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搖籃時期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搖籃時期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2 23:45:04

A. 我國四部愛國主義題材影片的名字

四部?百部吧.
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是指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紐帶,啟迪美好心靈的火炬,對塑造民族文化、弘揚正氣有著重要意義的影片.
百部愛國主義影片展現了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民族氣節和大義,不畏強權、堅定不移的民族信念。優秀的愛國主義影片具有生動、直觀、感染力強的特點,有著健康向上、催人進取的思想的內涵。
百部愛國主義影片為:
1、《小兵張嘎》北京電影製片廠
2、《林則徐》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
3、《閃閃的紅星》八一電影製片廠
4、《萬水千山》 八一電影製片廠
5、《革命家庭》 北京電影製片廠
6、《狼牙山五壯士》 八一電影製片廠
7、《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
8、《平原游擊隊》長春電影製片廠
9、《鐵道游擊隊》上海電影製片廠
10、《地道戰》 八一電影製片廠
11、《地雷戰》 八一電影製片廠
12、《紅色娘子軍》 八一電影製片廠
13、《英雄兒女》長春電影製片廠
14、《甲午風雲》長春電影製片廠
15、《上甘嶺》 八一電影製片廠
16、《南征北戰》八一電影製片廠
17、《烈火中永生》 北京電影製片廠
18、《洪湖赤衛隊》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渡江偵察記》 八一電影製片廠
20、《白求恩大夫》 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
21、《野火春風斗古城》八一電影製片廠
22、《啊!搖籃》 上海電影製片廠
23、《火燒圓明園》中國電影合拍公司、香港新昆侖影業公司
24、《開天闢地》上海電影製片廠
25、《南昌起義》上海電影製片廠
26、《長征》廣西電影製片廠
27、《西安事變》西安電影製片廠
28、《開國大典》長春電影製片廠
29、《毛澤東和他的兒子》瀟湘電影製片廠
30、《雷鋒》八一電影製片廠
31、《周恩來》 廣西電影製片廠
32、《孫中山》 珠江電影製片廠
33、《焦裕祿》 峨眉電影製片廠
34、《蔣築英》 長春電影製片廠
35、《聶耳》上海電影製片廠
36、《大轉折》 八一電影製片廠
37、《大進軍》 八一電影製片廠
38、《毛澤東在1925》 瀟湘電影製片廠
39、《走近毛澤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等

40、《周恩來外交風雲》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41、《共和國主席劉少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42、《鄧小平》 珠江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43、《我的法蘭西歲月》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廣東電信實業(集團)網星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44、《鄧小平·1928》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45、《驚濤駭浪》 八一電影製片廠
46、《青年劉伯承》長春電影製片廠
47、《國歌》 瀟湘電影製片廠
48、《國旗》 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49、《冼星海》珠江電影製片公司
50、《鴉片戰爭》 峨眉電影製片廠、四川《鴉片戰爭》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51、《詹天佑》上海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52、《我的1919》 西安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製片廠
53、《橫空出世》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54、《鐵血大動脈》八一電影製片廠

55、《嘎達梅林》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56、《英雄鄭成功》瀟湘電影製片廠、福建電影製片廠
57、《張思德》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公司
58、《暖春》 山西電影製片廠
59、《沖出亞馬遜》八一電影製片廠
60、《首席執行官》中國電影集團、山東電影製片廠
61、《法官媽媽》 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公司
62、《生死抉擇》上海 電影製片廠
63、《一個都不能少》廣西電影製片廠
64、《真心》天山電影製片廠、上海永樂電影電視(集團)公司
65、《紅河谷》上海電影製片廠
鄧小平 影片
66、《孔繁森》北京電影製片廠、山東電影製片廠
67、《緊急迫降》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68、《沖天飛豹》青年電影製片廠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69、《良心》 天山電影製片廠
70、《世紀之夢》 湖北電影製片廠、湖北經濟電視台
71、《下輩子還做母子》南京電影製片廠
72、《離開雷鋒的日子》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73、《我和喬丹的日子》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74、《危險智能》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75、《女生日記》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76、《寶蓮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77、《我們手拉手》深圳電影製片廠
78、《飄揚的紅領巾》 瀟湘電影製片廠、今古影視策劃公司
79、《少女穆然》 湖北天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80、《我是一條魚》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81、《少年英雄》 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
82、《紙飛機》瀟湘電影製片廠、南通電視台
83、《六月男孩》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
84、《棒球少年》 福建電影製片廠
85、《真情三人行》上海電影製片廠

