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視中的聲音元素
聲音元素是影視語言的基本構成元素之一,強化了影視語言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特別是在現代影視節目製作中,聲音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視。從技術層面上,比起圖像編輯,音頻編輯並不復雜,但從美學層面上,聲音的處理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聲音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其自身的聲學空間位置,同時還要注意彼此之間的平衡。音頻編輯人員應了解音頻素材的應用規律,這有助於靈活使用各種編輯技術,提高節目整體水平。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影視創作中聲音元素的分類。影視創作中的聲音元素可以分為三類:人聲、音樂和音效。一、人聲人聲包括對白、旁白、獨白。人聲和鏡頭的畫面結合能起到敘述內容、刻畫人物性格、擴大畫面容量、展開故事情節的作用。對白是指畫面中人物之間的對話。旁白代表作者或劇中人物對劇情進行介紹或評述的解釋性語言。解說詞也是一種旁白,在教學媒體編輯中經常用到解說詞。在以畫面為主的情況下,旁白應該做到源於畫面,不重復畫面;概括畫面,不脫離畫面。獨白是人物內心活動的語言闡述,發自於畫面中某一個角色的內心,是角色思想活動的表現。二、音樂音樂包括樂器與聲樂。在使用音樂素材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畫面上有聲源,另一種是畫面上無聲源。三、音效音效是人聲和音樂之外所有的聲音的統稱。它的范圍很廣,幾乎包括了自然界所有的聲音,如風吹、雷鳴、犬吠等。
❷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配音員
1、邊江
邊江,1982年5月24日出生於河北秦皇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02級高職配音班,中國內地配音演員、配音導演、演員 。
2004年,邊江首次接觸配音行業,為日本愛情電視劇《我的太太是魔女》的中文版配音。2009年,在青春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中為上官瑞謙配音。2010年,首次接觸游戲配音,參與單機游戲《古劍奇譚:琴心劍魄今何在》的配音。
2012年,首次擔任電影的配音導演,執導恐怖電影《筆仙》的配音工作;同年8月,為古裝武俠電視劇《笑傲江湖》中男主令狐沖配音。
2、季冠霖
季冠霖,1980年1月出生於天津,中國內地配音女演員,畢業於天津師范大學。2000年季冠霖考入天津師范大學,在校期間為近百部譯製片配過音。後憑借電視劇《張大千》中的表現,獲得認可正式成為配音演員。2006年在《神鵰俠侶》中為小龍女配音。
2007年參與科幻電影《變形金剛》的配音。2009年在《倚天屠龍記》中同時為趙敏、周芷若配音;同年參與災難電影《2012》的配音。
2011年在《仙劍奇俠傳五》中為唐雨柔配音,首次為國產單機游戲配音;同年在《甄嬛傳》中,為甄嬛配音。2013年在《笑傲江湖》中為東方不敗配音。
2015年在《羋月傳》中為羋月配音,2016年在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中為女角椿配音。2017年,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為楊冪飾演的白淺配音。
3、張傑
張傑,1978年11月27日出生於中國北京,729聲工場創始人,配音演員、配音導演。2002年開始在網路上進行業余配音活動;2005年與X-Ray、老房,共同組織成立729配音組。2006年張傑進入專業配音行業。2011年在古裝劇《甄嬛傳》中為太醫溫實初配音。
