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愛國影片的簡介
1、《平原游擊隊》蘇里、武兆堤執導,郭振清、方化、張瑩、杜德夫、梁音、周森冠主演的戰爭片,於1955年1月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根據邢野舞台劇《游擊隊長》改編。講述了在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接到牽制日軍駐守某縣城的松井部隊的任務,與敵人機智、巧妙的周旋,並最終克敵制勝的故事。
2、《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3、《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4、《南征北戰》為197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成蔭、王炎執導,王尚信、 張勇手、魯非、白志迪、田寶富 等出演。
該片翻拍自1952年的同名電影,講述了解放戰爭中,在華東戰場上,人民解放軍某部隊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5、《洪湖赤衛隊》由謝添、陳方千、徐楓執導,王玉珍主演,於1961年春節開始在中國公映,1977年1月1日重新放映。
該片根據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演出的同名歌劇改編,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韓英帶領洪湖赤衛隊與敵人展開艱苦鬥爭,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故事。
② 急!!對了絕對給高分!求太行山上這部電影的簡要內容和戰斗描述
·太行山上
劇情介紹:
抗日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奉命率領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開辟太行山革命根據地。
朱德一行到達山西,決定在平型關打響第一仗。兵力單薄、裝備極差的八路軍將士憑藉赤子之心和頑強的鬥志,打退日寇十一次進攻,將平型關十里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大墳場。
國民黨據守的娘子關失守,愛國將領郝夢齡殉職!獨臂團長賀炳炎殺得渾身是血,雁門關依舊告急!朱德派遣129師先遣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推毀了日軍的空軍優勢;同時調動120師伏擊雁門關,切斷了日軍的補給線。
不甘失敗的日本侵略者將希望寄託於山地戰專家、「護國之花」阿部規秀。背負重任、氣焰囂張的阿部,掘墓焚屍;不僅殘殺被俘的游擊戰士,還向被八路軍釋放的同胞舉起屠刀!
八路軍與阿部率領的日軍激戰正酣。不料,這棵日本帝國的「護國之花」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寸功未建,便帶著對天皇的絕對忠誠\凋謝了。
勝利後的八路軍,在太行山區站穩腳跟,使這塊戰略要地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脊背。
《太行山上》主要講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演員陣容除了匯集以往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熟悉的臉孔--扮演朱德的王伍福、扮演鄧小平的盧奇等特型演員,片方還斥巨資邀請多位日本、法國演員加盟。
看點
特殊意義:除為今年的重大紀念之外,本片也是眾多革命歷史電影中首部以朱德同志為主角的作品,因此在中國電影故事片人物長廊中具有補白的作用。
動感視覺:本片大量運用運動鏡頭表現場面的動盪,數碼科技呈現出千軍萬馬、泥石流等宏大場面,更有肩扛攝影機增強戰火紛飛的真實感。足具動感的戰爭影象為觀眾打造出一流的視覺享受。
全新角度:本片以濃墨重彩的筆觸刻畫了林彪、閻錫山、郝夢麟、阿部規秀、板垣征四郎等眾多歷史人物鮮明的形象,客觀地描寫了喜烽口、平型關等眾多著名戰役。
簡評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為此,八一電影製片廠投入五千萬元打造了氣勢恢弘的重大革命歷史巨作《太行山上》。本片也是今年國家廣電總局重點規劃的三部抗戰題材影視作品中唯一一部電影。
這部大製作最突出之處是首次在戰爭片中起用武術指導,更為了適應市場需要,邀請多位明星客串演出,包括香港演員梁家輝及台灣演員劉德凱,連同內地名演員盧奇及王伍福,他們以扮演鄧小平和朱德而廣為觀眾熟悉。該片導演是憑《大決戰》等片獲金雞獎的韋廉,美術指導霍廷宵曾拍過《英雄》及《十面埋伏》。《太行山上》開創了戰爭片起用武術指導的先例,利用市場上一切有利於增加視聽沖擊力的手段、大量運動鏡頭來表現戰爭的細節和爆破場面。
香港著名演員梁家輝主動請纓,為圓自己一個軍人夢,他在該片中扮演獨臂將軍賀炳炎,長時間將一隻手臂綁到背上,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里暢談人生,演繹一種英雄境界。曾在多部瓊瑤戲中成為女生追捧偶像的劉德凱,在片中扮演國民黨高級將領郝夢齡,片中他和戰士們浴血疆場而中彈身亡的場面讓人無不為之動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日軍將領的扮演者阿部規秀、板垣都是來自日本的特型演員。
