鬥志昂揚。故事之外,那是所有人,最好的年代。

3.《刀》(1995)

徐克的又一部武俠佳片。徐克想突破武俠片固定程式的感覺躍然銀幕之上,會讓部分觀眾難以消受,但也會讓人覺得力度十足,拍出了江湖惡斗的悲壯感。整部影片最突出的地方是強烈的陽剛色彩和歇斯底里般的渲泄情緒自始貫穿。

在武俠電影第二高峰漸退後,徐克作為終結一個時代的作品,影片完全模糊了時代和 社會 背景,簡單交待了人物和所涉的恩怨,以一種平穩來營造出一個純電影中的"江湖",並以一種歇斯底里的情緒,把武打(以急速多變的鏡頭來交織)和文戲(大量不受節制的憤怒對白)相輔,作了一次自我情懷的抒發與調節。徐克試圖努力將張徹與黑澤明的風格融合在一起。

整部電影處處都是神來之筆。風格詭異妖艷、狂暴華麗、血腥粗獷,極具藝術之美陽剛之氣,盡情體現了徐克無邊無際的神奇想像力和深邃暗黑的江湖理念。

4.《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1992)

徐克大膽的以 歷史 演義方式和武打片類型來議論嚴肅主題,卻仍使影片的外觀顯得燦爛好看,實在不簡單。

相比較成功的第一部,本片動作設計更為瀟灑、華麗,故事背景格局更大,李連傑甄子丹那段對打,至今無出其右者。

說句玩笑話,當年的徐克其實是個胸懷天下的有志青年。

5.《梁祝》(1994)

徐克對世俗世界有一套完整的自己的看法,看得透所以敢於天真而不顯膚淺;思維活躍,幽默橋段層出,既塑造人物也諷刺世事,誇張不造作。舊門閥制度下愛情悲劇,被包裝成現代人可理解的校園純情喜劇,再突轉為對抗現實的悲劇,各路關節打通,透出禪意,聰明得讓觀眾服氣。

李碧華曾說這樣一段話:「大概一千萬人之中,才有一雙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為蛾,蟑螂、蚊蚋、蒼蠅、金龜子……,就是化不成蝶。並無想像中之美麗。」 從前我不懂李碧華為什麼要這么說,現在有些依稀明白了。紅塵中的痴男怨女們很多都很羨慕梁祝,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全身心地去愛一個人,並且也能被所愛的人全身心地愛著?又有多少人能夠面對愛情不計較得失與受傷並且不會受傷?

6.《笑傲江湖》(1990)

滄海一聲笑,已經成為了不滅的經典。徐克當年這一批作品,不但從電影藝術上開創了一個時代,同時也重新詮釋了武俠的魅力。

巨星雲集。張學友的反派演得活靈活現,最後被許冠傑騎上馬跑出去又折返回來拉著葉童上馬的鏡頭給感動了,林正英和午馬的客串也是經典。

本片導演匯聚了新舊武俠幾位領軍人物:胡金銓、徐克、程小東、李惠民。最後的成片已經是徐克的風格,盡顯徐克武俠片巔峰時期天馬行空、快意恩仇和灑脫不羈的風格。不知道如果真的不計成本,按胡金銓的想法來拍,效果會是怎樣呢?

7.《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1993)

徐克的三部黃飛鴻每一部都精彩。

黃飛鴻系列是徐克對近代 歷史 的反思,每一個人物都稜角分明,代表某一類人,獅王爭霸的環境也是內憂外患,徒有繁華。黃飛鴻則象徵一個有了現代意識的舊俠客,他的作為更像一個有擔當的知識分子、志士仁人,是文化和時代的融合,然而表面的強大也並沒有改變結局,從這里看出徐克的 歷史 觀是比較悲觀的。

能把電影的商業因素和人文意識結合的較好的導演,徐克是其中的佼佼者。

8.《第一類型危險》(1980)

徐克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三男一女四個熊孩子實力上演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悲劇故事。

