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先鋒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有哪些
余華的《活著》,由張藝謀拍攝,葛優、鞏俐、牛犇、郭濤、姜武等人拍攝。個人覺得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
❷ 法國先鋒派電影的代表作都有哪幾部
《沉睡的巴黎》~~《厄舍古廈的倒塌》~~
❸ 先鋒故事有哪些
中央1套每天晚上焦點訪談後的英雄楷模專欄都是撒,多的你寫作文寫到手麻!
❹ 如何評價20世紀20年代歐洲先鋒主義電影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先鋒派:第一,以法國印象主義電影為主要代表,其從1917年到1929年貫穿了整個先鋒派運動的始終,因為在這些藝術作品中最早體現出了先鋒主義的創作意圖,所以被稱之為「第一先鋒派」;第二,分別是以法國超現實主義電影為代表的、有著超現實傾向的各種電影流派和德國表現主義電影,被稱之為「第二先鋒派」;第三,是阿貝爾托·卡瓦爾康蒂在法國創立的一個紀錄電影流派,他於1926年製作完成的影片《只有幾小時》標志著這個流派的正式誕生[1],後被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稱之為「第三先鋒派」。雖然三個先鋒派產生的影片特點不盡相同,但是它們作為組成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一部分,有一個明顯的相似點,那就是這些影片本身不是以商業盈利和影片講述故事為目的,並且由於當時有聲電影的技術還沒有發明,因而主要集中在對無聲影片純視覺表現力和美學特徵的探索方面。
❺ 《急先鋒》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主角是誰
《急先鋒》講述的是急先鋒國際安保團隊集體營救的故事。這部電影是國慶黃金檔的電影之一,由香港導演唐季禮執導,是一部動作片,主演是成龍、楊洋、艾倫、徐若晗,朱正廷特別出演。
一、《急先鋒》劇情簡介《急先鋒》是一部傳統又新穎的動作片。中國商人秦國立在英國慘遭特殊組織“北極狼”綁架,他的女兒Fareeda不幸捲入其中,遭到組織的追殺。千鈞一發之時,急先鋒國際安保團隊來了。由總指揮唐煥庭(成龍飾演)帶領雷震宇(楊洋飾演)、張凱旋(艾倫飾演)、彌雅(母其彌雅飾演)、神鵰(朱正廷特別出演)等人組成的急先鋒小組,輾轉全球各地,施展驚心的營救活動。在這場行動之中,急先鋒隊員還發現了“北極狼”背後的驚天秘密。
這部電影已於2020年9月30日在全國上映,歡迎各位觀眾朋友們前往觀看。
❻ 先鋒派電影的主要派別
法國20年代(1917——1928)的這場藝術運動的前期和後期有明顯的不同。前期的理論探索和藝術實踐主要集中於對光的認識;而1925年以後,則傾向於抽象化。所以將1925年以前的法國電影藝術運動稱為「印象派,而將1925年以後的法國學派成為先鋒派。不過,印象派電影一般被視為先鋒派電影的前奏,甚至有人乾脆把它歸入先鋒派,視為該運動的第一階段。20年代的先鋒派電影運動是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次電影運動。 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開始於L.德呂克的藝術創作原則,他要求與當時的商業影片徹底決裂,要求以電影手段發掘人與物的特徵美。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
是以立體派畫家F.萊謝爾和R.克萊爾等人的電影實驗作品為代表,他們當時也把運動視為電影的本性,但與德國「先鋒派影片不同之處是,他們並不把手繪的圖形的變化作為表現內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結合起來表現。如萊謝爾於1924年拍攝的短片《機械舞蹈》和克萊爾的《幕間節目》(1924)等,這些影片同樣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主題。這些影片又稱作「達達主義電影、「抽象電影或「純電影。
第二階段
是以年輕的女電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爾、舞台劇編劇和青年詩人A.阿爾托等人的實驗性影片為代表。
