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關於美術史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美術史的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6 03:18:05

『壹』 有沒有講西方美術史的紀錄片

英國bbc出品的《隱秘的知識》,央視曾經也播過,所以網上肯定有中文字幕甚至普通話配音的版本,可以看。並非講座,而是紀錄片。

講的是文藝復興時代到近代繪畫技法的發展過程,非常精彩。裡面一些觀點可能可以改變、顛覆現在的美術史。

『貳』 與中國美術史相關的影片

向日葵

導演:張楊
主演:孫海英 飾 父親
陳沖 飾 母親
製片人:羅 異
類型:劇情
片長:130分鍾
出品:中國電影集團北京電影製片廠
北京命之作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05年10月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向日葵》被導演張揚稱為「北京胡同的故事」,講述一個普通家庭幾十年的悲歡離合。陳沖在片中飾演母親。陳沖指著身上的戲裝向大家介紹,「這身衣服在片中的時間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角色的年齡和我現在的年齡比較接近,所以演起來比較本色,不過年紀大點,我更喜歡,我對扮演年邁的女人情有獨鍾。」盡管陳沖扮演的母親跨越幾十年,但她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她年輕時就扮演過年老的角色,去年在《茉莉花開》中又扮演的章子怡的母親,所以駕御這樣的角色是沒有任何問題,難怪導演張揚會選擇陳沖……

導演闡述
1976年,中國發生了幾件大事,毛主席逝世、「四人幫」被粉碎,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很多在文革中受壓迫、受迫害的人終於看到了希望。1978年,鄧小平開始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人的生活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的二十年間,整個中國進入了全速發展時期。中國人的生活觀念和生活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整個城市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這種變化中也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外來文化的進入,讓中國人盲目地摒棄了傳統,中國人傳統的一些生活方式開始瓦解,傳統的文化開始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對西方社會盲目的崇拜,對現代化盲目的追求,對金錢貪婪的渴望,整個中國都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過程中。
這二十年的時間也是我成長的二十年,我親身感受到了這個變化的過程,對這種變化有自己的一些看法。這些看法慢慢地就變成了這部電影……

幕後花絮
影片里有個父親給兒子留了一封信的情節,這也是來自我的生活。有一次我回家,我爸去幫我遛狗了,他給我寫了封信,說我們不能溝通、不能相互理解,他自己內心挺矛盾,而且心情挺不舒暢。寫得非常好的一封信,對我觸動挺大。因為我覺得這說明一個問題:人和人之間,即使是最親的人,真正做到面對面地談心、交心其實很難。
那封信兩年多以來一直放在我包里,拍那場戲時,我覺得演員的情緒好像沒有達到我的感覺,總覺得好像差點兒。我就把信找出來給他們念,一念我自己就哭了,周圍的演員,包括在場的攝影、場記、場工都流淚了……所以,在電影做完後期的時候,我在片頭加了「獻給我們的父親」這句話。
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是在寫我們這代人成長的一個感受,這離不開家庭和父輩。我覺得我父親那代人飽受磨難,所以,我要把這部影片獻給我們這代人的父親們……

下載地址:

http://film.tvb55.com/%B0%AE%C7%E9%C6%AC/%CF%F2%C8%D5%BF%FB/%CF%F2%C8%D5%BF%FB.Sunflower.2005.cd1.rm

http://film.tvb55.com/%B0%AE%C7%E9%C6%AC/%CF%F2%C8%D5%BF%FB/%CF%F2%C8%D5%BF%FB.Sunflower.2005.cd2.rm

『叄』 什麼電影講述的是畫家的故事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1475-1564)
就像拔起亞平寧半島的棕櫚樹,蘸著維蘇威火山的岩漿在天空勾畫的金色畫幅,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充滿了動人心魄的力度和激情。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米開朗基羅創造了一件件氣勢恢弘的作品,成為人類高尚精神的象徵。
有關米開朗基羅的片子有1950年的義大利影片《泰坦:米開朗基羅的故事》、1980年的美國影片《米開朗基羅》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卡羅爾·里德導演的《迷狂與痛苦》,影片描述了米開朗基羅在繪制西斯廷大教堂天頂畫的過程中和僱主,羅馬教皇朱利尤斯二世之間發生的故事,著力表現兩個巨人之間的沖突和友誼。(P16-1A、P16-1B)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1973)
這個身材矮小的西班牙男人以最高票數當選為代表整個20世紀的個人,在他漫長的一生中,曾經嘗試過從現實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結構主義以至波普藝術的各個繪畫流派,並且是「立體派」畫法最重要的發明人,這使他成為我們這個飛速發展時代的象徵。除了在繪畫領域表現出的驚人創造力,作為情聖的畢加索也可稱得上是前無古人,一生中曾經和難以數計的女人有過浪漫史,而他「畫風隨著情人變」的癖性更是被史家們津津樂道。
不少電影都以畢加索為主角,其中比較優秀的包括1976年亨利·克魯佐導演的《畢加索的秘密》、1982年的西班牙電影《畫家畢加索》、1996年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拯救畢加索》、以及曾經在中央台播放過的瑞典影片《畢加索的奇妙之旅》等。(P16-2A、P16-2B)

