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有哪些作品被拍成電影

有哪些作品被拍成電影

發布時間:2021-08-07 22:31:37

㈠ 有哪些著名的科幻小說被拍成電影

《I,Robter》《奇異潛航》、《黃昏》和《變人》等幾部影片均是根據阿西莫夫的小說改編的,
《2001太空漫遊》根據阿瑟·克拉克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
凡爾納的作品有三部被改編成電影,分別是1954年的《海底兩萬里》、1956年的《八十天環游地球》和1959年的《地心游記》,
威爾斯的《世界大戰》還有很多,具體的可以到我發的參考里了解。。。

㈡ 歷屆茅盾文學獎有哪些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的

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1981),改編自首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周克芹的同名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在1981年首次被搬上熒幕,北影廠和八一 廠各拍攝一部。2012年,《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被再次改編翻拍。本圖為北影廠出品的版本。本片通過「文化大革命」中一個農村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了 勞動人民和基層幹部抵制動亂、堅持生產、嚮往幸福生活的精神。

電影《闖王旗》(1978),根據首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姚雪垠的小說《李自成》改編。電影講述了李自成起義過程中發生的事情。1984年《李自成》被再次改編為電影《雙雄會》,講述了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成同盟共同推翻了明王朝的歷史故事。

電影《芙蓉鎮》(1986),根據首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古華所著同名小說改編。該片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多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1989年台灣出品了電視劇版《芙蓉鎮》。

電視劇《鍾鼓樓》(1986),改編自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劉心武的同名小說。全劇敘述了普通百姓們的喜怒哀樂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帶有濃烈的北京市井的味道,是八十年代北京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2015),由路遙的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得獎的同名小說改編。該劇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面對現實壓力和人生抉擇時,兄弟倆依舊堅守 最初夢想和對愛情執著的追求的故事。這是《平凡的世界》被第二次搬上熒屏,早在1990年的時候,《平凡的世界》就已經被改編為電視劇。

電視劇《少年天子》(2003),根據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凌力的同名小說改編。該劇講述了清朝開國皇帝順治五歲登基、二十四歲夭折的戲劇性人生。

電影《穆斯林的葬禮》(1993),又名《月落玉長河》,改編自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霍達的同名小說。描繪了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六十年間的興衰沉浮,兩個不同時代不同內容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電視劇《戰爭和人》(2012),又名《滄海橫流》,改編自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作品,王火的同名小說。以國民黨上層官員、法學權威童霜威及其兒子童家霆的家庭變故和人生遭際為主線,展現了抗日戰爭時期南半個中國的全景畫卷。

電影《白鹿原》(2012),根據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作品,陳忠實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的爭斗為背景,主要表達北方農民生存狀態中那種耐人尋味的原生態的東西。

電視劇《抉擇》(1998),根據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的張平的同名小說改編。本劇講述了中陽市市長李高成依法辦事、堅持正義、打擊腐敗勢力的故事。到2000年,該小說又被拍成電影《生死抉擇》。

電視劇《塵埃落定》(2003),改編自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作品,阿來的同名長篇小說。全劇通過土司家傻子少爺的眼睛,講述了麥其土司家鴉片的種植、貿易的引入、漢人的進駐、解放軍的到來這段交織著血淚的家族史。

電影《長恨歌》(2005),根據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作品,王安憶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講述了一名上海傳奇美女一生和四個男人的故事。2006年,《長恨歌》又被改編成電視劇。

電視劇《南方有嘉木》(1997),根據王旭烽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茶人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是一部寓「國史」於「茶史」之中、借一個茶人世家三代人的興衰史體現民族發展史和社會演變史的作品。

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2010),改編自熊召政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得獎作品《張居正》。該劇講述了張居正在明朝萬曆年間推行萬曆新政從而使岌岌可危的明王朝得以實現萬曆中興的故事。

