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月有哪些電影上映上映
環太平洋2
上映:2018年3月23日
類型:動作/科幻
地區:美國
主演:查理·漢納姆/菊地凜子/查理·戴/伯恩·戈曼/景甜/藍盈瑩/張晉
簡介:
曾在中國掀起「機甲打怪獸」熱潮的冒險系列電影《環太平洋》將推出其續集《環太平洋2神的寵物》。這是一部將時間線定位在第一部之後的幾年。而在那個世界裡,沒有機甲,沒有了怪獸,也自然沒有了第一部中的「機甲打怪獸」。當怪獸不再成為一種威脅,世界不再需要與怪獸抗擊的機甲。那些盼望著「機甲打怪獸」的...詳情>>
Ⅱ 有哪些小清新電影推薦一下
《台北星期天》馬諾奧與迪愛斯是在台北工作的的菲律賓外勞。年輕單身的馬諾奧, 一直想追求美麗的菲佣瑟西麗,而在同一工廠上班的好友迪愛斯,個性較沉穩內斂,不時思念著遠在家鄉的妻小,卻又和同在台灣工作的安娜有著難以釐清的情感。這個星期天,兩人和往常一樣從郊區工廠宿舍搭車到台北的教堂聚會,離開前,警衛還特別提醒他們星期天別玩過頭,以免過了門禁時間,將失去繼續在台灣工作的機會。沒想到這會兒在路邊,他們發現了一張被遺棄的紅色皮製沙發,光想像舒適地躺靠在上面,就讓兩人興奮得不得了,根本忘了還有門禁、追不到的女朋友、看不到的遠方親人等等煩惱,對著沙發,他們開始覺得這個星期天有了新的希望。就這樣,馬諾奧與迪愛斯,帶著被他們賦予夢想的沙發椅,一起穿過大街小巷,展開這段難忘的異鄉城市之旅 。
Ⅲ 狼群中的朱莉字數
16、月夜仙蹤
這本書檁子在推薦「有中國元素的原版書」時推薦過這本,是華裔美國作家林佩思從中國傳統民間故事中取材。孩子讀過有利於獨立意識的培養,學會明白事理。作者E·B·懷特的語言很獨特,文字口語化,孩子讀起來好自然、老成持重的獾,放浪不羈的蛤蟆。這幾個動物朋友在風光旖旎的河畔經歷了曲折刺激的冒險故事,富有趣味性和文學性,語言優美。一個永遠也不會長大的小王子、精靈鼠小弟
這是E•B•懷特的另一部經典之作,也獲得了紐伯瑞金獎,克服自我。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個女生,所以特別推薦女孩子讀讀。
3、窗邊的小豆豆
這本書實在是太經典!被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圖書」,簡直妙不可言。不僅會帶領讀者去經歷動物主角們隨著季節變化的生活故事,但是意境卻要高得多、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
這是日本幾乎家喻戶曉的經典童書、勇敢風趣,更欣賞她走自己的路的決心1、夏洛的網
這部童話被放在 「美國最偉大的十部兒童文學名著」 之首,全世界孩子幾乎家喻戶曉。故事描述了一個名叫夏洛的蜘蛛如何巧妙的拯救險成火腿的小豬威伯。Kiddo上有好多小朋友推薦過、最感人的故事。沒有華麗的語言 只有簡單純真的對白與描述 卻能深深打動每個人。其中對不可思議的企鵝禮物描寫非常幽默,12隻演藝企鵝的誕生和訓練有素的表演描寫得非常生動,小說主人公的離奇經歷,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聰明嚴謹的老鼠、絨毛小兔
這本書是美國著名兒童作家瑪格莉•。
4,性格迥異:有恭順的鼴鼠。
5,並化解了它的存亡問題。但這又不單單是一個關於友情和愛的故事,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本名為《夜仙子》的小說,故事裡還有感恩,到現在仍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兒童經典故事。講述了一隻害羞的「絨毛小兔」歷經坎坷。小女孩秋代是二年級的小個子,由於這是大熱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主人公的枕邊書,所以又吸引了一批成年人的粉絲。
7,這本《小鳥凱瑟琳》就是以中世紀英格蘭的一個小庄園為背景,還有人生。讀過的人。他所著的《夏洛的網》、《吹小號的天鵝》與《精靈鼠小弟》都是特別受孩子歡迎的好書,為我們演繹了一個最溫馨。"、自然、挑戰於一書的奇妙旅程,一段尋找愛的心靈之旅。作者用優美詩意的語言描寫了這只不會動不能說話的瓷兔子愛德華親身的心理感受,充滿想像與冒險,充滿幻想的故事情節。作者黑柳徹子用自己親身經歷講述著教育故事,彷彿在重溫著一段美好的回憶。書中都是一個個簡單又簡短小故事,其中又蘊含了很多教育的哲理。檁子覺得這本書不僅適合孩子,每個成年人,特別為人父母兄姐的都很有必要拿來一讀,這是英國作家詹姆斯·巴里最著名的作品,被好萊塢改編的同名電影也非常棒。故事描述了一位永遠不願長大的男孩彼得·潘與一群孩子在夢幻島的生活,積極向上,能夠正確對待自身的優缺點大概就是幼兒園與小學1、2年級孩子的不同吧。
10,珍惜可貴的童年時代。語言活潑幽默,故事妙趣橫生。
6、不愛思考、不愛學習的毛病,作者用神奇的冒險故事。主人公敏俐為了改變家庭和家鄉的貧窮狀況,離家尋找無所不知的月下老人,一路上經歷了跌宕起伏、險象環生的遭遇,還聽到了許多充滿了歡笑與淚水的故事。通過這段驚險的旅程,明白了家庭、友誼和信心的重要性。
17、雷夢拉八歲
八歲的雷夢拉,聰明又可愛,淘氣又任性。她的故事就是孩子們的真實生活,無論是雷夢拉的冒險經歷還是她的日常休閑,都讓孩子覺得特別親切。這本書的作者貝芙莉·克萊瑞是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也是紐伯瑞金獎作家。他的文字輕松愉悅,書中主人公的成長有酸甜苦辣,也有美好和希望。
18、小鹿斑比
這是一部出版60幾年來都很受歡迎的童話,在歐美國家幾乎家喻戶曉,也被迪斯尼搬上了大熒幕。故事講述的是一隻小鹿成長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愛與溫馨的童話。始終貫穿著成長和教育這兩個主題。文字描寫的很細膩,對朋友之愛,親人之愛,動物與大自然之愛的描述,非常真實,令人感動。
19、魔法灰姑娘
如果給小學的女孩子推薦一本書,檁子首推這本。大多數熟悉這個故事,是通過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同名電影。殊不知,原著的小說,也是獲得過紐伯瑞銀獎的經典童話,充滿勇氣、趣味十足。灰姑娘的故事雖然被說的很多,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讓這一版與眾不同。小主人公的生氣、智慧、膽識以及她與自己最大的弱點頑強抗爭的勇氣令人欽佩和感動。
20、一百條裙子
這是一本特別適合女孩子讀的故事,獲得了紐伯瑞銀獎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有怪名字和舊裙子的女孩旺達•佩特羅斯基和她那一百條「裙子」的故事。以倒述的方式展開故事,心理描寫非常細致。孩子能從女孩旺達的故事中學會寬容,永遠擁有真誠、善良的心。另外書里的插圖也不錯。
21、天使雕像
這是一本紐伯瑞金獎小說,講述了一對姐弟離家出走,靠著自助洗衣機和零星存錢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發生的故事,幽默又點懸疑色彩。語言描述的非常細膩,很是符合孩子的心理及行為。書中好多的細節很貼近孩子的生活,姐弟倆看似冒險的行為實際上是完成了一次成長。
22、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美國當代最經典青少年動物小說之一,是美國國家教育委員會評選出的孩子最喜歡的英文童書。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美國山區的一個動人故事:生長在奧沙克山區的男孩比利和兩只小獵犬-老丹和小安一起度過了的共同捕捉浣熊的美好時光。書中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故事中所體現的勇敢、拼搏、忠誠、友愛的精神鼓舞了幾代美國少年,它所描繪的艱辛、酸澀卻充滿快樂和驚喜的童年,讓孩子讀起來親切、溫暖。
23、綠野仙蹤
這個童話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它被譽為世界最美的童話故事,是美國兒童文學協會(CLA)評選的「十部美國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上百年來根據《綠野仙蹤》故事改編的動畫片、電影、舞台劇真是不計其數,故事中的小姑娘多蘿茜、稻草人、獅子都是受到全世界小朋友喜愛的人物形象。據說《綠野仙蹤》有點像「美版的《西遊記》」,大家覺得呢?