弗朗西斯科·戈雅 Francisco Goya(1476-1828)
在戈雅身上,突出體現了西班牙人看待世界的魔幻眼光,筆下的魑魅魍魎彷彿會飛出紙面。而這種奔放感在另一些繪畫中表現為對革命的熱情和對不公正的憤怒。當然,戈雅也有溫情的一面,他畫的女子都活力四射,撩拔人心,使人聯想起畫家不凡的浪漫史。
關於戈雅的影片有1999年的西班牙影片《波爾多的戈雅》,這部製作精美的藝術影片描繪了西班牙畫家戈雅熱情似火而又神秘莫測的內心世界。(P16-3A、P16-3B)

阿美迪奧·莫迪里阿尼 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
莫迪里阿尼一直是美術史上的一個謎團。1906年,這位百分百英俊瀟灑的青年才子從義大利來到巴黎,窮愁潦倒地度過了十數年的時光,1918年後其自創的畫風逐漸被社會承認,但莫迪里阿尼仍然拒絕從絕望和放盪的泥潭中爬出來,幾乎每天都要喝得爛醉如泥,終於在1920年溘然長逝。莫迪里阿尼喜歡描繪高度變形的人物形象,以女子「天鵝式的長脖子」而聞名於世。這些形象大多賞心悅目,在構圖上和色彩上都有很好的控制,具有和諧之美,這些畫是如何在醉酒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這一直是令史家頭痛的謎題。(P16-4A,P16-4B)
關於莫迪里阿尼的影片有《蒙巴爾納斯19號》,在這部法國導演雅克·貝克導演的影片中,錢拉·菲利浦演活了這位命運多蹇的天才。這部影片獲得了激進的電影大師戈達爾的賞識。

迭戈·里維拉 Diego Rivera(1886-1957)
聲名顯赫的拉美畫家裡維拉曾經嘗試過立體派和抽象派,但在壯年時毅然轉向挖掘祖國墨西哥的傳統文化,歌頌偉大的拉美人民。他糅和了古典畫法、馬雅和阿茲台克的古老畫風、以及西方現代諸流派的技法,創造了一種屬於自己,也屬於左翼進步力量,屬於拉美人民的,富於裝飾性和宣傳性的畫風。
在2000年的美國影片《搖籃還要搖》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這位藝術家開朗、正直、幽默的性格。(P16-5A、P16-5B)

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1928-1987)
兼有油畫家、版畫家和電影製片人幾重身份的安迪·沃霍爾是按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紅人。他提出了「藝術不必手工製作」的著名主張,最有名的作品是大批製作的瑪麗蓮·夢露絲網版畫,這些畫組成的「版畫走廊」探討了大眾文化和藝術之間的關系,成為波普藝術運動中的最強音。
1996年的美國影片《我射殺了安迪·沃霍爾》表現了一個希望安迪·沃霍爾買下自己的電影劇本,卻履履不能如願的女人一怒之下射殺了這位先鋒人物的故事,影片從海報到影像都具有波普藝術的味道。(P16-6A、P16-6B)

弗瑞達·卡洛 Frida Kahlo (1907-1954)
這位墨西哥女畫家的作品中,幻覺和想像如野馬狂奔。卡羅曾經是托洛茨基的情人,後來嫁給了墨西哥畫家裡維拉,他們的婚姻生活騷動不安。在20世紀40年代後,女畫家的脊柱出了問題,但她仍然作畫不息,一直到生命的終結,畫作的主題從超現實主義的想像變成了對神的禮贊。
還未上映的美國影片《弗瑞達·卡洛》由著名影星塞爾瑪·海耶克主演,將在觀眾面前展現卡羅傳奇的一生。(P16-7A、P16-7B)

