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電影製作風格有哪些

電影製作風格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8-13 01:55:33

『壹』 什麼是電影藝術風格

整體,包括:故事性、敘事方法(結構)、拍攝手法、攝影、藝術風格、演員、服裝、音樂、場景、台詞……等等,因為電影是門綜合藝術。

『貳』 電影的藝術風格都有哪些一一列舉說明,謝謝

( 1 )先看光,每個鏡頭中光是怎麼用的,下一個鏡頭的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黑夜白天的變化,有沒有陰天、下雨;
( 2 )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 3 )聽聲音,是同期還是後期,每個鏡頭中有沒有表現出的聲音空間來,它是什麼樣的,下個鏡頭的聲音空間感有什麼變化;
( 4 )背景是什麼,與前景的關系如何,它是怎樣變的(這是透視關系);
( 5 )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 6 )有沒有用變焦,它是准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系,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系,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 7 )注意運動的動與靜的關系,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 8 )剪輯點在哪裡,起幅的畫面是怎麼樣的,落幅的畫面是怎樣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體造型好不好,看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用切換多,還是用疊化多。
( 9 )在一個鏡頭中人物的調度是怎樣的,有沒有第四面牆的舞台處理(即所有鏡頭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攝影機,就像幼兒園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員的單獨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牆?
( 10 )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系,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系,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系,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系,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系等等。
( 11 )如果是故事片,情節的轉折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是用旁白,還是無聲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話,你能用無聲把這一段落表現出來嗎?
( 12 )畫面上的人物關系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比如 在整個鏡頭里始終站在B 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 13 )對話寫得是否生活化,還是舞台腔,順口嗎?
( 14 )每個鏡頭中人物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也就是說,有沒有色彩的調度,即作為流動色彩來使用;
( 15 )道具在時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確嗎?
( 16 )時間上是否用閃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合理嗎?
( 17 )用長鏡頭嗎?最長的鏡頭有多長,你感覺是長,還是沒有實際那麼長,這個長鏡頭內的人物關系是怎樣的。全在畫面內,或者是一個在畫內,一個在畫外(正 / 反拍不算內)。
( 18 )人聲,是按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這樣的搭配嗎?
( 19 )特寫是否作為情節中的視覺重音來使用的?
( 20 )全片的聲畫結合如何,有沒有非常精彩的地方?

另外,影視評論寫作可分為幾種類型,具體如下:

印象式影視評論的寫作:是寫作者對影視作品的主觀感受和個人印象的描述,是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影評。主要依賴於個人的直覺能力和感覺能力。特點是隨意性的評論、敏銳的觀察、恰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像力。

印象式評論的寫作思路:
電影的主演是誰?所飾演的角色是什麼?表演怎麼樣?
主創是誰?編劇、導演、攝影、剪輯、製作公司是誰?他們還有沒有其他讀者熟悉的作品?
我喜歡這部作品嗎?為什麼?
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部分?為什麼?
我在寫作中,是否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的東西?有無遺漏?我對影片的描述是否清楚、明晰?
我對影片中的演員、導演及呈現的主題有無偏見?如有,為什麼?說出偏見的理由,要有理有據。
我的評論能站得住腳嗎?影片中哪些方面可以支持我的觀點?還有沒有其他可以能證明我觀點的材料?
我最想告訴讀者的是什麼?我在影評中有沒有清晰地表達出來 ?