86、《TV小子》珠江電影製片廠
87、《槍手》 八一電影製片廠
88、《背起爸爸上學》 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89、《花季雨季》 深圳電影製片廠
90、《燦爛的季節》長春電影製片廠
91、《我也有爸爸》上海電影製片廠
92、《風雨上海灘》廣西電影製片廠
93、《鳳凰琴》天津電影製片廠
94、《世紀大典》 (紀錄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95、《國慶紀事》 (紀錄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96、《宇宙與人》 (科教片)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97、《中華文明:英雄時代》(紀錄片)中央電視台
98、《中華文明:青銅的光輝》 (紀錄片)中央電視台
99、《中華文明:禮樂與爭霸》 (紀錄片)中央電視台

100、《中華文明:鐵血帝國》(紀錄片)
101、《小英雄雨來》(電影)

B. 中國 小孩子(主角)電影

五十年代 50年代的小觀眾大都被《雞毛信》中的海娃深深地吸引過,小海娃的倔強、機智、勇敢感染過萬千兒童。扮演海娃的蔡元元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曾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先後參與執導過《刑場上的婚禮》、《張燈結綵》等影片,後赴澳門創立了赫赫有名的蔡氏兄弟影業公司,完成過《夜盜珍妃墓》、《大辮子的誘惑》等作品,頗為搶眼。 如今聞名影視界的著名導演陳家林曾是50年代引人注目的童星,1957年他在《羅小林的決心》中扮演的羅小林,惹人喜愛。後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藝術中,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分配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專職導演,創下了不俗的業績:《鳥島》、《飛來的仙鶴》、《譚嗣同》、《末代皇後》、《努爾哈赤》、《袁崇煥》、《武則天》、《唐明皇》、《賀蘭雪》、《遠東陰謀》等眾多影視佳作皆出自陳家林之手,堪稱一位有特色有個性的「大手筆」導演。 六十年代 「小蘿卜頭」一度是方舒的代稱,60年代中期她女扮男裝出演了《烈火中永生》,戲雖不多,「小蘿卜頭」的形象令人憐愛,過目難忘!方舒成為60年代中期小童星的代表人物60年代,大導演崔嵬執導了深受贊譽的兒童片《小兵張嘎》,他慧眼識星地選中土家族男孩安吉斯扮演嘎子,神貌俱佳的表演贏得了小觀眾們的喝彩和厚愛,只可惜安吉斯沒有從事演員這一職業,嘎子成為兒童電影畫廊中熠熠生輝的形象。 七十年代 進入70年代後,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電影成為乾涸期,兒童影片鳳毛麟角,《閃閃的紅星》的升起,令那一年代的孩子們歡呼雀躍,潘冬子和椿伢子走進萬千兒童心中,兩位童星祝新運和劉繼忠在中國影壇冉冉升起,他倆繼《閃閃的紅星》後,分別又主演過《十天》、《黃河少年》等影片。 蔡明因在《海霞》中扮演的小海霞,也成為70年代童星的代表人物,時至今日仍有觀眾稱其為「小海霞」,她的這部處女作為其奠定了日後從藝的基礎,如今的蔡明已是家喻戶曉的「大腕明星」,八十年代 時光進入80年代後,中國電影中出現了眾多的童星,他們璀璨耀眼,各放異彩,構成電影新時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馬曉晴、茅為蕙、方超、張磊、楊通、沈潔、姬晨牧、沈暢……數不勝數。 1979年,著名導演謝晉選中馬曉晴在《啊!搖籃》里飾吳湘竹,她把一個在革命隊伍中成長,最終把生命奉獻給革命事業的小保育員形象,表演得真切、動人,從此一發不可收,從小童星磨煉成著名的青年演員,《最後的瘋狂》、《女神探寶蓋丁》、《頑主》、《編輯部的故事》、《離婚大戰》、《北京,你早》等眾多影視中不時閃現其身影,曾榮獲過「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去年完成了新作《非常夏日》。 「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先生的孫女茅為蕙,自幼兒園開始即開始「觸電」,參加拍攝過《大刀記》、《從奴隸到將軍》、《等到滿山紅葉時》、《巴山夜雨》、《杜十娘》等多部影片。 小方超最初在《啊!搖籃》中飾院生時,才兩歲半,後來頻頻在《苦果》、《牧馬人》、《泉水叮咚》、《大橋下面》、《電梯上》、《駝峰上的愛》、《我只流三次淚》等片中扮演兒童角色。 來自青島市的小楊通,當年先是在《第十個彈孔》中扮演童年的魯小帆後,引起一些導演的注意,接著被拉進《四個小夥伴》、《媽媽你在哪裡》等影片中擔任主演,特別是在長影主演《飛來的仙鶴》大獲成功。 《城南舊事》稱得上是80年代中國電影的經典作品之一,它與沈潔真摯、細膩、動情的成功表演是分不開的,小沈潔那雙清澈、純真的大眼睛的特寫鏡頭一直定格在觀眾的腦海里,她還在《這不是誤會》、《上海屋檐下》等片中擔任過角色。擔綱過《應聲阿哥》的姬晨牧,也是那一時期活躍的小演員,他的活潑、靈秀討人喜愛,拍完家庭倫理影片《小城細雨》後,姬晨牧主演了《為什麼生我?》,他演的小鬆鬆催人淚下,引發人們嚴肅地思考父母離異的孩子將怎樣生活的問題,該片榮獲了中國電影「童牛獎」。 九十年代 90年代後,觀眾對金銘塑造的「小婉君」形象津津樂道,近兩年,她還在《天涯歌女》一片中有著不俗的表現;另一位與金銘同齡的小女孩蔣小涵演戲唱歌兩不誤,現已出落成大姑娘,去年在電視劇《今生是親人》中又見其率真的表演。 而虎頭虎腦的宮傲自3歲起就闖進影視圈,拍過《火雲傳奇》、《綁架童心》、《和愛一起長大》等片,前兩年還應邀來天津主演過具有濃郁兒童風格的電視劇《長大我也當爺爺》,小宮傲多才多藝,歲數不大,卻展現出不一般的才能。

