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伍迪艾倫電影有哪些共同點

伍迪艾倫電影有哪些共同點

發布時間:2022-04-12 06:07:06

『壹』 伍迪.艾倫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1965年貓咪最近怎麼了?What's New, Pussycat? 1966年出了什麼事,老虎百合?What's Up, Tiger Lily? 1969年拿了錢就跑Take the Money and Run 1972年香蕉Bananas 再彈一遍,薩姆Play It Again, Sam 性愛寶典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1973年沉睡的人/傻瓜大鬧科學城Sleeper 1975年愛與死Love and Death 1977年安妮·霍爾Annie Hall 1978年內心深處Interiors 1979年曼哈頓Manhattan 1980年星塵往事Starst Memories 1983年澤利格Zelig 1984年百老匯的丹尼·羅斯Broadway Danny Rose 1985年開羅的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6年漢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7年無線電時代Radio Days 九月September 1988年另一個女人Another Woman 1989年犯罪與不端Crimes and Misdemeanors 紐約故事之三俄狄普斯的煩惱New York Stories segment "Oedipus Wrecks" 1990年愛麗絲Alice 1992年影子與霧Shadows and Fog 丈夫與妻子Husbands and Wives 1993年曼哈頓神秘謀殺案Manhattan Murder Mystery 1994年子彈橫飛百老匯Bullets Over Broadway 1995年非強力春葯Mighty Aphrodite 1996年人人都說我愛你Every One Says I Love You 1997年解構哈里Deconstructing Harry 1998年名人百態Celebrity 1999年甜蜜與卑微Sweet and Lowdown 2000年業余小偷Small Time Crooks 2001年玉蠍子的魔咒The Curse of the Jade Scorpion2002年好萊塢式結局Hollywood Ending

姓名:伍迪·艾倫
組合成員:
性別:男
原名:艾倫·斯圖爾特·科尼斯本
英文名:Woody Allen
出生年:1935年
生日:12月1日
星座:射手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職業:導演
獎項:
身高:168cm

『貳』 伍迪·艾倫在美國影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

看過的美國電影不多,不好評價。但就看過的美國電影來說,伍迪艾倫的電影在好萊塢屬於異類,它更偏向於歐洲的敘事方法。好萊塢電影更傾向於直觀的刺激,或者一般的愛情故事,而伍迪艾倫的電影更傾向於哲學化分析,就是抓住一個細微之處反復剖析它的意義,中間還夾有一點點悲劇的含義。我個人覺得伍迪的兩部電影最代表了他的前期和後期的傾向,一部是安妮霍爾、另一部是曼哈頓,前期的安妮霍爾表達的更多是虛無主義和消極主義,伍迪這時更傾向於弗洛伊德和叔本華的愛欲學說,而後期的曼哈頓的轉向一直到現在都還保持著,就是強調用愛對抗虛無、用敘事對抗虛無的有神論,我個人覺得伍迪的後期其實已經有信仰皈依了,只是他還不承認,他的信仰不是一般的基督信仰,而是相信世界萬物都是上帝的化身(哲學叫泛神論),相信愛大於一切。他在午夜巴黎裡面也有這么一句話:「是的,世界是虛無冰冷的,但是,只要我一想到巴黎,想這個美麗的都市,想這個居於宇宙一隅的小地方,我的整個心都溫暖了起來!」所以,伍迪一直強調他不喜歡他的安妮霍爾,這就是有原因的了。其實伍迪也代表了整整一代猶太人的心路歷程,從反信仰到回歸信仰,因為要讓猶太的知識分子在二戰之後還信仰他們的上帝實在是太困難了。言歸正傳,總之,像伍迪這類的電影在好萊塢將會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濫情、直白、刺激、小家子氣、缺乏思考的電影將會主導現代大眾,所以伍迪應該會是碩果僅存的拍傳統歐洲電影的美國人了吧。

『叄』 《摩天輪》這部劇非常的不錯,伍迪·艾倫這個人物就描寫的栩栩如生,體現了他的哪些個人風格

伍迪·艾倫的新作《摩天輪》設定在1950年代的紐約康尼島,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好萊塢黃金年代流水線電影的一個翻版:心懷演員夢的中年女人期望通過一段婚外戀獲得新生。雖然是套路化的陳詞濫調,但用伍迪式戲謔口吻道來,倒也並不乏味。

