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電影的批評角度有哪些

電影的批評角度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2 10:24:34

1. 誰知道電影作品分析的角度之如何寫影評和評什麼

1、「評什麼」 在影片中可評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評主題、評人物、評細節、評場面、評藝術特點、評電影語言的運用等;就多部影片來說,可綜合評論一系列影片,闡明某一時期電影藝術創作的傾向和特點;可綜合某一類影片(如驚險片、探索片等)進行評論;可綜合同一類問題(如古裝片的雷同化等)進行評論;另外,還可以進行電影專評,如評編劇、評導演、評演員、評攝影、評美工、評音樂等。 面對這些可評的內容,初學寫影評的中學生具體應如何處理呢?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抓住影片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為深刻、最能激發自己寫作慾望的問題來寫,這樣便於對問題作深入細致的評論,忌面面俱到。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2、如何評 第一,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第二,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國民黨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第三,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第四,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人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情深深雨蒙蒙》時,有一位同學冷靜地指出編導將熒屏中的軍閥(如萍、依萍的父親)形象拔高了——他遇見美麗的女子就搶來作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們像自己的初戀情人。 第五,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

2. 如何以電影角度評價電影

在影片中可評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評主題、評人物、評細節、評場面、評藝術特點、評電影語言的運用等;就多部影片來說,可綜合評論一系列影片,闡明某一時期電影藝術創作的傾向和特點;可綜合某一類影片(如驚險片、探索片等)進行評論;可綜合同一類問題(如古裝片的雷同化等)進行評論;另外,還可以進行電影專評,如評編劇、評導演、評演員、評攝影、評美工、評音樂等。
面對這些可評的內容,初學寫影評的中學生具體應如何處理呢?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抓住影片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為深刻、最能激發自己寫作慾望的問題來寫,這樣便於對問題作深入細致的評論,忌面面俱到。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2、如何評
第一,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第二,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國民黨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第三,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

3. 有關電影學,電影批評問題。拜託有經驗的高手解答!!

姑且試著回答一下,其實這些問題科班和非科班的角度可以很不同。
1,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電影,什麼是電影學,如果你是從批評的角度出發,而非拍攝,那麼你需要入門級的書,周 星《中國電影藝術史》,北京大學出版社。是很多學校電影批評學研究生的參考書目。確實有過人見解。以及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電影學人手一本。還有一本近幾年的,我認為很適合入門《認識電影》。書很多,不過你先看了這幾本再說。
2,多看,無所謂什麼獲獎不獲獎,無所謂出名不出名,逮著就看,看多了,你總有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吧,這就是電影批評,看多了一定能分出個真正的高下的。還有就是看電影方面專門的書籍,但是肯定必須要有閱片量的積累。
3,多看
4,多看電影,多看專門的電影批評的書,然後把書里的意思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帶不帶政治因素或者帶不帶藝術高度,到底是藝術片還是商業片,跟導演和演員以及鏡頭語言的運用有多大的關系,這些全要靠你看多了才能有所總結。
5,多看。

其實,電影學需從興趣出發,任何藝術都需要首先有興趣,進而才能進入專業領域,最終才有可能成為大拿。如果你想有系統的自學電影學,那麼你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觀影。電影誕生一百多年,你能把代表作品有個十之七八的觀影量,再來看專門書籍的時候,就能夠融會貫通。而且電影學被稱為第七藝術,是一門綜合了文學、音樂、攝影、美術、戲劇、造型等多門類藝術的綜合藝術。需要對戲劇和文學有一定的認識。電影批評許多批評方法來自文學,許多門類的劃分也首先來自文學,譬如現代主義、解構、後現代、新浪潮等。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4. 談談如何評價電影的優劣,有哪些標准,用什麼方法和理論依據