C. 中國電影電視發展歷史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19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114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1937年後,上海電影業因時局波動而變化,以「明星」消亡、「聯華」解體、「天一」南遷為標志,老影業逐步消亡。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黃金歲月和產業蓬勃時期在抗戰炮火聲中戛然而止。1945年抗戰勝利,憋了一肚子勁兒的電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為代表的傑作。1949年2月,經過短期的籌備,在建國前夕的4月上旬,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袁牧之任局長。電影局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立國家電影製片廠。1950年,列寧和斯大林同志說著一口東北味兒普通話的蘇聯片《列寧在十月》上映。從此配音譯製片變成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21世紀後,對於電影業市場化的確定和認知,已經在全行業達成了思想的統一,但客觀上講這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1993年,10部「分賬大片」的引進和1999年中美談判結束,中國加入WTO開始進入倒計時,這兩大事件都著實給尚處於懵懂之中的中國電影業上了「市場」的一課。與狼共舞,是中國電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在與國際接軌的不斷磨合中,才能漸漸地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打破橫向的區域界限,打破行業割裂狀態,在大市場、大規模、全方位和全行業的基礎上,進行縱向資產聯營,進而重組市場,實現符合電影發展規律的新格局。」2001年,隨著市場觀念的深入人心,「院線制」的建設規劃被提上議程,12月18日出台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經過2002、2003兩年的強力推動,到了2004年,「中國已建成的36條電影院線,加入影院已經達到1188家,銀幕數為2396塊,比院線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塊銀幕。票房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影院有5家,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了15家以上。」