埃爾·格列柯 El Greco(1541-1614)
格列柯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畫作多是宗教題材。他以很大的明亮色塊和拉長的形體表現嚴肅的精神性主題。這在當時文藝復興的世俗化氛圍中無疑是一種反潮流的風格,但400年後,格列柯的平塗技巧和精神主題卻正好投合了現代畫家的口味,使格列柯成為對現代流派影響最大的古典畫家之一。研究表明,格列柯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這更增加了現代人對他的興趣。
1963年,梅爾·費雷爾在影片《埃爾·格列柯》中,再現了這位大師不平凡的繪畫生涯。(P16-8A、P16-8B)

傑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抽象畫法在康定斯基等人手裡已經表現得相當成熟,但到波洛克這里才真正顯示出其瘋狂的魅力。波洛克創造了各種極端的畫法:以戲劇化的狂暴將顏料潑灑到畫布之上;用棍棒或刀子沾染顏料,再甩向釘在牆壁上或鋪在地板上未完成全展開的畫布;把砂子和玻璃碴隨便拋灑在畫布上。他作畫時在房間中不停地走在走去,並且把這種行動看作是繪畫的一部分,這使其風格獲得了「行動藝術」的稱號。但這並不是說波洛克的行動大於藝術,在其作品中,我們仍能夠感到一種清新、和諧而又豐富的美感。波洛克使美國繪畫第一次擁有了一種完全獨特的視覺語言,為美國成為戰後視覺藝術中心立下了汗馬功勞。波洛克的一生是悲劇性的,因為一直懷疑自己藝術的價值,波洛克性格孤僻,迷戀酒精,直至最後被車撞死。
在2000年的美國影片《波洛克》中,美國實力派影星埃德·哈里斯成功地塑造了這個孤獨而又瘋狂的開拓者,因此而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P16-9A、P16-9B)

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
速寫風格的清晰勾線和富有光感的色彩運用使勞特累克的畫作彷彿杜米埃和印象派的雜交。這位少年身殘的畫家喜歡和下層人士來往,敏銳的感覺使他得以同時捕捉環境氛圍和人物的心理世界。不過,他所畫的人物總是比實際上看起來丑些,成為作者憤世疾俗情緒的「受害者」。
在1953和2001年的兩部《紅磨坊》中,勞特累克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可惜這兩部影片都算不上成功。(P16-10A、P16-10B)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 Jean-honore Fragonard(1732-1806)
這位18世紀的畫家畫風甜美細膩,可以說達到了洛可可風格的極致。
1989年菲利浦·勒居埃的影片《兩個弗拉戈納爾》根據畫家的名畫《洗衣婦》的主題,設置了洗衣婦瑪麗安娜作為女主人公,為影片引入社會畫卷,注入浪漫情調。(P16-11A、P16-11B)

潘玉良(1902-1977)
這位中國近代女畫家幼時父母雙亡,13歲即被賣入煙花樓,受盡凌辱,1916年被革命黨人潘贊化贖出並與之成婚。之後受鄰居的影響開始學習文化和繪畫,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績考入上海美專,之後考入法國國立里昂美術學校和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1925年以畢業創作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羅馬獎學金,進入羅馬皇家美術學院,之後其作品兩次獲得國際大獎。潘玉良把中國傳統和勾線畫法和當時流行的印象派技法融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她筆下的人物多表達出強烈的情感,而女性沒有層次感的紅艷嘴唇是她畫作的商標。
大陸香港合拍的影片《畫魂》由著名影星鞏俐主演,影片以大量的篇幅表現了潘玉良從妓女到畫家的過程,觀眾對主人公的傳奇經歷和影片中的裸體鏡頭津津樂道,卻並沒有意識到主人公是一個多麼傑出的畫家。(P16-12A、P16-12B)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有人把凡·高歸於印象派,有人把他歸於表現主義,其實凡·高不屬於任何派別,凡·高就是凡·高。平凡的題材、明亮的色彩,旋轉的筆觸,凡·高的每一幅畫上都帶上了自己的商標。凡·高的人生有著太多的詭謬之處:他有著渴望擁抱一切人的熱情,卻連親近的朋友都無法和他友好共處;他像個聖徒一樣希望解除世人的苦難,卻被認為是反社會的怪人;他的畫在生前無人問津,在死後卻價值連城,其復製品比「可口可樂」的廣告還要常見。凡·高同時擁有著最富親和力的畫作和最富戲劇性的人生,沒有理由不成為最為公眾熟知的藝術人物,以至於在中國的任何一個鄉鎮都有不少人知道凡·高,說起他的名字就像說「蛋糕」一樣自然。
凡·高是電影業的寵兒,他的故事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在1956年文森特·米內利導演的《苦命的凡·高》中,柯克·道格拉斯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凡·高的形象,並以「微妙的方式」暗示了凡·高和高更之間的同性戀關系。在黑澤明的影片《夢》中,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客串了一把凡·高的形象。在1990年法國著名導演莫里斯·皮亞拉執導的《凡·高》中,攝影師用電影畫面成功地模仿了凡·高繪畫給人的感覺。最有意思的是加拿大兒童片《我與凡·高》,在片中一個小姑娘在夢中的凡·高的鼓勵下追回了自己的畫。
(P16-13A、P16-13B)