他們的影片受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表現人的潛意識,包括夢境、幻覺等。G.杜拉克於1928年拍攝的短片《貝殼與僧侶》(編劇A.阿爾托)主要是分析一個僧侶混亂的心理活動。藉助一系列並無內在聯系的鏡頭的組接進行一種精神分析;L.布努艾爾於1928年攝制的《一條安達魯狗》也是以類似方法表現人的潛意識活動或者是對一種荒誕不經的新比喻的追求。這種電影又被稱作超現實主義電影。
1929年後,法國電影的「先鋒派運動也轉入紀錄電影。這種紀錄電影很快就分為兩種傾向:一種是以嘲諷社會現象為主,如法國導演J.維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誕的畫面和奇特的剪輯,借實錄的尼斯景像,嘲諷市內上流社會的生活丑態;另一種則是具有抒情色彩或唯美主義傾向的紀錄片,如J.伊文思當時就是在W.魯特曼和法國「先鋒派運動的直接影響下,拍攝《橋》(1928)和《雨》(1929)的。 法國立體主義畫家費爾南·萊謝爾最初從事電影創作的意圖是要以電影的手段來進行他在繪畫方面的研究,他在創作中自然地意識到電影為什麼就不能擺脫敘事和演出的梗桔呢?他在《機器的舞蹈》(1923年)的拍攝中,便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他將日常生活中自然運動的物象,如:鍾擺、女孩兒盪鞦韆、上樓梯的婦女和活動的木馬等等,同以電影手段使之運動起來的機器零件、櫥窗模特兒的腿、商店裡的日用品,以及招貼畫和報紙的標題等等一些立體派畫家所喜愛的造型物體加以並列,形成了一幕的確富有電影化運動效果的——機器的舞蹈。
由於萊謝爾十分強調純構圖形狀的匹配和節奏性剪輯的對位處理,因此,影片中一切活動的物像都如同鍾擺的節奏運動起來。那些自然物體成為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很強的活動影像,而人物的運動在失去了她的現實性的同時,卻造成了一種特殊運動的感受方式。萊謝爾曾談到他拍攝這部影片的目的,他是想「創造出常見的物體在時間和空間中的節奏,表現出它們的造型的美。然而,事實上正如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所指出的那樣「他在影片中表現出來的這種造型的美是屬於節奏的,而不是屬於為節奏所掩蓋的物體本身的。對於電影視覺節奏的實驗,萊謝爾的《機器的舞蹈》無疑是在探索著電影藝術表現的新的領域。 達達主義的藝術主張,被看作是荒謬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產物。達達主義的藝術家們以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的「破壞就是創造的政治口號作為自己的美學信條,以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傑作作為諷刺的對象,向傳統藝術觀進行挑戰。最具有代表意義的是杜桑的《帶胡須的蒙娜麗莎》。這一反藝術的藝術流派與20年代超現實傾向的電影美學相吻合,並在實驗電影中找到了自己的佼置。曼·雷伊的《回到理性》(1923年),是達達主義的第一部作品。
製作者將釘子、鈕扣、照片和帶子狡在膠片上感光,創造出畫面上雜亂物品的輪廓。影片放映時,先鋒派電影藝術家們的狂熱,幾乎捅壞了天花板,人們把這一次看作是非常成功的晚會。達達主義者就是尋求這種所謂「機器和陽傘在手術台上突然相遇的美。而翌年,由雷內·克萊爾拍攝的《幕間休息》,則成為達達主義最為傑出的一部代表作品。
雷內,克萊爾將卓別林的喜劇精神與《機器的舞蹈》中的幽默感溶人到他的作品中,創造出《幕間休息》這部「荒唐的傑作。那些恰似達達主義藝術家的夢境——在巴黎屋海上空飄盪的紙船,香煙變成了希臘廟宇的柱子,和幾個達達主義藝術家們的游戲場面——曼·薩蒂在搬運一尊大炮、舞蹈家讓·布爾林滑稽地穿著獵裝出現在香樹里舍劇場的房頂上,以及用高速攝影和低速攝影造成的失去庄嚴感的送葬隊伍和最後從棺材裡站立起來的布爾林等等,在富有節奏感的剪輯中,構成了一部既充滿想像力,而又荒誕無稽的達達主義的影片。值得注意的是,與曼·雷伊的《回到理性》相比較,雷內·克萊爾的《幕間休息》並不是利用了抽象的形式,而是利用了現實生活的素材。然而,形成其同一風格的關鍵,則是他們所共有反理性的藝術主張。《幕間休息》中的視覺素材的現實時空,被克萊爾有意識地剪亂,並以一種反邏輯的形式出現。同時,那些次序顛倒的視覺片段本身也沒有什麼故事結構可言,而是達達主義繪畫的「換位法,在電影剪輯技巧上的新的發現。特別是那個著名鏡頭:開始從下面仰拍的穿著裙子跳著輕盈舞步的芭蕾舞演員,在鏡頭升上來之後,卻使人意外地發現那是一個長著落腮鬍子戴著夾鼻眼鏡的男人。克萊爾在這里創造出「相互不同質的要素在平面上接觸會產生詩意的燃燒的奇異的視覺效果。