徐克年輕時候的作品挺生猛,和同期的許多香港新浪潮作品一樣也充滿著青年人無政府主義式的情緒化宣洩,和台灣那邊溫情脈脈的新電影形成鮮明對比。

電影中墳場輓歌片段類似於譚家明《烈火青春》中的海灘殺戮,影響了以後一系列槍戰片。

9.《蝶變》(1979)

徐克處女作,也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旗手作之一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片子畫質、人物造型、武打等雖有些土氣,但的確不時閃現出耀眼的光芒、散發出獨特的氣質,涌動著一股新鮮澎湃的活力。武俠片加入偵破的懸疑要素、沒出過一招的武俠片男主角,都使得本片成為影壇的一朵奇葩。

《蝶變》之經典不在於俠義之氣濃厚,俠士功夫之高超,而在於它對中國傳統武俠的顛覆:形式上,徐克引進日本和美國電影的一些元素,塑造出兼具西方槍手、日本忍者特色的新型中國俠客形象,且用完全不懂武功的書生任主角,突破了中國傳統武俠片的格局,在香港電影 歷史 上被稱為「修正主義武俠」。

10.《智取威虎山》(2014)

紅色經典拍成這樣真的遠超預期,徐克賦予剿匪小分隊一股俠客的氣質,劇情節奏緊湊,多看幾遍依然回味無窮。

影片鏡頭下宏偉真實的雪景非常美,無論是村落、山寨、林海、雪原,乃至細節到布景和道具,都鮮明地延續徐克一貫苛刻的美學。

影片打戲精彩、利落。人物設置上張弛有度,無論反派正派,都沒有臉譜化。徐克畢竟是大師級,電影手法太純熟了。

擔任製片人的佳片(雖然不是徐克親自導演,但每部電影特別是古裝電影都有徐克創作意圖的影子,可以說徐克是電影的靈魂):

1.《倩女幽魂》(1987,程小東導演)

港片中最經典的人鬼戀。張叔平為王祖賢設計的女鬼造型使其成為香港電影中最驚艷的女性形象之一,張國榮、午馬等人的表演也都神采飛揚,還有徐克機智感人的故事,程小東天馬行空的武打設計,黃沾變幻多端的電子配樂,共同構成了這一部經典。

2.《英雄本色1.2》(1986、1987,吳宇森導演)

徐克製片,還做了一回客串。三個男主演都厲害,但還是周潤發的小馬哥最精彩,幾次直戳淚點都是他和狄龍的對手戲。前面戲份里張國榮燦爛的笑容讓人打心底歡喜,如今重溫感動滿滿。

3.《新龍門客棧》(1992,李惠民導演)

凜冽的大漠、西北的民風、江湖的俠義、精彩的武打、規矩的服飾、鮮明的性格......構成了一部武俠經典。

4.《喋血雙雄》(1989,吳宇森導演)

劇本、人物、對白、動作場面,一系列都是華語電影里無法逾越的經典。

5.《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1992,程小東導演)

徐克:「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成堆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可嘆江湖幾人回。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滾滾紅塵,勃勃野心,蠅營狗苟,謹小慎微,怎抵得過滄海一笑,醉里狂歌。

❾ 盤點香港影壇20位知名導演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

香港電影起源於1897年,發展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了。

1979年香港電影新浪潮正式拉開大幕。之後涌現出了很多知名的電影導演。這里我根據電影導演的知名度,電影的傳頌、口碑度和電影作品的質量和影響力,盤點出20位香港知名電影導演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

1、杜琪峰

1955年出生於中國香港。

杜琪峰被稱為香港黑幫電影大佬,拍攝出很多經典的黑幫電影。

其實,杜琪峰最開始拍得最多的是文藝、愛情和喜劇。可以說杜琪峰嘗試拍過很多題材的電影。

代表作:《暗戰》、《槍火》、《奪命金》、《阿郎的故事》、《文雀》、《全職殺手》、《再見阿郎》、《鍾無艷》、《放•逐》、《大事件》、《毒戰》、《黑社會》等。

2、王晶

1955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父親是香港著名的導演王天林(王天林有位學生叫杜琪峰)。

