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關於道士出山的電影或者網劇,茅山道士這類的~
1、七金屍(1974)
這部影片結合了西方的吸血鬼故事和中國的「湘西趕屍」傳說。在中國湘西,七金屍古廟的法師藉由吸血鬼Dracula(德古拉)的力量使七金屍復活,以便再次控制湘西村落。想不到Dracula卻殺了法師,附上他的屍體上回到中國,將七金屍復活。為了解救家鄉,Hsi Ching(姜大衛)跟隨他的老師星相學家Van Helsing(范海辛)教授及其子還有一位富有的女寡婦Buren太太一起回鄉捉僵屍.. 2、茅山僵屍拳(1979)
以趕屍為業的陳五(劉家榮)與徒弟范振元(汪禹)在一次行動中,因同時趕著九具屍體上路,顧此失彼下,走失了兩具僵屍;其中一具光頭僵屍(劉家輝)實非真僵屍,而是江湖漢子,因被奸人陷害而假扮僵屍以混人耳目。其間發生很多事故,光頭僵屍使出拳術退敵,原來陳五亦非常人…… 3、鬼打鬼(1980)
車夫張大膽撞破妻子紅杏出牆,姦夫怕醜事泄露殺死張妻並嫁禍張大膽,更僱傭茅山法師對付張。法師的師弟不滿同門師兄施法害人,遂挺身而出救張脫險,一場精彩又搞笑的鬥法就此開始。 4、追鬼七雄(又名:追鬼奇兵 1981)
排長(鄭則仕 飾)與阿英(許冠英 飾)喬裝趕屍道人,與五名扮成僵屍的同夥夾帶鴉片販賣路經馬祥坪。獨霸一方的苗老爺為強占歌女害死琴師阿昌,威逼利誘托排長攜屍體出城。七人出城進入原始森林,不慎將屍體遺落於硫磺沼澤,眾人將錯就錯,尋至客店安歇。當晚一名同夥遇害,鄉民傳言厲鬼作祟,排長與其餘五人搜集大蒜等物赴荒郊祛鬼,經由古墓內的幾番交手,排長等人一敗塗地。排長與阿英逃得性命後折返馬祥坪向苗老爺報信,始知厲鬼動機只在向苗老爺尋仇,排長眼見助陣道士鬥法厲鬼失敗,趁機施計要挾苗老爺,反被對方制服,充作與厲鬼決戰時的肉餌…… 5、人嚇人(1982)
紙扎店小工朱大腸自小由道士二叔公帶大,朱大腸道術未習多少,行事偶爾顛倒,卻有一副正氣心腸,因不肯拖累指腹為婚的未婚妻阿雲,時常給人家冷臉。朱大腸好友馬麟祥外出闖盪,返鄉時卻變成了一具屍體,一同回來的還有馬麟祥懷孕的妻子跟幾個男伴,朱大腸感事有蹊蹺,出力調查卻一無所獲。幾日後,馬麟祥冤魂找到朱大腸求助,原來馬麟祥返鄉時並未身亡,只為夥同他人盜取自家祖上的陪葬品而出此下策,卻不料假戲成真,被同夥取了性命。心灰意懶的朱大腸拗不過冤魂騷擾,請來二叔公做法幫好友報仇,結果自己丟掉了肉身以至喪命。悲痛欲絕的阿雲經二叔公指點,與鬼差斗計,最終搶回朱大腸的魂魄。 6、僵屍國度(時間不祥)