電視劇《歷史的天空》(2004),根據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得獎作品,徐貴祥的《歷史的天空》改編。講述了一個起伏跌宕,錯綜復雜的漫長故事,貫穿了從抗日戰爭到撥亂反正時期長達四十年的歷史。

電視劇《英雄時代》(2003),根據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柳建偉的《英雄時代》改編。以史天雄和陸承偉為主線,由兩人不同的信仰和價值觀,以及不同尋常的兄弟關系和淵源引發出一場驚心動魄「兩足相爭」的人生話劇。

電影《聽風者》(2012),改編自麥家的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得獎小說《暗算》。該片講述了解放初期,國民黨殘余敵特人員意圖顛覆新政權,為監聽敵台而設 立的神秘部隊701陷入了空前危機。在這場看不見的戰斗中,演繹著一場腥風血雨的諜戰傳奇。另外,電視劇版《暗算》在2005年時已經播出。

電視劇《推拿》(2013),改編自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畢飛宇的《推拿》。講述的是沙復明、王泉、孔佳玉等人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最終收獲了各自的愛情與幸福,在重新營業的「沙復明推拿院」實現團圓。2014年,《推拿》又被拍攝成電影。

㈢ 魯迅有哪些作品被拍成電影

祝福

㈣ 張愛玲的哪些作品被拍成電影了

李安的《色·戒》之前,張愛玲的小說已經四度被搬上大銀幕,依次是:《傾城之戀》(許鞍華執導,1984年,邵氏出品)、《怨女》(但漢章導演,1988,台灣中央影業出品)、《紅玫瑰與白玫瑰》(關錦鵬導演,1994年,嘉禾出品),《半生緣》(許鞍華導演,1997年,東方出品)。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觀眾就開始在各種媒介上接觸張愛玲作品:1976年,就有電視劇《半生緣》播映,由鍾景輝監制,張之珏編導,包括劉松仁在內的一班演員演出。80年代的戲劇界有海豹劇團的《香片》(也是根據《茉莉香片》改編),林奕華改編的「進念·二十面體」劇場的《心經》,和陳冠中改編的香港話劇團版的《傾城之戀》。林奕華自己,就曾經有過8次張愛玲作品的改編經歷,被香港媒體稱為「改編張愛玲著作最多的導演」。90年代還有香港電台由洪朝豐改編、葉玉卿參與的播音劇《傾城之戀》。
從以上影視劇改編的篇目可以看出,導演們的眼光似乎都只集中在張愛玲有限的幾個篇目內:《半生緣》、《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張愛玲自認《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有「蒼涼的人生情義」,還有「華美的羅曼斯,對白,顏色,詩意。」傅雷當年批評《傾城之戀》的一段文字——「幾乎佔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調情,盡是些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者的精神遊戲;盡管那麼機巧,文雅,風趣,終究是精練到近乎病態的社會的產物。」卻恰好成為今天人們熱愛它的緣由。
而《半生緣》,是張愛玲作品中最通俗、最激烈的一個,改編過話劇版的林奕華認為,《半生緣》里的男女主角,是張愛玲塑造過的最淳樸的人物,他們之間,也沒有張其他作品中的涼薄和算計,她第一次講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所以這個故事有最多的改編,電視劇、電影,話劇,還有歌劇。
李安選擇《色·戒》真可算是眼光老辣。這部在張愛玲小說中絲毫不起眼的作品相當「悶騷」:張平靜、節制的文筆,描述的卻是一個有時代背景、有暗殺、色誘,性與情的暗自糾葛,人性的千般復雜都暗流洶涌的故事。
張愛玲的文字魅力太強,她的文字表達的功力、小說的構思、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性格、整個小說的精緻,而且白話小說這樣寫法,以前沒有人這樣寫,她實際上把新文學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小說中描寫了種種色彩豐富的視覺影像,不易掌握,而張迷又有最挑剔的口味,對於原著有種特別的珍愛,張氏電影最容易受到張迷的批判,所以據說電影圈多年來一直有個「張愛玲碰不得」的說法。
既然拍攝張愛玲的作品要冒著票房和評論的雙重危險,為什麼華人導演卻都樂此不疲地一再挑戰?影評人陳耀成認為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投文化制度之品味所好」: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張愛玲是被談論最多的作家,無論商業上是否成功,在電影人心中,張氏作品,早已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張愛玲一直是走在我們的前面,或者說是走在她那個時代的前面。她描寫的愛情,非常符合現代人的觀念。張愛玲的小說,寫的細致而意象豐富,極富電影感。她的作品著眼於人性的復雜性。這個人性的復雜性,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復雜,不是那麼簡單地分為好壞、忠奸,這樣的兩分法是不可以概括人性的。而且她還寫出了人在特定環境中,一種超乎常理的表現。張愛玲,成為一種誘惑,一種巨大挑戰。這也許是導演們熱愛改編張氏小說的原因之一。
展開