王晶曾被稱為香港電影爛片之王。但是,他的經典電影其實是很多的。「爛片」也只是當時的環境造成的。

《賭神》、《鹿鼎記》、《精裝追女仔》、《新少林五祖》、《九品芝麻官》、《整蠱專家》、《破壞之王》、《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龍在邊緣》、《《財神客棧》、《大上海》、澳門風雲》、《追龍》等。

3、徐克

1950年出生於越南。

1981年憑借執導電影《鬼馬智多星》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代表作:《黃飛鴻》系列、《蜀山傳》、《七劍》、《金玉滿堂》、《黑俠》、《刀馬旦》、《刀》、《龍門飛甲》、《狄仁傑》系列等。

4、吳宇森

1946年出生於廣東省。

隨著電影《縱橫四海》、《喋血街頭》、《喋血雙雄》、《辣手神探》等經典槍戰影片的上映,吳宇森開始走向好萊塢發展了。

《變臉》、《諜中諜2》、《風語者》都是在好萊塢拍攝的國際大片。

被著名影評人稱為「打掉一億發子彈的導演」。

代表作:《豪俠》、《英雄本色》、《縱橫四海》、《太平輪》、《喋血街頭》、《赤壁》等。

5、陳可辛

1962年出生於香港。

早期以拍攝愛情片著稱。比如《雙城故事》、《金枝玉葉》、《甜蜜蜜》等。

代表作:《投名狀》、《奪冠》、《如果•愛》、《親愛的》、《武俠》、《甜蜜蜜》、《中國合夥人》等。

6、王家衛

1958年出生於上海。

電影《春光乍泄》和《花樣年華》在國際電影節均拿下大獎。

王家衛是香港電影導演中出片最慢,電影獲獎頻率最高的一位導演。

代表作:《東邪西毒》、《繁花》、《花樣年華》、《阿飛正傳》、《2046》、《重慶森林》、《旺角卡門》等。

7、林嶺東

1955年出生於香港,2018因病逝世。

2018年在家中猝死。

代表作:《龍虎風雲》、《伴我闖天涯》、《高度戒備》、《目露凶光》、《火燒紅蓮寺》、《監獄風雲》、《俠盜高飛》、《鐵三角》、《謎城》等。

8、許鞍華

1947年出生於遼寧省。香港著名女導演。

1982年憑借劇情片《投奔怒海》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

後憑借《千言萬語》、《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桃姐》、《黃金時代》、《明月幾時有》再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和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為香港電影女性導演中獲獎最多的一位導演。

代表作:《投奔怒海》、《半生緣》、《傾城之戀》、《玉觀音》、《桃姐》、《男人四十》、《女人四十》、等。

9、爾冬升

1957年出生於香港。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主席。

有兩位娛樂圈同母異父的哥哥秦沛和姜大衛。

1993年憑借愛情片《新不了情》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2004年憑借《旺角黑夜》再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

代表作:《癲佬正傳》、《新不了情》、《忘不了》、《旺角黑夜》、《槍王之王》、《人民英雄》、《我是路人甲》、《門徒》、《三少爺的劍》等。

10、關錦鵬

1957年出生於香港。老師為許鞍華。

1988年憑借愛情片《胭脂扣》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代表作:《胭脂扣》、《阮玲玉》、《愈快樂愈墜落》、《長恨歌》、《藍宇》等。

11、張婉婷

1950年出生於香港。丈夫為香港著名電影編劇羅啟銳。

1985年拍攝劇情片《非法移民》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代表作:《秋天的童話》、《宋家王朝》、《玻璃之城》、《我愛扭紋柴》、《八兩金》等。

