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電影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電影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發布時間:2022-08-27 03:50:38

『壹』 電影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電影的產生使人們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它使得人們懂得思考和反省自己。縱觀這些年的電影發展歷程,更加體現了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在電影中體現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生活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電影的影響:
1、從產生以來逐漸成為最普及、最重要的藝術樣式
,列寧說:「對於我們來說,在一切藝術樣式中,最重
要的就是電影。」電影對人的行為、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美國現在人均每年看6次電影
2、對人類文化信息傳輸方式的巨大變革,使人類進入影視文化(信息文化)的發展階段
。西方學者認為人類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以語音為載體的口頭語言文化,以文字為載體lAo
的書面語文文化,以音像為載體的影視文化。

電影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歷程。對於人類歷史,一百年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就其相對應的現代社會,可說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了。現代社會的發展是飛躍式的,電影的變化更為奇速。拿最早拍攝的電影。不管是法國的《工廠的大門》、美國的《梅.歐文和約翰·頓斯的接吻》、德國的《柏林風光》,或是稍後的敘事片,如梅里愛的《月球旅行記》、鮑特的《火車大劫案》,與當代電影相比,不管是中國片還是外國片,尤其是當代好萊塢的那些所謂的「巨片」,如《星球大戰》、《大白鯊》、《終結者》、《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都不可同日而語;後者拍攝的技術、技巧和方法,以及它們所蘊容的文化氛圍和義理內涵,都大大超過了前者,超過了以往。

正是由於這一點,人們推測著在也許是更為翻天覆地的下個世紀的歷史條件下,在另一個一百年中,電影是消亡,變異還是繼續發展?

這是一個耐人尋繹的問題。

回顧上一百年,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電影的變化具有優先意義的,是它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的;科技是電影誕生、成長、發展、壯大的先決條件。從默片到聲片,從黑白到彩色,從標准銀幕到寬銀幕立體聲,還有光學鏡頭、感光膠片、機械性能等等的或大或小的改進和變革,都給電影的創造開拓了新的天地;尤其是七十年代後期以來,視頻、電腦、激光這些新的高科技在電影的上的應用,更擴大了銀幕的創造力,使其形象、語言煥然一新。如果沒有這些高科技的發明也就不可能設想會有上述那些當代好萊塢「巨片」的出現。回顧一百年的歷史,電影的哪一次哪一點的變化不與科技的發展有著內在的聯系呢?現在我們的電影、電視中,用電腦特技處理武打場面,頗與中國二十年代以傳統特技處理武打場面相近似,都是剛剛出現的特技手段運用於電影,都是源於新技術,雖難免幼稚卻不失有趣,可以看作是一次螺旋式上升。據說,現在已經有遠遠優越於電腦的「光腦」出世了;還有我們現在還看不到的新技術,在下個世紀里也會出現。這些已經看到的和還未看到的新技術,又會給電影的攝制帶來什麼,這是難以預計的。但是,可不可以這樣說:在下個一百年裡,電影將隨著高科技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而發展。歷史也告訴我們,當前要發展電影,就應發展電影的高科技基礎。有些國家在世界電影競爭里失敗的教訓,是否也可以從這個歷史經驗中得到啟示。

百年歷史又告訴我們:電影的發展是要靠財力的;准確些說,需要高投入。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並冒投資的風險,是很難參與世界電影市場競爭的。西方的那些個性化電影,不管是二十年代的先鋒派,五十年代的新現實主義,六十年代的新浪潮,也不管是岡斯、德呂克、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特呂弗、戈達爾、伯格曼、法斯賓德等人的作品,多麼具有獨創性和個人思考的特色,對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無論如何這些流派和作品在創作投入的資金上,無法與財力雄厚的好萊塢重頭片相比擬。正是由於優越的製片投入,因而好萊塢能夠吸引歐洲有才華的電影藝術家對於它的嚮往,從而人才濟濟;他們憎惡它,罵它,但又離不開它。歐洲的藝術片和好萊塢的商業片是兩種不同的銀幕現象,如果說歐洲藝術片傾向於對電影可能性的探索,那麼,好萊塢商業片則傾向於市場,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如果說歐洲藝術片成功的關鍵在於個人的電影天才,那麼好萊塢成功的首要因素,應歸結於雄厚的財力;在好萊塢那裡,人才也成為經濟實力的一部分--物化了的人才形態。由此可見財力對於電影之重要!中國目前電影的不景氣,是否也有著資金不足甚至匱乏的原因?

