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佰裡面天上飛的是什麼武器
是九六式艦載戰斗機(日語:きゅうろくしきかんじょうせんとう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海軍研製的首款全金屬單翼艦載戰機,其前身被稱為「九式單戰」,1936年三菱重工的設計打敗中島飛行機中標,隨即取代中島九五式艦載戰斗機成為日軍航空母艦主要戰斗機,此機也可稱為零式艦載戰斗機的前身。
B. 為什麼《八佰》中的國軍德械師,不過是中看不中用呢
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又讓“德械師”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些士兵與國內同時期其他部隊相比,有著更精良的裝備和更正規的訓練。不過《八佰》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烈士們最終大多以身殉國,那麼在真實歷史上,國軍的德械師曾經發揮了哪些作用呢?
C. 如果把《八佰》里的裝備給了人民解放軍,會怎樣
我們在觀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的過程中,其實對於當時的歷史也是有所學習的,而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的士兵作戰是十分艱苦的,並且他們在作戰過程中,其實也遭受到了各個方面對他們的打壓與壓迫,並且在裝備方面,他們也並不佔有優勢。所以這在很大程度上就給當時的士兵提升了很大的作戰難度,但是當時的士兵也沒有放棄,從中可見中華民族的毅力和志氣所在。
所以在現代有很多相似的電影出現,其實也是為了讓人們銘記歷史,真切的感受到當時歷史的壓迫下,人民群眾也沒有因此就放棄自己的生活。我們也會從中學習到很多的精神適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當中,並且歷史其實對於每一代人都是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的,一個民族是不能拋棄歷史而獨立存在的,我們需要在發展過程中對於歷史的恥辱和輝煌都加以繼承與銘記的。
D. 《八佰》中的88師戰鬥力有多強為何被稱為德械師
88師非常強,是當時最精銳的,國軍德械師,是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准所改編和組建國民革命軍,故對其統稱為德械師
塞克特曾點明“中國軍隊的武器處於缺乏的狀態,然而向外購買武器、彈葯只能視作過渡期的行為。若本土無可靠的軍火生產,以資平時練兵和戰時所需,則中國勢必被迫依賴外國進口,而在戰時無法自保”。
結果就如前述所言,連最精銳的第88師都重火力不足,國民政府也據實報告在整編20個師的時候,尚缺步槍12,000支、輕機槍108挺、重機槍缺612挺、迫擊炮缺120門等。
這造成國軍內武器雜亂、土洋混用、後勤補給不易的窘況,以及缺乏步戰協同的演練機會。
E. 八佰的內容簡介
電影《八佰》是根據抗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的影片,影片初始,我們看到的是士氣低迷、組織渙散的軍隊走在田野中,被戰爭破壞了的上海,配上幾聲蒼涼的鴉叫聲,奠定了這部影片的基調必然悲涼凄慘的。我想結合史實來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
一、歷史上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志著淞滬會戰的結束。淞滬會戰又是怎樣的戰役呢?歷史書上只能用形容詞形容一下淞滬會戰的慘烈,數據倒是可以直觀地印證一下這場戰役的悲壯與絕望——我國軍80萬人對戰日軍20萬人,國軍宣布傷亡30萬人,日軍宣布傷亡4萬餘人,這意味著什麼呢?大家能感受到嗎?日軍的攻勢難以抵擋,但是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為上海和長江下游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結語任何國家,在民族存亡之際,都有捨身取義為國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輩,有冷眼旁觀見風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義當前,可否團結一致?魯迅先生口誅筆伐,想要通過筆桿子喚醒麻木的國人,軍人死守陣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吶喊,國不在,家何在?
