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古代電影里殘忍的事情有哪些

古代電影里殘忍的事情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30 21:36:22

1. 古人殘忍故事(郭巨埋兒,丁蘭刻木)什麼意思

1、郭巨埋兒故事原文

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釋義

郭巨,晉代隆慮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覺得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2、丁蘭刻木故事原文

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勞之恩,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因詢得其情,即將妻棄之。

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身。寄言諸子女,及早孝雙親。

釋義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古代電影里殘忍的事情有哪些擴展閱讀

二十四孝」引人詬病 弘揚孝道何時才能不嚇

在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沿著通惠河邊一路往西,所見到的第一個石雕就嚇人一跳。只見一位古人抱著一個糞桶,臉上露出一副復雜的表情。旁邊的解說牌刻著四個字:嘗糞憂心。

原來,這是「二十四孝」中南齊名士庾黔婁的典故。看到這樣的雕塑,讓人不禁「懷疑人生」:都2019年了,這樣的「孝道」還有必要拿來做榜樣嗎?

望京文化廣場的「二十四孝圖」,原封不動地展示了埋兒奉母、卧冰求鯉等被認為是「愚孝」的內容。

嚇人的「二十四孝」

看過了「嘗糞憂心」,往前走幾步,就是「為母埋兒」。這是「二十四孝」中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講的是東漢時的郭巨家貧,為了節省下口糧供養母親,便要將三歲的兒子活埋。

結果在挖坑的時候,郭巨挖到了一罐金子,從此一家人不再為口糧的問題發愁,郭巨本人也因為孝順名滿天下……在這個名為「為母埋兒」的雕塑中,郭巨手裡拿著鋤頭,腳下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高度還原了故事場景。

「為母埋兒」旁邊,則是「恣蚊飽血」。這又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講的是晉代吳猛八歲時因為家貧沒有蚊帳,他擔心父親被蚊蟲叮咬,便守候在父親床邊,聽任蚊蟲吸自己的血。在雕塑中,吳猛身上爬滿了蚊蟲,看上去十分瘮人。

看著不合乎常理的,還有「哭竹生筍」、「卧冰求鯉」……在高碑店村這些雕塑的底部,都刻有這樣一句話:為了教育村民「以孝為天」,特製二十四孝以教後人。

不過對於這樣的「教育」,人們並不買賬。一位帶著女兒來通惠河邊遊玩的父親告訴記者,豎立這些雕塑是為了弘揚孝道,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些雕塑背後的故事卻不能細琢磨。「許多故事也就是當故事聽聽,現在的孩子根本做不到,也不會去模仿。

就說「恣蚊飽血」,點上蚊香就好了,誰也不會拿自己去喂蚊子。」他說,「二十四孝」裡面有的故事能模仿,有的一看就是編的,根本站不住腳。在景區負責保潔工作的劉大姐說,她對「為母埋兒」的故事也感到無法理解:「一個三歲的孩子能吃多少東西,埋了他又能省下多少糧食呢?」

其實,魯迅先生也曾經批判過「二十四孝」中這類聳人聽聞的故事,認為其「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原封不動」引人詬病

然而時至今日,在北京的一些社區,乃至街頭,不加選擇地把「二十四孝」搬出來「教育」大眾的情況並不少見。

在望京文化廣場,有一面繪有「二十四孝圖」的文化牆。在這里,「二十四孝」的每個典故都以水墨畫的形式呈現在市民面前。雖然配文是文言文,但配合著生動的彩圖,其中的內容一目瞭然。

對於文化牆上的內容,年輕的家長並不太「感冒」,甚至不時能聽到調侃的聲音。一位家長說,時代不同了,這些內容對現代人來說已經沒有太大指導意義了,甚至已經失去了參照的價值。「比如『戲綵娛親』、『恣蚊飽血』之類的,聽上去就很怪異。」

但是,現場的一些老人卻有著不同的理解。「正因為時代不同了,所以問題不能這么看!」77歲的張大爺是一名退休教師,對「二十四孝」頗有些研究。他說,這些故事都是有據可查,稱得上「有鼻子有眼」,並不算是瞎編。

「非要較真的話,這些內容的確是沒有什麼討論價值了。」張大爺說,時代在變,思想也在變,傳統的「二十四孝」雖然借鑒意義不太大了,但起碼說明了中國人的孝道是從古代傳承至今的,而且深入人心。

對於這個觀點,不少市民都表示了贊同。大家認為,「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具有歷史局限性,但是它所承載的孝道文化卻從未過時。「如果加以注釋,指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愚孝』,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一位老人表示,如果原封不動地把「二十四孝」搬到宣傳欄里,其實是一種「懶政」。這樣不但起不到弘揚傳統美德的作用,反而會引起人們的反感。

松榆南路的「新二十四孝圖」沒有大道理,更加貼近生活。

新「二十四孝」呼之欲出

記者注意到,在養老機構的宣傳欄里,卻很少能見到有關「二十四孝」的內容,而是把豐富多彩的老年生活當成了展示重點。一些社區也意識到「二十四孝」存在的爭議,他們在宣揚傳統美德的同時,也開始思考如何為孝道文化注入新的內容。