讓-米歇爾·馬斯克耶特 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6)
草率勾勒的人物、手寫的文句以及科學的數字圖式,加以豐富的色彩拼湊在一起,巴斯克耶特的畫似乎比任何經典畫家的作品更契合於我們這個紛亂的時代。從紐約嬉皮士的塗鴉起家的巴斯克耶克在80年代迅速大紅起來,流星似地迅速建立起國際聲望,但不久死於吸毒過量,年僅26歲。
1996年米拉馬克斯公司的影片《巴斯克耶特》以紛亂的色調和激越的搖滾表現了這位畫家奇特的一生。(P16-15A,P16-15B)

唐伯虎(1470-1523)
唐寅,字伯虎,弘治十一年(1498)中應天府解元,後入京會試,受考場舞弊案牽連下獄,
被黜為吏。於是伯虎絕意功名,藉詩畫謀生,他泛取宋元諸家之長,筆墨細勁秀潤,格調瀟灑
清逸,行利兼具,雅俗共嘗。唐伯虎性格狂放不羈,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他的傳奇故事。
不過,我們了解這位畫家,主要是因為星爺的影片《唐伯虎點秋香》。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
畫家業余時間做成的一件小事:化身為唐伯虎的敵人打入仇家內部,只因為看中了府里長相酷
似鞏俐的丫環「秋香」。在求愛的過程中,唐伯虎不但表現了繪畫的絕技,更顯示出其在曲藝
、武術、氣功等方面的多項才能,最終抱得美人歸。《唐伯虎點秋香》塑造了電影史上最神氣
的畫家形象,並且給了本文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尾。

(轉的別人的……)

『肆』 求關於美術史的電影

梵高傳

『伍』 蒙娜麗莎的微笑這部電影除了出現了蒙娜麗莎的畫以外,到底與蒙娜麗莎還有什麼關系呢為什麼要以此命名

一、主角是個美女,還教美術史。而蒙娜麗莎無疑是美術作品中最著名的美女。所以用蒙娜麗莎指代女主角(劇中BILL也如此稱呼她)。
二、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微笑,多少年來引發無數人的思考和探索。女主角的生活態度與學院的傳統氣氛截然不同,這也指在那個環境中大家都不能理解她的方式。
三、蒙娜麗莎在藝術上神聖的地位也正表現了女主角在影片中的地位。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影片中其他學生、老師,以及校方的教育理念都是守舊且過時的;而女主角的堅持自我,崇尚自由的態度正代表著新一代女性思想的前進方向。(影片的時代是1953-1954,而60年代正是美國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浪潮爆發的時間,內容是擺脫女性附屬於男性的觀念,追求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四、影片中BETTY的婚宴時有一位男歌手在唱蒙娜麗莎的歌曲(BILL被GIESELL拉去跳舞前),歌詞為:
mona lisa,mona lisa, men have named you
you're so like the lady with the mystic smile
is it only 'cause you're lonely
they have blamed you?
for that mona lisa strangeness in your smile?
do you smile to tempt a lover,mona lisa?
or is this your way to hide a broken heart?
many dreams have been brought to your doorstep
they just lie there and they die there
are you warm,are you real,mona lisa?
or just a cold and lonely lovely work of art?
這與最後BETTY和她的母親提出要離婚的那一幕(出現蒙娜麗莎的畫)中她的台詞:「她在微笑,她幸福嗎?」呼應,也包含了對受到傳統觀念束縛並痛苦地生活著的女性們的同情,並同樣在這一幕中擺明了影片的態度:凡事不能看錶面(BETTY語);表面上也代表女主角來到WELLESLEY學院後以一副堅強的態度隱忍處處遭遇的觀念沖突帶來的不快。
五、影片出現蒙娜麗莎的幾次(漏了請原諒我前一段時間看的):主角的室友校護士AMANDA上報紙後的一群學生滾著竹圈賽跑那裡,BILL第一次稱呼KATHERINE為蒙娜麗莎,此時可能只是他單純地認為女主角很美;然後是婚宴上男歌手的演唱曲目(BILL說,在唱我們的歌);50+分鍾的時候(好像)課堂上學生們就蒙娜麗莎這幅畫展開討論,她們已經開始學會了從教條中脫離去獨立思考;末尾時BETTY與她母親的對話。
六、「微笑」暗示了影片以一個較為圓滿的結局收場:KATHERINE的精神和生活態度感染了她的學生們,在她走時集體來送她,包括之前沖突最強烈的BETTY。