12、劉偉強

1960年出生於香港。

劉偉強是從做攝影師開始,慢慢踏上導演行列的。

代表作:《古惑仔》系列、《血滴子》、《中華英雄》、《中國機長》、《無間道》系列、《風雲之雄霸天下》等。

13、劉鎮偉

1952年出生於香港。

1987年,執導處女作《猛鬼差館》備受好評。

1990年,執導喜劇《賭聖》,該片打破了香港票房記錄。

代表作:《大話西遊》、《賭聖》、《花旗少林》、《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天下無雙》、《東成西就》等。

14、周星馳

1962年出生於香港。國家一級演員。

2002年憑借《少林足球》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2004年憑借電影《功夫》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代表作:《少林足球》、《長江7號》、《功夫》、《食神》、《國產凌凌漆》、《喜劇之王》、《美人魚》、《西遊降魔篇》等。

15、成龍

1954年出生於香港。

代表作:《警察故事1~2》、《龍兄虎弟》、《A計劃》、《奇跡》、《十二生肖》、《我是誰》、《飛鷹計劃》等。

16、陳嘉上

1960年出生於廣東。

1999年憑借動作片《野獸刑警》榮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代表作:《中南海保鏢》、《精武英雄》、《辣手神探》、《霹靂火》、《武狀元蘇乞兒》、《畫皮》、《四大名鋪》等。

17、陳木勝

1961年出生於香港,2020年因病去世。為陳嘉上學生。

先後5次被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為最佳導演獎。

最後一部遺作是由曾子丹和謝霆鋒領銜主演的《怒火•重案》目前內地影院票房已近10億人民幣,口碑爆棚。

代表作《天若有情》、《寶貝計劃》、《特警新人類》、《新少林寺》、《掃毒》、《新警察故事》、《我是誰》、《怒火•重案》等。

18、林超賢

1965年出生於香港。

代表作《證人》、《線人》、《江湖告急》、《千機變》、《激戰》、《逆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長津湖》等。

19、麥兆輝

1965年出生於香港。

代表作《無間道》系列、《竊聽風雲》系列、《頭文字D》、《非凡任務》、《大搜查》等。

20、唐季禮

1960年出生於香港。

1994年和1995年分別憑借動作片《紅番區》和《警察故事之簡單任務》獲得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最佳動作指導獎。

代表作《警察故事3~4》、《紅番區》、《神話》、《功夫瑜伽》等。

❿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杜琪峰經典語錄摘抄


杜琪峰,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監制,擁有超過25年的電視和電影拍攝經驗,曾監制和執導了超過50部電影,是香港當今最活躍並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曾三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是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次數最多、金馬獎最佳導演得獎次數最多的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其與韋家輝、游達志等人共創的銀河映像,更是開創了香港電影的新紀元,其風格劍走偏鋒,獨樹一幟,成為新世紀後香港影市中的一抹亮色,在影迷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他也是開創香港劃時代警匪電影的主力導演之一,其經典的作品有:《暗戰》、《槍火》、《暗花》、《黑社會》、《pTU》、《柔道龍虎榜》《全職殺手》、《瘦身男女》、《孤男寡女》《單身男女》《高海拔之戀2》《盲探》《毒戰》等等。

杜琪峰經典語錄:

內地導演很不錯,他們很努力去表達社會問題、或者人現今的心態。但我總覺得他們缺少了一些幻想,去想些不是正常人敢想的東西。

兄弟情義只是一個夢想。現實里一定是利益至上,誰有好處,誰可以拿多一點利益,這才是真實。

電影對我來講,和喝水吃飯是一樣的,已經離不開了。

一個人的作品是離不開誕生的地方的,沒有刻意地限制自己。但是在這里感覺就很對,靈感還沒有枯竭,也許以後就沒有感覺了,但是還要拍電影,就要到各地去找了。

電影節對於電影人來說一定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不是獎項,而是交流。全世界的電影人平時聚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一年到頭除了幾個電影節以外就很少能遇到,電影節更像是聚會。

靈感枯竭就要休息。自己的狀態好,才會有感覺拍片子。你自己都很疲憊,都沒有和人說話的慾望,又怎麼能有好電影?

