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可以給我推薦一些比較有深度引發人思考的電影嗎
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的一生,可以說是悲劇的一生,貧瘠的父愛,充滿惡意的工作環境和不可靠的愛人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但是細細想來,松子的悲劇可以說就是人生的悲劇,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松子。
3、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是個瑞士電影,講述了一個叫歐維的老人不斷尋死的故事,但每次他自殺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情阻礙了他,於是我們漸漸發現,他選擇自殺的原因是那麼簡單,原來自殺也可以變的如此溫情。
4、 海邊的曼徹斯特
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痛是真正屬於生命的痛,它盤桓在骨骼里,藏匿在血液里,註定折磨每個人到生命盡頭。人活著的過程就是不斷失去的過程,福無雙降,禍不單行,男主剛失去了父親,又因為自己的過錯失去了孩子。
5、 伊甸湖
一對年輕夫婦開車去郊區度假,卻意外和一群孩子們發生了摩擦,但之後發生的事情讓人驚嘆,這到底是孩子還是惡魔?本片最讓人深思的一句話是孩子母親的哭訴:「他們只是孩子啊」,可是孩子並不等同於無罪,每個人本性中都潛藏著惡。有多少罪惡是那些所謂的無辜者犯下的,在人類犯下的惡行面前,有多少人能自稱無辜?
② 有哪些平靜至極簡約至極卻意味深長的電影
1 《一一》
因為我們對未來都有著最美好的憧憬,所以很難接受我們也是凡人的一個現實,但無論如何逃避和掙扎,終將陷入白開水一樣的柴米油鹽日復一日的平庸中。
拒絕接受和承認這樣的現實,相信自己能跳出來這樣的輪回,活出不一樣的精彩。我覺得這樣的信念和激情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哪天我們接受了,承認了,那麼我們就真的老了吧。
生活不是電影,但這部電影是生活。
2.《東京物語》
這部電影欲告訴觀眾的東西很多,但作為小是深入人心的,導演通過朴實近乎無聊的生活細節與對話場景,來表現親人之間的那種由於血緣而與身俱來,無法選擇卻又斬不斷的「情」在生活的乏味和瑣碎之中逐漸變得麻木,冷漠的過程。而這一切又是誰願意的呢?電影的主題最終還是落在一個「孝」上面。
在我們東方文化中,百善孝為先的觀念是深入人心的。本部電影濃厚的家庭氣息,節奏慢得甚至想讓你快進,如果恰巧心裡比較急躁的話。因此這是一部需要找個安靜的時間細細品味的電影。
怕的是父母離我們越來越遠,而最怕的是我們的擔憂正在一步一步成為現實。
3.《瑪麗和馬克思》
一部很動情的動畫。老少皆宜。故事很簡單,簡單到沒有多少台詞,以朴實無華甚至看起來有些「拙劣」的影像表現出來,卻能深深地打動人,究其原因,恐怕是因為我們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孤獨的感覺吧。
在今天這個世界,生活物資越來越豐富,但是奇怪的是我們的生存難度卻越來越大,實現自我難,創造價值難,社會公信的缺失和人際關系的淡漠,有時真的使我們無所適從。藉助科技手段,我們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大的同時,心靈的空間卻越來越狹窄,狹窄到我們有時都不得不蜷縮在網路之中。
在影片那堪稱經典的旁白之下,人生的殘酷和無奈在黑白的畫面上被盡情戲謔之後,卻又如涓涓細流一般,變得意味雋永,發人深省。
4.《小鞋子》
小時候,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明明自己年紀不大,卻覺得每一步都踩在人生的關卡上。 父母告訴你,進不了重點中學,就考不上重點大學。於是你削尖了腦袋兢兢業業地學習、考試,不敢走錯一步。老師告訴你,不完成作業是萬惡之源,遲到早退意味著終生懶散。於是即便晚到一分鍾,你也會覺得前途是天塌下來似的恐怖。
人人都說「三歲看到老,七歲望八十」,所以童年的你時刻要為八十歲的你負起責任,為光耀家族門楣負起責任,為將來你到底選擇做一個好人還是壞人負起責任……就在這樣責任的重壓之下,你懵懵懂懂地形成了最初非黑即白、非好即壞的世界觀。