形式分析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評論焦點是影視作品的形式結構等本體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影片的結構和風格,或是影視的敘事形式在影片中特定的組織形式。從決定影片的組織結構是敘事性還是非敘事性形式系統出發來了解影片是如何合成一個整體的。分析影視作品的形式和風格,辨識影片中使用的技巧。找出整部影片中的技巧模式。發現整部影片是如何系統化和模式化地使用這些技巧。在整部影片或單一的片段中,技巧的使用或重復或變化,或深入發展或平行對應,都是應該重點注意的部分。找出這些重要技巧的功能,也就是找出風格在影片不休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挖掘功能的直接的方法是去注意影片的效果特定技巧在影片的表達中起著強調、誤導澄清、強化等作用。
「作者論」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作者」論的基本信念是電影藝術是個人而非公眾表達的工具,但並不排斥影視創作是一個集體努力的結果,只是指出有一個主要的人物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者論」影評的價值體系的基礎:個人風格是否呈現在整體的影視作品中。關注的是主題意識、影視技巧的運用和影音風格比較一致的影視創作者。
寫作方法:
從一組影片的比較中,指出它們風格和產題目的一貫性,進而認定影片背後的主要的作者。
詳細分析一部影視作品,以彰顯它與作者的主題和風格觀念之間的關系。
攝影機的運動、構圖、燈光、剪輯及作品中反復出現的母題對分析作者的風格和主題意識都非常有用。
入手角度:
該作者的生活(社會階級、政治、教育、專業訓練等)是否對影片的主題產生某種影響?
該作者是否持續使用相同的主題,或持續拍攝同一類型的影片 ?該作者是否對某種電影表現技法(如長鏡頭、特寫、大遠景等)有偏好?
該作者在影片中呈現的個人標志是什麼?
該作者是否在每一部影片中都固定與一些影片的主創人員合作?他們之間的合作有什麼特別之處?誰的作者標記更顯著?

類型研究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在20世紀60末到70年代初第一次在電影研究的領域演變成影視評論的一個重點。入手角度:
是否可能找到某些有關情節、人物、主題、場景和對白的重復牲來對影片進行分類?
電影的類型中是否包含了某種社會價值觀?
不同的類型片的發展如何?它們在類型影片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無變化?是消退還是繁榮?變化的根本原因體現在什麼方面?
影片是否屬於新的類型?如是,為什麼?不是又為什麼?新的類型的特點或特色體現在什麼方面?
電影類型的形成與歷史有什麼關聯?

背景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
1、史學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
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運用電影發展的歷史及電影反映的社會歷史影像。都是把影片放到電影、電視發展的社會、歷史的脈絡中去審視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2、社會意識形態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主要是從社會的政治意識、倫理道德、美學取向、男女角色的社會地位與性別認同、對待不同民族或種族的態度及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等方面來分析影視作品中隱藏的相關觀念。
入手角度:
影片想要告訴觀眾一個什麼樣的主題信息?在這些信息中,哪些是明指的,哪些是暗指的?明指與暗指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影片所表露的精神和價值是什麼?它們代表著哪個階級或階層?
影片是否挑戰了觀眾的信仰,或是暗合?
影片是否製造了某種文化或價值的認同,它使用的是什麼手法?在這中間是否存在著國家/民族主義或文化侵略?不同的性別/種族是如何在影片中被呈現的?他們在影片中所呈現的形象是被真實再現還是被歪曲和曲解?
影片所使用的基本的思維模式是什麼?它是如何運作的?
影片中的世界是呈現世界真實的復雜性,還是不斷暗示著某種價值觀?這一種價值觀背後的理論支撐是什麼?

『叄』 影視劇的調色風格有哪些

我印象中最深的影視劇的調色風格是於正的電視劇,也許攻略裡面的阿寶色,這部電視劇,主要的角色風格是偏陰沉,但是看起來又會非常的和諧,人物穿衣主要是主要比較深的顏色,與整個宮廷的背景非常的相合。

『肆』 電影有哪些風格或類型

南方公園 你丫閉嘴 綠帽子 的土速遞

『伍』 電影風格有哪些

好看和不好看的。

『陸』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電影風格大全

不知道你問的是從觀眾角度還是專業製作角度,專業製作角度以下幾種

電影風格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紀實風格、溶合風格、共現風格、繪畫風格、電視風格。

拓展資料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電影發明家們相繼發明了能摹擬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聲記錄和還原的技術和機器,這種電影技術從一誕生,就被企業家發展成為電影生意,被政治家發展成為意識形態,被藝術家發展成為電影藝術,被研究者發展成為電影理論。一部電影發展史同時也是電影人探索電影規律的歷史。

『柒』 電影有哪些類型

記錄片、戰爭片、歷史片、傳記片、體育片、

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

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

恐怖片、驚悚片、冒險片、犯罪片、懸疑片

(7)電影製作風格有哪些擴展閱讀:

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 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為影片製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

好萊塢全盛時期所特有的一種電影創作方法,實際上就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即按照不同的類型的既定要求而創作出來的影片。包括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