D. 中國電影史的百年簡史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05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從無聲、單機、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環繞立體聲巨幕電影,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以武術及以尚武崇德的俠義思想為主題的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說,中國武術促進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推廣和宣傳了中國武術。
中國電影史上的三次產業發展時期: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電影誕生的第二年,1896年電影現身於上海開始,中國本土的電影業便從商業放映起步了。在經過蹣跚學步的萌芽期之後,到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在這個大浪淘沙過程中,「明星」、「聯華」、「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構成了三足鼎立。老字型大小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電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終當仁不讓占據著第一把交椅,將個人資本的運營方式發揮到了極致;1930年成立的「聯華」擁有院線的先天條件,形成「影院業與製片業之最初的聯合陣線」。羅明佑率先在一家私營公司里實現了制—發—放一條龍,他的經營思想在現在看來都是先進的,他試圖結束中國電影的個人資本經營時代,進入壟斷金融資本的高級階段。然而當這一超前的理念遇到戰爭炮火和尚在襁褓中的金融體系時,只能是被描繪在紙上的美好前景,羅明佑成了一位悲劇的人物;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以數量取勝的作風固然可圈可點,但它成功地開發了東南亞市場,發展到現如今的「邵氏」,其生命線之長足以獨立支撐起一部私營公司發展脈絡的活歷史。與此同時,三大公司不同的製片策略也為中國電影奉獻了不同的藝術形態,「明星」是「長篇正劇」的鼻祖、「聯華」是「文藝片」的源頭,而「天一」則把「稗史、神怪片」一脈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影片的類型直至今日仍在延續。
三大公司是電影產業鏈中上游製片業的代表,而與之同步發展的中、下游發行放映業也不甘示弱。在上海,最初的影院放映是由西方人經營的,西班牙人雷瑪斯的青蓮閣是第一個電影固定放映點,隨後建起了屬於自己的一條「院線」。到1926年雷瑪斯離滬回國時,他的動產與不動產相加總計不下百萬,足以號稱「電影大王」。雷瑪斯告老還鄉時,張石川和百代公司的經理張長福終於等到時機,立即於1926年3月份承租了雷氏的五家電影院,組成中央影戲公司,以原有中央大戲院為領銜戲院,又吸收了「中華」、「平安」,中央影戲公司直轄7家影院。這條國片院線的形成是製片商涉足放映業的標志,同時中國電影的院線開始了新的劃分。在北方,1918年開始經營北京真光電影公司的羅明佑將其屬下3家影院,於1927年與經營西片的發行業務的英籍華人、平安電影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根屬下的3家電影院合營,定名為華北電影公司。1929年華北電影公司進入全盛時期。羅明佑除掌控以上影院的首輪、二輪中外影片上映外,還以平津為中心,在石家莊、太原、鄭州、濟南、青島,乃至沈陽、哈爾濱擁有直接或間接管轄的院線,同時開展國內外影片的代理發行的業務,短短幾年時間控制了北方地區的電影發行放映,經營的影院達二十多家,把曾壟斷經營影院的洋商一概排除在外,成為影院業名副其實的「華北王」。
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豐厚的回報,好萊塢八大公司紛至沓來,在上海和華北地區分別設有辦事機構。關於當時電影的放映數量,有數字顯示,美國電影以每年占進口影片數量平均80%以上的絕對優勢控制著中國電影的放映市場,甚至決定著影院業的生計。盡管國產片的總生產量只是進口影片輸入量的1/3或1/4,但是就中國的放映率和受眾人群來說,國產片的影響力並不遜色於以美國片為主的外國電影。 1937年後,上海電影業因時局波動而變化,以「明星」消亡、「聯華」解體、「天一」南遷為標志,老影業逐步消亡。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黃金歲月和產業蓬勃時期在抗戰炮火聲中戛然而止。
以前蘇聯為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獨立、完整的製片生產基地」為主要目標的體制建設任務。
1945年抗戰勝利,憋了一肚子勁兒的電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為代表的傑作。
1949年2月,經過短期的籌備,在建國前夕的4月上旬,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袁牧之任局長。電影局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立國家電影製片廠。
1950年,列寧和斯大林同志說著一口東北味兒普通話的蘇聯片《列寧在十月》上映。從此配音譯製片變成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時期先後建立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北平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三大國營電影企業在歷史轉折之際,為新中國電影事業走出了第一步。在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規劃中,發行、放映同樣位置顯著,實現國有化的一體制既是最初方案,又是最終目標。因而,各地影片經理公司的建立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由關外推進到中原,在時間表上,與國營製片廠的創建可以說做到了兩翼並進。據統計,舊中國有678家電影院,半數以上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廣州、武漢、沈陽等大城市,中、小城市數量很少。
1954年6月至9月,電影局及所屬各製片廠的領導幹部共9人組成赴蘇訪問團,經過長達3個月的考察,回國後向中共中央上報了《電影工作者赴蘇訪問團工作報告》。1955年中央批准了該《報告》,各電影廠(部門)便相繼開始了大規模體制建設和調整,以蘇聯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獨立完整的製片生產基地」為主要目標的體制建設。1959年共完成82部故事片,產量下降而藝術質量上升,優秀和比較優秀的影片達到近30部,佔全年總數的1/3強,這一年在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歷史上被稱之為「難忘的一九五九年」。
新中國電影的17年歷程有多種劃分的方法,就電影事業的發展而言,可分為兩大重要時期:從1949年開國到1957年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為起步、初創、建設的階段;1957年以後,經過1959年的「十年獻禮」高潮,到1965年「文化部整風」及1966年的「文革」,為穩定、發展、轉變的階段。中國電影在經歷了這17年的打造後,已經擁有了一份龐大的產業,家底堅實而雄厚。 中國電影第三次產業時期在時間和形式上與前兩次有所不同。「文革」後百廢待興,新時期的改革開放不久挽救了瀕於崩潰的電影經濟,也使中國電影迎來又一次復興。但幾十年來形成的產業痼疾困擾著電影的發展,電視及多種娛樂方式的沖擊更使電影業的經營每況愈下,改革勢在必行。隨著中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電影業開始重新審視市場的作用和力量。上世紀90年代的一連串的「突破」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促成了體制的變遷,這一切都是在推動市場化進程的力量下進行的。因此,這一次產業期的到來較前兩次而言,在意識上體現出了更多自覺。
