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講汪精衛一生的電影有哪些

講汪精衛一生的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7 08:09:16

㈠ 抗日電影

《九死一生-把一切獻給黨》,八路工兵王的故事
《白馬飛飛》,抗日時期一匹戰馬的傳奇經歷
《雙棲間諜》,抗日雙料女間諜的驚險歷程
《步入輝煌》,楊靖宇將軍的最後戰斗
《沖出死亡營》,國共戰俘合力逃出戰俘營
《刺殺汪精衛》,RT
《大捷》,抗戰初期山東一支雜牌軍的血戰
《喋血黑谷》,抗戰初期華北一支國軍的故事
《東寧特遣隊》,東北抗聯敵後小分隊的戰斗
《烽火》,集結號原班人馬打造
《國際大營救》,抗日軍民攜手國際人士
《黃河絕戀》,八路女戰士與美軍飛行員的愛情故事
《絕境逢生》,精彩與幽默的特戰故事
《將軍與孤女》,聶榮臻元帥救助日本孤兒美穗子
《軍列殺出重圍》,我軍軍列護衛戰士與日軍殘余的周旋
《馬石山十勇士》,RT
《秘密大追殺》,敵後諜戰片
《戰爭子午線》,十個小八路的壯烈西征
《燃燒的港灣》,與國際友人一起越獄
《三毛從軍記》,很有名的不提了
《晚鍾》,抗日結束後的一段插曲
《血性山谷》,護送代表回延安路上的激戰
《夜襲》,陳錫聯奇襲陽明堡
《一個和八個》,八路指導員改造土匪抗日
《紫日》,不說了
《貞貞》,被日軍侮辱婦女的抗爭
《地獄到底有幾層》,慰安婦的悲慘遭遇
《鬼子來了》,很有名滴禁片
《烽火佳人》,劉德華主演,抗日飛行員的愛情故事
《狩獵者》,從小獵人成長為抗日戰士
《血戰陳庄》,RT

恩,暫時就這么多吧,全都是彩色的哦~~~

㈡ 想了解中國近代史,請推薦幾部表現近代歷史的電視劇。

表現近代歷史的電視劇:

1、《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是一部由中央電視台、北京同道影視節目製作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長沙電視台等聯合出品的中國近代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張黎執導,盛和煜、張建偉編劇,王冰、呂中、孫淳、馬少驊、李光潔等主演 。

該劇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

劇情簡介:

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後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30年間的中國近代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庚子後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張勛復辟等史事。

慈禧太後要修頤和園風光地過她六十歲生日,李鴻章擔心日本擴充海軍漸成威脅,想加強北洋水師的實力,設"海防捐",又找洋人借錢,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只得搞了一次令人心酸的演習。

中國與日本進行了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受命簽定《馬關條約》,在日本遇刺大難不死,雖然為國力爭,但從此背著漢奸惡名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中國在與日本的「甲午戰爭」兵敗之後,朝廷決定訓練新兵,袁世凱由於有勇有謀而取得朝廷重臣榮祿的信任,開始在天津郊外小站練兵,經營政治資本。

簽訂《馬關條約》的國恥激起全國義憤,康有為、梁啟超等舉子聯名「」公車上書「」朝廷,要求維新變法,光緒雖然也想維新自強,慈禧開始也積極給予支持,但後來發覺激進派圖謀起兵,便將維新血腥鎮壓了。

逃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二人在檀香山宣傳君主立憲制,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駁斥康、梁二人,宣傳中國的出路只有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建立民國才有希望。

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慈禧西逃,為了慈禧回鑾的議和,清廷不僅賠款,還不得不將一大批被侵略者列為戰犯的王公大臣處死。為慈禧安全回鑾,袁世凱學西方組建警察,正缺兵少將無人可用的慈禧於是很器重袁世凱。

屢敗於洋人丟盡顏面的慈禧太後聽說立憲共和可以強國,也派五大臣出國考察,袁世凱和權臣慶王爺通過交易結成聯盟,借機推行"新官制",獲得更大的權力,軍機大臣瞿鴻璣為遏制其權力,發動丁未政潮。慶、袁反擊成功,終使首輔被罷,從此獨斷朝綱。

慈禧太後死後,載灃擔任攝政王,罷免袁世凱,親貴專權,遏壓民意。革命黨乘機起事,辛亥革命爆發。

朝廷只好又任用袁世凱鎮壓革命軍,袁世凱利用朝廷向革命軍討價還價,又用革命軍要挾朝廷,逼隆裕皇太後退位,孫中山為了實現共和理想的大局,將大總統之職讓給了袁世凱。

宋教仁遇刺充分暴露了袁世凱的軍閥面目,引發二次革命。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再次流亡海外,國會中佔多數的國民黨議員選舉中要罷免袁世凱,袁世凱採用武力威脅手段演出了一場滑稽的鬧劇,並且解散國會,清除國民黨議員。

對歷史有所貢獻,但頭腦發熱的袁世凱被忽悠復辟當皇帝,蔡鍔起兵討袁護法,袁世凱不得人心,眾叛親離,惶惶而死。但隨即軍閥混戰,張勛借機復辟。劇情在孫中山慷慨激昂地為討伐張勛,反思過去,激勵世人的演講中結束。

2、《恰同學少年》

《恰同學少年》是由龔若飛執導,谷智鑫、錢楓、練束梅、錢芳、趙冉主演的人物傳記電視劇。

該劇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的讀書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風起雲涌的20世紀初,一切都是未知,但時代已無法阻止新思潮的來臨。時任湖南第一師范校長的孔昭綬要請到了楊昌濟來校任教。一批學貫中西的老師的來臨,讓湖南師范成為了許多有志青年嚮往的地方。前來就讀的包括了蔡和森、蕭子升和年少的毛澤東等人。