目的就是要引起觀眾的鬨堂大笑。在雷內·克萊爾的達達主義美學追求中現實素材失去了它的現實性,而成為了超現實性的。 達達主義電影中的超現實性的美學追求,最終導致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誕生。正如文學和繪畫從達達主義演進到超現實主義一樣。超現實主義的電影製作者們,在達達主義電影的無邏輯無理性的美學基礎上「試圖把夢境、心理變飽、無意識或潛意識過程(主要是受弗洛依德的影響,小部分是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搬上銀幕。創造出一種存在於藝術家內心的、超越夢幻與現實的絕對現實的電影作品。 超現實主義成為許多先鋒派電影藝術的最終歸宿。謝爾曼·杜拉克拍攝的《貝殼與僧侶》(1927年劉易士·布努艾爾拍攝的《一條安達魯狗》)。1928年加斯東·拉韋爾拍攝的《珍珠項鏈》1929年以及曼·雷伊拍攝的《海之星》等,都成為這一時期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
在這些具有戲劇因素,但缺少戲劇動作的影片中,愛情成為他們描寫夢幻與現實相離異的主要對象。其中杜拉克的《貝殼與僧侶》被看作是超現實主義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影片描寫了一個禁慾而性無能的牧師幻想著和一個先後扮作傳教士、將軍和監獄看守的情敵之間為爭奪一個女孩兒的故事,然而,影片在以一系列的畫面去揭示人物的心理狀態時,卻更多地突出了牧師的痛苦和悲哀,而缺少那個時代應有的幽默感,因此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大興趣。此後,布努艾爾的《一條安達魯狗》(薩爾瓦多。達利參加了劇本的創作)以描寫一個精神困頓的流浪漢那一連串的夢境,從而進入人類潛意識狀態的探索,並試圖激起觀眾的內心沖動的影片,才真正引起人們注意,被視為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典型的代表作品。 在影片《一條安達魯狗》中,人物的夢境和潛意識狀態,則是由一個個令人驚怖的恐怖事件和鏡頭連接起來:男人用剃刀將女人的眼球割開、街道上的一起車禍、半陰陽人凝視著砍斷的手、鋼琴上堆放的爛驢肉、企圖一次強奸、掌心中的一窩螞蟻等等。
整部影片充滿了暴力、性慾和古怪的幽默,突出了超現實主義作品不受理性和邏輯支配的特點。在《一條安達魯狗》的表現形式中,與印象主義心理敘事和雷內·克萊爾《幕間休息》相比較存在著共同之處,即影片中的景物和人物都是現實的,他們似乎對那些非現實的幾何圖形、線條等在膠片上作畫的方式不感興趣。自然他們也存在著不同之處:與印象主義心理敘事相比較,影片的劇情沒有任何敘事邏輯可言,劇中人物的行為和動機也沒有任何的心理依據,一切都是出自於一種原始的無理性的沖動。與克萊爾的《幕間休息》相比較,影片則失去了那種無憂無慮的輕松感,布努艾爾稱「《一條安達魯狗》是一種殺戮的絕望而激烈的呼籲,它象徵著20年代末青年知識分子對於社會現實充滿矛盾情緒的反抗精神。同時,影片還明顯地從先鋒派電影對於純節奏形式的探索轉向了對於內容的探索。而「這種富於含義的內容顯然是屬於幻想領域的。說得更精確一些,那就是要求使幻想不知不覺地變得比我們的感覺世界更真實和更重要。內心現實成為超現實主義者「唯一關心的現實,正如克拉考爾所指出的那樣:超現實主義者「深信內心的現實是遠遠高出於外部的現實的。因此,它們的首要目標是通過本能活動、夢境、幻想等等,具體地表現出內心的生活流和它的全部內容,而毫不藉助於故事或任何其他理性的方法。
活躍於法國『20年代的超現實傾向的各種流派,在對於電影美學充滿熱情、積極的探索中,盡管那些年輕的電影製作者們思想上還存在著某些局限,盡管他們的某些理論和主張還過於偏激,但是,他們對於「動態的造型藝術的理解,對於電影形象結構的開掘,對於電影視覺語言的貢獻都是無可估量的。僅就超現實主義而言,它在電影中真正地實現了超現實主義作家布魯東的願望:「(時間)分割、被打亂、被消滅了。現在和將來不再互相抵觸。生活在昨天或者明天,和生活在今天一樣容易,甚至可以同時生活在昨天和明天。這無疑成為50年代末再度興起的現代主義電影的創作基礎。同時,法國先鋒派電影的實驗精神也不斷地激勵著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電影藝術家們對於電影藝術更具想像力、更新穎、更奇特、更深入的美學探索。
❼ 時代先鋒的人物事跡有哪些