為什麼要這樣命名的話....其實跟上面差不多....也不完全是因為蒙娜麗莎這件藝術作品本身的性質....也帶有一些作者的想像在里頭....把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投射到蒙娜麗莎身上於是就這樣命名了.....

『陸』 有哪些優秀的美術史紀錄片可以推薦

在9部BBC藝術啟蒙紀錄片-搜狐教育 這篇文章中推薦的紀錄片不錯,其中 《藝術的力量》和《西洋藝術史:藝術大全系列》基本涉及了全部西方藝術史,可以選擇優先看。其他部分看文章介紹,選擇喜歡的看吧。

『柒』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中外美術史的電影或紀錄片

如果你想知道戰爭有多殘酷,如果你想看到真正的戰爭場面而不會受到波及,那麼推薦你看一看《天啟》。這是一部由法國製作的二戰紀錄片,整部片子幾乎都用上了最原始的影片材料,而所講的內容也十分考究,毫無半點虛構。我第一次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戰爭真的是太殘酷、太可怕了,因為這部紀錄片的視覺沖擊絕對是現代3D技術或者是影視作品所難以真實展現出來的。後來我才知道,製作團隊在找到原始影像之後,動用了他們當時所能用到的最好的技術,認真地為每一個畫面的細節上了色,真的可以算是一部良心之作。

『捌』 關於一位畫家的電影

片名:忘情畢加索
導演:詹母斯.艾弗利
主演:安東尼.霍普金斯 茱俐安.摩爾
地區:美國
上映日期:1996年9月20日
劇情介紹:
改編自Arianna Huffington所著的畢卡索傳:Picasso; Creatorand Destroyer。畢卡索令人贊嘆的精力、創作才華與錯綜復雜的情愛關系,是這部片的精華。畢卡索在他已62歲時,與小他將近40歲的女畫家法蘭西絲相遇。此片彷佛是一塊五彩繽紛的畫布,描繪出他們兩人之間真實的愛情故事,法蘭西絲不顧家人的反對和畢卡索同居,兩人繼而展開一段長達十年且刻骨銘心的忘年之愛。在這十年中,盡管畢卡索年歲已高,但猶存的熱情與魅力,卻無法阻止他和其他的女人在一起,縱使法蘭西絲曾因此離開過畢卡索,至末兩人始終還是無法分開。安東尼霍普金斯栩栩詮釋出這位印象派繪畫大師令人贊嘆的精力、創作才華、與錯綜復雜的情愛關系。

『玖』 找前一段出的一部歐洲電影.是和繪畫\美術史\符號學有關的.

是這一部;羅浮宮謎情 Ce que mes yeux ont vu (2007)

閱讀全文

與關於美術史的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部好看的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332
英國囚犯電影強免費看 瀏覽:466
成龍經典電影奇跡免費觀看 瀏覽:445
蘭州電影有哪些 瀏覽:863
癱瘓女小葉是什麼電影 瀏覽:305
男的美人魚電影有哪些 瀏覽:265
電影機動部隊哪一部好看 瀏覽:673
如何像電影一樣加特效 瀏覽:890
哥斯拉2電影多少分鍾 瀏覽:387
你的目光所及之處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827
十大好看的神話電影 瀏覽:132
吃飯或者看電影怎麼牽手 瀏覽:257
香港哪些電影未在內地上映 瀏覽:400
怎麼在手機電影加字幕 瀏覽:921
2018有什麼特工電影好看 瀏覽:727
女追男有床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10
周星馳哪一部電影比較好看嗎 瀏覽:1000
電影票線下怎麼買 瀏覽:414
宿醉1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672
為什麼拍電影背景是綠色的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