上周,記者在松榆南路看到,屬地街道在小區外牆上設置了一組「新二十四孝圖」,把現代人應該如何孝順畫成圖畫,並加以解釋說明。與古代「二十四孝」相比,新的「二十四孝」沒有艱深晦澀的引經據典,也沒有大道理,更像是來自朋友的建議。

比如「新二十四孝圖」的最後一圖,便是描繪了帶父母看一場老電影的場景。生動的畫風搭配淺顯的語言,讓小朋友也很感興趣,拉著大人問這問那。

在高碑店村的「二十四孝」雕塑西側,也豎起了一組新雕塑。這組新的雕塑展現了「常回家看看」、「帶父母去旅行」、「假期多陪陪父母」等溫馨的生活場景,引來了不少遊人駐足拍照。

「直接把『二十四孝』拿出來用,肯定是不妥當的。但是我們有必要思考一下,新時代的孝道應該包含哪些內容。」資深養老文化研究者程華認為,在古代,「二十四孝」的精神內核並不是「孝」,而是對三綱五常的維護,所以才會出現一些反人性的故事。「今天我們講弘揚傳統美德,就必須要回歸人性。」

他認為,新時代的孝道應該是尊重人權的,提倡人與人之間平等友愛,這樣才能夠促進家庭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從而讓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能效仿。

什麼才是「新孝道」

程華曾經作為慈孝文化論壇的組織者,對養老文化、養老哲學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新孝道的核心精神應該包含六個關鍵詞,即關懷、支持、理解、自在、尊重、學習。

「關懷更多的應該是一種陪伴,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和父母保持『在一起』的狀態,抵消他們的孤獨感或者說是被遺棄感。而且,兒女最好不要啃老,而是要自力更生。至於理解,子女應該放下代際之間的溝通鴻溝,做到能夠耐心傾聽父母的傾訴。

」程華指出,在盡孝這件事情上,也要注意一個尺度,即做到保持彼此自在的一種距離感。「有的兒女特別孝順,替父母做決定,這就做得有點過了。」他說,作為子女,不能因為父母老了就「全權代理」,更不能因為不耐煩而去斥責他們。

他說,子女想盡孝,就要學習如何照顧好老人。只有這樣,才會理解衰老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才會真正打開心扉接納老人。「衰老的狀態並不是你說理解就能夠理解,而是一定要通過學習才能明白。」

對於父母,程華同樣有幾點建議。他說,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無私的,而不應把養育子女當作一種投資。在和子女打交道時,同樣要保持彼此的「自在」,不要越界干涉成年子女的生活。作為父母,應當承擔的義務要做到位,在教育子女方面,更不能撒手不管。

而且,父母也要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這樣才會受到子女的歡迎。他還特別提醒,父母應該打理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要把照顧晚輩當作自己生活的全部內容。

「現在的社會和『二十四孝』的時候相比,雖然物質條件大大豐富,但是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生活並不容易。」他表示,時代不同了,孝道的形式與內涵也和古代不一樣了。對此,父母應給予理解,而不是盲目地拿著古代的「二十四孝」去苛責子女。

程華表示,孝老敬親作為一種傳統美德,是中國社會的基礎性文化,是把每一個中國人以家庭為單位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之一。甚至在居家養老中,孝文化也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全社會都在關注養老的時候,大家更多的是從產業的角度去關注,而忽視了養老背後的文化內涵。他呼籲,全社會都應該沉下心來,認真思考總結一下:什麼才是新時代的孝道文化內涵。本報記者 王琪鵬,景一鳴 文並攝

2. 有哪些古代影片含有女犯斬首情節,要最終被斬的

美人心計里莫愁被斬的那點兒,還有音樂,好悲催~

3. 古代的殘酷酷刑,除了骨醉、貓刑還有哪些

華夏歷史悠久幾千年傳承,但是古代大部分王朝都是很封閉很保守,也是很殘酷的,對於犯了罪得人,會用殘忍的酷刑來折磨他們。最常見的有貓刑、骨碎等等,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古代封建社會有哪些酷刑。

小編先介紹一下我們上面提到到貓刑和骨碎,貓刑是封建社會的一種長期存在的酷刑,原來是指青樓的老鴇為了懲罰花柳女子,後來流傳到民間宮廷。它是把人放在一個麻袋裡,只露出頭的部分,放很多野生而且兇殘的大野貓進去,再把麻袋捆緊,行刑得人用棍子敲打麻袋,麻袋裡的貓收到驚嚇後就會在麻袋裡亂竄,野貓的爪子鋒利,人類經過野貓抓撓身體會血肉模糊,沒有一塊地方是完整的,想被剝了皮似的,真是生不如死。而骨碎是武則天時期的酷吏來俊臣發明的,他從上嚴峻刑法來管理犯人。骨碎就是找個大罐子別人塞進去,然後在罐子下面加柴火燒,罐子里的溫度越來越高,受刑得人也就越來越難受,最後持續下去就會把人燒死在罐子里。