進入21世紀後,對於電影業市場化的確定和認知,已經在全行業達成了思想的統一,但客觀上講這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1993年,10部「分賬大片」的引進和1999年中美談判結束,中國加入WTO開始進入倒計時,這兩大事件都著實給尚處於懵懂之中的中國電影業上了「市場」的一課。與狼共舞,是中國電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在與國際接軌的不斷磨合中,才能漸漸地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打破橫向的區域界限,打破行業割裂狀態,在大市場、大規模、全方位和全行業的基礎上,進行縱向資產聯營,進而重組市場,實現符合電影發展規律的新格局。」2001年,隨著市場觀念的深入人心,「院線制」的建設規劃被提上議程,12月18日出台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經過2002、2003兩年的強力推動,到了2004年,「中國已建成的36條電影院線,加入影院已經達到1188家,銀幕數為2396塊,比院線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塊銀幕。票房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影院有5家,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了15家以上。」
中國電影業市場化的方向確定以後,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產、供、銷關系亟待重新「洗牌」。而在電影行業本身,打破了國有企業的單一主體,民營資本和境外資金開始進入,從製片業逐步擴展到發行放映業,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2001年,華語電影《卧虎藏龍》沖進奧斯卡,斬獲多個獎項,這給了中國人製作華語大片以前所未有的機會和信心。2001年到2003年,有著海外、本土雙重投資背景的《大腕》、《英雄》、《天地英雄》、《手機》相繼問世,《英雄》贏得了2.5億的票房。2004年,具有同樣資金組合方式的《十面埋伏》、《可可西里》、《天下無賊》及《功夫》,在票房榜上分別占據了前三名,《功夫》是1.7億,《十面埋伏》是1.6億,《天下無賊》為1.2億。「借水行舟」使中國電影終於嘗試著下了海,並且開始學習游泳。 第一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當時,人們習慣稱其為「武俠電影」。 武俠電影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第一次高潮。這個期間各種各類的武俠電影紛紛出現。
其武俠電影的急速發展,是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武俠小說等都有一定聯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並攝製成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歷史上人們也一直認為《火燒紅蓮寺》是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
當時紅極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其票房和社會人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以後的3年內,為滿足觀眾的要求,《火燒紅蓮寺》的續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連當今美國巨片《蝙蝠俠》系列都會感到汗顏。《火燒紅蓮寺》說的是,湖南的瀏陽和平江兩地為爭碼頭而引發械鬥,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侖派和崆峒派,以及紅蓮寺廟等。劇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燒紅蓮寺》的連續18集,事實上形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以後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製作了兩集,從而使《火燒紅蓮寺》總共拍了20集。
在整個1929年至1931年期間,上海的50餘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餘部武俠電影,佔全部出產影片的60%。
由於日本侵華戰爭,中國電影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同時也導致了中國武俠電影第一次高潮的結束。
第二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二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術動作片和言情電影一樣,成為支撐香港和台灣電影業的兩大支柱。在這期間,涌現了一批代表這個時期武術動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員與導演。如李小龍、洪金寶等及以後的成龍、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製片公司首先拍攝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碧血劍》,之後,台灣地區也出現了武俠電影,如1960年台聯影片公司的《七劍十三俠》等。
1973年,中國武術動作片翻開了重要的一頁。《猛龍過江》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認的遠征歐洲打入世界影壇,並獲得成功的武術動作影片。同年的《龍虎爭斗》是李小龍與美國好萊塢華納影業公司合資生產的影片,成為中國第一部與國外電影公司合作的武術動作片。《死亡游戲》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影片,遺憾的是李小龍並沒有拍完這部電影就去世了。
此後,雖然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還繼續在生產,但作為群體性的武術動作片創作、拍攝、效應等逐步減退了。
第三次高潮
中國電影的第三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首拍了劉曉慶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開了武術動作片的先聲。1982年由河南開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聯華電影聯合公司攝制的、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這期間,大量的武術動作片題材的影片誕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當》、《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時,武術動作片有了將動作片與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韻。
由中國內地所引發的武術動作片與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即相比較而言,在敘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現了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術動作片又有了一個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1993年《東方不敗》、《獅王爭霸》等對中國電影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間隔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燒紅蓮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連續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龍八部》等等,都對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有的武術動作片中,以出生於廣東佛山的黃飛鴻的武術生涯為題材的武術動作片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從1949年的《黃飛鴻傳》至今,已有了100餘部關於黃飛鴻武術生涯的故事片。

