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火燒圓明園電影梗概
《火燒圓明園》電影梗概:
17歲的玉蘭因所屬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在歷史上有怨仇,入宮後一直未能得到咸豐皇帝的寵幸。一日,在圓明園中散步的咸豐忽然聽到一陣悅耳、憂怨的歌聲,循聲走去,見到特意等在那裡的玉蘭,非常驚艷,遂對靈巧聰慧的玉蘭寵愛有加。
時隔不久,玉蘭被冊封為懿嬪,一年後,因為咸豐生下了唯一的一個兒子載淳,令咸豐喜出望外,進封為懿貴妃。咸豐認為「嗣世有後,天下太平」,從此沉溺於宮闈之樂。
而此時,帝國主義覬覦中國,列強一再發兵侵犯,清王朝已是危機四伏。1860年英法聯軍大舉進攻上海、廣州,後移師北上,威脅京畿。
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勸咸豐皇帝以「秋獵」為名,攜皇室赴熱河行宮避難,而恭親王則諫阻咸豐。雙方爭論不已,咸豐遂採納懿貴妃的意見,命令僧格林沁率軍抗敵,與英法聯軍在京郊八里橋激戰。
但八里橋一戰清軍慘敗,咸豐只得逃往熱河行宮,留恭親王在京與侵略軍交涉。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擁有「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搶劫一空後,放火燒毀。
(1)圓明園的電影有哪些類型擴展閱讀:
1982年李翰祥導演拍攝電影《火燒圓明園》,正是為了還原這段歷史,在電影中劉曉慶飾演慈禧太後,梁家輝飾演咸豐皇帝,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慈禧由一名普通少女成長為咸豐帝寵妃的故事。
這位導演他查閱了大量的史料,並請教多位清史專家和學者,幾易其稿,最終完成了《火燒圓明園》的劇本創作。
由於受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為了拍出真實又逼真的影片效果,獲得了有關方面第一次開放皇城故宮實景,為該片提供拍攝場景,電影中片段中的百官上朝、圓明殘骸等,全部都是實地實景展示。
B. 圓明園,大明宮之類或其他精彩的紀錄片,推薦一下吧
朝貢體系
但是,中國皇帝認為中國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為天下共主,所有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所有人見到皇帝都必須磕頭表示臣服。滿清的傳統外交主題就是讓夷狄們前來磕頭,並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費正清稱為「朝貢體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煩在於,夷狄拒絕磕頭,而且他們還要長駐北京。 公使駐京必然導致覲見皇上,而對皇上不行跪拜之禮將有悖於己於「天下一統」的觀念,英法聯軍當時要求和滿清談判,要談判就要見皇帝;見皇帝,按照傳統外國使節就要在見皇帝時下跪,也就是為了磕頭或不磕頭。
罪魁禍首
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英國額爾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是為了報復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1860年9月,英國公使巴夏禮(Harry Parkes)和額爾金的私人秘書洛奇(Henry Loch) 打著停戰的白旗前往通縣和清政府談判,被載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擊活捉的一隊英法聯軍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監禁了一個多月。 滿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禮看著英法聯軍的最高統帥,根據「擒賊先擒王」的傳統計謀,他們在通州談判之前就計劃誘擒巴夏禮,期望巴夏禮就擒之後,英法聯軍群龍無首,必定自亂,然後乘機大舉進剿,穩操勝券。監禁期間,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監禁中死去,其中包括《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包爾比(Thomas Bowlby)。
報復目的
額爾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後,決意報復。額爾金准備燒毀紫禁城,後來他經過幾天深思熟慮,選擇了圓明園為報復行動的目標。額爾金決定燒毀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額爾金認為紫禁城是中國政府所在地(當時英法正與清政府方談判《北京條約》);而圓明園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有。 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編輯本段評論及各種觀點
法國大文豪雨果於1861年對圓明園做出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火燒圓明園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有評論說:一代名園圓明園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後了也會挨打的證明。
編輯本段影片《圓明園》