同年在單機游戲《仙劍奇俠傳五》中為龍幽配音 。2013年在其同系列作品《仙劍奇俠傳五前傳》中為龍溟和龍幽配音,同年在古裝劇《古劍奇譚》中為百里屠蘇配音。2015年出演網劇《靈魂擺渡2》,同年擔任動畫《狐妖小紅娘》配音導演及東方月初配音 。
2016年,在電視劇《老九門》中為齊鐵嘴配音,在古裝劇《青雲志》《青雲志2》中為張小凡、鬼厲配音,在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中為赤松子配音,同年7月創建729聲工場。
4、喬詩語
喬詩語,1986年8月3日出生於山東青島,中國內地配音女演員,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喬詩語配音首部古裝劇《母儀天下》。2011年為單機游戲《仙劍奇俠傳五》中第二女主角小蠻獻聲 。
2015年7月,喬詩語第四次為仙劍系列獻聲,為單機游戲《仙劍奇俠傳六》中的洛昭言配音。12月,在古裝穿越網路劇《太子妃升職記》中為女主角張芃芃配音。2016年,在民國懸疑劇《老九門》中為尹新月配音。
2017年,在古裝玄幻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為迪麗熱巴飾演的鳳九配音。6月,為古代傳奇愛情劇《楚喬傳》中的女主楚喬配音。
5、劉校妤
劉校妤,原名劉露,女性配音演員。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8月,在校園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中為小漁配音。2010年7月,在單機游戲《古劍奇譚》中為巽芳配音。
2011年2月,在都市言情劇《回家的誘惑》中為艾莉配音。2012年7月,在單機游戲《仙劍奇俠傳四》中為韓菱紗配音;同年12月,參與古裝宮廷劇《美人無淚》的配音,為海蘭珠配音。
❸ 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著名配音演員他們都配過哪些影片的聲音
李梓 (1930.12.23-) 女配音演員。
原籍河北欒城,生於石家莊。中學時 代在北平求學。1948年赴山東解放區 、入華東大學。1952年 肄業於山東大 學藝術系。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1954年任譯製片配音演員,是中國 影協第四屆理 事。曾為《音樂之聲》 、《白夜》、《陰謀與愛情》、《被 侮辱與被迫害的人》、《紅與黑》、 《紅 菱艷》、《紅色宣傳員》、《簡 愛》、《巴黎聖母院》、《望鄉》、 《葉塞尼婭》、《英俊少年》、《 啊 ,野麥嶺》等三百餘部譯製片配音。 還曾為《居里夫人》、《安娜·卡列 尼娜》等外國電視連續劇 配音。
丁建華 (1953-) 女配音演員。
山東諸城人。高中畢業。1971年參加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文工團 任演員。1976年任上海 電影譯制廠配 音演員。先後為《追捕》、《遠山的 呼喚》、《安重根擊斃伊滕博文》、 《卡桑德拉大 橋》、《情暖童心》、 《昏迷》、《細雨夢回》、《莫斯科 之戀》、《無頭騎士》、《茜茜公主 》等 百餘部外國影片配音。
劉廣寧 (1939.1.27-) 女配音演員。
原籍福州,生於香港。1959年上海第 四女子中學高中畢業,次年入上海電 影譯制廠任配音演員,是中國影協第 三、四屆理事。曾為《葉塞尼婭》、 《絕唱》、《吟公主》、《生死戀》 、《白衣少女》、《大篷車》、《望 鄉》、《苔絲》、 《尼羅河上的慘 案》等近三百部譯製片配音。還曾為 《天雲山傳奇》、《沙鷗》、《胭脂 》、《夜上海》等國產片、電視劇配 音,並參加廣播劇演播
喬榛 (1942.11.17-) 配音演員、譯製片導演。