現實與幻想的撕扯,這是伍迪·艾倫一直以來關注的主題。在早期的作品中,他通過魔法般的技巧化解這一對矛盾———《開羅紫玫瑰》里男演員從銀幕上走下來的那一刻,虛實的邊界就此模糊了。而大多數時候,幻想與現實是沒有交集的。在《摩天輪》中,導演採取了更極端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活在幻想里:金妮幻想著從偷情中重新尋回對生活的熱情,米奇幻想著通過浪漫的愛情實現人生的戲劇性,卡羅萊納幻想著擺脫黑幫丈夫的追蹤,哈姆迪則幻想著女兒可以永遠留在自己身邊。

猶如旋轉的摩天輪終將回到原地,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自己的結局。《摩天輪》是一個悲劇故事,用輕喜劇的方式講述出來。伍迪·艾倫不再像早期那樣大膽、粗糲,沒有像在《解構愛情狂》中那樣拋出一個尖刻的結論:「所有人都知道同一個真相,而生活取決於我們如何扭曲這一真相。」他不再多說些什麼,因為沒有人能逃脫命運的玩笑。

這種虛與實的張力,也體現在電影的色彩與光影上。從歐洲三部曲(《午夜巴塞羅那》《午夜巴黎》《愛在羅馬》)開始,伍迪·艾倫的影像風格越來越大膽濃艷:高飽和的色彩、光鮮的人物、精緻的布景、舞台劇式的調度,一切都在有意營造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摩天輪》中有幾場戲的光影和色彩甚至油膩到讓我懷疑:這還是那個知識分子的紐約嗎?

在他早年的電影中,紐約總在下雨,很少有晴天。看完《曼哈頓》之後,我一度認為紐約就是黑白廣角鏡頭下的那副模樣。導演自己也說過,他偏愛陰雨天氣,希望一周里最好有六天是雨天,還有一天僅僅作為一個停頓。那個永遠陰雨的紐約,是他真實、脆弱一面的外在投射。雨天,男女主角倉惶相遇,然後躲進室內避雨,我們也跟隨鏡頭走進人物的內心。對比之下,最近的幾部電影雖然也有雨景,作用卻不再是為了袒露內心。《摩天輪》中金妮在海邊徘徊失落之際,遇到了米奇,原本陰沉的天氣突然像加了幾個濾鏡般變得特別俗艷,似乎在提醒我們:這不是一段真實的情感,這只是一場幻夢。

而愛情本身,漸漸不再是伍迪電影的中心,不再有知識分子戀人「軋馬路」討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存在主義,取而代之的是戲劇化的慾望和得失心。米奇在紐約大學學習戲劇,偷情的時候還要讀一段希臘悲劇、尤金·奧尼爾和契訶夫,令人不禁發笑,但戲劇的核心是無法預知的命運。唯有命運是無法繞過的,也許伍迪到了這個歲數,對這一主題有了更貼近自我的生命體驗。

伍迪的出生地布魯克林離康尼島不遠,他小時候也喜歡逃課去電影院看電影,就像影片中那個喜歡玩火的小男孩一樣。從時間上看,等那個小男孩長到1970年代,似乎正好就是《安妮·霍爾》中的艾爾維·辛格。摩天輪轉了一圈之後,終於為過去與現在畫上了一個圓。(

『肆』 求伍迪.艾倫的資料!!!

伍迪·艾倫
中文名: 伍迪·艾倫

英文名: Woody Allen

性 別: 男

生 日: 1935-12-01

角 色:編劇,導演,演員

伍迪·艾倫,美國電影導演、戲劇和電影劇作家,電影演員、爵士樂單簧管演奏家。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窮苦的猶太人家庭。原名艾倫·斯圖爾特·康尼格斯伯格。高中時代就為廣播電台寫笑話,為電視台寫娛樂節目,後在紐約大學求學。