這難說了,一個人一套標准,不過基本上可歸為兩類。
1、形式主義派。將電影視為工業產物的商業片價值觀,重視故事的作用,一切以觀眾為中心,說白了就是觀眾說好的電影就是好電影,觀眾不喜歡的電影就不是好電影。好萊塢電影人大部分屬於這類價值觀,將電影視為商業而非藝術,商業嘛,觀眾喜歡,票房高,賺錢多,那就一定是好電影,也可稱之為造型主義派。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觀眾的評價和票房為標准。理論依據的話,電影歸根結底是一門大眾藝術,電影作品創作的最終目的是訴諸於觀眾,給觀眾欣賞,因而觀眾是一切標准,觀眾即上帝。
2、現實主義派。將電影視為藝術的藝術電影價值觀,重視影視創作的實驗性和影像價值的探索性,一切以影像表達為中心。歐洲電影人多數屬於這類,電影作為藝術是其根本觀點,也就是電影的本質是藝術。標准就是電影作品是否具備藝術價值,但這里藝術價值的概念絕不是主題,而是影像表達,也就是導演的鏡頭設計、場面調度、聲音設計等電影元素是否尊重現實。方法就是電影批評那一套,三言兩語說不完。依據就是巴贊的現實主義理論,木乃伊情結等等。
要我談如何評價的話,要把以上兩者結合。因為電影不能孤立來看,它是藝術與商業的結合體。藝術是電影的本質,是藝術性將電影獨立出來的,電影首先是一門藝術,其次才是商業。但電影不能沒有商業,否則電影就失去了其作為大眾藝術的魅力,因為電影的最終結果是訴諸觀眾,一部再優秀的電影,倘若沒人看,那麼它的價值再高,失去了傳播的觀眾群和作用對象,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一部再受歡迎的電影,倘若不具備任何價值,終究會在歷史中迅速被人遺忘,重要的是倘若這類電影越來越多,電影終究會慢慢走向滅亡,因為停止了影像表達探索的腳步,終究會被其他藝術替代,就像曾經電影替代戲劇一樣,事實上歷史上就是因為如此,電視一度曾把電影推下歷史主流舞台。

5. 怎麼樣去評價電影

對一定的電影創作現象進行的分析和批評。又稱電影批評。它與電影理論不同,實際上是一定的電影理論、觀點的具體運用。電影評論的對象是電影創作現象,包括電影作品、電影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一定歷史時期的電影狀況和傾向以及某些電影的風格、流派等。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評價蘊涵在銀幕形象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社會意義。電影評論的作用有二:一方面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研究創作上的經驗教訓、闡發電影創作的某些規律性的問題,幫助作者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又能反過來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其方法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豐富。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等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擺出自己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一篇影評的吸引人之處就在於有沒有不同於別人的觀點,寫出別人一般想不到的內容,可以用兩個字總結「新」「奇」。 目的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評價蘊含在銀幕形像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社會意義,既分析影片的生活內容和思想內涵,又探討其美學價值、藝術風格和表現技巧,把影片的形像與主題、內容與形式作為有機的整體進行考察,並作出鑒別和評價。 作用 電影評論的作用有二:一方面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研究創作上的經驗教訓、闡發電影創作的某些規律性問題,幫助作者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又能反過來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電影創作受時代、政治及文化的影響,電影評論認真地研究評論的對象,了解影片創作生產的實際情況,了解創作者生活的時代和作品反映的時代;為了引導觀眾對影片的鑒賞,電影評論家須了解觀眾對影片的反映、他們的興趣、他們的喜惡和願望,聽取他們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評價,以求對影片的創作者和觀眾有所啟發和幫助。 對影片或其他創作現象的分析和評價存在不同的意見是經常發生的,對重大原則分歧更應展開討論和爭論。充分說理的討論,對電影評論本身的檢驗和發展有利,對電影創作和觀眾鑒賞也有啟發和裨益。 內容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和它的社會意義的,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傳的;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層次不同,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方法 電影創作在發展,電影觀念在變化,與電影評論密切有關的哲學、美學、社會學、藝術學等學科的不同學派,以其各自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滲透到電影研究和評論領域中來,尤其是20世紀50~60年代以來,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對電影的研究和評論日益增多,而從事電影評論的工作者也對其他學科的方法論進行研究,並運用到電影評論中來,如結構主義、符號學以及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等。由此造成了電影評論方法的多樣化。 在中國,電影評論通常考慮如下幾個方面:①影片的傾向性和真實性是否統一;②人物的個性化和典型性如何;③影片從內容到形式對時代的反映是否有創新精神;④影片是不是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創作個性;⑤影片在電影觀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上進行了哪些有價值的探索;⑥影片的觀賞性及其社會效果如何。 概況 早期的電影評論開始出現於20世紀初。義大利詩人、電影先驅者R.卡努多在巴黎率先對電影進行評論,並於1912年發表了著名的《第七藝術宣言》。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電影評論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國際電影節的評獎活動,也是國際上進行電影評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如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每年一次評選影片和創作者的奧斯卡金像獎和紐約影評人協會主辦的紐約影評人獎等。 在中國,20年代初報刊上開始有影評文章。1932年中國共產黨在電影界成立了以夏衍為首的電影小組,創辦了左翼電影工作者的理論與批評的刊物《電影藝術》雜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電影評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及時地分析、評論新的影片,肯定成就,批評缺點,討論問題,總結經驗及評介國際上各種電影和電影理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專業和業余的電影評論隊伍成長和壯大了起來。1981年 1月24日,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北京成立,學會對新時期的影片、電影美學、電影語言和創作中的問題展開評論和探討,並通過年會交流情況和思想。同時全國不少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電影評論學會,各地基層的群眾影評組織和活動更是象雨後春筍般地建立和開展起來,許多工廠、學校也在開展多種形式的影評活動。廣泛的群眾性是中國電影評論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評獎方面,廣播電影電視部、中國電影家協會和《大眾電影》編輯部分別舉辦一年一度的「優秀影片獎」、「金雞獎」和「百花獎」,從政府、專家、觀眾的不同角度,評價、表彰和獎勵每年涌現出來的優秀影片和為電影藝術做出可貴貢獻的電影工作者