㈤ 老舍先生有八部作品被拍成電影,分別是什麼

1、《我這一輩子》;

2、《龍須溝》;

3、《茶館》;

4、《方珍珠》;

5、《鼓書藝人》;

6、《駱駝祥子》

7、《月牙》;

8、《離婚》。

(5)有哪些作品被拍成電影擴展閱讀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

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㈥ 有哪些小說被翻拍了成了電影

很多小說都被翻拍成了電視劇,誰知大火,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小說被翻拍成電影,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比如前一段時間上映的電影《最好的我們》就來自小說《最好的我們》,這個電影由陳飛宇和何藍逗出演,主要講的是學生時代青澀懵懂的愛情和青春勵志的故事。其實這部小說之前已經被翻拍成了電視劇,並且幾乎和原著相符,所以得到很多原著黨的廣泛好評,由此今年才翻拍了電影。

優質的小說,無論什麼時候也不會遭到世人的摒棄。

㈦ 外國文學名著拍成電影的有哪些

1、《格列佛游記》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2、《哈姆萊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聞名的劇作,也是他四大悲劇中最早、最繁復而且篇幅最長的一部。該劇三幕一景中哈姆雷特有一段獨白,無論原文或譯作均膾炙人口。

《哈姆雷特》被譽為歐洲四大名著之一。從問世至今被多次改編成舞台劇、歌劇、影視等作品。

3、《紅與黑》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講述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

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

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紅與黑》發表100多年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並被多次改編為戲劇、電影。

4、《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該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5、《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此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作品。

㈧ 莫泊桑的小說有哪些被拍成電影的

《羊脂球》(美國電影《關山飛渡》就是這個小說的改編版), 《漂亮朋友》 片名:《一生》主演:芭芭拉·舒爾茨、鮑里斯·泰拉爾 雷諾阿以印象派風格攝制了《鄉村一日》,一部改編自莫泊桑愛情小說的電影。 《項鏈》 1.中國改編:一夜豪華 One Night Wealthy (1932)
劇情:
盧偉齋在大亞銀行工作,他和妻子沈蓮君育有一子馨兒,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一家人非常和睦。一天,蓮君偶遇老同學劉媚雲,她見劉媚雲衣著光鮮,家裡布置得也極為華麗,心中頗不是滋味,殊不知劉媚雲只是為了面子假裝有錢而已。盧偉齋見妻子悶悶不了為了讓妻子開心,他准備攜妻子赴宴會,為此他借錢為妻子買新衣,而蓮君則從媚雲那裡借了一串項鏈,在宴會上,蓮君大出風頭。第二天,蓮君發現項鏈竟被小偷偷走,盧偉齋為了籌款買同樣款式的項鏈挪用公款,後來他向公司坦白並願用以後工資償還錢款,從此盧家為了償款日子過得非常艱辛。九年後,他們終於還清了欠款,偶然發現那條項鏈原來竟是贗品。

2.揚眉女子 The Affair of the Necklace (2001)
劇情:
18世紀晚期的法國。讓娜·德拉·莫特,瓦盧亞伯爵夫人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瓦盧亞家族業已沒落,領地和財產均被剝奪。從小受盡貧困和恥辱折磨的讓娜長大後,決心不惜任何代價的奪回自己失去的一切,並將此作為終身奮斗的目標。當遇到失勢貴族卡迪納·羅昂時,讓娜的野心終於找到了突破口。羅昂在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面前失寵多年,急需重新討回王後的歡心。然而羅昂本人卻並無多大...