在這里,他們開始了五年的校園生活。

讀書期間,毛澤東逐漸成為了一個教育救國論的信仰者。有想法不拘束的他成為了學校格外關照的「特殊學生」。在這當中,毛澤東加深了和蔡和森、蕭子升及周南女子中學的陶斯詠、楊開慧等人的友誼。而處於動盪時代的中國,學校也無法獨善其身。

一系列的事件讓這群少年們對人生、對社會、對祖國都有了新的認識和想法,而他們則是未來祖國的建設者。

3、《井岡山》

《井岡山》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由金韜導演,邵鈞林編劇,王霙、潘雨晨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1927年時,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反革命政變,大革命遭到失敗。面臨嚴峻考驗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挽救危局,發動了八一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的故事。

劇情簡介: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反革命政變,大革命遭到失敗。為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毛澤東當機立斷,放棄攻打長沙退守文家市,率部轉向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井岡山尋求立足。

途經三灣時,毛澤東在與余灑度等人的斗爭中,將隊伍進行了改編,創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 推行「三大民主」和成立士兵委員會等重要的建軍原則,使部隊面貌煥然一新。

在賀子珍等人的幫助下,毛澤東得到了井岡山「綠林」首領袁文才、王佐的支持,使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立住了腳。

在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毛澤東倡導實踐調查研究,先後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大紀律和六項注意」、「三大任務」等人民軍隊等建軍原則;在通過「水口建黨」等措施加強軍隊內部黨的建設的同時,抓緊恢復和發展地方黨組織;建立了遂川等三個縣的紅色政權,實行土地革命。

正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取得蓬勃發展之時,陳浩的叛變使毛澤東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湖南省委特派員周魯貫徹中央「左」傾盲動政策,把毛澤東開除出黨,使之迫走湘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遭受巨大損失,史稱「三月失敗」。

南昌起義部隊在三河壩一戰中傷亡慘重,朱德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拔起殘破的軍旗,發誓一定要把這面軍旗扛下去。他的決心得到了陳毅的支持,兩人率領起義部隊余部始終堅持艱苦卓絕地斗爭,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湘南暴動,歷經周折和磨難,與毛澤東在井岡山礱市勝利會師。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成立後,在朱毛的領導下,採取靈活的「十六字訣」作戰方針,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打擊敵人,粉碎了敵人的數次「會剿」,接連取得了五斗江、草市坳和龍源口大捷,使根據地的建設擴大到了六個縣的區域,成立了湘贛邊界人民政府。

正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生機勃勃地進入全盛時期時,湖南省委巡視員杜修經貫徹分兵向湘南進軍的盲動政策,使紅29團全軍覆沒,加之袁崇全的叛變,隊伍幾乎瀕臨絕境,根據地再次慘遭浩劫,史稱「八月失敗」。

毛澤東臨危不亂、立持異議,日夜兼程,親自迎接朱德等上山。留守井岡山的何挺穎、朱雲卿等帶領軍民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彭德懷等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創建的紅五軍也來到井岡山,使井岡山的武裝斗爭力量得以進一步加強。

對「朱毛紅軍」起初不以為然的蔣介石終於親自披掛上陣,接連不斷地調動重兵從「進剿」到「會剿」。面對強敵,朱毛決定留彭德懷守山,自領主力轉戰贛南,以求「圍魏救趙」。但終因敵強我寡,井岡山失守。

在轉戰贛南閩西的過程中,部隊中對有些問題的認識出現了分歧,加之留蘇歸來的劉安恭大肆推行「城市中心論」,攻擊毛澤東,致使毛澤東在「七大」上落選,被迫離開紅四軍。

中央的「九月來信」糾正了紅四軍內部的「非無產階級思想」。陳毅親往閩西請毛澤東回到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上。紅四軍「九大」即古田會議上,毛澤東通過對中國紅軍兩年多來在井岡山斗爭中不斷探索的經驗總結,集中解決了如何建設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這一根本性問題。

會後,針對林彪在新年賀信中提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問題,又洋洋灑灑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至此,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已初現雛形。

4、《長征》

《長征》由王朝柱編劇,金韜、唐國強共同執導的24集紅色革命類電視劇,該劇由唐國強、劉勁、陳道明等主演。

該劇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在逆境中戰略轉移,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過程,生動刻畫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挽狂瀾於既倒的雄才大略,弘揚了不怕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劇情簡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悲壯的失敗中出發,面臨著大批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大自然的艱難險阻、以及內部錯誤思想和軍事路線的干擾。

但就是在這樣的特殊環境和時刻,中國共產黨和她領導的紅軍,卻勇敢地正視並糾正了自身的錯誤,重新選擇、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和新的領導核心。

以頑強的戰斗和大無畏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個軍事上的奇跡,終於突破重圍,贏得了"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勝利,並由此踏上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道路。

5、《浴血堅持》

《浴血堅持》以22集的篇幅,講述主力紅軍長征時,留守在蘇區的紅軍在陳毅等指揮員的領導下,堅持三年游擊戰的血與火的歷史。

該劇將通過對陳毅、項英、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形象的精心刻畫,藝術的再現三年游擊戰爭這一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歌頌紅軍戰士不怕艱難困苦、永葆旺盛鬥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精神。同時,該劇也將反映紅色革命根據地的人民群眾對革命的理解與無私的支持。