6. 電影批評方法

1、「電影理論是一個令人沮喪的話題。中國基本上只有電影評論,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電影理論。」

2、電影評論:指普通觀眾對一部影片觀看後的感受。

3、本體論:本體論是形而上學的一個基本分支,英語詞ontology是來源於希臘語單詞ον(存在)和λόγος(學問)的組合。本體論主要探討存在的本身,即一切現實事物的基本特徵。

4、方法論:A、(引用自「雅虎知識」)《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兒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學論著,對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科學研究方
法有極大的影響,有人曾說:歐洲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笛卡兒主義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論》的影響,而不是指笛卡兒的二元論哲學。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指出,研究問題的方法分四個步驟:

(1)永遠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說要盡量避免魯莽和偏見,只能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非常清楚和確定,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的真理。
就是說只要沒有經過自己切身體會的問題,不管有什麼權威的結論,都可以懷疑。這就是著名的「懷疑一切」理論。例如亞里士多德曾下結論說,女人比
男人少兩顆牙齒。但事實並非如此。
(2)可以將要研究的復雜問題,盡量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
(3)將這些小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排列,先從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
(4)將所有問題解決後,再綜合起來檢驗,看是否完全,是否將問題徹底解決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學研究的方法,從機械到人體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兒的方法論進行的,對西方近代科學的飛速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
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體功能,只是各部位機械的綜合,而對其互相之間的作用則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羅號登月工程的出現,科學家們才發
現,有的復雜問題無法分解,必須以復雜的方法來對待,因此導致系統工程的出現,《方法論》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綜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統工程的出現
對許多大規模的西方傳統科學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如環境科學,氣象學,生物學,人工智慧等等。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還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兒坐標系。對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理論有很大的作用。

B、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5、米特里:法國電影理論家,被認為是經典電影理論的集大成者。他在其名著《電影美學與心理學》一書中指出:「電影美學就歸結為確定一種形式由於某種內容和某種意圖的關系,怎樣和為什麼優於另一種形式,換句話說,它要在特定情況下為這些形式確立其心理學的依據。」

6、戈達爾:著名導演,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旗手。

7、塔倫蒂諾:依上下文看應該是指被稱為「鬼才」的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8、電影批評(film criticism):指對一部影片從鏡頭、構圖、劇本、攝影等方面提出專業性的意見和建議,它是電影理論的一種方式。

9、中國電影人不曾參與電影理論從經典到現代、從本體論到方法論的這一嬗變過程,

10、邵牧君先生並不喜歡所謂電影符號學、性別論、鏡像理論,就好像布努埃爾不喜歡「間代性痙攣影像記號學(The Semiology Of Clonic Image)」一樣。