E. 1905年,中國已開始自己拍電影,當時拍攝的影片是什麼

<定軍山>中國第一部電影.
1905年秋天,由任慶泰導演、劉仲倫攝影、譚鑫培主演的電影《定軍山》問世,成為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
1905年是京劇的鼎盛時期,曾留學日本的青年任慶泰購買了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若干膠片,利用他開設的豐泰照相館,策劃拍攝了該片,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
《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當年的《定軍山》在拍攝手法上受到西方影響,但取材卻與我國傳統的民族戲曲和古典文學相結合,非常符合當時觀眾的欣賞習慣,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放映,曾出現萬人空巷的盛況。
上世紀50年代末,曾有人對豐泰照相館學徒劉仲明做過采訪,根據他的回憶,《定軍山》的拍攝情況是這樣的:「廊子下借著兩根大紅圓柱,掛上一塊白色布幔。屋內成了譚老闆臨時起居的地方,他的跟班、琴師、敲鑼鼓傢伙的,都來了。屋外院子里,那架號稱『活動箱子』的攝影機,擺在了前院後牆邊。由照相技師劉仲倫擔任拍照(即攝影),他是豐泰最好的照相技師了。雖然前幾天練過幾回,但真的上陣,仍顯得有些緊張。一通鑼鼓過後,布幔後閃出一個戴髯口、持大刀的古代武將來,這就是譚鑫培最拿手的《定軍山》里的老黃忠,只見他配合著鑼鼓點兒,一甩髯口,把刀一橫,立成頂樑柱一般。就聽旁邊有人喊:『快搖』,劉仲倫便使勁搖了起來,那時的膠片只有200英尺一卷,很快便搖完了,算告一段落(引自《中國電影的搖籃-----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電影訪問追記》,作者王越)。」
作為一個開端,《定軍山》只是對京劇表演片段的簡單記錄。到了1913年,由張石川、鄭正秋兩人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問世,盡管製作簡陋,但中國電影終於開始講起了故事。

F. 《人世間》取景地在長春電影製片廠,製片廠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一、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一個電影製片廠,被廣大影視製作人稱為中國電影的搖籃。

它所創造的一批批電影與電視劇紀錄片主要以農村、抗戰、以及歷史發展等為題材,在作品中處處充滿著鄉土氣息和朴實無華的農民性情。同時在不斷創作中,各種優秀的影片層出不窮,也在各個電影節以及電視劇的獲獎典禮上占據首位,像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等等,都有長春電影製片廠創造出來的影片。

四、長影在不斷的改革進步 多處舊址也被設置成了景點以供遊玩打卡

據了解在2020年12月長影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舊址也被保留下來,曾經的毛主席雕像成為一大觀賞點,曾經株式會映畫協樓也在翻新。長春電影製片廠為新中國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發揮重大作用,推動了中國電影的進步與發展,記錄中國發展史。

