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有哪些

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24 03:42:05

❶ 中國的導演有哪些

中國的導演有張藝謀、徐克和王家衛等。

張藝謀:

1950年4月2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榮譽博士。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1984年在電影《一個和八個》中首次擔任攝影師,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

❷ 中國從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導演有哪些

1、第一代導演-中國電影的拓荒者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就藝術技巧而言,第一代導演還處於摸索階段。

2、第二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

3、第三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經典打造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導演-中國電影的夾縫生存者

第四代電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

整個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第五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二次春天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

6、第六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異軍突起

導演們似乎都極力反對「第六代」這個集體冠名,但是,好事者卻為導演們找到了強行歸納的標准:一是北京電影學院85級學生,二是60年代之後生人,按照上面這些既成准繩,合乎情理的導演就有了一大批,比如張元、王小帥、姜文、婁燁、管虎、章明、路學長、施潤玖、張揚等,都應該是「第六代導演」的生力軍。

❸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鄭正秋 張石川
第二代:蔡楚生、孫瑜、費穆、沈浮、袁牧之
第三代:北影的「四大帥」(成蔭、崔嵬、水華、凌子風)和「南謝(謝晉)北謝(謝鐵驪)」。
第四代:黃健中 吳貽弓 鄭洞天 丁蔭楠 楊延晉 胡柄榴 張暖 陸小雅 黃蜀芹 史蜀君
第五代:張軍釗 陳凱歌 田壯壯 黃建新 張澤鳴 張藝謀
第六代;胡雪揚、王小帥、婁燁、張元、管虎、路學長、張揚、賈樟柯
中國電影導演的代際劃分

在中國電影百年發展的歷程中,六代導演的劃分和提法已成定論。其中製作體制的變化、語言方式的轉換、表述主體的更迭是最基本的劃分依據。

中國電影導演的代際劃分大抵如此:建立了中國本土電影雛形的鄭正秋、張石川等為第一代;創造了三四十年代社會寫實風格的蔡楚生、孫瑜等為第二代;1949年後致力於社會主義語境表達的崔嵬、謝晉等為第三代;1979年後追求影像語言電影化的張暖忻、謝飛等為第四代;1985年後使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陳凱歌、張藝謀等為第五代;90年代後嶄露頭角的張元、王小帥等為第六代。下面我們將以中國電影導演的代際嬗變為線索,簡要回顧一下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難夫難妻》(1913)、《孤兒救祖記》(l923)、《勞工之愛情》(1922)、《火燒紅蓮寺》(l928)、《歌女紅牡丹》(1930)等影片對中國電影製作方式的開山性,奠定了鄭正秋和張石川的鼻祖地位。他們攜手創辦「明星影片公司」並摸索出中國電影的西化道路:鄭正秋創造了家庭言情劇模式,張石川則踏出娛樂電影的路徑。

第二代導演的創作時段主要在1934至1949年間,在公認的經典電影中,有膾炙人口的社會寫實片《神女》(1934), 《漁光曲》(l934)、《桃李劫》(l934)、《大路》(1935)、《馬路天使》(1937),《十字街頭》(l937)、《一江春水向東流》(l947)、《萬家燈火》(l948)、《烏鴉與麻雀》(l949);有製作精美的藝術電影《小城之春》(1948);有專業指數很高的市民喜劇電影《假鳳虛凰》(l947)、《太太萬歲》(1947)。優秀的導演有蔡楚生、孫瑜、費穆、沈浮、袁牧之等。

第三代導演(1949-1966)主要是北影的「四大帥」(成蔭、崔嵬、水華、凌子風)和「南謝(謝晉)北謝(謝鐵驪)」。其中成蔭的代表作為《南征北戰》(1952)、《停戰以後》(1962)、《西安事變》(l982)。水華創作了經典《白毛女》(1950)、《林家鋪子》(l959)、《烈火中永生》(1965)、《傷逝》(l981)。崔嵬的《青春之歌》(1959)和《小兵張嘎》(1964)在「十七年」電影中獨領風騷。凌子風的成功影片是《紅旗譜》(1960)、《駱駝祥子》(l982)和《邊城》(l984)。1964年,謝晉的《舞台姐妹》和謝鐵驪的《早春二月》震驚影壇。80年代伊始,謝晉的創作在《天雲山傳奇》(1980)、《牧馬人》(l981)、《高山下的花環》(1984)、《芙蓉鎮》(1986)等系列作品中達到了高潮。謝鐵驪也接連拍攝出《知音》(l981)、《包氏父子》(l983)、《紅樓夢》(1985)等優秀作品。

1982年,第四代導演顯示出群體轟動效應,他們的結構主體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電影學校的畢業生。《小花》(黃健中,l979)、《城南舊事》(吳貽弓,1982)、《鄰居》(鄭洞天,l981)、《逆光》(丁蔭楠,l982)、《小街》(楊延晉,l981)、《鄉音》(胡柄榴,l983)等片打破了中國電影傳統單一的起、承、轉、合的敘事模式,使中國銀幕開始出現非政治化的情感影像。第四代另一個讓人驚嘆的代際特徵是女導演成批涌現,譬如張暖忻的《青春祭》(1985)、陸小雅的《紅衣少女》(1984)、黃蜀芹的《人·鬼·情》(l987}、史蜀君的《女大學生宿舍》(1983)、王君正的《山林中的頭一個女人》(1986)等。