在下個一百年裡,如果社會還是以貨幣形式實現產品交換的話,那麼拍電影恐怕也需要一大筆錢。
過去的百年歷史還告訴我們: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沒有觀眾的電影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那些所謂的「地下電影」,也希望尋找到自己的觀眾,何況是作為電影主體的商業片。電影必須面向廣大的觀眾群,適應他們的需要。早在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的百老匯街就有過愛迪生的「電影視鏡」的商業性映出,票價二十五美分。但由於「視鏡」只能一人一機地朝著視鏡往裡面看,很難包羅更為廣大的觀眾,所以後人還是選定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的布幕放映作為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這里就考慮到觀眾的因素,以最經濟的方法取得盡可能多的觀眾。此外,大約還因為「視鏡」有點象今天的看電視,觀者和視象是有距離的;只有被擺到黑暗環境里的幕布才能使觀眾幻夢般地門生身臨其境之感,這就有著美學上的意義了。總之,對電影誕生日子的認定,還是有公平合理的一面。無論如何,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大約是沒有疑問的。

拿錢拍片,供觀眾看,在這兩者之間有一個運作環節,那就是經營。在百年歷史上,從初期到現在,電影的經營方式,促銷方法,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尤其是在當代,其經營手段更為靈活多樣,難以勝數。但歸根到底,可以說曾經有過這樣兩種電影經營:一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經營,一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經營。它們分別是被它們賴以生存的社會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在中國的百年史上,這兩種經濟體制都曾經發生過,於是中國也就有了這兩種經濟體制下進行電影經營的經驗。現在,中國又出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的轉變,於是電影經營也在這個轉變中轉變。我們無意分辨這兩種經濟體制下電影經營的成敗得失,但它們對於人類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當從中得到教益。
滿足廣大觀眾的需要和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從經濟學的意義上是統一的;一般來說,觀眾越多也就意味著利潤越多,這已經為無數電影歷史事實所證明了。但是,由於電影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所以從社會學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兩者又時常發生矛盾,有時甚至尖銳對立。「為教化」和「為娛樂」這種電影史上的長久爭論姑且不議,僅在中國五十年代後期,就曾提出過「要票房價值還是要工農兵」的嚴肅命題。這種在看到以往市場經濟下的電影投機牟利的弊端之後,而又只看重社會政治作用而不計經濟後果的見解,也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其結果,不僅違背了電影的經濟規律,而且還不幸地為被批判者所言中:「為工農兵的電影工農兵不愛看」。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二律背反!由此看來,只顧拍電影,或拍電影只顧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而不計經濟效果的作法,不論對於市場經濟下的電影運作,還是計劃經濟下的電影運作,都不能認為是成功的經驗。

人類下個世紀頭一百年的社會發展,難以預料,電影會不會脫離經營渠道而成為有一定機構負責的社會福利事業、免費提供給社會公眾觀看?假如社會還發展不到這種程度,還有一個價值規律在起作用的話,那麼,電影由拍片到看片這個運作過程的經營環節,不管會發生怎樣形式和程度的變化,都還會繼續下去。