劇情簡介:

三年游擊戰爭與紅軍長征一道,被稱為中共歷史上最為艱苦的軍事斗爭,陳毅、項英、曾山、張鼎丞、粟裕、葉飛等老一輩革命家出色的牽制了敵人,有力配合了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更為後來組建新四軍和抗日戰爭保存了南方的革命戰略支點和一批骨幹力量。

這是我黨我軍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段時期,在中國革命歷史和軍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忘懷的。

㈢ 頭號大漢奸東珠怎麼死的

想輕松出=單的佳我QuQtababy

㈣ 輕於鴻毛的人和事

死的輕於鴻毛的人:現代:林彪 汪精衛,周佛海、李士群。古代:子都、慶父、張邦昌。古代有秦檜 隋煬帝
林彪
三叉戟的著陸燈在飛行中是折疊在機翼內部的。筆者從熟悉三叉戟結構的朋友那裡了解到,這個著陸燈倒是可以在起落架沒放下的時候就打開,只是飛行速度不能超過400公里,不然會損害燈具。這種著陸燈是採用聚光燈效果的,其下射角度大約在8-9度左右,而且只是向前方照射,照射面積有限。人們都有在夜間被汽車大燈照射過的經歷,在汽車正前方會覺得燈光刺眼無比,可只要角度偏一些,在汽車旁邊,燈光強度就會立刻減弱,就不用提在汽車後面,根本就看不到車燈了。汽車大燈還考慮到駕駛員在夜間要分辨近在眼前的路邊標志,因此特意加了部分散光效果,使燈光能夠照到路邊的交通標志。而在飛機上就無此必要了,全部燈光都可以集中到照射飛機前方的著陸區域。因此只有當拉哈瑪在飛機前面的一定范圍內,才能看到那刺眼的燈光,而當在飛機側面和後面時,就不會看到著陸燈的「火光」了。256不是直升機,不可能長時間停在一個部位,也就是說,即使拉哈瑪看到著陸燈光,也只能是在很短的時間里。這種一閃即過的燈光竟會被一位正常的中年婦女看做是長時間燃燒的火焰,康庭梓的想像力真夠豐富的。
《解開中國之謎》中的描述更加證明那火光不可能是燈光產生的錯覺。目擊者目隨「機後拖著火苗」的256直到9英里之外,那「火苗」肯定不會是256把著陸燈轉向後方,特意照射目擊者的吧。康庭梓故意迴避了彼特•漢南和蘇珊•勞倫斯這篇文章中的有關段落,也是有所苦衷的吧。
曾看到有人以256墜落的第一落點沒有發現有燃燒痕跡來作為否認256在空中就起火的證據。其實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根據飛行常識,在一定范圍內,飛機的仰角(也叫迎角AOA)越高,失速的臨界速度就越低。通俗點講,就是說,在一定的范圍內,飛機的仰角越大,就可以飛得越慢,而不至於掉下來。因此,人們看到飛機著陸時都是「昂著頭」減速。康文認為256當時是以7-8度的仰角在作迫降。在這個仰角情況下,256尾部的三個發動機以與機身平行方向向後噴出的高溫燃氣傾斜向下,可以直接到達地面,而在機身上部的燃燒火焰是向上的,比較難以到達地面。如果連高溫燃氣都沒有留下燃燒痕跡,機身上部的火焰又怎麼可能在地面留下痕跡呢?
康文否定「擊落」說的另一個論據,就是說被導彈擊中的飛機應該在空中爆炸。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看看上面所舉的1978年蘇聯擊落韓航902巴黎經北極航線飛往漢城的客機一例就可以清楚了。蘇聯導彈打斷了波音707的機翼,擊穿了機身,打死了機內的乘客。而飛機卻又飛了一個多小時,並且迫降成功。這是因為導彈大多都有近炸引信,雖然導彈沒有直接擊中飛機,但在接近到目標一定距離時,也會爆炸,以戰斗部的碎片來擊毀目標。這時目標就不一定當場爆炸。普通人可能不清楚這一點,但作為一個飛行員,對於導彈擊中時,飛機並不一定當場爆炸這種常識,應該是了解甚透的。可是中國的「優秀飛行員」(不優秀也進不了專機師,更開不了三叉戟)康庭梓卻說:「從反面推論,如果是打下來的話,飛機應該在高空爆炸,其飛機碎片的撒落范圍應該是圓形,而不應該是狹長的梯字形。」 這確實很難令人理解他為什麼這么說。
其實康庭梓的文章總是讓人不放心,例如他在《黨史博覽》2004年第5期上新發表的《林彪座機殘骸哪裡去了》一文中寫到:「重量為51噸的三叉戟256號飛機,被肢解後散落在如此大范圍的草原上。」這實在是不應該犯的錯誤。256是三叉戟1E型,重量為43.3噸,重達51.2噸的三叉戟是三叉戟3B型。中國要到1975年8月,才進口了第一架3B型的三叉戟!作為筆者這么一個外行尚且知道這些差別,康庭梓作為三叉戟的駕駛員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就怎麼也說不過去了吧。就是在康的《思考》那篇文章里,還提到我使館人員在墜機現場看到了三叉戟的三台發動機:「在上面提到的那扇門的東南30米處,有一台外殼炸裂的發動機,這是3台發動機中出現的第一台。 。。。。。。。。。。。。。。 根據孫一先繪制的殘骸分布圖上看出,在接近480米處的西側,出現了第二台發動機。在尾部東南方向25米的地方,是第三台發動機」,完全忘記了自己文章中就說過的,在我使館人員到達現場之前,蘇聯人早已拆走了一台發動機的事實。可見康寫文章太有些隨心所欲了。