如果說第四代講述的是特定「大時代中的小故事」,那麼第五代塑造的則是悠悠老中國的影像寓言。《一個和八個》(張軍釗,1983)和《黃土地》(陳凱歌,1984)的異質展露,驀然宣告了新電影的蒞臨。而《盜馬賊》(田壯壯,1985)、《黑炮事件》(黃建新,1985)、《絕響》(張澤鳴,1985)、《大閱兵》(陳凱歌,l986)、《孩子王》(陳凱歌,l987)、《紅高粱》(張藝謀,l987)的比肩而至,使第五代旋風般地完成了自己的命名式。他們以新姿態再造銀幕神話,其敘事段落、鏡頭修辭、機位選擇、攝影機運動、意象創造展示出與舊電影截然不同的情致和風范。他們動人心魄的歷史畫面和獨特處理的中國景觀,確實提供了其它文本(譬如文學、音樂)未能提供的文化寓言,而他們以兩極鏡頭(大遠景和大特寫)所建構的敘事文本,振聾發聵地傳達出當時文化界對民族內在精神的體察和普通民眾對改造社會的迫切要求。第五代導演真正掀開了中國電影的世界之旅,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首開大陸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先河;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再度入圍奧斯卡;接著陳凱歌威震戛納,以《霸王別姬》榮獲金棕櫚,並入圍奧斯卡。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戛納評委會獎。繼而,田壯壯的《藍風箏》在東京電影節奪魁,其他導演的作品也連續在歐亞各大電影節參賽獲獎,並以咄咄逼人之勢造成中國電影四處出擊到處開花的壯觀景象。

20世紀90年代中期,關於中國導演「第六代」的媒體話題已形成,他們主要是電影學院85級的學生:胡雪揚、王小帥、婁燁、張元、管虎、路學長、張揚、賈樟柯等。第六代的成名作有《淹沒的青春》(1994)、《冬春的日子》(l994)、《周末情人》(l994)、《媽媽》(1990)、《頭發亂了》(1995)、《長大成人》(1995)、《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1996)等。在第六代的電影世界中,有演變中的城市,有青春殘酷物語,有邊緣文化和邊緣人,有碎片式的現實體驗,有廣告式的絢麗光影,有MTV式的情緒敘事,有靈感火花的瞬間流溢。

❹ 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是

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是張藝謀、張軍釗、陳凱歌、顧長衛、吳子牛

1、張藝謀

吳子牛的代表作有《晚鍾》、《國歌》等等。吳子牛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不隨風逐,是五代導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❺ 中國第五代導演都有哪些人`

中國第五代導演:
電影導演
張藝謀
陳凱歌
黃健中
黃建新
馮小寧
馮小剛
陳國星
賽夫
麥麗斯
陳家林
張元
電視劇導演
張紹林
潘霞
宋昭
楊陽
紀錄片導演
蕭同慶
嚴冬
陳小卿
吳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寧
張元
徐小惠
電視專題導演
吳小中
張濤
李卓玉
徐小惠
張越
洪眉
柯偉兵
短片(廣告\MTV\片頭)導演
鄭浩
李耕
耿英傑
吳爾善
「第一代導演活動的時間大體上是在世紀初到20年代末。這段時間涌現的導演總計約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張石川、鄭正秋、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為代表,活動的時間大體是在本世紀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導演」是中國電影的先驅,在拍攝條件非常簡陋、艱苦,又缺乏經驗的條件下,創作了中國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以陳懷皚、
桑弧、崔嵬為代表。
謝晉、謝鐵驪是中國第三代導演,他們的電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現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輩的電影人都看得熱淚盈眶。
第四代:黃蜀芹、謝飛、滕文驥

❻ 第五代導演是指80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代表人物有誰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李少紅、胡玫等。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代表人物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

第五代導演在90年代獲得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迄今為止歷代中國導演中最輝煌的一代。

介紹:

張藝謀的《英雄》還是陳凱歌的《無極》,以全新的商業類型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但影片太過於注重形式,而不是故事的情節和內容,所以和初期相比,並沒有很好通過銀幕這個介質傳遞給觀眾。

第五代導演主要是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顧長衛、黃建新,此外還湧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像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寧瀛、劉苗苗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作品。

❼ 中國著名導演有哪些

1、張藝謀

張藝謀1950年生於西安,中國第五代最著名的導演之一,也是當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尊敬的電影製作人之一。

1987年,他導演了他的處女作《紅高粱》,並執導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獲得了相當多的國際贊譽。他的著名電影包括《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十面埋伏》。


1993年的電影《霸王別姬》之後,他一舉成名,他的其他主要作品包括《溫柔的殺我》、《風月》、《荊軻刺秦王》和《無極》。

❽ 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有哪些

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等。

1、陳凱歌

陳凱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1993年執導的文藝片《霸王別姬》成為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中國電影。

閱讀全文

與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把普通電影轉成vr 瀏覽:587
俄羅斯拍的最好看的電影 瀏覽:462
井柏然與倪妮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89
如何在海信電視上放小米手機的電影 瀏覽:880
國語呼嘯山莊電影好看 瀏覽:274
林正英什麼電影三級 瀏覽:354
好看的印度電影推薦搞笑 瀏覽:36
最新免費電影瘋狂的外星人 瀏覽:975
免費版的電影視頻剪輯軟體 瀏覽:742
心裡的聲音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499
老虎電影全集播放免費觀看 瀏覽:914
怎麼找到愛情小電影 瀏覽:628
下載的電影怎麼變成兩個了 瀏覽:378
深圳星匯電影城怎麼走 瀏覽:543
97免費國產超碰電影 瀏覽:216
免費下載戰地回憶電影 瀏覽:65
日本學生類倫理電影有哪些 瀏覽:802
有關玉蒲團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35
歐洲女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46
如何給電影打入字幕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