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電影孔子中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電影孔子中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8-07 21:03:44

❶ 電影孔子怎樣體現論語中孔子思想

人物對話

❷ 電影 《孔子》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電影《孔子》的開篇,是從孔子中年為官開始講起的。在那個禮崩樂壞諸侯割據戰亂連連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熱血和鬥志,想藉助魯國的君上實現自己宏偉的政治抱負,不想君上只是個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國家機器——軍-隊。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邊耍猴人的把戲,跳的最歡的時候卻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個人不著邊際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彷彿空中飛舞的風箏,自己並不能完全掌控,線一斷便沒有了蹤影。一個人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過低則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後都經歷了,直到兩個弟子先後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紀,於是思想方才變得穩重務實。孔子回魯國後,不涉足政治的決定實在是難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後人傳頌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敗得失,緣於他有三個知音人。
其一,弟子顏回。顏回誓死一輩子追隨無論貧窮與富貴的孔子。在孔子被迫離開魯國的時候,顏回和眾弟子的追隨給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動力。孔子周遊列國,如果沒有弟子們的追隨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說不定早客死他鄉了。顏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幾次徒手打撈書簡,是因為太在乎老師的書簡了,可惜聰明的顏回沒有想到人腦遠比書簡更重要。顏回的死,讓孔子傷心欲絕,一個貼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衛國南子。周迅飾演的南子,並沒有傳說中的色和盪,可能這無關演技,導演用錯人了。衛國,是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機會施展個人才能和影響力的外國。而給他這個機會的是南子,沒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機會在他國施展自己的學識和抱負。所以講究禮節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眾人的勸誡,去見了名聲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輕-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預料之中,可是南子卻說「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領悟到的境界。」這句話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學識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戲中,不過短短幾分鍾,卻是神來之筆,她的言語拔高了孔子的歷史形象。
其三,魯國大相國季恆子。季恆子的扮演者陳建斌,其演技可圈可點。季恆子雖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識時務懂謀略。季恆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魯國改革的主要對手,又是迫使孔子周遊列國的推動人,最後還是讓孔子還歸故里的邀請人。造化弄人,季恆子的所作所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禮義方面的全面發展,而且季恆子還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國。
邀請周潤發扮演孔子,可能是導演胡玫經過反復思考後的決定,發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別是眼神無人能及。能夠有機會飾演孔子我相信是發哥的一種榮耀,但是戲中的情節未必吻合發哥的想法。不知是出於商業的考量,還是編輯的能力有限,電影中的孔子與歷史中的孔子相去甚遠。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軍,讓人想到諸葛亮和墨者革離,不知道這和宣揚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麼相關聯的?有人說,看了電影《孔子》就像在看「喪家犬」。悲哉,可憐一代聖人,讓後人如此詮釋!

❸ 電影《孔子》中5個能體現孔子思想的鏡頭

不!這部電影不僅沒有體現出孔子的偉大,反倒是在很多方面貶損了孔子!只要是稍微了解孔子和當時的社會制度以及當時的社會教育就知道了!歡迎樓主繼續討論!

❹ 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仁:仁的人生哲學
仁是孔子和弟子反復探討的課題。孔子會針對不同的弟子與不同的時機來講述「仁」的真諦。大抵來說,孔子的「仁」就是曾子所說的「忠恕」二字而已。
「剛毅、木訥,近仁。」、「巧言令色,鮮矣仁。」「仁道」就是真誠踏實,切忌浮誇不實而違逆正道。

禮:禮的社會秩序
禮,就是「節制」,宋明儒者也解作「理」。《司馬遷˙太史公自序》有:「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我們來看孔子對於禮的闡釋--- --- 《論語˙泰伯》:「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禮,也是「真情」,而且在上位者必須作為人民的表率。所以孔子接著說--- ---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禮,不是浪費鋪張,而是真情流露;寧願節儉簡陋,也不奢侈浮誇--- --- 《論語˙八佾》:「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奢也,寧戚。』」 《論語˙陽貨》:「子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
禮,是對天地萬物的尊重。藉由對禮法的好問,來表達自己對於天地的敬意--- --- 《論語˙八佾》:「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君子與小人
君子與小人雖然是以身份地位區分開來的,但孔子不認為這是唯一的差別,更重要的在於修養和境界。對此孔子有很多說明,如他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是修養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方法,有著豐富而精微的內涵。近百年來,不少人反感於中庸,大概是將它誤解為同流合污、媚世自是、毫無原則的偽君子行徑,其實這樣的鄉願也正是孔子所深惡痛絕的,他說:「鄉願,德之賊也。」他認為,如果不能達到中庸,狂狷是次好的境界,畢竟「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孔子又說: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為政之道
正名是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張。正名的目的在於維系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使人們有一定的規范遵循,而不致生活在一種不可預期的狀態之中。很多人認為孔子希望能夠恢復西周的禮樂,也有一些人認為他只是以復古的名義鼓吹一種新的世界秩序。