類型電影三個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節(如西部片的鐵騎劫美、英雄解圍)、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貧苦人家的女孩)、圖解式的造型(如預示凶險的宮堡或塔樓)。類型電影的特徵是文化價值上的「二元性」、重復性和可預見性。

類型 電影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影像。類型電影的製作根據觀眾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為製作重點,即採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

在人們厭煩了西部片之後,便換上恐怖片,然後再繼之以其他類型影片,如此周轉不息,反復輪換。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類型電影作為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

它的規定性和對影片創作者的強制力,只有在以製片人專權為特點的大製片廠制度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因此,隨著大製片廠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後的逐漸解體,類型電影也趨於衰落,各種類型之間的嚴格界線趨於模糊,愈來愈成為一般意義上的樣式劃分了.

『捌』 電影的風格特點都有哪些

1、實驗電影

實驗電影一般是指拍攝風格和製作方式與那些主流的商業和紀錄片相異甚至對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種新的視聽語法出現,或者新的類型。

這種電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膠片拍攝,大部分沒有傳統的敘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19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便絕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

2、超現實主義電影

現代電影的一種運動,1920年興起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

3、室內劇電影

室內劇電影是二十年代出現在德國的一種與表現主義電影相對立的電影。 "室內劇"原來是德國戲劇導演馬克斯·萊因哈特創造的一個術語,專指一種供小型劇場演出的,恪守時間、地點、動作三一律的舞台劇。

4、街道電影

街道電影(st reet film)是室內劇電影影響下出現的一些以街道為主要動作背景的德國電影。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從里加里到希特勒》一書中創造這個詞。

5、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不是指一種類型,而是指主要歸屬在偵探片或犯罪片中的一種特殊電影風格,往往關注於道德的腐化。東亞黑色電影的開端是1979年著名影星趙雅芝主演的經典電影《瘋劫》。一般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黑色電影應該是好萊塢出品的黑白電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間。也有人將少量歐洲電影或彩色片稱為黑色電影。60年代以後具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影片,被稱為新黑色電影。

『玖』 影視後期製作包裝風格有哪些

【導讀】回顧電視包裝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電視視頻包裝的風格是由復雜到簡單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事情越簡單,人們就越容易接受。去除復雜的非主題元素,突出簡單的主題,已成為共識。那麼,影視後期製作包裝風格有哪些呢?

在電視視頻包裝風格中,突出頻道標識和主題。簡潔的畫面構圖,簡潔的logo,使頻道主題定位更加清晰。圖中顯示了一些渠道包裝的圖片。

KISS是電視包裝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原則。為了保持它的簡單和愚蠢,但實際上,設計應該簡化和更直接,這樣當觀眾觀看一個頻道,他們有一個明確的記憶的頻道的信息。同時,簡約的設計也會使包裝作品更具視覺識別性。

在未來,電視視頻的包裝風格會變得越來越簡單。這樣觀眾就可以清晰地把握一個頻道甚至一個節目的特點,記住他們的特點。同時,電視包裝作品也將呈現出現代感和時尚感。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使電視包裝既要走在時尚前沿,又要有獨特的文化歸屬感,也就是說要符合頻道的定位和特點。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發送的關於「影視後期製作包裝風格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要說近幾年影視後期行業發展前景如何,相信各位小夥伴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總的來說,影視後期製作是個不錯的行業,歡迎大家加入。

『拾』 張①某的電影有什麼風格

張藝謀的電影作品在具有第五代導演的電影特色的同時,還具備極強的個人電影特色。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總能感受到他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張藝謀導演是真正的將生活融入到電影藝術當中去,從生活中,深入發掘具有現實意義的主體思想,表達他對人文主義的理解,抒發自己的情懷,探究社會歷史變化的歷史淵源和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作品往往都展現出很強的思辨性和創新性。並且,張藝謀導演還通過電影深入的探索社會個體的心理活動,力求表現最真實的民族心理結構,使得自己的作品具有極強的社會意義,引人深思。