汪精衛
民國疑案:大漢奸汪精衛死於一帖神秘膏葯
汪精衛絕對算是中國現代歷史上叱吒風雲、權傾一時的人物。但其死亡的原因卻至今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死在了日本人的手術台上;有人說他是蔣介石派人暗殺毒死的,還有人說他是病死的。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就成為民國史上的一樁疑案。
(1940年3月30日南京舉行汪偽政府成立典禮)
從領袖到漢奸
汪精衛生於1883年5月4日,本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衛。祖籍安徽婺源(今屬於江西)。汪精衛少時生得眉清目秀,且聰明伶俐,曾一度被稱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他於1902年春考中秀才,1904年又考取了官費留日生,東渡日本政法大學留學。在日本,他開始投身革命,成為孫中山最得力的助手。他演講時口齒清晰,條理清楚,抑揚頓挫,一時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偶像。在南洋演講時,有一個華僑巨富的女兒名叫陳璧君,竟拋開學業,追逐汪精衛的行程,聆聽汪的精彩演說。1908年兩人結婚,當時汪精衛26歲,陳璧君只有17歲。
(偽南京政府首腦汪精衛於1941年會見德國外交官)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前,汪精衛代孫中山起草遺囑。孫中山去世後,他和胡漢民、廖仲愷一起成為最有望擔任孫中山接班人的三個人。1925年7月1日,改組孫中山生前的大元帥府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等16人為政府委員。國民政府主席選舉前,汪精衛聽到有人要選他,便一再謙讓、推辭,正式選舉時,卻急不可耐地投了自己一票,結果以全票當選,成為國民黨領袖……1932年春,蔣汪合流。汪精衛上台任行政院院長,提出「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對日方針,主張中日發生沖突時,中國應該在「盡可能范圍內,極力忍耐,極力讓步,表示我們無意開釁」。在這種思想主導下,蔣汪政府先後與日本簽訂了《淞滬休戰協定》、《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等,大肆出賣中國主權。
替蔣介石挨了三槍
在汪精衛的一生中,曾經遭遇多次暗殺,而最終導致他死亡的主因之一,也正是遇刺後,殘留在他背上的一顆子彈。造化弄人的是,這顆子彈,原來是打算送給蔣介石的。
(1942年漢奸汪精衛【右三】東京拜會日本東條英機【左三】,奴顏婢膝,令人作嘔)
事情還要從他遇刺說起。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丁家橋中央黨部開會。按照慣例,中央全會開幕式之後,全體委員要照一張集體照,同時允許各國記者搶拍新聞照片。那一天,原定到會者一律穿禮服,上午8點鍾去孫總理陵堂舉行謁陵儀式,然後到中央黨部大院內集體留影,9點鍾開會。但到會者有的穿中山裝,有的穿禮服,有的穿便裝,並且拖拖拉拉,這讓軍人出身的蔣介石十分不滿。而且開會的時候司儀看錯了程序單,把「默念總理遺囑」這一項給遺漏了,又為會場製造了一些混亂。開幕式結束,蔣介石很不高興地進了自己的休息室。全體中央委員在禮堂門口就座以後,蔣介石竟不肯出來照相。作為副總裁的汪精衛親自去請,蔣介石卻直言「今天秩序太亂,恐怕要出事」,還勸汪精衛也不要出去。汪精衛見請不動蔣介石,心中有氣,也不相信會出什麼事情,就自己一個人出來照相。
照完了相,大家正在起立的工夫,突然從記者席中竄出一個身材高大的人來,向汪精衛連開了三槍,分別擊中汪精衛的左頰、左臂和後背脊椎骨。中央委員張繼沉著敏捷地抱住了刺客,張學良從旁邊飛起一腳踢掉刺客手中的槍,汪精衛的侍衛趁勢連開兩槍,刺客負傷被捕。
(汪妻陳壁君與汪的合影)
槍聲響後,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妻子相繼從禮堂內奔出,蔣從血泊中扶起汪精衛,汪妻陳壁君見照相時蔣介石未到場,疑心此事是蔣所策劃,頓時大哭道:「蔣先生,你不叫兆銘干就講明好了,何必下此毒手?」蔣介石無言以對,十分尷尬。但事後詳查,證實此事與蔣介石沒有任何關系。刺殺活動是由上海暗殺大王王亞樵精心策劃的,本來准備在會議期間暗殺蔣介石。經搶救,汪精衛總算保住了性命,臉上和手臂上的子彈也都取了出來,背部傷勢較重,彈頭夾在五、六兩肋骨間,並傷及脊椎骨,經過多方努力也沒能取出。從此,這顆子彈就留在汪精衛的身上,時時發炎,引起陣痛,並最終成了導致汪精衛死亡的主要原因。
(身穿海軍元帥服的汪精衛)
大漢奸之死
病死日本關於汪精衛的死因,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他舊創復發,治療失敗後在日本病死。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法西斯軸心國開始瓦解,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