我做一個電影出來,就只是希望這部電影的壽命長點,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後都有人看,無關票房,無關獎項。

藝術跟商業一樣,都有秘密,跟你說的那些都是騙你的。如果大家騙大家,做門面功夫,有什麼意思?我就簡單點,我只是一個導演。

做導演不需要去搞人緣。導演與導演之間喝酒、講電影,但其實個個都很自私,自己都藏著自己的想法。別人的創意,為什麼要跟你溝通,跟你分 享?電影是很個人的東西,有什麼好研究?

我覺得獎項不是一個很公平的東西,除了有人情分的因素在裡面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要考慮。你看很多香港藝人拿了影帝,但演技一塌糊塗,不曉得演什麼東西,到現在也不曉得他為啥能夠拿影帝。

在一個平等簡單的環境裡面講愛情,才看得出愛情最本質的東西。

一個健全的國家人民不會很怕,因為政府會有制度保護你,大部分東西是公平的,所以不需要特別用錢來保護自己。在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或者和諧的社會,大家根本不覺得錢是很重要。

我的感覺是中國人的成長訓練裡面,缺少紀律和尊重。我覺得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國民教育。國民教育第一件事,就是教會你尊重所有人,尊重這個國家的每一樣東西。

一個知道自己肯定死的人,為了求生,他一定出賣所有人

現在的社會大家太容易就分手,以前我父母的年代不是這樣的,現在的年輕人面臨太多選擇,慢慢地,愛情就不是太珍貴了。當然,我在電影里講的是很珍貴的愛情,但我覺得,人很難有永遠的愛情。

和我年輕的時候不同,香港早已不是工廠妹、車房仔、廟街皇後、慈雲山爛仔的搏殺時代,白領族已成主流階層,辦公室是他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人生的戰場與情場,拍他們熟悉的場景,很容易讓年輕人產生共鳴。

碰上電影業不景氣也沒有什麼好講,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拍;再小,我也拍。我就是不停地拍。情況再不好,我也沒有走出電影業。我不想走回頭路。我的想法就是,我要把整個人生放在電影里。我不甘心。我相信電影會一直在中國人的世界裡存在。

每個人都希望做一些自己永遠會記得的事情,卻未必有這個勇氣。因為人們總懷疑我到底有沒有能力幫助別人?

既然電影是對人生的描述,我就要把人生中這無可避免的重復的錯誤和生命的意義給揭示出來。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我的電影悲和灰。

人生根本就是一個循環。我們總是在同一個范圍內出錯,錯了還要錯,走不出去。就好像生病了,看好了,接著就等待下一次生病,再看好。但是總有一天生病,卻好不了的。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我從不寫劇本,都是想到了就去現場,所以有時候一部電影我會拍兩年,這種做法很浪漫。

金像獎我不會去,除非有改變。如果你看到我去金像獎,就說明他們不僅改變了,而且我認為他們的改變是對的。

西方的記者也經常問這個問題,在他們看起來,我的戲裡面的兩個男人像是在搞同性戀的。這種風格應該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和古龍都是我喜歡的,張徹的電影我也喜歡,這樣,我不免會受到影響。

我認為一部戲拍完了就算是一個結束了,接下來還要讓我為這部影片去做什麼其他的東西都很難,我覺得賣電影是別人的事情,我只是一個拍電影的人。也許我的這種原則不一定正確,但是這就是我了,我認為有機會去拍一部電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有一天你看到一張紙在你面前飄過,你突然像得到啟發,之後,你會有一些很不一樣的想法,電影就是要表達這種很人性的東西,是啟發性的,不論最終的成就怎樣,我相信,首先要刺激到自己。

有些導演,由始至終只會拍一種電影;但也有些導演,他們在拍攝過程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甚至不斷改造自己,隨著年月與人生經驗的改造,很順理成章。