首先,張藝謀導演對於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其他同代導演所無法比擬的,尤其是對紅色,更是情有獨鍾。看過張藝謀導演作品的人大多都能發現,張藝謀導演在影視作品中對於紅色的運用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最早的《紅高粱》中的「高粱酒」、「最後的血紅畫面」,再到《菊豆》中的「紅染布」,又到後來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紅辣椒」,都十分鮮明的在影片中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可以說是在張藝謀導演的作品中,沒有平白無故出現的顏色,每出現的一種顏色都是為電影主題或者敘事服務的。色彩是一種極其富有美感的神奇藝術,張藝謀將它運用到了極致,在他的影片中,張藝謀導演可以運用各種顏色的交替變化來進行敘事,比如《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頌蓮身上衣服顏色變化,《我的父親母親》中現實與回憶的黑白與彩色的對比,都是張藝謀在用色彩講故事,並且是講的非常細膩的那種,讓受眾看了之後,不自覺的就被帶入到故事當中去,突然之間就被打動,因為張藝謀導演將色彩在電影中的敘事與造型作用,運用到了極致。

其次,張藝謀導演的作品風格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張藝謀導演在電影中,不管主人公的身份地位是怎樣的,他總是通過一種近乎主管的態度去深入探尋劇中人物的心理結構,關心劇中人物的生存環境和命運變化,具有深厚的人文主義情懷。如《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張藝謀導演對表面風光實則不然的皇後形象的塑造,就具備極為深刻的人文關懷,雖然身份尊貴,但仍然逃不出命運的折磨,只能「高貴而卑微」的活著。這也是張藝謀導演作品裡的一大亮點,不論劇中人物的身份多麼高貴和低賤,張藝謀導演總是能站在客觀的角度上,深入的去探究個人命運與社會命運發展之間的關系,在人物與環境的沖突中,去研究和表現深刻的人文主義情懷,因此,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作品風格,具有極強的人文關懷價值。


再者,張藝謀導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創新性。首先是思辨性,張藝謀導演在電影中表現出的思辨性,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誰對誰錯的方面,他更多的是對於社會和民族心理結構,以及社會人際關系的思辨,通過電影的藝術語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會經濟環境和民族文化的歷史願意,探索社會歷史變化的內在動力,從生活的最底層,把握人們的心理結構,進而了解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結構。其次是創新性,張藝謀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創新,他不會拘泥於自己以前的成就,不斷的通過自己的作品,去向大家展示自己心裡的電影是什麼樣子的,特別是2018年張藝謀的《影》,這部作品一舉打破張藝謀只會用紅色的謠傳,張藝謀導演第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嘗試以黑白為主的中國水墨風格。雖然以黑白為主,卻將畫面表現的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舒適,這是他在色彩上的大的突破。類似於這樣的探索還有好多,總之,張藝謀導演對中國電影的發展進行了十分多的有益探索,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的經驗借鑒於指導,這才是一個電影人應該去努力具備的一個精神,「探索者」的精神。

最後,張藝謀導演是中國導演的代表,他在吸收借鑒前人的優秀經驗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時代經驗,以及對社會的觀察,深入到社會實踐的歷史當中去,展現錯綜復雜的歷史圖景。可能是因為張藝謀導演經歷過「文革」親身經歷了和平社會的「黑暗時代」,所以在他自己的作品中,蘊含著對社會歷史的深厚思考,同時還對中國基本的人情社會特徵的研究,以及對於人物的心理結構探索,都是十分具有現代意義的,並且這些特點都是其他導演很難具備的。

閱讀全文

與電影製作風格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到電影里的飛牌 瀏覽:810
如何把電影錄音弄到備忘錄去 瀏覽:327
好看的電影樹先生 瀏覽:215
簡愛電影下載免費下載 瀏覽:100
電影降噪點軟體有哪些 瀏覽:944
拍好的電影能賣多少錢 瀏覽:64
電影劇本如何找投資 瀏覽:70
免費邪不壓正電影 瀏覽:253
電影那些特效是怎麼做的 瀏覽:371
83年有哪些電影電視劇 瀏覽:581
在迅雷下載的電影怎麼存到本地視頻格式 瀏覽:893
哈三的夢的電影名字叫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328
vr電影怎麼左右分屏 瀏覽:231
科幻電影應用哪些軟體 瀏覽:45
特種兵退伍開4餐館什麼電影 瀏覽:495
電腦上下載的電影怎麼上鎖 瀏覽:801
血藤蔓是什麼電影 瀏覽:339
韓國好看的女警電影 瀏覽:423
怎麼搜索sm電影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51
有關車電影有哪些內容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