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什麼有關非洲難民的電影或紀錄片,推薦一下
播客視頻-《走進非洲》記錄片 http://you.video.sina.com.cn/b/1703906-1150708231.html
② 誰推薦幾部好看的中東或中亞電影
《天堂的顏色》講的是一位盲童的故事。
《巴倫》反應難民生活。
《追風箏的孩子》發生在阿富汗的,雖然不是中東,但也是將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前兩個和《小鞋子》是同一個導演馬基德·馬基迪(Majid Majidi),一位非常不錯的伊朗導演。
後一個是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
③ 一群士兵帶著一群難民逃生的電影是什麼
《太陽之淚》(Tears ofthe Sun)是2003年拍攝的經典影片。
劇情
隸屬於美國海豹部隊的上尉華特斯(布魯斯·威利斯飾)奉命帶領一支海豹分隊代號飛鷹一號(EagleOne)前往正處於內戰的奈及利亞進行任務,任務內容是拯救在當地執行人道救援的美國公民蓮娜堅迪斯醫生(蒙妮卡·貝露琪飾)、兩位修女及一位神父。當小隊到達並准備帶走堅迪斯醫生時,她因不想離棄那些在她照顧之下已日漸康復的病人於不顧,所以拒絕與華特斯上尉撤離駐地,她要求華特斯中尉讓這近百個難民跟她一起撤離,無計可施的華特斯上尉只好答應同時帶走可以行走的難民。
小隊到達原定計劃中的直升機接送地點,華特斯卻只帶堅迪斯醫生上直升機及留下難民不顧。當直升機飛過駐地時,發現留在駐地的難民全被路經的奈及利亞反政府叛軍殺死,使華特斯中尉決定返回及帶走被遺下的二十八名難民至喀麥隆邊境。
在小隊帶著堅迪斯醫生及難民冒險穿越一片濃密的原始森林,途中經過一條正被叛軍屠殺的村落,華特斯決定殺死村落中的叛軍以停止屠殺。
當他們繼續行動時,小隊發現奈及利亞叛軍徹夜不停地追上他們,這使他們懷疑難民有有人為叛軍線人。華特斯叫堅迪斯醫生說出近三天才到醫院的難民,其中一名難民打算逃走,但被小隊射殺;華特斯在他身上搜出無線電發送器並盤問他是誰指使他和原因,他表示是叛軍的薩狄上校指使,而原因是要跟縱奈及利亞總統
的兒子亞瑟阿祖卡。小隊發現亞瑟和他的保鑣原來混入了難民中,這使他們的任務涉及了外國內政,因而被叛軍不停趕上。華特斯請求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協助,而由於空域太危險而無法派出直升機撤離他們;航空母艦表示會盡快派出戰機空中支援。
可惜叛軍已追上他們並展開攻擊;在激烈的槍戰中由於小隊火力不足,使其中四名小隊成員:Slo,Lake和Silk不幸戰死;而隊長華特斯及其他隊員亦中槍受傷。他們帶著難民逐漸接近喀麥隆邊境,而杜魯門號派出的兩架F/A-18大黃蜂戰機亦到達,華特斯指示戰機攻擊森林和煙霧之間的一切。最後他們成功帶著堅迪斯醫生、亞瑟及餘下難民到達喀麥隆邊境。
④ 推薦一部關於難民的電影,要英語的,幫幫忙吧。。。
辛德勒的名單
太陽淚
盧安達飯店
⑤ 敘利亞的難民是電影嗎
《希望的另一面》
該片由阿基·考里斯馬基執導,卡蒂·奧廷寧、韋勒·維坦恩、湯米·柯貝拉、約恩·唐納、Nuppu Koivu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一個中年危機爆發的男子買下了一個餐館,有一天他的雇員從外面撿到了一頭流浪狗,為了躲避衛生署檢查,他們把它藏在廁所里。跟狗一同躲在裡面的還有一個敘利亞男子。
⑥ 電影《何以為家》成為黑馬,有哪些細節值得我們思考
電影《何以為家》成為黑馬得到我們的追捧,我覺得讓我們思考的地方很多例如婦女兒童的權益問題,雖然電影反映的是黎巴嫩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有一幕是贊恩獨自一人帶著拉希爾的孩子尤納斯上街討生活,清澈的眼中帶著很多無奈悲切、無助甚至是對生活的絕望。
雖然現在很多地方都婦女兒童都過上好生活,但是依舊存在一些貧窮的地方,小孩沒有讀書的條件和資格,小小年紀就要承擔著家裡的一切重擔,我們需要更多的愛心人士伸出援手成就他們的能夠讀書學習的願望,幫他們擺脫現實貧困的生活。
⑦ 求一部電影,講一個在逃到東北的難民,後來被日軍抓到,全部在一堵牆槍斃,被蘇軍救了,
《紫日》
馮小寧導演,是其「戰爭與和平」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本片榮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大獎。1945年,抗日戰爭即將結束,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有幸被蘇聯紅軍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他與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逃進了林區,中途遇見了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患難見真情,這三個不同國籍、性格各異的人一同踏上了求生之路……然而就在他們即將獲得新生的時候,秋葉子不幸被她那群喪心病狂的同胞射殺了。悲痛欲絕的楊玉福和娜佳憤怒地沖向殘余的日本法西斯部隊,為純真的少女報仇雪恨……
⑧ 豆瓣戰爭電影排行榜好看的有那幾部
優秀的戰爭電影,絕不只是表現出戰爭場面的恢弘,而是以戰爭為題材,試圖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戰爭層面。
這里便推薦一部非常優秀的戰爭片,但是絕不只是讓觀眾感受到轟炸的視覺效果。
1.《你逃我也逃》
這是一部1942年的美國黑白老片,拍攝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影片講述的故事也發生在波蘭的戰前和戰後,不過導演劉別謙卻是一位德國人,而且影片同樣是對德國納粹以及希特勒的無情嘲諷。
看完此片,你會感嘆賽德克民族神聖的信仰,會為這樣一種遺民而稱贊鼓掌!