《太行山上》由《閃閃的紅星》的編劇陸柱國執筆,而導演請來了擅長革命政治歷史題材的韋廉。總美術師霍廷宵常與張藝謀合作,從《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到《十面埋伏》連獲三屆金雞獎,這次霍廷宵打破以往表現戰爭的模式,把人物從作戰室里拉出來,將傳統的開會場景搬到外景中去,調動各種美術置景手段,烘托戰爭的現場氣氛。據悉,《太行山上》的鏡頭多達1800個,意味著平均每四秒一個鏡頭,動用高科技電腦鏡頭也有140多個,而200多人的動畫設計隊伍,也耗資200多萬。
每天攝制組開拍之前都要祭奠英烈,來緬懷逝去的英雄。為了增強衣服年代的磨損感,劇組更是想盡了辦法,用高錳酸鉀腐蝕,用醬油、茶水、墨汁、漂白粉加工,還用噴燈燒糊,鐵銼銼舊,砂紙打磨出衣褲的毛邊……而為了營造戰爭氣氛,白天突出煙霧,夜裡強調火光,共消耗炸葯10噸、汽油和柴油11噸、破布棉絲16噸、雷管4000個,而近2萬個炸點為影片增加了真實感.
③ 關於抗日英雄事跡或革命領袖的影片
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馬名尚德,乳名順清,號驥生。1905年2月13日(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原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1912年,入當地私塾讀書。1918年,考入確山縣第一高等小學。 1923年秋,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工業學校,開始接觸馬列主義,參加反帝愛國活動。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回確山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2月,當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指揮攻克縣城。 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參與發動劉店秋收暴動,成功後,任確山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秋,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其間3次被捕入獄。 1929年春,在上海中共中央舉辦的幹部訓練班接受短期培訓後被派往東北。1929年7月,接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領導煤礦工人運動。同年8月,遭敵逮捕,屢受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灌煤油、灌馬尿、上大掛等酷刑折磨,始終堅貞不屈。1931年春,刑滿獲釋,出獄第三天再次被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經營救出獄,先擔任東北反日總會黨團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後調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在日偽警察特務橫行的白色恐怖中,機智靈活地堅持斗爭,全力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1932年4月,兼代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同年11月,以中共滿洲省委代表的身份到南滿(今吉林省長春市以南地區)巡視工作,將磐石的工農反日義勇軍改編為「中國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將海龍的抗日部隊改編為「中國紅軍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發展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抗日游擊根據地,積極開展武裝斗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1933年9月,組織創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任師長兼政治委員。次年11月,獨立師發展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任軍長兼政委,並任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總指揮,領導開創了南滿抗日武裝斗爭的新局面。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 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自此,率部轉戰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麓,繼創建磐石抗日游擊根據地之後,又建立了?江(今吉林省靖宇縣)那爾轟、金川(今吉林省輝南縣)河裡、輯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嶺山區和遼寧老禿頂子山等抗日游擊根據地,建立人民政權,加強黨的建設。同時,指揮所部主動出擊,陸續進行了殲滅偽軍邵本良部、襲擊通輯鐵路隊道工程、伏擊敵騎兵教導旅、蚊子溝設伏、長崗殲敵、岔溝突圍、大蒲柴河奔襲等許多有名的戰斗,均重創敵軍。