百年史還告訴我們:電影是藝術的,同時包含著文化。

翻一翻世界電影史著作由始迄今的出品目錄,回顧一下我們看過的各個國家、地區的各個時期的各個片種、各種題材和類型的影片,不難感到,世界上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社會政治、軍事、經濟等要聞,人文的和自然的衍進,無不在電影上得到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或直或曲的隨機性反映;雖然它們不可能象文字記載歷史那樣去概括出歷史的脈絡和全貌,而只能是歷史的一點一滴,然而從它們與歷史的聯系角度說,一部世界電影史也就是一部近代世界史的投影。我們把一些主要電影國家的影片,編年史式地排列起來,也幾乎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在這百年中的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

電影中,不管是哪個片種,細察起來它們都包含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區的禮儀習俗、交際方式、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包含著特定時代的文化風貌,從法國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俄國的、瑞典的等等國家的早期影片中,我們不是可以感受到這些國家的那個時期的人群生活的狀態嗎?十幾年前在我訪問南斯拉夫期間,曾經在馬其頓共和國看過一部他們國家1896年拍攝的影片。他們的電影史學家對他們的國家能在電影發明的第二年就拍出了自己國家的影片而感到自豪。這是一部記錄馬其頓民族村鎮民眾日常生活的影片,以節日的舞蹈和儀式為主,也有他們的勞動和交往,使人感到有一種遠古的氣息,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我們自己國家的一些早期影片何嘗不有著同樣的意義。

不獨紀錄報導片如此,敘事故事片也有著同樣的內涵,不過它是另一種形態罷了。敘事電影是以藝術家為能動主體,根據對現實的和歷史的想像性體驗,而小說式地編織起來的故事。不管人們從理論上怎樣說明:是反映論還是表現論?又不管是哪個流派和風格,電影始終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認識,一種把握,一種特有的把握方式以及藝術家個人對於這一方式的創造性運用。所以影片里不僅滲透著生活,也滲透著意識,滲透著利益和反利益的沖突,權利和反權利的對立,道德和反道德的搏擊,總之,它體現著各個不同國家、民族、階級、階層、社團和群體的不同願望和利益,是一種特有的意識形態或意識形態的一種。正因為這樣,所以電影從它誕生起,就受到社會公眾和權利政治的注意。有時它被打扮成一個聖潔的傳教士,有時又被說成誘人犯罪的教唆犯;現在電視的這種地位好象比電影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了。電影的這種大善大惡的表象,無非是因為人群處於不同的經濟狀況因而社會地位不同。所以,對於一部影片的不同的毀譽褒貶也就不足為奇。好萊塢影片《真實的謊言》最近被作為「大片」引進來放映了。為何選中這部影片?其標准如何?不得而知,但這部影片的內容卻值得人們注意。它的故事和人物及其含義,無疑是當前美國主導意志的一種顯示,它既不同於六七十年代好萊塢那些所謂的「反傳統」影片,也不同於八十年代包括科幻片在內的那些充滿人性和人情味的影片,它似乎是三十年代好萊塢主導電影的一種上升式回歸,這部影片里有「美國中心主義」和「老子天下第一」的意味,確與它的前輩有同工之妙。這不禁使我們想起魯迅說過的話:「看見他們『勇壯武俠』的戰爭巨片,不意中了會覺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當然它不是「真實」的戰爭片,而是「謊言」的戰爭片,但那裡的精神卻與魯迅講的那些影片如出一轍。 中國已經不是三十年代的中國,當代中國把它引進來給觀眾看看,無礙大局,但是我們也願意說一聲:留意一下那片子裡面的思想!

總觀電影的百年史,應當正視,電影是一種大眾娛樂形式;它不是學生課桌上的教科書,也不是有錢人櫃子里收藏的珍貴文物和稀世藝術品;它是供多數人尤其是供青年人觀看的。它的生命過程是創作製片、工業生產和商品流通。然而在這同時,也應正視,在電影這一娛樂品中,又包藏著娛樂品之外的許多東西,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內涵,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效應。電影自誕生到現在,對於它的性質的各種爭論,可不可以從這個認識中得到解釋?