24、怪天使斯凱力
這是一個讓孩子意想不到的奇幻故事,男孩在自家的車庫里遇到一個墜落的天使,在困境中學會愛。作者是獲得了2010年的國際安徒生獎的英國作家大衛·阿爾蒙德,這本書也是他的成名作。一個溫馨感人充滿激情的故事,有關親情、友情、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互愛、對自然的關注和愛護,讀過都會被觸動。
25、時代廣場的蟋蟀
這本紐伯瑞銀獎作品入選了「1900-1999全球50本最佳童書」。擬人化的小動物,擁有音樂家的才能,從鄉村到城市,善良的小貓和熱心的小老鼠,當然最少不了的就是人類世界裡蟋蟀的小主人。故事沒有曲折的情節,沒有懸念。但讀完後卻能讓體會到久違的溫情,無論是人和人之間還是動物和動物之間。成人讀者也能體會到其中純真的「童心」。
26、狼群中的朱莉
這本書的作者珍·克雷赫德·喬治是一位熱愛自然、以寫作自然故事為主的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獲得過好多大獎。這是一本獨特的動物小說,獲得了紐伯瑞金獎。講了一個因為逃婚而在阿拉斯加茫茫荒野中迷路的女孩茱莉,如何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智慧觀察和學習北極狼的動作和語言,獲得狼群的接納和庇護,逐漸融入狼群成為其中的特殊一員,與狼共舞,奇特而和諧的艱難生存的故事。萬物皆有靈,通過這本書特別能引起我們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深思和探討。
27、沒頭腦和不高興
(注音版)
這本書是國內最著名的兒童文學家任溶溶的代表作品,大家熟悉的《安徒生童話》啦,各種凱獎繪本啦都是任老翻譯的。故事講述了兩個性格鮮明的小孩,一個叫"沒頭腦",一個叫"不高興"。"故事特別好笑,孩子邊讀還能邊學會些人生道理。這兩個童話形象影響了幾代人,因為太受歡迎了,這幾年更是被搬上了話劇舞台。
28、安房直子月光童話系列
安直房子是日本著名的女性童話作家,她的作品純凈優美,細膩委婉,特別有東方味道。她的童話超越了現實,讓人沉入深深幻想中,語言樸素,故事裡面的人物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是最動人的一部分。整套書的配圖叫人一看便覺是日式風格,黑白灰的顏色,線條簡潔,有一種古樸的美。
29、笑貓日記
(套裝共20冊)
《笑貓日記》是國內的童話作家楊紅櫻的代表作,也因此提名了2014年的國際安徒生獎。這套書以中國孩子的現實生活為背景,一隻會笑的貓為故事的講述者,寫成的日記。文字搞笑,內容簡單易懂,是小朋友的最愛,書中的故事就是孩子自己的故事,他們讀起來很有認同感。檁子還發現,Kiddo里有好多女孩子很喜歡這套書。
30、拉塞—瑪婭偵探所
這套書是來自瑞典,據說是歐洲最暢銷的兒童偵探小說。語言簡練,通俗易懂,但偵探推理情節很是縝密。兩個小主人公拉塞和瑪婭,通過蛛絲馬跡來找出犯罪嫌疑人,能培養孩子觀察事物,關注周圍生活的能力,還能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就象作者所說,不要以為孩子們的語言簡單,他們的思維就簡單,這是個誤區。
31、怪醫杜利特系列
大名鼎鼎的搞笑醫生杜利特是美國兒童文學經典文學形象,這套書曾獲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故事中的鴨子嘎嘎、貓頭鷹吐吐、小豬卡普卡普、雙頭獸推推拉拉,特別有想像力。醫生的善良、與動物們和諧相處的快樂,很是感染孩子。
32、晴天有時下豬系列
這是一個風格相當怪誕的童話故事系列,文字很怪誕,圖畫也很怪誕,是日本兒童文學荒誕故事經典中的經典。作者矢玉四郎在日本也是一個標新立異的怪才。他用很拙的兒童畫法來畫,畫面看上去特別的幼稚,用大人的眼光看,甚至可以說「難看」。可孩子們就是很喜歡,甚至可以模仿著自己畫。每個故事都充滿想像力,特別搞笑。
33、棚車少年
這套書是美國最受讀者喜愛的百本優秀圖書之一,關於勇氣、智慧和善良的故事。每一冊不僅完全保留了原作的所有文字和圖畫,還配有精準傳神的譯文。年齡較小的孩子,可在家長朗讀或講述故事內容的同時翻看圖畫,培養理解力和語言能力;識字的孩子可以自己獨立閱讀中文;開始學習英文的孩子可對照原文進行平行閱讀。這套書中的故事也有一些是童話,同時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優美。
34、鄭淵潔四大名傳系列
崔永元說:「鄭淵潔是中國最好的童話作家」。先不管這話是不是客觀全面,鄭淵潔的童話確認是陪伴了幾代中國孩子的成長,也許很多年輕的父母朋友也是看著皮皮魯和魯西西長大的。他的故事語言簡單,但很生動,到處充滿了小樂趣。對於鍛煉孩子的想像力很有幫助,也可擴大孩子的知識面與生活面。
35、小屁孩日記
這是一套漫畫與塗鴉加上文字說明的另類日記,Kiddo上好多小朋友推薦過,都說看過之後哈哈大笑。主人公格雷善良、誠實、聰明、愛玩,滿腦子的鬼點子。他的媽媽讓他記日記,他除了鬆散地記述了有趣的或難忘的事情外,還畫了許多漫畫。他不是好孩子,也不是壞孩子,就只是普通的孩子。他的故事也是真實孩子們的故事,真實、好玩、富於想像力和幽默,難怪暢銷了幾十年。
36、羅爾德·達爾作品集
羅爾德•達爾是著名的奇幻文學大師,他的故事構思奇特、想像新穎、明快多變、富於誇張,從一開始就能打破現實與幻想之間的常規對位,給人一種或幽默、或機智、或荒誕的美感。他因其作品風格的獨樹一幟而於1952年和1954年兩度獲得「愛倫•坡文學獎」。檁子在之前的書單中多次推薦過他的書,比如改編成電影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他的自傳《獨創天下》等等。他的書也多次被Kiddo上的小朋友推薦過,每本都值得讀。
37、林格倫作品集
和羅爾德·達爾一樣,林格倫的作品也是被Kiddo里的小朋友多次推薦過的。林格倫是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她的幾本代表作《長襪子皮皮》、《淘氣包埃米爾》都是幾十年來的經典童話。她成功地用自己的作品,為全世界的孩子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永遠不會長大的童年夥伴。瑞典首相約朗·佩爾松甚至說「長襪子皮皮這個人物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把兒童和兒童文學從傳統、迷信權威和道德主義中解放出來……變成了自由人類的象徵。」,被譽為「二十世紀讀者最多、最受愛戴的童話」之一、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國著名飛行員作家聖埃克蘇佩里的代表作,講述了小王子在自己的小行星上與他喜愛的玫瑰花鬧了別扭。語言幽默、大方優雅,十四歲的女孩凱瑟琳用日記生動記述了自己一年裡的經歷、愛德華的奇妙之旅
這是一本關於愛與旅行的故事,是專門寫給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自己看的「幼年小說」。小男孩正也是一年級的大個子,但膽子很小,愛哭鼻子,為身處困局的人指引出路、希望、平和又美好的故事結局、藍色的海豚島
這是一個冒險故事,講述了一個女孩在形似海豚的孤島上歷經艱辛生活了18年的故事。是又一部獲得了「美國最偉大的10部兒童文學作品」殊榮的小說。文字簡練,成人孩子都會被感動。
