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電影:哈姆雷特
這樣說吧, 我認為 1980 年 BBC 版 Derek Jacobi 的 Hamlet 是最傳神的, 雖有人說他的表演太誇張, 但他確實能把 Hamlet 內心的掙扎及個人的魅力演譯得很不錯, 他念獨白時也比較有感情。有人說 he makes Hamlet makes sense, 一點也沒錯。
其次是 1990 年 Mel Gibson 的, 雖然這版電影對原著作了很多改動, 但他把 Hamlet 的優柔寡斷的性格及裝瘋時的狀態演得很到位, 電影的節奏也很明快, 可看性很高。
1948 年版的 Laurence Olivier 雖是演 Hamlet 的始祖, 但他的演技比較一般, 他把 Hamlet 演譯成一個很壓抑很木納的人, 動作有時不大自然, 但基本上還可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剪接十分好, 人物的服裝超美, 比其他所有版本都好。
1996 年 Kenneth Branagh 的版本我目前正在看, 他的版本是4小時的完整版, 對學習很有幫助, 他的表演也很精采, 把 Hamlet 的矛盾及心境的變化詮釋得不錯挺自然, 不過我覺得他演 Hamlet 有點太老了 (雖然上述的多版都有類似的問題, 但他的老態好像比較明顯...個人認為啦...), 值得一提的是 Derek Jacobi 在這版也有演 Claudius 哦, 很有趣不是嗎? 基本上這一版也是值得一看的。
2. 求1996年版哈姆雷特電影劇本
去射手網下載字幕,然後轉換成txt格式的就可以了
3. 哈姆雷特電影1996演員
肯尼思·布拉納 飾 哈姆雷特
凱特·溫絲萊特 飾 奧菲莉亞
布耐恩·布萊塞得 飾 哈姆雷特父親的鬼魂
理查德·阿滕伯勒 飾 英國大使
理查德·布賴爾斯 飾 波洛紐斯
邁克爾·布萊恩特 飾 神父
朱莉·克里斯蒂 飾 王後
比利·克里斯托 飾 第一位挖墓人
朱迪·丹奇 飾 Hecuba
傑拉爾·德帕迪約 飾 Reynaldo
4. 電影的情感表達手法方式
這有很多方面啊,可以從屏幕的寬窄,布景,剪輯,鏡頭的類型,是否違背攝影基本規則,場景的光線,色彩的調度,舞蹈,音樂等角度出發,更直白的就是劇本和演員。比較深刻一點的電影都常會使用象徵意義的手法,從觀眾的第一直覺入手,不過那種電影導演的個人感情色彩都會太濃重了,票房不會很棒,而且很多地方只有刻意去看的人才能看懂象徵意義。舉幾個例子。比如,違背了攝影180度鳥瞰的規則會加重了場景的混亂感以及觀眾的焦慮,在混亂或痛苦的場景里加上輕快的音樂,會使鏡頭缺乏真實感,用俯視的鏡頭會顯得主角無害又渺小,相反的,仰視的鏡頭則會突出人物的高大威猛,為了刻畫和突出人物形象,有些導演不會讓觀眾看到主角做出某些可能會破壞主角在觀眾心中的形象的事,而採取暗示或象徵的手法,這樣便保存了電影的完整性。等等我就不說了。
我想樓主問的應該是古典主義的電影吧,現實主義的電影基本沒有情感,而形式主義的主題蒙太奇又過於個人化。我覺得古典主義電影要表達的情感就像初中生學的課文的中心思想一樣,簡單直白,但拍電影就是個復雜的工程了。好導演應該就能拍出好電影吧。我是這么想的。
我好像有點跑了。
我沒看過哈姆雷特,只看過簡介。
5. 取材於哈姆雷特的影視作品
夜宴,獅子王
6. 電影《哈姆雷特》1948年版和1996年版除了色彩方面之外,還有什麼重大的區別
演員、導演、情節取捨、風格等等都不相同。
7. 哈姆雷特1996版影視與文學的區別
影視形象受很多方面限制,如拍攝技術水平、演員演技等等,而文學形象是靠讀者想像的,是取決於作家的寫作水平.....................................
正好250個字
8. 電影《哈姆雷特》的時代背景,那時候的服裝特色,建築的風格
十九世紀中期,資本主義經濟在歐洲各發達國家急劇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落後國家的封建統治更趨反動。批判現實主義在歐洲許多國家先後得到發展,它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揭露現實的丑惡和黑暗,對資本主義秩序起了一定的破壞作用,藝術技巧也取得巨大成就,達到資產階級文學發展的頂峰。但是貫穿其中的個人主義、人道主義和改良主義思想,在工人運動日益高漲的情況下,也暴露出它的消極和保守的一面。(背景)
9. 電影《哈姆雷特》有幾個版本
如果無聲片和電視電影版包括在內,至少三十多個版本,1948年的黑白版最為經典。
《哈姆雷特》的拍攝於1994年9月開始籌備,肯尼思·布拉納和製片搭檔大衛·拜倫及製作設計師蒂姆·哈維得到了城堡石娛樂公司的投資,該片耗資1800萬美金 。
該片是英國25年來第一部用70mm寬銀幕膠片拍攝的電影,在謝伯頓製片廠的五個攝影棚中拍攝完成,外景則完全取自牛津郡的布倫海姆庄園。
(9)1996年哈姆雷特電影有哪些蒙太奇手法擴展閱讀:
影片評價:
該片中演員的服飾是現代華麗的,同時基本沒有改動場景和台詞,成功地再現了莎士比亞的原著。該片內外景設計都保持19世紀斯堪的納維亞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背景色彩是肅殺的冬季和皚皚白雪,似乎在潔凈的外表下隱藏著罪惡與陰謀,也為悲劇的發展鋪墊了陰冷的視覺色彩。
導演布拉納在片中大量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在敘述過程中加入閃回的影像。這樣就把莎士比亞戲劇的語言美和電影的視覺美完美地結合起來 。
該片更符合當代觀眾的欣賞口味。由於選用流行明星、華麗場景等籌碼使影片不再像舊版那樣不注重節奏感,氣氛也變得活躍了。
在表現哈姆雷特癲狂的場面時,導演巧妙地運用了鏡子的折射性。當畫面中出現無數的鏡子反射著哈姆雷特痛苦的身影時,給觀眾的視覺沖擊力遠遠比前版本庸俗的床戲來得震撼。藉由該片,觀眾得以看透這個充滿報復、背叛、慾望、野心的故事,而其中錯綜復雜的政治局面與哈姆雷特的瘋狂心態,更值得細細玩味 。
10. 求 哈姆雷特 1996年的電影版種子
不知道你有沒有1996年的哈姆雷特,如果有的話,能否麻煩你發給我一下,十分感謝。如果你沒有,那不好意思打擾你了。