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老電影
那部片子叫作「生死搏鬥」
資料如下:
中文片名:生死搏鬥
外文名稱 Life and death
導演: 傅奇 Qi Fu
編劇: 周然 Ran Zhou
主演:
江龍 Lung Chiang 平凡 Fan Ping 石慧 Hui Shi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 科幻
國家/地區: 香港
上映 1977年
製作公司: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 [香港]
劇情
主人公是一位救生員。一次,他救起了一個飛機失事落水的百萬富翁(在影片拍攝的年代裡,擁有百萬港元就算是大富翁了,現在只能算中產階級。)。為搶救富翁的性命給他輸了自己的血,卻令這個富翁白發轉黑,年輕許多。後來發現,救生員的血液含有某種長壽因...
⑵ 香港老電影大概70年代初在中國放映主角不斷輸血不輸血頭發變白
名稱 生死搏鬥
外文名稱 Life and death
更多外文片名: Sheng si bo dou
導演: 傅奇 Qi Fu
編劇: 周然 Ran Zhou
主演:
江龍 Lung Chiang
平凡 Fan Ping
石慧 Hui Shi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 科幻
國家/地區: 香港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上映 1977年
製作公司: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 [香港]
劇情編輯本段
主人公是一位救生員。一次,他救起了一個飛機失事落水的百萬富翁(在影片拍攝的年代裡,擁有百萬港元就算是大富翁了,現在只能算中產階級。)。為搶救富翁的性命給他輸了自己的血,卻令這個富翁白發轉黑,年輕許多。後來發現,救生員的血液含有某種長壽因素,但輸過他血液的人只能保持很短時間的青春。於是百萬富翁綁架了救生員,想讓他成為自己的供血機器。救生員經過一番驚險的生死搏鬥,最終逃出了虎口。老富翁於憤憤中衰朽而死。
⑶ 長城電影公司的「中流砥柱」
改組以後的「長城」,在50年代被譽為香港國語片生產的「中流砥柱」。由李萍倩、陶秦、劉瓊等組成的編導委員會,強有力地把關「長城」的創作,始終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引導方向,不僅內容「最低限度要求是健康的……為社會大眾所需要的」,而且形式也「要求有濃厚的戲劇性,有高度的表現手法」。
「長城」從改組後第一部作品《說謊世界》開始,就以強烈的社會表現力掀開了「香港國語影片史上劃時代的新頁」 。作為改組後重拳出擊的創業作,《說謊世界》集合了導演李萍倩、編劇陶秦以及李麗華、嚴俊等重要演員。影片針對當時香港物價飛漲、人心不古的社會現實,演繹了一個大老闆圖謀小職員積蓄、小人物詐騙大富翁不義錢財等連環式人騙人的故事,既凸現出深刻的社會寫實意味,又具有辛辣嘲諷的都市喜劇特色。
此後,社會寫實的創作方向,一直貫穿於「長城」的發展歷程。這種社會寫實,既繼承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內地進步電影關注民生疾苦和社會矛盾的優秀傳統,而且也因應香港城市化背景和觀眾現實狀況,摸索出了亦庄亦諧、寓教於樂的獨特品格。「長城」出品了《禁婚記》(1951,導演:李萍倩)、《方帽子》(1952,導演:李萍倩、劉瓊)、《兒女經》(1953,導演:陶秦)、《寸草心》(1953,導演:李萍倩)、《花花世界》(1954,導演:黃域)、《大兒女經》(1955,導演:胡小峰)等眾多高水準的社會寫實影片,其中《禁婚記》、《寸草心》和《兒女經》等最具代表性。《禁婚記》針對當時香港失業狀況嚴重的社會現實,以喜劇方式構思了一個丈夫失業、妻子就業的故事,並巧妙加入了男女愛情觀念差異的新思維,取得了不俗的社會反響,並創造了公映8天收13.3萬港元 的票房佳績,成為當年最賣座的國語片。影片《兒女經》是「長城」將社會寫實與倫理主題成功結合的王牌之作,影片在一對夫婦含辛茹苦養育七個孩子的家庭故事中,設計了眾多充滿生活趣味的精彩細節,以情動人、真實樸素,並細膩傳達出社會生存和家庭教育的主題。影片和另一部《蜜月》在1953年聖誕和春節檔期連續上映時大獲成功,「同期上映的所有西片和國片的售座紀錄都被這兩部片子斷然壓倒……港九的首輪影院和海外各地的片商更因此而紛紛向長城要求獲得其他新片的映權,展開了1953年長城出品的映權爭奪戰」 。此外,《寸草心》也是這一創作路線的重要作品,編導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供兒女上學辛苦工作、女兒心疼父親偷偷做工幫助家裡賺錢的感人故事,在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飲譽一時。
