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鏡頭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由於不同的敘事功能和表現特徵,電影鏡頭分為不同性質的若干類別。
空鏡頭:畫面里不出現人物或動物的鏡頭,又稱景物鏡頭。通過移動攝影和蒙太奇剪接,使空鏡頭與有人物出現的鏡頭組接出多種意義關系,如表達思想感情,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進行時空轉換,控制敘事節奏等。而使用較多的是用以抒發感情、創造意境,具有隱喻、聯想、升華的藝術效果。
主觀鏡頭:影片中通過某一人物的視線來觀察、表現對象的鏡頭。這種鏡頭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視角,反映他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色彩。通過放映,這種視角也被強加到觀眾身上,使觀眾暫時站在角色的地位去共同體驗、經歷,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於觀眾理解人物有一定幫助。
客觀鏡頭:用不參與劇情的旁觀或中立的視角拍攝的鏡頭。一部影片中的絕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它擔負著敘述劇情、介紹環境、刻畫人物、烘托氣氛等劇作任務和通過畫面體現風格的藝術表現功能。觀眾可以通過客觀的敘述、描寫,擴大視野,參與事件進程,理解人物。
運動鏡頭:攝影機的運動,主要指推、拉、搖、移、升、降等運動攝影方式,所以又稱移動攝影。移動攝影是指將攝影機固定在軌道移動車或其他運輸工具上,或手持攝影機在機位移動中拍攝。它並不包括被攝對象是否運動。
B. 電影中的鏡頭有哪幾種分別是怎樣解釋的
1、推鏡頭(推):
兩種情況:
A、攝影機沿光軸方向向前移動;
B、採取變焦距鏡頭,從短焦距調至長焦距。
兩種方法的區別:
①、變焦距鏡頭往往帶有強調的成分。
②、變焦距鏡頭的主要特徵是主觀性,攝影機前行的主要特徵則是客觀性。
推鏡頭的作用:
①、把觀眾帶入故事環境;(攝影機前行)
②、把被攝主體(人或者物)從眾多的被攝對象中突出出來;
③、突出人物身體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現力,如臉、手、眼睛等。
④、強調、誇張某一被攝物體的局部。(變焦距鏡頭)
⑤、代表劇中人物的主觀視線。(變焦距鏡頭)
⑥、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變焦距鏡頭)《法國中尉的女人、海邊相遇》。
2、拉鏡頭(拉):
兩種情況:
A、
攝影機沿光軸方向向後移動;
B、
採取變焦距鏡頭,從長焦距調至短焦距。
兩種方法的區別:
①、變焦距鏡頭往往帶有強調的成分。
②、
變焦距鏡頭的主要特徵是主觀性,攝影機後退的主要特徵則是客觀性。
拉鏡頭的作用:
①、表現被攝主體與它所處環境的關系;
②、結束一個段落或者為全片結尾。
3、搖鏡頭(搖):
在拍攝一個鏡頭時,攝影機的機位不動,只有機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轉等運動。
搖鏡頭的作用主要是:
①、介紹環境。
②、從一個被攝主體轉向另一個被攝主體。
③、表現人物的運動。
④、代表劇中人物的主觀視線。
⑤、表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感受。
4、移動鏡頭(移):
攝影機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動。(「升」、「降」是垂直方向)。
兩種情況:
A、人不動,攝影機動;
B、人和攝影機都動。(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樣)。
5、跟鏡頭(跟):
攝影機跟隨被攝主體一起運動。
「跟」與「移」的區別:
①、攝影機的運動速度與被攝主體的運動速度一致;
②、被攝主體在畫面構圖中的位置基本不變;
③、畫面構圖的景別不變。
6、靜止鏡頭
要樹立大的運動觀念。在這種觀念下,「靜止鏡頭」也是一種電影運動的一種。
如《鳥人》的靜止鏡頭。
如《悲情城市》的靜止景深鏡頭。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一部影片的實際拍攝中,推、拉、搖、移、跟和靜止,往往是綜合運用的。不應該把它們嚴格分開。
C. 電影鏡頭專業術語解釋及種類有哪些