上海人。1965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表演系,同年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 員。 1975年任上海電影譯制廠演員 、導演。1984至1986年任該廠廠長。 曾擔任《魂斷藍橋》、《葉塞尼婭》 、《美人計》、《生死戀》、《紅衣 主教》、《寅次郎的故事》、《安娜 ·卡列尼娜》等二百餘部譯製片的主 要配音演員,並任《坎貝爾王國》、 《羅賓漢》、《湖畔奏鳴曲》、《三 十九級台階》等十餘部譯製片導演。 其中《追捕》、《苔絲》、《國家利 益》分別獲1979、1982、1983年文化 部優秀外國譯製片獎。1980年後曾主 演《珊瑚島上的死光》、《R4之謎》 等故事片。
陳汝斌
1932年生於北京市。1950年調入東影演員科任配音演員。40多年來曾為《復活》、《被開墾的處女地》、《靜靜的頓河》、《蝴蝶夢》、《舞台生涯》、《神秘的黃玫瑰》等近500部外國影片配音。還曾在國產故事片《地下尖兵》、《兵臨城下》、《寂靜的山林》、《黃英姑》等多部影片中擔任主要角色。並曾擔任譯製片導演、演員劇團團長、譯製片分廠廠長等職。
尚華
1922年,一個啼聲嘹亮的男嬰出生在山東省黃縣的一戶普通人家中。從商的父親尚勉臣欣喜異常,為 了將來男孩能子承父業,他前思後想為兒子取名「尚乃忠」。固執的父親當然沒能料到,成年後的乃忠並 沒有成為一個精明的商人,反倒在另一個藝術領域中叱吒了大半個世紀。 尚乃忠的青年時期,正逢國內戰亂不斷,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對於京劇藝術的痴迷。即便隨著父母顛沛 流離到哈爾濱當了一家五金店的學徒,仍然經常獨自一人偷閑跑到戲院里過把癮。「一定要當個演員」這 樣的夢想,就這樣悄悄地在一個少年人的心中萌動著…… 19歲跟隨全家來到上海落戶後,尚乃忠第一次違拗了父親的意願,棄商從文偷偷報名考進了當時的上 海現代電影話劇演員專校。他在這所私立學校中潛心攻讀,刻苦學習語言、表演等一系列課程,像一塊干 渴的海綿汲取著藝術的養料。 畢業後,尚乃忠如願開始了自己的話劇表演生涯。從1942年到解放初期,這一干便是八年。在這青春 放飛又略顯艱辛的藝術旅途中,他輾轉於京津滬各劇社之間,參加了《雷雨》、《原野》、《林則徐》等 諸多著名劇目的演出。很快他便成了劇社的主要演員。但是,固執的父親對於家裡出來這樣一個「戲子」 ,感到顏面無光,每每回到家中,尚乃忠最不忍見到的就是父親痛惋的目光。考慮良久,乃忠遂給自己取 了一個藝名「小臣」。最終,為了避免大家誤解他為「陳先生」,又給自己正式取了一個名字——尚華。
向雋殊 (1925.4.7-) 女配音演員。
原名徐佩華。原籍四川巫山,生於北 京。1943年就讀於北平京華美術學院 音樂系。1949年入華北大學文藝部戲 劇科學習,結業後任東北電影製片廠 譯製片配音演員。是中國影協第五屆 理事、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參 加近三百部影片的配音。其中有影片 《復活》、《靜靜的頓河》、《戰爭 與和平》、《舞台生涯》、《人證》 、《蝴蝶夢》等,以及外國電視連續 劇《女奴》、《石人圈》等。此外, 還曾為《冰山上的來客》、《杜十娘 》等許多國產影片的女主角配音。19 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 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1981年獲金雞 獎配音演員特別獎。
曹雷 (1940-) 女演員,譯製片導演、演員。
浙江浦江人。1962年畢業於上海戲劇 學院表演系。1965年入上海電影演員 劇團任演員,先後在《金沙江畔》、 《年青的一代》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 色。1982年起任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 演員兼譯制導演,先後為《非凡的艾 瑪》、《愛德華大夫》、《國家利益 》、《最後一班地鐵》、《蒲田進行 曲》、《姊妹坡》等外國故事影片的 女主角配音,並擔任《斯巴達克斯》 、《戰爭與和平》、《靡菲斯特》、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柏林之戀 》等外國故事片的譯制導演。其中《 國家利益》、《斯巴達克斯》、《靡 菲斯特》等影片曾獲廣播電影電視部 優秀譯製片獎。還曾為《鷹冠庄園》 、《畫家的女兒》等外國電視連續劇 的女主角配音。