古時候,人如果不幸在異鄉喪生,生怕變成孤魂野鬼,這種客死異鄉的商客就希望死後能落葉歸根,於是,就出現了一群茅山術士。專門負責把客死在異鄉的商客趕送到各自的家鄉。希望死後能得嘗所願。時間一常,這種專門負責趕送屍體的就叫趕屍人,<br>清朝時期茅山術士毛教授,馬小玲各趕著一群僵屍來到了 雲南,不料天降大雨,此時怪事頻頻發生。擅長邪陰巫術的黑巫師為霸佔村裡的財產,不惜做法讓所有僵屍出竅,黑巫師為了便於下手,暗中向毛 馬二人挑撥離間,兩人上當內訌,拚鬥在即。惟有毛教授徒兒雷震子及馬小玲的乾女兒天姬兩人知道危險將至。可是毛馬二人不聽勸阻,誓要決一死戰,結果兩敗俱傷……: 7、人嚇鬼(1984)
這是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戲班裡的故事。戲班裡頑皮搗蛋的武生阿貴(董瑋 飾)經常扮鬼嚇人,連戲班的台柱新少佳都經常被他捉弄,大家對他既氣憤,亦無可奈何。這次,當阿貴又扮鬼嚇人時,豈料碰上了真鬼——潮州鬼。阿貴嚇得屁滾尿流,幸好戲班裡的老衣箱聲叔(林正英 飾)這方面經驗豐富,他得知潮州鬼生前被人分屍,死後才冤魂不散。為了讓潮州鬼安息,聲叔和阿貴決定找全潮州鬼的屍骸。不料卻錯挖了另一個惡鬼的屍骸,一時間,戲班被惡鬼弄得烏煙瘴氣,聲叔決定和阿貴一起扮天師嚇走惡鬼 8、僵屍先生(1985)
富紳任某聽從風水先生勸告,將先父棺木移往他處。茅山丸叔應邀幫辦此事,棺木打開,屍身未腐。九叔生疑,命徒弟文才、秋生小心看管。深夜,任某被僵屍殺死,文才為保護心上人而身中屍毒,自己險些也變成僵屍。秋生被多情女鬼迷惑,丸叔念女鬼並無惡意且從僵屍手中救還過秋生,遂施法助其超生。僵屍額頭的鎮符被風吹落,僵屍復甦;正當九叔法術用盡而不敵之際,師弟茅山道人趕到,念動咒語,在展開一場人與僵屍大戰後終將僵屍殲滅。本片就是僵屍電影風潮的開創者,意義非凡 。 9、僵屍翻生(1985)
茅山道士錢真人(鍾發 飾)與師弟吳真人(錢月笙 飾)平素不和,在道術上互爭高低。幫派人物九叔(谷峰 飾)請到兩人為親弟禮葬,錢真人攜小徒阿發(呂方 飾)借口舌之功奪標,吳真人心有不服,遂於路對屍體施茅山道術,促其僵屍化來報復二人。錢真人遏制屍變之際,盜墓賊旺財(錢小豪 飾)驚動大帥新下葬的九姨太(王小鳳 飾)屍身,屍體在雷電交加之夜復活,與旺財兩體一身,行動一致,旺財無法擺脫半屍,巧遇錢真人求助,錢真人無計可施。 10、僵屍家族(1986)
一名黑市古董商發現了一個僵屍家族,為了將其出售,他把小僵屍帶去給顧客鑒賞。途中,風吹去了小僵屍頭上的鎮邪紙符,小僵屍復生逃走。他馬上趕回工作室,發現徒弟正跟兩個大僵屍搏鬥。他們合力制服了僵屍,但徒弟被僵屍咬傷,身上開始霉爛,於是前往林醫生處求醫。林醫生隨他們到工作室,為怕僵屍遺禍,他主張把僵屍消滅。古董商卻因不甘損失,加上警察介入,各方混戰一場,兩個大僵屍乘機逃走。小僵屍被不明真相的小朋友當成小人玩,玩得正歡;大僵屍趕來,僵屍一家團聚。警察設重重包圍將僵屍家族消滅,但古董商和他的兩個徒弟因被僵屍咬傷,此刻卻變成了僵屍。
B. 親們好,有沒有茅山道士,或畫符,捉鬼或風水有關的電影求介紹
彭禺厶主演的《茅山道士》,《道士出山》,怪嚇人的!