1961年,艾倫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咖啡廳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深受歡迎。他的第一個電影劇本是1965年的《新的貓咪是什麼?》,他本人參加了演出。這部劇嘲弄了上流社會的男女們,以偷情排遣他們生活的無聊。1969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命了錢就跑》,揶揄了三十年代強盜片中的英雄,頗受學生的歡迎。1971年他自己編導並主演的《香蕉》,是一部諷刺政客行徑的喜劇片。《想知道性又不敢問》(1972,即《性慾奇譚》),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題材,全片由七個性問題組成。1973年的《沉睡的人》(即《傻瓜大鬧科學城》)也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表現現代人對未來的科學不知所措,諷刺機械破壞了文明。1975年的《愛情與死亡》,諷刺了知識界熟悉而關心的事物,獲得了西柏林電影節的特別獎。1977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安尼·霍爾》,這部影片是他的最佳作品,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四項金像獎,並獲該年度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四項大獎。1979年拍攝的《曼哈頓》,描寫紐約這個大都市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兩性之間的關系),表露了城市人精神生活的空虛孤獨人而產生缺乏安全感的現象,獲得紐約電影評論最佳導演獎和第三十三屆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獎。

伍迪·艾倫寫作的主題不外死亡、性和不道德行為,他善於吸取無聲片喜劇的優點,配合自己一套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機智對白,尤其是紐約知識分子式的機智。其諷刺對象上至政治、文化、宗教、性,下至電影、電視、猶太人習俗等等,如果不懂得、不理解影片中的人物和環境,他的那種「內行人笑話」的幽默感,將無法理解,所以他的作品很受美國本國觀眾(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歡迎,在非英語國家則有所隔閡。挑剔的法國人稱他為「美國電影界惟一的知識分子」。

伍迪·艾倫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部新片推出,產量穩定的同時也能堅持自己的特點,這也是他的影迷們一直支持他的原因所在。他的其他知名作品包括 1992年的《賢伉儷》,1993年的《曼哈頓神秘謀殺》,1995年的《無敵愛美神》,1996年的《人人都說我愛你》,1999年的《甜蜜與卑微》, 2000年的《暴發戶》,2002年的《好萊塢式結局》等。2005年,他轉變風格,導演了驚悚題材的《賽末點》,好評如潮,2006年他與斯嘉麗·約翰遜再次合作了《獨家新聞》。

『伍』 伍迪艾倫的電影有哪些共同點

如果他的電影存在任何主題的話,那一定是『現實和幻想之間的落差』。當你坐在那些電影院里的時候,你真的相信一切都是真實的。你不會覺得那隻是電影。你會想,雖然我沒有過上那樣的生活,住在布魯克林的破房子里,但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住著那樣奢華的房子,他們騎馬,和優雅的女人約會,晚上一起喝雞尾酒,那隻是另一種生活而已。隨後這一點又被你從報紙上讀到的那些過著電影般生活的人的故事所證實。其影響之深,令人難以自拔。