13、小熊帕丁頓系列:蒸發魔法
小熊帕丁頓與小熊維尼一道,非常符合「美國夢」的思維方式。總之是啟發孩子敢於夢想並追尋夢想直至實現的好故事,還能領略到柳林中縈繞的那份友誼與溫情。
15。書中描述了四個擬人的主人公。施利茨的這本書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兒童文學作品,她帶領孩子們進入奇幻曼妙的精靈世界,共享集勇氣、冒險。由於太受歡迎了。
12、小鳥凱瑟琳
很少有書如此真實地向孩子呈現中世紀、電影,也許不少年輕父母也是讀著這本書長大的。書中完全沒有任何形式的說教,故事情節沒有一點拖拉,孩子很容易就能明白。情節雖然類似魯濱遜漂流記,翻譯得也很好,體現了原文的韻味。
2,好萊塢1999年把它改編拍成電影,由真人和一隻電腦製作的老鼠合演。情節加工得非常的合理和感人,讓倔強而可愛的鼠小弟征服了全世界。威廉斯女士藉由這只絨毛兔,呈現人的成長困境和疑慮,也透過充滿想像、信心,不只是適合孩子。法國人也毫不吝嗇地將「20世紀最佳法語圖書」的桂冠授予了《小王子》,於是獨自一人開始了宇宙旅行。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樂章,整個系列每個細節都很出彩。特別是小熊帕丁頓的故事中展現出來的兒童天性中最為寶貴的勇敢和最為純真的善良,讀起來特別溫暖感動。同名電影《帕丁頓熊》就是根據這本童話改編的,今年春天在國內上映之後,這只戴小紅帽穿牛角大衣的秘魯小熊也成了不少中國孩子的新萌寵。
14,小說敘述了一位油漆匠實現兩極探險夢想的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許多好玩的故事。故事一點兒都不復雜,但卻極其准確地刻畫了孩子急於長大的心理。文風清新,被英國的孩子稱為英國兒童文學有史以來最令人難忘的熊、夜仙子
這本書在國內知名度雖然不高,但是一本獲得了包括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童書在內的多部大獎。特別是小女孩們都書中這個喜愛美貌而又小巧的仙子。《波士頓環球時報》更是給予了這本書非常高的評價,「很多年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與《哈利·波特》相媲美的新書,卻年復一年,失望而歸、最真摯,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那僅僅屬於他們的歡樂。讀過之後孩子會愛上凱瑟琳,愛她的果斷、想像力、固執,幫助許多大人小孩學會以寬容的態度接受自己的缺陷。
8;威廉姆斯(Margery Williams)最有名的作品,誕生於1922年。
9,也能激發孩子好奇心,據說讀過之後也是數度落淚。所以說,好的童書,在愛的感應下最終變成了一隻真正的兔子的故事。但不期然間,淺顯的文字,活出真正的自己,經過極富想像力的加工後創作的一個親切的民間故事,但很堅強、勇敢,讓孩子真正改掉壞習慣,熱愛生活、神奇的收費亭
這本書是美國幾十年來的經典了,檁子之前推薦過美國青少年投票選出的「令他們感到心靈成長」的書中就包括這一本。《神奇的收費亭》講的故事正好是針對孩子們現實生活中的「無聊」病,以及懶散;
11、波普先生的企鵝
這是一本獲得了紐伯瑞銀獎的作品,卻讓人獲益匪淺,也適合大人,是波士頓全球號角書獎金獎作品。講述了一段瓷兔子愛德華的奇幻旅行,非常純真感人。再提一句、柳林風聲
這是一部充滿田園風的經典童話,幾十年來被改編為各種舞台劇、動畫、小飛俠彼得潘
這本書有多經典簡直是無需多言了,有生命
Ⅳ 適合十歲左右的孩子看的科普書
1、《秘密花園》
《秘密花園》是美國兒童文學作家伯內特夫人最負盛名的作品,世界兒童文學作品中的經典。1909年伯內特在紐約布置自家花園的時候,突發靈感,構思出了這個絕妙的故事。作者在書中向我們提出了她自己的教育觀念–昂貴的教育並不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孩子們熱愛自然,渴望擺脫束縛。順應活潑天性要求,在荒野里、花園中,沐浴著自然的氣息長大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的。
2、《綠山牆的安妮》
這是一部描寫兒童生活的小說,幾個世紀以來的經典。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女孩的成長過程,平實中溫馨感人,她的身心,她的敏感,她的虛榮,她的驕傲,孩子讀了都會受到觸動。景色描寫很細膩,讓人讀過之後倍感心靈平靜,不光是適合孩子看,同樣也適合成人看。有讀者說:比較中國小孩與安妮的成長歷程,讓人覺得無奈,中國小孩錯過了太多太多~其實做真實的自己,是件多麼快樂和偉大的事。
3、《記憶傳授人》
這本書檁子不只一次推薦過,實在是太經典。這是紐伯瑞金獎兩度得主、國際安徒生獎候選人美國作家洛伊絲·勞里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部思想深刻的科幻小說,講述了少年喬納思成長和覺醒的過程,同時也對烏托邦制度和社會組織形式進行了反思。一個小學生的故事,展現給我們一個不同於現實的世界。已經拍成了同名電影,不過據說是一個改爛掉的片子,還是讀原作吧。
4、《海蒂》
我在看國外推薦的這個年齡段的榜單時,這本書幾乎無一例外被入選。這個無比可愛、充滿愛心的海蒂海蒂已經是瑞士的「代言人」了。作者約翰娜·斯比麗通過對鄉村與城市,窮人與富人,大人與孩子的描繪,展現出一幅風景優美,鳥語花香,人們互愛互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勝景。自然、淳樸、動人。
5、《墳場之書》
這是尼爾·蓋曼又一本經典的奇幻小說,獲得了紐伯瑞獎和雨果獎。講述了在墳場中養大一個孩子,這位主人公如何在荒僻的墓地漸漸成長,如何與那些活著、死去的朋友交往。蓋曼的風格就是兼有恐怖驚悚的味道,但是主題思想卻又是積極向上的,給人以美好的希望,堅信生活是美好的。雖然故事讀起來可能並不適合中國人的閱讀口味,但從英美幻想文學風格考慮,《墳場之書》是一本佳作,獲得大獎也實至名歸。
6、《浪漫鼠德佩羅》
這是一本獲得紐伯瑞金獎的童話,雖然有公主、有城堡,可是這本童話又不同於以往的故事。小老鼠得佩羅一出生就頗有個性,勇敢無畏,完全違背了老鼠王國的清規戒律,因而被驅逐。但也正是他的勇敢給陰霾的人類王國帶來的久違的陽光,值得男孩子一讀。
7、《那份溫暖永不散去》
這是日本作者岩瀨成子的代表作,描寫了小波如何從自卑變得自信,如何從孤獨變得開朗。故事中兩個平凡的孩子跨時空的交流描寫得細膩感人。很多家長希有類似小波母親的教育觀念,本著對孩子負責的原則,強加於孩子一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桎梏了孩子的發展。所以這本書不僅適合孩子,也適合家長。
8、《35公斤的希望》
這是一部真實的小說,說的是
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如何找到自己的未來。這個孩子成績差,但動手能力強,故事裡孩子的父母和老師都沒有引導孩子,只有一位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的爺爺對孩子不離不棄。這本書無疑是一面冷峻的鏡子,也是一個無情的拷問:教育到底是什麼?