第一章 被禁忌的電影

本章主要講述美國、歐洲、中國的電檢制度,從古到今、由外及中,對中國本土電檢制度提出討論。個人認為作者倡導用商業方法代替政冶手段對電影進行審查。

1、「......電影,這一相比起其他藝術形式來顯得頗為輕浮的一種寫作......」此句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或者是我多想了,作者只是打一個比方而已。因為電影不是一種寫作,電影就是電影。就像一位音樂家在譜曲,你說他在寫作就不大說的過去,譜曲就是譜曲。

2、電影史上的第一個裸露鏡頭出現在電影《舞會結束後的洗澡》。

3、電影審查制度主要依據四個方面對電影作出分級:性、暴力和恐怖、吸毒、非常態生活展示。

4、美國的電檢制度:

在1915年,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就開始成立審查委員會,刪剪和禁映他們認為不好的電影。

出現這種情況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方政府得到了聯邦法律系統的認可和支持。一家電影公司的一部影片被俄亥俄州政府禁映,該公司於1918年對俄亥俄州政府提出訴訟,將州政府告上聯邦法院。這個案子經過一系列的辯論之後,最後最高法院作了一個裁決,說電影作為一個娛樂產業是不受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表達自由(free speech)限制,電影放映「純屬商業行為」,不能被視為「新聞媒體的一部分或公共輿論之工具」。電影因此無權享受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的保護,而須接受州、市政府的預先審查。從而肯定了對於電影進行審查和引導是合法的。這是對美國電影審查制度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一個判例。

由於美國整個法律系統是一個案例法系統。其成文法非常簡單,但是每一個案例都具有法律的效力。所以你第一個這么判了,第二個我也就這么判。這個判例一直到1956年關於義大利著名導演羅西里尼的一部影片進口美國受到限制的另外一個判例才基本推翻這個限制。

1922年,為了保證票房收入、「純潔」電影畫面及內容,電影審查委員會開始籌建。這一機構由威爾·海斯(長老會教友、共和黨人,曾任郵政總局局長)領導。1930年,天主教教士丹尼爾.勞德公開宣稱電影正在敗壞人們的道德觀,並起草了一部電影審查法典,這部法典很快被電影工業的巨頭們接受並交由美國製片人和發行人協會(1945年更名為美國電影協會The Mon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MPAA)主席即威爾.海斯執行,所以史稱《海斯法典》(《Hays Code》)。

Hays Code.rar (12.31 KB)

1934年,海斯又成立了具有強制權力的自律機構法典執行局,即海斯委員會(the Hays Commission)。1930年至1968年間的每一部電影都受到《海斯法典》的影響,這部法典絕對倫理化,凡是和性、暴力、非常態生活相關的鏡頭統統封殺,生孩子?NO!裸體?NO!接吻鏡頭不可超過3秒鍾,我想這和美國後來產生的什麼接吻比賽有點關系。再舉一個小小例子,當年瑪麗蓮.夢露在通風口的相片被無數人捧為經典:

《七年之癢》看掉了當時無數男人的眼睛,它就主動或被動的充分利用了《海斯法典》的限制。下面我們看看現行的美國電影分級制:

[ 本帖最後由 124959272 於 2007-4-26 11:29 AM 編輯 ] 1.jpg (7.29 KB)
書影
2007-1-29 11:40 AM Hays Code.rar (12.31 KB)
海斯法典英文版
下載次數: 54
2007-2-9 12:56 PM 1.jpg (27.58 KB)
相片
2007-2-9 01:19 PM 1.jpg (109.9 KB)
美國電影分級制
2007-4-26 11:29 AM

7. 張紀中批評電影《花木蘭》,他批評的角度是什麼

在金雞獎上張紀中導演去批評這個電影花木蘭,首先他覺得這個電影反響不好並不是演員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編劇的問題,因為編劇對中國的文化不夠了解,對於“氣”的了解也不是那麼的清楚。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大家無法接受這一版的花木蘭,是這樣的一種形象,因此大家對花木蘭這個作品也是議論聲音很大。畢竟是一個中國的經典人物故事,在這種修改之下,相信大家也是難以接受的,不能否認的是這部作品中的主角真的是非常的有演技的,也是深受大家的認可,同時也相信他能夠遇見屬於自己的伯樂。