1.空鏡頭——畫面上沒有人物而只有景或物的鏡頭。空鏡頭也叫景物鏡頭。空鏡頭的內容不「空」,它是影視介紹環境、敘述事件、刻劃人物、傳情達意的重要手段。空鏡頭的在展示故事發生的環境時,往往出現在影片的開頭。2.長鏡頭——指長時間拍攝的、不切割空間、保持時空完整性的一個鏡頭。此鏡頭在同一銀幕畫面內保持了空間、時間的連續性,統一性,能給人一種親切感、真實感;在節奏上比較緩慢,故抒情氣氛較濃。有人把長鏡頭稱作「鏡頭內部蒙太奇」。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是「長鏡頭理論」的倡導者,並總結了長鏡頭在電影中的運用實踐:(1) 長鏡頭和景深鏡頭的運用可以避免嚴格限定觀眾的知覺過程,它是一種潛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過事物的常態和完整的運動揭示動機,保持「透明」和多義的真實;(2) 長鏡頭(鏡頭-段落)保證事件的時間進程受到尊重,景深鏡頭能夠讓觀眾看到現實空間的全貌和事物的實際聯系;(3) 連續性拍攝的鏡頭-段落體現了現代電影的敘事原則,擯棄戲劇的嚴格符合因果邏輯的省略手法,再現現實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實感。後人稱巴贊的理論為「長鏡頭派」。長鏡頭作為一種電影風格和表現手段在展現完整現實景象方面有其獨特的優越性。3.仰俯鏡頭——大多數的鏡頭是平視拍攝的。在電影畫面中,拍攝角度不同,被攝對象在觀眾視覺范圍內的方位、形象就會變化,從而引起觀眾對被攝對象的注意,改變觀眾的心理反應。仰攝就是攝影機由下往上、從低向高的角度拍攝,仰鏡頭代表了觀眾向上仰望的視線,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開闊、崇高、敬仰的感覺。俯攝就是攝影機從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攝,俯攝代表了觀眾向下俯視的視線。俯鏡頭在感情色彩上,使人有陰郁、渺小、壓抑的感覺拍攝角度適宜表現人的悲劇命運或是反而人物的可憎卑劣。在許多影視片中,時常用俯鏡頭拍攝敵人的酒宴、賭場的嘈雜、匪徒的密謀等等。4.快慢鏡頭——按正常情況拍攝的速度,每秒鍾24格畫面。如果攝影機拍攝的速度減低或加快,而不改變按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地么銀幕上就會出現特殊的視覺效果。低於攝影機正常速度24格/秒拍下的鏡頭叫快鏡頭,放映時在銀幕上出現比實際的運動快的效果。快動作的鏡頭運用得當,會產生一種誇張的喜劇性效果。但因在觀眾視覺上停留時間,運用得不多。高於攝影機正常速度24格/秒拍下的鏡頭叫慢鏡頭,放映時在銀幕上出現慢動作。慢鏡頭在影視的造型中有特殊的意義。它能人為「延緩」動作節奏,「延長」動作時間,使觀眾看清在正常情況下看不清的一些動作過程,因此普多夫金稱慢鏡頭是「時間的特寫」是一種有意識引導觀眾注意的方法。5.主觀鏡頭——從鏡頭給觀眾的印象而言,又有客觀鏡頭和主觀鏡頭兩種。從導演(也是觀眾)的視角出發來敘述的鏡頭叫客觀鏡頭。從劇中人物的視點出發來敘述的鏡頭叫主觀鏡頭。主觀鏡頭把攝影機的鏡頭當作劇中人的眼睛,直接「目擊」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它因代表了劇中人物對人或物的主觀印象,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可難事我觀眾產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進而使觀眾和人物進行情緒交流,獲得共同的感受。
D. 在電影中怎樣做鏡頭分析啊
在電影中根據鏡頭的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一、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二、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四、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五、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六、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七、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八、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十、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4)電影鏡頭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形態景別拍攝解釋
一個鏡頭,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寫,也可以由特寫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遠景景別是由視距來確定和劃分的,所謂視距,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
在一個鏡頭內,或者說一個電影句子內,就應包括經過嚴格選擇的各種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種景別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種景別,概括的說,可分五大類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其中還分為大全景;大特寫。