1.93歲的侯祥麟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學家,是我國石油化工技術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煉油技術的重要奠基人,又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社會活動家。 現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高級顧問,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高級顧問,中國石油學會名譽理事長,世界石油大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榮譽主任,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祥麟說「我和祖國一起走過了20世紀幾乎全部的歷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為今天的祖國感到驕傲;作為一個有60多念黨齡的中國共產黨,我對自己的政治信仰終身不悔;作為一個新中國的科學家,我對科學的力量從不懷疑,我為自己一生所從事的科學工作感到欣慰。」
青藏高原被生物學家稱為「生命禁區」,高寒缺氧等惡劣的自然環境一直是婦女、幼兒疾病的主要誘因。多年來,何敏就像青海三江源頭溫暖的春水,滋潤著各族婦幼的心田,傳送黨對婦女兒童的關愛,使母親像花兒一樣盛開,幼兒像禾苗一樣茁壯成長,被譽為雪域高原「暖媽媽」。
2.2007年冬天,何敏隨醫療隊到海拔4000多米的牧區巡診。聽說牧民宮保妻子難產、情況危急,何敏和兩名隊員立即驅車趕往宮保家。此時,天寒地凍,結冰的路面非常滑,何敏乘坐的汽車在一個拐彎處側滑,陷進路邊水溝,何敏左腿受傷,鮮血直流。從車里爬出來,何敏簡單包紮了一下傷口,一瘸一拐地走了3個多小時,趕到宮保家。當時,產婦的羊水已被污染,嬰兒面色蒼白,呼吸微弱,何敏不顧自己的傷痛,立即搶救嬰兒,嬰兒獲救,發出響亮的啼哭。
「救人第一」是何敏從醫以來一貫秉持的信念。2008年6月,何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巡診時,藏族產婦拉毛生下的嬰兒小嘴裡嗆滿污物,呼吸困難,危在旦夕。來不及准備器械,何敏俯下身子就口對口將孩子嘴裡的污物吸出來。入伍16年,何敏上高原巡診29次,5次面臨危險,在草原牧區救治嬰幼兒300多個,使上千名育齡婦女恢復健康。
遇到危重病人,何敏總是隨叫隨到,常常是飯吃了一半,就跑到病房搶救病人;下班回家沒坐穩,又被叫到手術室;夜裡常常剛躺下,就被電話叫走處理急診病號。2007年4月,何敏剛剛結束半個多月的巡診返回西寧,丈夫和兒子在家高興地盼她歸來。可車隊剛進醫院門口,就有一個焦急的中年男子跑過來求助。原來他的妻子臨產發生大出血,生命垂危。何敏聞訊,跑著來到手術室。經過兩個小時緊急搶救,產婦的命保住了。等何敏回到家裡已是午夜,等不及她回來的丈夫和兒子,蜷在沙發上睡著了。
當地的回族、撒拉族等民族流行一種習俗:新生兒出生後,要在嘴裡放一塊紅糖,寓意孩子的未來甜甜蜜蜜。何敏在臨床中發現,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新生兒窒息,危及生命。於是每遇這種情況,她便竭力勸解。2002年9月的一天,回族孕婦馬玉珍在醫院產下一個7斤重男嬰,家人非常高興,馬玉珍的公公專門從家帶來一大包紅糖,激動地掰下一大塊塞到嬰兒嘴裡。不一會兒,就見嬰兒臉色發紫,呼吸急促,值班護士急忙找來何敏,經過半個多小時急救,嬰兒轉危為安。何敏藉此再一次向他們講明給嬰兒嘴裡放紅糖的危險,病人全家頻頻點頭。
3.多年來,何敏用雪山般的聖潔,在廣大病患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被患者稱為「最干凈的醫生」、「最溫暖的醫生」、「最有良心的醫生」。
無論貧與富,她待病人一樣親。面對患者,何敏想的總是怎麼讓病人少花錢治好病,開「良心方」,用「良心葯」,辦「良心事」。一位來自青海循化縣的撒拉族農村婦女因嚴重貧血等症狀住進了醫院。又是輸血,又是加強營養,住了一個多月後,這位婦女心裡打鼓了:這種住法,估計少說也得萬八千元吧。誰知出院時一結賬才2980元,病人困惑,以為弄錯了。護士長告訴她:何主任為你制定了最經濟的治療方案,能不花的錢都沒花。這位病人聽後心頭一熱。為拒收患者表達謝意的紅包,何敏費了不少心思,有的紅包實在推辭不掉,她就交到收費室作為病人住院費用,並將交費收據交到病人手裡。