對於今後的電影發展,在電影一百年的今天,已經有了許多說法:電影不會有第二個一百年!只要人類社會存在電影就會繼續存在!這樣兩種對立的意見,空間孰是孰非,只能讓歷史去證明了。但在我們可以看得見的將來,隨著當今信息時代的大踏步發展,和由此引起的人類在這個時代中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巨大變革,以及傳播媒體的更加革新化,電影的世界性特徵將隨之更為鮮明地凸現出來,將會發生更為廣泛的文化影響和文化認同;當然,電影的文化逆反和文化排斥也還會繼續下去。但不管怎樣,電影對於人類是一個好東西。

『貳』 你覺得電影看多了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電影看多了的話,在現實的生活中可能會隨著這個的影響而去改變很多。比如說你在電影中看多了人在逛街的時候會提著包包去逛街,到了現實的生活中,你也會經常性的拿著你的包包去逛街,好像是離不開它一樣,如果放開了它,你就會感覺身邊少了什麼東西。學過的知識學到東西,都可能隨時改變著自己的一切。

『叄』 電影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電影讓我的業餘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讓我得到了升華。

『肆』 電影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意義呢

所謂影視藝術來源於生活與工作,而電影作為一門視覺、聽覺、思覺等綜合人類各種「覺」的藝術,對大眾來說,有著諸多不一般的意義。

世間百態、人俗風情、善惡交錯,我們似乎都可以通過影像來一窺究竟。哪怕再平凡的人,在心底也總會留存著一塊地方安放「另一個自己」。

而電影的力量,就是將「他「無限放大,在虛幻與現實的轉換之中,為我們帶來謎一般的夢境。

『伍』 優秀電影對大眾價值觀的影響

優秀的電影對大眾的價值觀有一定影響,不過主要看人,每個人因為成長環境造成的認知和心理接受能力不一樣產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打個比方:大學和同學一起去看《何以為家》,是一部很優秀的現實題材電影,我看了以後很同情男孩的遭遇,而且由衷的佩服男孩的勇敢,而我朋友的感受是那是國外的電影,雖然很悲慘但是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就觀點不同我們還爭論了一會兒,我和她喜歡的電影題材也有些不同,有些我喜歡看的她不一定喜歡看,她喜歡看的我不一定喜歡,她曾經在看《前任3》的時候在電影院哭的稀里嘩啦,而我毫無感覺,但是我們都很喜歡喜劇類型的電影比如《夏洛克煩惱》《唐人街探案》之類的。同一部電影帶給不同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陸』 電影或者電視劇對自己有哪些影響會改變自己的三觀嗎

大家都知道,每當我們在看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從中獲得點什麼,從中領悟些什麼。看電影和電視劇會對自己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影響,也會改變自己的三觀。

一、韓國的《熔爐》當時影響了很多人。

比如說像韓國的《熔爐》,這部電影就改變了很多人的三觀。大家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么黑暗的地方,而且是互相欺上瞞下的那種密不透風的黑暗。這部電影中讓我們看到了韓國的真實事件,真的是讓人感到非常的震驚和憤怒的,我們永遠都不會想到竟然會發生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讓人看了之後發自內心的覺得很氣憤。這部電影很容易對人們產生影響,也會改變人們的三觀。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電影和電視劇對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也會改變一些人的三觀。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柒』 電影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那天偶爾跟朋友談起如今的人際關系,從六步理論聊到什麼是朋友之間的關系,之後達成共識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間,尤其是男人之間,朋友的概念,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縟節,只要有本質上的尊重與承認即可。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心中對朋友的定義有這樣一個特點:可以許多時日不曾聯系,但是只要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只要在能力范圍之內,無論多大的事情、或者需要經過多少曲折途徑才能完成的事情,都在所不辭去做,結果反饋給對方只有一句話:已經辦妥了。