E. 電影鏡頭的介紹
電影鏡頭分:光學鏡頭和電影片鏡頭。光學鏡頭就是物理鏡頭,如圖所示。影片鏡頭是:電影攝影機在一次開機到停機之間所拍攝的連續畫面片斷,電影構成的基本單位。簡稱鏡頭。鏡頭由以下幾個因素構成:①畫面,包括一個或數個不同的畫面。②景別:包括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③拍攝角度,包括平、仰、俯、正、反、側幾種。④鏡頭的運動,即攝影機的運動,包括搖、推、拉、移、跟、升、降和變焦,有時幾種方式可結合使用。⑤鏡頭的長度。⑥鏡頭的聲音,包括畫面內的和畫面外的。鏡頭的組接是電影構成的方式,又稱蒙太奇。組接基本上分為切分和組合兩種。它根據影片內容的要求、情節的發展以及觀眾心理合乎邏輯。
F. 影像作為構成影視最基本的藝術元素,都包含哪些內容
影視中的影像,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元素,第一是鏡頭元素,其次是造型元素。眾所周知,影像需要藉助攝影機的鏡頭拍攝而成,所以涉及到的第一個元素便是鏡頭元素。要理解一部電影的基本拍攝手法,就需要理解鏡頭的具體方式。
再來說說造型元素,不同於文學寫作,影視是通過大量的影像來傳遞信息,表達主題的,如果說影像是由鏡頭組成,那麼造型元素就是組成鏡頭的材料,而造型元素主要是指光、色彩、構圖這幾種,通過這幾個元素來表現人物、環境,從而塑造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視覺形象。
總的來說,影像的基本要素就包含了鏡頭要素和造型要素這兩種,鏡頭元素是骨架,而造型要素可以看成是血肉。
G. 電影鏡頭畫面的基本構成元素有哪些,其對電影鏡頭畫面的影響
電影鏡頭畫面的構成元素,就我很不專業的理解有畫面構圖,鏡頭走位,打光,拍攝角度等等,這些構成元素構成了電影語言,而電影語言就像電影的靈魂。
這些是我淺顯的理解,很不專業啦,lz要真喜歡電影,真想了解,我建議你去買幾本電影專業的書看看。
H. 影視鏡頭的分類有哪些
不知道你想知道鏡頭種類還是鏡頭景別
關於鏡頭
我沒用過膠片攝像機,我用的是數碼攝像機,好象膠片攝像機鏡頭有廣角\短焦\長焦\標准\,膠片分什麼16毫米\32毫米就不懂了
關於景別
大特寫
一隻流淚的眼睛
特寫
一張憂傷的臉
近景
胸部以上在畫面中
中景
腰部以上在畫面中
全景
整個人在畫面中
遠景
整個人在畫面中,周圍的環境也在畫面中(著重體現大環境)
以上只是從人來分,也可以從物來分~~~~~~~~~~,而且不同的景別有不同含義
主要靠平時實踐機積累.
祝你成功~~~~~~~~~~~~~~~~~
I. 電影的鏡頭手法有哪些
1,推鏡頭:
推鏡頭是視頻拍攝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布局,這種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托。
2,拉鏡頭:
拉鏡頭是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3,搖鏡頭:
拉鏡頭是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字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它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
J. 電影分鏡頭具體是按什麼分到底是按鏡頭還是場景
表格形式。
分鏡頭劇本大多採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詳有略。一般設有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音響、音樂等欄目。表格中的「攝法」是指鏡頭的角度和運動;
「內容」是指畫面中人物的動作和對話,有時也把動作和對話分開,列為兩項。在每個段落之前,還注有場景,即劇情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段落之間,標有鏡頭組接的技巧。有些比較詳細的分鏡頭劇本,還附有畫面設計草圖和藝術處理說明等。
作用:
分鏡頭腳本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前期拍攝的腳本;
二是後期製作的依據;
三是長度和經費預算的參考。
(10)電影鏡頭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分鏡頭腳本是最實用的電視腳本,它是在文學腳本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思維和蒙太奇技巧進行腳本的再創作,即根據拍攝提綱或文學腳本,參照拍攝現場實際情況,分隔場次或段落,並運用形象的對比,呼應,積累,暗示,並列,沖突等手段,來建構屏幕上的總體形象。
依據文字腳本加工成分鏡頭腳本,不是對文字腳本的圖解和翻譯,而是在文字腳本基礎上進行影視語言的再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