G. 電影紅色搖籃以後是什麼電影呢,革命電影從開天闢地開始到開國典禮都有那些電影。

《我的長征》、《血色山谷》、《鐵血江橋》、《蕭華挺進冀魯邊》、《楊得志圍城打援》、《太行山上》、《決戰華嚴寺》、《虎頭要塞》、《建黨偉業》、《建國大業》。

H. 謝晉電影選集代表作品是什麼

1、歷史卷代表作品

《歷史卷》包括《秋瑾》、《清涼寺鍾聲》、《鴉片戰爭》三部電影。這三部電影都是以重要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影片。

2、戰爭卷代表作品

《戰爭卷》包括《紅色娘子軍》、《啊!搖籃》、《高山下的花環》三部電影。這三部電影都是以戰爭為題材的影片。

3、反思卷代表作品

《反思卷》包括《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三部電影。這三部電影都是反映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我國政治運動中普通人所經歷的坎坷命運的。

4、女性卷代表作品

《女性卷》包括《舞台姐妹》、《最後的貴族》、《女兒谷》三部電影。這三部電影都是反映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女性命運的影片。

5、體育卷代表作品

《體育卷》包括《女籃5號》、《大李、小李和老李》、《女足9號》三部電影。這三部電影都是以體育運動為題材的影片。

I. 大家推薦幾部中國70,80年代那個時代的兒童電影

動畫電影:《鐵扇公主》《神筆馬良》《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駱駝獻舞》《豬八戒吃西瓜》《漁童》《濟公鬥蟋蟀》《金色的海螺》《小蝌蚪找媽媽》《牧笛》《愚人買鞋》《喵嗚是誰叫的》《熊貓百貨商店》《好貓咪咪》《九色鹿》《葫蘆兄弟》《黑貓警長》《雪孩子》《三個和尚》《人參果》《張飛審瓜》《小馬虎》《丁丁戰猴王》《善良的夏吾冬》《真假李逵》《咕咚來了》《南郭先生》《嶗山道士》《九色鹿》《猴子撈月》《曹沖稱象》《狼來了》《老虎學藝》《假如我是武松》《鹿鈴》《蛐蛐》《小熊學木匠》《捉迷藏》《鷸蚌相爭》《小松鼠理發師》《老鼠嫁女》《蝴蝶泉》《快樂的數字》《除夕的故事》《三毛流浪記系列》《網》《小蛋殼》《女媧補天》《夾子救鹿》《山水情》《紅孩兒大戰火焰山》《閃閃的紅星》《西嶽奇童》《金猴降妖》

J. 早期中國彩色電影

中國電影誕生於1895年,次年即被輸入。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難夫難妻》,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是20世紀30年代由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故事片是《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魯迅著,夏衍改編,桑弧導演),北京電視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傳》,編劇李准,導演沈浮,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術師的奇遇》,編劇:王棟、陳恭敏、桑弧、,導演桑弧,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舞台紀錄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編劇:徐進、桑弧,導演桑弧,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雲官、王煉編劇,謝晉導演。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楊范、陳涓翻譯翻譯,周彥譯制導演,上海電影製片廠1950年譯制。
中國與外國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公司合攝的《風箏》,導演王家乙、羅歇·比果。
1948年,為了消除這種語言上的障礙,經東北電影製片廠(後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由該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東影廠試驗譯製成漢語。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郁悶 關於你後面問的qingse電影的問題 萬惡的網路不讓我發上來,你留個QQ吧 我傳給你好了

閱讀全文

與搖籃時期的中國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機器人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08
倒車影像的電影線氧化後怎麼解決 瀏覽:605
如何收到海量電影資源 瀏覽:949
道士下山免費下載完電影 瀏覽:81
2020最新款的電影免費搞笑 瀏覽:972
塑料袋悶死有哪些電影 瀏覽:417
好看電影推薦完整版2020排行榜 瀏覽:253
如何讓女生同意去私人電影院 瀏覽:856
哪些電影展示了民俗 瀏覽:460
3dav左右電影免費下載 瀏覽:707
什麼電影跟獨立日一樣好看嗎 瀏覽:175
變形金剛4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國語 瀏覽:405
國慶期間電影有哪些 瀏覽:1
范冰冰露全胸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57
影院一年有多少部電影 瀏覽:276
如何用電腦將電影橫過來 瀏覽:278
美國電影大河戀講的是什麼 瀏覽:79
關於禁毒的電影有哪些內容 瀏覽:611
有部電影叫什麼雪莉 瀏覽:902
國家電影局電影院什麼時候復工 瀏覽: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