C. 電影里陳五茅山道士是那個電影
《茅山僵屍拳》為《神打》的姊妹篇,由金牌武師指劉家良擔任導演及武打設計,劉家班王牌雙生汪禹、劉家輝聯袂主演,另有劉家榮、黃杏秀、徐少強等著名影星的加盟。
以趕屍為業的陳五(劉家榮)與徒弟范振元(汪禹)在一次行動中,因同時趕著九具屍體上路,顧此失彼下,走失了兩具僵屍;其中一具光頭僵屍(劉家輝)實非真僵屍,而是江湖漢子,因被奸人陷害而假扮僵屍以混人耳目。其間發生很多事故,光頭僵屍使出拳術退敵,原來陳五亦非常人……
D. 茅山道士的電影
靈幻童子
E. 港片中頻頻出現的「茅山道士」在歷史上有真實原型嗎
上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曾開創出被稱為「靈幻功夫片」的新片種,這類以靈異鬼怪與功夫喜劇為主題的電影名噪一時,賣座的《僵屍先生》、《一眉道人》等影片,讓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形象不得人心。不過港片中的「茅山道士」,當然只是電影言語描畫出來的藝術形象,想像成分居多。那麼老港片中頻頻呈現的「茅山道士」的真實原型究竟是什麼?
「茅山道士」與香港民間宗教文化
香港的民間宗教文化帶有濃厚的地域顏色,在正統的儒釋道三教之外,生動著喃嘸、六壬、茅山等中央教派的從業人員。他們不同於普通意義上的宗教神職人員,而被學界稱為「民間儀式專家」,他們的儀式混合了道教、佛教與民間信仰的內容,並帶有巫術成分。
在電影里,林正英頭戴黑色的瓦梁巾,鑲著帽正,身穿黃海青或對襟袍,正是在民間被俗稱為「喃嘸佬」的典型裝束,這種形象在當代香港廟堂中仍很常見。而影片中林正英行咒施符、劾鬼驅邪的情節,則是屬於另外一種「茅山師」的法術。
新界北部地域傳播的《道統永傳》中說:「其習或為黃冠羽士、或為告斗星巫、或演法茅山、或為設送邪煞,此各道巫,俱尊老君為道教之主。」
他們固然都號稱為尊奉道教的老君,但來源卻不一樣,黃冠羽士指的是道士,告斗星巫指的是術士,而演法茅山者與設送邪煞者,指的是巫師。三者本來界限分明,但在香港復雜的民間宗教文化背景下,教派之間互有雜糅,連當地人也無意去分清他們的身份異同。電影里的「茅山道士」理論並非道士,而是多重身份在角色組合後的產物。
「茅山道士」這個形象,打扮固然與「喃嘸佬」相同,並借用了道士的身份標簽,但主要表現的是行茅山法的巫師,民間稱他們為「茅山師」或者「茅山師傅」。這里說的茅山法,是民間巫法的一個流派,與正派道教的茅山上清派並不是一回事。
巫教中的「茅山法」
在民間,普通將茅山寫成「茆山」,或者「毛山」,他們的教派被稱為茅山教,20世紀30年代,人類學、民族學的學者在兩廣瑤山地域的調查中發現了茅山教,惹起了漢學界的留意。盛行於兩廣地域的茅山教,與福建的閭山教、湖南的梅山教等有很深的淵源,這些民間巫教通常被稱為「法教」,又稱作「師教」。巫教的行法者被稱為「師公」、「端公」,即古代文獻中所說的「師巫」,福建建陽地域的師公,更是自號為「巫流弟子」。
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在區別巫術與宗教時提出,「巫術是適用的技術,一切的動作只是抵達目的的手腕」,巫術是一種准宗教現象,但巫術(或巫教)不同等宗教。
巫教的師公們沒有宣揚經典與教義,而是控制方技巫術,為尋常百姓提供超驗性的效勞,在古代農業社會的社會生活中,他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巫教是屬於中國傳統社會里士大夫文化、俗文化之外的神秘文化,其長期隱沒於底層社會,致使遭到官府的打壓。《大明律》中指出「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聖,自號端公、太保……一應左道亂正之術」,以法律的方式遏止茅山法等巫術。