孫敖 男 (1932--)
長春電影製片廠一級配音、演員。1932年出生在北京。1951年到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1956年調到長影廠當演員。當演員期間,他曾在影片《三進山城》(飾王翻譯官)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不同個性的人物;從事配聲工作以來,為400多部外國片、200多部國產片配音。如《永恆的愛情》中的哈邁德、《蝴蝶夢》中的德溫特先生、《兩個人的車站》中的普拉米·謝爾蓋維奇、《斯特凡大公》中的大公、《瘋狂的貴族》中的薩呂斯特、《獨立與死亡》中的佩德羅皇帝、《誘拐報道》中的古屋數男、《殺人狂》中的夏邱、《警告》中的季米特洛夫等男主角,均由他配音。其中,《永恆的愛情》、《蝴蝶夢》、《兩個人的車站》均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李真 女 (1935--)
長春電影製片廠配音演員兼譯制導演。1935年生於北京市。1958年考入長影廠,參加了第一期演員培 訓班學習畢業後到長影演員劇團從事譯製片配音工作參與創作的作品至今已超過300部集。其代表作有《 兩個人的車站》(蘇),為女主角薇拉配音,該片獲文化部優秀配音而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參加 配音的還有:《岸》(蘇)、《愛情與女王》(美)、《邦斯舅舅》(英)等。此外,還擔任了《寅次朗 的故事》(日)、《稻草人》(蘇、又譯「醜八怪」)、100集電視劇《卞卡》(墨西哥)的譯制導演。 1988年被文化部評為「尖子」演員。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沈曉謙
沈曉謙是80年代中期加入上譯的,也可以說他趕上了上譯最後的輝煌時期,曾經有人說沈曉謙的音色比較像已故的邱岳峰老師,感覺在一些詞句上也許有些類似,但整體感覺不是很像。沈曉謙的音色也是啞啞的那種,比較適合配壞人的角色。
趙慎之
有誰會忘記《望鄉》里阿崎婆那充滿孤獨和辛酸的聲音呢?為阿崎婆配音的就是趙慎之。趙慎之與蘇秀是70年代以後公認的專門為老太太角色配音的高手
楊成純
楊成純曾擔任過上海電影譯制廠的廠長,他的聲音冷峻瀟灑,與邱岳峰的風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追捕》中的矢村、《野鵝敢死隊》中的「軍師」、《海狼》、《逃往雅典娜》中大衛·尼文扮演的角色以及電視劇《加里森敢死隊》中的卡西諾等等。楊成純80年代末舉家前往美國定居,現在在美國一家華人電台工作。
童自榮
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生於1944年,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話劇表演系,1973年開 始從事電影配音工作,為中外影視作品千餘部配音,其中擔任主要角色的約三百部。
邱岳峰
(1922—1980)原籍福建福州,生於黑龍江呼倫貝爾。早年就讀於福建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北京 外國語專科學校。1942年後相繼在天津大亞劇團、藝風劇團、上海影人聯合劇團、天旅劇團、國藝劇團、北京紫竹林劇團任演員。1950年後任上海電影制廠譯製片組、上海電影譯製片廠配音演員。善於以具有豐 富表情的不同聲音再現銀幕形象。曾為《偉大的公民 》、《安娜·卡列尼娜》、《警察與小偷》、《科倫上尉》、《白夜》、《第四十一》、《紅菱艷》、《 悲慘世界》、《簡愛》、《凡爾杜先生》、《大獨裁者》等二百餘部外國影片配音。
畢克 (1931.7.21-) 配音演員、譯製片導演。