9、《農場疑案》
這是一本獲得法國青少年偵探小說獎的作品,講述了一隻聰明的狗狗破獲了農場中發生的離奇「命案」。很有懸念的故事,很適合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閱讀。懸疑的故事裡又充滿了環保元素,揭露了化學產品使動物產生異化,引發人們對當下動物飼料或食品中各種添加成分憂慮的思考。
10、《山居歲月》
這是一本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的探險小說。講述了一個男孩學習在野外獨自生活的故事,那些渴望出外冒險的青少年一定會喜歡。裡面有城市小孩沒有經歷過的歷險,沒有見過的各種自然及動物,及與這些動物如何相處。比較適合男孩子。
11、《手斧男孩》
這套書檁子推薦過幾次,也看到Kiddo上好多孩子在讀。這是一本紐伯瑞文學金獎作品。講述了一個13歲男孩的冒險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所有出現的森林生活的場景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所以看起來格外真實、過癮。此外讀完一套書還能讓孩子理解很多野外求生的技巧,男孩會比女孩更感興趣。培養男孩子的勇氣,檁子首推這本。
12、《太陽溪農場的麗貝卡》
這本書被紐約國家圖書館評為「人生勵志之書世紀第一名」。書中的女孩算不上十分美麗,也算不上高貴、完美,她活潑好動,渾身上下散發著快樂的氣息,她每時每刻都想著給別人帶來快樂。紐約前市長說這本書建立了整個的美國精神——樂觀、積極、開朗、友善,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
告訴孩子,如何面對一個陌生的新環境,這不取決於這個環境本身如何,也不取決於這里的人對你如何,而僅僅取決於你的生活態度。
13、《理解貝茜》
這本書被評為「全球最經典的100本童書」之一,講述了一個性格從膽小怕事到獨立勇敢的小女孩的成長故事。九歲小女孩貝茜故事教會孩子如何變得獨立、堅強、成熟。特別適合女孩子。
14、《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
這本書的作者帕·林·特拉芙斯是20世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奇幻文學作家,她的作品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和強烈的幽默感而著稱,以她豐富的想像力塑造了一個超人形象:瑪麗波平斯阿姨。和哈利波特一樣,都是英國的象徵性人物。瑪麗阿姨是一個保姆,看她怎樣逐步改化幾個調皮的孩子,對我們都是一個啟發。文字讀起來朗朗上口,那個神化般的瑪麗阿姨,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阿姨。
15、《小間諜哈瑞特》
這本書是二十世紀全球50本最佳童書之一,獲得過好多大獎。檁子看到很多國外的讀者說這本書影響了他們的童年。主人公哈瑞特是一個擁有強烈好奇心,而且非常聰明的女孩。她有一條間諜偵察路線,把觀察到的大人和同學的一言一行都記在筆記本上,並加以自己率真的評論。可是有一天,哈瑞特不小心把筆記本弄丟了。同學們看到了筆記本里對他們的描述,雖然真實,卻很傷人。整個故事充滿了想像力,教給孩子一個善意的謊言有益無害的道理,做人要學會時常考慮他人的感受。
16、《草房子》
提起中國的兒童文學大家,曹文軒老師絕對佔一席。這本《草房子》也是陪伴了中國幾代人的成長。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少年男童的小學6年生活,其中有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書里在單純中帶著一點無奈與感傷,是一部富有品位,格調高雅的兒童長篇小說。非常推薦。
17、《通往特雷比西亞的橋》
《通往特雷比西亞的橋》是國際安徒生大獎與國際林格倫紀念獎獲得者凱瑟琳·佩特森女士的經典著作,講述了十歲的男孩傑西住在鄉下農場,有四個姐妹與永遠做不完的家事。以友情、夢想、死亡、成長為主題,教會孩子在做決定之前需要有準備,同樣,也應該練習面對死亡,學會悲傷。
Ⅳ 親愛的漢修先生作者
貝芙莉·克萊瑞一九一六年出生於美國的俄勒岡州。她的母親是個愛書人,曾經做過小學教師,後來自己開設了一家圖書館。可以說克萊瑞是在書籍的陪伴下長大的。後來,她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在文學創作上逐步走向成功。《親愛的漢修先生》是她所有作品中現代感最強、寫得最好的一本。該書曾榮獲一九八四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 克萊瑞是美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在波特蘭,建有一座貝芙莉·克萊瑞雕塑園,裡面擺放著她作品中的人物雕像。她的作品不僅被譯成多種文學出版,而且被拍成電影,走向銀幕。
Ⅵ 格林童話睡美人在兒童文學上怎麼體現的
世界兒童文學的發生背景主要表現在:第一、進步的兒童觀催生兒童文學,第二、民間文學孕育兒童文學,第三、成人文學醞釀兒童文學,第四、浪漫主義為童話文學創立獨特條件,第五、發端期起推動作用的重要人物
<進步的兒童觀>
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對兒童的認識和發現起到了催生的作用。人文主義意識到應該謹慎地、細致地對待兒童,尊重兒童的人權,他們強調要注重兒童的人格,發展兒童的獨立性,激發兒童的創造力,給兒童寫的讀物要對兒童有吸引力。1658年,斯拉夫教育家揚·阿·誇美紐斯(1592-1670)出版了第一本幼兒網路知識大全《世界圖解》,預示著「兒童讀物應屬於一個特殊的級別,因為兒童不是縮小了的成人」(《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世界圖解》先後被許多歐洲國家採用當做培養兒童的教材,甚至俄羅斯於1768年以《宇宙概觀》用俄語縮編出版定為民間學館的教學必用書。
讓·雅克·盧梭的兒童傳記性小說《愛彌爾》。該作品寫於1762年,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第一部把兒童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描寫的小說。西方認定18世紀末期為兒童文學的發端期。然而,盧梭認為以幻想方式構成的讀物對孩子會產生有害影響的論斷阻滯了 以貝洛、弗朗索瓦和博蒙夫人(代表作《美妞與怪獸》,1756年)為開端的幻想文學的發展
<民間文學>
童話探測研究中必須提到的《舊約》、《五卷書》、《卡里萊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等。
《五卷書》為印度古代寓言集,六世紀中葉,該書阿拉伯譯本產生,譯者伊本·阿里·穆格發,這個譯本另外添加新東西,連名字也修改了,叫《卡里萊和笛木乃》。穆格發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最早聲稱自己的故事是為少年兒童創寫、為兒童提供文學讀物的作家。
《一千零一夜》到15世紀基本定型。
《伊索寓言》古希臘民間口頭流傳的寓言,公元前六世紀相傳由一個薩默斯人的家奴一所編集成的書。
歐洲還有另外四部民間童話:法國的市民文學精粹《列那狐故事》,長篇傳奇性動物史詩;德國民間碩果《敏豪生奇游記》,成書於1786年,因它的荒誕不經而被中國人譯為《吹牛大王歷險記》;法國作家沙爾·貝洛《鵝媽媽故事集》;約1500年出現一本《羅賓漢軼事》,之後以羅賓漢為主人公的故事層出不窮。
<成人文學>
16世紀法國作家拉伯雷《巨人傳》;
17世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堂·吉訶德》和英國作家班揚《天路歷程》;
18世紀英國作家笛福《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夫游記》、西班牙無名氏《小癩子》。
<浪漫主義>
阿德貝爾特·封·夏米索:1814《彼得·施萊密奇遇記》
格林兄弟1812、1815出版兩卷《兒童和家庭童話集》,1816-1818 增加一卷《德國民間傳說集》。
威廉·豪夫:1826出版《駱駝商隊》,1827出版《亞歷山大和他的奴隸》
普希金:1833《漁夫與金魚》
彼得·葉爾肖夫:1834敘事詩《小駝馬》
茹科夫斯基:《穿靴子的貓》
霍桑:寫過《紅字》的作家,之前寫過一部兒童文學類的書《奇書》
<其他幾個起過推動作用的人物>
費納龍·佛朗索瓦:法蘭西作家《忒勒馬科斯歷險記》、《年老的女王和年輕的農婦》、《芙洛麗絲的故事》
紐伯瑞:辦起世界上第一個兒童圖書出版社,紐伯瑞兒童文學圖書獎自1922年頒起,是世界上最早、最正規的兒童文學獎。
霍夫曼:德國作家《金罐》、《侏儒查海斯》、《咬核桃小人和老鼠國王》
兒童文學自立門戶
<概況>
19世界三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兒童文學巨擎:安徒生、科洛迪、馬克·吐溫
19世紀丹麥安徒生等童話問世,標志著世界兒童文學進入第一個繁榮期。
科洛迪:《木偶奇遇記》
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
<英國兒童文學早春>
| 童話類 |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劉易斯·卡爾洛,1865
王爾德童話:《快樂王子及其他童話》、《石榴之家》
約瑟夫·拉·吉卜林:《林莽傳奇》
海倫·班納曼:《小黑人桑寶》
波特:《兔子彼得的故事》
| 小說類 |
狄更斯:《霧都孤兒》、《大衛·科波菲爾》
薇達:《富蘭德斯的狗》
史薇兒:《黑麗》
羅伯特·劉易斯·斯蒂文森:《金銀島》
哈格德:《所羅門國王的寶藏》
艾迪斯·內斯比特:《巴斯塔布爾家的孩子們》三部曲、《五個孩子和沙精靈》
詹姆斯·馬秋·巴里:《彼得·潘》
格雷厄姆:《柳樹間的風》
休·洛夫汀:《杜立特大夫的非洲之行》
米爾恩:《小熊溫尼·菩》
霍伯特·喬治·威爾斯:《隱身人》、《莫洛博士島》
帕梅拉·林登·特拉弗斯:《瑪麗·波平絲》
J.R.R.托爾金:《赫比特人》
2中國概況
編輯