即使今天的你已不再那麼單純——相信生活就是硬幣,只有正反兩面可供選擇——而是已經長成能夠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灰色地帶」、會寫下「軟弱是人性而並非可鄙」這樣句子的大人。童年的你,也一定是那個看電影時常常纏著父母問「主角是好人還是壞人」的小孩。
5.《超脫》
我從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與靈魂相距甚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阿貝爾·加繆(法國哲學家、文學家)
一堆繁瑣卻有著諸多共通點的故事糅合了這部《超脫》,龐大的故事網被似紀實似寫實的影像手法編織的清晰動感。導演那極具個人獨特的抽象卻自然的影像風格在這部電影里表達出淋淋盡致的自由感。看後會發現,原來故事可以講的那般的陰郁殘忍,原來人物可以設計的那般巧妙自然,原來影像可以讓人感覺壓抑到喉嚨哽咽,這已然不是用一種共鳴來解讀的。
看, 這是一個人的故事,其實,這是一類人的故事。
Henry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種悲觀,但他的世界觀是一種樂觀。電影從頭至尾都穿插了Henry的離奇身世,與其想一味的探究其身世的懸疑,還不如去推測導演為何殘忍的設計如此令人心寒的背景。其實這便是悲觀故事的起源點,電影里Henry成長的世界唯一的人是媽媽,媽媽自殺,美麗的世界破碎了,從此Henry樂觀的生活態度在媽媽自殺那一刻封存,但也是揮之不去的夢魔,自閉,獨行,陰郁等等悲觀圍繞著Henry的整個世界,眼淚怎堪詮釋內心的痛苦。
6.《天堂電影院》
「生活和電影不同,生活……苦多了。」 這句被我們經常念叨的言語出現在了《天堂電影院》的對白中。心被狠狠地感動了一下,隨即左眼與右眼不自然地分泌出絲絲鹽澀。我們一直探索著情感最真處的起源點,好讓神經獲得短暫的突兀;我們一直追尋著靈魂最深處的交織點,好讓思想獲得永恆的烙印。感動是一把利器,刺透了人所有的偽裝,使人不停地落淚。故鄉在淚水中隱約依稀,有羊,有初戀,還有電影院。
朱塞佩·托納托雷的《天堂電影院》力量巨大,驗證了影像是情感的凝聚體,是思緒的發散體。
電影是單一美好的,生活是復雜波折的。在電影中我們享受「酸甜」,在生活我們體會「苦辣」。電影與生活在絕大多數的時間里是不能統一在一起的,因而就談不上相輔相成了。可也有例外,那就是多多與艾費多成了忘年交,比電影愈加美好,給人一種莫名的震撼力。
《天堂電影院》給了觀眾太多的思考,「電影與生活」只是其中一個話題,更多的話題早已被瘋狂的影迷逐一肢解分析。細細咀嚼這樣的經典,如同品嘗一杯冰涼摩卡,把盛夏的午後裝扮的繽紛妖嬈
以上影評均來自網路
③ 尋求意味深長,有深刻意義的電影
問我就對了!雨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入殮師、國王的演講、更好的世界…暫時想到這些,我只能說:這些電影,絕對不會浪費你的時間!!
④ 你心中最值得推薦的電影是哪部
《歲月神偷》,這電影我也來來回回看了好多好多遍了,非常接地氣的平凡小人物家庭的悲哀。印象比較深刻是,當時因為大兒子得了病。羅媽帶著兒子去北京看病,門前虛浮擔憂的眼神,羅爸強顏歡笑後面色沉重,揮手,北京醫院里,羅媽心力交瘁的眼神,瞬間戳中了淚點。故事下半段真讓人看一次哭一次,兒子住院,生意不景氣,夫妻倆整理店面,羅爸灰心,說刷紅色的漆搶眼也沒用反觀羅媽,算是安慰羅爸,也是安慰自己吧,喃喃自語「做人,總要信」,始終抱有期待,希望一切可以好起來,但內心已經知道希望渺茫所以說著說著忍不住哽咽起。從來沒有覺得吳君如演戲能這么好。
⑤ 有沒有什麼看完滿是遺憾卻又意味深長的電影。最好能讓人哭
很多啊,國內國外都有,國內分兩個門類,一類是喜劇外衣悲劇內核,代表作有一念天堂,驢得水,無名之輩,另一個門類是現實力作,比如少年的你,國外的也大多集中在兩個門類,一個是藝術片,很多,名字想不起來了,藝術片不好記名字,還有一種是懷舊類,比如盧安達大飯店,和老無所依
⑥ 推薦幾部好看的電影,意味深長的有教育意義的,國產進口的都可以
《放牛班的春天》,《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偉大的卡羅素》,《舞台生涯》,《凡爾杜先生》……暫時只想得起這幾部來。給不給分不重要,只要經典能與大家一起分享
⑦ 有哪些寓意深刻的電影值得一看
有非常多的寓意深刻的電影值得一看,比如說是仙劍奇俠傳,成龍電影,李連傑的電影,這些電影都值得我們一看,他們的電影是生活人民非常愛觀看的一類電影,一系列的電影很有寓意深刻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