F. 請問電影八佰里,為什麼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嗎
我寫過四行倉庫相關歷史,還被人罵過,說是國粉來的。我就在想,咱們中國的軍隊,為何國軍英雄咱就能隻字不提呢?他們不也是為中國付出了生命嗎?謝晉元,我唯一寫過的一位國軍英雄。而最近熱榜電視劇《八佰》,就是根據謝晉元的英雄事跡改編的。
另外一個原因,陳樹生這么做,實際上也是“漲我軍之士氣,挫敗日軍銳氣”的一種戰術考量。戰士們見陳樹生勇敢犧牲,人人都更加鬥志昂揚。日軍見守軍均以自殺式的方式退敵,英勇果敢,不怕犧牲,膽都被嚇破了。
因此,陳樹生果敢躍出6樓,對鎮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從此之後,日軍再也不敢試圖靠近偷襲四行倉庫的圍牆。
G. 請問電影八佰里為什麼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電影也讓很多人了解了那一段不為人知歷史。電影上映之後便引起了強烈的方向,很多家長也將自己的孩子帶去觀看,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雖然這部電影的製作非常精良,但是因為很多觀眾不了解那一段歷史,所以對於一些情節就會感到非常奇怪,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那麼為什麼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當時中國士兵的裝備,當時德械師全面學習德國軍隊,就連手榴彈也是與德軍同種型號的,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德國M24手榴彈。最為一款性能優異的手榴彈,M24的使用時間貫穿了整個二戰時期,也在抗日戰爭時期給了日軍沉痛打擊。M24手榴彈又被稱為木柄手榴彈,這是因為除了圓柱形的攻擊部,手榴彈還有一個長長的木柄,為的是便於投擲並且讓投擲距離更加遠。當時M24手榴彈大多由中國兵工廠仿製,因為中國工業的落後,所以國產M24的裝葯量要小得多,這也使得威力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直接將手榴彈投擲下去,一來自重過小不能擊穿日軍的鋼板陣,而且還會被日軍的鋼板彈開,其次單枚手榴彈的威力過小,就算擊中鋼板也不會產生多大的傷害,所以英雄陳樹生才義無反顧的跳了下去。
H. 如果把《八佰》里的裝備給了人民解放軍,結果會是怎樣
按照東亞軍隊那種寧死不降的精神,解放軍很有可能集體為國捐軀。以平型關伏擊戰為例,伏擊日軍的後勤部隊基本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面對和日本正面的甲種部隊硬碰硬的陣地攻堅戰,除了正面硬鋼外沒有任何方法。陣地戰不比游擊戰、麻雀戰,整個戰線綿延十多公里,一旦一處奔潰就如同蟲蛀的水壩,想靠襲擊敵後就必須扛住正面的攻擊。而且上海平坦的地形對雙方都沒有優勢,這時候就得看誰的火炮多、誰的戰術更強、誰的人數有優勢了。
I. 《八佰》中四行倉庫保衛戰到底在保衛什麼
《八佰》中四行倉庫保衛戰保衛的是上海不淪陷,不向日軍低頭的態度。在政治上的策略,四行倉庫保衛戰其實是一場向西方國家爭取同情與支持的秀,因為在四行倉庫隔著蘇州河的對面就是租界,說白了就是打給租界裡面人看的。其實當時上海整體的情況,再苦守四行倉庫,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但是卻是當時戰場中博弈的一個節點。
在電影里,最讓人覺得驚心動魄的,是一個個戰士身上綁著炸葯包,直接跳入敵人的陣營。這個場景是相當驚人的, 也是看出了戰士們的英勇。
犧牲是必然的,但是能夠在對抗日軍這件事上,我們從電影看到的,遠比現實要殘酷。在這場戰役中,裡面的戰士其實更多的是像小湖北這樣稚嫩的孩子,不過十七八歲。放在現在,那還都是個孩子,卻要肩負起了國家重任,是相當了不起的。
《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在這場毫無勝算的守衛戰背後,這些士兵也是知道最終結果的,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服從,選擇了留下。甚至在這場守衛戰中最高指揮者謝晉元,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
J. 電影八佰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的場景為何會引發熱議
試想在正常情況下,有誰能抱著手榴彈去送死呢?如果不是被逼入絕境,怎麼會選擇這么壯烈的方式犧牲?但凡有其他能消滅敵人的方式,800名烈士也不會以自己的身軀當成消滅敵人的武器。這個場景之所以引發人們的熱議是由於引起了人們內心深處的震撼。
面對敵人的迫擊炮,當時的中國軍人並沒有可以與之抗衡的武器,只能選擇抱著手榴彈一個一個去炸毀迫擊炮。電影《八佰》里的抗戰場景,都是向當年倖存的軍人請教來的,有真實依據。這部電影最令人震撼的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這句話,說明這么慘烈的場景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的,真的有人不顧自己的性命去為了戰爭的勝利犧牲而亡。
或許你並沒有經歷當年抗戰的情景,但是不應該忘記當年的恥辱和烈士們的英勇,應當銘記歷史,勿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