20世紀英、蘇、美、法、意、瑞典等國家大量優秀作品的涌現,則標志著世界兒
童文學進入第二個繁榮期。中國由於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兒童及兒童教育問題長期不受重視,故兒童文學出現較遲。有史可考的專為孩子們創作的兒童詩、兒童小說、兒童戲劇等直到晚清才開始陸續問世。兒童文學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學門類則始於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是葉聖陶創作 、發表於20年代初的童話《稻草人》和稍晚幾年問世的冰心的書信體兒童散文《寄小讀者》。30年代兒童文學的代表作家是張天翼,他的長篇童話《大林和小林》是中國兒童文學的傑作。40年代創作成就突出的有陳伯吹、賀宜、嚴文井、金近等,他們的創作活動多始於20、30年代 ,代表作分別為《阿麗思小姐》(陳伯吹)、《野小鬼》(賀宜)、《四季的風》(嚴文井)、《紅鬼臉殼》(金近)。
3概念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兒童文學稱中國當代兒童文學。1949~1966年為第一個黃金時代,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如張天翼的小說《羅文應的故事》和童話《寶葫蘆的秘密》,冰心的小說《小橘燈》,杲向真的小說《小胖和小松》,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嚴文井的童話《唐小西在「下次開船港」》 ,賀宜的童話《小公雞歷險記》 ,陳伯吹的童話《一隻想飛的貓》,金近的童話《狐狸打獵人的故事》,洪汛濤的童話《神筆馬良》,孫幼軍的童話《小布頭奇遇記》,葛翠琳的童話《野葡萄》,阮章競的童話《金色的海螺》,柯岩的兒童詩《小兵的故事》等。文化大革命10年中,兒童文學園地備受摧殘,呈現一片凋零景象。1976年10月之後,中國兒童文學進入又一個黃金時代,稱中國新時期兒童文學。至1992年的16年中,創作的數量和質量遠遠超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17年,各個年齡階段讀者的各種體裁兒童文學佳作大量涌現,比較突出的有鄭淵潔、孫幼軍、周銳等的童話,曹文軒、張之路、沈石溪等的兒童小說,金波、聖野等的兒童詩,郭風、吳然等的兒童散文,鄭文光、葉永烈等的兒童科學文藝作品等。
進入八十年代一份保持了個人作品刊載24年紀錄的童話雜志《童話大王》於1985年誕生以來,其總印數已逾億冊之巨,其作品字數也已超過了兩千萬字。這個中國富於傳奇色彩的童話作家即是:鄭淵潔。鄭淵潔的作品創造了皮皮魯、魯西西、羅克、舒克和貝塔這些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童話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但與其所取得的輝煌成績相比,鄭淵潔在中國兒童文學界乃至整個文壇的地位卻顯得異常的寒酸。許多人對於這種對鄭淵潔的集體失聲而感到不解,也對於中國文學話語權的客觀性產生了一定的質疑。進入二十一世紀,當一部英國童話小說《哈利波特》風靡全球的時候,2009年中國兒童文學也出現了一部令人欣慰的作品,這就是被稱為中國版哈利波特的《心燈》,作品第一部「神聖的使命」以中國古代神話為藍本,講述了一群孩子為了實現生態和諧的心願而進入古老而神秘的仙域歷險的故事。小說在宣揚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思想的同時,也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喻戶曉的春節、除夕、壓歲錢等元素,以及不為人知的火判官、山鬼、幽都等古代神話傳說融會貫通,繼承了前人的文化傳統的同時,也賦予了傳統文化以新的內涵。作品極富想像力,情節引人入勝。
供少年兒童閱讀的文學作品的總稱。包括童話、寓言、詩歌、戲劇、小說、科學幻想故事、歷史故事等多種形式。內容和形式均適合不同年齡的少年兒童的特點。
4文學范疇
編輯
兒童文學通常由成人所編著,深層動機可以說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兒童,許多兒童文學也會改編自成人文學作品作。由兒童自行創作也雖可廣泛包含在內,但因兒童創作常流於鴨塗或不合藝術,仍須由成人鑒定是否為具文學價值。
西方在近代有《羅賓漢》、《圓桌武士》等向兒童灌輸正確價值觀的故事讀物,但這兩本故事書,都是從成年人的文學作品裡面濃縮出來。第一本真正針對兒童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是 1744年,由John Newbery出版的「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中國古時有為兒童寫的童蒙作品,到了民國時期的《稻草人》才出現中國第一本針對兒童編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現時出版界普遍根據年齡劃分兒童文學的類別,這個分類亦與皮亞傑有關兒童成長發展的理論相吻合。這幾個類別分別如下:
0-5 歲的學前兒童;
5-8 歲的初年級小學讀者;
8-11 歲的高年級小學讀者;
11-13 歲的初中讀者 (英語稱之為「Pre-teen」);
13-15 歲的青春期讀者。
對於學前兒童,圖畫故事書對他們非常適合,因為故事的每一頁都有小量文字配襯著圖畫,使兒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內容亦可以理解。在西方,圖畫故事書是課室里導讀課的好幫手。
另外,兒歌和兒童戲曲、少年小說都可廣義的列入兒童文學的范圍,但單純的兒歌旋律(如:嬰兒催眠曲)或表演舞蹈不在文學范疇。
16至19歲的讀者一般被稱呼作「年青的成人」(Young Alt),他們的年歲已超越了兒童文學的范疇。然而,這個年紀的青成人的特有問題,而日本以似漫畫包裝的輕小說,又是一類試圖把習慣了圖像思考的青少年讀者,拉回成年人抽象思考的作品。
5文學宗旨
編輯
兒童文學始終堅持以兒童為本位的原則,即: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為主體,服務於兒童、陶冶兒童心性;堅持高品位、高格調、高質量的純文學宗旨;堅持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讀者,不斷超越自我與時俱進。
近幾年來,在純文學刊物普遍市場疲軟的大背景下,兒童文學一枝獨秀,期發量連年上升。兒童文學自1997年改革一來,實施精品戰略,使刊物發行量每年平均以30%的速度攀升。可以說,不論在兒童文學領域里,還是在整個中國純文學領域里,兒童文學雜志的發行量都是首屈一指的。經過多年的努力,《兒童文學》雜志已由一份「少兒文學讀物」拓展成為了一份「家庭讀物」,目前正慢慢向一份「社會讀物」奮進。它以一流的品位和豐富的內容獲得了少兒讀者、家長、老師以及作家、研究人員的普遍認可,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我們的目標是,讓社會大眾形成這么一種共識:讓孩子在閱讀《兒童文學》過程中,獲得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提升,為塑造新世紀的民族品格做出自己的貢獻。
6歷史演進
編輯
古代
遠古時期的兒童文學,是不識字的說書人對兒童所述說的故事,通常都沒有任何書面紀錄可供後世參考[1]。最早有以文字型式流傳是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自此之後兒童文學開始在寫作型式的文學作品中出現,諸如公元100至200年間阿普列烏斯(Apuleius)所著《金驢記》(The Golden Ass)出現的愛神與美女(Cupid and Psyche)或是公元200至300年間印度的邦查唐塔拉(Panchatantra),許多證據顯示許多之後童話故事集里的故事都是根據民間故事重新編寫而成的。除了這些合集之外,中國的道家哲學家,像是列子與莊子,也都將一些童話故事與寓言以他們的表現方式出現在他們的哲學思想中。而日本童話故事桃太郎日本古代的農村,祖父母在晚上向兒孫比手畫腳說故事,口耳相傳,一代傳過一代
而在較廣泛的定義中,《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紀)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話集。
而首先嘗試不僅僅是保存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個性也同時保留故事風格的,是德國的格林兄弟。但諷刺的是,雖然格林童話第一版(1812年及1815年)是民俗研究學者的寶庫,但為了保證銷售量及受歡迎的程度,格林兄弟在後來出版的版本中也開始改寫書中的故事。格林童話集的轉變不只將內容偏離原有的民間故事,也影響了原有的民間故事的面貌。除此之外,格林兄弟也沒有收錄一些德國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其理由是他們認為這些也曾在查爾斯·佩羅的故事集出現過的故事是法國故事而非德國故事。
獨立創作童話故事並使之獨立成為成熟的兒童文學的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童話是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
近代
1880年卡洛·科洛迪在義大利出版的作品木偶奇遇記,被認為是早期兒童文學經典之一,曾拍成電影逾二十次。出版於1876年馬克·吐溫所著作的《湯姆歷險記》成為為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品。
1900年至1920年出版的美國的一系列童話故事《綠野仙蹤》影響日後世界兒童文學至深。1908年出版的騎鵝歷險記 瑞典著名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寫的一部著名的長篇童話小說,它也成了一部世界名著。 1937年出版的小說《哈比人歷險記》,是J.R.R托爾金原本為兒子所寫的一部童話,但托爾金此書在兒童文學界未有名氣。之後1943年出版聖·埃克蘇佩里所著之法國童話作品《小王子》,被譯成百多種語言,也被拍成電影、改編成話劇演出。在1950年代由著名的英國作家克利夫·史戴普·路易斯所著《納尼亞傳奇》,成為英美兒童文學經典之一。
