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電影和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聯系

電影和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聯系

發布時間:2022-10-20 15:27:14

① 傳統文化對影視劇的影響

傳統文化對影視劇的影響,傳統文化對影視劇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電影的導演和編劇一般都在傳統文化的睡眠下長大,所以傳統文化影響了電視劇。

② 電影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不少於800字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電影的主題影響: 中國的大片,特別是歷史題材的,大多都在描寫一種「大義」,這也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力宣揚的一個很核心的主題之一。而西方的大片,也以歷史題材為比較,《特洛伊》中王子為了愛情可以不惜以兩國的戰爭為代價,為了維護自己對於美人和愛的佔有,戰爭的價值是值得的。這個例子正好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對於個性、個人解放的追求,在西方文化基礎下,人的價值是最重要的,實現自我的個性張揚就是讓上帝知道自己。作為上帝之子,人就應該在上帝的眼皮底下表現自己。 還是以《英雄》為例,無名最後明白了殘劍給他留下的劍道,「天下」二字一下字將整個影片主題深化。放棄個人復仇的「小義」,追求「天下」的「大義」,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劍客。個人的英雄在整個民族的統一之間是應該在第二位的,這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相反,西方的大片更重視渲染個人英雄主義,著力突出個人在集體面前的力量.如流行的《蝙蝠俠》,《亞歷山大帝》等. 另一個中西的差別在於主旨上的層面不同,中國電影,不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都不同程度的去表達一種精神的力量.比如《七劍》,導演徐克就說出他認為」劍」是」一種精神,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他拍攝此片也就是要表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劍文化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十面埋伏》也是一個商業操作做得很出色的電影,精彩的畫面背後也詮釋著導演對於」愛」和」和平」主題的表達.而西方電影大多有一種」拯救」的意味在其中,電影中也多是描繪人類在與大自然與宇宙的斗爭中人類所面臨的困境.這與西方基督教思想有著很大的關系. 二.傳統文化對電影表現手法的影響 中國的電影在表現手法上有含蓄.多鋪墊的顯著特點.首先表現在電影所創造的意境方面,中國電影總試圖在意境上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比如說隨故事情節的發展影片中環境的變化,主人公悲傷,天色就顯得陰沉壓抑,或者乾脆就用對比手法來反襯所要表達的人物和情景.《卧虎藏龍》中的竹林.綠海等美侖美幻的風景就是作者的意境手法.其次在某些文化現象方面,突出在兩性文化的表達上.中國的電影在性的表達上是適可而止,創造在意境上的遐想而不裸露表現,或者用轉移的手法將人的兩性的沖突表現在動物或其他形象事物上.再次,中國電影善於做鋪墊,用」埋伏」的手法.而在抖包袱的過程中去微顯中國人內心的微妙張力.所以故事的曲折和展轉是與西方最大的不同.前一結果不斷成為後一發生的原因,從而推動情節發展,而最後必然會是」峰迴路轉」的」柳暗花明」.而西方則相比較就很直接,並且主題的表達集中. 中國電影明顯的表現出比西方重視人倫關系,重視人與人之間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各種變化.沖突.摩擦等隱性層面的解讀.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尤為突出.中國 人很重視關系,家庭關系,人際關系.行業關系等等.電影是生活的縮影,它反映也就是這些生活中的事情.所以中國電影在描寫和表達人倫關繫上很是著力,好的電影要引起觀眾的共鳴,這種共鳴就來自與觀眾對於電影中人倫關系刻畫的認同和默許.在這一點上,西方則更注重人與人的契約,重視社會的規則.所以西方電影的人倫色彩較淡,而相對的器物層次.技術層面和法治色彩要多一些,這些區別的根源就來自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的差異. 另外一個值得去發現的現象就是中西方電影在形象刻畫上的差異.早期的中國電影表現得更明顯.中國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差別很大,正面角色一般會高大.光鮮,而反面則猥瑣,這反映了中國文化中人們的心裡感受和非理性.而西方則在這方面差異不大,較為客觀. 我們能發現現在的年輕人追求日韓的風潮很流行,我認為日韓電影的流行正是反映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我們對於日韓文化的認同感較西方強取決於文化差異的大小.追本溯源,日韓文化是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雖然他們有很多現代因素,但其核心的思想還是來源與古老的中華文明.但是我們也能看到,為什麼輸送血液的中國傳統文化今天卻在遇到她的衍生文化的時候勢力顯得弱小?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也是中國電影崛起要解決的問題.