只有一句話:行,或者不行。這種簡單的思路不僅僅是我個人想法的總結。回想起來,這種形式可能原本在自己的想法中有一點點模樣,但具體地明朗起來,是源於電影《教父》。2001年才看到的經典。當時覺得相見恨晚。現在回頭看,它幫助一個單純的孩子形成了男人的大致概念:嚴謹、自律、守信、團隊、有原則。

直白地說,影響到我的做事風格。它在我相對幼小的心中樹立起一種標尺。另外,一個副產品就是讓我意識到社會是存在「亞」態的——「亞制度」、「亞規則」、「亞方法」。解釋一下:社會自組織形式中,規則以輿論、法律等形式出現,為了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形成一種公眾契約——這也是法理學中所說的立法之本。但是,當法律或者說是規則的直接執行者濫用了特權、導致弱勢群體蒙羞或者受難的時候,誰來主持正義?或者,當一群都不遵守公眾秩序的人,not aboveboard,邊緣的人在我們周圍,如何維持大家都正常生存下去?亞態的環境,需要有亞態的秩序。在《教父》里,表現為黑幫的力量(展現為主持正義的)——好,你受冤屈了吧,法律搞不定吧,我去幫你搞定!

同樣,《美國往事》讓我思考夥伴之間,什麼東西是最珍貴的。你可能成功了,就像那個當了「貝利部長」的Max,但你所有浮華的成功表面掩蓋之下,最終仍然是舊日那些情誼帶來的心結。在各種標尺之下的所有的忠誠和背叛,最終只有時間可以滌盪掉混淆耳目的部分,去偽存真,只剩下你最終明白的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可能為時已晚。所以這個沉重而深厚的故事教會我們,要從現在開始思考長遠。你是否珍惜了你所擁有的友誼?而不是為了所謂的、誤入歧途且背離內心的榮耀?

與此相通的還有《聞香識女人》,阿爾帕西諾飾演的上校,質問所有的學生與陪審: 在出賣朋友和獲得利益之間,到底選擇什麼?就像困擾少年查理那個問題:tell or not tell?在電影里,瞎了眼睛但是偉岸的將軍原話中提到:「社會變了,人們都......」要知道這部電影是很早的一部電影,但是這句話在現在說出來彷彿也剛剛適合:「社會變了」——每個年代的人都以為社會變了,而且道德淪喪、正義不存——這也正是為什麼每個年代都有那麼一大群懷舊的人——這表明什麼呢?我想來想去,覺得其實社會沒變,說社會變的人,都是同樣那麼一群善良、正直、單純的人,在他(她)眼裡,「過去的時代」才是理想的年代,才是黃金時代,但是他們真正嚮往的,並不真的是「過去」,而是一種純真和善良。

電影不僅僅教會我們重情義、向善,更多時候會給一個人一生帶來巨大影響: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勤奮的形象,成為那個年代許多年輕人奮發學習的榜樣,如果你像我一樣是80後出生,可以問問身邊的在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高考成功的前輩;

同屬經典的《奪寶奇兵》背後的故事更加感人,1981年,三個12歲的小孩看了《奪寶奇兵》之後,非常痴迷,決定把電影中每一個鏡頭依照原片重拍,工具是簡單的手提攝影機、手工做的道具和一隻小狗。這部片子在陸續拍了7年之後,被斯皮爾伯格看到,他看完非常感動,親自寫信說,「我看到你們在你們的《奪寶奇兵》中傾注的想像力與原創力,我十分感動,並且由衷祝賀。我希望盡快在大屏幕上看到你們的名字」。也許就是因為他的肯定,2004年,一個好萊塢製片人將他們拍攝這部片子的過程拍成電影,而且劇本由著名編劇Daniel Clowes親自操刀。如今這三個少年已經長大,據說都從事電影行業,而且頗有成就。

電影的影響,有時候甚至是公眾社會的赫然反應。

《可可西里》直接導致了藏羚羊保護區的建立;