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許鞍華經典語錄摘抄



好多東西都沒了,就象是遺失在風中的煙花,讓我來不及說聲再見就已經消逝不見。

笑到肚子痛,比哭到心痛好。

青春正二八,生長在貧家,綠窗春寂靜,空付貌如花。

離騷的偉大就在於,它以女性為中心,在我的詩論里,凡是輕視女人的詩人都是二等詩人。包括李白在內,他不是什麼大詩人,杜甫是一流的,屈原是一流的對不起,我有沙眼哪。

在這年頭,誰能幫我發財就是最大的愛。

我有一個荒唐的說法。女人分美人和佳人,知道為什麼嗎?美人喜歡力量型的男人,他們喜歡mucle肌肉,像虞姬喜歡力拔山令氣蓋世的男人。佳人就不同,佳人喜歡男人有腦子,所謂才子佳人,喜歡他們滿腹經綸才高八斗。

即使沒有別人給你理由,生命依然值得堅持。

人生最甜蜜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來的。我們要親身經歷艱難,然後才懂得怎樣去安慰別人。

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哭有時,笑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徐克經典語錄摘抄



徐克(Tsui Hark),本名徐文光,1950年2月15日出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省海豐縣,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1966年移居香港,後到美國攻讀電影。1977年回港後,先在無線電視擔任編導,後轉投佳藝電視。1979年執導處女作《蝶變》,1981年執導電影《鬼馬智多星》,憑該片獲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1年推出作品《黃飛鴻》,榮獲得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2年徐克導編電影《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取得3039萬的票房,獲得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計9項提名。1997年徐克監制首部動畫作品《小倩》,2001年導演電影《蜀山傳》。2005年徐克推出電影《七劍》,獲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20xx年徐克執導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影片在中國大陸收獲3億元的票房,並獲得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獎。20xx年徐克編導電影《龍門飛甲》,為首部3D武俠片。

徐克經典語錄:

有時候我們拍一部很經典的電影,很多年之後它突然完全失去當時的魅力,原因是什麼?因為在一部好電影的後面,總跟著很多電影模仿它,模仿與重復導致它失去最初讓我們震動的力度。

對於創作來講其實每個時刻都在創新,不是到什麼階段才創新。我覺得作為導演來講就要不斷的追求進步,不斷向前邁進,每一分鍾每一秒鍾我們都在創新,所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個演員都需要一些機會把他們的表演事業拓寬,導演給演員提供這樣一個改變和發展的機會,而演員又能信任導演,我覺得是一個很難得的緣分。

兄弟是一個很簡稱的東西,如果有人在你生活裡面無條件你,無論你成功失敗,無論你選擇對不對,他都一直很你的話,我覺得這一點上他是一個兄弟。

我覺得電影等於是跟女人一樣,是感受人生的一種藝術,你可以有自己對人生的感受,觀眾看才有感覺。

回頭一看,很多事情其實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你讓別人有沒有開心,別人有沒有讓你開心過,可能一輩子就是這樣子過。

兩個人在一起,就好像投影機跟那個銀幕一樣,你需要一個銀幕來看看自己的畫面。我很難說是怎麼回事,因為有時候你需要另一個人去看看自己的樣子,可能這個人就是你的愛人。

我一直沒有長大過,我還是一個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感覺。

我們看小說也好,看歷史書也好,常常會看到不同的人會對同一歷史事件持不同的觀點。這種觀點在事件與事件的比較下,就出現了某種空間。對於現代人來說,絕對是可以通過歷史事件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的。

每一項新技術產生之初都伴隨著爭議,隨著它的日漸成熟,大家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對於一個導演或者電影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喜歡某個故事,喜歡某種題材,想用自己的方法把它拍得最好看,跟觀眾分享我們對於這個故事的情緒和感受。讓觀眾記住一個角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武俠是中國文化傳統,你們都去關注現實,我只好延續傳統。

我喜歡的就是將電影習作視為自己經歷自己的思維旅程。經歷過不同的階段,自己要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夠反映兩樣東西:一是周遭環境;二是我。這不是什麼偉大的想法。

