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
電影《辛德勒名單》改編自小說《辛德勒的方舟》,取材於二戰中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真實故事,而當年那份拯救上千生命的「辛德勒名單」副本,日前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圖書館被發現。
好萊塢電影《辛德勒名單》取材於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中拯救猶太人的真實故事。當年那份拯救上千生命的「辛德勒名單」副本,日前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圖書館一名工作人員發現,這份「辛德勒名單」上共記錄了801個猶太人的名字。昨天起,「辛德勒的名單」開始在新南威爾士圖書館公開展出。
B. 辛德勒的名單電影主要是將什麼內容
辛德勒名單是關於納粹屠猶題材的經典之作。在這部影片中,既揭示了軍火商、納粹分子奧斯卡·辛德勒由邪惡走向正義,回歸人性,盡其所能營救猶太人的事跡,也從正面或側面反映出了反派人物——阿蒙·高斯從一個常人墮落為殺人機器的復雜過程。高斯這個人物的蛻變給我帶來的沖擊,並不亞於辛德勒。所以我覺得,解析高斯,對我們理解這部影片,乃至這個時代,都有重要意義。
盡管沒有明確交代,但從一些情節和對話來看,高斯是維也納人。奧地利直到1938年才被德國吞並。在此之前,高斯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想,大概也與常人無異吧。
後來他成為了黨衛軍中校,主管克拉科夫的集中營。一方面,他保持著自己作為「人」的本性——有愛情,貪財(雖然不是好品質,但卻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嗜酒,能為辛德勒說情。他喜歡海倫,卻因為她是猶太人而不敢明確表示,只能把他安排在無生命危險的家中。當辛德勒試圖挽救猶太人的時候,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作為突破口,才說動了高斯。
但另一方面,他的「獸性」逐漸膨脹,占據了主導。他奉上司之命大肆屠殺克拉科夫的猶太人。如果說這還只是奉命行事的話,那麼他在別墅里肆意槍殺猶太人,恐怕不是為了錢、名,也不是受人所迫或受人指使,也不見得真的和猶太人有什麼八輩子的大仇,只是為了「好玩」。辛德勒勸他像皇帝那樣寬恕人,高斯就擺出一幅皇帝的架子。這只是為了「好玩」,而不是真的像寬恕他們。當他覺得不好玩的時候,又毫不猶豫地恢復了劊子手的本來面貌。
這一切如何造成?納粹的灌輸無疑十分重要;但人有殘忍的本性,當這種本性受諸如命令,或殺人場面的刺激,同時又缺少引導與制約時,就會一發而不可收拾,逐漸替代善良的一面,而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魔鬼。這是歷史的悲劇。
高斯是數百萬納粹軍人的縮影。他們都是由凡人、好人淪為野獸的。高斯的悲劇也是數百萬普通納粹的悲劇,更是猶太人、是全人類的悲劇。如何防止這種悲劇重演?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C.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怎麼樣,
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三位男演員詮釋得非常到位,連姆尼森和拉爾夫費因斯就不說了,特別出彩的是演猶太人的本金斯利。
D. 有什麼類似辛德勒的名單類型的二戰的電影
《兵臨城下》 裘德·洛和雷切爾·薇姿主演。故事背景是,二戰中保衛斯大林格勒,真人真事改編,我覺得挺好看的。
《北非諜影》就是傳說中的《卡薩布蘭卡》 英格麗·褒曼主演,經典影片,至少是那個時期的經典影片,連插曲都紅了這么久,
《無恥混蛋》應該算吧?皮特主演。也是關於二戰猶太人的。
《南京南京 》劉燁啦,高圓圓啦,主演的, 抗日戰爭也算是二戰時期吧?
