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電影里呈現青藏高原的影片包括哪些
呈現青藏高原的影片:
1、《皮繩上的魂》
《皮繩上的魂》改編自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影片講述一個背負原罪與世仇,死而復生的獵人經活佛點撥,一路降服心魔,最終將聖物天珠護送進入蓮花生大師掌紋地的故事。
2、《第三極》
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紀錄片《第三極》,每集46分鍾,共6集,以近40個故事的體量講述青藏之美。
影片展現了生活在全球海拔最高地區青藏高原上的人類,個體的生存與家族的幸福,人與自然之間的令人驚嘆的平衡,以及在這種極端嚴峻的自然環境中人類生命的堅韌,和由此鍛 造出的心靈的善良、智慧和友愛。
3、《最後的馬幫》
紀錄片《最後的馬幫》是一部對「正在消逝著的歷史」的一段真實的影像紀錄,寒風呼嘯、飛雪飄搖的高山,水流湍急、巨石頻落的峽谷,展示最生動的馬幫生活,馬幫也永遠地留在了本片的影像畫面里。片中同時也呈現了察察線(察瓦龍-察隅)未通車前的壯美風光,值得觀者一覽。
㈡ 有關女人愛美時尚的電影有哪些
\(^o^)/~~~~HOHO~我的第一份求助啊!我一定好好幫你找!
結婚大作戰,公主日記,麻雀變王妃記,歌舞青春,律政俏佳人,足球尤物,大學新生,乖乖女是大明星,窈窕美眉。先看完我給你說的這些吧~都不錯,特別是Disney出的那幾部哦!
多啦多啦多啦~看完了上面的再找我吧!
㈢ 風景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轉山》(2011),豆瓣評分7.9。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24歲的台灣年輕人,為了幫助哥哥完成遺願,從麗江出發,獨自騎行穿越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落差起伏多次大於1000米「高原之路」。看了這部電影有讓人都想去一次西藏!
《練習曲》(2006),豆瓣評分8.0。該片講述了一位有聽力障礙的年輕人,騎著腳踏車、背著吉他環島的故事。與其說《練習曲》是一部電影,倒不如說它是一篇浪漫的散文,讓觀眾在平凡中感動到掉眼淚。感動的力量最主要來自於觀眾從影片中發現台灣土地的美和人性的好。
《我和貝貝的歷險》又名《靈犬雪莉》,豆瓣評分8.2。影片改編自法國著名的童書,此前這部書就已經多次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小鎮上,講述了小男孩塞巴斯蒂安馴化靈犬雪莉的故事。
《普羅旺斯的夏天》(2014),豆瓣評分8.3。讓雷諾、安娜加列娜、克洛伊茹阿內、雨果德休等人主演的法國劇情片。普羅旺斯美極了,保證不是一堆薰衣草。法國人果然都喜歡慢生活。熱情又開朗的小鎮。看分割17年的親人是如何在一片自然美景下重新整合破碎的感情的。小家子的姐姐弟弟都高顏值啊,小正太更是萌萌噠。
《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2013),豆瓣評分8.5。故事改編自Reif Larsen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美國少年因獲得世界科學大獎被邀請到華盛頓演講,獨自穿越美國的故事。這部法式小清新的電影以一個小神童的奇異旅行折射了關於社會、家庭、夢想、追求、童貞與愛的大主題。惟妙惟肖的畫面每一處都像是一幀風景畫,攝影一流,服飾布景也精美用心,配樂如同風景一樣美麗,風趣幽默的劇情不乏引人深思的深層次真理。
《狐狸與孩子》又名《狐狸與我》,豆瓣評分8.6。故事改編自聖埃克蘇佩里的經典文學巨作《小王子》。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被一隻狐狸吸引,然後去追隨,並漸漸和狐狸建立信任關系的故事。影片讓我們體悟女孩與狐狸情感升華的同時,還展示了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色。人與動物的搭檔,永不過時,永遠溫馨。
《蝴蝶》(2002),豆瓣評分8.6。該片講述了麗莎和鄰居的爺爺朱利安去採集蝴蝶所發生的故事。一路上,麗莎給爺爺添了不少麻煩,因為她有問不完的問題,還放走了爺爺采來的蝴蝶。麗莎掉進了一個山洞,爺爺著急,找來了救生人員。兩人的友誼、親情,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墜入》(2006),豆瓣評分8.8。導演歷經千山萬水,跑遍全世界,將各色風景和各種繪畫大師的風格一並柔和在本片。(莫奈、達利等等) 加上美貌度數可以申請世界第九大奇跡的lee pace 擔任主演,治癒系的故事加上美的藝術。喜歡西方繪畫藝術史、旅行、自我救贖的故事以及外貌協會成員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
《海蒂和爺爺》(2015),豆瓣評分9.0。講述了海蒂來到了阿爾卑斯山,投奔住在那裡的爺爺的故事。阿爾卑斯山令人心醉的藍天白雲成為了電影唯美的基色,而對人物情感細膩的勾勒,透過一老一少故事的展開,並沒有用何般刻意的矛盾與沖突來營造劇情張力,這是一部仿若童話般的電影,它讓人收獲的不僅是那至美的風景,還有著源於生活溫馨幸福的真善之美。
㈣ 有關西藏愛情故事的電影有哪些
莫文蔚曾經拍過一部叫<極地營救>的片子講的是藏北高原上發生的故事有愛情但不是專講愛情的 唐朝的文成公主就是去西藏的,她和王子的故事是很美的.