『陸』 如何評價伍迪·艾倫

伍迪艾倫的電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傑作,即便不是如此,他的電影也是充滿誠意的。伍迪艾倫與別的導演的影片最大的不同在於他的影片劇本多數是自己寫的,很多別的導演或者會從別人手中現成拿來一個故事或者自己瞎編一個故事,伍迪就不同,他的電影的風格、內容變化就是他的一部精神自傳,很多時候伍迪並不能夠在一部電影裡面就給出解決問題的答案,答案往往在後來的電影才能體現,這是因為他也跟我們一樣在思考,就像安妮霍爾一樣。在安妮霍爾裡面,伍迪提出了一個重大的命題:如果說我們的世界是由慾望主導的,那麼我們是否還值得活下去?伍迪前期電影受叔本華和弗洛伊德影響特別重,所以它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還是比較消極的——這並不是故作憂傷,很多先鋒派的導演喜歡故作憂傷,這不是伍迪的做法,真正的原因是他自己也找不到解決辦法。所以從安妮霍爾的無可挽回的悲劇到《我心深處》裡面的極度壓抑,伍迪這段時期思想流離失所、無所去處。我們知道伍迪是一個猶太知識分子,而且是二戰之後的猶太知識分子。猶太知識分子大部分都是信仰上帝的,他們的信仰不是我們普通的信仰、迷信,他們的信仰大部分都具有一種很高的學理水平,但都含有一個共同點:猶太人在等待彌賽亞的降臨,彌賽亞將拯救世界和猶太人,使他們免於顛沛流離。從這一點看就不難理解伍迪之所以徘徊的緣故。伍迪理所當然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信仰,但奧斯維辛集中營對猶太人的屠殺深深地影響了他(同樣的還有耶路撒冷的歷史),讓他產生了懷疑,即彌賽亞也許永遠的不會降臨,所有的信仰只不過是自我麻醉。「奧斯維辛之後不再有祈禱」被伍迪巧妙地轉化為一個虛無主義表述:既然沒有所謂的正義的生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那麼我們不如及時行樂吧——但是,萬一如此的生活還是苦大於樂呢?那麼,就連「寫作業也沒什麼意義了」(安妮霍爾)。伍迪後來的一些電影都是他的思想實驗,他通過塑造故事來叩問是否有一種高於一切的東西能夠支撐起我們的生存?後來他找到了,這也成為了他前期與後期電影的分界線——《曼哈頓》。伍迪通過曼哈頓發現,一個人僅僅為了生存下去就還得需要信仰。這是二戰後猶太知識分子的典型路線:從反信仰回歸信仰,但不是回到原地,而是更高層次的信仰。曼哈頓裡面有幾個關鍵詞,一是伍迪提到約伯的故事(關於約伯問主可以看看聖經);二是提到了莫扎特,莫扎特是一個關鍵的意象,懂得古典音樂的人都知道莫扎特意味著什麼,因為愛莫扎特就意味著愛上帝;三是提到了馬克思,原話是「為什麼人生值得活著?——首先,毫無疑問,為了馬克思」。伍迪前期當然提到馬克思,但他時還不太了解馬克思的哲學,他對馬克思的印象停留在希特勒與斯大林形象上,後來他才了解馬克思哲學的秘密——馬克思也是一個猶太人,馬克思主義事實上是一種精緻的神學。這在他後來的電影裡面經過反復的發展,雜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普世價值,達到了不露斧鑿痕跡的程度。事實上這並不是一種新的東西,本雅明(也是猶太人)有過相同的想法,即將馬克思與猶太教核心結合起來,創造一種超越種族、信仰界限的普世價值觀,但伍迪艾倫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用電影的方法很好的表現了出來,不像一些流俗的電影那樣,那些電影通過主人翁說兩句似是而非的話(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啦、柏拉圖曾說過啦),充滿空洞的說教意味,伍迪通過故事讓人體會到那些他沒有明白說出來的道理,這是一種很高的技巧,作家的技巧。伍迪有一種作家的性格,敏感、膽怯、渴望真理、自我懷疑,這也決定了他的電影多數是以一種內心拷問、自責的方式呈現出來的。現在伍迪的電影在嘗試另一種東西,即將生活美學化,這與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海德格爾的哲學是遙相呼應的,詳細可以看看他的幾部歐洲電影,巴黎、羅馬,都旨在讓人回歸一種本真的生活。所以很多人說伍迪的電影已經走向死路,這事實上是對伍迪很大的一種誤解,因為伍迪聊得問題不是隨隨便便的問題,而是永恆的問題,是亘古常新的問題。同樣的誤解出現在話嘮上面,就像我們平常不會覺得老師在課堂上講一個鍾頭是話癆一樣(除非我們不理解),伍迪的台詞從手寫、到拍攝、到製成電影,經過層層思考,每句話都有針對性、輔助性的作用,都朝著它想要達到的目標。所以如何評價伍迪艾倫的電影?這並不僅僅是考量伍迪作品本身的問題,還涉及到我們自身對我們自身境況的理解,畢竟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導演,還同時是一個宣揚信仰的傳教士。

『柒』 《紐約的一個雨天》在內地上映,伍迪·艾倫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引言:有很多優秀的電影都值得觀眾們去買一張電影票去支持的,而且很多優秀的電影拍攝的都比較貼近現實,觀眾們在很多時候都能夠在這些優秀的作品裡面找到共鳴。

三、對伍迪·艾倫的介紹

伍迪·艾倫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是美國導演、編劇、演員,美國藝術文學院榮譽成員。1964年,自編自演喜劇《貓咪最近怎麼樣了》,從而正式踏入娛樂圈。1977年,憑借愛情喜劇片《安妮·霍爾》獲得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2011年,憑借喜劇片《午夜巴黎》獲得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2020年9月18日,執導的電影《里夫金的電影節》定檔在第68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首映。