立信
對於孔子而言,不僅是個人的美德,而且是一個基本的政治原則。子貢請教為政的要點,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點,「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德治
孔子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曾任掌刑罰的大司寇,但是,孔子深深感受到「民免而無恥」的社會隱憂,所以才提倡用道德倫理來教化人民,徹底洗滌人心,激發人的善性。

❺ 電影《孔子》哪些情節體現了儒家的思想文化

1. 仁義禮智信
廢除殉葬 仁者 情節虛構已經廢除殉葬
恢復周禮 比較明顯 拜拜
恢復王權 明顯墮三都嘛
2. 意識理想現實實現艱難性始寄希望於
3. 道同相謀(清白)
所欲勿施於(仁)

4. 曰:文事者武事備 戰亂代仁要用武力保護、支持
山:欲求文明幸福先經文明痛苦
5.孔:孔主要政治思想影響儒家思想關於政治部其部仁、道德擺設唯獨孔關於政治觀點發揚光儒家思想比較積極儒家代表物荀主張定勝
:主要哲思想能說消極能說更淡泊些主張順勢 順應自其實種思想反更智慧

❻ 電影《孔子》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在當今有什麼意義

核心思想是「仁」啊

❼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張有哪些

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范等。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後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論語·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范。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經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左傳·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於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4、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5、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據周禮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在哲學上,孔子主張天命觀。孔子主張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他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孔子認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他把恢復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❽ 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孔子的思想是孝、悌、忠、恕、仁、義、禮、智、信。《孔子思想》在開篇詳細講述了孔子思想對中國及世界的九條意義,介紹了學習孔子思想必須要有的態度與方法。《孔子思想》的主體部分是《論語》,依據了朱子集注,發揚孔子思想,維護了儒學的純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儒家的創始人,並提出了「仁」的思想。同時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

❾ 電影《孔子》主要內容

《孔子》講述了東周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劇情簡介:

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氣勢磅礴的時代,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有戰爭、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國史稱為"春秋"時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

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

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


(9)電影孔子中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孔子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全片的核心。也是正反雙方爭斗交戰的焦點。

更有一位被傳為「聖人緋聞」的衛國艷後「南子」。影片時間跨度20餘年,涉及到春秋諸國的故事,於亂世的沖折與混亂中,唯見曠世一人——孔子。

2、季孫斯

春秋魯國大夫,「三桓」之一。謚號桓子。季孫氏一支為魯桓公子季友後裔。魯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後,繼任為卿。實權一度被家臣陽虎掌控。

3、南子

春秋時期衛靈公夫人。宋國貴族女。又稱釐夫人,姓子。原與宋國公子朝相好,受衛靈公寵幸。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告發太子蒯聵謀圖行刺,蒯聵出逃。

閱讀全文

與電影孔子中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池成媛拍過什麼好看得電影 瀏覽:270
強烈推薦好看的電影林正英 瀏覽:407
電影巨型食人魚怎麼消滅的 瀏覽:344
什麼電影網好看呢 瀏覽:356
如何在微信給朋友發電影 瀏覽:647
香港帶有一點色情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79
豪華游輪遭遇滔天巨浪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957
在電腦上怎麼給u盤下電影 瀏覽:934
好看的韓劇電影復仇 瀏覽:79
用超清看一部電影需要多少流量 瀏覽:541
匹諾曹電影有多少版本 瀏覽:594
林正英養了一個小僵屍是什麼電影 瀏覽:815
貓叔說電影怎麼樣 瀏覽:177
日本好看的學生恐怖電影 瀏覽:629
河源萬隆城電影院有什麼電影 瀏覽:227
關於美國海豹突擊隊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35
拍微電影怎麼在農村找演員 瀏覽:15
智商190如何越獄電影 瀏覽:148
麻痹電影免費 瀏覽:120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