但在明代,還呈現了一部反映巫教作品的小說《海游記》,全稱《新刻全像顯法降蛇海游記傳》,書中試圖將巫教與三教並列,稱「自天地開辟之後,人民安業,以儒、釋、道、巫四教傳於天下」,反映巫教文化在民間社會的影響力。
在《海游記》中,閭山法與茅山法被以為是巫教中的正邪二派,書中描畫的閭山與茅山,均是神話世界之中巫法勝地,並非理論存在,當然也就不會是指道教中的茅山。
經過漢族移民的傳播,閭山、茅山、梅山等巫教也在南方少數民族間普遍傳播,在瑤族、壯族、侗族、仡佬族、畲族等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巫教佔領了中心部分,例如畲族的《開山祖圖》上就繪有其祖先「茅山學法」的內容,這也是宋代以來少數民族漢化的重要途徑。
道教茅山中的「上清道士」
而道教的茅山上清派,是指以江蘇句容茅山為中心展開起來的上清派。上清派第一代宗師是南嶽夫人魏華存,被譽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則是第九代宗師,他常居茅山,在此開設道館傳授《上清經》,使得茅山成為上清派的活動中心,茅山由此揚名。魏華存夫人於東晉興寧二年(364),初次將《上清經》授予琅琊王司徒舍人楊羲。
從興寧三年(365)開端的數年間,仙真們陸續降臨在護軍長史許謐的家中授道,一種全新的宗教思想體系,就在夜色下的神啟活動中降生。到了南朝,隱居先生陶弘景將茅山降授的內容搜集整理成《真誥》一書,嚴謹地記載了仙真留下的高尚華美的言語,司馬虛等西方學者將之稱為「茅山的啟示錄」。
那麼正軌的上清派道士應是一種怎樣的形象呢?
上清派是唐代道教主流,有茅山與天台山等支系。天台山道士應夷節的學道閱歷可視作上清道士的人生標桿,他7歲慕道,13歲出家學道,從15歲參受正一經籙開端,至32歲進受上清經法,獲得了唐代最高的道教法位。他的終身經過學習三洞經典,取得相應法位的過程,類似今天的學位制度,而與電影中行使驅鬼技藝的「茅山道士」大相徑庭。
因此,在六朝肉體史上具有重要位置的茅山上清派,與民間社會盛行的巫法茅山教,二者本無關聯,由於電影的強勢影響,才讓部分觀眾墮入混雜是非的尷尬境地。
古代小說筆記中的「茅山師」
此外,在歷代志怪小說與文人筆記中還記載了很多「茅山師」的故事,他們仰仗各種禁咒符術,可以治鬼驅狐,固然寫的是幽明兩界的奇聞異事,但其中更能折射人情世態,這或許是香港靈幻功夫片創作的思想淵源。不過,古代小說中控制茅山法的人指的就是師巫,有時分他們被稱為法師,當然不是指來自茅山的上清道士。宋代洪邁《夷堅志》記載,有一個行茅山法的俗人,「雖非道士」,但卻被裡俗百姓稱為「譚法師」
。話說在江西德興縣,有一老狐化作人形,變成黃老翁的樣貌,常去探望他在外耕田的兩個兒子,故事的結局令人唏噓,黃老翁被兩個兒子誤認作是狐妖而殺死,而最後譚法師呈現,讓冒充黃老翁的狐妖現形,將其撲殺。
明代湖南人江盈科也記有一個故事,說他的家鄉有一個叫做李四的師巫,他學的茅山法多是害人之術,「試之立驗」,可以令牆團結、令酒發酸、令繩折斷。一次,他運用巫術戲弄一個正在走路的女子,女子的裙帶突然自動褪落,後來他才看清這女子就是他女兒,自此成為笑柄。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描寫有茅山法師與狐妖的故事,與官場索賄的行徑很相似。有一戶人家遭遇狐患之後,聯絡了一位茅山師,在他准備動身驅狐的時分,遇到一位老翁,老翁自稱與狐交好,出了高額的賄金打通了這位茅山師,阻止他前往驅狐。貪婪的茅山師得錢後並未罷休,而是用「雷斧火獄」相要挾,不時向各處的狐妖索要金銀。最後,不堪其擾的狐狸盜走了他的符印,令他癲狂自殺。