原名畢德泉,又名德全。山東濟南人 。1948年蚌埠崇正中學肄業。1950年 後在上海金雞旅行劇團 、廣西宜山地 委文工團話劇隊任演員。1952年後在 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上海電影 譯制廠任配音 演員、導演、藝委會副 主任。先後為《海之歌》、《白痴》 、《僅次於上帝的人》、《陰謀與愛 情》 、《警察局長的自白》、《苦海 餘生》、《卡桑德拉大橋》、《尼羅 河慘案》、《陽光下的罪惡》、《 拿 破侖在奧斯特里茨戰役》、《老槍》 、《追捕》等約五百部譯製片配音。 還為多部國產美術片、科 教片配音。 後兼任譯製片導演,執導了《兆治酒 館》、《鐵面人》、《老槍》、《罪 行始末》、《總 統軼事》、《威尼斯 麵包師的兒子》、《遠山的呼喚》等 譯制影片,其中《遠山的呼喚》獲文 化部 1981年優秀外國譯製片獎。
❹ 論聲音音色,這十個人算不算國產男影視演員十強
在《電影藝術詞典》中將配音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類型。廣義上的配音是指,在影視作品的後期製作過程中對任何聲音要素進行處理加工的藝術創作活動。如音樂的選配、動效的製作以及解說、台詞的錄制等等。狹義上的配音是指,在影視作品中專門為對白、獨白、內心獨白、解說和旁白等語言的後期配製而進行的一系列創作活動。影視配音和動畫配音都屬於配音藝術,但兩者卻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一、創作依據不同影視人物配音簡單地說就是替人物說話;復雜地說就是由於某種原因,由配音演員為已經完成或已基本完成的影視劇中的由某一演員飾演的角色完成台詞的錄制;通過聲音塑造和有聲語言再創造准確生動地塑造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為影視劇配音是配音演員以原創人物的語言、性格、音色、音量、語音、語調、情緒、節奏為依據,需要對作品有深刻的感悟和體驗,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配音演員只能在原片所提供的語境中,說人物「正在」說的話,哪怕他並不完全認同原片演員的表演,但是他不得不迅速調整,向人物靠攏,努力把握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劇中表演者的表演風格,讓自己的聲音完全融化在角色之中,具有強烈的規定製約性。動畫配音是配音演員以文字形象和動畫設計師繪出的畫面形象,也就是視覺形象為依據,通過自身對作品的深刻理解,運用自己的聲音展現動畫人物造型的個性,把握語言節奏的藝術創造,而不是再創造。由於動畫電影是一種極端假定性的藝術,不受任何物理性質的約束,它無需模仿生活而只需解釋生活,所以動畫片的思維本身也不會受到任何物質現實的制約。二、創作基礎不同1.人物和原作是影視配音創作的基礎。深刻理解原片,用心體會人物,是配音中獲得准確的心理依據的根本途徑和重要保證。配音創作的任務不是創造「另一個」不同的角色,而是創造性地完成「這一個」角色的語言塑造。配音創作的最高任務就是還原——通過配音演員的有聲語言創造給每一個角色「還魂」,進而恰如其分地還原作品的整體面貌。在國外影視片的譯制配音中,還原的特點和要求顯得尤為突出。從一種語言譯製成另一種語言,無論翻譯、導演還是演員都必須付出創造性的勞動。還原不僅是靠單純的聲音和語調的模仿,而且還需要對原片嚴格的分析觀賞、看懂吃透原片的創作、理解和體會原片演員的表演,才可能准確還原。2.動畫片與傳統的真人演出的電影不同,因為它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少年兒童,因此動畫片的創作內容大量取材於通話和科幻故事,片中的卡通角色在真實生活中可能並不存在。但在片中卻要給這些現實生活中不會說話的事物配音,用聲音的加入為這些卡通角色注入生命和活力,使觀眾相信它的真實,認同它的存在。在動畫片中,配音的主體得到了無限的延伸,無論是客觀世界存在的,還是主觀創造出來的物體,都可以具有說話的功能。因此配音演員需要充分發揮想像力,加上自己對動畫畫面的理解,通過自己有特色的聲音來塑造有特點的卡通形象。例如在日本動畫片《蠟筆小新》中,為小新配音的演員故意發出有些略顯遲鈍的悶悶聲音,那句「小白,小白」已經讓小新的聲音成為一種符號。經典動畫片《米老鼠與唐老鴨》中唐老鴨那句「啊哦」至今仍讓不少觀眾念念不忘,這句配音沒有太多的實意,卻通過誇張的語氣,幽默的表達和略顯扁平、類似鴨叫的聲音塑造了一個經典的卡通形象。