㈨ 作家余華哪些作品被拍成了電影

一、作家余華被拍成電影的作品有——
1、《活著》 張藝謀導演 葛優主演
2、《許三觀賣血記》 韓國演員河正宇自導自演 2015年上映

二、作品簡介:
1、《活者》劇情簡介:
福貴(葛優飾)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家珍(鞏俐飾)帶著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又帶著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著回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家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一家人繼續過著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
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文革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說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家珍走出來讓春生到屋裡坐。春生臨走時,家珍囑咐他好好的活著。
後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最後,福貴說饅頭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會越來越好。

2、《許三觀賣血記》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於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時主人公許三觀還是一個青年,他被周圍生活不斷地壓迫,為了生活,不得不拚命地工作,但是依然無法保證生活,他只能用賣血來維持,每當無奈時,就會想到用賣血來解決。隨著歲月的流逝,許三觀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他為了給兒子治病,堅持15天賣一次血,以還清欠債,最後導致大病不起。
小說圍繞著賣血的經歷,展開許三觀生活中的瑣瑣事事,體現出一個男人所應當承擔的某些責任,或許這也正是一種人生的無奈。小說飽含辛酸的經歷,但也不乏幽默之處,比如每次賣血前喝足八碗水,這樣身上的血就會多起來了,諸如此類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作者個人認為小說的最後一節尤其精彩,許三觀想吃豬肝,身邊又沒錢,他決定為自己賣一次血,但是到了醫院,醫生說他的血只能賣給油漆匠漆傢具,在這時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盡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他坐著,哭了。
小說的具體情節非常生活化,就像講述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沒有太多的寫作技巧,也沒有華麗的詞彙,不過,在這個迷茫的時代,我們不必刻意去追求一些什麼,只要存在著感覺,就已經足夠了!

三、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
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1983年開始創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現就職於杭州文聯。

㈩ 東野圭吾有哪些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

1、《嫌疑人X的獻身》

《嫌疑人X的獻身》是由西谷弘導演,福田靖編劇,福山雅治、柴崎幸、堤真一、松雪泰子、北村一輝等主演的懸疑劇情片,於2008年10月4日上映。

該片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由一宗被發現的男屍體引起,帶出帝都大學物理學教授湯川學和數學天才石神哲哉之間的不斷鬥智斗勇的故事,並涉及了男女之間的愛情,以及惺惺相惜的友情。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作品被拍成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匹諾曹電影有多少版本 瀏覽:594
林正英養了一個小僵屍是什麼電影 瀏覽:815
貓叔說電影怎麼樣 瀏覽:177
日本好看的學生恐怖電影 瀏覽:629
河源萬隆城電影院有什麼電影 瀏覽:227
關於美國海豹突擊隊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35
拍微電影怎麼在農村找演員 瀏覽:15
智商190如何越獄電影 瀏覽:148
麻痹電影免費 瀏覽:120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84
粵語電影免費大全 瀏覽:870
速度與激情電影不好看 瀏覽:429
一般電影院多少公頃 瀏覽:686
免費下載電影的網站動畫片 瀏覽:526
好看的特工電影推薦 瀏覽:385
對看電影用英語提問怎麼說 瀏覽:194
蠟筆小新打拳擊的電影是什麼電影 瀏覽:567
駁腳差佬免費觀看完整版電影 瀏覽:300
好看的現代動作電影 瀏覽:583
qq里的電影票怎麼退 瀏覽: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