大型史詩電影《圓明園》,第一次全景式的講述圓明園的歷史和真實的皇家生活。它獨特的文化訴說和史詩題材,精緻大氣的創作手法,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一道文化盛宴。由薛繼軍總導演、金鐵木導演、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
編輯本段西方解讀
「夏宮」
1860年10月7日上午,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歐洲人更願意稱之為中國皇帝的「夏宮」。位於北京西北郊的這座園林是中國統治者的世外桃源,聚集了大片精美的宮殿、寶塔、亭台、廟宇、湖泊、花園及樹林,包括一座由義大利建築師在18世紀修建的歐洲風格宮殿——西洋樓。此外,圓明園還存放著外邦進貢的禮品,這使它成為當時世上最著名的工藝品收藏地之一。
東方情調
概而言之,中國皇帝的這座夏宮是「東方情調」最典型的代表,是曾在18世紀橫掃歐洲園林設計的「中國風」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法國傳教士王致誠(Jean Denis Attiret)於1749年出版過一本關於圓明園的著名著述;1753年,瑞典國王就在斯德哥爾摩以外的夏宮建造了「中國宮」;1761年,英國人為威爾士公主奧古斯塔修建了一座中國寶塔,後來那裡成為英國皇家植物園。正如王致誠所說,要讓歐洲人明白圓明園到底像什麼,這是件困難的事情,因為「作為整體,它無法類比於我們的建築方式和建築學規則」。它太龐大,太多元,太優雅,太曇花一現而又根本無法抗拒。法國作家雨果形容它,是「幻想的原型」、「月宮般的仙境」、「大理石建造的夢」。 1860年10月7日闖入這座世外桃源的歐洲士兵,被它的壯麗景象徹底征服。法軍總司令孟斗班(Montauban)寫道:「在歐洲,沒什麼東西能令我們感到如此奢華。」圓明園讓這些人眼花繚亂得無以言表。一名法國士兵阿爾曼得·魯西寫道:「看到的景象讓我目瞪口呆、頭暈眼眩……突然之間,一千零一夜對我來說完全真實可信。」
有組織劫掠
緊接著,破壞開始了。48小時里,圓明園成了一場「有組織劫掠」的目標。士兵們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卷軸,他們破開倉庫搶奪絲綢,並用這些珍貴的織品包紮馬匹;他們裹上皇後的鳳袍,口袋裡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魯西記載道:「兩天內,我拿到了價值3000萬法郎的絲綢、珠寶、瓷器、銅器和雕塑」 ,這是一場令人錯愕而迷幻的狂歡,「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覺」。 最後,在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八世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卜魯斯(James Bruce,他是惡名昭著的古希臘石雕收集者七世額爾金伯爵之子)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在其後的兩天時間里,士兵們被分派到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築中放火。尤為慘重的損失是帝國的圖書及檔案館(指文源閣——譯者注),約一萬零五百卷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由於不少樓閣由易燃的松木構築,卷著松香的濃煙一連數日彌漫於北京北郊的天空。「再也沒有一雙眼睛能夠見證另一個時代的藝術天賦和品位了」,英軍隨軍牧師羅伯特·麥吉(Robert McGhee)這樣寫道,語氣中毫無愧疚,「一個也不留,一棟房屋也不剩,讓這里再無宮殿的痕跡吧。現在,咱們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文化毀滅行動
火燒圓明園無疑是歷史上最為惡劣的文化毀滅行動之一,直可與焚燒亞歷山大大帝圖書館及哥特部落踐踏羅馬相比肩。法國人當時就已指出,這就如同盧浮宮和法國國立圖書館同時被毀。而且,這一暴行是兩個國家所謂「教化」非歐洲世界的代表性行為。火燒圓明園充分說明了這一行動的偽善及其種族主義根基。在歐洲文明國家間,此類文化毀滅行為甚至在戰爭期間都是不可想像的,但中國顯然未被包括在這一道義原則之內。中國人沒有忘記這個教訓,它在今天仍記憶猶新。[1]
編輯本段歷史真相
恥辱
圓明園被說成是人民的「恥辱」,每到危機時刻就要往事重提。但問過許多人,當年英法聯軍以什麼理由或者說是以什麼借口燒毀圓明園,卻沒有多少人答得上來,人們想當然的認為:帝國主義對外擴張血與火的本性決定了他們所到之處的野蠻行徑。不過,難以想像的是,當英國及法國的道德水準只是停留在燒殺搶掠層次之上的時候,他們怎麼可能創造出空前繁榮的物質文明;如果他們真的只是像那些當年燒毀羅馬的野蠻人一樣隨便在北京放火,很難想像在他們中間竟會產生出幾乎是不可盡數的思想大師,深刻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我注意到,對於英法聯軍當年用於焚燒圓明園的理由,被小心翼翼的掩蓋起來,似乎其中真有什麼難言之隱。十多年前有一場火爆的電影,片名就叫《火燒圓明園》,裡面的英國人莫名其妙就把圓明園給燒了。其實,對於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的借口,完全可以公開予以揭露,他們用以掩飾其罪行的所謂理由,應該予以堅決駁斥。但在中國的歷史著作當中,對此居然諱莫如深,最多也就只用幾個字提及,一掠而過,好像是害怕泄露什麼國家機密。當人們對事情經過知之甚少時,怎麼就可以發表那麼多的感概。 言歸正傳,再回到圓明園的問題上去。顯然,有了前面的一段鋪墊,我將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一段歷史並提出新的解釋。