三、聲音造型不同1.影視配音的聲音造型是以原創人物的聲音造型、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為依據的。影視配音必須根據已經完成的樣片,通過語言藝術,豐富、完成劇中的人物形象。它必須統一在影視劇導演對人物形象的整體構思中,與演員所體現的人物形象達到音貌的和諧與統一。由於影視劇表現的都是比較真實的現實生活,為影視劇配音的演員在聲音造型上追求的也是自然、真實的風格。2.動畫配音的聲音造型與影視劇中的配音大不相同,對於外國動畫片來講,我國的動畫創作人員在翻譯並配音的時候是把原創人物的聲音造型作為參考;對於我國原創的動畫片來講,聲音造型則地是從生活中尋找依據。但無論是外國的還是中國的動畫片在聲音造型上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誇張。動畫片的視覺形象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繪畫造型大部分都是漫畫式的,給誇張的視覺形象配以誇張的聲音也是很貼切的。前文也提到過,由於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本身並不會說話或者可能並不存在,當配音人員從生活中也無法找到靈感依據時,便只有通過大膽的想像來創造聲音造型,因此動畫配音中音色的表現可以是無限的,而音色則決定著角色的根本特徵和直接印象。例如《怪物公司》中的蘇利文,與《冰河世紀》中的曼弗雷德都是體格健碩、沉穩寡言的英雄人物,代表正義的聲音自然需要堅定、有力的音色來詮釋,但二者的音色又有略微的差異。蘇利文為人善良憨厚,樂觀親切,內心情感豐富。為他配音的演員音色低沉卻不沉悶,既符合其外表的健碩,又符合其性格中陽光可愛的特質。毛象曼弗雷德從一出場就是冷峻的獨行者,外表威嚴,行動遲緩,沒有太多機會展現可愛童真的一面。其配音演員的音色堅定有力,但缺乏溫暖和活力,有些許沉悶。與這兩個角色搭檔的第二主角,大眼麥克與樹獺希德都是喋喋不休又有些神經質的樂天派,二者略顯扁平卻易於變化的聲線都與第一主角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雖然其形象是作為第一主角的陪襯,但其配音卻更加出彩,給觀眾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四、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不同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產影視劇以同期聲也就是演員本人的聲音代替後期配音的活動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觀眾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國外譯製片以字幕形式直接播放,也逐漸地取代了大量的後期配音活動。大部分觀眾看原版電影,一句「鍛煉聽力」的背後是對配音版的不信任和失望。遇到英文電影還能聽懂絕大部分,可遇到了德國、法國電影,影迷們只顧得上看字幕,根本就來不及仔細欣賞畫面上的內容。而國產影視劇的同期聲錄音效果也是良莠不齊,因為有些演員雖具有過硬的演技,但不一定有過硬的普通話和台詞的表現力,現場錄音的效果不夠完美,當然不能滿足觀眾的試聽。2.動畫片配音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在於,無論科學技術怎麼發展,畫家也不可能讓筆下的動畫人物自己說話,因此,動畫配音一直在不斷發展和前進。但近幾年來,動畫片配音明星化的現象也越來越熱,用明星為動畫片的宣傳造勢和炒作,已成為一種被默認的手段。但應該明確的是,動畫角色的配音並不是由配音演員的音色和經驗來決定的,最重要的是演員的聲音與角色是否合適。即使是明星,在配音方面也有優劣之分,《寶蓮燈》當年宣傳時打的就是明星配音的牌,甚至以這些明星配音演員們為原型進行創作,但票房依然不夠理想。觀眾們懷著獵奇的心態看被明星配音的動畫人物,已經忽視了電影本身的情節和藝術。