③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之一,在電影文化中有什麼價值

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之一,在中國電影提升水準、拓展類型、壯大產業、享譽世界等諸多方面,都發揮過無可替代的作用。從20世紀早期的《定軍山》《火燒紅蓮寺》等影片,到中後期的黃飛鴻系列片、李小龍及成龍作品,再到榮膺戛納技術大獎的《俠女》,以及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卧虎藏龍》,可以說,華語電影的幾次重大突破都曾受益於中華武術。更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在西方電影中也時常能看到武術的風采。

④ 中國電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好的表現和發揚嗎

如今的中國,早在商品經濟及自由思潮的沖擊中昏了頭,把自己的傳統文化拋棄掉了,而且拋的越來越干凈,並美其名曰:與世界接軌。當看到日韓民眾,或者為國家經濟復甦而自覺捐款捐物時,或者地震後,仍舊路不拾遺時,我們大為贊賞且自愧不如,於是究其根本,發現日韓兩國極力保存了自己的傳統文化,而且這文化的根源,竟與中國文化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看到這個事實,國人臉紅了。這是巨大的諷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電影能夠獨善其身嗎?恐怕不能,或者有幾個導演想努力,但架不住商業利益的誘惑。老某子能拍那幾個古裝大片,正是對自己的背叛!之後的新生代導演,更難主動探索中國文化的精髓,他們又怎能弘揚傳統文化呢?

「金錢至上、權力至上、叢林法則」等觀念統治著民眾的思維和行動,導致「信任危機、經濟危機」,這一切出現在中國,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了這樣的「惡因」,就要得到如此的「惡果」。

看看世界各國,唯一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是中國;唯一砸碎了自己的傳統文化,不僅不去補救,反而任其自生自滅的國家,還是中國。電影如何有實力力挽狂瀾?

建議樓主去看看專題片「和諧拯救危機」吧,中央台針對文化等問題,采訪凈空老法師。老法師依據我國現狀,利用古今對比、宗教、哲學等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老法師為了拯救傳統文化,已經行動起來了,在南方建立了一個文化村。

⑤ 有哪些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電影或電視劇

是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好的影視作品吧,電影:《李時珍》、《倩女幽魂》(1960版)、《董夫人》、《古鏡幽魂》、《山中傳奇》、《張衡》、《天下第一》、《筆中情》、《雙雄會》、《八旗子弟》、《紅樓夢》(1989版)、《畫皮之陰陽法王》、《海上花》(1998版)、《古玩》、《王勃之死》、《柳如是》、《大明劫》
電視劇:《諸葛亮》(1985年李法曾版)、《紅樓夢》(1987版)、《王昭君》(1987版)、《聯林珍奇》、《唐明皇》、《孔子》、《楊家將》(1992版)、《東周列國·春秋篇》、《水滸傳》(1998版)、《笑傲江湖》(央視版)、《關漢卿傳奇》、《貞觀之治》、《大盛魁》

