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愛玲的作品有哪些 哪些拍成電視(影)
張愛玲的主要作品小說作品
▪ 傾城之戀 ▪ 半生緣 ▪ 心經 ▪ 小團圓 ▪ 怨女 ▪ 茉莉香片 ▪ 紅玫瑰與白玫瑰 ▪ 沉香屑第一爐香 ▪ 鴻鸞禧 ▪ 金鎖記 ▪ 同學少年都不賤 ▪ 桂花蒸阿小悲秋
散文作品
▪ 天才夢 ▪ 童言無忌 ▪ 燼余錄 ▪ 更衣記 ▪ 道路以目 ▪ 有女同車 ▪ 詩與胡說 ▪ 雨傘下 ▪ 談跳舞 ▪ 雙聲 ▪ 中國的日夜 ▪ 談看書
編劇電影
▪ 半生緣 ( 2002) ▪ 紅玫瑰白玫瑰 ( 1994) ▪ 六月新娘 ( 1960) ▪ 南北一家親 ( 1962) ▪ 傾城之戀 ( 1984) ▪ 情場如戰場 ( 1957) ▪ 小兒女 ( 1963) ▪ 一曲難忘 ( 1964)
拍成電影電視劇的有:李安的《色·戒》之前,張愛玲的小說已經四度被搬上大銀幕,依次是:《傾城之戀》(許鞍華執導,1984年,邵氏出品)、《怨女》(但漢章導演,1988,台灣中央影業出品)、《紅玫瑰與白玫瑰》(關錦鵬導演,1994年,嘉禾出品),《半生緣》(許鞍華導演,1997年,東方出品)。
⑵ 張愛玲有哪些作品被拍成了電視劇或者電影
李安的《色·戒》之前,張愛玲的小說已經四度被搬上大銀幕,依次是:《傾城之戀》(許鞍華執導,1984年,邵氏出品)、《怨女》(但漢章導演,1988,台灣中央影業出品)、《紅玫瑰與白玫瑰》(關錦鵬導演,1994年,嘉禾出品),《半生緣》(許鞍華導演,1997年,東方出品)。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觀眾就開始在各種媒介上接觸張愛玲作品:1976年,就有電視劇《半生緣》播映,由鍾景輝監制,張之珏編導,包括劉松仁在內的一班演員演出。80年代的戲劇界有海豹劇團的《香片》(也是根據《茉莉香片》改編),林奕華改編的「進念·二十面體」劇場的《心經》,和陳冠中改編的香港話劇團版的《傾城之戀》。林奕華自己,就曾經有過8次張愛玲作品的改編經歷,被香港媒體稱為「改編張愛玲著作最多的導演」。90年代還有香港電台由洪朝豐改編、葉玉卿參與的播音劇《傾城之戀》。
⑶ 張愛玲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張愛玲的主要作品有:《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紅樓夢魘》、《不幸的她》等等。列舉五個如下:
1、《沉香屑·第一爐香》
《沉香屑·第一爐香》是中華民國時期女作家張愛玲早期的小說作品,於1943年在《紫羅蘭》雜志上發表。後被收錄於張愛玲小說集《傳奇》中。
小說講述敘述的是上海的女中學生葛薇龍「八一三事變」後隨家人一起到香港避難,後因物價飛漲,家人離港返滬,葛薇龍為了繼續求學投靠了一個斷絕親戚關系多年的、擁有巨額財產寡居的親姑母。
在姑母那豪華、精巧的豪宅里,葛薇龍開始為姑母的物質款待所俘虜,在「假做真來假亦真,真作假時真亦假」的游戲氛圍中,成為姑母勾住那些對她不再感興趣的男人的色餌。
在姑母指導下,葛薇龍最終和華僑花花公子喬琪結了婚。她整天不是替喬琪弄錢,就是為姑母弄人,變成了家庭里的高級交際花,甚至自嘲為娼妓。
2、《茉莉香片》
《茉莉香片》是張愛玲的一篇中篇小說。它主要描述了從小都沒有得到父愛的聶傳慶,在碰到本能成為他父親的言子夜的女兒言丹朱,聶傳慶從小是個怯懦,變態的男孩,有三分像女孩子。言丹朱想幫助聶傳慶。聶傳慶是個仇恨的人,待一切都是悲觀的角色。
3、《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
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服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狂轟濫炸,生死交關,牽絆了范柳原,流蘇欣喜中不無悲哀,夠了,如此患難,足以做十年夫妻。
4、《紅玫瑰與白玫瑰》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普通人隱秘的心理與情結, 展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中西方文化交匯時人們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傳統與現代融合下男權社會中女性難以擺脫的悲劇人生。
該書收錄張愛玲於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包括《年輕的時候》《花凋》等十餘部作品。
5、《紅樓夢魘》