關於普通百姓而言,影視作品與世俗小說的影響力顯然比宗教原典大得多。因此在理想生活中,常有人根據老港片中「茅山道士」的虛擬形象,訊問真正的道士能否「抓鬼捉妖」,遇到這般提問,道士們若非啞口無言,即是啼笑皆非。
F. 盤點有關茅山道士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有關茅山道士電影,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道師爺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G. 哪部電影里有一個茅山道士叫十三
《道士出山》
由喜劇小生彭禺厶領銜主演,講述了現代道士陰十三利用祖父傳授的《茅山道士術》除鬼降僵的故事。
H. 問幾個茅山道士僵屍的電影名字和一些好看的電影
鬼叫春 種鬼 鬼戲院之驚青艷女郎 倩女幽魂1妖魔道 香港奇案之四廟街皇後[邵氏精品] 人蛇鼠 尼斯湖水怪傳說 金裝鬼打鬼 鬼新娘[邵氏精品] 陰陽路4與鬼同行 陰陽路3升棺發財 僵屍脫衣舞娘 傳說的故鄉 蠱 猛鬼街
I. 求關於茅山道士與降頭的電影謝謝
這些都是我看過的鬼、僵屍、降頭類的片,其中我在片名後面加三個*的
,都是個人認為非常好看的片子,強烈推薦看一下,都能在線看到的,可能有幾個不是林正英的,但都是好片子,一般的在線電影網站都能看到
這些片子我都www.56.com里看過,畫片質量還可以,也挺流暢
林世榮
人嚇人
鬼咬鬼
音樂僵屍 ***
屍家重地 ***
幻靈先生 ***
一眉道人 ***
一眉道姑
捉鬼合家歡 ***
捉鬼大師 ***
新僵屍先生 ***
僵屍先生 ***
僵屍家族
茅山學堂 *** 近乎絕版,找了好久沒找到
血衣招魂 ***
驅魔警察 ***
猛鬼差館 ***
猛鬼學堂 ***
猛鬼大廈 ***
猛鬼霸王花 ***
非洲和尚
舞台姐妹
嘩鬼旅行團
幻靈至尊
鬼幹部
鍾馗嫁妹
黃金道士 ***
僵屍至尊
僵屍奇兵
僵屍叔叔
妖怪都市
南洋第一邪降
十大邪術
J. 茅山道士都叫什麼
你好!
茅山道士的由來:
茅山,坐落於現今江蘇省鎮江市和常州市金壇區交界處,風景秀麗,幽靜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聖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稱,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天」,更被譽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這種種稱號不僅為她披上了層層神秘的光環,也為她引來了許多奇人異士。
因為有道教一宗發源於此,所以以此為修煉本處,後發揚出去的道教宗派稱之為「茅山宗」,人們便把其弟子呼之為「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很多人自以為就是電影里專門抓鬼的那種,其實除了斬妖除魔,茅山道士還有很多貢獻,比如:
古代化學的演化,醫學文學上的文字記載貢獻,其中南派茅山羅浮山祖師葛洪的著作《肘後備急方》給2015年諾貝爾獎的主屠呦呦極大啟發,獲諾獎感言:西晉葛洪的處方給了我靈感。
茅山道士分南北茅山道教。
北茅山發源地鎮祖師爺為:陶弘景;
南茅山派為廣東羅浮山,祖師爺為著名煉丹師:葛洪。
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它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統稱為茅山道士。闕德貴道長,茅山蔣道德師傅等以茅山文化為基礎,弘揚傳統文化哲學。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