汪精衛心知大勢已去,敗局已定,心力交瘁,坐卧不寧。這年秋天,侵華日軍限令汪精衛調集大米100萬石、壯丁20萬名,用以支持東南亞戰爭。這期間,敵占區內反對汪精衛的呼聲甚高,大部分地區離城10里就是游擊隊或地方武裝的勢力范圍,汪偽政府的命令根本沒人聽。汪精衛左右為難,一籌莫展。11月底的一天,汪精衛正和老婆陳璧君在樓上商量征糧一事,侵華日軍總參謀長松井太郎和犬養健上門來催促。汪精衛聞訊急忙下樓來迎接,一腳蹬空,從樓梯上滾了下來,八年前脊椎骨負傷處正好磕在樓梯的稜角上,當時就昏了過去。從此汪精衛舊創復發,一直留在背上的那顆子彈時時發作,疼痛不已。12月19日,汪精衛住進了南京日本陸軍醫院,由外科軍醫後藤做手術取出了留在後肋的那顆子彈。彈頭取出後,陳璧君破涕為笑,在南京的大小漢奸頭目紛紛到醫院表示祝賀。汪精衛自己也強打精神,一連幾次發表「卧床演說」。誰知好景不長,可能是手術傷及了中樞神經,手術後,汪精衛的雙腿變得不聽使喚,大小便失禁,病情惡化。
陳璧君見西醫看不好,便乞求於中醫單方,經其侄兒陳春圃輾轉打聽,終於在無錫探悉到一位名醫,這位中醫姓劉,是江蘇吳縣人,他用祖傳秘方治療刀傷槍傷和無名腫毒很有名,外號「劉一帖」,意思是再難治的傷,只要他的一帖葯,立馬就可好。劉一帖替汪做了仔細的檢查,並出示膏葯一張,命貼於背心。服葯貼膏後的第二天,汪的痛楚竟大大減輕。汪陳夫婦暗自慶幸,即派陳春圃去江城客棧,向住在那裡的劉一帖送了一份厚禮,並派車邀他復診。劉一帖收下禮物後,隨車再往醫院。他見汪病痛減輕,便面露喜色地對陳璧君說:「汪先生創毒不重,只要照原方服上兩劑,再貼一帖毒散膏葯,便可一勞永逸了。」一面說,一面從小醫箱內取出一張同樣的膏葯交給陳璧君,交代了幾句後,便告辭回旅社去了。
汪精衛夫婦本以為這一張膏葯貼了之後,便可消災納福。誰知貼後不到三個時辰,汪精衛四肢抽筋,渾身上下痛似鞭笞,手心、腳心和額心一齊沁出汗來,陳璧君見病情惡化,慌了手腳。她一面請鈴木大夫審視,一面命陳春圃去江城客棧接劉一帖到醫院會診。陳春圃氣急敗壞地來報告說,那劉先生當晚並未回轉客棧,眼下已不知去向。陳璧君意識到是劉一帖在膏葯中摻了虎狼之葯,才引起如此嚴重的病變。3天後,有人給汪精衛寄去一信。陳璧君拆開一看,見白紙上寫著四行黑字:「厚禮不該收,既收亦不愁。平生葯一帖,宜人不宜狗。」
劉一帖的這帖葯,將子彈鉛毒擴散入骨,使汪精衛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厲害,不僅脊椎骨和胸骨疼痛難耐,麻痹狀態已從兩腿蔓延到了整個骨盆,而且高燒的次數也一天比一天增多。
1944年2月,日本名古屋大學神經外科齋藤正教授一行來南京診治,因受條件限制,無法控制其病情發展,當即決定帶他到日本治療。1944年3月,近乎全癱的汪精衛乘坐由日本天皇贈給他的「海鶼」號飛機,從南京飛抵日本名古屋機場,並被立即送進帝國大學附屬醫院一間特設的病房裡,對外叫作「梅號」。日本政府把汪精衛赴日本治病當作最高機密,對外諱莫如深,醫院內外軍警密布,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如臨大敵。第二天,由名古屋帝國大學的專家組成了治療小組,由齋藤主刀施行手術。手術中,醫生發現汪精衛的三節胸椎骨已嚴重變形,骨膜發炎潰爛。手術後,汪精衛的身體和頭部全部用石膏固定。此時的汪精衛已元氣喪盡,形如僵屍。1944年11月10日下午4點20分,汪精衛躺在病床上最後抽搐了幾下,停止了呼吸。汪精衛死後,小磯內閣假惺惺地發了訃告,連天皇也說了幾句「痛惜」之言。在南京一班漢奸的請求下,日本軍部特地用「海鶼」號飛機將汪的屍體運回南京。
炸墓焚屍
盡管汪精衛死因撲朔迷離,至今眾說紛紜,但是他死後被國民黨炸墓焚屍卻是一個人所共知的歷史事實。
早在1942年清明節,汪精衛在眾漢奸陪同下祭掃中山陵時,就對眾人說:他死後若能葬在孫中山陵園旁的梅花山上為孫中山守陵,就心滿意足了。於是陳公博、周佛海眾漢奸便決定在梅花山上為汪精衛舉行葬禮,並決定1944年11月23日淪陷區放假一天,凡願參加送葬的南京市民,每人可領取20元的中儲券,這個數字相當於當時職工月收入的四分之三。經過一番冷冷清清的「悼念」活動,11月23日,在日寇軍警的嚴密監視下,汪的屍體被埋葬在梅花山麓。
梅花山是紫金山(又稱鍾山)的一小部分,因宋代時在此種過梅樹而得名。紫金山上有孫權、朱元璋、孫中山的陵墓,而梅花山剛好在明孝陵與中山陵之間。陳璧君自知汪精衛的屍體日後難免被人毀棺鞭屍,便親自布置,用了5噸堅硬的碎鋼塊摻在混凝土裡,然後澆灌成厚厚的墓殼。她滿以為這樣就能安全地保護好汪的屍體。沒想到僅僅過了10個多月,抗日戰爭就勝利了,在全國人民的一片呼聲中,南京人民對汪精衛的墳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滿,紛紛要求鏟除。蔣介石在輿論的壓力下,派何應欽扒掉此墓。
(汪精衛墓)
何應欽又派陸軍總部工兵指揮部馬崇六和七十四軍軍長張靈甫,找到當年建墓的專家,經過認真研究,命南京某部工兵營用了150公斤德制TNT炸開墓殼,劈開棺材。炸墳是秘密進行的,提前三天,往中山陵方向的交通即被封鎖,對外放風說是為了抓漢奸。工兵爆破分兩步,第一步炸開外層混凝土,第二步炸開內窖。工兵們從墓基下打入一條地坑,然後在坑內裝上大量炸葯。引爆時,只聽得一聲巨響,泥石飛天,墳殼裂成數塊。開棺時,由當時的南京市市長馬駿超親自檢查,發現棺內的屍體經防腐處理、依然保存完好。另外,除了陳璧君親手蓋上的「魂兮歸來」的白幡外,還發現一本汪精衛手抄的詩稿,雖已發霉,但字跡還可辨認。稿本中的多數詩作,先前都曾在一些報刊上發表過,只有最後一首《自嘲》,字跡歪歪斜斜,不具年月,估計是汪精衛死前的絕命詩。詩中寫道:「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汪精衛的屍體隨後連同棺材被運往清涼山火化,骨灰被丟棄於路邊的一個水坑裡。工兵營當夜平整好墳地,在墳地上建了一座小亭,兩邊修建了長廊,隨後又種上花草樹木,使這里成為一處風景點,與中山陵遙相映襯。