㈤ 求一部有很美很美的西藏風光的愛情片。
《岡拉梅朵》講述的是發生在雪域高原的一段傳奇愛情故事,它源自導演戴瑋內心深處對遙遠西部女性情感的詮釋升華,善於拍攝MV的戴瑋更獨具匠心地把影片處理成音樂電影的形式。影片中不但有著浪漫憂傷的愛情故事,還將西藏高原獨特的壯麗風光和純凈色彩完美地呈現。庄嚴神秘的藏傳佛教禮儀以及內地民眾難得一見的藏族民俗風情都是影片引人入勝的重要元素。最難得的是影片中西藏古格王朝遺址地呈現,這是它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在一部故事片中。
劇情簡介
岡拉梅朵是西藏的一朵花、一幅畫、一首歌、一間酒吧、一個女人的名字;岡拉梅朵是流傳了半個多世紀的一段凄美動人、尋找與錯過的愛情故事。
曾經因一曲《岡拉梅朵》紅遍全國的著名女歌手安羽,在突然失聲後從歌壇悄悄消失轉而做了一名錄音師,從聲音的傳唱者變成了聲音的記錄者和聆聽者。她被西藏的一個歌聲,湖邊的一個幻像召喚,執拗地前往遙遠的西藏神湖尋找那神秘歌聲,沿途錄下西藏大地的天籟之音,踏上了一程充滿神秘和未知的音樂朝聖之旅。與她結伴而行的具有奇幻般魔力的鼓手阿扎,一路上不斷和她產生沖突和摩擦,兩人懷著各自的夢想和目的,幾番分分合合,既難以相處又難舍難分,殊不知兩個人的命運在冥冥之中早已被「岡拉梅朵」這個名字系在了一起。
女人是旋律,男人是節奏。兩個不同民族,不同性格,不同人生,不同夢想的一對現代男女的邂逅和結伴,交織出一部優美動人的樂章,無形中又演繹了與老一代人命運相似的尋找與錯過的一幕愛情故事,《岡拉梅朵》的旋律繼續在西藏的雪山和草原上回盪……
主演:姜世貞
仁青頓珠
鄭昊
索朗措
丹增卓嘎
主唱:亞東
索朗旺姆
㈥ 西藏拍的電影有哪些
西藏拍的電影有:《藏獒多吉》、《西藏的誘惑》、《喜瑪拉雅王子》、《西藏天空》、《古格-消失的西藏王朝》等等。
1.《藏獒多吉》
《藏獒多吉》是由中日首次合拍的一部動畫冒險電影,由小島正幸執導,改編自楊志軍的長篇小說《藏獒》。定於2011年7月15日全國公映。影片講述了西藏草原上一位漢族少年與一條勇猛忠誠的藏獒之間感人的冒險故事。該片入圍了法國素有「動漫戛納」的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更成為2011年中日電影周開幕式的主要影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藏獒多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藏的誘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喜瑪拉雅王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藏天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格-消失的西藏王朝
㈦ 中國西部電影有哪些
《人生》
《老井》
《黃土地》
《紅高梁》
《野山》
《秋菊打官司》
《一個和八個》
《美麗的大腳》
《桃花扇》
《可可西里》
《神鞭》
《情癲大聖》
《無人區》
《麥田》
《讓子彈飛吧》
《雙旗鎮刀客》
《
草原風暴》
《碧空銀花》
《炮打雙燈》
《桃花扇》
《西安事變》
《站直了、別趴下》
《青藏高原》
《走著瞧》
《天地英雄》
《生日》
《三槍拍案驚奇》
呵呵,不好意思我知道的就怎麼多了,不過應該夠你看一陣子的了!