⑥ 中國的電影製作如何利用中國傳統文化

比如周星馳的電影,裡面有很多廣東系廣州府文化,只不過你可能看不懂

林正英的僵屍電影也體現中國傳統民間文化

⑦ 中國傳統文化對電影、電視及音樂MTV的影響

欲識蜀山真面目 兩種版本看分明
看完徐克導演的新版《蜀山傳》,首先想到:如果讓我為這部影片頒發一個獎,我將把這個獎送給電腦特技師們。理由是,耗資4000多萬港幣聘請好萊塢4家電腦特技公司和同屬世界頂級動畫影像特技公司的香港動畫科技公司調用100多台計算機花了一年時間才完成的特技鏡頭絕對是視覺盛宴:1600多個鏡頭(普通電影約800多個鏡頭),多半具有爆炸力。同時,在新版《蜀山傳》中我沒有發現那個一貫喜歡擔當主腦才華橫溢的電影導演徐克,我覺得在這部電影里真正的英雄就是電腦特技師們和那100多台電腦,新版《蜀山傳》的最高成就都是機械文明的產物。所以,我不會把新版《蜀山傳》看作傳統意義上的電影,也許叫它印在膠片上的卡通畫冊更合適。
可以想像,當峨嵋派大弟子丹辰子亮出一對由72把飛刀組成的翅膀「天龍斬」時,定會引起滿場驚嘆。不過,筆者認為新版《蜀山傳》還是不如舊版《蜀山傳》堅實厚重,新版《蜀山傳》總體感覺極其浮華,所謂奇幻景觀大多是卡通化構成(看得出深受日本卡通影響),因此很多人認為新版《蜀山傳》類同電玩。正是電玩畫面質感讓新版《蜀山傳》輸給了實景操作的舊版《蜀山傳》。
筆者特地重溫了一下1983年的舊版《蜀山傳》,發覺時隔18年,舊版《蜀山傳》竟鋒芒不減、風采依然!可以看出,在舊版《蜀山傳》中,徐克已經開始積蓄能量;畫面意境奇詭、氣勢凌厲,視覺高潮一浪高過一浪。徐克正是由片此確立了自己香港新武俠電影的宗師地位,此後的《英雄本色》(與吳宇森合作)、《刀馬旦》、《黃飛鴻》、《倩女幽魂3:道道道》無不在努力營造讓觀眾嘆為觀止的視覺奇跡。正因為有了這種痴心不改的「十年磨一劍」,才有1992年《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等香港新武俠電影極品之作橫空出世。
今天看來,舊版《蜀山傳》所取得的技術成就至今無人跨越。之所以在前面提到「舊版蜀山」基礎扎實,主要是這部影片在布光置景上精益求精。有關資料表明,當年徐克從好萊塢請來了曾參於製作過《星球大戰》的特效班子,但徐克始終堅持洋為中用的原則,並沒有濫用好萊塢式特效,去片面追求奇幻色彩,人物造型也很講究出處(18年前林青霞的飛天妝比起今天張柏芝的飛天妝更趨向寫實)。影片中最值得稱道的布景是蜀山仙堡,真不知道徐克是在哪裡找來的美工和道具師,布景貨真價實、足斤足兩,絕對可以和當時以實景取勝的內地歷史片相媲美。看到林青霞和鄭少秋在仙堡中各騎石獸纏斗,恍惚間,觀眾會覺得,即使再現《西遊記》里最精彩的戰斗場面也不過如此吧?幽泉血魔的造型只是一塊紅布,不像新版《蜀山傳》營造電玩或卡通效果的血海汪洋。至於骷髏陣,就是百十個「真傢伙」聚成一團,倒比新版《蜀山傳》里成千上萬顆電玩質感骷髏翻滾騰躍的陣勢來的嚇人!看到魔怪出動時京劇亮相般的場面,你就會明白徐克一直主張多運用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徵的藝術表現手段。印象最深的還是影片第一段組合鏡頭,視域寬廣、大氣磅礴,完美再現了蜀山的險峻雄奇、超然靈幻,其實只這一個特技鏡頭就足以證明1983年版蜀山的劃時代意義:香港武俠片發展到80年代,還沒有一部電影能將視野開拓到如此地步(只有胡金銓的作品一度顯山露水,但其成就卻多在思想而非技術,故不可同日而語)。18年後,徐克在新版《蜀山傳》再一次以鳥瞰群山的鏡頭開畫,雖然畫工精細,卻再也達不到昔日氣吞山河俯視眾生的高度。徐克已經無法參透仙山雲海中包藏著的秘密。他最感興趣的不是故事、人物關系、主體思想,他似乎只剩下對技術的迷戀,他的主要目的是不斷為觀眾製造視聽奇跡。
舊版《蜀山傳》的思想基礎非常扎實,具有更加豐富的民族文化特徵和民族精神信息。「舊版蜀山」 開場就將時代背景交待得清清楚楚:「時為五胡亂華末期,十一國並立,列強爭霸,天下大亂……」 「國不為民,民不屬國」 !戰亂當中,兩個蜀兵(元彪、洪金寶飾)厭倦了殺戮征戰,他們忽然意識到:「彼此除了衣服顏色不同,還不一樣是人!」打打殺殺毫無意義。於是,二人逃離戰場各奔東西。元彪誤入深山,遇到魔怪,後經劍仙奇俠幫助、點化,終於得道,由一個奉行逃跑主義的小兵變成願以普渡眾生為己任的仙俠,開始為「普天之下人人心意相通,干戈平息,天下太平」的理想而奮斗。舊版《蜀山傳》實際上是一個有關「成長」的故事,小小蜀兵能成為一代仙俠、小如大師的徒弟克服遇事膽怯弱點終接掌門之位,都可以理解為一種人生成長。主人公們的成長過程絕非封建迷信色彩的修煉成仙得道升天,而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發現和認識過程。劇中,元彪歷經磨難之後說出一番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的話:「我本來是個西蜀兵,因為沒法子才當兵的,但求有一天有能人出現來搭救我們。後來碰到我師傅以為有救啦。沒想到正道人士不但不肯團結,做事又遲慢。他們只管自己門派的事,說是降妖伏魔、守正辟邪、普救天下,其實是一盤散沙。如果我們也像他們一樣,別說救他們了,就連我們這一代也不能自己救自己呀!」這一番話,就是元彪的成長標志。徐克試圖通過這一有關成長的故事,來表述他對俠義精神的理解。
有厚實的思想基礎作保障,舊版《蜀山傳》的敘事便顯枝節豐富,外觀即見宏大壯闊。
反觀新版《蜀山傳》。因為徐克最感興趣的不是故事、人物關系、主體思想,一味專情特效,時代背景自然淡化,人物關系自然簡單,主人公性格自然不夠鮮活[玄天宗(鄭伊健飾)、李英奇(張柏芝飾)、廉刑(吳京飾)、長空無忌(伍剛飾)之間, 程樂天(章子怡飾)、段雷(譚耀文飾)之間,乃至丹辰子(古天樂飾)、赤屍(林熙蕾飾)之間,本應大擦火花出戲出彩。]所以,看完全片,觀眾幾乎無法判定誰是第一男主角、第一女主角,無法判定自己究竟被誰的故事所感動。新版《蜀山傳》,平面的群戲而已。
回顧舊版《蜀山傳》,劍仙、奇俠之間友情恩怨交錯纏綿,個人的成長、戀人之間的選擇在影片中成為最醒目的亮點:當小蜀兵元彪立誓降妖伏魔、守正辟邪時,當結尾處仙堡堡主林青霞和入魔的劍俠鄭少秋相擁而死時,生命的力量震撼天地!愛情的光芒輝耀古今!
舊版《蜀山傳》永遠經典,對徐克本人來說那更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巔峰。
其實,卡通化的新版《蜀山傳》告訴我們,徐克早已告別了新武俠電影,既然他已經醉心於經營飛天入地的奇幻世界,那麼,今後最適合他的片種,應該是動畫片、神話片,如果他拍《西遊記》、《封神演義》、《哪吒鬧海》的話,大家都會拍手稱快。
新版《蜀山傳》,只是光魔徐克的過渡期產品。讓我們繼續期待吧。