絞刑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多的刑法之一,絞刑通常是為了保全屍體的死刑,多用於高官貴族或者皇室子弟。雖然這種刑罰會讓受刑人死的比較體面,但是通常行刑過程時間很長,受刑人死去的過程也很痛苦。歷史上被處以絞刑得人非常多,比如呂布、隋煬帝、楊貴妃、柳如是、熟客殺哈等。除此之外還有臏刑,砍去人的膝蓋骨稱之為臏刑,孫臏就是因為受臏刑而叫孫臏。

古代刑法之殘酷絕不如此,不僅是華夏地區,就連以文明人自稱的歐洲也崇尚酷刑,甚至有些時代比古中國跟殘酷。而這些都是人類古代文明走向現代文明的路上的糟粕,是我們現代人所不提倡的。

4. 自古以來中國古代酷刑萬千,電影《風聲》里使用的刑法緣起於古代那些刑法

《風聲》中的刑法是真的。這應該從電影的講述的時代考究。

《風聲》講述了的是汪偽政府時期發生於日軍與共產黨員間的故事。我們知道,在歷史中,日軍對我國採取『』三光政策『』,即殺光,搶光,燒光。日軍的罪行我們中華兒女有目共睹,南京大屠殺就是日軍罪行的鐵證。所以在當時日軍可以說是無惡不作的,簡直就像是一個個魔鬼,比起《風聲》中的刑罰,他們還做過更惡毒的人體化學武器試驗,他們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事情?

雖然電影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成,但是這其中的刑法都是根據歷史而寫的,是事實存在的。或許作為中國人,我們就不應該糾結於這個問題,連南京大屠殺都不敢承認的日本政府會站出來告訴萬萬中國人說當時對待我們同胞的酷刑是真的,真的是日本人做的嗎?不會的。我們要知道的就是我們受過屈辱,但以後誰也不能再屈辱我們。

5. 哪些電影里有古代刑罰的片段

《喜羊羊與灰太狼》,推薦樓主去看看,裡面的灰太狼被各種酷刑打擊,仍然不放棄他的夢想。希望對樓主有益。

6. 古代女子的十大酷刑是怎樣的。有有關的電影嗎叫什麼

電影上是 假的十大酷刑 、真的不是那十種

7. 古代有哪些很恐怖的酷刑

記得在初中上歷史課的時候,老師說過呂後曾經發明一種酷刑,專門為了折磨戚夫人,就是人彘。首先將她的手腳砍掉,眼睛也挖掉,將銅注入她的耳朵里,使她的耳朵失聰,割掉她的舌頭,讓她不能說話,最後將她扔在廁所里。聽著都覺得非常的兇殘,當時呂後可以說真的恨死了戚夫人。

一般電視劇上經常會聽到的,凌遲處死。凌遲也是一種酷刑,說白了也就是將受刑人的皮肉分成幾百塊或者幾千塊,然後一刀一刀的慢慢割下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忍受很久的痛感,才會斷氣。如果還沒徹底結束,受刑人死了,說明劊子手失敗了。這種就是讓你受盡痛苦,最後失血過多而死。

還有一種,也是大家平時常聽過的,就是五馬分屍。從字面上就能理解,就是用五匹馬綁住受刑人的四肢和頭顱。然後讓這五匹馬同時跑起來,這樣就能將受刑人活活的撕扯開。想想都覺得惡心,那些受刑人也是很痛苦的。

點天燈也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刑罰,講犯人的衣服扒光,用麻布包裹,再放進油缸里浸泡,然後再將他吊在木桿上,由腳開始點燃他,如果熄滅了就再次點燃。

古代其實還有很多酷刑,都是權貴為了折磨自己看不順眼的人,為了讓別人敬畏自己而想出來的各種殘酷的刑罰,真的無比慶幸自己生活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在法律與公義的保護之下,這些酷刑將不復存在。

8. 有誰能告訴我兩部古代戰爭的電影要打鬥場面比較血腥的

去看斯巴達克斯吧,第一季血與沙,第二季神之競技場,很血腥的

閱讀全文

與古代電影里殘忍的事情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與殲十齣擊類似電影有哪些 瀏覽:848
斷刀電影趙文卓版免費 瀏覽:210
電影院的座位號是如何安排的 瀏覽:109
大漢軍魂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483
怎麼把電影下載到小米盒子 瀏覽:688
電影院注冊需要多少錢 瀏覽:164
找一個免費看電影的 瀏覽:15
好看甄子丹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34
石林的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164
如何把電影中的台詞消音 瀏覽:380
電影片尾字幕素材免費 瀏覽:232
彭禺厶拍過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515
寄生蟲鑽肚臍是什麼電影 瀏覽:838
什麼網可以買電影票 瀏覽:241
美國電影有什麼對 瀏覽:288
斷刀客免費電影 瀏覽:437
電影粉怎麼引 瀏覽:708
電影僵屍什麼五個字 瀏覽:93
黃子韜和成龍合作的什麼電影 瀏覽:829
釘子電影進不去怎麼回事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