㈧ 在麗江拍過的電影有哪些
麗江風景優美,景色如畫,很多電影都是以這里為背景拍攝的我最喜歡的就是《千里走單騎》這部電影。父親為了圓病中兒子的夢,隻身來到麗江工作的事情。劇中讓人感受到了父愛的沉重與偉大。尤其是劇中對麗江古城的拍攝非常的優美。
㈨ 請問有哪些反映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生活的電影和電視劇謝謝!
蒙古族電視劇 成吉思汗 嘎達梅林 牧馬人
塞上風雲
紅色敖包
電影
成長Cheng Zhang(2006)
導演:
盧宏義 Hongyi Lu
主演:
張永達 Yongda Zhang
姚馨茜 Xinqian Yao
劇情
蒙古族青年布赫因家庭變故,使得原本幼稚貪玩的他思想迅速成熟起來。他確立了自身目標,還在朋友陳倩等人的幫助下完成父親的夙願,實現了個人價值,也為家鄉的建設作出了一份貢獻。
駝峰上的愛Camel Love(1985)
導演:
於洋 Yang Yu
德日格爾瑪 Geerma Deri
主演:
斯琴高娃 Siqin gaowa
哈斯高娃 Gaowa Hasi
崔岱 Dai Cui
蒙古族牧民蘇尼特一家三口生活本來十分美滿富裕,但近來夫婦經常吵鬧,互不相讓。妻子伊里娜美麗,能歌善舞,就是性格有些倔強。蘇尼特有幾次看到妻子在舞會上受寵,一種說不清的嫉妒和猜疑使他變得越來越暴躁。伊里娜實在受不了,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可憐的孩子只好留在爸爸身邊生活。夫妻倆僵持了好久,後來他們的女兒因為救家裡賣掉的駱駝阿賽,誤入了乾旱的無水地帶,差點死掉。這時伊里娜和蘇尼特再也顧不上斗氣,看見阿賽就了女兒,不禁悔恨交加。
紅石敖包(2000)
導演:
於人 Ren Yu
主演:
侯勇 Yong Hou
本片根據桑苗小說《尿禍》改編。
「敖包」是蒙古族人用作路標、界標的土堆,多用石、土、草等堆成,舊時曾把敖包當作神靈的住地來祭祀。
一望無際的沙海,遠處傳來悠揚的駝鈴聲。由額日巴拉、蘇日布、巴根三人組成的駝隊,從科什克騰草原向渾尼圖旗運送駱駝。就在快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發現了一直跟蹤其後的索麗婭姑娘。原來,索麗婭丟了馬匹、迷失了方向,只好一路跟隨他們。
日本人深知「敖包」在蒙古族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為了在精神上打擊當地百姓,他們故意將紀念一個日本軍人的石碑建立在敖包上。
駝隊送走了索利婭,幾個人在敖包前烤野兔,卻熏黑了石碑。膽小的巴根告發是額日巴拉所為。面對日本兵的槍支,額日巴拉只有用手指屈辱地擦洗著石碑。
索麗婭的父親那森是蒙古人的「巴特兒(英雄)」,他帶領蒙古騎兵隊破壞了日本人的紀念活動,不料被叛徒出賣入獄。為了殺一儆百,日軍頭目島村三郎在石碑前燒死了那森。從此,這個建立在敖包上的石碑成為人們的一道傷疤。
看到英雄英勇就義、又深受恥辱的額日巴拉一直伺機報復。他抓住了島村太太,考慮到好男不和女斗,就把她放了。蘇日布、巴根放逐馬群以幫助額日巴拉,三個人合力將石碑從敖包上拔掉。在日本兵的圍追堵截下,三人來到索麗婭的蒙古包。聰明的索麗婭用羊糞和草堆成功地掩護了他們、蒙騙了鬼子。一番慶祝後,他們才知道美麗的索麗婭就是英雄的女兒。而額日巴拉與索麗婭也開始彼此傾訴愛意。
就在大家各奔東西的時候,日本兵悄無聲息地圍攻過來,四人被捕……島村太太送給他們牢房鑰匙,在逃跑中,蘇日布、索麗婭不幸中彈身亡。
敖包前,額日巴拉、巴根即將被斬首。大義凜然的兩位蒙古族英雄拉開手榴彈拴,同石碑,還有日本兵同歸於盡。
綠草地Mongolian Pingpong(2005)
導演:
寧浩 Hao Ning
在內蒙古邊境處生活的人們,從不關心生活應該怎樣變化,但是生活依然悄悄的變化著。一顆原本平淡無奇的白色乒乓球,順著水面漂到了蒙古孩子畢力格的面前。
畢力格的奶奶告訴畢力格那是上天賜與的夜明珠,畢力格堅信奶奶的說法,叫上自己最好的兩個朋友——只會騎摩托不會騎馬的二鍋頭和個子雖小但從不肯付軟的達瓦,去草原守了一夜。孩子們不但沒有看到「夜明珠」發光,倒是回到家裡挨了大人的打。不是夜明珠又是什麼呢?孩子們去問草原上知道最多的喇嘛,依然得不到答案。