《星球大戰》引發的民眾思考(貌似現在許多好萊塢電影都或多或少想引起人們思考危機降臨美國時,人們該怎麼辦),導致里根總統「星球大戰」計劃的出台,帶來的副產品是激光、制導、信息技術等等科技在強大的國家經濟支撐後盾下迅速發展,然後一系列轉化為民用的產品誕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今天我們生活與生存的方式;

另:

最近看到介紹「電影社會學」的定義:研究電影的社會功能、電影與社會及觀眾的相互關系的學科。電影社會學研究特定社會和觀眾的需求對電影藝術家創作的規定和影響,研究電影現象的內在過程、內在結構以及觀眾需求的演變而引起的藝術風格變化等問題。電影社會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開始於英國J.P.邁耶1945年出版的《電影社會學》,另一英國電影理論家R.曼維爾的《電影與觀眾》也被認為是這方面的重要著作。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隨著西歐社會大動盪,人們對電影與社會、電影與政治等關系問題日益關注,在西方電影研究界突破了過去引為常規的對電影的純藝術分析,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學電影理論,這使電影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有所擴展。在蘇聯,70年代以來,也很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並設立了專門的電影社會學研究機構。

————我想,這也正是我這樣的「俗眼看」所感興趣的吧。

『捌』 電影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

電影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部成功的電影必然包含了邏輯嚴密的故事情節,演員對劇情人物到位的表演,完美的電影場景以及讓人難以忘懷的電影配樂。隨著社會的變化,電影成了人們無聊時的消遣,看電影不僅能打發空閑的時間更能從電影裡面發泄我們的情緒,升華情感,找到心靈的慰藉。電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發展中的電影既是社會的投影,又在社會中發揮著一定的功能和影響。電影帶給我們快樂,也讓我們學會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親情、思考愛情、思考歷史„„

『玖』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能給觀眾產生多大的影響

我覺得一部好的影視作品是能夠讓觀眾有所感悟,讓觀眾們有所思考的,還有就是能夠讓整個社會都為之思考的。一部好的作品是能夠讓整個社會都為之反省的,能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的影響,能讓人們都變得更加理性與善良。

一、好的影視作品可以讓社會反思。

我們知道《熔爐》這個電影就是非常好的影視作品,它在韓國上映後引起了很多的影響,甚至當時的法律都因為這個作品而改變了。人們看完這個影視作品,沒有一個人是不震撼和憤怒的,人們紛紛抗議當時的法律和政府,可見這個電影是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讓整個社會都在反思。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好的影視作品其實能夠影響的范圍是非常的大的。對此,你還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嗎?

『拾』 電影對我們的影響~~

電影讓我們認識和發現生活中的我們自己,通過電影,我們能更多的了解我們自己,認識生活的不足,回顧生活,然後改善自己,
電影也讓我們發現外面的世界,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電影不僅帶來快樂,也帶來了知識,電影不斷的創新,給了我們更多的進步,電影可以說是知識的升華,進步的象徵。

閱讀全文

與電影對我們有哪些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的看電影八百 瀏覽:798
奇幻森林電影免費版奇幻森林 瀏覽:297
好凄涼不是沖涼是凄涼什麼電影 瀏覽:590
美國狙擊手電筒影免費的 瀏覽:793
雙子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52
好看男的露鳥的電影 瀏覽:407
淘票票哪些電影票可以退 瀏覽:149
英語電影怎麼拼 瀏覽:166
2月什麼電影好看 瀏覽:803
微信電影演出賽賽怎麼看票房 瀏覽:168
d左右優盤電影多少錢 瀏覽:779
小強那個是什麼電影 瀏覽:197
微信電影改簽多少錢 瀏覽:61
黃牛怎麼刷電影票的 瀏覽:403
電影我在雨中等你好看嗎 瀏覽:741
開車的歌是什麼電影 瀏覽:735
流感韓國電影國語免費觀看 瀏覽:528
有哪些未刪減版的電影好看 瀏覽:894
72小時緊急救援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18
電影素材怎麼整理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