文明的沖突
被人們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那場戰爭,借用塞繆爾·亨廷頓的話來說,本質上是一場文明的沖突。當時滿清政府與英法兩國激烈交涉的主要焦點是「公使駐京」一項,被清方列為談判中的「第一要事」。至於在今天被人們所看重的「利益」,如開放外貿口岸、允許外國人內地旅遊、協定關稅、保護傳教士、賠款、領事裁判權等等,對於手操生死予奪大權的皇帝來說,都是可以隨意處置的小事一樁,雙方很快就在這些小事上達成了協議。 後來,皇帝還提出以向西方商人全免關稅等更多優惠來換取英法兩國取消。 在解釋這些史實時,需要從中國傳統的「天下一統」觀念談起,按照這一觀念,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皇帝為天下共主,所有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所有人見到皇帝都必須磕頭表示臣服。但這一觀念必須得到夷狄們的認同,所以,中國傳統外交主題就是讓夷狄們前來磕頭,並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費正清稱為「朝貢體系」的完整外交模式,也可以更形象的稱之為「磕頭外交」。現在的麻煩在於,夷狄拒絕磕頭,而且他們還要長駐北京。 公使駐京必然導致覲見皇上,而對皇上不行跪拜之禮將在事實上促使「天下一統」觀念的破產,而這種「天下一統」觀念長期以來被人們廣泛接受,與儒家「禮治」思想的結合,就匯成了古代中國獨裁專制制度合法性的主要源泉。這一改變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使合法性的來源逐步枯竭。如果有人---盡管是一些犬羊之性的夷狄,可以公然拒絕向皇帝本人磕頭,其他人是否可以同樣效法?如此推導下去皇帝天下共主地位就會搖搖欲墜,那他還能在金鑾殿上穩坐多久?除此之外,公使長駐北京,又被看作是類同古代的「監國」,按照滿清政府當時的理解,駐京外國公使可以在京城裡任意收稅,干涉政令,折遷民居衙署,建立高樓,布署各類武器,總之是如同太上皇似的為所欲為。中國淪為外夷監守,自然萬不可行……
歷史的悲劇
在對圓明園被焚毀經過有了一個大致上的了解之後,我們的義憤填膺就不只是指向英法兩國了。皇帝拘禁、虐殺英法外交官的行徑,不僅違反西方的國際法,也同樣違反中國自古以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行為准則,即使這一準則在中國幾乎沒有多少人遵守。額爾金勛爵在中國,最痛恨那些 「把這一古老文明踐踏在腳下的人」,由他來下令焚毀圓明園,不啻是歷史的悲劇。但無論怎樣,比起中國在那場戰爭中所喪失的150萬平方公里土地,皇帝的圓明園實在算不了什麼。對圓明園的大肆渲染和對國土淪喪的隻字不提或是輕描淡寫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英法聯軍放火報復的憤怒譴責與對專制制度野蠻暴行的有意隱瞞同樣構成鮮明的對比,正是通過如此處理,圓明園才能在政治動員中發揮出巨大作用,除一般的激起狂熱情緒之外,還能把社會輿論導向現實政治所需要的主題。
編輯本段圓明園旅遊
圓明園門票
成人票:10元 兒童票:5元 其他優惠:大、中、小學生(憑本人有效學生證); 60歲以上—70歲以下的老人(憑老年證或身份證);殘疾人(憑殘疾證); 免票:1.2 米以下兒童;現役軍人、傷殘軍人、烈士家屬(憑有效證件); 70歲以上老人及離人員(憑老年證、離休證或身份證)。
開放時間
7:00至17:30
北京圓明園旅遊禁忌
1、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位觀眾均應對其給予保護; 2、遵守停車場的管理規定,按指定車位停車,並主動交納停車費; 3、依次序購票、驗票、參觀; 4、現金及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 5、請勿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品入內,請勿吸煙及野外用火; 6、遺址區內請勿亂刻亂畫、愛護花草樹木,請勿攀折樹木和景觀雕塑; 10、文明禮讓,文明參觀; 11、在博物館參觀時,請勿按壓展櫃,觸摸、損毀展品; 12、為滿足觀眾需求,遺址區內有旅遊紀念品商店;
C. 求介紹圓明園及明清皇家園林的影片、正史資料、歷史老照片、音樂等等…
有關於圓明園的影片其實非常少,自80年代的《火燒圓明園》之後,一直未有相關的電影或紀錄片,直至3D電影《圓明園》.關於圓明園的紀錄片也大多是在其他類的片子中被提及,只是片段性質的.尚無專一性的影片.而如果說談及明清皇家園林的片子,則有一些.關於頤和園的有不少,還有承德避暑山莊,紀錄片以2000年後中央十套的《探索發現》中出現較多,如晚清秘史之避暑山莊、承德半個王朝的故事等等.而關於圓明園的研究資料則其實有很多,尤以80年代出版的幾本《圓明園》會刊最為精華,除此之外.自民國起就有相當多的研究史料存世,如營造學社的相關研究和拍攝的圓明園照片.80年代還有香港出版的一本《圓明園》,也是一本比較精華的作品.這些大多可以在網路或大型圖書館中查閱到.歷史照片方面,我是見過比較多的.這方面可以看《三山五園舊影》一書,此書作者劉陽對圓明園歷史老照片的尋找及研究頗深.但目前存世的老照片以頤和園前身清漪園及西洋樓為主,這與當時的清政府仍嚴格管理圓明園及計劃修復部分建築等歷史有關.所以那些圓明園中式建築並未有多少照片存世.我建議你可以去老北京網查閱這些歷史照片.我曾經就把找到的很多相關照片發布在該論壇里.圓明園的研究目前並不熱門,很多人還被媒體等誤導較多.簡單的復制引用並不是對圓明園的最佳解讀.我是熱衷於圓明園的研究.但由此已經涉及多個方面,包括藝術品、影像、園林建築等.這些都是研究圓明園延伸出的.