無論遠與近,她待病人一樣熱。何敏從未因民族、文化、宗教等差異對病人另眼相看,無論患者從哪個地方來,她都熱心相待。1997年春節剛過,何敏隨醫療隊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鎮巡診,發現70多歲的卓嘎老人患有嚴重風濕病,雙腿關節已經變形,痛苦不堪。由於老人經常要跟著家人游牧,居無定處,何敏給她做完檢查後,一次為老人留足了用於半年的治療風濕病和關節炎的葯物。此後,一有醫療隊出來赴高原巡診,何敏就委託隊友帶上治療風濕病的特效葯,想方設法交給老人。卓嘎非常感動,直到臨終前還一直念叨她的名字。
無論老與少,她待病人一樣敬。2008年初,一位姓袁的老奶奶患晚期卵巢癌,被子女送到第四醫院婦產科做保守治療。為了讓這位身心遭受病痛折磨的老奶奶欣慰地走完人生,何敏發動全科人員輪流特殊護理。每當袁奶奶疼痛難忍時,何敏就帶著護士給她輕輕按摩搓揉;每當袁奶奶孤獨難過時,何敏就和護士來到病床前,給她唱歌講故事;每逢袁奶奶情緒低落時,何敏就與護士一道,為她梳頭、喂飯、講笑話。有一次,由於葯物反應強烈,袁奶奶吐了一床,何敏二話沒說,迅速為她更換了干凈的衣服被褥,又端來熱水給她擦洗全身,還輕言細語地安慰:「奶奶,別緊張,休息一會兒就沒事了。」在一旁手足無措的袁奶奶的兒孫,對這位忙前忙後的女軍醫感激不已。
4.何敏出生在一個滿族工人之家,她的父母先後在甘肅迭部、青海西寧工作過,從小在民族地區成長的經歷,使她深感民族大家庭的溫暖。成為人民軍醫後,她以高天厚土般的情義,回報著各族人民的養育之恩。
何敏所在的蘭州軍區第四醫院,有著「奉獻青藏高原,服務各族群眾」的優良傳統,醫院每年都組織醫護人員赴高原巡診,每次巡診,何敏都積極報名參加。從事婦產工作16年來,她幾乎每天都迎著新生兒的啼哭聲開始一天的忙碌。每接生一個嬰兒,何敏都視如珍寶一般。但一提起自己的兒子趙濤旭,何敏就難過得掉眼淚。2009年10月初,小濤旭患上重感冒,高燒昏迷不醒。正在給病人做手術的何敏,原想下了手術台就帶孩子去看病。可誰知剛做完這台手術,又來了一位急診孕婦,也要馬上手術。何敏是科里唯一有資格開刀動手術的醫生,無奈何,她又走進了手術室,一來二去把孩子耽擱成了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年除夕,聽說何敏不用值班,丈夫趙起峰興致勃勃張羅了一桌子飯菜,可左等右等不見何敏的人影。兒子爬上窗檯,眼巴巴望著樓下的馬路,盼望媽媽歸來。
❽ 先鋒派電影的介紹
先鋒派電影(英語:Avant-garde movies)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主要在法國和德國興起的一種電影運動,它的重要特點是反傳統敘事結構而強調純視覺性。作為一種影片樣式,也有人稱之為純電影、抽象電影或整體電影。先鋒派電影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敘說故事的純視覺影片。這種影片一般由創作者獨立拍攝,大都為短片。它的重要特點是反傳統敘事結構而強調純視覺性。作為一種影片樣式,也有人稱之為純電影、抽象電影或整體電影。1先鋒派電影以法國和德國為策源地 。影響遍及整個歐洲,時間自1917年至1928年,大約延續了十餘年之久。由於他與當時風靡歐洲的各種現代藝術思潮有著明顯的對應關系,加之一位藝術家可能同時接納多種思潮的影響,所以先鋒派電影流派紛呈,成員交錯,主要包括:印象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另外還有純電影、街道電影、室內電影等電影主張和實踐。1先鋒派運動的主旨是企圖從電影的形像性和運動性出發,去擴大、挖掘電影的可能性,使電影最終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藝術。但是「先鋒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從形式出發,以自我為目的,因此也未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果。作為一次藝術運動,許多實驗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鏡頭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❾ 有部電影叫什麼先鋒的 香港出的那位知道
執法先鋒
霹靂先鋒
特警急先鋒(1995)
破繭急先鋒 (1991)
罪惡先鋒(2003)
電視劇 有:
無冕急先鋒 (1988)
發證先鋒1、2緝毒先鋒
掃黃先鋒
❿ 歐洲先鋒派電影是什麼
先鋒派電影