❺ 電影聲音的聲音構成
電影的時空結構是通過視聽因素體現出來的,因此必須將聲音作為結構的一部分來設計,使它交織在結構之中。聲音構成的設計應考慮幾個方面:①作為主題或動機的作用;②在事件或情節發展中的作用;③在描繪環境氣氛中的作用;④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⑤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⑥在節奏上的作用。
人聲、自然音響和音樂是聲源的 3種不同形式,它們都具有傳達信息、刻畫人物、推動事件發展以及描繪環境、 氣氛、 時代、地方色彩的功能,在聲音構成中,這 3種形式根據創作者的不同風格,具有互換性和諧和性。例如,影片《鄰居》沒有用非敘事性空間的音樂,但這並不意味著這部影片沒有提供使用這類音樂的可能性,故事片不一定要模仿歌劇的模式,一定以序曲為開場,或以終曲為結尾。在影片《黑炮事件》中,使用電子琴演奏的無調性的音樂與自然音響結合成有機體,貫穿全片,表達了影片的主題和感情。例如,扔黑炮子的那場戲是大卡車聲接音樂接噴氣飛機的轟鳴聲。在影片《小城之春》中貫穿全片的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似乎是重復了畫面上的視覺動作,但是它的語調起到了視覺畫面所缺少的音樂性情緒的作用。
聲音在電影中的功用 在相對時空結構方面 ①聲音給電影帶來了更為豐富的內在運動,使它增加了內在的理性思維運動──言語及內在的感情運動──音樂。從而使電影形成更為復雜的時空結構。從敘事形式的電影來說,聲音可以使情節更為復雜曲折,人物性格更為豐富和完整,思想感情和情緒更加細膩。②光波和聲波均屬波動現象,它們具有相同的反射、折射、干涉與衍射等性質,因此聲音和光一樣,是塑造電影空間的主要手段之一。③由於光波與聲波的波長范圍不同,衍射條件不同,聲音可以使在無聲電影空間中無法直接表現的、看不見的聲源直接表現出來(聞其聲而不見其人),從而擴大了電影的空間。④聲音進入電影的時空結構後,加強了鏡頭內的時空關系,豐富了鏡頭內的空間層次和涵義,同時也豐富了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空關系。由於聲音的出現,兩種時空關系、鏡頭內的時空關系以及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空關系之間的界限進一步地削弱了。⑤體現人眼視野的畫框是框不住各方面傳播的聲音的。聲音使畫框內的空間和畫框外的空間相結合,形成了新的電影空間連續體。⑥聲音帶來一個可以與事件或敘事時空同時並列的、全新的非事件或非敘事的時空(如解說詞和評介性音樂),豐富了超敘事時空,從而形成同步的強調或非同步的對位,豐富了不同時空之間的變化關系。⑦在無聲電影中由純視覺因素體現出來的最小時間單位,在有聲電影中又增添了聲音的因素,因而使電影作品中的節奏結構成為類似復調音樂那樣豐富多采和錯綜復雜的節奏結構。
在電影語言方面 ①聲音的出現,使電影語言由純視覺語言變為另一種全新的視聽語言,這種語言以直接紀錄(有別於文字的間接描繪)外部的視聽世界為素材,從而增強了電影的逼真感,大大削弱了無聲電影時期所形成的程式。②人的視聽感官不同的神經傳遞速度所造成的視聽神經差,使過去的純視覺語言中的視覺因素在視聽語言中改變了性質。③視覺因素不再承擔表現聲音的作用。④音樂擺脫了為視覺伴奏的從屬地位,成為和其他因素具有同等價值的表現因素。⑤「無聲」由原來無聲電影存在的條件變為視聽語言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如同樂曲中的休止符。
❻ 電影裡面的人物說話的聲音是演員自己的聲音還是別人後來配音的
大部分的都是專業的配音演員配的音,少數幾個藝人會用自己的原聲,例如鄧超的電影很多都是自己的原聲,能駕馭好自己的語言並且有著能夠吸引人的聲音就是自己配音啦
❼ 港產電影的國語配音都是哪裡的哪些人每次看不同的電影都覺得聲音似曾相識~
以前香港電影的國語配音都是台灣配音演員在做,
大概就是97以後,港片的配音大部分也都交給TVB的配音組了
