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梅蘭芳》
戲名《四郎探母·坐宮》
唱詞:「一見公主盜令箭,不由本宮喜心間,站立宮門叫小番,備爺的戰馬爺好過關。」
專門為你又看一邊《梅》,該獎勵我哦~~
2. [梅蘭芳]這部電影有那些演員
黎明飾梅蘭芳
王學圻飾譚鑫培
孫紅雷飾齊如山
陳紅福飾芝芳
章子怡飾孟小冬
馮遠征飾王蕙芳
3. 電影梅蘭芳劇情介紹
梅蘭芳一生的第一個競爭對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誼的老藝人「十三燕」。梅蘭芳的出現,動搖了十三燕的地位。決戰不可避免,但是梅蘭芳第一場就輸了,他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挽回敗局。不顧眾人的反對,梅蘭芳改演時裝新戲,結果大獲成功。勝負已定,梅蘭芳勸十三燕放棄第三天的演出,卻遭到十三燕的拒絕。
梅蘭芳漸入中年,有了妻子福芝芳和可愛的孩子們,他的事業如日中天。1929年,他接到了赴美國演出的邀請。在京劇舞台上專門扮演男人的女藝人孟小冬第一次見到梅蘭芳就看到了他眼中的憂郁,而她開闊爽朗的性格感染了梅蘭芳。她們同台演出,有了一種把自己和對方揉在一起共同分享的願望。這時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對孟小冬說,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的。
(《梅蘭芳》將以10年為一個段落,截取梅蘭芳不同年齡段的故事。在影片中除了梅蘭芳之外,以齊如山為原型的邱如白將成為戲份最重的角色之一。可以說整部《梅蘭芳》及背上就是圍繞著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展開的。)
4. 梅蘭芳電影有那些
梅蘭芳的電影太多了你可以查一下關於梅蘭芳的一些詳細資料他和劉德華周潤發成龍等等都拍過一系列的電影
5. 電影梅蘭芳,講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是梅蘭芳!
窗外朔風凜冽,窗內孤燈孤影,電腦旁,孤獨的心靈透過孤獨的的眼神,伴隨著敲擊鍵盤的孤獨的聲音,訴說著別樣的孤獨!
我在回憶《梅蘭芳》,《梅蘭芳》給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字:孤獨!與其說電影從「死別」、「生離」以及「聚散」三個部分展現了梅蘭芳的傳奇一生,不如說電影從「死別」、「生離」以及「聚散」三個部分展現了孤獨的不同內容。
「死別」部分我看的哭了,為十三燕的堅強哭了,為十三燕的固執堅守哭了,為十三燕的悲情凄慘哭了,為十三燕的孤獨堅韌哭了!當十三燕在殘片碎礫,烏煙瘴氣的舞台上,面對著空無一人的戲場依然字正腔圓,身正影直地堅持唱完《定軍山》時,他把他的那份孤獨:生命的孤獨,藝術的孤獨,身份的孤獨,高傲的孤獨,失敗的孤獨,執著的孤獨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了!尊嚴而華麗的轉身註定了十三燕的死,孤獨的死去也許是他最好的歸宿,因為那個特定背景下的沉重是任何人都承擔不起的,更何況是一個把唱戲看的比生命更重要的孤傲老人呢。
「生離」部分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折射出的孤獨更顯細膩。孤獨之於愛,到底是輕落在那一淼晶瑩花瓣上的露珠那般不棄不離,還是劃破天際的流星,永遠只能是奢望?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雖然在責任,事業,無奈的壓力下夭折了,但留存在梅蘭芳心裡的那份美麗也同樣在我們的心底開放出了冬日裡的溫暖之花。孤獨,雖然脆弱,但未嘗不是一種美麗。守得住的孤獨是純粹,守不住的孤獨也無罪,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孤獨,不管是靈魂里的,骨子裡的,還是停留在皮膚表層里,像煙花一樣稍瞬即逝的。
「聚散」部分的孤獨略顯沉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苦難讓一個唱戲的「女子」來承受,這本身就是份孤獨。影片中幾個鏡頭令我心酸,一個是陳紅扮演的福芝芳在鐵門外焦急地等待梅蘭芳從日軍那裡出來的那份濃濃的牽掛,一個是梅蘭芳在上海演出被國人誤解,家中玻璃被石塊打碎的那種無奈的隱忍,一個是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對跟在他後面的人說「謝謝大家,別再跟著了,我要開始扮戲了」後的那種無言的沉重。
有人說《梅蘭芳》是陳凱歌的回歸。他找尋回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孤獨,沒有再一次迷失在人雲亦雲的商業大潮中,所以他成功了。
有人說《梅蘭芳》是黎明的回歸。「我告訴你,我不演梅蘭芳,我就是梅蘭芳!」黎明,沒落的明星,也在《梅蘭芳》中找尋到了自己的影子。孤獨了十多年,承受了十多年,堅守了十多年,終於在孤獨中又一次找回了自己!
也有人說《梅蘭芳》是孫紅雷的回歸。「六哥我是干凈的。」沉浸在《梅蘭芳》中的孫紅雷久久不能解脫,在劇中辭掉公務員工作,試圖洗脫流言的那句台詞本來就在世風低俗的今日就頗顯扎耳,如今又讓紅雷兄把「干凈說」帶到了當今娛樂風暴的漩渦中,能不孤獨嗎?孫紅雷的男人性格又回來了!
其實,何止他們,每個人都是梅蘭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孤獨!
6. 關於梅蘭芳的電影有哪些
黎明的《梅蘭芳》、梅蘭芳京劇電影《游園驚夢》、2014《梅蘭芳華》紀梅演出
7. 梅蘭芳電影
迅雷找找
8. 電影<梅蘭芳>
1月10多號應該還有的
每部電影電影院都會根據賣座情況決定什麼時候換下
梅蘭芳的票房不錯哦
應該至少能持續一個月的上映吧
9. 關於電影〈梅蘭芳〉
怎麼又是你。。。
1。所謂的開始鼓掌是京劇的傳統,從門里出來的人物會有一個亮相,叫好兒是給人物的亮相喝彩的,有一個細節你應該注意,邱如白正要鼓掌喝彩,突然發現沒人鼓掌,隨後意識到是在國外,才回過神來,就說明人家不懂京劇的這種傳統,自然也就不知道該在這個時侯鼓掌
2外國人當然聽不懂京劇,陳凱歌就是想告訴觀眾,在那個年代,即使語言不通,但梅蘭芳出神入化的表演已經打動了每一個人,根本用不著什麼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