⑨ 美國大兵拯救難民的電影有哪些
《太陽之淚》(Tears ofthe Sun)(美國2003年安東尼·福奎阿執導電影)
劇情簡介
奈及利亞內戰失控,軍閥武裝屠殺平民,在非洲,這幾乎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但由於有一名支援當地醫療工作的美國籍志願醫生萊娜-康德里克留在那裡,於是美軍派出精銳的海軍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秘密潛入這片非洲叢林中營救萊娜醫生,這支小分隊順利地找到了萊娜,但萊娜堅持除非把她照看下的70位難民一起帶出邊境,否則她誓死也不會離開這里。特種部隊士兵在接受訓練的那一天起就得學會以任務為重的處事原則,而現在則可能要帶上一批與任務無關甚至會彷礙他們順利完成任務的人,這些訓練精良的特種兵在軍人的天職和道德之間作出選擇.....
《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美國2001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電影)
美國政府決定派兵到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協助提供大飢荒下的援助物資,以及捉拿索馬里軍事政府的兩名高級將領。按原定計劃,這只是由陸軍游騎兵部隊和三角洲部隊及部分海豹突擊隊員共約150人於1小時內執行完畢的小任務,不料遭到當地軍隊的偷襲,竟演變成一場長達15小時的困獸之斗。兩架運送美軍的「黑鷹直升機」被擊落,第一架墜落飛機的駕駛員死亡,機工長重傷;另一架的駕駛員落入敵人之手.....
⑩ 電影《何以為家》引發哪些深思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從而引發了許多有關於生命的深思,具體如下:
1、僅僅是給孩子生命這件事情,並不偉大:
在劇中,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對節目主持人說:關於童年,我日後能記住的只有暴力、辱罵、毆打——鏈子、水管、皮帶打在身上的感覺。在家庭中,父母常常會將負面情緒強加給孩子,而孩子照單全收。劇中的父母認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應該感謝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給孩子營造的環境和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給孩子最大的愛:
《何以為家》中,收留贊恩的單親媽媽沒有合法身份,還是拼盡全力帶著孩子爭取生存的機會,上班時候把他藏在廁所,趁著休息的功夫偷偷去餵奶,沒錢買,就撿來別人剩下的大塊生日蛋糕給孩子慶生,也歡迎贊恩加入他們的生活,最走投無路的時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線。
3、唯一能做的是,讓悲劇從這里終止:
贊恩是悲劇家庭的受害者,可贊恩的父母,又何嘗不是,他們飽受中東戰亂,流離失所。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戰火紛飛的時局裡,不懂如何去愛。
在贊恩的視角里,父母是惡人,房東也是惡人。但其實他們都沒想作惡,他們只是按照社會教給他們的方式生活。如果說,這個故事裡全是受害者,那悲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追究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悲劇在贊恩這里終止。
(10)中東難民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黎巴嫩一個小城鎮里的法庭,12歲的男孩扎因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不過在律師的支持下,扎因起訴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能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窮,負擔不起撫養孩子們的費用,這意味著扎因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扎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
扎因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雜貨商老闆對扎因的妹妹有一種邪惡的興趣。當扎因的父母把妹妹賣給雜貨商時,扎因無比傷心跑到了一個海濱小鎮,在那裡,扎因遇到了衣索比亞移民的拉希爾;
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點點,拉希爾隱瞞了她有個一歲的兒子約拿斯,為了逃避僱主和政府部門的監視,她在工作時一直把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她住在一間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攢錢試圖買一張偽造的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