㈤ 老電影奇襲中的敵人運輸隊隊長是誰扮演的他的生平簡介長

是八一電影廠的老演員謝萬和。他在《地道戰》里扮演著名的假武工隊隊長(孫進財)。他演的電影角色絕大部分是反派人物,但在50年代早期電影也演過正面人物解放軍連長(幾乎沒有印象)。

謝萬和演過的電影:

賀龍軍長 (1983)瀟湘電影製片廠 .... 汪精衛秘書
龍種(1982)八一電影製片廠 .... 孫大鈞局長
打擊侵略者(1965) 八一電影製片廠.... 李偽軍副官
地道戰 (1965) 八一電影製片廠.... 假武工隊長孫進財
苦菜花 (1965) 八一電影製片廠.... 特務王竹
奇襲 (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 .... 傀儡軍運輸連上尉
回民支隊 (1959)八一電影製片廠 .... 偽軍金副官
赤峰號 (1959) 八一電影製片廠.... 國民黨軍參謀長
海鷹 (1959八一電影製片廠 .... 海軍大尉
渡江探險(1958)八一電影製片廠 .... 連長陳文健
英雄虎膽 (1958)八一電影製片廠 .... 土匪假俘虜

㈥ 建黨偉業>電影有哪些人走向反面,背叛革命

汪精衛、蔣介石。
北伐戰爭後期,由於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中國革命陷入低潮。在這種情況下,工農群眾被大肆屠殺,共產黨員人數急劇下降。然而,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㈦ 劉德華1984年的這部爽片,出演6分鍾卻讓他回憶一生,你看過嗎

那時的劉德華才20歲剛出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小鮮肉一枚。說是出演,其實只是一個替補。他飾演的角色原本屬於傅聲。可是,傅聲卻在那一年7月因車禍意外身亡。影片開拍在即,再改劇本已來不及,於是長得高鼻大眼,有些像傅聲的劉德華就被叫來,臨時頂替傅聲的角色。這部電影名叫《上海灘十三太保》。

《上海灘十三太保》之所以爽,在於全片86分鍾,光動作戲就有接近70分鍾。基本上,就是從頭打到尾,很剛,很硬,很直男。血漿並肱二頭肌齊飛,陽剛與腎上腺激素狂飆,熱血與青春一起在燃燒。

劉德華和《上海灘十三太保》

張徹是香港影壇資深的武俠片大導演,拍過很多經典的武俠電影,也捧紅過很多動作明星,包括《獨臂刀》的王羽,《金燕子》的鄭佩佩,《雙俠》的狄龍姜大衛,等等。當時傅聲的死,是轟動一時的頭條新聞,不僅錯過了《上海灘十三太保》,更改變了多位巨星的命運。

其實對劉德華的影響其實並不大,他是王晶眼中那種放在誰手上都會紅的人,甚至現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演過這樣一部電影。不管有沒有《上海灘十三太保》,劉德華都是未來的天王巨星。

㈧ 1883年,不平凡的一年,亞洲與歐洲有3位擾亂世界的人出世

人這一生,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甚至可能有時候我們會有自己的存在幾乎毫無意義,但人活一世,本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場旅程,從主觀角度來看,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可以視為一種風景,是以我們的存在與否其實並不會對這個世界產生什麼太大的影響。

可偏偏就在1883年,三位分別來自亞洲和歐洲的人誕生了,他們的誕生看似很平凡,可他們都狠狠地在 歷史 上劃下了一筆,皆對很多家庭人民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他們的死是輕於鴻毛的,但亦是大快人心的,他們的死亡伴隨著無數人的咒罵,這樣的一生值得嗎?至少在我眼中是毫無意義的,若你來這世上走一遭,臨死卻帶著無數的罵名,那這一生有何意義,一個不被這人世所認可的一生,該是如何凄涼呢?