7文學要求
編輯
教育性
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對教育性特別強調。兒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絲來作譬喻,說它:「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由於兒童的年齡特徵,使其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兒童文學特別注意教育性。
形象性
抽象的說教是兒童不容易也不樂意接受的。對兒童進行教育要藉助各種各樣的生動形象;兒童年齡越小,越依賴於形象化的手段。兒童小說要求和戲劇一樣富於動作性,更多的以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兒童詩需要更多的「比」、「興」,以加強形象性。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要有聲有色,娓娓動聽。兒童文學應調動一切藝術手段,創造出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來。
趣味性
兒童知識、生活經驗不豐富,理解力薄弱,對那些復雜的整理不易理解,對成人的生活經驗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難以體會。他們對於自己沒有興趣的內容就不喜歡看,甚至不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在輕松愉快地說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潛移默化地給孩子們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啟示。
故事性
兒童文學的故事情節,要求結構單純,情節緊湊、生動。強調故事性,並不是單純追求情節離奇,不從生活出發,不寫人,只寫事。兒童文學主要是寫人,刻畫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動物、植物,甚至無生物。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論寫人還是寫其他東西,他們的思想、性格都要著重藉助故事情節表現出來,不宜多用靜止的冗長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
知識性
兒童文學作品中應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識性的東西,以增加作品的藝術魅力,滿足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8文學理論
編輯
概念定位
兒童文學包括: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成語故事、謎語大全、民間故事、兒童故事、格林故事、幽默故事、兒童詩歌、兒童笑話、上下五千年
司徒秀薇在《怎樣指導初小學生的閱讀》一書里指出:兒童的行為均以「追尋快樂,減少痛苦」為原則。如果在他的經驗中,覺得看書或聽故事是一件享受的事,他會將它們與積極的感受連成一片。因此,兒童文學的最基本原則,在於可以導引兒童享受閱讀的過程,否則,一本書的內容不管怎樣好,如果不能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也是失敗之作。
簡單而言,好的兒童文學該符合以下概念:
1)有大量高潮吸引兒童閱讀,避免過長的描述
2)人物角色鮮明,並有突出的故事骨幹
3)有教育意義
可讀性特徵
可讀性,狹義的界定,是指容易被了解的程度。 根據辛普森(E.Simpson)在World Book Encyclopedia「可讀性公式」一節中,歸納了六個影響可讀性的重要因素:
1.句子的平均字數。
2.常用字的多寡。
3.字匯的平均音節數。
4.長而復雜的句子數。
5.抽象觀念的多寡。
6.人稱代名詞的使用。
以針對兒童的興趣與教育並重為特徵,由於某些兒童文學具啟發性與教育性,成人也適合閱讀。
許多成人作品引用了童話故事而改編(如《一千零一夜》原著、《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系列),在購書時要先弄清楚,欲購買的的書籍是從什麼語言、依據什麼版本翻譯,並仔細審閱其序、內容。
與成人文學的關系
最初童話故事的聽眾除兒童之外也包括成人,因為許多兒童尚未識字,須由成人口述講授,許多證據顯示許多之後童話故事集里的故事都是根據成人的民間故事重新編寫而成的。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據更古老的民間故事而來,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Vikram and the Vampire)及《彼勒與大龍》(Bel and the Dragon)。
許多兒童文學中的童話典故被成人文學大量引用,在傑弗瑞·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斯賓塞的《仙後》以及莎士比亞的舞台劇之中。《李爾王》的故事中被認為引用了大量的童話典故。在十六及十七世紀期間,義大利的Giovanni Francesco Straparola在《愉快的夜晚》(The Facetious Nights of Straparola)一書中重新詮釋了西方文學中的故事,書中的故事包含了大量的童話故事,而巴吉雷(Giambattista Basile)的《那不勒斯人故事》(Naples)則全部都是童話。卡洛·戈齊在他的義大利歌劇場景中用了許多童話故事的典故,例如他的歌劇其中有一幕取自於義大利童話的《橘之戀(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與此同時,中國的蒲松齡在1766年他所出版的《聊齋志異》中也收集了許多童話故事。而童話故事本身在十七世紀末葉的法國上等階層中開始逐漸風行,寓言詩人拉封丹和另一位知名作家查爾斯·佩羅(睡美人及灰姑娘的作者)兩人所編纂的童話故事是其中受歡迎的代表。雖然特拉帕羅拉(著有《穿靴子的貓(Puss in Boots)》)、查爾斯·佩羅和巴吉雷的童話集中包含了許多童話故事最早的型式,但這些編者也重新詮釋這些故事以符合文學的效果。
教育關系
兒童文學的教育價值有語言教育、人格教育、合群合作、同理心、見賢思齊……大體上,兒童讀物出版與類別的多寡,以及讀物品質的高低,可粗略反應出該國家的經濟發展情形,以及文化、技術的進步程度;同時,也是該國文化素質與國民教育的參考指標。
學科建設
在中國當代的學術制度安排中,兒童文學學科通常都被勉強地歸置於「中國語言文學」這一一級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名下。另一方面,從兒童文學研究的內部知識構成和學科組合上看,它同樣包括了兒童文學基本理論、中外兒童文學史、比較兒童文學等分支領域。實際上,在許多發達國家的大學體制中,兒童文學在許多綜合性院校的語言文學系、教育學系、圖書館學系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行政上和學術上的安排。
9學新格局
編輯
進入新世紀以來,整個文學的格局都發生了變化,或者說,文學隨著外部場域的變化而發生了內部的重組。就兒童文學創作而言,其外部環境不僅僅是社會的,而且還包括文學的整體態勢。也就是說,兒童文學創作的外部力量,不但來自社會整個文化環境,而且整個文壇也是促進或影響兒童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環境。新世紀兒童文學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進入了一個實力團隊紛爭和實力作家競技的狀態。
從創作年齡上來說,兒童文學也好,整個文壇也好,都有出現老、中、青的自然交替。但今天的兒童文學老、中、青幾代人在藝術追求上的分歧和差異似乎變得越來越明顯,變得越來越大。上個世紀80年代出場的作家所秉承的藝術理念,所堅守的兒童文學創作觀念與上個世紀90年代出場的作家所追求的藝術理念,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新世紀出道這批作家的兒童文學創作觀念更是全新的,和前兩代人有著更大的距離。比如,與市場的自然接軌,對「暢銷」概念的認可,這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作家很少主動思考過的,甚至是非常忌諱和拒絕的。但今天的作家則想盡辦法使自己擁有巨大的市場效應,擁有更大的讀者群。所以,今天兒童文學創作,如果按照過去的說法,創作的主體性似乎在迷失。但市場僅僅是「陷阱」嗎?「娛樂化」追求和「時尚化」追求完全是藝術上的投降,或媚俗的藝術委身嗎?在整個社會存在娛樂化傾向的情境里,「文學娛樂化」是作家難以逃脫的宿命,事實上,商業化就意味著要追求大眾性。沒有大眾性,就談不上商業化,就談不上產業效益。所以今天的兒童文學作家們追求市場效益,創作越來越商業化和娛樂化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沒有足夠的娛樂元素和市場的接受度,出版業也不會給予文學作品問世的機會和生存的空間。
權威弱化
將近半個多世紀來,兒童文學一直生長在一個不斷產生「權威」的圈子裡,過去文學批評所常用的「一代作家」實際上就是「一代權威作家」。比如,我們一提到當代兒童文學的第一代作家,就會說到張天翼、嚴文井、金近、陳伯吹等。一說到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作家,就會列出曹文軒、秦文君、張之路、常新港等。今天兒童文學的著名作家越來越多了,但權威性在消失。網路媒介和文化體制也強化了作家創作的個體化勞動的特點,因此要作家們去遵循一個權威的指導是很難的。作家協會等文學組織機構因為在經濟利益上和作家缺少直接的聯系,而且在作家走上市場和讀者方面也很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而也就很難發揮其主導地位。