8. 簡述影視批評都包括哪些類型

影視批評的方法和類型;電影和電視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中國傳統的影視批評一直比較單一;1.新聞性評介和學術性批評;廣義而言,影視批評一詞被用來描述各種關於影視的寫;新聞性評介;讀者:新聞性的影視寫作發表在日報、周報、和許多通;風格: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一般報章雜志上的影視文;時間性:一般報章雜志上的影視文章強調及時性。

9. 影評應該從哪些角度來寫

影評要從很多方面著手,因為要照顧大眾觀眾!
電影內容
表達的主題
創作背景
演員陣容
表演風格
電影音樂
拍攝手法
特效的製作
道具服裝
視聽語言

最最關鍵的是你寫這篇影評的最大初衷,簡單的說就是你是喜歡這部片子,給大家推薦不得不看,還是討厭這部片子,讓大家打消去電影院的念頭?闡述一下原因就可以了,只是用一些能打動觀眾的詞藻來修飾!!

想想如果你是一個讀者,在看一篇影評,導演,道具,服裝等等都提到了,可是就是看不到作者對這篇影片的感受,也就是說你看完影評後不知道該不該去看這部電影,這就是個失敗的影評!!你要把你對這部影片的感情融入到影評當中,這才是你的核心部分,至於那些創作背景,道具,音樂,網上都能找到!!!

10. 如何寫好電影電視劇影評

一、影評基本要點

  1. 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

寫影評一定要寫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只有自己的感受和切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與眾不同的感受。

2.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

很多同學寫影評時總是過度的描述電影本身,而非自己的評論。切記。影評寫作要突出自己的分析評價。當然,分析評論也要在也不能脫離電影。

3.注意文章體裁,不要讀後感

影評分析的格式與讀後感的文章體裁不同,影評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范疇;讀後感一般屬於抒情文范疇。前者重點在議,理論色彩濃;後者的重點在感,抒情色彩濃。所以寫影評的時候要注意文章體裁。

4.影評側重點

影評的側重點是影視作品的的藝術形式。要求緊扣影視的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

二、影評框架

框架一:

第一部分:誇贊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意義。

第二部分:詳細說明這部電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部分:對於導演意圖進行解讀。

第四部分:評論電影鏡頭的特點、分析鏡頭表現方式有哪些獨特之處。

第五部分:電影中所處的歷史時代對自己有哪些啟發後者新的發現。

第六部分:總結全文的整體思想。

框架二:

第一部分:直接點題,要評論這部電影的音樂。

第二部分:音樂在這部電影和其他電影中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第三部分:評論音樂在推動故事情節和渲染情景方面的作用。

第四部分:評論音樂和其他視聽元素如色彩、蒙太奇方面的配合。

第五部分:整體評價音樂的作用,總結自己的觀點。

框架三:

第一部分:大體介紹一下電影的劇情。表達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從導演的意圖出發評論電影的主題、導演要表達的思想。

第三部分:評論印象最深刻的電影情節對於解釋主題有什麼樣的幫助或者作用。

第四部分:分析視聽語言,從攝影的角度評論電影畫面。

第五部分:做最後的總結。

框架四:

第一部分:看完電影以後引起自己的一些思考,並帶來一連串的疑問。

第二部分:討論電影中最重要的道具或者線索,說說這個道具或者線索的特殊意義在哪裡

第三部分:電影對現實社會的啟示。

第四部分:電影的剪輯風格或者拍攝方式的特點。

第五部分:最後解開自己的疑團,並指出導演的一些不足。

與電影的批評角度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多少才賺錢 瀏覽:617
下載了迅雷種子如何下載電影天堂 瀏覽:569
凌子風導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93
農村電視劇近期好看的農村電影 瀏覽:45
講述空難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88
賈玲免費電影票 瀏覽:325
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是啥 瀏覽:736
郭富城好看得電影 瀏覽:644
什麼網站可以看免費的電影 瀏覽:721
2020年好看動漫的電影 瀏覽:29
如何在線觀看vip電影網站 瀏覽:410
見龍卸甲免費觀看全集電影完整版 瀏覽:770
怎麼往u盤里下載mp4格式電影 瀏覽:848
騰訊付費電影如何分享 瀏覽:69
捉鬼團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656
牡丹你抓住玉蓮是什麼電影 瀏覽:531
電影票如何換座位 瀏覽:180
鬼胎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100
如何在電視上播放迅雷的電影下載 瀏覽:120
周末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