D. 與圓明園類似的電影
有 故宮
導演: 周兵 / 徐歡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語言: 國語
集數: 12
上映日期: 2005
又名: The Forbidden City / The Palace Museum
.12集《故宮》將從故宮的建築藝術、使用功能、館藏文物和從皇宮到博物院的歷程等方面,全面展示故宮輝煌瑰麗、神秘滄桑的宮殿建築、豐富多彩,經歷傳奇的珍貴文物,講述不為人知、真實鮮活的人物命運、歷史事件和宮廷生活。觸摸歷史跳動的脈搏,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第一集 肇建紫禁城
第二集 盛世的屋脊
第三集 禮儀天下
第四集 指點江山
第五集 家國之間
第六集 故宮藏瓷
第七集 故宮書畫
第八集 故宮藏玉
第九集 宮廷西洋風
第十集 從皇宮到博物院
第十一集 國寶大流遷
第十二集 永遠的故宮
大明宮 (2009)
導演: 金鐵木
主演: 黃河 / 白雨 / 劉興盛
類型: 紀錄片 /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單集片長: 88 分鍾
上映日期: 2009-09-10
官方網站: http://www.damingpalace.com/
又名: Legend Of The Tang Emipire
以歷史研究和考古發現為依託,復原大唐帝國的權力中心--大明宮的盛景,重現西元七世紀的世界大都會--如夢如幻的唐朝長安城。通過講述大明宮的故事,尋找大唐帝國曾經的輝煌和榮耀;在再現大明宮盛景和講述大明宮故事的基礎上,昭示大唐盛世的文化內涵。追求最大程度的歷史真實,跌宕起伏地講述大明宮的故事,華麗唯美的視覺效果,美侖美奐的電腦特效。金鐵木繼《圓明園》之後又一浩瀚歷史題材巨作。
考的多半是電影的渲染手法,以及電影的精神主旨
E. 求一部關於圓明園的紀錄片
《圓明園》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銘刻在心中的記憶
類型:紀錄片
出品人:薛繼軍黃著誠
總導演:薛繼軍
導演:金鐵木
編劇:金鐵木
片長:93分鍾
出品: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廣西電視台
發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上映日期:2006年9月
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投資創作一部大型史詩電影《圓明園》,第一次全景式的講述圓明園的歷史和真實的皇家生活。
音像發行單位:廣東夢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F. 圓明園電影有哪些
《火燒圓明園》《圓明園》
G. 火燒圓明園的影視作品
大型史詩電影《圓明園》,第一次全景式的講述圓明園的歷史和真實的皇家生活。它獨特的文化訴說和史詩題材,精緻大氣的創作手法,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一道文化盛宴。由薛繼軍總導演、金鐵木導演、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
H. 求類似<圓明園>的中國歷史電影
你說的是那部紀錄片嗎,通過建築講歷史那種?類似的有大明宮、消失的建築、清十二帝疑案等。
還是《火燒圓明園》?類似的有垂簾聽政、兩宮皇太後、末代皇帝、末代皇後、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大太監李蓮英、甲午風雲、林則徐、鴉片戰爭、鄭成功、甲午大海戰、敦煌、秦頌、荊軻刺秦王、赤壁、辛亥革命等
I. 求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兩宮太後等比較有名的晚清電影
推薦電視劇《走向共和》,十分精彩。
導演:張黎
編劇:盛和煜/張建偉
主演:王冰/呂中/馬少驊/孫淳/李光潔
類型:劇情/歷史
語言:漢語普通話 / 英語 / 日語
首播:2003-04-12
集數:59
單集片長:4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