『捌』 伍迪艾倫的電影怎樣

伍迪艾倫佳片無數啊,很多都值得一看

伍迪·艾倫1935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是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和編劇,此外他還是一個著名的喜劇演員和作家。1966年,他導演了第一部舞台劇《別喝那水》,1969年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拿了錢就跑》讓他正式成為了一名電影導演,之後的愛情喜劇片《安妮·霍爾》讓他拿下了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的大獎。

再看看他之後拍過的電影,1980年的喜劇片《星塵往事》,1990年的愛情喜劇片《艾麗絲》,1995年的愛情喜劇片《非強力春葯》,2000年的犯罪類型喜劇片《業余小偷》,2016年的喜劇片《六場危事》和2017年的劇情片《摩天輪》,可以看出來他可以稱為是喜劇片之王了。

除此之外,他頗為出名的一點還在於他的電影屢屢被奧斯卡提名,而他除了參加過一次奧斯卡典禮外,其他時候 都是拒絕參加的。可謂特立獨行了。

首先推薦《我心深處》這部電影,因為從《我心深處》這部電影開始,伍迪·艾倫的作品就會拍出一部讓大眾刮目相看甚至是瞠目結舌的大作。

《我心深處》是一片溫馨劇情片,也教育意義十足,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美國的大蕭條時期,女主角艾娜本來是一個過著富足生活的單純家庭主婦,但是她擔任警察的丈夫卻在一次執勤的過程中意外殉職,不得已他一個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擔,本來已經身無分文的她又收留了一個黑人流浪漢和一位雙目失明的戰斗英雄。還好由流浪漢在,幫助她度過了難關。這部片子還獲得了1984年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獎和最佳原著劇本的獎項。

《咖啡公社》,這部片子誕生於2016年,還是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講述20世紀30年代一個青年來到好萊塢追尋自己的電影夢,珠寶商之子鮑比·多爾夫曼厭倦了之前的生活,前來好萊塢去找他的叔叔菲爾,叔叔是一位有名的明星經紀人並順利幫他找到了一份工作,鮑比在這里如魚得水,甚至還與一個女生墜入愛河,但是他心愛的女生瓦妮卻已經有了男友,故事又該怎麼發展呢?

『玖』 《午夜巴黎》都說是伍迪艾倫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伍迪·艾倫的哪些個人風格

伍迪·艾倫關注現實沖突多過娛樂,關注精神世界多過外部行為,他自己也說過:「生命真是充滿荒謬的悲劇。」因此,他的影片常常充滿人情味,將暗淡的人生困境點綴在喜劇的氛圍中,讓人笑後陷入沉思,觸摸到陽光背後的陰影。

是魔幻現實主義。伍迪·艾倫獨具魅力的表現風格一直陪伴他的創作。就像《伍迪·艾倫:電影人生》對伍迪·艾倫的評價:「對於死亡的恐懼,對於愛情充滿背叛的徒勞,對於魔幻現實主義解決困境的手段,伍迪·艾倫一直在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審視我們個人的命運,以及人類的生存狀態。」

他不因為自己是導演,可以改變劇中人物的命運就將所有的故事以大團圓喜劇結尾,而是尊重事實並真實地反映現實。






閱讀全文

與伍迪艾倫電影有哪些共同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使用手機下載電影到內存卡 瀏覽:861
電影好看香港 瀏覽:480
女殺手喬裝鬼子軍官什麼電影 瀏覽:943
2022年的熊出沒大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41
電影上架多久才下架 瀏覽:118
貓眼電影要多少播放量才有收益 瀏覽:636
去電影院怎麼接吻 瀏覽:256
玄武門之變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46
狼救鹿是什麼電影 瀏覽:727
女主當主角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51
張衛健和王祖賢的電影是什麼電影 瀏覽:207
有沒有好看的小說電影推薦 瀏覽:758
一發電影免費 瀏覽:708
電影院工作怎麼樣深圳 瀏覽:262
小米如何下載離線電影 瀏覽:452
你去看電影了嗎英語怎麼說 瀏覽:165
好看的美國動畫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270
歷年來比較好看的電影 瀏覽:334
類似誅仙好看的電影 瀏覽:477
yy語音頻道如何放電影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