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中的多角度敘事有什麼含義
一個故事幾個角色輪流講,各人從各人的角度,這就是多角度敘事。
多角度敘事最怕的就是弄巧成拙,當然使用任何技巧都有這風險,因為表現手段的豐富會放大作者理解力上的欠缺。如果一個故事被你從多個嘴裡重復講了幾遍,那多沒勁啊,不如不用。像這樣:甲「我打了乙,他哭了」,乙「甲打了我,我很疼,我哭了」,如此的多角度敘事誰看了誰煩。
② 電影的敘事手法都有什麼怎樣描述電影的敘事結構
敘事手法有:影像、聲音符號化。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
可以通過三個層面描述敘事結構:
1.第一個層面:
敘事結構的組織關系和表達方式,可稱為本文結構或總體結構,它與蒙太奇結構含義相當,是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
2.第二個層面:
敘事結構是電影整體系統的組織關系,如類型片結構模式,它在總體結構之上。
3.第三個層面:
在總體結構之下,即影片內部各元素的組合關系,如情節、畫面、剪輯組合關系。電影敘事結構參與元素更多,因而更復雜,需有精細的情節設計和精巧的結構布局才能講好故事。
(2)電影敘述視角有哪些及作用擴展閱讀
傳統敘事作品中情節結構佔主體地位,最典型的是戲劇沖突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結構主義建立了「中心化結構」,而結構主義堅決反對中心化,認為中心「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種功能。
一種使無數符號替換物的活動成為可能的無定點」,他們從「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認為「本文無所謂構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運用,本文沒有一個極盡的整體,也沒有終極結構。
③ 電影敘事手法的作用
依據文學敘事學或符號學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結構的理論。沿襲傳統小說敘事學的電影敘事學主要研究故事的情節安排、行動動機、人物性格和審美特性,關注電影劇作的技巧層次。20世紀70年代,建立在結構主義和符號學基礎之上的電影敘事學,突破了傳統電影敘事研究的界限,力求在影片的一般技巧元素中抽象出電影敘事的量化系統模型,為文本分析奠定基礎。電影敘事學從文學敘事學中獲得了一般的概念和方法,文學敘事學推動了電影敘事學的研究和發展。電影敘事學借鑒和自創的理論模型包括:普羅普從俄國民間童話中總結出的31種功能和七種故事角色;列維—斯特勞斯的「神話素」和二元對立邏輯結構;羅蘭·巴爾特的敘事作品三層次(功能層、行動層和敘述層);傑拉爾·熱奈特的五個敘事概念(1
④ 敘事視角有哪幾種基本類型
對敘述視角研究得比較精細的,是結構主義的批評家們。他們對敘述視角的形態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法國的茲韋坦·托多洛夫把敘述視角分為三種形態:
1、全知視角
全知視角(零視角),敘述者>人物,也就是敘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覺,而且可以不向讀者解釋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
2、內視角
敘述者=人物,也就是敘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樣多,敘述者只藉助某個人物的感覺和意識,從他的視覺、聽覺及感受的角度去傳達一切。
3、外視角
敘述者<人物。這種敘述視角是對「全知全能」視角的根本反撥,因為敘述者對其所敘述的一切不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還要少。
(4)電影敘述視角有哪些及作用擴展閱讀
不同的敘述視角決定了作品不同的構成方式,同時也決定了接受者不同的感受方式。「全知全能」的敘述,可以使閱讀者感到輕松,只管看下去,敘述者會把一切都告訴我們。「人物」敘述可以使閱讀者共同進入角色,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後視角」的敘述,給人無窮的誘惑力,並給人極大的想像的空間,韻味十足。各種視角都有其優勢和劣勢,我們不能把某種視角定於一尊,而又無條件排斥另一視角。
因為判斷一部作品的價值並不是根據它的敘述視角決定的,實際上,一種敘述視角既可以寫出一流的作品,也可以寫出末流的作品。
⑤ 從敘事人的立場來說,電影的敘事視角包括什麼
自覺視角。客觀視角
⑥ 敘述方式有哪些作用有哪些
一、順敘作用:使人物、事件的敘述有頭有尾、脈絡清楚,有較強的時空層次性。
二、倒敘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增加敘事波瀾;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可讀性和感染力。
三、 插敘作用:幫助展開主要事件,或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或對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簡要介紹,或詮釋某一細節;使文章波瀾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讀性增強。
四、補敘作用: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造成懸念,敘事波瀾,深化主旨,造成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五、平敘作用:可以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的眉目清楚,有條不紊。
(6)電影敘述視角有哪些及作用擴展閱讀:
敘述的人稱
1、第一人稱
第一人稱敘述,是以"我"(或"我們")的視角來觀察和感受,並以"我"的口吻來敘述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它是一種單向視角。其中的"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人物。
第一人稱敘述容易形成真實,親切的格調,帶有鮮明的主體特徵和主觀抒情意味。它既適合於內心獨白式地呈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又適合於講故事式地敘述事件,從而在組織篇章結構時顯得自由灑脫,無所拘束。
2、第二人稱
第二人稱敘述,是以"你"(或"你們")為對象的敘述。因此,它自然具有一種雙向交流的對話性質。有人把它叫做"對向視角"。這種視角能緊緊抓住讀者,使之有一種參與感。第二人稱的突出長處在於它的"透視性"。它便於作者挖掘人物的意識,也便於讀者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
3、第三人稱
第三人稱敘述是一種最"古老"的敘事視角。它是指敘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敘述"他"或"他們"的事情。第三人稱,是最自由靈活的敘述角度。它可以根據寫作的需要,隨意轉換時間,空間。因而,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
⑦ 電影鏡頭的作用有哪些
電影鏡頭的作用其實很多的時候可以進行一些細節描寫,或是通過一些顏色,眼神的描寫,設置一些設懸念的作用。
⑧ 有哪些好的敘述視角的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 阿甘正傳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