坦白的說,樓主想找一部能和辛德勒的名單媲美的二戰影片,有點不太現實、
但是我覺得推薦的前兩部還是挺好看的。
E. 有哪些類似《尊嚴殖民地》、《辛德勒的名單》的電影
看到這樣的標題,總是情不自禁想要寫很多,但往往有的時候卻又不知道如何開頭……。《辛德勒的名單》是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它所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以及在藝術上的成就,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充斥了大量的黑白鏡頭,給人帶來一種厚重的歷史帶入感,同時又能帶來一股壓抑的感覺。在故事情節上設計,和蒙太奇的處理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影片的畫龍點睛之筆便是一個穿紅衣的小女孩,這個鏡頭尤其經典,紅色代表希望,代表生命,可是同樣也代表死亡,這是導演的暗示同時作為主角的辛德勒也回歸了自己,開始了他那一串長長的名單。
不能否認的是,在國內我還找不到這樣優秀的作品。即便有同樣類似於戰爭題材的影片,可是由於能力上差距,所拍攝出的作品無論在影響力或是藝術的高度上還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我唯一願意想起的並想提起的便是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這部影片。在我的心中這部影片遠遠算不上佳作,其位置也只是中等偏上,在此願意討論僅僅因為這是我曾經第一篇影評撰寫的對象,也是符合標題所要闡明的觀點。《南京,南京》這部電影同樣是戰爭題材的影片,劇中同樣是充斥了大量的黑白鏡頭,這是拍攝戰爭題材電影最常用的拍攝手法,可以說陸川導演得心應手。在這部影片中,導演想要傳達的信息是一個另類的角度,或許對於他而言是吃力不討好的,因為在他的電影當中,日本軍人不在是魔鬼一般的存在,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人性的光輝一面,例如角川這樣一個角色,他是日本的軍官,我們看到他對於戰爭的排斥,對於血腥 殺戮的想要逃離的心裡狀態,可以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而這或許正是導演的意圖:站在他人的角度重新審視這段歷史。
作為一個影評的撰寫者我是克制自己的心情,有的時候實在難以下筆。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沒有拍攝出大眾想要的,但我不想否認,作為導演,陸川,的確在這樣一種題材的影片中的表現是與眾不同的,同時也具備大大的勇氣,這點讓我敬佩!
F. 影片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什麼類型的電影片
我覺得屬於藝術電影,
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就是這樣,
大白鯊,侏羅紀公園的恐龍相信你都看過,
影片中的納粹德軍就像大白鯊和恐龍,完全一樣,只不過是人,
這和斯皮爾伯格的影片風格完全一樣。
導演採用了自己常用的敘述方式把納粹德軍的兇殘表現出來,
完全不比恐龍鯊魚溫柔,
我看到德軍用聽心跳那東西找猶太活人殺死那段,簡直覺得有點變態...
G. 類似於《辛德勒的名單》的電影有哪些
鋼琴家The Pianist
獲得7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三項大獎
根據瓦拉迪斯勞·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在這里,即便所有熱愛的東西都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他仍舊頑強的活著。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氣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熱愛的藝術。
美麗人生La Vita e bella
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音樂,戛納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二十八項國際大獎
故事背景是戰爭前的義大利小鎮。樂天的猶太青年基多在投靠開餐館的叔叔時,數次巧遇美麗的女教師朵拉,認為是天賜良緣,乃展開熱烈追求,終於天從人願,並有了一個可愛男孩。五年後大戰爆發,基多帶著孩子上了開往集中營的火車。朵拉則為了與家人在一起而自動跟上基多,基多為了保護孩子而騙他說是在玩游戲,將真實人生的悲劇化作孩子眼中的喜劇,而且最後還讓不可能的謊言成真。
善意的謊言Jakob the Liar
二次大戰期間德軍佔領了波蘭的猶太區,在一個貧窮的猶太咖啡廳里,裡面的主人傑克布偶然間聽到一個被禁止的無線電新聞,新聞公布說蘇維埃紅軍已經在與德軍的軍事行動上取得了勝利。
由於戰爭,猶太區中的猶太人普遍陷入困惑與沮喪中,為了恢復同胞們的信心傑克布想到了不久前無線電新聞,於是他精心編造了一條虛假的新聞,宣稱盟軍已經在反納粹的道路上取得了優勢,消息傳開後,猶太人們果然信心大增,又重新點燃生活火焰,然而這條消息也傳到了德軍的耳朵中,因此他們開始細細調查散布新聞的人……
安妮的日記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
根據著作《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改編
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是個天真活潑的猶太籍少女,在父親和母親的呵護照料下,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她13歲生日的那天,她收到了父親送的珍貴禮物——一本令她愛不釋手的日記,此後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護下,和另外四名猶太人躲入她父親公司的閣樓,開始隱姓埋名的密室生活。1944年8月,因為密室遭人檢舉,安妮和家人都被逮捕並送往集中營,面對種種的生離死別,從此安妮的生活墜入人間煉獄。而在這段匿身於密室的日子裡,安妮藉由日記抒發了成長的苦澀、少女的情懷,及對未來的憧憬。
其他還有:
《納粹製造》
《戰火遺孤》
《百戰雄獅》
《最後的泊灣》
《佩拉斯卡》
《集中營的吶喊》
《再見,孩子們》
《民族聚居區》
H. 類似於《辛德勒的名單》的電影有哪些
《美麗人生》超贊的。也是關於德國納粹和猶太人的。
《戰火情天》佩尼洛普演的,有關於戰爭的部分
《愛國者》關於美國獨立的戰爭題材電影
I. 電影推薦——類似《辛德勒的名單》
《細細的紅線》(講瓜島爭奪戰),《父輩的旗幟》(講硫磺島戰役)。都是以士兵的角度看戰爭。都由文學作品改編,有內涵的。不過,不大好理解。需要慢慢品味,或者看看原著有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