在好萊塢拍戲時的工序很簡單:接劇本、拍攝、後期製作。制度太過健全令到一個導演似乎只是參與了一部電影的部分誕生過程。

只要拍得好,演員不用說英語也可成為國際片。

每個人對武俠的定義未必一樣,我所講的武俠,也是一種個人在現實社會裡面追求這種突破的精神狀態的東西。

我覺得武俠電影就是讓人感覺到是一個很多故事裡面有一些很精彩的片段,讓人家回想,不斷地記住,讓看的人很享受電影本身的、有些劇情上的一些所謂高潮啊,一些人物性格本身衍生出來的一種很磅礴很偉大的豪氣,然後感染到每個觀眾身上,回去不斷在回憶過程裡面很感動,對人物情緒上很感動的東西,我覺得就追求這種感覺。

劍除了它本身是一種武器外,它還代表一種身份一種修養。那我們塑造一把劍的時候,就等於說塑造它的可能性,比如從開始到最後,到它的過程有多少過程能讓劍客去成長,從劍身上領悟到人生、生命的一種東西。

香港鬼才導演王晶經典語錄摘抄




王晶,原名王日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香港鬼才導演之稱,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紹興,在香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導演人物,父親是著名導演王天林。王晶1977年編寫了第一部電影劇本《鬼馬狂潮》。此後十餘年,編過40多部電影劇本。1981年首次執導電影《千王斗千霸》。他編導及監制的電影包括《精裝追女仔》《最佳損友》《至尊無上》《賭神》等。1997年,他聯同文雋等成立最佳拍檔電影公司。近年來代表作有《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千王之王2000》、《未來警察》、《財神客棧》《大內密探零零狗》。

王晶經典語錄:

我的底線很清楚,就是我不會沒辦法。在這個世界裡活下來,你必須要有火眼金睛。

影評人的作用主要是善意地鼓勵電影製作人。可是現在大多在嘩眾取寵,放大自己。其實影評還應是文學批評,文學批評不是要把文學家說死,而是把文學帶到走上正確的道路。

我從來不覺得情色電影能證明一個導演本身的品質。我拍的電影其實從來都是贊美女性的,我必須讓女性看了之後不會臉紅,不會反感,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底線。

電影世道是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一家獨大或者一兩個戲賣錢,那電影世道是不會好起來的,必須整體蓬勃,大家的票房都不錯,這樣電影世道才會在一個互相刺激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大滿貫。

電影市場並不是建築於電影的素質上,而是建築於社會跟經濟上。當社會跟經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它對電影就有一個巨大的需求,電影市場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並不是有10個導演拍了10部很好的影片,電影市場就突然膨脹起來了。

一個導演應該找尋一些值得尊重的影評,吸收人家的意見,而不是對一些無聊的批評生氣。

我不會刻意地仿效別人。大家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條件不一樣,仿效並不是一個聰明的行為。導演不跟著時代做出改變也不是聰明的導演。為什麼不做出改變呢?

把重心轉移到內地,不是我要,而是誰都要,哪個導演都要。誰不要,那是笨蛋。任何一個對市場有認識的人,都能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邊取得一定的成就。

我覺得最主要就是要與眾不同。如果大家低胸你就低胸,大家短裙你就短裙,大家搞笑你就搞笑,那就死定了。一定要讓大家記得你是跟別人不一樣的,那才有機會紅。

我能維持拍片32年,並且越拍越大,那就證明實力在。那些愛耍嘴皮子的笨人愛說什麼就隨他說吧,對我來說早習慣了。

電影是第八藝術,但它不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可以是音樂、繪畫,但不是電影。電影是我用來換飯吃的,怎麼能當作藝術,我的電影從來都是從商業目的出發,票房好,有錢賺才是我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是沖突的。