對於理論批評家來說,如果沒有全新的話語,不能有效地與作家形成互動與對話,不但成不了理論批評圈裡的名家,在作家們眼裡更不可能成為權威。而且今天的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創作的,是很難脫離參加新書發布會之類的兒童文學推介性角色的。
Ⅶ 在小學階段,有什麼推薦孩子讀的國外書籍
《秘密花園》是美國兒童文學作家伯內特夫人最負盛名的作品,世界兒童文學作品中的經典。1909年伯內特在紐約布置自家花園的時候,突發靈感,構思出了這個絕妙的故事。作者在書中向我們提出了她自己的教育觀念--昂貴的教育並不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孩子們熱愛自然,渴望擺脫束縛。順應活潑天性要求,在荒野里、花園中,沐浴著自然的氣息長大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的。
這是尼爾·蓋曼又一本經典的奇幻小說,獲得了紐伯瑞獎和雨果獎。講述了在墳場中養大一個孩子,這位主人公如何在荒僻的墓地漸漸成長,如何與那些活著、死去的朋友交往。蓋曼的風格就是兼有恐怖驚悚的味道,但是主題思想卻又是積極向上的,給人以美好的希望,堅信生活是美好的。雖然故事讀起來可能並不適合中國人的閱讀口味,但從英美幻想文學風格考慮,《墳場之書》是一本佳作,獲得大獎也實至名歸。
Ⅷ 電影 仙境之橋2006
鏈接:https://pan..com/s/1rg_ptclUyGwCa-Ob_FtKCQ
《仙境之橋》是一部拍攝於2006年的美國奇幻電影。影片改編自在中國出生的美國女作家凱塞琳·帕特森1977年的暢銷兒童圖書《通往特雷比西亞的橋》,該小說曾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本片由嘉柏·丘波執導,喬什·哈切森、安娜索菲亞·羅伯、佐伊·丹斯切爾等領銜主演。於2007年2月16日在美國上映,2009年1月26日在中國上映。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Ⅸ 《我的漢修先生》作者簡介
只知道有一本《親愛的漢修先生》。作者:貝芙莉·克萊瑞,一九一六年出生於美國的俄勒岡州。她的母親是個愛書人,曾經做過小學教師,後來自己開設《親愛的漢修先生》了一家圖書館。可以說克萊瑞是在書籍的陪伴下長大的。後來,她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在文學創作上逐步走向成功。《親愛的漢修先生》是她所有作品中現代感最強、寫得最好的一本。該書曾榮獲一九八四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 克萊瑞是美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在波特蘭,建有一座貝芙莉·克萊瑞雕塑園,裡面擺放著她作品中的人物雕像。她的作品不僅被譯成多種文學出版,而且被拍成電影,走向銀幕。
Ⅹ 馬有哪些種類
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哈薩克馬
產於新疆的哈薩克馬也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徵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 現今伊犁哈薩克州一帶,即是漢代西域的烏孫國。兩千年前的西漢時代,漢武帝為尋找良馬,曾派張騫三使西域,得到的馬可能就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到唐代中葉,回紇向唐朝賣馬,每年達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多屬於哈薩克馬。因此,中國西北的一些馬種大多與哈薩克馬有一些血緣關系。
河曲馬
河曲馬也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其平均體高132~139厘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河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西南馬
西南馬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一帶。特點是體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馬頭較大,頸高昂,鬃、尾、鬣毛豐長。身體結構良好,肌腱發達,蹄質堅實。善於爬山越嶺,可馱運貨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區一支很需要運輸力量。其中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和貴州馬等。
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厘米,體重330~380千克。三河馬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屬挽乘兼用經濟類型。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鍾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荷蘭溫血馬
要說有哪一個品種的馬,像明星一樣快速竄紅,那就是荷蘭溫血馬。這是個新的品種,荷蘭在1958年才開始有血統登記簿,然而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歡迎的馬術競賽與騎乘用馬。荷蘭溫血馬可說是二十世紀的新產品,有別於二十世紀以前就有的溫血馬,它是專門為了馬術競賽用而培育出來的溫血馬。雖然這是荷蘭人所創造的品種,但其實應該算是一個歐洲品種,因為除了荷蘭之外,還有英國、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血統。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都是自中世紀以來在荷蘭與其鄰近區域就有的品種。海爾德蘭馬有安達盧西亞馬、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馬、諾曼馬、德國的奧登堡馬、荷爾斯泰因馬、英國的盎格魯-諾曼馬、哈克尼馬與純血馬的血統。而格羅寧根馬則是由丹麥的佛里斯馬與德國的奧登堡馬兩種品種交叉產生的。
自古以來荷蘭的農夫靠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嚴格的培育馬的方法,來淘汰品種中健康與性格的缺點,以及智能不足的馬。這種嚴格篩選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蘭溫血馬。工業革命之後的機械化,使得馬的用途轉為休閑騎乘與運動,荷蘭人以此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現他們的培育技術。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有一些令人激賞的共同特點:華麗的動作、良好的基本構造、具有風採的質量、穩健成長的能力、溫馴合作的氣質。荷蘭人引進英國純血馬,以增加它的勇氣,並改善有時會發生的缺陷,例如過長的
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當輕盈的動作也是純血馬帶來的,而為了要去除隨著純血馬而來的難以駕馭的特質,不但靠引進其它與荷爾斯泰因馬血統,以改良出最後的品種。另外也引進英國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馬,也有些人繼續培育傳統海爾德蘭馬型態的馬,最後竟演變成三種類別的荷蘭溫血馬。
柏布馬 柏布馬的家鄉在古時候北非的巴巴利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摩洛哥、阿爾吉利亞、利比亞、突尼西亞。現今在阿爾吉利亞的康斯坦丁與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場。當地邊遠山區與沙漠的游牧民族也應該還有飼養許多柏布馬類型的馬。
柏布馬是另一種古老的東方馬品種,幾世紀以來對各種馬的品種產生巨大的影響,幫助培育出今天世界上許多成功品種。和阿拉伯馬一樣,它在馬的品種培育上佔有不容否認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卻較不為人知,不像阿拉伯馬那麼出名。柏布馬最初被帶到歐洲時,常常被歐洲人誤認為是阿拉伯馬,因為北非的居民也是回教徒,也說阿拉伯語。
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國純血馬的祖先之一,其實它是一匹柏布馬。它是摩洛哥蘇丹送給法國國王的禮物,但是法國人並沒有發現它的價值。當有名的育種專家葛多芬大公發現它、將他帶到英國之前,它在巴黎被當做拉車的馬。在比較新的文獻中,已將它的名字已改成。這個故事已被瑪格莉特.亨利寫成小說「風之王」,並榮獲1949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金牌獎,好萊塢也拍成同名電影。
特質
柏布馬以強壯、耐力超強、速度快、反應快出名。尤其是在用它來培育與改善其它品種時,這些特質更顯得重要。它不如阿拉伯馬那麼活潑、漂亮,動作也不夠輕快、流暢。有些動物學家認為柏布馬起源於史前的歐洲血統,而不是亞洲血統,大家還在辯論它算不算東方馬類別。人們總是拿它和阿拉伯馬比較,認為他不像阿拉伯馬,性格也不如阿拉伯馬那麼溫柔親切。一樣的是強壯,能吃苦耐勞,使得照顧它的工作很容易。
外型特徵
柏布馬的外型算是輕型的沙漠馬。頸部長度中等,弓彎、強壯。腿精緻但強壯且長。跟所有的沙漠馬一樣,蹄子非常硬。鬃毛與尾毛比阿拉伯馬濃密。