一年一度的那達慕開始了,電影熒幕上的高爾夫球被孩子們誤認為就是畢力格的夜明珠,放映員告訴畢力格那是一個乒乓球,不是什麼寶貝。畢力格受到了巴特和其他孩子的嘲笑,失望的把球丟進了老鼠洞里。回到家裡,畢力格藏起了奶奶天天拿在手裡的羊毛卷子,自己也不開心。
達瓦的爸爸喝啤酒,中獎得了一台電視機;畢力格的爸爸看見孟克拿來的雜志上有漂亮的房子,自己也想蓋一個;畢力格的姐姐烏日娜羨慕烏蘭牧旗跳舞的姑娘,想要去報考,爸爸喬桑讓她用套圈的方式作決定,姐姐熟練的套中了爸爸一直套不上的啤酒瓶,興奮的搭上了去旗里的車。
畢力格他們聚集在達瓦家看電視,他們立起了高高的天線,卻只能收到聲音。電視機里正在播放乒乓球賽,伴著乒乒乓乓的聲音,解說員告訴大家,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孩子們為此興奮不已,到老鼠洞里找回了乒乓球,並且決定將「國球」送還給「國家」「北京」。
孩子們背著家長出發了,以為一天就能到。天色漸晚,二鍋頭的摩托快沒有油了,二鍋頭想不到「北京」那麼遠,打算回家,畢力格和達瓦卻不願意放棄,騎著馬繼續向東走。二鍋頭往回走了很遠,才發現三個人的糧食都在自己的摩托車上,他急忙掉轉車頭,想要叫回兩個人。天色越來越暗,草原上漆黑一片。這時,一輛草原巡邏車遠遠經過,二鍋頭呼喊著追了過去。並且帶著草原巡警找到了迷路後筋疲力盡的畢力格和達瓦……
小黃狗的窩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2005)
導演:
Byambasuren Davaa
主演:
Babbayar Batchuluun
Nansal Batchuluun
Nansalmaa Batchuluun
劇情
劇情溫馨感人的《小黃狗的窩》,敘述一個游牧家庭的小女孩娜莎撿到了一隻小狗,爸媽卻因小狗的來路不明,怕引來狼群攻擊他們所畜牧的羊群,而不願意讓她養。沒想到這只小狗後來卻意外成為了他們的恩人…
此次,蒙古女導演戴娃不僅要帶領觀眾奔向風光綺麗的蒙古高原,在「風吹草低見牛羊」里,感受游牧家庭和狗狗濃得化不開的親密情感。同時,她也將透過她幽雅又幽默的鏡頭,展現正徘徊在傳統與文明之間的游牧生活……
維吾爾族電影
電影《望山》根據上世紀90年代發生在新疆的一件真實法制案例改編創作的。製片人周軍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天山廠在拍攝電影主要從新疆民族區域來考慮,更多的是反映少數民族的情感,比方說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而我們電影《望山》是反映新疆漢族一個聚居的生活,老新疆、老漢人,我們算是首次反映這樣一個題材故事。片子的語言風格上,用得都是巴里坤道道地地的土話,比較有特色,這部片子也是天山電影製片廠首次與民營文化公司合作拍攝。"
新疆師范大學教授左芳認為:"以前新疆電影歌舞片給觀眾造成一種誤導,新疆人整天都在戈壁灘上吃西瓜,在葡萄架下跳呀唱呀,新疆電影90年代後期才開始走貼近現實的路。"
伊力哈姆·買買提
男配角伊力哈姆·買買提
舞蹈演員跳進「情歌」
伊力哈姆·買買提在《吐魯番情歌》里扮演女主角阿納爾罕的兵哥哥克里木,記者在新疆藝術學院找到伊力哈姆時,這位英俊的維吾爾族青年主動向記者打招呼,「你們好,我是伊力哈姆。」他邊說邊做起了鬼臉。
30歲的伊力哈姆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性格爽朗的他不等記者發問,就談起了與《吐魯番情歌》的邂逅。
「電視劇拍了不少,但電影是我頭一次出鏡。」伊力哈姆說。「我是新疆歌舞團舞蹈演員,拍這部戲時,為了不耽誤排舞和拍戲,每天我都要在烏魯木齊和吐魯番兩地往返。一開始,我完全不能進入狀態,幾次請求導演重新拍攝。導演打趣對我說,電影成本造價很高,你重拍一個鏡頭大夥中午的伙食費就沒了。那時我才明白,作為一個電影演員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