20世紀20年代以後,主要在法國和德國興起的一種電影運動,它的重要特點是反傳統敘事結構而強調純視覺性。作為一種影片樣式,也有人稱之為純電影、抽象電影或整體電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德國,各種政治思想、文藝思潮空前活躍,許多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對傳統的價值觀念和美學原則提出了懷疑。其中也包括對年輕的電影藝術的認識。他們認為,電影必須擺脫其他古老藝術的束縛和影響,成為獨立的藝術,這種獨立只有以它自身的特性為基?K強吹降纈白畲蟮鬧憊厶匭躍馱謨諛蓯咕蔡幕娌碩R虼耍屑肝換沂紫冉辛擻幸嫻氖笛欏H緋橄笈苫襀.里希特以一系列黑、白、灰三色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變化和跳躍為內容拍攝了《節奏21》(1921)、《節奏23》(1923)和《節奏25》(1925);瑞典達達主義畫家V.埃格林1921年在德國拍攝了《對角線交響樂》,在1924年又拍攝了《平行線》與《橫線》。這些一般不超過15分鍾的短片,排斥人物形像與故事情節,都是以線條規律性變化、轉換的視覺形像為內容的。1925年起,德國先鋒派電影轉入一個新的階段,例如曾受埃格林影響的W.魯特曼將實錄的鏡頭與抽象的表現形式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新的紀錄電影。這兩個階段的不同在於,第一階段強調電影的「純」運動感,第二階段則更多地強調剪輯的作用。
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開始於L.德呂克的藝術創作原則,他要求與當時的商業影片徹底決裂,要求以電影手段發掘人與物的特徵美。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立體派畫家F.萊謝爾和R.克萊爾等人的電影實驗作品為代表,他們當時也把運動視為電影的本性,但與德國「先鋒派」影片不同之處是,他們並不把手繪的圖形的變化作為表現內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結合起來表現。如萊謝爾於1924年拍攝的短片《機械舞蹈》和克萊爾的《幕間節目》(1924)等,這些影片同樣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主題。這些影片又稱作「達達主義電影」、「抽象電影」或「純電影」。
第二階段是以年輕的女電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爾、舞台劇編劇和青年詩人A.阿爾托等人的實驗性影片為代表。
他們的影片受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表現人的潛意識,包括夢境、幻覺等。G.杜拉克於1928年拍攝的短片《貝殼與僧侶》(編劇A.阿爾托)主要是分析一個僧侶混亂的心理活動。藉助一系列並無內在聯系的鏡頭的組接進行一種精神分析;L.布努艾爾於1928年攝制的《一條安達魯狗》也是以類似方法表現人的潛意識活動或者是對一種荒誕不經的新比喻的追求。這種電影又被稱作超現實主義電影。
1929年後,法國電影的「先鋒派」運動也轉入紀錄電影。這種紀錄電影很快就分為兩種傾向:一種是以嘲諷社會現象為主,如法國導演J.維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誕的畫面和奇特的剪輯,借實錄的尼斯景像,嘲諷市內上流社會的生活丑態;另一種則是具有抒情色彩或唯美主義傾向的紀錄片,如J.伊文思當時就是在W.魯特曼和法國「先鋒派」運動的直接影響下,拍攝《橋》(1928)和《雨》(1929)的。
先鋒派運動的主旨是企圖從電影的形像性和運動性出發,去擴大、挖掘電影的可能性,使電影最終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藝術。但是「先鋒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從形式出發,以自我為目的,因此也未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果。作為一次藝術運動,許多實驗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鏡頭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歐美電影界,尤其是評論界有時也用「先鋒派」一詞去形容具有獨創性意圖的影片或創作手法,自然它們已與上述電影創新運動無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