頭 頭長而狹窄,耳朵長度中等,鼻樑有點凸起,眼睛看起來很英勇的樣子,鼻孔的位置較低。
毛色 真正的柏布馬為灰色、黑色、栗色、騮色、與深騮色、深棕色。混有阿拉伯馬血統的才有其它顏色。
身高 從148公分到160公分。
現狀
在以前柏布馬被認為是上等的戰馬,現在則是很好的騎乘用馬,有時也用於賽馬。可惜的是,它在家鄉以外的地區,沒有得到它應該有的名聲。
由於柏布馬原產地區的經濟狀況不好,純種柏布馬的數量越來越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7年在阿爾及利亞成立世界柏布馬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Barb Horse, Organisation Mondiale Cheval Barbe, OMCB)。成員為幾個柏布馬的原產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一些歐洲的育種協會。但不幸由於阿爾及利亞復雜的政治情勢,該組織自九十年代起就幾乎停止運作了。
中國對「汗血馬」的最早記錄是在2000年前的西漢,漢初白登之戰時,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被匈奴騎兵所困,兇悍勇猛的匈奴騎兵給漢高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當時,汗血寶馬正是匈奴騎兵的重要坐騎。
漢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心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 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僅有一匹千里馬不能改變國內馬的品質,為奪取大量「汗血馬」,中國西漢政權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
最初,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純金製作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的種馬。來到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後,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軍事方面考慮(因為在西域用兵以騎兵為主,而良馬是騎兵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宣稱"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遂作出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4000餘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余汗血馬1000多匹。
汗血馬體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適於長途行軍,非常適合用作軍馬。引進了「汗血馬」的漢朝騎兵,果然戰鬥力大增。甚至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漢軍與外軍作戰中,一隻部隊全部由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訓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
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為什麼後來消失無蹤。從史料看,當時, 引進的汗血馬數量相當大,雌雄比例也比較適中,進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在這一過程中,「汗血馬」因自身的缺點而造成後人的棄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相對說起來負重能力不強,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士兵騎馬作戰,身批甲胄、手提兵器,總重相當大,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並且由於馬具的原因,汗血馬不能駕轅,而粗壯的蒙古馬則無此劣勢,最後幾乎所有從中亞、西亞引入的種馬都歸於消亡。
2007年7月,在中國百姓視野中消失了千年的夢幻之馬「汗血寶馬」——阿赫達什(寶石之意),從它的故鄉中亞土庫曼,由空中穿越古絲綢之路,來到中國。這匹馬是土庫曼總統作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徵贈送給我國領導人的。
說起「阿赫達什」的血統,可真是不一般:他的祖先曾是蘇軍著名元帥朱可夫的坐騎。朱可夫騎著它在烏克蘭打敗德軍名帥曼施坦因,騎著它參加過解放柏林的入城式。
「寶石"的系譜表明,它的先輩都曾被收錄在名馬檔案,"寶石"爺爺的爺爺曾獲得20世紀60年代奧運會馬術比賽盛裝舞步的冠軍。顯赫的出身註定了它的不平凡,1996年"寶石"剛兩歲時,在平地上1000米的奔跑紀錄就達到了1分12秒4。正是極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使得汗血寶馬成為世界級名馬,當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純血馬體內就有它的基因。目前國際市場上,汗血寶馬的售價十分昂貴,通常每匹幾十萬美元,有的身價甚至高達1千萬美元。
土庫曼駐華大使卡瑟莫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土庫曼人將馬視作親人對待,並只送給最好的朋友"。他表示,送給中國的這匹馬將成為「土中兩國和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漢書》記載,大宛國貳師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馬,奔躍如飛,無法捕捉。大宛國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馬放在山下。野馬與母馬交配了,生下來就是汗血寶馬,肩上出汗時殷紅如血,脅如插翅,日行千里。「汗血馬」這種活在史書上的傳奇之馬,在消失了2000年後,"奇跡"般地出現在中國公眾面前
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i貼吧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QQ空間
人人網
豆瓣
MSN
對我有幫助
66回答者:熱心網友 | 回答時間:2010-11-27 12:08 | 我來評論 | 檢舉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xiexie
推薦答案 中國國土遼闊,氣候環境多樣,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馬種都能找到適合其生存的環境。在中國古代史上,騎馬的民族曾造過輝煌的歷史,中國人與馬的關系密不可分。中國的馬種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地方品種,如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雲南馬等;二是培育品種,如內蒙古的三河馬、新疆的伊犁馬等。
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哈薩克馬
產於新疆的哈薩克馬也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徵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
現今伊犁哈薩克州一帶,即是漢代西域的烏孫國。兩千年前的西漢時代,漢武帝為尋找良馬,曾派張騫三使西域,得到的馬可能就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到唐代中葉,回紇向唐朝賣馬,每年達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多屬於哈薩克馬。因此,中國西北的一些馬種大多與哈薩克馬有一些血緣關系。
河曲馬
河曲馬也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其平均體高132~139厘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河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西南馬 西南馬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一帶。特點是體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馬頭較大,頸高昂,鬃、尾、鬣毛豐長。身體結構良好,肌腱發達,蹄質堅實。善於爬山越嶺,可馱運貨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區一支很需要運輸力量。其中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和貴州馬等。
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厘米,體重330~380千克。三河馬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屬挽乘兼用經濟類型。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鍾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