《紅樓夢魘》是張愛玲的一部重要作品。 1966年張愛玲定居美國,至1995年離世,期間以十年時間研究《紅樓夢》,此書正是其晚年多年研究的結晶。
書中共收入其七篇研究文章,包括《〈紅樓夢〉未完》,《〈紅樓夢〉插曲之一》,《初詳〈紅樓夢〉》,《二詳〈紅樓夢〉》,《三詳〈紅樓夢〉》,《四詳〈紅樓夢〉》,《五詳〈紅樓夢〉》。
《紅樓夢魘》像迷宮,像拼圖游戲,又像推理偵探小說。早本各各不同的結局又有《羅生門》的情趣。偶遇拂逆,事無大小,只要「詳」一會《紅樓夢》就好了。
收在這集子里的,除了《三詳》通篇改寫過,此外一路寫下去,有些今是昨非的地方也沒去改正前文,因為視作長途探險,讀者有興致的話可以從頭起同走一遭。
作者不過是用最基本的邏輯,但是一層套一層,有時候也會把人繞糊塗了。作者自己是頭昏為度,可以一擱一兩年之久。
⑷ 張愛玲的哪些小說改編成了影視作品!
●張愛玲編劇的影片:1.《太太萬歲》(1947年,導演:桑弧,主演:蔣天流、石揮、上官雲珠、張伐)本片塑造了一位善用處世技巧應付環境、幫助丈夫改邪歸正的新女性形象,全片哀而不傷,格調清新,曾被評為中國電影史百部佳片之一,其中,張愛玲充滿了機智對白的劇本功不可沒。2.《六月新娘》(1960年,導演:唐煌,主演:葛蘭、張揚、喬宏)影片通過兩對男女在戀愛中的微妙鬥法和追逐,揶揄了當時香港上流社會的虛榮勢利以及中產階級對愛情的患得患失。3.《南北一家親》(1962年,導演:王天林,主演:丁皓、白露明、雷震)本片借表現香港人與內地人在生活習慣、語言上的分歧探討了不同文化的沖突,作為一部喜劇,本片情趣百出,溫情洋溢,上映以後廣獲好評。4.《小兒女》(1963年,導演:王天林,主演:尤敏、王引、雷震)尤敏扮演的女主人公為照顧兩個弟弟和喪偶的父親,遲遲未婚,而父親卻有意續弦,一場微妙而充滿詼諧的家庭喜劇就此展開。5.《南北喜相逢》(1964,導演:王天林,主演:白露明、鍾情)這是香港20世紀60年代有名的搞笑影片,極盡搞笑之能事,有誰能想到張愛玲也有如此奔放開懷的一面呢?●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1.《傾城之戀》(1984年,導演:許鞍華,主演:繆騫人、周潤發)根據張愛玲的名作改編,許鞍華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幕前幕後陣容,把一個以大時代動盪為背景的浪漫故事展現在觀眾眼前,故事寫香港淪陷卻無意促成了浪漫不羈的富商范柳原與離異的上海少婦白流蘇的結合,本片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難得的言情片佳作。2.《怨女》(1988年,導演:但漢章,主演:夏文汐、徐明、張盈真)影片通過少女銀娣如何成為一個專橫的母親和刻薄的婆婆的人生經歷,揭露了舊中國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遺憾的是,本片以苦澀的悲劇開始,卻以刻板的現代肥皂劇形式收場,沒有捕捉到原著的神韻。3.《紅玫瑰與白玫瑰》(1994年,導演:關錦鵬,主演:陳沖、葉玉卿、趙文)本片編導過分拘泥於原著,男主人公振保與個性對立的紅玫瑰和白玫瑰之間的兩段感情拍得不夠動人,過於文學化的字幕穿插也顯得造作。影片製作精良,曾獲第31屆金馬獎5項大獎。4.《半生緣》(1997年,導演:許鞍華,主演:吳倩蓮、黎明、梅艷芳)本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一對上海男女的愛情悲劇,影片拍得精緻動人,對感情的描寫細膩深入,上映後頗受好評。5.《海上花》(1998年,導演:侯孝賢,主演:梁朝偉、劉嘉玲、李嘉欣)本片根據張愛玲注譯的清人韓子雲的方言小說《海上花列傳》改編,描寫了清末上海高級妓女居住的「書寓」內發生的一幕幕愛怨情仇。侯孝賢通過瑰麗的布景再現了小說中的青樓風貌。
⑸ 張愛玲有哪些經典作品
1、《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白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她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2、《金鎖記》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
張愛玲另闢蹊徑,講述了一個母親對自己親生兒女迫害摧殘的傳奇故事,從而反映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生活環境怎樣把一個原本有著溫情性格的正常女人變成一個陰鷙狠毒的「吃人者」。