在堅持社會寫實為創作主導的前提下,為了提升市場空間和社會影響力,「長城」也注重百花齊放、多向發展。1953年歷史故事片《絕代佳人》的問世,標志著「長城」開啟了多樣化發展的道路。影片由李萍倩導演、林歡(即金庸)編劇和夏夢、平凡、張錚、樂蒂等主演,在取材自《史記》真實史料時嘗試加強了藝術主題的提煉,製作中創造了當時香港影壇非常罕見的「場面之偉大」、「布景之豪華」, 成功入選1957年中國文化部評選的優秀影片之列。此後「長城」的創作是全方位的,既有《歡喜冤家》(1954)、《三戀》(1956)等故事片,也有《中國民間藝術》(1956)等紀錄片,還有《王老虎搶親》(1961)等戲曲片;在類型上,也全新發展了《雲海玉弓緣》(1966,導演:張鑫炎、傅奇)等武俠片,開啟了此後香港新派武俠片的潮流;文學名著改編也成為新方向,產生了改編自巴金名著《家》的《鳴鳳》(1957)和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的《阿Q正傳》(1958)等優秀影片。
總體來說,「長城」在文革之前的創作是非常旺盛的,從1950年改組到1951年就創造了年產12部的高紀錄,截止到1959年10月,「長城」出品已達75部。「長城」不僅創作數量相當可觀,而且市場業績也非常突出,僅1952年在香港首輪上映的國語片票房排行中前十名中,就以《新紅樓夢》等影片佔6席,而且還以《新紅樓夢》21.4萬港元、《一家春》12.1萬港元、《蜜月》10.4萬港元的票房佳績包攬了前三甲 。此外,「長城」影片的藝術水準也非常突出,不僅有1954年影片《孽海花》入選英國愛丁堡國際電影節,還有1958年影片《阿Q正傳》(袁仰安導演,關山主演,「長城」和新新影業公司聯合出品)獲得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等重要榮譽。
⑷ 俠骨丹心的電影簡介
電影名:《俠骨丹心》
英文名:The Patriotic Knights
導演:張鑫炎
編劇:梁羽生
主演: 地區::香港
上映:1971年2月25日
出品公司:長城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⑸ 香港電影三笑作曲是誰
江南小調(黃梅調)音樂片《三笑》,香港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現銀都機構有限公司) 1964年出品。1969年榮獲第十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喜劇片獎。由「長城三公主」 (夏夢、石慧、陳思思) 之一陳思思(原名陳麗梅)和越劇女小生向群(原名陳秀萍)主演。李萍倩導演。片中插曲包含了吳、蘇小曲,常、錫民歌,上海流行小調,鳳陽花鼓等, 由國內蘇淮民歌演唱家幕後代唱。江南小調有許多曲調,該電影共選用了41段江南小調,包括25種江南民歌或地方戲曲的曲調。
導演、撰曲:李萍倩
藝術指導、制曲:沈利群
⑹ 電影《春雷》是哪裡發生的事
香港電影《春雷》由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於1967年出品。該片由胡小峰執導,陳思思、傅奇、平凡、張錚等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馮如蓮在「五四」愛國運動浪潮沖擊下,得到革命知識分子幫助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⑺ 電影紅顏劫什麼時候上映
香港電影《紅顏劫》由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於1956年出品。該片由黃域執導,江樺、龔秋霞、平凡、蕭芳芳、劉戀、陳思思等領銜主演。[1]
中文名
紅顏劫
外文名
She swallowed her sorrows
出品時間
1956年
出品公司
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香港
導演
黃域
編劇
朱克,江泓
製片人
呂鈞
類型
文藝
主演
江樺,龔秋霞,平凡,蕭芳芳,劉戀,陳思思
片長
92分鍾
上映時間
1956年10月05日
對白語言
國語
色彩
黑白
imdb編碼
tt0471201
⑻ 尋一50-60年代的香港老電影名字
一個爛賭的傳說
譯名:Yat goh laan diy dik chuen suet
地區: 香港
日期: 2001年10月12日
類型:劇情
[編輯本段]演職人員
導演:麥子善 Marco Mak
主演:吳鎮宇 Francis Ng 林雪 Suet Lam 關秀媚 Suki Kwan 李燦森 Sam Lee
[編輯本段]劇情概要
舒奇是一個天生的賭徒,到澳門賭錢,每次都大起大落,因為一次糊里糊塗與藝員雪發生關系,得到三千塊,後投注站買馬贏了十五萬,他便往卡拉OK消遣,認識了逢賭必輸、有一個「玻璃骨」症弟弟的媽媽桑——公主。
因為欠債,舒奇被禁錮,公主於是致電卡拉OK熟客莫UNCLE求助,莫UNCLE答應了付五十萬,但要公主陪他一個月。之後莫UNCLE突然離奇死亡。混亂中,兩人在債主FACE哥手中逃出,不久,卻再次遇到莫UNCLE,原來他沒有死去……
香港一貫賭片甚多,但像本片這樣,集中描寫一個爛賭鬼的特性,以及他的傳奇命運,就很罕見,還奇在拍得不落俗套。本片沒有像通常的賭片那樣賣弄賭術,沒有精美包裝和名牌格調,因此並未引起影迷注意,實際上這一部是不錯的賭片。
⑼ 飛鳳潛龍的影片資料
名稱:飛鳳潛龍 / The spy in the palace
原著:梁羽生
改編:顧承 江龍
導演:黃域 吳佩蓉 製片:孫勛
類型:武俠
地區:香港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時間:1981-10-15
出品公司:香港長城電影
發行公司:銀都機構有限公司 Sil-Metropole Organization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