❽ 聲音的種類有哪些它們在影視敘事中各起什麼作用
電影聲源的種類分為三種形式:人聲、自然音響、音樂。
一、人聲
人所發出的由音調、音色、力度、節奏等因素所組成的聲音以及人的話語。是人類在交流思想感情中所使用的聲音手段。
二、自然音響
除了人聲以外,在電影時空關系中所出現的自然界的和人造環境中的一切音響或雜訊。有時群雜聲亦起自然音響的作用。
三、音樂
從純音樂形式轉化而來的電影視聽手段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它被納入了電影的時空關系之中,從而獲得一個為純音樂所不具備的電影空間,因此其性質完全不同於純音樂。
電影音樂基本上分為聲源處於事件或敘事空間的音樂和非事件或非敘事空間的音樂,前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英子在音樂課上唱的《小麻雀》或《離別歌》,後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片頭出現的管弦樂隊演奏的「離別歌」。
(8)一部電影中的聲音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聲音的歷史
第一部有聲電影出現在1927年的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 在這之前的1921年,聲音的兩種形式:唱片的聲音和電影中的聲音。但問題是起先收錄聲音大部分是被來自攝像機的移動帶來的巨大噪音所掩蓋,直到後來1930年改良的吊桿式麥克風才將這一問題解決。
很多電影理論學家(比如:Eisenstien, Griffith, Rotha)發現聲音給電影帶來的變化:Rotha 認為電影將不會移動,Eisenstien則說聲音並不會限制電影創作,而且對蘇維埃蒙太奇系統能推進聲音而寄予厚望。一位日本導演(Akira Kurosawa)曾說「聲音是感官的同步」。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影聲音也越來越美妙,更成為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這么說一部好的電影,其音樂在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隨著電影《笑傲江湖》的問世,黃沾的一曲《笑傲江湖》紅遍大江南北,傳唱至今。而電影中那些經典的台詞亦為我們大家所熟知,甚至當成聖經一樣去奉承。
❾ 國內影視界有哪些大咖級別的配音演員
今天我們來談談國內影視界有哪些大咖級別的配音演員?一位配音演員的成名,運氣的成分也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北斗企鵝的諸位,光合積木的諸位,音熊聯盟的諸位,他們比較有名的作品有《狐妖小紅娘》。成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廣播劇甚至於動漫網站是分不開的。
作為一個配音演員的粉絲,對與配音行業的日益昌盛自然是喜聞樂見的,希望他們可以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但同樣也希望新增的粉絲不去打擾他們,讓老師們可以繼續擁有原本平靜的生活。真的很感謝這些國內影視的幕後大咖給我們那麼多很好的作品!
❿ 影視中的聲音元素都有哪些類別構成
我們都知道,影視就是由影像和聲音構成的,影視構建出的就是一個光影聲色的夢幻世界。從最開始的默片時代到後來的有聲時代,聲音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恢復原有的聲音,它還具有補充畫面、渲染氣氛、烘托影像等的功能。
影視中的聲音,最主要的構成要素有說白、音樂和音響三大類。
整體來說,影視中的聲音元素就分為以上幾種類別,一種類別不會在影視中單獨存在,一部影片基本都是融合了各種聲音元素,從而給觀眾呈現出一個聲色犬馬、各種音效的多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