汪精衛是在這三人中唯一的中國人,亦是對中國影響頗深的,汪精衛的一生,頗為復雜,亦惹人唏噓不已。

他的人生好像分為兩部分,一半是善,一半是惡 ,但總歸人們不會記得他曾經做過些什麼好事, 一旦有了污點的人,人們往往只會記住他的污點, 一提及汪精衛,人們都只會想起他的「漢奸」身份,而對於其他的,又有誰會去關心呢?

其實汪精衛的前半生,亦是一位優秀的革命分子,身為一名有志青年,青年時期的汪精衛也並非是一個一心只想「投日求和」的「漢奸」, 他也曾擁有滿腔的熱血,想要為了祖國和人民做出一番貢獻。

曾經的汪精衛,還生活在清朝統治之下,作為一名思想先進的革命分子,他同樣苦於如何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在與一些同僚們的商討之下,制定出先去刺殺清攝政王載灃,以推進清政府的瓦解。

在彼時,他們一同前往北京,開設了一家照相館,以此來掩蓋身份,暗中規劃刺殺行動,無奈意外突生,埋伏被清軍發現,最終一行人皆被捕入獄,在獄中,汪精衛留下了「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這句話,一時廣為流傳。

彼時的汪精衛,依然是一個滿懷熱血,致力為革命事業進程的有志青年,誰又能知曉他會走上「漢奸」的道路呢? 但又有誰真正分析過這期間的原因呢?

後來汪精衛僥幸從清政府的牢獄中逃脫,這段經歷沒有讓他愈發英勇, 反而使其開始受挫,革命意志也隨之開始消沉 ,畢竟可以大義凜然看待生死的人還是少數,而在生死面前的汪精衛,選擇了逃避,他的性格也在逐漸發生著改變。

汪精衛曾在國民政府先後擔任各項要職,不過在此期間由於委員長屢次挑釁,甚至無視他的權力所在,而汪精衛卻選擇一再忍讓,但他的下屬們皆一一看在眼裡,於是久而久之,汪精衛在其職上的威信大打折扣,其地位也逐漸被委員長所取代。

但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在一味的忍讓屈服之下, 汪精衛從那個一腔熱血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懦弱的,不斷降低自己存在感的「透明人」。 而他的此種性格,也促成了他之後的一系列「叛國」行為,招來罵名。

在懦弱的心理引導下,汪精衛開始害怕戰爭,是以在抗日戰爭期間,在全國人民正水深火熱地飽受日軍摧殘之下,國人都對日軍懷著無比的憤恨,上下同心想要將侵略者趕出中國地時候,汪精衛日漸高漲的恐日情緒卻讓他生出了想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這場戰爭。對於戰爭的恐懼使他無視了日軍的無恥行徑, 使他竟然對日軍所謂的「和平解決「抱有一絲幻想。

於是而在此期間,他與委員長二人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這一喪權辱國的不平等協定,以及後來又批准了一系列的賣國條約。

在其在國民政府被委員長一步步取代之後,汪精衛又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脫離了國民政府,另立汪偽政府。

與此同時, 汪精衛還深陷日本人為之編織的「和平止戰「美夢,將「和平」「中日友好」等的思想在國內大肆宣揚, 甚至影響了一大批的國人,腐蝕了一大批國人的思想。

一時間,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主張投降日本,同時還打擊了不少國民抗擊侵略者的決心和意志。因此, 汪精衛徹徹底底地背上了「漢奸」的名號。

後來汪精衛在日本去世,其妻子遵從其遺願,將其葬回中國。但之後其墳墓被國民黨軍隊炸開,火化後骨灰被隨意拋灑,可見國民對其的憤恨有多深了。

但時至今日,依然有諸多踏在革命先輩們用鮮血保衛住的土地上, 說著做著所謂「扭曲 歷史 ,崇洋媚外」的事情,可曾想過我們如今的和平是怎麼來的,這片土地曾經見證了什麼?

汪精衛也算傳奇一生,落得個「千古漢奸」的罵名,可知他這一生有何意義呢?

而這第二位便是曾經二戰時期的侵華日軍,土肥原 ,其名全稱為土肥原賢二,是二戰期間侵華日軍的甲級戰犯。

其在二戰時期,主要從事各類間諜活動及情報工作,更是作為主要人物參與了偽滿洲國的建立以及東北自治等活動,是當時侵華日軍中的一位代表,對我國國民造成了永久無法磨滅的傷害。

而土肥原此人,在日軍中也是有領導級地位的人,此人不僅具有從事間諜工作的本領和能力,同時也十分有遠見和靈敏的預知力,這在他曾經做過的幾次不怎麼被人熟知的事情上都有過展現。

除從事諸多間諜情報工作,在軍閥戰爭時期,他還曾出任「東北王」張作霖的顧問,以日本關東軍為助力,為張作霖地位鞏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一時間助長了東北地區軍閥勢力,也同時作為雙方溝通的橋梁,而且土肥原也使日本關東軍同東北軍閥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系。

有此原因擺在這,土肥原便直接獅子大開口,要求張作霖為之在東北地區劃出一塊侵略地來,可見其早有預謀。

此人心機頗深,張作霖雖然出身土匪,但在大義面前並未同意其無理的要求,畢竟從表面看可能這只是劃出一塊地區來,可實際上,一旦開了這個先例,日軍便會變本加厲,繼而將整個東北地區變為其殖民地,那時,便不再是劃一塊地這么簡單了。