⑧ 你在影視作品中發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的美

影視劇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多。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藝術作品中都體現和表達了中華傳統文化,因為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了解和傳承他。

⑨ 從電影的角度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有句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電影是一種文化的承載,一個故事的講述載體。

一個故事總是發生在一種文化之下,這種文化就是故事發生的背景。
很多時候,我們了解到的傳統文化都是那些糟粕,勾起人們對舊社會的仇視,對現實的滿足感。
很多正確的傳統觀價值觀都沒有正確的被傳達,導致我們很多年輕人對自身文化認識 很片面。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進來在中國如此牛掰,因為人家表現的是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民族,只要你說好自己的故事,就能被世界認同。
我們的電影現在真正說故事重民生的已經很少了

⑩ 最近大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都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

我們知道最近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播,以其現在的票房指數說其大火,這也只是個必然的事實。

第三在我看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選擇了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主題。在我看來這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一個部分,一個與命運抗爭的主題,一個舍己為人的主題。這樣的一個主題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這也與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有關。無論是宣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還是毅然決然自割雙目的荊軻,再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中國五千年歷史從來都是不缺哪吒這樣的人的,這樣的人也是最會被歷史銘記的。
最後選擇哪吒這一個本身處於傳統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這也是一個原因。

閱讀全文

與電影和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聯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y丫語音怎麼看電影 瀏覽:249
從不去看電影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381
西虹市首富2電影免費 瀏覽:163
如何用qq播放電影 瀏覽:937
岳雲鵬的電影免費 瀏覽:14
看電影免費軟體排行 瀏覽:678
浦發app買電影票如何購買 瀏覽:987
關於扶貧電影叫什麼 瀏覽:479
電視如何切換電影語言 瀏覽:724
韓國免費完整動作電影 瀏覽:926
如何從編劇角度評價一部電影 瀏覽:114
電影天堂下載的資源怎麼下不了了 瀏覽:458
什麼動作片好看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51
泰安能拍微電影的有哪些個 瀏覽:516
好看的電影最新最熱動漫 瀏覽:48
電影韓國真實講的是什麼 瀏覽:365
女大學生被貞子纏身是什麼電影 瀏覽:624
2019年最好看的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230
花木蘭劉亦菲版電影版免費觀看國語版 瀏覽:451
汽車上播放電影需要什麼格式的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