3、《半生緣》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改名為《半生緣》。該小說通過年輕人的婚姻的悲歡離合,揭示了社會和人性的方方面面。
4、《紅玫瑰與白玫瑰》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普通人隱秘的心理與情結, 展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中西方文化交匯時人們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傳統與現代融合下男權社會中女性難以擺脫的悲劇人生。
5、《燼余錄》
《燼余錄》是張愛玲1944年寫下的篇幅較長的散文,寫在戰爭快結束的時候,記錄的則是兩年前香港空戰時期的人與事。其中有一句文字常被忽略,卻很有趣。張寫「究竟防空員的責任是什麼,我還沒來得及弄明白,仗已經打完了。」
事實上,直到張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戰爭仍在繼續。但由這樣寫下便可看出:在張的心目中原本裝不下什麼國仇家難的大戰爭。打仗,就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太平不太平,而這也恰是最平凡的普通人的真實觀念。張是平凡的人,也寫平凡的人,只是帶一點諷刺的口氣,這諷刺不引人厭嫌,因為是自嘲的。
⑹ 張愛玲小說有哪些好的影視化作品
張愛玲的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的不少,比較出名的有《傾城之戀》、《色戒》、《半生緣》等。
曾經有一段時間,張愛玲受到了萬眾追捧,大家都喜歡她文字中那種憂傷與甜蜜。也正是這段時間,大量的張愛玲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其中不乏一些精品。
張愛玲的小說有不少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其實《第一爐香》也是一部非常深刻的作品,一次改編不成功也沒什麼,也許之後會有別的導演來繼續改編,拍攝出張愛玲的真實風格。這些都是未可知的。
⑺ 張愛玲的作品都有那些排成了電影,電視都有那些版本
張愛玲的電影緣
《不了情》(1947年)是張氏小說《多少恨》的電影版本,講述了女家庭教師虞家茵與有婦之夫夏宗豫一段辛酸愛情。雖然情節上未見新意,但有張愛玲奇才異女的盛名護駕,又有大導演桑弧聯手,加上劉瓊和陳燕燕的人緣,仍然有許多觀眾心甘情願地走進影院去享受這段歸來淚滿巾的悸動。
《太太萬歲》(1947年)是40年代末中國喜劇電影的代表作品。張愛玲繼續與桑弧合作,在電影中增添了些許酸溜溜的諷刺味道。老戲骨張伐、石揮、上官雲珠配合得天衣無縫,新秀蔣天流也藉此走紅。怎樣做一個完美的太太?作時興打扮的民國少婦依然要履行千古不變的義務,站在傳統觀念的陰影里推敲答案,盡管怎樣做都不能完滿。
《哀樂中年》(1949年)張愛玲與桑弧的三度合作,默契和靈感的火花使編和導的界限逐漸模糊起來,這卻成了這對創作絕配的最後燦爛。
《金鎖記》是一個擱淺的計劃,也預示著張愛玲電影生涯的第一個分號。在風雲突變的歷史中,影迷們惟一可以做的只是尋一處幽靜所在,想一下張瑞芳扮成曹七巧的模樣,順便留意小說中欣賞月亮時的蒼涼快感,對人生中「不徹底的現實,永不完滿的情愫」發一番感嘆。
將近十年後,張愛玲才有機會重續電影不了情。1956年起,她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陸續編寫了10個劇本:1956年《情場如戰場》、《人財兩得》、《桃花運》,1960年《六月新娘》、《溫柔鄉》,1962年《南北一家親》,1963年《小兒女》,1964年《南北喜相逢》和60年代的《一曲難忘》(又名《魂歸離恨天》)。
此後,張愛玲再沒創作過電影劇本。
如今,根據張愛玲作品改編的許多電影都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片。
主要有:
《傾城之戀》(Love in a FallenCity,1984年,許鞍華導演)
《滾滾紅塵》(Red Dust,1990年,嚴浩導演)
《紅玫瑰白玫瑰》(Red Rose White Rose,1994年)
《半生緣》(Eighteen Springs,1997年,許鞍華導演)
⑻ 張愛玲的電視劇有哪些
《她從海上來》是趙文瑄和劉若英主演的。
《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
《半生緣》是黎明和吳倩蓮主演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