張作霖一直試圖擺脫其掌控,土肥原自然發覺了他的心思,以防後患,土肥原策劃了皇姑屯事件,讓張作霖在其間葬送了性命。

而另一件足以彰示其有遠見思維的事則是當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北京之時,土肥原就將其安置到了天津,將這枚棋子提前布好。有了正統皇帝溥儀的支撐,土肥原便順利地建立了偽滿洲國。

但縱使如此,那隻是我們從客觀角度看到的,從作為一位中華兒女的主觀角度來看,其罪行一樁樁一件件,此番念及,皆是十分可恨的。

但我們也需要冷靜分析,我們始終要清楚的, 敵人其實永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可怕, 大家也不要被某些「抗日神劇」所誤導, 我們只有不斷地強大,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屈辱的 歷史 再次重演。

而第三位則是 義大利的法西斯黨黨魁貝尼托·墨索里尼,亦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 更是法西斯的創始人,他以一己之力直接攪動了部分西歐國家的不太平,同時亦將世界搞了個天翻地覆。

發動戰爭的人,眼裡只有這場戰爭可能會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永遠看不到硝煙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廢墟里的橫屍遍野,亦聽不到人們無力的哭喊,只聽得見炮火的轟鳴,這便是無情的劊子手啊。

此人先是在義大利政府內部實行法西斯主義,排除異己 ,甚至直接發動暗殺行動以迫害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不斷發動武備力量鎮壓工人和民主運動,不斷在國內宣揚沙文主義和種族主義思想,後通過確立《選舉法保證法》以保證其法西斯黨派內部人士直接占據國家議會席位的三分之二,以此來實行其獨裁專制。

可見此人確實頗有政治頭腦,但他的舉動無疑是十分殘暴的,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的人,始終是最無能的人,他用暴力的方式獲取政權,勢必要永遠用暴力的方式維持住自己的這份權力,可人民始終是在成長的,他的權力絕對不會在其手中停留太久。

且在獲得國家專制政權之後他先後侵佔了科孚島、衣索比亞等地區,甚至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等。以個人為代表同德國與日本共同組成反共產主義聯盟,不斷加快對周邊國家的侵略進程,其中包括埃及、蘇丹、肯亞等多個國家。

可以說,此人同希特勒還是有許多相似之處的,都是狂熱的侵略主義,他們的眼中,一切就該通過炮火的轟鳴來獲得。

但與我們所知的表面不符的是,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建築師。在其執政期間,他花費了二十年來重建義大利,修建了許多現代化基礎設施,其中包括新火車站和郵局、法庭和大學、療養院等,甚至開創了著名的的「威尼斯電影節」。

但他亦不能功過相抵,並沒有得到人民的原諒, 反法西斯運動開展之際,出任「義大利 社會 共和國」傀儡政府總理的貝尼托·墨索里尼被義大利游擊隊抓獲,於米蘭廣場實行處決,他的一生也就此落下帷幕。

沒有被任何世人認可的一生,該有何意義呢?他們活過,他們背負著罵名離世。他們曾經攪動一時的風雲,可那又如何呢?那些被世人唾棄、怨恨、不恥的事情,難道能作為一種榮耀嗎?

他們的存在被記入 歷史 的唯一原因,就是來警醒後人,我們該如何去做,該如何去守護我們的國家,保衛我們的和平,我們需始終牢記的,我們的敵人永遠是足夠能力的不可小覷的,永遠不要沾沾自得,要不斷地前進、強大,才能把災禍扼殺在萌芽之前。

此三位皆生於1883年的人物,或許都有值得肯定的點, 但更多的則是他們帶給無數家庭,無數人民無盡的悲痛和永遠無法磨滅的傷害。

同樣的,此三人皆食惡果,雖身已隕滅,但卻始終背負著罵名,遺臭萬年。而我們了解 歷史 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單單在心中唾棄幾句,是為了讓我們可以記住這段 歷史 ,始終銘記著那段屈辱的過去,告訴自己將來該怎麼活?

由此,我想我們可以探尋所謂人生的意義了, 一個對得起自己的一生,沒有白活的一生,至少可以被世人認可的一生即使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可依然足夠發光,哪怕這光十分微弱

我們需始終記得自己存在的意義,不為留名,不為作惡,只為了能為這世界做點什麼,讓自己這人生一遭路不曾白白活過。

㈨ 建軍90周年的獻禮影片有哪些

1、亮劍:革命題材連續劇

8月1日清晨2時,葉挺親自指揮戰斗,朱德所部也參加戰斗,賀龍指揮將紅旗插上敵司令部內鼓樓上,南昌起義取得了勝利。

閱讀全文

與講汪精衛一生的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替身電影完整免費觀看 瀏覽:100
當兵的打鬼是什麼電影 瀏覽:499
電影叫什麼屋 瀏覽:753
韓國電影這是什麼完整版 瀏覽:714
阿富汗美軍戰爭電影有哪些 瀏覽:499
韓國電影好看的床戲吻戲 瀏覽:513
微信里怎麼查找剛買的電影票 瀏覽:554
劉德華早期好看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13
最近好看的狗狗題材電影排行榜 瀏覽:547
好看不是太長的動漫電影 瀏覽:789
河智苑那個電影好看 瀏覽:639
鹿晗開飛機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62
愛奇藝怎麼離線電影 瀏覽:206
電影科幻免費觀看2020年 瀏覽:662
如何在有線電視台選擇看電影 瀏覽:719
適合青春期看的日本電影有哪些 瀏覽:954
張柏芝大尺度電影有哪些 瀏覽:934
法老與眾神電影免費版 瀏覽:398
推薦幾部好看的國產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351
先婚後愛的動漫電影有什麼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