不是少穿就性感,性感是一種感受,一種態度。

看演員我是有我的一套的,除了英俊、漂亮,一個人身上一定要有別人沒有的氣質,這樣他就會成為明星。

你總要有一些獨特的才能,比別人看得更清,看得更遠,你成功的機會才能越大,香港很多明星都是我發現的,我不否認我的眼光比別人獨到。

我們電影人就是游牧民族,哪裡有水有草,我們就去哪;哪裡有更多的觀眾,我們就去哪。

我個人並不排斥藝術電影,也很喜歡不少藝術大師的影片,但市場有分工,我註定就被安排在商業和賺錢這個位置上,我不會說大話,但是有自己的原則。我很享受這種工作狀態。

我一直覺得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

賭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我拍的也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

每天都要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寫成笑話,你說怎麼可能沒有靈感呢?每次我成功都會總結為什麼成功,導演最重要的是讓觀眾過癮,而不是自己過癮。

我耍嘴皮耍不過馮小剛,我只能用整體動作和氣氛。

我戲里戲外是兩個人。雖然所有的賭博我都會,但我平時不賭,我知道一旦陷進去,就永遠別想爬出來。

拍情色片是市場需要,不代表人格有問題。

有人說我拍戲很爛,我就絕不會這樣說人。你說達不到水平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用這種侮辱性的詞語?所以這么說話的人本身就是爛人。

很多電影人不懂娛樂電影,只好躲在藝術片後。他們可以拍十部藝術片,可以用藝術這兩個字遮羞,拍一部娛樂片,他就成了票房臭蛋了。他們沒有挑戰市場的勇氣。

電影中和生活中的幽默是兩種東西,不幸的是你不可能兩全其美,往往是電影中非常幽默的人在生活中是個悶蛋,很不好玩。而且引發大家鬨堂大笑的不一定是幽默,可能是搞笑。那是精確計算出來的笑聲,生活中的幽默不是預先設置好的,是即興的。

我覺得,比演戲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尊重。我進片場前就知道想要什麼,告訴演員你要的是什麼就可以了,然後像修改文章一樣,刪去你不要的部分,大家都會很有效率。

我不會做一個把演員當成泥娃娃雕塑的導演,他們不是木偶,他們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發揮的平台,在關鍵時刻給他們一點方向,如此而已。

我看演員主要看性格和氣質。為什麼有的演員成為流星或者一直沒有火起來,不是因為他的演技,而是因為他的性格。觀眾沒有一個必須的理由非看誰不可。所以人太拽了,就白痴了。沒有你,大家一樣活,可惜很多人不這樣想。

父親給我一個範本,讓我知道在這一行,你會有多少受傷害的可能。就好像你有了一個航線圖,你可以避開所有暗礁,有一條安全路線。

所有在電影里搞笑的人,生活中都是悶蛋。卓別林、周星馳還有他,都符合這個定理。

我不會騙人,但不能有人騙我。我不會只看布景板前面的花哨,我總要到它的背後看看。我的生活只有真相,所以我這樣的人不會很快樂。自己騙自己的人才會有快樂的機會。

閱讀全文

與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y丫語音怎麼看電影 瀏覽:249
從不去看電影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381
西虹市首富2電影免費 瀏覽:163
如何用qq播放電影 瀏覽:937
岳雲鵬的電影免費 瀏覽:14
看電影免費軟體排行 瀏覽:678
浦發app買電影票如何購買 瀏覽:987
關於扶貧電影叫什麼 瀏覽:479
電視如何切換電影語言 瀏覽:724
韓國免費完整動作電影 瀏覽:926
如何從編劇角度評價一部電影 瀏覽:114
電影天堂下載的資源怎麼下不了了 瀏覽:458
什麼動作片好看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51
泰安能拍微電影的有哪些個 瀏覽:516
好看的電影最新最熱動漫 瀏覽:48
電影韓國真實講的是什麼 瀏覽:365
女大學生被貞子纏身是什麼電影 瀏覽:624
2019年最好看的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230
花木蘭劉亦菲版電影版免費觀看國語版 瀏覽:451
汽車上播放電影需要什麼格式的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