為了打通和關內紅軍的聯系,1936年6月、11月,還兩次揮師西征,把抗日聯軍的活動區域擴大到清原、鐵嶺、撫順一帶,有力地牽制了敵人,配合了全國抗戰。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高度評價他和東北抗聯的斗爭,致電贊譽為「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1937年12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被確定為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准備委員會委員。1938年下半年以後,敵人調集重兵「圍剿」抗聯部隊,並以萬元巨金懸賞其頭顱,斗爭進入異常艱難的時期。僅從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就率部與敵作戰40多次,有時一天打幾仗,又無糧食彈葯補充,只能以草根樹皮充飢,甚至吞咽衣中的棉絮。敵人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他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 1940年2月18日,隨身的兩名警衛員犧牲,只剩下他一人,且飢寒交迫,多處傷凍,身體已極度虛弱。2月23日下午,來到?江縣城西南的三道崴子,遇到4名打柴的農民,遂上前講述抗日道理,拿錢要他們幫助買糧食、衣服和棉鞋。農民中1人勸他投降,回答說:「我有我的信念,我不能投降。」那幾個人走後不久,敵人的「討伐隊」圍了上來,呼喊著要他投降。他沉著地掏出雙槍,擊倒幾名敵人。20分鍾後,敵人包圍了他,雙方只有50米距離。敵人想抓活的,停止射擊高聲勸降。他沒有應聲,乘機燒毀文件,又向敵人開槍射擊。敵人知道活捉已不可能,便集中火力射擊。他先是左腕中彈,左手中的槍掉在地上。但他繼續用右手猛射。這時候,他的全身又數處中彈,壯烈犧牲。敵人割下其頭顱,又剖開遺體的腹部,他的胃裡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竟沒有一粒糧食。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其犧牲地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58年2月23日,其遺首和遺體被隆重公祭合葬在為他專門建立的通化市靖宇陵園。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送了花圈,並高度評價了他光輝的戰斗一生。
④ 求中國台灣省拍的抗戰電影!
有拍過的啊,由國民黨成立的中央電影有限公司拍過:
《英烈千秋》(1974)、《梅花》(1975)、《戰地英豪》(1975)、《八百壯士》(1976)、《筧橋英烈傳》(1977)、《強渡關山》(1978)、《黃埔軍魂》(1978)、《大湖英烈》(1981)、《旗正飄飄》(1987)。
其它民間拍攝的還有:
《吾土吾民》、《盧溝橋傳奇》、《揚子江風雲》、《一封情報百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重慶一號》、《揚子江特一號》、《台灣抗日》、《一八九五》、《賽德克巴萊》這部是講述日據時代原住民抗爭日本的電影,蠻不錯的一部電影,雖然電影有些誇大。
兩個意識形態不一樣的政權拍攝出來的電影肯定是不一樣的啦,政治色彩很濃重,台灣民間拍攝的比較能反映人民的心聲。
國民黨主導拍攝的幾部抗戰電影很值得大陸人民看看的,很震撼!完全顛覆了以前對國軍的看法,國民黨主導的抗戰(應該叫衛國戰爭)真的是氣勢磅礴,可歌可泣!國軍在抗戰期間將軍陣亡人數就達120多位,將軍級別以下的就不計其數了,他們都是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有的還是留日德法美的高級知識分子,為了投入民族抗戰他們棄文從武血撒疆場。。。還有我們可愛的國軍士兵們,他們響應保家衛國的號召拋家棄子淚別親人,毅然拿起武器用他們血肉之軀築起了我們現在這個家,歷史會還原一切的,他們應該得到所有華夏子孫的祭奠,沒有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現在這個即將要復興的偉大祖國。
271
⑤ 關於緬懷革命先烈的電影有什麼
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四渡赤水、雞毛信、血戰台兒庄、鐵道游擊隊、特高科在行動、平原游擊隊、烈火金剛、沖天飛豹、南京大屠殺、黑山阻擊戰、席捲大西南、百色起義、英雄兒女
⑥ 有什麼關於祭奠英烈的電影片段 不要老電影
《智取威虎山》
⑦ 有關紅色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1、《南征北戰》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於1952年上映。
⑧ 關於先烈們生前事跡的電影有哪些
抗戰時期的比較多,個人推薦的有:
《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狼牙山五壯士》,《血戰台兒庄》等這些算是團體類型的。
個人的有:《董存瑞》,《英雄兒女》,《劉胡蘭》等。
⑨ 革命題材電影有哪些
建國大業 建黨偉業 辛亥革命 太行山上 《開國大典》、《集結號》、《風聲》、《南京!南京》、《生死抉擇》、《英烈千秋》、《我的長征》、《張思德》、《焦裕祿》、《小兵張嘎八百壯士》、《閃閃的紅星》、《鐵道游擊戰》、《地道戰》 、《紅岩》、《風語》 、《狼牙山五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